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袋低压大型脉冲袋式除尘器在100t直流电弧炉除尘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宗波[1](2017)在《电熔镁烟气袋式除尘器温度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气污染严重,主要表现粉尘特征。国内电熔镁生产工艺落后,粉尘大量排放,因此采用袋式除尘器对电熔镁粉尘进行收集。通过对电熔镁生产新工艺过程进行分析,粉尘温度高对袋式除尘器的影响最大,为此提出温度控制的问题。本文采用冷却风扇强化散热与混风阀混入冷风的方式对电熔镁粉尘进行温度控制。运用流体力学确定粉尘的流态,粉尘与管道壁面之间的主要换热形式为对流换热,依据传热学相似第一定理和相似第二定理,运用雷诺准则、格拉夫晓准则、普朗特准则和努塞尔特准则确定影响电熔镁粉尘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并运用经验公式对其进行量化。采用冷却风扇扰动的办法去改变粉尘热传递的影响因素,使其散热能力加强,并针对粉尘的实际情况对风扇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进行设计、定型。混风阀控制粉尘温度是根据混风阀不同开度来向粉尘混入不同流量冷风的方式达到对粉尘温度控制的目的,运用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混风阀的开度,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策略结合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二者的优点,对粉尘这种难于建模、时变、非线性的复杂温度系统进行精确控制使用Smith控制算法对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过程进行优化,削弱延迟环节对粉尘温度控制的负面影响。运用Matlab软件对控制过程进行模拟仿真,运用Fluent软件对管道内混合流体的温度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雷诺数对粉尘对流换热量影响最大,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雷诺数与粉尘流体对流换热系数成正比例关系,风扇扰动使雷诺数增大,对流换热量增加。Matlab软件的仿真结果显示三角分布的隶属度函数最适合用于粉尘温度控制,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温度控制比单纯PID温度控制达到设定值所需时间短,波动性更小,运用Smith控制算法对控制系统优化使温度系统达到设定值的时间更短,且调节过程无波动性。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仿真得出对应7种温度的混风流量,且得出冷风温度增加,混风阀流量呈指数递增的结论。
张蕊[2](2017)在《乌拉特电厂电除尘改造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面对日益提高的烟尘排放要求,加之逐渐提高的环境保护意识,降低发电烟尘排放浓度成了当务之急。在发电厂众多设备中除尘器是烟气除尘的最主要设备,因此对除尘器的提效改造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结合乌拉特电厂实际情况,对乌拉特电厂电除尘改造技术进行研究,选题具有工程应用价值。论文首先介绍了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性能指标,重点分析了电厂常用的静电除尘、袋式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的原理和各自优缺点。之后结合乌拉特电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原厂电除尘器的三种改造方案:将原电除尘器更换高频电源改进控制系统的方案一、将电除尘改造为袋式除尘的方案二以及将电除尘改为电-袋复合除尘的方案三。然后通过除尘指标、改造工作量、改造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各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电厂除尘器改造的最终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机组除尘器情况,详细设计了原电除尘器的具体改造措施。最后对比分析了乌拉特电厂电除尘器技术改造前后的除尘效果和节电效果,分析表明通过将首级电场电源更换为高频电源和对整个除尘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电厂烟气可以满足最新的排放要求,而且还可以大幅度降低除尘器的运行电耗。
