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2001年海外展会日程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2001年海外展会日程

一、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2001年出国展览计划表(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思[1](2020)在《B会展公司的出展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出国展览行业作为会展业的一个重要细分行业,是连接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桥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为密切,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为出国展览行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出国展览一直是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首选途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意愿更为强烈,同时对出国参展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中国以出国展览为主营业务的出展企业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资本实力弱、创新能力差等较多问题,不仅缺乏优质的国际品牌展览会项目,所提供出展服务也是千篇一律,难以满足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提升营销服务水平成为了出展企业在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问题。B会展公司是中国较早一批从事出国展览的会展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承办境外自办展和代理国际品牌展项目数量较多的出展企业之一,是中国出展企业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出国展览行业为研究背景,以B会展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知识,对会展营销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出国展览业的宏观环境和B会展公司所处的出展行业竞争环境的分析,结合公司目前的出展营销现状,总结公司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威胁,以此帮助公司识别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并创建竞争定位。在明确竞争定位后,借鉴同行经验,提出了公司在出展项目组合及出展服务、价格组合、销售渠道、促销手段、人员培训、有形展示、服务过程等方面的7Ps营销组合策略。本文通过对B会展公司营销策略的研究,旨在帮助提高B会展公司的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对出展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进一步建议,也为同类出展企业的营销策略制定提供了参考价值。

李国勇[2](2017)在《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展览业集政治、经济、科技、商业于一体,不仅具有带动地方发展的经济效益,还有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素质等社会效益,因此展览业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政府主导型展会作为中国特有的类型,往往借助一定的财政资金保障,不但提升了展会的整体影响力,而且为地区展览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同时应当看到有些政府主导型展会办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展会管理过程中存在展会审批管理的多头与无序、行政办展色彩浓厚、专业化程度不高、政府管理错位等问题,人们开始质疑,政府主导型展会现行管理模式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是否会影响展会市场运作和企业正常经营。随着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凸显,许多学者也不断地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但是以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关注对展览业的特点等方面研究,本文以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为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政府主导型展会的数量、规模、主要形式等方面着手,准确把握政府主导型展会的现状和本质,深入分析政府主导型展会的积极作用及存在问题。企业型政府理论相对于传统的政府管理理论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之处,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重视战略的思考和长期性的规划,注重分权的管理理念,. 关注成本和效率关系,有使命感责任心,强调顾客导向,相信市场的力量,主张在公共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促进鼓励更多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供应商中来,依靠自由竞争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从企业型政府理论视角等新公共管理领域相关理论,通过G市物流展案例分析,借鉴国内外展会发展方面的有益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实际,对进一步完善创新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管理,推动展览业持续健康发展进行研究。在政府主导型展会的管理中应当加强宏观调控,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政府与市场分工;转变管理方式,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确自身定位,转变评价方式。同时应当完善相关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展会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优化展览业营商环境。

