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全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吐全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一、突泉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马秀梅[1](2021)在《发展经济林产业 助力百姓增收致富》文中认为突泉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盟中南部,地处大兴安岭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过渡地带。全县总面积4889.5平方公里,辖6个镇、3个乡、188个行政村、464个自然屯;总人口3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4万人。突泉县是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国家畜牧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县,并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近年来,突泉县在强化生态建设的同时,依托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引导群众在荒山荒坡和房前屋后,

葛颖[2](2021)在《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文中认为电子商务作为解决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流通销售问题的有效途径,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农村电子商务连续八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互联网+现代农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数字乡村”等工作相继启动。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表现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的1800亿元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1.7万亿元;从业主体迅速增加,截止到2019年农村网店达到1384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人;农产品上行规模高速增长,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约3975亿元。我国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务技术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拉动农产品上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然而,电子商务是否实现了带动农产品上行、扩大农户的消费需求、壮大县域经济的初衷?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中国农业、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为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提档及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与全国县域社会经济指标为例,识别了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以期回答以下问题:电子商务影响农户行为的机理是怎样的?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电子商如何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陈述如下:(1)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的微观实证。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对农户行为产生影响的前提条件是农户采纳电子商务,因此识别农户电子商务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理论上,无论农户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倾向于采纳电子商务,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促使其采纳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然而,基于微观农户数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仅人力资本中的受教育年限、社会资本中的通讯支出对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具有显着的影响。进一步的主观解释表明,农户电子商务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限制了其电商采纳行为。(2)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严重制约了全国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和中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从理论上看,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户的消费,基于微观农户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电子商务促农户消费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促进农户的家庭非生产性消费又可以提高农户的家庭生活性消费;通过增加农户的家庭总收入来提升农户的家庭消费,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具有完全的中介效应。(3)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与市场边界理论分析发现,电子商务节省了农户销售农产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边界。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成功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农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原县农户在原有产业优势的前提下,多方式规避了农产品鲜活易腐的特性,抓住政策机会,利用农户熟知的社群电商成功销售农产品;此外,电子商务通过扩大市场、提高农产品单位价格、减少交易成本、优化种植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以及羊群效应推动农产品上行。(4)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实证分析。从理论上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政策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提升效应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准确评估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运用多期倍差法实证检验电子商务是否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产生了影响,结果显示,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推动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安慰剂检验、匹配倍差法检验后依然成立;示范项目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带动效果显着,但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效果最为显着,县域经济由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转向第三产业为主导,优化了县域产业结构;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大于东部沿海地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基于市场与不确定条件下的跨期消费理论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影响机理,同时运用内蒙古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既丰富了不确定条件下跨期消费理论在电子商务促消费方面的应用,又拓展了电子商务促消费领域农户微观视角的定量研究。