李萌萌[3](2010)在《基于CFD对袋式除尘器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作为控制微细粉尘排放有效手段的袋式除尘器被广泛应用。针对烟气在袋式除尘器中的运动是复杂的三维气固两相流,测试除尘器内部流场比较困难。为了研究袋式除尘器内部空间流场特征,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分析袋式除尘器气流分布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以袋式除尘器一个过滤单元建立模型,除尘器单元包括滤袋(Ф130×6000mm)共240条,过滤面积590m2。对袋式除尘器的数值模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烟气在袋式除尘器气固两相流流场的数值模拟,分别给出了各滤袋的流量分配、颗粒运动轨迹和内部任意切面上的流场特征。另一部分是根据流场的模拟结果进行过滤风速的分布分析。流场模拟结果表明:袋底上下形成明显的流场分布,袋底以上空间流场分布十分均匀,袋底以下空间流场相对紊乱,在灰斗与袋底之间形成明显的漩涡。袋间隙气流上升速度大部分在1m/s左右,有利于粉尘的沉降,对粒径大于100微米的颗粒可以完全沉降。滤袋内外静压差分布以滤袋为边界有个明显的压力跳跃,且袋口以下12m处和灰斗处局部压力较高。单条滤袋沿滤袋高度方向过滤风速逐渐增大,袋口附近的过滤风速已经达到6m/min左右,是设计过滤风速的6倍左右。并通过类比静电除尘器气流组织均匀性判定公式,得出该结构形式袋式除尘器过滤风速为0.8m/min、1.0m/min和1.2m/min时的不均匀系数均达到良好要求,说明袋式除尘器内部气流分布均匀性良好。
张景霞[4](2008)在《袋式除尘器内流场的模拟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业建设的迅猛发展,大气污染物烟尘排放总量要加强控制,国家有关烟尘排放标准日益严格,袋式除尘器逐渐成为工业除尘技术的关键把关设备。本课题源自国电环保集团科研攻关项目“燃煤电厂大型袋式除尘器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对大型袋式除尘器箱体内气流均匀性和脉冲喷吹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目的在于掌握袋式除尘器除尘箱体内气流运动的规律,对造成滤袋容易破损的位置进行预估,并及时能够采用对策或提出改进措施。袋式除尘器气流均匀性的研究采用了与实际工程使用的袋式除尘器几乎相近的除尘箱体做物理模型,采用CFD模拟方法中的k-ε湍流模型对除尘箱体内的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进口方式、过滤风速、袋间距等参数变化的袋式除尘器箱体内的气流组织进行模拟计算得出:除尘器箱体内的气流运动差异性较大,特别表现在滤袋气流过滤速度上,靠箱体外区的速度要高于内区的速度;单条滤袋由上而下(距气流排出口),气流过滤速度逐渐减小。根据研究得出,工程设计时尽量使气流以较低速度从除尘箱体下部向上流动;当进风口靠上部时,注意设置均流板,使部分气流导向向下流动;当进风口在下部时,注意采取减少气流对袋底冲刷的保护措施。提出了采用过滤单元保持内外区滤袋气流均匀性、袋口直径上大下小圆台型滤袋,保持单个滤袋气流均匀性的设想。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本人参与的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袋式除尘器工程的除尘箱体内气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过滤单元外围滤袋特别是过滤单元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滤袋的中上部的气流速度较大,建议在运行管理中提早预防。采用CFD模拟方法对脉冲喷吹系统喷吹管内的气流组织进行研究,得出等喷口孔径的喷吹管内的气流组织为:前端的气流速度大、静压小,后端的气流速度小、静压值大;前端喷口外的气流速度小且方向偏移大,后端喷口外的气流速度大,偏移方向逐渐减小;前后喷口吹出气流的不均匀出现20%到140%不等。本文提出了一种调整喷口孔径的设计方法,使各喷口喷出的气流量与平均值的差值比在20%以内。根据采用CFD模拟方法计算出的喷吹口的气流质量流量,对脉冲喷吹时滤袋内气流的静压和速度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喷吹的气流质量流量和诱导气流的质量流量比值关系。
张扩军[5](2006)在《衡钢30吨电炉除尘系统的方案研究与改造实践》文中指出炼钢电炉烟尘是钢铁企业中主要污染源之一,具有排放量大、烟气温度高、粉尘细且具亲水性等特点,捕集与净化困难。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超高功率、强化冶炼及铁水热装等电炉炼钢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炉烟尘治理的形势将日趋严竣。开展电炉除尘系统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衡钢炼钢分厂原除尘系统采用“密闭罩+第四孔排烟+机力冷却器+分室反吹大布袋除尘器”方式,随工艺改变及产能提高,其电炉除尘系统除尘效果已不能满足环保要求。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衡钢电炉炼钢除尘系统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剖析,结合国内外除尘技术系统改造经验,在充分论证基础上选定除尘系统的改造方案:取消初炼炉原第四孔和大密闭罩收尘方式改用天车通过式收集烟气;采用半密闭罩用于精炼炉收尘并增设抗结露脉冲除尘器系统;对原有除尘器改造成抗结露脉冲除尘器系统。同时,进行了相关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通过改造工程实践表明,衡钢电炉除尘系统改进工艺除尘效率达到预期目标。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该除尘系统技术改造非常成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国内同类企业的电炉除尘系统改造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牛巨斌[6](2006)在《袋除尘技术中耐高温滤料的选用与发展趋势》文中提出通过对袋除尘技术的进步分析,主要介绍了袋式除尘器滤料选择时根据的性能参数及实际的工况条件。
