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

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

一、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陈阳[1](2021)在《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文中指出医学生是未来国家医疗健康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肩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危急关头,广大医护工作者选择了挺身而出、英勇逆行,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种关键时刻的行动彰显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凸显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可行性和极其重要性。围绕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中心任务,从基本理论意蕴的阐释作为全文逻辑推演起点,分析新时代在医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进一步探讨在新时代两个一百年交汇这一历史机遇和现实方位中,对于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祖国医学人才,在大学学习阶段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行动中,基于对医学生在该教育中的现状调查研究,对目前在该教育中的收获和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推导出目前在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必须要直面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医学生职业理想信念追求,奉献社会的责任感、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对生命的关怀态度都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第一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逻辑。第二章论述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即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选择。第三章调查并分析了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境遇,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突出问题,并进行了原因的深入分析。第四章论述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等三个方面,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医学人才。

卢冬梅[2](2020)在《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和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卫计委近年不断要求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护患纠纷日趋严重,分析其因之一应该归结于目前的护理教育更侧重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出来的护士生难以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本研究选取南宁市四所医学院校对三年制高职和2+3五年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在问卷调查中设计编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包含《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人文关怀量表(CAI)》两个部分,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030份。在访谈调查中,访谈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被调查的四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大三学生(实习生)中以目的抽样的方式选取12人,二是从南宁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长和带教老师共8人,采用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访谈,以了解高职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对病人实施关怀的情况,同时收集他们关于当前学校或临床实习医院在人文关怀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南宁市高职护生CAI总分为178.88±18.35,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分段水平(CAI总分<203.1),处于国内常模的中等偏低水平(CAI总分介于210.53-171.55之间),同时在CAI的认知、勇气、耐心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国内外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通过相关分析得知,影响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包括:年级、政治面貌、学制、生源性质、是否第一志愿报读、是否自主自愿报读、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从业意愿、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担任班干部、参加实践活动次数、家人及自身健康状况、是否有照护病患的经历、接受人文关怀培训的次数、对护理人文关怀知识的熟悉度、对自身人际沟通能力及关爱能力的认可度、所处关爱氛围等。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高职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人文关怀表现不足,体现在其运用护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掌握的人文知识表浅和人文素质的不足导致与患者沟通的沟通能力不足,对患者实施的关怀有限;学校的人文关怀教育及临床护理带教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本文对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建议学校提升人文关怀教育水平、政府提供法律政策支持、社会发挥正面舆论导向作用、学生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学校的各方面举措是重点。本研究在学校举措中展示了以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并验证了该实践能有效提升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曹青[3](2020)在《安徽省医学院校本科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队伍的“预备役”,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关乎着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医学生人文素养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概念,主要表现在未来岗位胜任力。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诊疗技术,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也不可或缺。当今,我国高级医疗人才紧张、优质医疗资源不平衡和医患纠纷等问题突出。因此,当下社会应大力关注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问题。笔者开展关于安徽省医学生人文素养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安徽省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情况,分析影响安徽省医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和策略。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调查之前,查阅相关文献、书籍、政策文件等了解医学人文素养的基本情况;2、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时,参考相关学者研究,并向专家咨询,对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这4所安徽省的医学院校的本科生进行调查;3、数据分析法。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发放11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06份,回收率为96.17%,其中男性575人,女性531人。安徽医科大学270份,安徽中医药大学233份,皖南医学院351份,蚌埠医学院252份。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对人文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的人文素养高于男性。医学生所学专业对人文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专业医学生人文素养高于基础医学和其他专业医学生人文素养。医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知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人文素养越重要医学生人文素养更高。父母对医疗行业了解程度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对医疗行业“非常了解”的医学生人文素养比父母知识“听说过一些”的医学生人文素养要高。所在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所在学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好”的医学生人文素养要高于认为所在学校学生人文素养“一般”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人文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很好”的医学生人文素养高于教师教学方法“都不好”的医学生人文素养。结论: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且慢的过程,人文素养的高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专业、学校、个人对人文素养重要性认知、父母对医疗行业了解程度、所在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对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产生影响。安徽省医学本科生对人文素养概念和重要性的认知有所提高,但是医学生主动提高人文素养行动力不足,大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医学生需要提高自我学习意识,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医学生家庭对医疗行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家庭支持的缺位阻碍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父母要强化对医疗行业的了解,重视营造家庭人文培养;学校的师资资源局限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国家和医学高校要强化师资力量,打造精英人文教师团队。另外学校要组织各种互动,通过校园精神在实践中整体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