第二,基于市场交易成本理论与市场边界理论解释电子商务对农户销售农产品行为的影响,以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进行分析,发掘电子商务促进农户销售农产品的内在逻辑,全面揭示农户成功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特点。第三,提出示范项目通过政策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效应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例实证检验了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上述研究发现,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张箫予[3](2021)在《基于发展有机农业的内蒙古兴安盟水环境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机农业是目前对生态系统、动物和人类伤害最小的农业生产方式,被认为是生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更优选择。2002年我国开始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之后逐步推行有机产品的标准制定。目前,国内有机农业产地对地表水灌溉用水的水质要求与生产普通农产品的产地水环境灌溉水质要求相同,但伴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种养业添加剂的普遍施加和工业污染猛增,水体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亟需制定有机农业产地用于灌溉的地表水环境相关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为评价有机农业产地水环境提供决策支撑。兴安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北纬44°14’动植物生长黄金地带,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工业污染少,具备发展有机农业的天然地理优势。调查分析2008~2019年内蒙古兴安盟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通过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初步判断水质整体情况。基于AHP层次分析模型,选取以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和未来生态风险为准则的共计37项水质指标,建立有机农业地表水灌溉水质评价体系。参考美、日、韩及我国等国家农业灌溉用水和地表水水质标准,分析各项指标的急性毒性值和慢性毒性值,以在水质指标中长期暴露产生潜在生态风险的不同,将灌溉水质适宜性灌区划分为极适宜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备选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在解读和借鉴国内相关文献与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兴安盟历年水质状况趋势和实际水质情况,从有机农业地表水灌溉水质评价体系中筛选出11项主要影响兴安盟地表水的水质参数,针对内蒙古兴安盟构建有机农业地表水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的地方性标准和指标体系。基于内蒙古兴安盟主要河流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的地表水水质数据,采用熵权法、赋值和加权平均计算各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同时对水质数据进行单因子指数计算,通过单因子和综合指数结合共同对当地地表水环境进行等级评价及灌区划分。主要结论如下:(1)兴安盟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状况长期较稳定,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浓度值极低,均在安全范围内。整体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Ⅰ~Ⅲ类之间,但部分断面有水质指标超标现象。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初评结果都显示超标因子主要为DO、NH3-N和TP,超标的主要断面为洮儿河的斯力很、八里八断面;归流河贾家街断面和霍林河高力板断面。(2)权重结果表明兴安盟地表水中pH权重值最小、对水质影响最小,DO、Pb两项指标权重值最大、对整体水质影响最大,NH3-N、TP等指标超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企业污染所致,从评价结果来看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与兴安盟地区实际水质情况相符。(3)6条河流、1座水库中,蛟流河水质情况最好,常年保持在地表水Ⅲ类以内,Ⅱ类居多,在有机农业灌溉水质评价体系中属极适宜发展区;绰尔河和察尔森水库水质次之,常年保持在地表水Ⅲ类以内,在有机农业灌溉水质评价体系中达到适宜发展区级别标准;霍林河、归流河水质相对较差,洮儿河水质最差,近十一年中有2年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以DO、NH3-N及TP污染为主。去除或削弱N、P对水质评级结果的影响后,归流河和霍林河水质较好,基本满足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需求。因这三条河流中微生物不活跃、分解有机污染物能力较弱,河流自然水质本底值存在CODMn超标状况,应予以重点关注。(4)各断面中,①流经乌兰浩特市以下的洮儿河斯力很、八里八断面整体水质最差,综合指数分别为41.435和41.357,低于适宜标准的单因子为NH3-N、TP,被划分为有机农业不适宜发展区域;②归流河贾家街断面和霍林河高力板断面综合指数分别为47.706、44.796,部分指标单因子结果低于适宜标准,被划分为有机农业一般适宜区备选发展区域;③察尔森水库西入口、东入口及出口三个断面综合指数分别为51.885、53.381和54.132,低于适宜标准的单因子主要是CODMn,被划分为有机农业一般适宜区备选发展区域;④蛟流河宝泉断面和绰尔河的绰尔河口断面水质最好,综合指数分别为56.274和53.971,所有指标单因子评价结果均在适宜标准以上,被划分为有机农业极适宜发展区域;⑤哈拉哈河大山矿断面水质较好,但因地理因素限制,发展有机农业规模受限。(5)根据有机农业地表水灌溉水质适宜性程度不同,依据农业区划理论和和土地规划理念出发,将兴安盟6大市(旗)细分成发展有机农业功能区、发展工业产业功能区、发展生态景观功能区三大主功能区,以及农业-城区过渡区、城市-生态过渡区和生态-城市过渡区三个过渡区域。有机农业发展核心区(科右中旗-扎赉特旗)以提升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机农业发展为目标,实现有机农业土地连片、集约化利用。工业产业发展核心区(乌兰浩特市)以创新为企业导向,推进清洁生产,提升城市生态化品质。生态景观发展核心区(阿尔山市)充分利用天然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保障生态环境优良发展。