梅瑛,李瑞琴[7](2006)在《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的应用》文中指出客观详实地介绍和分析了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在水泥、电炉炼钢、烧结行业除尘系统中的应用状况。实践证明,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确实是一种经济效益显着的除尘设备;它具有清灰能力强、喷吹压力低、除尘效率高、换袋方便、维修简单、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有待进一步推广。
习建丰[8](2005)在《连轧管坯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文中指出采用电弧炉炼钢—炉外精炼—弧形连铸来生产连轧管坯具有连续、紧凑、低耗优质的特点,其中连铸工艺是关键技术。本工作是根椐所要生产的产品种类规格、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先进的工艺设备,来优化设计整个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电弧炉采用超高功率供电技术、偏心炉底出钢技术、碳氧喷枪技术、全水冷炉壁炉盖技术、高电压低电流长弧操作技术、选泡沫渣技术、自动上料系统和除尘技术,电弧炉冶炼可以实现高效、低耗、优质和清洁生产。 2.通过炉外精炼采用LF精炼炉加VD真空精炼炉。它可为连铸提供优质和高洁净度的钢水,在炼钢和连铸之间起一个时间上的缓冲。适应的钢种有各种优质碳钢、合金钢和管线钢。 3.实现连浇的基本条件是需要有一套高效、稳定、生产能力与连铸匹配的炼钢系统,有一套功能齐全的大包回转台。 4.连铸机型式采用弧形连铸。可以采用的新技术有:无氧化浇注技术、中间包流场优化技术、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结晶器精确振动技术、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技术、二冷段优化技术、结晶器用润滑渣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连铸坯。
陈智宏[9](2004)在《攀长钢实施战略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其实际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企业管理发展到战略管理的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使企业面临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需要企业摆脱日常事务的纠缠,从重视短期利益转为重视长期业绩。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向,为企业提供了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制定和解决经营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1世纪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在产品、服务、工程等方面影响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而且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甚至生存基础。本文针对长钢的现状,通过应用战略管理的基础理论,分别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及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政治法律因素对企业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分析企业目前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结合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与社会责任,阐明企业不可回避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战略中面临的“绿色壁垒”问题,提出了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加快污染防治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本文选择长钢炼钢四车间的电炉烟尘治理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电炉烟气的产生规律及尘粒特点,提出了合理治理电炉烟尘的可行性方案,分析了该方案实施后,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区域环境质量、社会影响以及长远发展方面所带来的积极而又深远的作用。文章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合理解决环境问题,可以有效地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