刘元[3](2013)在《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路径选择》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遇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往来密切,金融、环保合作进展良好,但是由于历史、政治、地区安全等因素,三国经济一体化举步维艰。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在客观上为三国的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机遇,然而美国在亚洲强势推行TPP战略,又使得三国一体化的前景扑朔迷离。因此全面分析三国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以及利弊条件,积极推动三国FTA谈判,设计三国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从贸易、投资、金融、环保四个方面对三国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SWOT分析法来阐明了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明确中日韩三国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其次,对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对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进行了静态分析,发现三国的贸易创造效应显着;引用学者运用GTAP模型对三国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经济效应和微观产业影响的部分数据,用于佐证中日韩FTA可以改善三国宏观经济这一论断;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三国出口产品的优势,尽管从理论和模型预测上,三国FTA的经济福利效应显着,但是由于三国产业和产品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在FTA谈判过程中,三国仍面临着诸多的难点和分歧。最后,本文得出了以下四条路径,来推动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第一,推动中日韩FTA谈判。中日韩FTA不仅仅是三国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发展阶段也是它的一条路径,通过对谈判难点、谈判策略的分析,本文认为“中韩先行,吸引日本”的步骤更加符合三国的现实情况,并构建了中日韩FTA的补偿机制。第二,构建功能性一体化组织。通过设计运行机制,构建了中日韩环境保护共同体;通过建立专项基金、完善支付结算体系,推进亚洲货币一体化来促进金融合作;通过推进新能源和能源企业合作、建设石油合作体系、完善能源合作机制来推进能源合作。第三,通过建设环黄海经济圈和改进OEAED的运行机制来深化中日韩次区域合作。第四,通过市场驱动以及改进的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运行机制一起驱动中日韩经济一体化。

管延江[4](2010)在《中国延边地区对韩国劳务输出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1988年韩国“北方政策”的实施,尤其是1992年中韩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建立,使中韩经贸和劳务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延边地区凭借独特的地缘和人缘优势,对韩劳务输出迅猛发展,对外劳务收入已连续多年超过地区财政收入,劳务经济已成为延边地区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成为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延边对韩劳务输出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为中韩建交下的国际环境。而事实上,延边地区与朝鲜半岛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渊源和人员交往,以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形成和发展,才是推动延边对韩劳务输出快速发展的决定力量。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大批朝鲜人陆续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的东北,逐渐在今延边地区形成了朝鲜族主要聚居地。期间,无论是早期农业生产、抗日和解放战争,还是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延边朝鲜族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在与朝鲜半岛的往来过程中,形成了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特殊优势,包括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独有的人脉优势、民族优势、语言优势、文化优势等等。根据国际劳动力移动推拉理论,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拉力主要来自韩国与延边地区的民族认同与收入差别,推力主要来自延边的劳动力剩余和鼓励政策;根据国际劳动力移动均衡理论,韩国缺乏劳动力的就业环境、延边同韩国产业结构与工资水平的差异、延边劳务人员赴韩的强烈愿望等因素,成为延边发展对韩劳务输出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劳动力移动效益理论,获取投入后的高回报成为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直接动力,同时考虑了目的地韩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文化认同。延边对韩劳务输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经历了初期发展、快速发展和成熟发展三个阶段。劳务输出途径主要有前期个人携带货物往来、政府组织外派、中介组织外派及相当数量的非法滞留。在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延边劳务市场尚不完善,一度经历了出国劳务人员被诈骗案多发期。随着韩国引进外籍劳工政策的调整和延边劳务市场的不断规范,延边对韩劳务输出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劳务输出人员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能等,只能就业于脏、险、累的3D行业。同时受研修生和非法滞留身份的限制,不能得到合法的劳动保障,一些薪酬纠纷、工伤事故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进行维权,给劳务输出人员带来经济损失,也给韩国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延边对韩劳务输出在促进延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繁荣延边地区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韩国缓解就业矛盾、改善产业结构、发展公共服务做出了积极贡献。延边过去作为老、少、边、穷地区,近二十年的发展速度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程度,明显快于同类地区。延边州能够在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名列前茅,成为全国模范自治州,其首府延吉市成为吉林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其中劳务经济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但由于延边赴韩劳务市场相对不够成熟,劳务人员数量庞大,且长期居留国外,由此引发了延边地区劳务市场不规范、过度消费现象严重、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家庭婚姻矛盾突出、留守子女教育缺位等诸多现实问题。延边对韩劳务输出在经历了初期发展和快速发展阶段之后,目前已逐步进入理性、平稳、健康、和谐发展阶段。