吴勇杭[4](2020)在《《察哈尔政务辑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察哈尔地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紧邻京畿,为天然军事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明清交替之际察哈尔部归附后金,清朝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对察哈尔地区的军事治理,并将其逐渐纳入到清朝的军府系统之中,至乾隆年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都统管理体制。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历次对外战争中屡屡失利,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里越陷越深。文人志士深感读书应当“经世致用”,纷纷着书立说。这一时期,大量史志书籍纷纷问世,其中既有介绍西方先进制度文化的书籍,又有记载地方人文地理的方志,还有记录典章制度沿革的政书和辑录大量原始资料的公牍档案汇编,兴盛一时。然而,察区经济、文化长期滞后,有清一代,方志无几,体例完备的政书更无一部。民国初年,察哈尔地区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如区域变动,机构调整,制度更易等,还经历了张勋复辟、朱成章部叛乱和巴布扎布残部窜扰锡盟、卢占魁匪帮窜扰察区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时期,在察区产生了诸多重要的公文档案,为《政务辑要》的编纂提供了充足完备的第一手资料。从1916年6月9日到1919年12月26日,田中玉两任察哈尔都统。治察三年间,他深感时局艰难,为政治理多有缺憾,遂命都统署有关人员辑录重要公文档案编成《政务辑要》一书,用以反躬自省。是书以军政、民政为纲,共分十三类,属军政者有军事、军需、军法、军牧四类,属民政者有疆域、考绩、财政、垦务、警察、教育、实业、司法、旗务九类,涵盖民初察区各个方面的情况,极富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然而,当前国内学术界有关领域对该书进行研究的论着十分少见,相关利用也远远不够。故本人试图结合相关文献史料就《政务辑要》的成书缘起、版本体例、格式内容等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察哈尔都统署的沿革和田中玉的生平;其次详述是书之编纂缘起,并对其版本、体例作简要介绍;接着,对书中的公文格式和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分析;最后,阐明该书的文献史料价值及其不足之处。

李英[5](2020)在《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农户问卷调查》文中指出自2007年开始实施政府保费补贴的农业保险政策以来,经过十一年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保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种植业保险的保费补贴金额和保费收入不断增加、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参保农户数量不断增多。内蒙古自治区的种植业保险规模位列全国前三位。为了准确识别种植业保险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检验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对农户种植规模及种植结构的影响,进而为促进内蒙古甚至全国的种植业保险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本研究也是对我国农业保险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本文在梳理当前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农作物种植状况以及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年的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实践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种植业保险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分别从农户的种植规模和种植结构两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是否有助于农户稳定和扩大保险农作物的种植规模?是否有助于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保险农作物的种植比例?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实证分析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对农户种植规模的影响。揭示现行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是否有效提高了农民对政府保费补贴农作物的种植积极性,是否有助于稳定和扩大保险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而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以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主产区玉米种植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实证结果来看,保费补贴的种植业保险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有积极影响,参保农户比未参保农户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积极性更高。种植业保险政策对保护农民玉米种植积极性具有一定作用。第二,实证分析参保农户对种植业保险政策的认知和评价是否影响其种植规模。基于参保农户视角,采用横截面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估计。主要研究结论:一是参保农户对种植业保险的认知没有显着影响其种植规模决策,这主要与参保农户对种植业保险认知度不高有关;二是参保农户对农业保险政策评价显着影响农户种植规模决策。参保农户对种植业保险政策越满意,其稳定和扩耕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一方面要以保险公司为主要宣传主体、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种植业保险的认知度,有利于增加其参保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增强其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参保农户对种植业保险满意度高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协议理赔”模式,种植业保险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普惠政策被农户所接受,应从提高种植业保险保障水平、坚持“据实赔付”、不断开发种植业保险新产品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农户对种植业保险的满意度。第三,实证分析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研究种植业保险对农户种植结构的政策效应,检验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是否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增加保险农作物的种植比重,进而引导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研究发现:种植业保险促使农户在有政策性保险覆盖的农作物和没有政策性保险覆盖的农作物之间做出选择,将现有的耕地面积用于种植更多的、有政策性保险覆盖的农作物。最后,本论文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种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证研究结论,从政府及相关部门、种植业保险供给主体以及国外的经验方面分别提出建议,以期为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李楚瑛[6](2019)在《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及关键制约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商务是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它的出现创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既是我国的主要产业同时也是弱势产业,在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让农业搭上电子商务的“顺风车”已然成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的必然途径。