任荣华[10](2002)在《袋式除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文中指出袋式除尘技术的每次革新无一不是从滤料的变革更新开始。高效、高风速、低阻力、低价格、耐高温复合型针刺毡是滤料发展的必然趋势。袋式除尘技术会在不同领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长袋低压大型脉冲袋式除尘器在100t直流电弧炉除尘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袋低压大型脉冲袋式除尘器在100t直流电弧炉除尘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电熔镁烟气袋式除尘器温度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选题的意义 |
1.2 布袋除尘器相关介绍 |
1.2.1 国内外袋式除尘器研究现状 |
1.2.2 常用滤料的介绍 |
1.2.3 影响滤袋除尘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因素 |
1.3 本章总结 |
第2章 电熔镁生产工艺 |
2.1 国内外电熔镁生产现状 |
2.1.1 国内电熔镁生产状况 |
2.1.2 国外电熔镁生产状况 |
2.2 电熔镁冶炼工艺 |
2.3 电熔镁粉尘的排放特点 |
2.4 本章总结 |
第3章 电熔镁烟气强化传热理论 |
3.1 电熔镁粉尘流体状态 |
3.1.1 粉尘流体的流动状态 |
3.1.2 流体的速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 |
3.2 电熔镁粉尘传热理论 |
3.2.1 传热学相关概念介绍 |
3.2.2 对流换热的基本准则 |
3.2.3 相似基本定理 |
3.3 冷却风扇的参数确定 |
3.4 风扇加强电熔镁粉尘传热的理论计算 |
3.4.1 管道内粉尘强迫流动换热的影响因素 |
3.4.2 电熔镁粉尘的对流换热计算 |
3.5 风扇扰动对电熔镁粉尘流体温度场的影响 |
3.6 本章总结 |
第4章 电熔镁烟气温度控制与仿真分析 |
4.1 模糊控制的相关介绍 |
4.1.1 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 |
4.1.2 模糊控制的特点 |
4.2 PID控制原理 |
4.2.1 PID控制的基本形式 |
4.2.2 PID控制的特点 |
4.3 电熔镁粉尘温度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的基本思想 |
4.3.1 电熔镁粉尘温度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的流程 |
4.3.2 建立粉尘温度PID控制系统近似模型 |
4.3.3 PID控制参数整定的原则 |
4.4 电熔镁粉尘温度Smith控制算法优化下的模糊PID控制 |
4.4.1 模糊控制规则表的建立 |
4.4.2 隶属度函数的选取 |
4.4.3 模糊PID系统模糊关系矩阵的建立和相应计算 |
4.4.4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系统Matlab仿真 |
4.4.5 Smith算法对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的优化 |
4.5 管道内部高温粉尘流体与低温空气混合的温度场模拟仿真 |
4.6 本章总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2)乌拉特电厂电除尘改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烟尘排放标准 |
1.2.2 国内外不同除尘方式研究应用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燃煤电厂除尘系统及常用改造技术 |
2.1 除尘器分类 |
2.2 除尘器性能指标 |
2.2.1 总效率的计算 |
2.2.2 串联除尘系统效率的计算 |
2.2.3 分级效率的计算 |
2.2.4 穿透率 |
2.2.5 除尘器的阻力 |
2.2.6 除尘器的经济性 |
2.3 粉尘浓度的测定 |
2.4 燃煤电厂常用除尘技术 |
2.4.1 静电除尘 |
2.4.2 袋式除尘 |
2.4.3 电-袋复合除尘 |
2.4.4 三种除尘技术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乌拉特电厂除尘方案的设计 |
3.1 乌拉特电厂电除尘器的运行现状 |
3.1.1 设备配置情况 |
3.1.2 设备运行情况 |
3.1.3 除尘器运行存在的问题 |
3.2 电厂电除尘器改造的原则和常用的技术 |
3.2.1 改造原则 |
3.2.2 常用的改造技术 |
3.3 乌拉特电厂改造方案设计 |