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的韩币贬值和韩国劳动力市场的萎缩,必将影响在韩劳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和新派劳务人员的数量,同时韩国雇佣许可制、访问就业制的实施,也给延边对韩劳务输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实施,使延边地区再度成为东北亚经济互动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当前延边对韩劳务输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规范劳务市场秩序,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建立健全劳务人员保障机制,积极扶持中介服务机构,盘活对韩劳务输出收入,引导外出归国人员广泛开展全民创业,使延边对韩劳务输出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真正实现延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胡斌[5](2010)在《何以代表“中国” ——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展示与国家形象的呈现》文中研究表明在国际性展会中,涉及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社会效应最突出的展览便是世界博览会了。而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又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引人入胜的话题。本文试图将视野放到从晚清直至当下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整个历程,通过对其展品选择、展馆建设、陈列方式、组织及影响力量等因素的整体性梳理,以阐述中国透过这一窗口向世界呈现自身形象的时代变奏和文化要义。我们发现,中国在参展历程中,一直以传统型展品和带有传统符号的展馆建设及装饰为主要面目,且传统展品和符号的选择具有相当的恒定性。与传统相对的是,对于现代化的强烈诉求促使现代型展品所占比重逐步提升,展示技术也越来越现代化。发展到新中国阶段,对立两端的直接拼加,成为中国参展最为突出的模式。搜索其背后的决定力量,从晚清初期参展的炫奇心态到晚清后期及民国时期的维护国体、实行商战、推销国货主张,再到新中国力图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弘扬本民族文化的意愿,其中始终没有舍弃对身份特色的强调。而定位自身特色只能依赖传统,矛盾的是,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常被视为落后的表现。这种矛盾性与在西方冲击下催生的学习西方、批判传统以及维系传统、以求民族自立的对抗性关系有关。在对抗间,传统中没有提取可作民族认同的核心,而民族主体性的缺失使得中国在传统与现代的对外表达上均不能充分展现。因为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展示显示出其较之日本远为迟缓的现代化步骤,西方留下了“中国落后”而“日本进步”的印象。中国被放在文明秩序的另一端,西方世界既会因为看到新奇的异域景象而赞叹,也会因为异域的景象离他们所定义的文明景观相距甚远而贬斥.当作为旧帝国的奇观色彩退却,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政治和经济实力日趋强大,但在文化上能否输出让外界折服的新形象还是一个未解的难题。本文就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展示问题,从表征到背后动因的探讨,提示出中国对外表达的几条建议:一是将现代化历程中遭遇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与当下的现实境遇连接起来作紧扣当代命运的表达,而不是执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之两端,将形象展示化为虚幻的符号;二是不囿于符号在具体传播情境中获得的一时回应,而是着意于当代中国的精神超越层面来选择贴切的符号;三是尊重文化艺术多样化的趋势,给予国家形象全面多元的呈现;四是推进制度和舆论空间的日益开放,在多种声音的交锋中逐步培育起新的民族主体性,并且以具有世界意识的眼光来构建全新的、自信的对外表达模式。如此,希望为世界格局中如何有效呈现国家形象和进行开放性的交流互动这一当下迫切问题提供某种启示。

王丽瑛[6](2005)在《到德国参展去!》文中研究说明在展览业,德国是高质量、高水准、国际性、专业性展览会的代言人,被誉为"世界展览王国"。据统计,全世界重要的150个专业展览会,有近120个是德国举办的,并且这些展览会在业界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深受参展商、专业观众的青睐。现在,对于世界各地的客商来说,去德国参展就意味着商机,意味着财富。德国,已成为各国商,人参展的首选地。

胡革[7](2004)在《江苏国际商务网的运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江苏国际商务网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市场开发方面出现的停滞现象,本文在分析网站运作的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网站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对网站的目标定位、发展规划、域名和服务内容重新进行了设计。 为加快发展注册会员(网商)的数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网站的访问量和知名度,本文系统研究了在网站营销推广过程中产品(服务)、价格、促销、渠道、政治权力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策略的运用,着重指出在抓住外部机遇同时,要发挥自身优势,以营销的观念来设计服务内容,加强网站推广过程中的渠道建设。 当前,第三方商务网站强手如林,对手早已占尽先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网站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因此,本文对网上博览会和网上协会的设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设计了初步的方案。

李跃旗,何雨[8](2003)在《南亚三大国机电产品市场商机可拓》文中研究指明 南亚是一个人口达13亿之多,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发展中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阿富汗和不丹等8国。在全球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带动下,代表南亚经济力量的南盟越来越认识到开展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性,并着手国内经济改革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经济改革,国内市场开始活跃,以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为代表的经济和人口大国表现出良好的对外经贸发展势头。

林娜,王越[9](2002)在《中国展览业权力之争》文中指出 3月12日,就在国际展览局考察团来上海考察的当天,一个名叫杨根明的65岁的退休职工带着专门印制的"申博"卡片,独自一人骑单车出发了。6月中旬,结束了7000公里申博宣传之旅的他激动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是上海人,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中国人的事。"其实,老杨只是普通上海市民积极支持申博的一个典型。自年初决定申办世博会以来,上海人的申办热情如同气温一路高涨,年中,申办的大戏唱到了巴黎。6月29日上海歌舞团在香榭丽舍大剧院拉开了申办造势的序幕。7月2日,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

