内蒙古白乃庙铜矿成矿地质演化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成矿地质演化

一、内蒙古白乃庙铜矿成矿地质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建,彭翼,张彤,宋立军,倪振平,周继华,白立兵,郭国海,党智财[1](2021)在《华北地区成矿单元划分》文中指出华北地区地处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三大构造体系交汇部位,地质演化历史悠久,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160余个矿种、15 000余处矿产地,其中油气、煤矿、铀、金、稀土、钼、铁、铝土矿、铅锌银、石墨、萤石、磷、耐火粘土、金刚石等矿产储量占全国前列,构成了多处重要的国家级能源资源基地。近年来,随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原有矿产储量持续增加,同时不断有许多新地域、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的矿床/矿体发现,显示出华北地区具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在全国成矿单元划分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华北地区重要成矿单元进行了统一厘定。提出该区Ⅰ级成矿域隶属于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秦祁昆成矿域,共划分出6个Ⅱ级成矿省,18个Ⅲ级成矿带,67个Ⅳ级成矿亚带和255个Ⅴ级矿集区。其中古亚洲成矿域涉及准噶尔和塔里木2个成矿省,划分出2个成矿带、4个成矿亚带和8个矿集区;滨太平洋成矿域涉及大兴安岭、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3个成矿省,划分出15个成矿带、62个成矿亚带和245个矿集区;秦祁昆成矿域涉及阿尔金-祁连成矿省,划分出河西走廊成矿带、阎地拉图成矿亚带和2个矿集区。依据主要金属矿床矿石矿物的Re-Os、Sm-Nd和40Ar-39Ar同位素年龄,提出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自西向东成矿年龄逐渐变新(297 Ma~237.9 Ma~187.11 Ma~161.3 Ma~131 Ma),为一条华力西晚期、燕山期的斑岩型、接触交代型和热液型金属矿床成矿带,同时还是新生代油气、砂岩型铀矿集中区。

唐文龙,李俊建,彭翼,宋立军,侯占国,张彤[2](2021)在《华北地区铜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华北地区铜矿资源丰富,文章在对华北地区579处铜矿床(点)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内矿床类型,划分出四大成矿期,认为侏罗纪—白垩纪为最主要的成矿时期,以斑岩型、接触交代型为主;提出不同类型铜矿时空分布特征及控矿因素;建立了7种预测类型划分方案、6种预测方法。探讨了华北地区铜矿的时空演化,认为在重要成矿带和典型矿床开展深部资源勘查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途径。

张琪琪[3](2021)在《华北地块北缘晚志留世—泥盆纪弧—陆碰撞的地质记录及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文中研究表明华北地块北缘包括两大近东西向构造单元,分别为北侧的白乃庙弧带和南侧的华北克拉通北缘,两者以白云鄂博-多伦-赤峰-开原断裂为界。白乃庙弧曾被认为是发育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之上的陆缘弧或日本型岛弧,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是一个形成于早古生代时期且具有与华北克拉通不同前寒武纪基底的岛弧,并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以弧-陆碰撞的方式拼贴至华北克拉通北缘。尽管目前对白乃庙弧的起源与演化取得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对弧-陆碰撞这一地质过程缺乏系统研究。此外,白云鄂博-多伦-赤峰-开原断裂作为两大构造单元的边界,在华北地块中段多伦-赤峰沿线,由于多数地区断裂带两侧地质记录缺失、地表覆盖严重、断裂带出露不明显等因素,导致该断裂带的具体位置并不明确,尤其在一些处于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位置的关键地区,其构造属性和边界位置长期以来是模糊不清的。本论文针对以上科学问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与弧-陆碰撞相关的同碰撞阶段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以及碰撞后阶段发育的碱性岩浆岩带和双峰式火山岩开展了系统总结和研究;(2)选取位于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位置的关键研究区,通过岩石组合和岩浆岩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来精确限定两大构造单元的边界位置。