3.3.1 方案一:高频电源电除尘加除尘控制系统升级 |
3.3.2 方案二:电除尘器改为袋式除尘器 |
3.3.3 方案三:电除尘器改为电-袋复合除尘器 |
3.3.4 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乌拉特电厂除尘器提效节能改造及效益分析 |
4.1 乌拉特电厂除尘器改造措施 |
4.1.1 除尘电源改造 |
4.1.2 除尘控制系统改造 |
4.1.3 除尘改造方案措施 |
4.2 乌拉特电厂除尘器改造效益分析 |
4.2.1 除尘效果分析 |
4.2.2 节电效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CFD对袋式除尘器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袋式除尘技术现状 |
1.2.1 滤料技术 |
1.2.2 清灰技术 |
1.2.3 自动控制技术 |
1.3 袋式除尘器数值模拟现状 |
1.4 袋式除尘器 |
1.4.1 过滤风速 |
1.4.2 滤袋间隙气流上升速度 |
1.4.3 气流均匀性判定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袋式除尘器的求解模型及计算方法 |
2.1 CFD 技术 |
2.1.1 CFD 基本理论 |
2.1.2 CFD 技术在除尘领域的应用 |
2.2 微分方程的离散求解 |
2.2.1 有限体积法 |
2.2.2 离散方程的求解 |
2.3 湍流模型的选择 |
2.4 离散相模型 |
2.5 多孔介质理论 |
2.5.1 多孔介质模型 |
2.5.2 多孔跳跃介质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3.1 物理模型 |
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3.2.1 GAMBIT 简介 |
3.2.2 网格划分 |
3.3 边界条件 |
3.4 计算结果收敛的判定依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流场的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4.1 基本参数的定义 |
4.1.1 流量分配系数 |
4.1.2 综合流量不均幅值 |
4.1.3 颗粒悬浮速度 |
4.2 计算结果分析 |
4.2.1 速度场 |
4.2.2 滤袋间隙气流上升速度分布 |
4.2.3 压力场 |
4.2.4 单条滤袋速度和压力分布 |
4.2.5 颗粒运动轨迹 |
4.3 袋式除尘器气流均布的评价 |
4.3.1 流量分配系数分布 |
4.3.2 袋式除尘器气流均布的评价标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袋式除尘器内流场的模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课题背景 |
1.2 袋式除尘器分类 |
1.3 袋式除尘器在燃煤电厂的应用状况 |
1.4 燃煤电厂袋式除尘器用滤料 |
1.5 袋式除尘器内气流组织的研究进展 |
1.5.1 进风方式 |
1.5.2 进风口速度 |
1.5.3 过滤风速 |
1.5.4 滤袋形状 |
1.5.5 滤袋的排列组合方式及袋间距 |
1.6 袋脉冲清灰的研究进展 |
1.6.1 脉冲喷吹气量 |
1.6.2 脉冲压力 |
1.6.3 喷吹管及喷吹口 |
1.6.4 喷吹口与滤袋口的距离 |
1.7 现存问题 |
1.8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1.9 课题研究意义 |
1.10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袋式除尘器内流场研究方法 |
2.1 Fluent软件简介 |
2.2 Fluent软件在我国的应用 |
2.3 袋式除尘器内流场数值模拟方法 |
2.3.1 湍流模型的选取 |
2.3.2 建立控制方程 |
2.3.3 设置边界条件 |
2.3.4 划分计算网格 |
2.4 Fluent求解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袋式除尘器箱体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3.1 过滤单元模拟及分析 |
3.1.1 上侧进风口模式 |
3.1.2 下侧进风口模式 |
3.1.3 气流速度分析 |
3.2 多个过滤单元模拟及分析 |
3.2.1 进气方式的影响 |
3.2.2 袋间距的影响 |
3.2.3 过滤风速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脉冲喷吹数值模拟 |
4.1 脉冲喷吹简介 |
4.2 喷吹管数值模拟计算 |
4.2.1 建立喷吹管模型 |
4.2.2 生成网格并设置边界条件 |
4.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4.2.4 喷吹管设计优化 |
4.2.5 优化后喷吹管模拟结果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脉冲喷吹时袋内气流数值模拟 |
5.1 物理模型 |
5.2 设置边界条件 |
5.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除尘空间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的工程分析 |