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农村电子商务当前的研究进度和现状,并找到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根据宏观统计数据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以内蒙古16个旗县为研究对象,对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发现农村网络发展水平显着提高,网络交易额不断增长,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已初见成效。其次参照信息化测度理论,借鉴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商使用程度及使用效果三方面出发,构建了内涵14个指标的农村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三角模糊熵模型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整体发展不充分,各旗县在三个准则层下未能实现同步发展,另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东部区明显优于西部区,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发展也优于非示范县,但差距不大。再次分别将3个准则层作为次约束条件引入次约束模型,通过对比有无次约束下各旗县的排名变动情况,找到各旗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关键制约因素。实证结果表明:X3农村电商使用效果是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X34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制约指标。最后针对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包括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发展方向;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助力农产品上行;注重电商人才的培养等。

张婧怡[7](2018)在《内蒙古自治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土地的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被完全剥开,农户家庭经营在此阶段获得主导地位,极大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在这种制度形成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下,农业生产收益低、规模小、生产水平落后等种种弊端逐渐显现,已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因此,在当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针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重构,加快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从2013年开始,国家对家庭农场这一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持了较高的关注,之后多次在中央一号文件给予支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类农牧业经营主体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家庭农牧场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但总体上来看,家庭农场的体量较小、质量较低、规模经营水平较低。本文总体上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综述,阐述了现阶段国内关学者对家庭农场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第三部分是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主要介绍了目前家庭农场的产权、组织、制度等相关概念和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等理论,为文章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内蒙古自治区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现状,主要包括全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土地流转现状、社会化服务现状等情况。第五部分是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阻碍因素,从内蒙古自治区8个盟(市)中,结合各盟(市)家庭农场发展实际,各抽取一个旗(县)进行分析(共抽取8个旗(县)共557个家庭农场),梳理总结出阻碍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几个主要原因,主要有: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土地承包经营权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因素。第六部分针对问题提出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发展对策建议,主要有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化水平、破解土地“细碎化”难题、强化政策扶持、完善认定标准、加大培育认定家庭农场力度七个方面内容。第七部分是结论。

汪明萍[8](2017)在《内蒙古自治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发展迅速,在整个外贸领域表现突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但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为了从强化源头监管,抓住问题的根本加以解决,从而保证高质量和高安全性的食品和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部门率先在山东试行示范区建设,以区域化监管模式整合当地行政资源,形成部门合力,保障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09年开始,质检总局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大力推广示范区建设,自质检总局推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以来,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切实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力度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质检总局2016年9月发布公告,已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91家。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通过质检总局验收,也是我国第一家出口螺旋藻质量安全示范区。经过5年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拥有7家示范区。本文通过研究示范区发展,厘清如何通过示范区建设充分整合行政资源,找出自治区在示范区创建方面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有助于推动检验检疫在示范区创建、建成后的监管等方面的发展,提升检验检疫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强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之有效运行。

曾娟,刘杰,姜玉英[9](2016)在《2015年我国草地螟持续轻发》文中认为2015年我国草地螟继续维持2010年以来的轻发态势,发生面积是第3个暴发周期以来最小的年份。总结了2015年我国北方农牧区草地螟各世代各虫态的时空分布特点: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西早东晚,灯下和田间蛾量低、盛期不明显,1代幼虫发生期偏晚、发生密度低,1代成虫和2代幼虫零星发生。分析了2015年草地螟轻发原因为虫源基数小、气象条件总体不利。