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一些新认识和研究进展:1.白云鄂博-达茂旗北部地区西别河组呈不整合覆盖在早古生代岛弧岩体和火山-沉积岩地层之上,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西别河组形成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时期,这一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弧-陆碰撞的沉积作用响应。2.在白云鄂博-达茂旗北部地区早古生代变沉积岩地层中首次发现了与弧-陆碰撞相关的变质事件,变质成因独居石LA-ICP-MS U-Pb定年将弧-陆碰撞时间限定在~420 Ma。3.在赤峰北部解放营子地区原定为早古生代的变质火山-沉积岩地层中识别出一套形成于早-中泥盆世时期的双峰式火山岩。此双峰式火山岩与同时期碱性岩浆岩带的出露共同指示该时期华北地块北缘处于弧-陆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4.对位于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附近解放营子地区近期发现的新太古代基底岩系开展了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合晚古生代岩浆岩Nd-Hf同位素特征,提出解放营子地区属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属于兴蒙造山带的组成部分。5.对华北地块北缘中段赤峰北部及邻区广泛出露的二叠纪-早三叠世长英质岩浆岩Nd-Hf同位素进行分析、总结和对比,精确地限定了该地区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的位置。

张玉清,张永清,罗忠泽,白玉岭,白冰[4](2020)在《内蒙古白乃庙铜矿白乃庙组变质安山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文中研究指明白乃庙组由内蒙古二○八地质队于1960年开展"白乃庙铜矿普查"时创建,当时称白乃庙群,命名地点在四子王旗白乃庙铜矿。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写《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时改称白乃庙组,其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分歧。为进一步确定其形成时代,本文对下部层位含铜变质安山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定年。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2.1±2.8 Ma,是岩浆锆石结晶时代,表明安山岩形成于晚奥陶世。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确定白乃庙组的沉积时限应在443—500 Ma之间(∈3–O)。

孙永辉[5](2020)在《内蒙古早古生代英云闪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太古生庙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南缘(中亚造山带)与华北北缘的结合位置,新民-章毛乌苏断裂带作为一级构造单元边界沿东-西走向横贯研究区。为了有助于研究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一带的与中亚造山带的界限,对太古生庙地区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和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约束,本文依据对区内早古生代晚志留世英云闪长岩的岩体地质特征研究,包括岩相学特征、年代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以及大地构造研究,同时关注白乃庙岛弧由岛弧向大陆转换过程中相近时代的其他岩石的年代学、岩石特征等,从而厘定太古生庙地区侵入岩的形成时间、岩浆演化过程及其岛弧岩浆岩带区域构造背景的更多信息。观察野外构造变形特征,华北北缘受早古生代末期弧陆碰撞和晚古生代末期大洋关闭造山两期构造事件的影响,形成了多期变形。第一期为同俯冲期的剪切作用,发育在弧前增生的温都尔庙群哈尔哈达组中;第二期为弧陆碰撞的挤压过程,发育在哈尔哈达组及岛弧带上白乃庙组、徐尼乌苏组中;第三期为晚古生代末期洋盆最终封闭形成造山的过程,改造了晚古生代及早古生代地层,多呈宽缓褶皱形态。研究区东侧的火山岩年龄,对志留纪期间的弧、陆碰撞事件时限的精确制约;研究区西侧白乃庙北部的石英闪长岩的年龄,指示了区域碰撞时间。晚志留世英云闪长岩为早古生代岩浆岩分布面积最大的组成单元,占据早古生代岩体出露面积的50%左右。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25.8±1.6Ma。同时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有幔源或初生地壳组分参与成岩。对比实验数据和前人数据,本文认为,晚志留世的英云闪长岩可能指示弧、陆碰撞的开端。同时,白乃庙岛弧带东段的俯冲作用结束时间较晚,而这种年龄的差距则可能表明了两地早古生代洋盆关闭时间不同,早古生代古亚洲洋自西向东逐渐关闭。