6.1 工程现象 |
6.2 模型简化 |
6.3 除尘空间内流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6.4 单条滤袋的过滤风速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的工程应用 |
7.1 工程概况 |
7.2 设备概况 |
7.2.1 除尘改造的技术参数 |
7.2.2 除尘器设计 |
7.3 除尘器气流组织数值模拟分析 |
7.3.1 模型的基本参数 |
7.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7.4 袋式除尘器的运行状况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衡钢30吨电炉除尘系统的方案研究与改造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除尘技术现状 |
1.1.1 起步阶段 |
1.1.2 探索阶段 |
1.1.3 成熟阶段 |
1.2 钢铁行业除尘技术的应用现状 |
1.3 衡钢炼钢除尘技术现状 |
1.3.1 衡钢介绍 |
1.3.2 衡钢炼钢电炉除尘技术现状 |
1.4 电炉除尘技术的特点 |
1.4.1 电炉车间的组成及特点 |
1.4.2 电炉车间有害物的来源 |
1.4.3 电炉炼钢除尘系统介绍 |
1.4.4 电炉烟气排放方式与除尘系统方案分类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衡钢原电炉除尘系统存在的问题剖析 |
2.1 衡钢原电炉除尘系统除尘方式 |
2.2 原除尘系统运行情况 |
2.3 原有电炉除尘系统存在问题及效果分析 |
2.3.1 初炼炉烟气不能完全捕捉 |
2.3.2 烟气输送系统阻力大、消耗高 |
2.3.3 烟气净化部分压降大 |
2.3.4 原精炼炉系统无除尘装置 |
2.4 原除尘系统改进措施 |
第三章 衡钢30吨电炉除尘系统改造的方案论证 |
3.1 衡钢30吨电炉除尘系统改造的方案制定 |
3.1.1 炼钢除尘系统改造方案(一) |
3.1.2 炼钢除尘系统改造方案(二) |
3.1.3 炼钢除尘系统改造方案(三) |
3.2 衡钢30吨电炉除尘系统改造的方案确定 |
3.2.1 炼钢除尘系统方案技术性能比较 |
3.2.2 除尘系统改造方案运行费用比较 |
3.2.3 衡钢电炉除尘系统改造方案确定 |
第四章 衡钢电炉除尘系统改造方案设计 |
4.1 设计依据与原则 |
4.1.1 设计依据 |
4.1.2 设计原则 |
4.2 设计指标 |
4.3 设计标准 |
4.4 设计内容 |
4.4.1 烟气捕集 |
4.4.2 烟气净化 |
4.4.3 管路设计 |
4.4.4 电气及仪表控制 |
4.5 除尘系统改造方案设计计算 |
4.5.1 排烟量的确定 |
4.5.2 系统阻损计算 |
4.5.3 除尘器的设计计算 |
4.5.4 烟囱的设计计算 |
4.5.5 风机、电机的设计选用 |
4.6 除尘系统改造方案设备选型 |
4.6.1 衡钢除尘系统改造系统简介 |
4.6.2 衡钢除尘系统改造系统选型 |
4.7 衡钢电炉除尘系统设备改造 |
4.7.1 衡钢电炉除尘系统改造设备介绍 |
4.7.2 衡钢电炉除尘系统改造设备配置介绍 |
4.8 衡钢电炉除尘系统改造后的吨钢运行费用预算 |
第五章 衡钢30吨电炉除尘系统改造实践 |
5.1 衡钢30吨电炉除尘系统的改造实践 |
5.1.1 改造原则 |
5.1.2 改造内容 |
5.1.2.1 电炉部分 |
5.1.2.2 进、风管的改造 |
4.1.2.3 净气室改造 |
5.1.2.4 气源部分的改造 |
5.1.2.5 电气及仪表控制改造 |
5.1.3 系统主要工艺参数 |
5.2 衡钢30吨电炉除尘系统的运行效果 |
5.2.1 电弧炉炼钢工艺条件对比 |
5.2.2 改造后炼钢分厂除尘系统监测数据 |
5.2.3 运行成本对比及设备维护与管理 |
5.2.4 环境综合效益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图 |
(6)袋除尘技术中耐高温滤料的选用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袋除尘技术的进步 |
2 目前所使用的几个滤料品种 |
3 滤料的选用原则 |
4 毡类滤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5 新型的耐高温滤料 |
6 高炉煤气净化用布袋及滤料的发展趋势 |
(8)连轧管坯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连轧管坯生产工艺及装备发展概况 |
1.2 超高功率电弧炉设备特点及冶炼工艺 |
1.2.1 超高功率电弧炉的技术特征 |
1.2.2 设备特征 |
1.2.3 冶炼工艺特点 |
1.3 电弧炉炼钢的除尘 |
1.3.1 电弧炉的烟气与烟尘 |
1.3.2 排烟方式 |
1.3.3 烟气净化设备的选择 |
1.4 铝合金导电横臂在LF钢包炉上的应用 |
1.5 IF精炼炉工艺及设备特点 |
1.5.1 工艺特点 |
1.5.2 LF炉设备特点 |
1.6 真空度对脱气的作用 |
1.6.1 真空碳脱氧 |
1.6.2 真空去气 |
1.7 结晶器电磁搅拌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 |
1.7.1 结晶器电磁搅拌对连铸坯缩孔的影响 |
1.7.2 结晶器电磁搅拌对连铸坯中心偏析的影响 |
1.7.3 结晶器电磁搅拌对连铸坯纯净度的影响 |
1.7.4 结晶器电磁搅拌对连铸坯低倍组织的影响 |