阿如娜[10](2016)在《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豆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油和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之一。内蒙古是中国大豆的主要工业地区,大豆产业是内蒙古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产业发展趋势的大豆生产要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豆总产量的影响因素为基础,对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要素、大豆产量和大豆产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内蒙古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大豆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现状的分析,构建了大豆生产影响因素和系统框架,根据框架建立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影响大豆总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豆播种面积直接限制大豆总产量的关键因素。(2)分析了大豆产业的主要问题及自治区大豆产业的优势和劣势。(3)比较分析了大豆与其他作物在自治区的关系,得出了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

二、突泉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突泉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发展经济林产业 助力百姓增收致富(论文提纲范文)

制定扶持政策
培育企业大户
发展特色产业
强化科技支撑

(2)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1.2.2 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数据及资料来源
        1.5.1 二手数据资料
        1.5.2 实地考察与访谈资料
        1.5.3 问卷调查数据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基本概念
        2.1.2 其他相关概念
        2.1.3 相近概念之间的辨析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2.2.4 社会资本理论
        2.2.5 市场均衡理论
        2.2.6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3 理论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3.1.1 内蒙古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规模变化
        3.1.2 内蒙古农村电商规模与其他省市的比较
    3.2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
        3.2.1 政策支持
        3.2.2 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3.2.3 示范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3.3 农民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3.3.1 数据来源
        3.3.2 农户网购程度
        3.3.3 农户网购技能熟练度
        3.3.4 农户网购平台
        3.3.5 农户网购原因
    3.4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农村电商的推动政策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3.4.2 配套资金的下放与使用不合理
        3.4.3 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作用未充分发挥
        3.4.4 冷链物流的高成本限制了农产品上行
        3.4.5 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不利于农产品上行的因素
    3.5 本章小结
4 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的微观实证
    4.1 农户电商采纳行为理论模型
        4.1.1 农户电商采纳理论模型:消费者电商采纳分析
        4.1.2 农户电商采纳理论模型:生产者电商采纳分析
    4.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4.2.1 人力资本与农户电商采纳行为
        4.2.2 社会资本与农户电商采纳行为
    4.3 数据来源、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4.3.1 数据来源
        4.3.2 模型构建
        4.3.3 变量选取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农户采纳电子商务行为描述性分析
        4.4.2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4.4.3 模型稳健性检验
        4.4.4 农户不愿意采纳电子商务的原因分析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
    5.1 理论分析框架
        5.1.1 电子商务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机理
        5.1.2 电子商务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中介效应机理
    5.2 模型与数据
        5.2.1 模型设置
        5.2.2 变量构建
        5.2.3 数据说明
    5.3 描述性统计与实证结果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基本模型的回归分析
        5.3.3 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
    5.4 结论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
    6.1 相关文献综述
        6.1.1 有关的经济学解释
        6.1.2 有关的文献综述
    6.2 研究方法与案例来源
        6.2.1 研究方法
        6.2.2 案例来源
    6.3 案例分析
        6.3.1 电子商务改变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机理
        6.3.2 农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特点
        6.3.3 农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4 理论分析
        6.4.1 电子商务促进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模式
        6.4.2 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例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2 模型构建与变量描述
        7.2.1 模型选择
        7.2.2 数据来源
        7.2.3 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
    7.3 实证分析
        7.3.1 倍差法的前提假设条件
        7.3.2 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果分析
        7.3.3 稳健性检验
        7.3.4 示范项目对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分析
        7.3.5 地区异质性检验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就与问题并存
        8.1.2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促进了农户的电子商务采纳行为