白彦[6](2020)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萤石矿床地质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文中提出四子王旗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强烈,萤石矿床以成矿作用时间长、规模大、矿床类型多样及多期次成矿为特征。论文选择萤石矿床保存完整、成矿作用复杂的四子王旗北部,开展矿区地质、岩石矿物学、成矿流体来源和构造控矿规律研究,探讨萤石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为资源深入勘探提供理论依据。萤石矿床分为两种成因类型,一种是沉积改造型,分布在下二叠统大石寨组第二岩性段火山岩、火山沉积岩与第三岩性段正常沉积岩的层间接触破碎带中,苏莫查干敖包和西里庙萤石矿床即属于该种类型;另一种是热液脉状充填型,充填于断裂构造中,以满提萤石矿床为典型代表。早期形成的沉积改造型萤石矿体,部分地段有后期热液型萤石矿脉叠加其上。研究区发育两种控矿构造。第一种为层间破碎带和滑脱带,苏查莫干敖包和西里庙等萤石矿床早期沉积形成的萤石“矿源层”在早三叠世遭受弯滑褶皱改造,岩性接触面滑脱产生虚脱转折端、层间破碎带,被早白垩世岩浆热液交代、改造成矿。第二种为晚白垩世逆冲断层及伴生次级裂隙,热液脉型萤石矿脉沿断层破裂带分布。热液脉型萤石矿床平面上存在分带现象,矿脉由中心至围岩出现伟晶状-网格状-细晶块状-角砾状与细脉状,呈对向生长结构,脉壁扩展速率增大。萤石矿体存在构造层次和矿物组合的垂向分带,满提萤石矿床发育中构造层次韧性变形,细脉状萤石呈自形晶状或角砾状。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床和西里庙萤石矿床东矿段部分发育脆-韧性变形,主要为细晶块状萤石-石英矿石。西里庙萤石矿床红地矿段萤石发育浅层次脆性变形,石英-萤石型矿体呈细晶块状结构。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床部分发育表层次脆性变形,伟晶状、网格状矿体赋存于断裂带。萤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萤石矿床均包含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含矿热液侵位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交代,与大气降水混合。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指示西里庙萤石矿床成矿流体为早期岩浆热液,满提萤石矿床稀土元素经历明显分异,反映流体演化晚期萤石成矿。四子王旗北部萤石矿床具有三阶段复合成矿特征:①早二叠世火山喷发沉积形成“矿源层”,大量含氟气液沉淀于流纹岩与正常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及流纹岩气孔。②早三叠世褶皱改造,区域挤压应力形成纵弯褶皱和断层作用,虚脱空间、层间接触破碎带和断裂为早白垩世岩浆成矿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和沉淀场所,褶皱转折端萤石矿加厚成矿,Rb-Sr同位素定年显示137±2Ma的成矿年龄。③晚白垩世叠加成矿,含矿热液顺逆冲断层及其分支破裂产出,萤石成矿时代为91±12Ma。

申萍,潘鸿迪[7](2020)在《中国还原性斑岩矿床研究进展及判别标志》文中研究指明世界上大多数斑岩矿床的成矿流体为氧化流体(CO2>> CH4)。然而,Rowins(2000)提出一些斑岩Cu-Au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富含CH4的还原流体,矿床缺乏磁铁矿、赤铁矿和硬石膏等表征高氧逸度的矿物,而发育大量的磁黄铁矿,矿床规模小,矿床形成与含钛铁矿的还原性的Ⅰ型花岗岩类有关,并将其称之为还原性斑岩Cu-Au矿床。我国学者研究发现,中国不但发育还原性斑岩铜矿床,还发育还原性斑岩-矽卡岩铜矿床和还原性斑岩钼矿床,我们建议将这三种矿床统称为还原性斑岩矿床。本文基于课题组近十年来的研究工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中国发育的大中型还原性斑岩矿床的典型实例,在此基础上,重点阐明中国大型还原性斑岩矿床的特点、流体中CH4来源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容矿围岩特点、成矿岩浆氧化还原状态及其成因、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等。与Rowins(2000)提出的还原性斑岩铜矿床规模小的特点不同,中国发育的一些还原性斑岩矿床规模大;我们研究还识别出该类矿床发育独特的热液矿物和矿石矿物,比如,还原性斑岩铜矿发育热液钛铁矿,矿石矿物以黄铜矿为主,罕见斑铜矿、辉铜矿等矿物;还原性斑岩钼矿床出现热液钛铁矿,矿石矿物以辉钼矿为主,罕见黑钨矿和锡石等矿物;还原性斑岩-矽卡岩铜矿床的矽卡岩期发育钙铝榴石、钙铁辉石等还原性矽卡岩矿物和大量的磁黄铁矿,热液期以发育黄铜矿而非斑铜矿和辉铜矿等矿石矿物为特征。