胡晓宇[4](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文中提出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学科体系,要求医务人员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技能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偏差,人文关怀主动性不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选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掌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和吸收以往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人文素质的基本问题入手,选取沈阳地区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交流访谈,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并梳理出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的多方面因素,进而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对策及建议。该问题研究将对丰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理论,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减少医患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观点在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总体是好的,但也一定程度暴露出部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问题,如医学生对医疗政策及医学专业理论关注不够,寻求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差,这些问题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是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培养以及个人修养等。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医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进而为医学人才培养、医疗实践尽绵薄之力。

祝丹娜[5](2018)在《先秦道家思想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从人文素质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以分析研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先秦道家思想,以借鉴先秦道家思想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实践策略为旨归,为现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提供新策略。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飞跃、精神领域的滞后,使人们对于自身存在价值的思考逐渐减少,人为物役的精神失落正在侵蚀着人的灵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精神灯塔的高校无疑应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高校教育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文素质培育就是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了人文素质培育,但培育中仍存在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相互疏离的问题,高校培育的人才不应只是会做事,首先应该学会做人,要使大学生能够“明明德”、能够“亲民”,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高校培育的应该是可以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够推动社会科技与文化共同前进的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阈,长久以来学者们更倾向于儒家思想的研究,而先秦道家的思想往往被忽视,甚至被做出一些错误的消极解读,实际上先秦道家的思想深远广博,以其特有的对生命、个体和自然的人文关怀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概括人文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一个人内存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具有潜隐性、稳定性、发展性三个特点,人文素质体现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先秦道家的思想就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其从生命的根本去挖掘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先秦道家的价值观念寄托着先秦哲人对人类生命的关切、对人类社会的期盼、对生态自然的关怀,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着眼于先秦道家思想,挖掘《老子》、《庄子》中所阐释的可应用于现代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着眼于现实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现状,有机结合先秦道家思想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为现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提供具有民族性的培育策略。本文由前言、第一章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内涵与溯源、第二章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现状、第三章先秦道家思想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和第四章结论五部分构成。前言主要从研究的背景出发,分析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人文素质培育的内涵,从溯源的视角回眸先秦道家思想精神内涵;第二章通过调查总结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现状和问题;第三章在借鉴先秦道家的道德思想、生命思想、生态思想及审美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第四章则是本文的小结,总结我们应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吸纳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以发展的眼光对先秦道家思想进行感悟,为当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开辟新的领域,探索新的思路。

万清峰[6](2018)在《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个案研究》文中认为医学的目的是防治疾病,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人类,由此可见医学是一门人学,拥有人文特性和文化底蕴。因此,医学生除了要学习医学中有关生命的医学理论和技术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人文素养,以更好地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增强疾病的治疗效果。然而,近些年来医患纠纷呈日益增长的态势,医学界“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医学院校加强并改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人文精神,增强医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往的能力迫在眉睫。本研究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医学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层面深入剖析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分析医学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带来的现实危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操作性的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的优化策略。本研究以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为研究个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该校医学人文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根据研究目的,笔者自编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分别对该校大专临床专业和高职护理专业共300名学生和10名人文素质教育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对调查所获资料进行分析发现,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医学理念的物化和功利化、现代课程理念的缺失、教育管理者及教师自身医学人文素质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本研究提出了系列优化对策: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方法、注重见习实习、提高师资力量、多种考评方式、建设校园文化等多角度提出建议。