        8.1.3 电子商务提升了农户的家庭消费
        8.1.4 电子商务成为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新载体
        8.1.5 电子商务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效果显着
    8.2 政策建议
        8.2.1 优化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
        8.2.2 积极完善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基础体系
        8.2.3 加大对普通农民电商知识的宣讲
        8.2.4 基于已有产业优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8.2.5 “引进+培育+合作”吸引电子商务人才
        8.2.6 依托电子商务优化县域产业结构
    8.3 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基于发展有机农业的内蒙古兴安盟水环境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机农业研究现状
        1.2.2 地表水水质评价研究现状
        1.2.3 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内蒙古兴安盟主要河流水环境现状及评价
    2.1 区域概述
        2.1.1 内蒙古兴安盟地理位置
        2.1.2 气候水文特征
        2.1.3 主要河流概况
    2.2 兴安盟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调研
        2.2.1 调研断面布设
        2.2.2 采样与检测
    2.3 内蒙古兴安盟水质现状评价
        2.3.1 兴安盟水质总体状况
        2.3.2 兴安盟各断面水质指标单因子评价结果
        2.3.3 兴安盟各断面水质指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
        2.3.4 关键指标实测值月变化分析
    2.4 涉水工农业污染源调研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3.1 有机农业及灌溉水质的关系
        3.1.1 有机农业较常规农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3.1.2 有机农业的发展
        3.1.3 灌溉用水水质对有机农业的影响
    3.2 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原则与模型选择
        3.2.1 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适宜性内涵
        3.2.2 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原则
        3.2.3 评价模型的选择
    3.3 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指标选择
        3.3.1 各国产地水环境标准监测指标
        3.3.2 灌溉水质指标选取
    3.4 指标及标准值的确定依据
        3.4.1 基本指标项目类指标
        3.4.2 保护人类健康类指标
        3.4.3 保护生态环境类指标
    3.5 有机农业地表水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体系阈值的确定
    3.6 权重的确定
        3.6.1 指标数值预处理
        3.6.2 指标的无量纲化
        3.6.3 权重方法的确定
    3.7 水质综合指数与单因子评价
        3.7.1 水质综合指数的确定
        3.7.2 单因子评价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兴安盟发展有机农业的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4.1 针对兴安盟有机农业灌溉用水指标选取与权重计算
        4.1.1 水质指标选取
        4.1.2 权重计算结果
    4.2 洮儿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2.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2.2 综合指数结果
        4.2.3 综合评价分析
    4.3 归流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3.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3.2 综合指数结果
        4.3.3 综合评价分析
    4.4 霍林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4.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4.2 综合指数结果
        4.4.3 综合评价分析
    4.5 蛟流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5.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5.2 综合指数结果
        4.5.3 综合评价分析
    4.6 绰尔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6.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6.2 综合指数结果
        4.6.3 综合评价分析
    4.7 哈拉哈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7.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7.2 综合指数结果
        4.7.3 综合评价分析
    4.8 察尔森水库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8.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8.2 综合指数结果
        4.8.3 综合评价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兴安盟发展有机农业水环境片区规划与管理建议
    5.1 兴安盟地域空间发展规划策略及思路
    5.2 主功能区及其过渡区域的规划建议
    5.3 有机农业区划的综合治理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察哈尔政务辑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察哈尔都统署与田中玉
    (一)察哈尔都统署之沿革
    (二)田中玉的生平
二、《政务辑要》的编纂缘起、版本与体例
    (一)《政务辑要》编纂缘起
    (二)《政务辑要》的版本
    (三)《政务辑要》的体例特点
三、《政务辑要》的公文格式与主要内容
    (一)公文格式
        1.呈、电呈
        2.咨、咨呈、公函和照会
        3.委任令、训令、指令、批等
        4.电牍
    (二)主要内容
        1.军事
        2.军需
        3.军法
        4.军牧
        5.疆域
        6.考绩
        7.财政
        8.垦务
        9.警察
        10.教育
        11.实业
        12.司法
        13.旗务
四、《政务辑要》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辑要》的文献价值
    (二)《政务辑要》的史料价值
    (三)《政务辑要》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农户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户种植业保险购买决策研究
        1.2.2 农户种植行为决策研究
        1.2.3 种植业保险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与假说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假说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范围及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户种植行为决策