因此,还原性斑岩矿床除了Rowins(2000)提出的发育富CH4还原流体和磁黄铁矿等识别标志之外,还可辅以独特的脉石矿物(如钛铁矿、钙铝榴石、钙铁辉石等)和简单的矿石矿物(如黄铜矿、辉钼矿等)这两个标志进行识别。中国还原性斑岩矿床含矿岩体的围岩中普遍发育还原性岩石(如含碳质沉积岩或火山沉积岩、含亚铁的火山岩或火山沉积岩等);对于成矿流体中CH4、C2H6等还原性气体的来源,多数学者认为CH4、C2H6等还原性气体主要源于还原性围岩,部分源于岩浆。关于还原性斑岩矿床的成矿岩体是否为含钛铁矿的、还原性的花岗岩类,目前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成矿原始岩浆为氧化性岩浆,但其氧逸度偏低,少数学者认为成矿岩浆始终为还原岩浆。还原性斑岩矿床与经典的斑岩矿床的成矿构造背景类似,二者没有明显区别。还原性斑岩矿床显示的还原性热液蚀变和成矿特点均与成矿流体富含CH4还原气体密切相关,因此,富含CH4还原流体是还原性斑岩矿床形成的关键。

陈英富,渠洪杰,崔玉良,王森,王登科,朱随洲[8](2020)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一带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花岗闪长岩的发现及意义》文中指出早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北缘发育了白乃庙岛弧岩带。前人资料显示白乃庙岛弧岩带由西(白乃庙镇)向东(四平市)经过翁牛特旗浅覆盖区,但没有确凿证据。本次工作结合地表调查及钻探调查,将工作区内(朝阳沟附近)"二叠纪花岗岩"解体出一套花岗闪长岩,采集两套样品经测试得出两组数据:SHRIMP年龄为427. 0±5. 6 Ma,激光烧蚀年龄为409±2. 9 Ma,由此确定花岗闪长岩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该岩体兼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新发现的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花岗闪长岩,为研究早古生代白乃庙岛弧带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马阁,申萍,潘鸿迪,曹冲,冯浩轩,周满红[9](2019)在《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含矿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指示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白乃庙矿床是中亚造山带东南缘的一个大型铜金矿床,由南、北两个矿带组成,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和白乃庙组绿片岩中。本文分析了南、北矿带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组成、锆石U-Pb年龄及其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南、北矿带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U,K,L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Ti等),稀土配分模式均呈现明显的右倾型特点;此外,北矿带斑岩较南矿带斑岩更亏损Ba,Sr,P等元素,显示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更高的分离结晶作用。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上出露有前寒武纪基底,表明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白乃庙含矿斑岩具有较低的Mg#(0.37~0.49),较高的Th/Ta值(15.4~58.7)和较低的Nb/U(1.2~4.63),指示了原始岩浆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南、北矿带含矿斑岩锆石微量元素均表现出明显富集重稀土的特征,LREE/HREE平均值分别为0.068和0.064,同时具有中度的负铕异常(δEu平均值分别为0.81和0.64)和强烈的正铈异常(Ce4+/Ce3+平均值分别为31和181),锆石结晶温度平均值分别为807℃和729℃。由于北矿带花岗闪长斑岩具有更高的氧逸度条件,并且更接近斑岩矿化中心,指示其为白乃庙矿床的成矿岩体,而南矿带花岗闪长斑岩是含矿岩体。南、北矿带含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37.3±2.9 Ma和444.8±3.4 Ma,且与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Os年龄437Ma和445Ma较为一致,指示白乃庙矿床斑岩矿化的时间约为445~438Ma。矿床的叠加矿化发生在区域变质作用之后,以发育大量未变形的石英-硫化物脉型矿石为特征。白乃庙铜金矿床属斑岩-叠加改造型矿床。