孙新红[7](2017)在《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人的尊重、认可、关心、爱护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更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其必要性、重要性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最为突出和显着。医护人员对病患的关怀,不仅体现在为病人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还应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情感的服务,在关注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维护患者尊严,实现病人利益最大化。对医科大学生而言,具备人文关怀精神不但是自身全面成长成才和职业良知生成的需要,更是医科大学生科技与人文情怀融合发展的需要。培育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人文关怀的哲学思考,也有利于构建医疗文明,优化健康服务,更有利于树立“大健康”观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基本规律与实践路径的探索,更有利于促进新医学模式的转换,进而推动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全球化浪潮及互联网影响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相互交织,多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的格局。社会层面上,出现了思想意识多样化、科技主义泛化、精神生活物化及价值取向功利化等现象。医学高等教育层面上,出现了教学价值观取向偏离教育目标,“当代医学人文观”培育缺失,“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滞后等现象。医科大学生个人层面上,表现为专业学习特点突出,普遍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表现出专业发展职业性强,大学生人文知识储备不足等现象。在此背景下,医科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一定影响。从对10所医学高等院校的5000名在校生、3500名实习生、200家医疗用人单位的问卷反馈与调查来看,医科大学生整体上思想要求进步、乐观积极向上,能认识到具备人文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认同医疗卫生事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并具有一定的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素养,但同时也存在职业情感淡薄、仁爱精神欠缺、沟通情怀缺位、人文素养薄弱等消极的一面。本文对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现状也做了积极探索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突出问题在于:一是培养目标偏重医学专业教育。这不仅表现在培养理念上“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专业建设上弱化医学人文教育,培养课程体系上偏重医学课程教学,而且在培养课程设置上忽视医学人文课程教育。二是培育内容不能满足基于“人文关怀”的教育需求。目前培育内容存在功用化色彩较浓、针对性不强、实践性不够等系列问题。三是培育方式难以促成浓厚的医学人文文化氛围。具体表现为医学课程人文文化欠缺、实验实训人文文化薄弱、临床实践人文文化不足,和校园医学人文文化不浓厚等。四是培育队伍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当前培育队伍不仅存在教学观念有待转变和自身人文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而且还存在培育队伍“以人为本”思想意识淡薄的现象。当前,国家在医学学位的培养方案中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放在了专业素质之前,既表明了伦理道德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重要性,又表明了构建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内容体系的必要性。一要培育仁爱精神。所谓“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培育学生仁爱精神就是促使学生爱人、利人、宽厚待人,不仅爱亲人,还应爱他人、爱人类,爱整个自然界。二要培育沟通情怀。医学的价值和目的在于治病救人、维护健康,有效的医患沟通不仅使医者更详实、全面、准确的了解病情,而且也促进医患间情感交流和彼此的信任。三要培育至善心理。向学生传授“善”的思想,培育医科大学生医者仁心、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善良行医的理念。四要培育慎独精神。医疗卫生工作的独特性要求医者在无人监管的自我状态下,对无菌的规范操作,对患者的抢救,对医嘱的下达都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全力以赴。五要培育敬业精神。好医生就像工匠一样,不敢省人工减物力,坚守传承医技,把治疗的每名患者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环节、多维度、多角度的复杂体系,在充分发挥多方面因素关联性的基础上,力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效果的最大化。在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意识能动作用理论”“伦理道德教育理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理论”等思想引领指导下,在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思想、济世救人的“人命至重”思想、淡泊名利的“廉洁行医”思想、大医精诚的“普通一等”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启示下,借鉴“敬畏生命”思想、“允许原则”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等国外理论资源,对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路径的探索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通过在国家层面上修订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融合,定位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第二,通过塑造大学生精神支柱和依托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陶冶大学生性情、优化大学生情趣、抚慰大学生心灵的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健全德性的道德教育,通过培育学生“关注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的高尚境界的人文教育等,提升大学生内在素养。第三,通过践行基于尊重、理解、承认前提下的“人文关怀”取向的教学价值观,发扬教师“教学伦理”“学术伦理”“师生伦理”等“职业伦理”精神,对学生“教以事”“喻诸德”,塑造具有“人文关怀”取向的培育队伍。第四,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医学课程教学,使每门课程都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实验实训教学,使学生获得医学技能的同时,也感知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后期临床教学,使带教老师在诊疗过程中关心人、关怀人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营造“医者仁心”的人文文化氛围等,共同创建医学人文文化氛围。第五,通过优化医疗卫生体质改革创造择业环境,通过体现对医护工作者人文关怀创造执业环境,通过巩固媒体正面解读与宣传创造舆论环境,通过引领学生向公众普及医学常识创造大众环境,真正为医务工作者营造“尊医、重卫”的良疑社会环境。

吴海涛,王高峰[8](2017)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调查及策略分析——以某医科大学本科生为例》文中指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医科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医学兼有科学与人文的性质,医学教育应以培养科学人文兼备的人才为目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医科大学生的医德医风、专业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就人文知识,人文理念,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概况几个方面对某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接受人文教育的意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授课形式较单一,师资力量较薄弱等。同时提出对策,加强医学人文通识课程的合理设置,开展人文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等,目的是加强医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陈瑜[9](2017)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意义"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道出医学是人学,医学起源于人类关怀需要[1]的本质。护理学作为医学大门类下的重要学科之一,自南丁格尔创立至今,其学科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人的关怀照护却是护理学永恒不变的主题[2]。