        2.1.3 政策性种植业保险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期望效用理论
        2.2.3 行为决策理论
        2.2.4 农业风险管理理论
        2.2.5 农业保险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内蒙古农作物种植规模与种植结构状况
    3.1 内蒙古自然资源条件
    3.2 内蒙古农作物布局
    3.3 内蒙古农作物种植规模和种植结构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内蒙古及美国种植业保险的发展概况
    4.1 内蒙古种植业保险的发展概况
        4.1.1 内蒙古种植业保险政策背景
        4.1.2 内蒙古种植业保险运营模式
        4.1.3 内蒙古种植业保险发展现状
    4.2 美国种植业保险的发展概况
        4.2.1 美国农作物保险的政策背景
        4.2.2 美国农作物保险的运营模式
        4.2.3 美国农作物保险的发展现状
    4.3 本章小结
5 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对农户种植规模的影响
    5.1 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影响农户种植规模的理论分析
    5.2 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参保决策对农户种植规模的影响
        5.2.1 数据来源
        5.2.2 农户的基本特征分析
        5.2.3 模型构建
        5.2.4 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5.2.5 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
    5.3 参保农户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对其种植规模的影响
        5.3.1 数据来源
        5.3.2 参保农户的基本特征分析
        5.3.3 变量设置
        5.3.4 模型构建
        5.3.5 实证结果分析
        5.3.6 讨论与启示
    5.4 本章小结
6 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
    6.1 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机理
    6.2 研究方法
    6.3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6.4 实证结果
    6.5 讨论和启示
        6.5.1 讨论
        6.5.2 启示
    6.6 本章小结
7 完善内蒙古种植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7.1 内蒙古种植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7.2 完善种植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7.2.1 政府及相关部门方面的建议
        7.2.2 政策性种植业保险供给主体方面的建议
        7.2.3 美国农作物保险的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及关键制约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及评述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
2 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产品电子商务
        2.1.2 农业电子商务
        2.1.3 农村电子商务
    2.2 理论基础
        2.2.1 交易费用理论
        2.2.2 农村信息化理论
        2.2.3 信息化测度理论
3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3.1 内蒙古农村网络发展水平
    3.2 内蒙古农村电商网络交易水平
    3.3 内蒙古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运行情况
        3.3.1 电商政策密集出台
        3.3.2 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
    3.4 内蒙古农牧民电商应用情况
        3.4.1 手机上网成为主流
        3.4.2 农村电商使用人群偏向于年轻化
        3.4.3 农村淘宝电商平台深受农牧民青睐
        3.4.4 服饰鞋帽是农牧民网络消费的主要品类
        3.4.5 价格便宜是驱使农牧民网购的主要因素
    3.5 本章小结
4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
    4.1 农村电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构建
    4.2 基于三角模糊熵的内蒙古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测度
        4.2.1 模型构建思路
        4.2.2 指标数值标准化处理
        4.2.3 单项评价方法赋权处理
        4.2.4 确定组合权重
    4.3 实证检验内蒙古农村电商的发展水平
        4.3.1 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测算
        4.3.2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分析
    5.1 基于次约束模型的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
        5.1.1 模型构建原理
        5.1.2 模型拟解决的问题
        5.1.3 模型构建的具体步骤
    5.2 实证分析内蒙古农村电商的关键制约因子
        5.2.1 探究农村电商发展关键制约因素
        5.2.2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发展方向
        6.2.2 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助力农产品上行
        6.2.3 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
        6.2.4 继续加强农村电商示范项目的推进力度
        6.2.5 “引进+培育”电子商务人才,推动电商工作有序开展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7)内蒙古自治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内研究
    2.2 国外研究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3.1 概念界定
    3.2 理论依据
第四章 内蒙古自治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
    4.1 内蒙古自治区家庭农场基本情况
    4.2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4.3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基本情况
    4.4 内蒙古自治区家庭农场政策扶持情况
    4.5 典型区域的家庭农场适度规模情况调查
第五章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阻碍因素
    5.1 土地流转存在障碍
    5.2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
    5.3 土地承包经营权矛盾纠纷较多
    5.4 扶持力度不够
第六章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破解土地“细碎化”难题
    6.2 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6.3 提高农业机械化化水平
    6.4 强化资金扶持