张明记[10](2019)在《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热液金矿 ——来自电气石组成和硼同位素约束》文中认为电气石及电气石角砾岩常伴生于各类热液矿床中。前人对电气石角砾岩、硼同位素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多集中于Sn、Sn-W矿床,而对热液金矿的研究较少。广西龙头山金矿、内蒙古哈达庙金矿和毕力赫金矿均发育大量电气石,特别是前两者,矿区内产有电气石角砾岩,且与金成矿作用联系极为密切。查明上述金矿中电气石的岩相学、化学成分及硼同位素组成特征,探索电气石角砾岩成因及其与金成矿作用关系,对指导金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在野外工作基础上,对上述三个金矿及无金矿化地区(广西平天山、内蒙古那仁乌拉和北大山)产出的电气石开展了岩相学、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和硼同位素组成测试分析工作,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龙头山金矿和哈达庙金矿中的电气石主要以角砾岩胶结物、电气石珠滴/团块和热液脉产出。毕力赫斑岩矿体中电气石以浸染状集合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远离斑岩矿体的电气石以网脉产于砂岩中。龙头山流纹斑岩中的电气石珠滴为成矿前同岩浆期产物,矿化角砾岩和花岗斑岩中的电气石属成矿期产物,为气化-热液成因。毕力赫和哈达庙电气石均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2)所研究电气石均属黑电气石-镁电气石连续系列。龙头山以高Al(平均值6.52 apfu)、低Na(平均<0.63 apfu)为特征,成矿前电气石富Fe贫Mg(Fe#:0.99–0.84),成矿期电气石富Mg(Fe#:0.78–0.14),主要存在MgFe-1和X?Al(NaR2+)-1元素替代形式。哈达庙以低Al(平均<5.50 apfu)和中高Na(平均>0.71 apfu)为特征,具有中-低Fe#值(<0.80),显示Fe3+Al-1元素替代。龙头山和哈达庙电气石硼同位素组成δ11B在–14.5‰到–2.3‰范围,指示流体为壳源岩浆来源。毕力赫斑岩矿体中电气石富Fe贫Mg(Fe#:0.97–0.61),砂岩中电气石富Mg贫Fe(Fe#<0.73),主要显示MgFe-1元素替代形式。与无金矿化地区电气石相比,金矿床中电气石普遍具有较高的As含量(>10 ppm)。电气石的As可作为金矿化的指示元素,而常量元素(如Fe、Mg)不能直接指示金矿化的存在。(3)龙头山和哈达庙电气石角砾岩均是由酸性岩浆分异的富硼流体剧烈释放并充填角砾岩化过程形成的裂隙空间形成的。龙头山富硼流体以气相为主,而哈达庙的流体以热液为主。流体沸腾和角砾岩化过程可能是金矿化的关键。地表具有高As(>10 ppm)、高Fe3+(>0.30 apfu)、高Na(>0.70 apfu)、中低Fe#值(<0.80)和岩浆硼源的电气石角砾岩可作为深部或外围的斑岩型金矿化的指示剂。地表具有高As(>10 ppm)和Cu(>1 ppm)值、中低Fe#值(<0.80)和岩浆硼源的电气石角砾岩可指示附近浅成热液金矿化或深部斑岩型铜矿化。

二、内蒙古白乃庙铜矿成矿地质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白乃庙铜矿成矿地质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地区成矿单元划分(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区带划分
2 成矿区带特征及成矿规律
    2.1 觉罗塔格-黑鹰山Cu-Ni-Fe-Au-Ag-Mo-W-石膏-硅灰石-膨润土-煤成矿带(Ⅲ-8)
    2.2 磁海-公婆泉Fe-Cu-Au-Pb-Zn-W-Sn-Rb-V-U-磷成矿带(Ⅲ-14)
    2.3 河西走廊Fe-Mo-Ni-萤石-盐类-凹凸棒石-石油成矿带(Ⅲ-20)
    2.4 东乌珠穆沁旗-嫩江Cu-Mo-Pb-Zn-U-Au-W-Sn-Cr成矿带(Ⅲ-48)
    2.5 白乃庙-锡林郭勒Fe-Cu-Mo-Pb-Zn-U-Mn-Cr-Au-Ge-煤-天然碱-芒硝成矿带(Ⅲ-49)
    2.6 突泉-翁牛特Pb-Zn-Ag-Cu-Fe-Sn-REE成矿带(Ⅲ-50)
    2.7 阿拉善(隆起)Cu-Ni-Pt-Fe-REE-磷-石墨-芒硝-盐类成矿带(Ⅲ-18)
    2.8 华北陆块北缘东段Fe-Cu-Mo-Pb-Zn成矿带(Ⅲ-57)
    2.9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Au-Fe-Nb-REE-Cu-Pb-Zn-Ag-Ni-Pt-W-石墨-白云母成矿带(Ⅲ-58)
    2.1 0 鄂尔多斯西缘Fe-Pb-Zn-磷-石膏-芒硝成矿带(Ⅲ-59)
    2.1 1 鄂尔多斯(盆地)U-石油-天然气-煤-盐类成矿区(Ⅲ-60)
    2.1 2 山西(断隆)Fe-铝土矿-石膏-煤-煤层气成矿带(Ⅲ-61)
    2.1 3 华北盆地(断坳)石油天然气成矿带(Ⅲ-62)
    2.1 4 华北陆块南缘Au-Mo-W-Pb-Zn-Ag-Fe-Cu-U-萤石-重晶石-磷-铝土矿-耐火粘土-硫铁矿-煤成-石油-天然气成矿区(Ⅲ-63)
    2.1 5 鲁西(断隆)Fe-Cu-Au-铝土矿-煤-金刚石成矿区(Ⅲ-64)
    2.16胶东(次级隆起)Au-Fe-Mo-菱镁矿-滑石-石墨成矿带(Ⅲ-65)