中外护理学者一致认为,护理学是与“关怀”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因为有了关怀,才让机械冰冷的治疗护理有了温度;有了关怀,才让对生命心灵的呵护有了深度;有了关怀,才让医护人员面对生命的脆弱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护理应以关怀(care)为本,而不是以治疗(cure)为本——“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精髓,护理的本质即“关怀”!当前,我国国家卫计委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关怀能力作为一种特殊能力,离不开后天的培养教育。护理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生力军和重要后备力量,开展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是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也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目的了解国内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并评估教育干预的效果,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重要补充。研究内容和方法1.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基础,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层抽取全国7大行政区25所高校的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情绪智力量表(EIS)、支持性沟通量表(SCS)等进行评估,分析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2.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以广州市某医科院校大一护理本科生为干预对象,以《护士人文修养》特色创新课程为教育干预平台,开展护生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干预前后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并对理论模型进一步验证。3.资料整理和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并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F检验,均数的两两比较用LSD法;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ANOVA)等。使用AMOS20.0程序,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所有统计检验均采取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准α=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总体现状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CAI量表总得分为191.04±19.49,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分段水平(CAI总分<203.1),各维度分均低于国外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常模标准根据全国7大行政区25所高校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常模样本可得CAI量表总分常模为191.04±19.49(条目均分为5.16±0.53),其中CAI总分高于210.53评定为关怀能力高分段,CAI总分低于171.55为关怀能力低分段,CAI总分介于210.53-171.55之间为关怀能力中等水平段。CAI量表认知、勇气、耐心3个维度分常模依次为 73.22±9.82,59.31±10.43,58.51±6.17。3.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不同个人情况、家庭背景、专业情况、关怀氛围、健康与照护经历等情况的护生CAI得分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理专业女生、大一年级护生、护理专科生、担任班干部、参加社团、政治面貌为团员的护生、专业思想稳定的护生、感受到关爱氛围好(含来自家庭、学校、朋友等关爱)的护生、家人及个人健康状况好的护生、有照护病患经历的护生、自评熟悉人文关怀内容、接受较多人文关怀培训的护生CAI总分均高于其他情况的护生(P<0.05)。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民族、不同家庭居住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父母职业及受教育程度、文理科生、有无住院经历等情况的护生CAI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情绪智力组、高沟通能力组、高组织关怀气氛组护生CAI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中等组和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IS总分与CAI总分中度正相关,相关关系最为密切(r=0.594,P<0.001)。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护生CAI总分的变化有41.6%是由EIS情绪自我管理、理解他人情绪、组织氛围证实维度等决定,其实EIS情绪自我管理对人文关怀能力(CAI)最具预测力,其单独解释量为31.1%。4.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为:“关怀氛围”作为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情绪智力”作为主要的个体内在因素,“沟通能力”作为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对护生关怀能力起到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各变量的方差均为正数,均达显着性水平(P<0.001)。关怀氛围、情绪智力、沟通能力均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有影响且直接效应显着,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53,0.75,0.56。关怀氛围通过人际沟通、情绪智力影响关怀能力的中介效应值为0.146,中介效应占总体效应的77.47%。5.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基于前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及教育实践基础,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为:以护理人文特色创新课程《护士人文修养》为教育平台,以护生“关怀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小组团队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全程注重“认知、体验、实践”的教学方法,突出对护生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的培养,进而达到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目标。6.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基线测量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衡可比。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别两因素的交互效应显着(P<0.01)。干预后干预组护生CAI总分及各个维度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干预后干预组EIS、SCS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后EIS、SCS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护生对《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满意,100%的护生认为上完课后掌握了一定的人文关怀方法。98.6%和98.0%的护生认为上完课后自己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有所提高。研究结论1.在全国首次开展大样本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研究,揭示当前我国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我国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低于国外水平,关怀能力各维度发展不均衡。2.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CAI量表尚无国内常模标准,根据本研究大样本数据所研制出的国内护生的CAI常模标准,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可供比较的最新标准和方法学指导,并为护理人才关怀能力的评价和相关人才选拔提供参考。3.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因素、家庭背景、专业因素、关怀氛围等多方面。本研究构建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通过研究得到验证,“关怀氛围”作为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情绪智力”作为主要的个体内在因素,“沟通能力”作为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对护生的关怀能力起到重要影响。在上述多重影响机制中,中介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该关系模型可为后续干预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4.围绕关怀能力培养的护理人文特色创新课程《护士人文修养》教学效果显着。教育干预通过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这两个重要“靶点”,达到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目的。本研究构建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进一步得到验证,本教育模式值得在同类教育研究中推广应用。