    6.5 加大家庭农场培育认定力度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内蒙古自治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政府管制理论
        1.5.2 新公共管理理论
        1.5.3 公共选择理论
2 食品农产品安全管理的历史发展及内蒙古自治区示范区建设现状
    2.1 食品农产品安全管理的历史沿革
        2.1.1 世界食品农产品安全管理的三次变革
        2.1.2 食品农产品安全管理的发展现状
    2.2 内蒙古自治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概况
        2.2.1 鄂托克旗示范区
        2.2.2 五原县示范区
        2.2.3 和林格尔县示范区
        2.2.4 巴彦淖尔市示范区
        2.2.5 开鲁县示范区
        2.2.6 突泉县示范区
        2.2.7 阿尔山市示范区
    2.3 内蒙古自治区示范区的运行模式、特点及建设成效
        2.3.1 内蒙古自治区示范区的运行模式
        2.3.2 内蒙古自治区示范区建设特点
        2.3.3 内蒙古自治区示范区建设成效
3 内蒙古自治区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1 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3.2 示范区检验检测平台少导致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难以全面推广
    3.3 监管手段落后,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有待提高
    3.4 重工作、轻宣传,对示范区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
    3.5 执法力量薄弱,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控制有待加强
4 内蒙古自治区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突出政府主导,完善食品安全共治机制
    4.2 加大政策扶持,促进示范区提档升级
    4.3 立足区域优势,支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4.4 创新监管模式,健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4.5 创新宣传、培训方式,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
    4.6 加强化学投入品控制
    4.7 实施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提升示范区内食品农产品供给质量
        4.7.1 "同线同标同质"的定义
        4.7.2 "三同"工作的意义
        4.7.3 "三同"工作推动过程
        4.7.4 内蒙古自治区"三同"发展有力推动示范区建设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2015年我国草地螟持续轻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概况
2 时空分布特点
    2.1 越冬代成虫
    2.2 1代幼虫
    2.3 1代成虫和2代幼虫
3 轻发原因

(10)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作物产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2 国内作物产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3.4 研究数据来源说明
2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现状分析
    2.1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在中国的地位
        2.1.1 大豆的主要生产区
        2.1.2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比较优势变化
    2.2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产量的变化
    2.3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的主要特点
3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总产量生产函数及大豆种植面积供给反应模型
    3.1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影响因素结构框架
        3.1.1 大豆生长自然条件
        3.1.2 农艺措施
        3.1.3 政策原因
    3.2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总产量生产函数模型
        3.2.1 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
    3.3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比较利益分析
4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单产技术效率分析
    4.1 大豆成本收益分析
        4.1.1 大豆生产总成本
        4.1.2 大豆生产土地成本
        4.1.3 大豆生产人工成本
        4.1.4 物质与服务成本
5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业发展对策
    5.1 大豆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5.1.1 竞争力的需要
        5.1.2 农民收入的需要
        5.1.3 产业发展的需要
        5.1.4 地区经济的需要
        5.1.5 大豆科技水平的需要
    5.2 大豆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5.2.1 顺应市场需求
        5.2.2 壮大产业链
        5.2.3 完善地区市场
        5.2.4 拓宽外销通道
6 结论
    6.1 未来大豆产业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突泉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发展经济林产业 助力百姓增收致富[J]. 马秀梅. 内蒙古林业, 2021(12)
  • [2]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D]. 葛颖.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3]基于发展有机农业的内蒙古兴安盟水环境评价研究[D]. 张箫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察哈尔政务辑要》研究[D]. 吴勇杭.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农户问卷调查[D]. 李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6]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及关键制约因素分析[D]. 李楚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内蒙古自治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研究[D]. 张婧怡. 长江大学, 2018(12)
  • [8]内蒙古自治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研究[D]. 汪明萍.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11)
  • [9]2015年我国草地螟持续轻发[J]. 曾娟,刘杰,姜玉英. 中国植保导刊, 2016(09)
  • [10]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阿如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吐全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