王颖[10](2011)在《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义的会展通常被称为MICE,会展业属于服务业,它的发展成为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会展经济,就是通过举办各类会议、展览、文体活动、奖励旅游等,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当前,会展经济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展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正因为会展业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日益显着,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不断提升。伴随着我国会展行业迅速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会展业发展规模与水平的差距也逐步拉开。尽管武汉是历史上着名的“会展名城”,但当前与国内许多会展业发达的城市相比,武汉市会展业发展水平是比较滞后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武汉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显着的带动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入开展关于会展经济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从而为武汉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运用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和政府经济学的理论,采用比较研究、案例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会展经济的优势机遇、制约瓶颈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结论,提出武汉会展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本文对会展经济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会展活动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会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展经济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带来信息传播效应,有效拉动内需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美誉度。会展经济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立足于武汉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本文介绍了武汉会展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共分三个阶段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武汉会展业发展的情况。运用竞争力理论,对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进行分析,并指出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原因。会展业发展行业定位不明晰、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未能依托优势产业、缺乏激励机制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制约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进一步研究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对策,本文对中外会展发展的经验及启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武汉应当充分发挥人文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并紧密结合优势产业驱动会展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措施有:第一,要培植知名品牌。要合理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注重会展品牌的塑造与经营;重视节庆会展活动的发展;联合旅游业打造会展品牌;加强会展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中国会展名城。第二,要构建政府、协会和企业互动机制。充分实现政府、行业协会和会展企业的互动,共同推动武汉会展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第三,要加强区域合作。无论是企业间,还是区域间都要大力加强合作,从而提高武汉会展业的竞争力。第四,要大力发展会展专业教育。充分发挥武汉教育资源优势,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当前,武汉正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各种现代化的会展基础设施不断建成。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展览馆规模大并不等于会展业发展水平先进。因此,伴随会展场馆大规模建设的兴起,必须结合科学的、先进的发展理念,借鉴其他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从而共同推动武汉会展业实现大跨度发展。

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2001年出国展览计划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2001年出国展览计划表(论文提纲范文)

(1)B会展公司的出展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市场营销及会展营销
    2.2 7Ps营销理论
    2.3 服务营销在会展营销中的运用
    2.4 关系营销在会展营销中的运用
    2.5 其他营销理念在会展营销中的运用
    2.6 其他会展营销相关研究
    2.7 现有研究评述
第三章 B会展公司的出展营销现状分析
    3.1 B会展公司概况
    3.2 B会展公司组织结构
    3.3 B会展公司的出展营销及存在的问题
        3.3.1 出国展览项目现状
        3.3.2 出国展览盈利模式现状
        3.3.3 出国展览营销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B会展公司的出展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1.5 自然环境
    4.2 竞争环境分析
        4.2.1 供方议价能力
        4.2.2 买方议价能力
        4.2.3 现有行业竞争对手
        4.2.4 替代品的威胁
        4.2.5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4.3 公司SWOT分析
        4.3.1 内部优势(S)
        4.3.2 内部劣势(W)
        4.3.3 外部机会(O)
        4.3.4 外部威胁(T)
第五章 B会展公司的出展营销策略制定及实施
    5.1 营销策略制定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市场定位
    5.2 营销组合策略
        5.2.1 产品及服务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2.5 人员策略
        5.2.6 有形展示策略
        5.2.7 服务过程控制策略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1. 研究政府主导型展会管理的背景