胡友根[10](2017)在《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其调适研究 ——以广西高校大学生为例》文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高宗旨。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既要重视自身内因的决定性因素,激发内源性发展动力;也要重视外因的重要影响,借助外源性发展动力促进自身的发展。作为教育者,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服务,坚持以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外源性动力,引导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应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肩负的历史责任,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激发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个人德、智、体、美、协调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本研究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感悟,观察和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发展轨迹并关注部分学生毕业离校后的发展情况,总结认为学生群体可以做如下分为如下四类:第一类学生目标明确,发展动力十足,妥善应对压力,奋发向上并不断取得成绩的优秀学生。第二类学生有目标,发展动力不强,能承受一定压力,有较强可塑性、表现良好的学生。第三类学生目标模糊,发展动力弱,压力感较大,各方面表现一般的普通学生。第四类学生几乎没有目标,没有发展动力,压力很大,多门功课考试不及格,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有精神抑郁、分裂症状的问题学生,他们虽居最少数但却是极度需要关注的一类学生。本研究立足于学生工作实践,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心理测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发展压力进行探究,围绕着如何帮助大学生调适发展压力,提出大学生内源性动力培育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外源性动力培育对策进行论述。全文分为导论、正文、结束语等部分,其中正文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是对选题的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现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创新点进行阐述。第一章主要就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其调适的理论指导进行阐述。重点就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人与环境关系理论、精神动力理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理论及其指导意义进行阐述。第二章是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其调适的主要知识借鉴。分别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人本教育理论、齐克林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理论”、福勒的“信仰发展理论”进行阐述。第三章着重以广西高校为例,对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心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广西高校在调适大学生发展压力方面的成因。第五章重点围绕大学生发展压力的调适对策进行论述。提出大学生发展压力调适对策的关键与重点在于发展动力的培育,即内源性动力的培育和外源性动力的发展。并具体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发挥主体能动性、情商与逆商培养等内源性动力培育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绿色校园环境和文化、开拓学生视野、共享教育公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外源性动力方面提出对策。

二、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念
        一、价值与价值观
        二、价值观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二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医学职业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医学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素之一
        三、医学人文素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
        四、现代医学的科学精神
    第二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价值
        一、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
        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调研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二、调查方法
    第二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良好
        二、医学生对自身职业道德关注度较高
        三、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多样性
    第三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略显不足
        二、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亲和力有待提高
        三、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体协同性需要强化
    第四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新媒体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二、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有待完善
        三、医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
第四章 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一、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质量
        二、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第二节 加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健全校园文化制度
        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第三节 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
        一、激发医学生自我教育的兴趣
        二、创设医学生自我教育的条件
        三、引导医学生多维自我教育的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论文
致谢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的特点、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特点
        2.研究方法
        3.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四)概念界定
        1.人文
        2.人文关怀及护理人文关怀
        3.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五)相关理论
        1.Watson的人性照护理论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二、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一)南宁市医学院校高职护理专业概况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3.调查结果
    (三)访谈调查及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
        2.调查内容
        3.调查方法
        4.调查结果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1.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2.学生相关知识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3.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4.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5.高职护理教育不足导致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三、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
        1.社会对护理行业存在偏见
        2.护理工作难度增加
        3.学生思想素质欠佳
    (二)学生相关知识欠缺的原因
        1.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2.学校教育教学不足
        3.实习医院带教不足
    (三)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原因
        1.学生性格原因
        2.网络社会影响
    (四)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的原因
        1.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欠缺
        2.学生难以获得早接触临床的机会
    (五)学校及医院关怀氛围不足的原因
        1.学校方面
        2.医院方面
四、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对策
    (一)学校方面的对策
        1.加强人文关怀型师资队伍建设
        2.完善人文关怀教育课程体系
        3.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4.打造第二课堂特色活动