1.8 连铸中间包钢液流动控制技术新进展 |
1.8.1 增大中间包容量 |
1.8.2 挡墙、坝及导流墙的使用 |
1.8.3 过滤器的应用 |
1.8.4 湍流缓冲器 |
1.8.5 旋涡控制装置 |
1.9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产品大钢和工艺路线 |
2.1 钢级和产量 |
2.2 钢种成分 |
2.3 圆管坯规格 |
2.4 工艺路线 |
第三章 初炼炉工艺和设备选型 |
3.1 电弧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3.2 初炼工艺 |
3.3 电弧炉设备选型 |
3.3.1 变压器容量 |
3.3.2 交流电源供给,高阻抗系统 |
3.3.3 电弧炉倾动平台 |
3.3.4 炉壳 |
3.3.5 碳氧枪喷射模块 |
3.3.6 偏心炉底出钢机构 |
3.3.7 炉盖 |
3.3.8 炉盖/电极提升旋转系统 |
3.3.9 导电横臂 |
3.3.10 其它主要设计特征 |
3.3.11 上料系统 |
3.4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除尘方案和设备选型 |
4.1 除尘方案 |
4.1.1 烟尘捕集方式 |
4.1.2 除尘方案 |
4.2 除尘设备选型 |
4.2.1 烟尘排放量 |
4.2.2 滤袋除尘器 |
4.2.3 风机主要技术参数 |
4.3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炉外精炼工艺和设备选型 |
5.1 炉外精炼目的 |
5.2 炉外精炼方法 |
5.3 LF炉和VD炉主要参数 |
5.4 LF炉和VD炉精炼工艺要点 |
5.5 LF炉主要设备选型 |
5.5.1 钢包运输车 |
5.5.2 电极升降机构 |
5.5.3 炉盖和提升机构 |
5.5.4 氩气系统 |
5.5.5 事故氩枪 |
5.5.6 喂丝机 |
5.6 VD主要设备选型 |
5.6.1 真空罐 |
5.6.2 真空罐盖 |
5.6.3 屏热盖 |
5.6.4 真空罐盖台车 |
5.6.5 气体冷却除尘器 |
5.6.6 真空泵系统 |
5.6.7 真空主截止阀 |
5.7 本章结论 |
第六章 圆坯连铸工艺与设备选型 |
6.1 圆坯连铸工艺过程 |
6.2 主要工艺参数 |
6.2.1 钢种分组概要 |
6.2.2 钢种组号与适宜的拉坯速度 |
6.2.3 生产能力 |
6.3 连铸机主要特征 |
6.4 工艺要求与设备选型 |
6.4.1 大包回转台 |
6.4.2 中间包 |
6.4.3 可升降中间包车 |
6.4.4 电动塞棒系统 |
6.4.5 大包长水口机械手 |
6.4.6 中间包长水口机械手 |
6.4.7 断流装置 |
6.4.8 结晶器 |
6.4.9 液压振动台 |
6.4.10 放射型结晶器液面控制 |
6.4.11 结晶器电磁搅拌 |
6.4.12 二冷段 |
6.4.13 拉矫机 |
6.4.14 柔性引锭杆及其脱开装置 |
6.4.15 步进冷床 |
6.5 本章结论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攀长钢实施战略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其实际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国内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的误区 |
1.2 环境问题在国内企业的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 |
2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理论 |
2.1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
2.1.1 战略管理的内涵 |
2.1.2 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2.2 战略结构 |
2.2.1 战略结构 |
2.2.2 战略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
2.3 战略管理的任务 |
2.4 企业战略管理成本 |
2.5 长钢的战略管理现状 |
3 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
3.1 企业外部环境的内容 |
3.1.1 外部环境的分类 |
3.1.2 外部环境的特点 |
3.2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
3.2.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3.2.2 对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3.2.3 钢铁行业走势预测 |
3.2.4 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 |
3.3 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
3.3.1 政治法律环境的定义 |
3.3.2 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
3.3.3 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