    2.17东秦岭Fe-Au-Ag-Mo-Cu-Pb-Zn-Sb-非金属成矿带(Ⅲ-66)
    2.17桐柏-大别-苏鲁Au-Ag-Mo-Pb-Zn-Fe-Cu-萤石-金红石-白云母-石墨成矿带(Ⅲ-67)
3 结论

(2)华北地区铜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铜矿资源特征
2 铜矿床类型及特征
    2.1 铜矿床成因类型及特征
    2.2 铜矿床预测类型
3 铜矿时空分布规律
    3.1 成矿时代分布规律
    3.2 空间分布规律
    3.3 主要铜矿床类型特征及控矿因素
4 构造演化与找矿远景
    4.1 构造演化
    4.2 找矿方向及远景
5 结论

(3)华北地块北缘晚志留世—泥盆纪弧—陆碰撞的地质记录及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测试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测试方法
    1.4 论文工作量情况
第二章 华北地块北缘构造单元划分及地质概况
    2.1 北侧白乃庙弧带
        2.1.1 地层系统
        2.1.2 侵入岩
        2.1.3 蛇绿混杂岩
        2.1.4 金属成矿
    2.2 南侧华北克拉通北缘
        2.2.1 地层系统
        2.2.2 岩浆活动
        2.2.3 区域断裂带
第三章 华北地块北缘弧-陆碰撞的地质记录
    3.1 同碰撞阶段
        3.1.1 沉积作用
        3.1.2 岩浆作用
        3.1.3 变质作用
        3.1.4 构造变形
    3.2 后碰撞阶段
        3.2.1 泥盆纪碱性岩浆岩带
        3.2.2 泥盆纪双峰式火山岩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
    4.1 赤峰解放营子地区新太古代基底岩系的发现
        4.1.1 区域背景及样品特征
        4.1.2 测试结果
        4.1.3 解放营子地区新太古代基底岩系的存在
        4.1.4 新太古代基底岩石起源
        4.1.5 解放营子地区构造属性
        4.1.6 地壳生长和初始克拉通化
    4.2 断裂带两侧岩浆岩Nd-Hf同位素差异
        4.2.1 区域地质及样品特征
        4.2.2 测试结果
        4.2.3 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的精确限定
    4.3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文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二、不足及今后工作的打算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表
    2 个人简历及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内蒙古白乃庙铜矿白乃庙组变质安山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2 地质背景
3 样品位置及岩石特征
4 定年方法
5 测试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5)内蒙古早古生代英云闪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区概况与工作程度
    1.2 研究目的任务
    1.3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科学问题
    1.4 依托项目和完成工作量
2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概况
        2.1.1 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
        2.1.2 早古生界白乃庙组(S3-4b)
        2.1.3 晚古生界三面井组(P1s)
        2.1.4 中生界
        2.1.5 新生界
    2.2 岩浆岩
        2.2.1 早古生代侵入岩
        2.2.2 晚古生代侵入岩
        2.2.3 早中生代侵入岩
        2.2.4 脉岩
    2.3 构造
        2.3.1 昌图-温都尔庙蛇绿混杂岩带(O-S)
        2.3.2 包尔汉图-白乃庙早古生代岛弧(O-S):
        2.3.3 镶黄旗-赤峰晚古生代活动陆缘(C-P)
        2.3.4 构造变形序列
3 晚志留世英云闪长岩
    3.1 岩体地质特征
    3.2 岩相学特征
    3.3 年代学特征
    3.4 地球化学特征
        3.4.1 主量元素特征
        3.4.2 微量元素特征
        3.4.3 Hf同位素特征
4 其他侵入岩岩石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
    4.1 早志留世花岗闪长岩
    4.2 晚志留世斑状英云闪长岩
    4.3 早泥盆世二长花岗岩
5 背景讨论