        5.营造人文关怀育人氛围
        6.加强与医院的交流合作
        7.学校对策的实践案例
    (二)政府方面的对策
    (三)社会方面的对策
        1.网络媒体正向舆论引导
        2.医院人文关怀文化示范
    (四)学生个人的对策
五、结语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安徽省医学院校本科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医学本科生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人文素养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3.2.1 不同性别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得分
        3.2.2 不同年级医学生人文素养得分
        3.2.3 不同学校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得分
        3.2.4 不同专业医学生人文素养得分
        3.2.5 不同成长地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得分
        3.2.6 父母不同教育程度的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得分
        3.2.7 人文素养重要性不同认知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得分
        3.2.8 父母对医疗行业的不同了解程度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得分
        3.2.9 自评所在学校学本科生不同人文素养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得分
        3.2.10 自评人文社科教师不同表达能力的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得分
        3.2.11 自评授课教师不同专业水平的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得分
        3.2.12 自评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得分
    3.3 人文素养得分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性别、专业、学校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有影响
    4.2 所在学校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有影响
    4.3 医学生对人文素养概念的认知有所提高,但是主动学习行动力不足
    4.4 家庭支持的缺位阻碍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4.5 学校的师资资源局限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5 对策及建议
    5.1 医学生提高自我学习意识,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5.2 医学生父母要强化对医疗行业的了解,重视营造家庭人文培养
    5.3 强化师资力量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
    5.4 组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共同提升
6.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国内外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研究
    参考文献

(4)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第一章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新时代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2.1 新时代的内涵
    2.2 新时代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2.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2.3.1 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
        2.3.2 适应全新医学模式的迫切需要
        2.3.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积极途径
第三章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的现状
    3.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调查
        3.1.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问卷调查设计
        3.1.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调查
        3.1.3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分析
    3.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
        3.2.1 不利于医学生的健康成长
        3.2.2 降低医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
        3.2.3 影响“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第四章 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的因素分析
    4.1 社会影响是人文素质养成的主要环境因素
        4.1.1 当代社会对人文主义的轻视
        4.1.2 技术主义占统治地位
    4.2 高校教育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关键因素
        4.2.1 高校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4.2.2 医学生人文课程体系不完善
        4.2.3 师资力量薄弱
    4.3 家庭教育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4.3.1 受“重专业轻人文教育”的培养方式的影响
        4.3.2 父母忽视子女的人文素质教育
    4.4 自我修养是人文素质养成的决定因素
        4.4.1 医学生人文素质意识较为淡薄
        4.4.2 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充分
第五章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5.1 建立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社会环境
        5.1.1 改良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5.1.2 改变医学人文教育定位
    5.2 发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主阵地作用
        5.2.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5.2.2 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5.3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5.3.1 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5.3.2 父母要发挥榜样作用
    5.4 提高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4.1 医学生要加强人文素养的自我教育
        5.4.2 树立正确成才理念,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附录 调查问卷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历

(5)先秦道家思想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内涵与溯源
    1.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内涵
    2.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溯源
第二章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现状
    1.问卷调查的实行与归纳分析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结果归纳分析
    2.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先秦道家思想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
    1.上德若谷的道德思想与人文素质培育
        1.1 转变人文素质培育模式,完善大学生道德观念
        1.2 引导高校教师积极树立人文素质培育的教学理念
    2.自然朴真的生命思想与人文素质培育
        2.1 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指引大学生正确对待生死
        2.2 拓展生命教育方式,从课堂到实践加强生命教育
    3.天人合德的生态思想与人文素质培育
        3.1 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营造自然的校园人文氛围
        3.2 建立健全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
    4.大音希声的审美思想与人文素质培育
        4.1 丰富情感体验,培育审美感官
        4.2 创造文化情景,开展校园审美活动
第四章 小结
参考文献
先秦道家思想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人文与素质的内涵
        1.2.2 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1.2.3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的总体趋势
        1.3.2 从研究内容来看
        1.3.3 从研究方法来看