        2. 研究政府主导型展会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 国外展会管理研究的概况
        2. 国内政府主导型展会管理研究的现状
        3. 对我国政府主导展会管理研究的总体评价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主要理论基础
    一、政府主导型展会的概念界定
        1. 政府主导型展会的概念
        2. 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历史发展
    二、企业型政府理论基础
        1. 企业型政府的概念
        2. 企业型政府的主要内容
    三、企业型政府的分析借鉴
第三章 政府主导型展会现状与分析
    一、我国现有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现状
        1. 政府主导型展会总体情况
        2. 政府主导型展会的主要形式
        3. 政府主导型展会的积极作用
    二、目前政府主导型展会管理问题分析
        1. 存在的问题
        2. 原因分析
第四章 个案分析:G市物流展招展招商管理
    一、案例介绍
        1. 案例选取依据
        2. G市物流展总体情况
    二、展会的招展招商现状
        1. 实施方案
        2. 具体运作
    三、案例分析
        1. 招展招商策略分析
        2. 专业团队建设分析
        3. 市场化水平分析
        4. 展会综合效果分析
第五章 展览业发达地区展会管理模式分析借鉴
    一、展览业发达地区展会管理模式
        1. 政府驱动型
        2. 市场驱动型
        3. 双边驱动型
    二、经验和启示
        1. 三种管理模式比较
        2. 对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管理的启示
第六章 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管理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
        1. 加强宏观调控,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政府与市场分工
        2. 转变管理方式,改善公共服务
        3. 明确自身定位,转变评价方式
    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2. 完善展览业标准体系建设
        3. 搭建行业诚信体系
        4. 推进行业统计制度
        5. 改善落实财税政策、金融保险服务
    三、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展会市场化进程
        1. 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2. 培育品牌展会、提升组织化水平
        3. 明确展会产权关系助推项目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激发展会活力
        1. 构建统一的行业协会
        2. 发挥贸促机构作用
        3. 创新展会项目运作模式
    五、优化展览业营商环境
        1. 营造城市氛围和改良基础设施及服务
        2. 完善展馆管理运营机制
        3. 健全展览产业链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3.2 关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1.3.3 关于中日韩在投资、能源、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
        1.3.4 文献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主要内容
        1.4.2 关键技术问题
    1.5 技术路线图与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图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研究创新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综述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和类型
    2.2 关税同盟理论
    2.3 产业内贸易理论
    2.4 协议分工理论
    2.5 中心——外围理论
    2.6 新地区主义理论
    2.7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现状
    3.1 中日韩贸易现状
        3.1.1 中日韩对外贸易依存度
        3.1.2 中日贸易关系
        3.1.3 中韩贸易关系
        3.1.4 韩日贸易关系
    3.2 中日韩三国间的投资现状
        3.2.1 中国利用外资(日韩)状况
        3.2.2 中国对日韩投资状况
    3.3 中日韩三国间的金融合作
        3.3.1 三国参与多边货币互换协议
        3.3.2 中日韩双边金融合作
    3.4 中日韩环境保护领域合作
        3.4.1 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
        3.4.2 中日韩环保产业圆桌会议
        3.4.3 OEAED环境分会
        3.4.4 双边环境保护合作
    3.5 小结
第四章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SWOT分析
    4.1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优势
        4.1.1 三国经贸关系密切
        4.1.2 经济互补性强
    4.2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劣势
        4.2.1 核心大国缺失
        4.2.2 岛屿领海争端
        4.2.3 农业保护
    4.3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机遇
        4.3.1 多边贸易体制陷入瓶颈
        4.3.2 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
        4.3.3 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增大
    4.4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4.4.1 外部干预因素
        4.4.2 地区安全因素
        4.4.3 历史遗留因素
    4.5 小结
第五章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实证检验
    5.1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静态效应
        5.1.1 模型说明
        5.1.2 数据来源和分析结果
    5.2 中日韩FTA经济效应——基于GTAP模型
        5.2.1 中日韩双边FTA的经济效应
        5.2.2 中日韩三国FTA的经济效应
    5.3 中日韩贸易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第六章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6.1 推进中日韩FTA谈判
        6.1.1 中日韩FTA谈判难点