    5.1 主要单元形成背景、物质来源及成因演化(ΒΓΔS1,ΓΔΟS3,ΠΓΔΟS3)
    5.2 前人对碰撞事件的时间约束
6 研究区构造演化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萤石矿床地质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科学问题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意义
    1.5 完成工作量
    1.6 预期成果与拟解决的问题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构造演化
    2.6 区域萤石矿床
3 矿田地质特征
    3.1 地层与含矿地层
    3.2 岩浆岩
    3.3 矿区构造格架与变形历史
4 萤石矿床地质特征
    4.1 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特征
    4.2 热液脉型萤石矿床
    4.3 萤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 控矿构造特征
    5.1 沉积构造对萤石“矿源层”的控制
    5.2 褶皱和层间断裂构造对沉积改造型萤石矿的控制
    5.3 主成矿期后断裂对热液脉型萤石的控制
6 萤石成矿时代
    6.1 萤石Rb-Sr法定年
    6.2 地层、岩浆岩对成矿时代的约束
7 萤石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7.1 成矿流体与成矿机理
    7.2 矿床类型与成矿过程
    7.3 萤石成矿分带性与构造的关系
    7.4 萤石成矿模式及多阶段演化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内蒙古翁牛特旗一带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花岗闪长岩的发现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1.1 地层及岩浆岩
    1.2 白乃庙岛弧
2 样品描述及测试方法
    2.1 样品描述
    2.2 测试方法
        2.2.1 元素分析
        2.2.2 锆石U-Pb测年
3 测试结果
    3.1 岩矿鉴定
    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3 锆石LA-MC-ICP-MS年代学
4 讨论
    4.1 时代及意义
    4.2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4.3 地质意义
5 结论

(9)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含矿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
    2.2 矿床地质
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1 样品特征
    3.2 分析方法
4 分析结果
    4.1 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
    4.2 锆石U-Pb年龄
    4.3 锆石微量元素
5 讨论
    5.1 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
    5.2 岩石氧化性质及其成矿指示
    5.3 白乃庙铜金矿床斑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6 结论

(10)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热液金矿 ——来自电气石组成和硼同位素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电气石角砾岩、硼同位素、典型矿床研究现状
        1.2.1 电气石研究现状
        1.2.2 硼及硼同位素研究现状
        1.2.3 角砾岩研究现状
        1.2.4 典型矿床研究现状及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工作量
    1.4 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方法
        1.4.1 样品采集和处理
        1.4.2 主量元素测试和数据处理
        1.4.3 微量元素测试和数据处理
        1.4.4 硼同位素组成测试分析
        1.4.5 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
    1.5 本文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第2章 典型矿床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瑶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1.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1.5 区域矿化特征