        1.3.4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切入点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对象、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第2章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依据
    2.1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2.1.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1.2 建构主义理论
        2.1.3 现代人本主义理论
        2.1.4 现代课程理论
    2.2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政策依据
        2.2.1 有关开展素质教育的政策规定
        2.2.2 有关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政策规定
        2.2.3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及其解读
    2.3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依据
        2.3.1 医学的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
        2.3.2 医学的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带来的现实危害
第3章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
    3.1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文本分析
        3.1.1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的解读
        3.1.2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分析
    3.2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3.2.1 个案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状况堪忧
        3.2.2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不明确甚至缺失
        3.2.3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完善
        3.2.4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单一
        3.2.5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力量单薄
        3.2.6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
第4章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医学理念的物化和功利化
        4.1.1 医学的技术主体化导致片面强调医学专业教育而忽视医学人文教育
        4.1.2 医学资本主体化导致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弱化
    4.2 现代课程理念的缺失
    4.3 个案学校教育管理者及教师自身医学人文素质有限
第5章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更新教育理念,多角度认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5.1.1 树立全面发展的医学教育理念
        5.1.2 树立人本主义的医学教育理念
        5.1.3 树立现代课程理念
    5.2 丰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门类、形式和内容
    5.3 采用多样有效的医学人文课程实施方法
    5.4 注重见习、实习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
    5.5 拓宽渠道,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5.6 改革考评制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5.7 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内涵及价值
    一、概念界定
        (一) 人文关怀
        (二) 人文关怀精神
        (三)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
    二、人文关怀精神对医科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一) 医科大学生自身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 医科大学生职业良知生成的需要
        (三) 医科大学生科技与人文情怀融合发展的需要
    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价值
        (一) 加深对人文关怀的哲学思考
        (二) 构建医疗文明,优化健康服务
        (三) 树立“大健康”观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二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理论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作用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教育理论
        (四)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理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
        (一) 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思想
        (二) 济世救人的“人命至重”思想
        (三) 淡泊名利的“廉洁行医”思想
        (四) 大医精诚的“普通一等”思想
    三、国外相关理论
        (一) “敬畏生命”思想
        (二) “允许原则”思想
        (三) “人道主义”思想
第三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调查问卷设计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内容
        (三) 调查方法
    二、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积极表现
        (一) 认可人文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
        (二) 认同医疗卫生事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三) 具备一定的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消极表现
        (一) 职业情感淡薄
        (二) 仁爱精神欠缺
        (三) 沟通情怀缺位
        (四) 人文素养薄弱
第四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突出问题
        (一) 培养目标偏重医学专业教育
        (二) 培育内容不能满足基于“人文关怀”的教育需求
        (三) 培育方式难以促成浓厚的医学人文文化氛围
        (四) 培育队伍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
    二、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不足之处的成因分析
        (一) 社会思潮多元化,价值取向功利化
        (二) 教学价值观取向偏颇,“当代医学人文观”培育缺失
        (三) 医科大学生认知片面,人文素养养成不足
第五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内容的凝练
    一、仁爱精神
        (一) 众善之源,德近佛者可为医
        (二) 仁者爱人,彰显医者父母心
    二、沟通情怀
        (一) “双赢”沟通,重在医患共情
        (二) 主动热情,呼唤沟通情怀
    三、至善心理
        (一) 敬佑生命,追求终极价值
        (二) 善待生命,向善施善积善
    四、慎独精神
        (一) 独居自律,恪守职业良知
        (二) 省察克治,救死扶伤尽天职
    五、敬业精神
        (一) 坚守执着,才近仙者可为医
        (二) 精益求精,临病胜于临敌
第六章 完善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路径
    一、定位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一) 国家层面上修订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
        (二)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
        (三) 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融合
    二、注重内在素养提升
        (一) 理想信念教育
        (二) 渗透审美教育
        (三) 渗透道德教育
        (四) 渗透人文教育
    三、塑造具有“人文关怀”取向的培育队伍
        (一) 践行“人文关怀”取向的教学价值观
        (二) 发扬教师队伍“职业伦理”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四、创建医学人文文化氛围
        (一) 加强医学课程人文文化渗透
        (二) 强化实验实训课人文文化培养
        (三) 督促临床实践人文文化践行
        (四) 营造“医者仁心”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五、创建“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 优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建择业环境
        (二) 体现对医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创建执业环境
        (三) 巩固媒体的正面解读与宣传——创建舆论环境
        (四) 引领学生向公众普及医学常识——创建大众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一: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学位论文评阋及答辩情况表