        6.1.2 中日韩FTA推进策略
        6.1.3 中日韩FTA推进步骤
        6.1.4 中日韩FTA补偿机制
    6.2 构建中日韩功能性一体化组织
        6.2.1 构建中日韩环境保护共同体
        6.2.2 推进中日韩货币金融合作
        6.2.3 推进中日韩能源合作
    6.3 深化次区域合作
        6.3.1 建设环黄海经济圈
        6.3.2 推进OEAED进一步发展
    6.4 市场驱动和机制驱动并重
        6.4.1 市场驱动
        6.4.2 机制驱动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4)中国延边地区对韩国劳务输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际劳动力移动理论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依据及可行性
    1.4 创新和难点
    1.5 内容概述
第二章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
    2.1 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形成及其特点
        2.1.1 延边地区的历史沿革
        2.1.2 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形成
        2.1.3 朝鲜族人民对延边地区的开发与贡献
        2.1.4 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历史特点
    2.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发展历程
        2.2.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成立
        2.2.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发展
        2.2.3 延边与朝鲜半岛的往来状况
    2.3 中韩建交与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兴起
        2.3.1 中韩关系的解冻与双边关系的全方位发展
        2.3.2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诸多因素的分析
第三章 国际劳动力移动理论及韩国和延边劳务政策
    3.1 国际劳动力移动理论与延边对韩劳务输出
        3.1.1 国际劳动力移动理论与中国对外劳务合作
        3.1.2 国际劳动力移动行为理论与延边对韩劳务输出
    3.2 韩国劳动力市场与引进外籍劳工政策
        3.2.1 韩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
        3.2.2 韩国引进外籍劳工政策的调整
    3.3 延边对外开放与对外劳务政策
        3.3.1 延边对外开放发展历程
        3.3.2 延边对外劳务输出现状
        3.3.3 延边促进对外劳务输出相关政策
第四章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4.1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主要发展阶段
        4.1.1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初期发展阶段
        4.1.2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阶段
        4.1.3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成熟发展阶段
    4.2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
        4.2.1 政府监督指导下的对韩国劳务派遣
        4.2.2 中介机构组织的对韩国劳务输出
        4.2.3 个人途径的对韩国劳务输出
    4.3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4.3.1 快速发展时期的劳务诈骗问题
        4.3.2 成熟发展时期的非法滞留问题
        4.3.3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劳务输出对延边及韩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5.1 劳务输出对延边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
        5.1.1 劳务输出促进了延边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5.1.2 劳务输出推动了延边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5.1.3 劳务输出繁荣了延边房地产市场
        5.1.4 劳务输出实现了延边劳动力就业和转移
        5.1.5 劳务输出提高了延边居民的生活水平
    5.2 劳务输出对延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5.2.1 劳务收入的过度消费问题
        5.2.2 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
        5.2.3 朝鲜族女性涉外婚姻问题
        5.2.4 劳务人员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5.3 延边劳务输出对韩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5.3.1 延边劳务输出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5.3.2 延边劳务输出对韩国社会的影响
第六章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对策建议
    6.1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形势分析
        6.1.1 延边对韩劳务输出的正确认识
        6.1.2 延边地区对韩劳务输出的机遇
        6.1.3 延边地区对韩劳务输出的挑战
    6.2 发展延边劳务经济的几点建议
        6.2.1 加大政府对劳务输出市场监管力度
        6.2.2 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社会保障体系
        6.2.3 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
        6.2.4 做大做强对外劳务输出中介机构
        6.2.5 引导劳务回国人员投资兴业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着作
附2:全力推动劳务经济健康发展—邓凯在全州归国劳务创业人员及出国劳务人员家属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附3:劳务经济是延边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选择—访州长金振吉
附4: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际劳务合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附5: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附6: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