3.4 企业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
3.4.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
3.4.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3.4.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3.4.4 降尘现状监测及评价 |
3.4.5 生产作业区岗位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3.5 企业使命、战略目标与社会责任 |
3.5.1 企业使命 |
3.5.2 战略目标的构成 |
3.6 本章小结 |
4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及环境管理条件 |
4.1 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及特点 |
4.1.1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原因 |
4.1.2 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特点 |
4.2 企业国际化经营下的环境管理 |
4.2.1 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绿色壁垒 |
4.2.2 推行ISO14000标准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长钢环境战略的炼钢四车间电炉烟尘治理方案的规划与评估 |
5.1 项目研究的背景及基本情况 |
5.2 电炉炼钢工艺过程及烟尘污染特点 |
5.2.1 电炉炼钢主要工艺过程 |
5.2.2 炼钢厂四车间的烟尘产生规律 |
5.2.3 电炉含尘烟气的基本特征 |
5.2.4 电炉烟尘的基本特性 |
5.3 系统设计原则及工艺参数 |
5.3.1 除尘系统的设计原则 |
5.3.2 系统的设计方向 |
5.3.3 设计引用的有关标准 |
5.3.4 设计依据 |
5.3.5 设计目标 |
5.3.6 主要参数 |
5.4 除尘系统设置 |
5.4.1 系统运行原理 |
5.4.2 工艺流程 |
5.4.3 关键技术问题 |
5.4.4 电炉吸尘系统 |
5.4.5 烟气量的确定 |
5.4.6 除尘系统的确定 |
5.4.7 除尘器的选择 |
5.4.8 除尘系统布置 |
5.4.9 系统卸灰及运输 |
5.4.10 主要设备选型 |
5.5 电气及其自动化 |
5.5.1 供配电 |
5.5.2 电气传动 |
5.5.3 除尘系统控制 |
5.5.4 PLC系统配置 |
5.5.5 设备选择及安装 |
5.5.6 设备布置 |
5.5.7 接地 |
5.6 主要污染物及处理措施 |
5.6.1 废水 |
5.6.2 废气 |
5.6.3 废渣 |
5.6.4 噪音 |
5.7 投资估算 |
5.7.1 工程建设投资 |
5.7.2 编制依据 |
5.8 经济效益及影响分析 |
5.8.1 经济效益分析 |
5.8.2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
5.8.3 对社会的影响 |
5.8.4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
6 结论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四、长袋低压大型脉冲袋式除尘器在100t直流电弧炉除尘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熔镁烟气袋式除尘器温度控制[D]. 李宗波. 沈阳工业大学, 2017(08)
- [2]乌拉特电厂电除尘改造技术研究[D]. 张蕊.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3]基于CFD对袋式除尘器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D]. 李萌萌. 武汉科技大学, 2010(04)
- [4]袋式除尘器内流场的模拟实验研究[D]. 张景霞. 东华大学, 2008(07)
- [5]衡钢30吨电炉除尘系统的方案研究与改造实践[D]. 张扩军. 中南大学, 2006(05)
- [6]袋除尘技术中耐高温滤料的选用与发展趋势[J]. 牛巨斌. 科学之友(学术版), 2006(09)
- [7]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的应用[J]. 梅瑛,李瑞琴.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6(01)
- [8]连轧管坯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D]. 习建丰. 中南大学, 2005(05)
- [9]攀长钢实施战略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其实际应用[D]. 陈智宏. 重庆大学, 2004(02)
- [10]袋式除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任荣华. 机械管理开发,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