    2.2 哈达庙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2.5 区域矿产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龙头山金矿矿区地质
        3.1.1 矿区概况
        3.1.2 矿区地层
        3.1.3 矿区构造
        3.1.4 矿区岩浆岩
        3.1.5 矿床地质特征
    3.2 哈达庙金矿矿区地质
        3.2.1 矿区概述
        3.2.2 矿区地层
        3.2.3 矿区构造
        3.2.4 矿区岩浆岩
        3.2.5 矿床地质特征
    3.3 毕力赫金矿矿区地质
        3.3.1 矿区地层
        3.3.2 矿区构造
        3.3.3 矿区岩浆岩
        3.3.4 矿床地质特征
第4章 电气石岩相学及化学组成特征
    4.1 电气石岩相学特征
        4.1.1 龙头山金矿电气石
        4.1.2 哈达庙金矿电气石
        4.1.3 毕力赫金矿电气石
    4.2 电气石化学组成特征
        4.2.1 电气石主量元素特征
        4.2.2 电气石微量元素特征
        4.2.3 电气石硼同位素组成特征
第5章 电气石成因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 电气石成因
    5.2 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2.1 电气石与流体系统
        5.2.2 流体温度和盐度
        5.2.3 流体氧逸度
        5.2.4 流体来源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气石角砾岩成因及其勘查意义
    6.1 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金成矿作用关系
    6.2 电气石角砾岩的金矿勘查潜力评估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四、内蒙古白乃庙铜矿成矿地质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地区成矿单元划分[J]. 李俊建,彭翼,张彤,宋立军,倪振平,周继华,白立兵,郭国海,党智财. 华北地质, 2021(03)
  • [2]华北地区铜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J]. 唐文龙,李俊建,彭翼,宋立军,侯占国,张彤. 地质找矿论丛, 2021(02)
  • [3]华北地块北缘晚志留世—泥盆纪弧—陆碰撞的地质记录及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D]. 张琪琪.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
  • [4]内蒙古白乃庙铜矿白乃庙组变质安山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J]. 张玉清,张永清,罗忠泽,白玉岭,白冰. 地层学杂志, 2020(02)
  • [5]内蒙古早古生代英云闪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D]. 孙永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1)
  • [6]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萤石矿床地质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D]. 白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7]中国还原性斑岩矿床研究进展及判别标志[J]. 申萍,潘鸿迪. 岩石学报, 2020(04)
  • [8]内蒙古翁牛特旗一带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花岗闪长岩的发现及意义[J]. 陈英富,渠洪杰,崔玉良,王森,王登科,朱随洲. 地质与勘探, 2020(01)
  • [9]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含矿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指示意义[J]. 马阁,申萍,潘鸿迪,曹冲,冯浩轩,周满红. 地质学报, 2019(12)
  • [10]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热液金矿 ——来自电气石组成和硼同位素约束[D]. 张明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标签:;  ;  ;  ;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成矿地质演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