附7: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州外经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附8: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对外劳务合作协会章程
附9:韩国研修生制度简介
附10:韩国雇用许可制度简介
附11:韩国访问就业制度简介
附1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附13:中国延边地区与朝鲜半岛历史沿革对照表
附14: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朝鲜和韩国交往大事记

(5)何以代表“中国” ——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展示与国家形象的呈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
    二、关于研究现状讨论的再讨论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主旨及构想
第一章 什么代表"中国"——世博会上的中国展品
    第一节 传统型展品所代表的古典国家形象观
        一、传统型展品的选择
        二、就展品问题而引起的维护国家形象的斗争
    第二节 现代型展品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形象
        一、围绕展品的现代化吁求
        二、展现中国现代形象的展品类型
    第三节 展品中的政治诉求
        一、清朝御容在世博会上的展示
        二、民国的领袖、党义、国家文化宣传
        三、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输出
第二章 如何呈现"中国"——世博会上中国的展馆及展示方式
    第一节 强调民族特色的展馆建筑
        一、作为国家象征的传统官式建筑样式
        二、传统构筑物:牌楼、亭子与长城
        三、传统符号+现代技术的建馆模式
        四、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纷争
    第二节 试图既追寻时潮又立足本土的展示方式
        一、世博会展示体系的演变
        二、转向现代的中国展品分类体系
        三、新型展示模式:使用模型和力求立体全方位的陈列
        四、展示体系的转变与高科技手段的运用
第三章 谁的"中国"——中国参加世博会历程中的各方力量
    第一节 晚清政府:由漠视到重视
        一、赫德主导下的中国早期参展
        二、舆论浪潮中的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参展
        三、博览会承办权的转移
        四、学习仿效世博会的产物——南洋劝业会
    第二节 民国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境况下的官商合作
        一、参展巴拿马世博会:树立新造国形象,促进工商业发展
        二、孙传芳倡导参加费城世博会,以改良精品、发扬国华
        三、参展比利时世博会:发展国际贸易,提高国际地位
        四、参展芝加哥世博会:提倡国货,强调贸易竞争
        五、纽约、金门世博会,本欲参展以推销特产,反映新成就
    第三节 新中国政府:综合国力提升中的强力表现
        一、承担赴外展览任务的中国贸促会
        二、申办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组织架构
        三、参加和举办世博会中的公众教育与公众参与
第四章 世界视野中的"中国"——以中日在世博会上的展示比较为中心
    第一节 20世纪中叶以前世博会上的中国与日本
        一、早期世博会上,西方人眼中的中日之别
        二、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不对等的中日展示
        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的中国奇观与日本文明展示
        四、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方观照下的中日展示以及广受关注的中国展区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所注目的世博会上的中国
        一、诺克斯威尔世博会上的"中国热"
        二、爱知世博会:中国作为飞速发展的"世界工厂"
    第三节 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形象展示的意义
第五章 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形象展示的民族动因
    第一节 中国符号与创新焦虑
    第二节 视觉表征背后的民族动因
    第三节 形象展示与民族主体性
结论
    附录:表格1 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和获奖概况表
    表格2 世博会的中国展区概况表
    表格3 中国参加世博会历程中的政府反应简况表
    表格4 新中国(1949—1981)参加国际博览会简况表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7)江苏国际商务网的运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网站运作的外部环境分析
    1.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1.1.2 经济环境分析
        1.1.3 社会和技术环境分析
    1.2 微观环境分析
        1.2.1 网站潜在会员市场分析
        1.2.2 相关第三方商务网站分析
2 网站规划研究
    2.1 金茂公司内部状况(SWOT)分析
        2.1.1 公司现有优势分析
        2.1.2 公司目前弱势分析
        2.1.3 公司面临的机遇分析
        2.1.4 公司面临的挑战分析
    2.2 网站目标定位与发展规划
        2.2.1 网站的定位研究
        2.2.2 网站发展的阶段性规划
    2.3 网站域名研究
        2.3.1 站点名称与域名研究
        2.3.2 域名注册技巧
        2.3.3 语言版本
    2.4 网站服务功能研究
    2.5 站点规划
        2.5.1 页面设计
        2.5.2 栏目内容规划
3 网站营销推广方案研究
    3.1 站点推广方案
        3.1.1 网上推广方案设计
        3.1.2 网下推广方案设计
    3.2 省内企业培训与推广
        3.2.1 培训的目的与意义
        3.2.2 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3.3 信息服务策略研究
        3.3.1 贸易机会信息
        3.3.2 政务服务信息
        3.3.3 商务服务信息
    3.4 价格及其它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
        3.4.1 相关商务站点服务收费情况分析
        3.4.2 苏商网收费模式设计
        3.4.3 价格与其它营销策略的组合
4 有特色的差异化--网博会与网协会
    4.1 网博会的规划研究
        4.1.1 中小企业参加展览会的现实状况分析
        4.1.2 江苏展览业现状
        4.1.3 现有网上博览会分析
        4.1.4 苏商网举办网博会的可行性分析
        4.1.5 苏商网网博会的规划与设计研究
    4.2 网协会的规划研究
        4.2.1 国内行业协会的现状分析
        4.2.2 苏商网设立网协会的可行性分析
        4.2.3 网协会的规划与设计研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南亚三大国机电产品市场商机可拓(论文提纲范文)