(9)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设想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
    1.3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既往研究的不足
    1.5 本研究思路与设想
第二章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过程和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原则
    2.6 结果
    2.7 讨论
    2.8 结论
第三章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干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设计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过程与方法
    3.5 质量控制
    3.6 伦理原则
    3.7 结果
    3.8 讨论
    3.9 结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研究过程及主要结果
    4.2 主要结论
    4.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4.4 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4.5 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测评问卷(全国版)
    附录3 课程评价调查表
    附录4 干预活动之“护理人文关怀”课堂5分钟体验活动一览表
    附录5 干预活动之“护理人文关怀”主题叙事反思作业(选编)
    附录6 干预活动之“护理人文关怀”类座右铭(选编)
    附录7 干预活动之护理本科生小组团队学习体验(选编)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其调适研究 ——以广西高校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压力、大学生发展压力、压力应对
        (二) 动力、大学生发展动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五、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
第1章 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其调适的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其调适的理论指导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其调适的相关理论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二) 科学发展观理论对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其调适的指导
        (三) 中国梦理论对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其调适的指导
第2章 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其调适的主要知识借鉴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人本教育理沦
    三、齐克林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理论”
    四、福勒的“信仰发展理论”
第3章 广西高校大学生发展压力实证分析
    一、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及研究假设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研究假设
    二、问卷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 问卷产生与研究方法
        (二) 问卷量表内容
        (三) 问卷赋值与解析
        (四) 访谈调查
        (五) 心理测查
        (六) 调研考察
        (七) 文献研究
    三、实证调查基本情况
        (一) 问卷调查情况
        (二) 座谈会与个别访谈情况
        (三) 大学生发展压力问题实证调查数据综合分析
        (四) 大学生发展压力问题与自变量的均值比较分析
        (五) 大学生发展压力问题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六) 结论与分析
    四、大学生发展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实证分析
        (一) 测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二) 测查工具及内容
        (三) 学生心理测查情况及数据分析
        (四) 结论分析与结果处理
第4章 广西高校在调适大学生发展压力方面的成效、不足和原因
    一、取得的成效
        (一) 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 深化改革,教育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三)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校良好育人环境
        (五) 扩大交流融合,对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六) 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学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 师资队伍结构、数量和质量有待优化
        (二) 教学资源及教学设施有待扩展
        (三) 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革
        (四) 学生工作的实效性有待加强
    三、原因分析
        (一) 师资队伍结构、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 教学资源及教学设施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 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 学生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5章 大学生发展压力调适的对策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 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
        (二)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挥主体能动性,增强发展动力
        (一)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提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三) 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培育情商逆商,提升抗挫能力
        (一) 情商逆商培育对大学生发展压力调适的意义
        (二) 情商逆商培育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意义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助推高素质人才培养
        (一)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学生发展的外源力
        (二) 以优质师资为引领,助推优秀人才培养
    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引,促进学生发展
        (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二) 协调学科专业建设,注重内涵和特色发展
        (三) 绿色发展,营造高校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生态环境
        (四) 开放办学,加强交流,开拓师生视野
        (五) 共享教育,完善资助,促进公平
    六、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 加强教育,抵制非主流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二) 抓好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大学生压力问题调查问卷
附录二: 大学生发展压力与动力个案访谈提纲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四、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D]. 陈阳.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2]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D]. 卢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3]安徽省医学院校本科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曹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D]. 胡晓宇.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5]先秦道家思想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策略研究[D]. 祝丹娜. 大连医科大学, 2018(12)
  • [6]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个案研究[D]. 万清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 [7]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D]. 孙新红. 山东大学, 2017(03)
  • [8]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调查及策略分析——以某医科大学本科生为例[A]. 吴海涛,王高峰.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医学伦理学国际论坛论文集, 2017
  • [9]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 陈瑜. 南方医科大学, 2017(11)
  • [10]大学生发展压力及其调适研究 ——以广西高校大学生为例[D]. 胡友根.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