印度机电产品市场需求旺
巴基斯坦机电产品市场展望佳
孟加拉国机电产品市场潜力大
相关链接: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10)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进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会展经济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会展的形成与发展条件
        一、会展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二、会展产业形成的条件与特征
        三、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会展与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二、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
        三、会展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第三节 会展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一、会展经济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
        二、会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 武汉会展业发展历程
    第一节 武汉会展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武汉会展经济发展
        二、计划经济时期武汉会展经济发展
        三、市场经济改革阶段武汉会展经济发展
    第二节 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一、会展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
        二、展会专业化水平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第三章 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优势
    第一节 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竞争力理论回顾
        二、会展目的地竞争力要素
    第二节 武汉会展业发展的优势
        一、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条件
        二、相关支持条件
        三、会展市场需求条件和发展规模
        四、政府支持政策和推广力度
        五、发展机遇
第四章 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原因
    第一节 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一、会展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二、面临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
        三、会展管理机制不健全
        四、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
    第二节 制约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会展业发展行业定位不明晰
        二、会展业关联性强的相关产业发展滞后
        三、会展业发展未能紧密依托优势产业
        四、缺乏有效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五、城市文化形象的美誉度不高
第五章 中外会展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国外会展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一、国际会展业发展现状
        二、国际会展业发展模式
        三、国际会展业发展经验的启示
    第二节 我国会展业发展模式及启示
        一、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二、我国会展业成功发展模式
        三、我国会展业发展经验的启示
第六章 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一节 培植知名会展品牌
        一、合理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
        二、注重会展品牌的塑造和经营
        三、重视节庆会展活动的发展
        四、联合旅游业打造会展品牌
        五、加强会展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六、打造中国会展名城
    第二节 构建三方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二、完善行业协会的职能
        三、强化会展企业的规模与实力
        四、实现政府、协会和企业的互动
    第三节 加强会展在区域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一、加强企业间合作
        二、加强中部地区重要会展城市间合作
        三、加强跨区域合作
        四、加强专业会展人才的培训合作
    第四节 大力发展会展专业教育
        一、武汉会展教育发展现状
        二、发展武汉会展教育的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2001年出国展览计划表(论文参考文献)

  • [1]B会展公司的出展营销策略研究[D]. 刘思思.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2]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国勇.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3)
  • [3]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路径选择[D]. 刘元. 福州大学, 2013(09)
  • [4]中国延边地区对韩国劳务输出问题研究[D]. 管延江. 延边大学, 2010(09)
  • [5]何以代表“中国” ——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展示与国家形象的呈现[D]. 胡斌.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09)
  • [6]到德国参展去![J]. 王丽瑛.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2005(02)
  • [7]江苏国际商务网的运作研究[D]. 胡革.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
  • [8]南亚三大国机电产品市场商机可拓[J]. 李跃旗,何雨.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2003(08)
  • [9]中国展览业权力之争[J]. 林娜,王越. 中国商界, 2002(08)
  • [10]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研究[D]. 王颖. 武汉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2001年海外展会日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