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讨论 IPv6

专家讨论 IPv6

一、专家纵论IPv6(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互联网协会[1](2021)在《2021(第十一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在京举办》文中研究表明1月7日下午,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21(第十一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尚冰、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何桂立,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宋茂恩,谷歌大中华区新客户业务部北方区负责人张凯传,喜马拉雅副总裁、战略合作负责人李海波,

中国互联网协会[2](2019)在《2019中国互联网大会成功召开》文中指出2019年7月9日至11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9(第十八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围绕"创新求变再出发,优质发展谱新篇"的主题,为期三天的大会共举办特色论坛30场。大会期间,来自政府部门、互联网行业和研究机构的500多名嘉宾在大会上做主题演讲,近1000家企业和机构参与大会,400余家媒体

王爱玲[3](2012)在《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某一社会中占据指导地位或具有统治作用的思想学说,它构成了国家的“信仰体系”,并为人们的社会行动提供合法性依据,具有终极意义上的力量。网络媒介意识形态的多元多样性、多渠道渗透性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不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意识形态的复杂混乱和价值体系的分裂无序,寻求中国网络媒介意识形态秩序的稳定,一个必然的路径是建立既能维护中国网络媒介和现实社会秩序稳定又能被广大网民普遍认可的价值体系,即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由于网络媒介技术形式预先设定了开放、自由、平等的价值诉求,这使得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质。具体表现为:“脱域机制”与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彰显;“倒U模型”与“网络群体意见”的挟持;信息“协同过滤”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多样性。随着网络媒介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发展,以及国家对发展互联网的高度重视,中国网络媒介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发展。一方面,积极创建更多的主流传播媒介和自媒体信息平台,形成国内多功能、多层次的的信息传播集群;另一方面,中国也积极探索对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多维度监管。努力完善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在网络媒介的意识形态建设中,实现柔性自律与刚性他律(如法律法规的约束、行政手段的采取)的互为补充和多层面信息安全保障。虽然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为各国多种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融合创造了更多机会,网络媒介技术自由幻象的背后并非各种文化及其意识形态的平等交互,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具体表现为:网络技术霸权与西方强势信息话语权威胁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多样性对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形成的挑战;网民行为自主性对权威的解构与对主流的策对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同时,中国网络国际传播影响力偏低也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在国际互联网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网络媒介的意识形态建设因其所依托的技术形式、话语方式、沟通渠道和传播理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提升其在网络媒介的认同力和影响力,在借鉴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式和方法的同时,也必须努力突破和创新,探寻更适合数字虚拟平台的意识形态建设路径。虽然我们不占有技术优势,但我们可以努力提高自身意识形态强大的对话能力,对西方的意识形态及其价值观念不是利用特定技术方式去封锁和拒绝,而是在和多元、多样的意识形态共存环境下相互比较、相互沟通,在尊重、理解其他国家意识形态的存在合理性基础上,努力增强自身意识形态的民族自信和自我辐射能力,从而逐步彰显其意识形态及其价值体系优越性。同时,政府应努力建立和完善“一站式”电子政务,通过塑造高效、公开、透明、自上而下的政府网络形象来切实提升政府网络公信力;中国主流网络媒介应充分尊重网络民意的表达权利,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对话与有效疏导引导网络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契合网民的行为特质和信息互动特质,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上进行积极创新;在全球性网络信息传播格局中,中国网络媒介应通过积极争取互联网技术的主动话语权、提高对外信息传播影响力、扩大国家合作的开放性等方式,切实提升中国网络媒介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影响力、辐射力和认同力。

薛宇[4](2011)在《众专家纵论新十年互联网的创新、竞争与管理》文中研究说明3月25日,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春季沙龙在京郊举办,聚焦"互联网新十年:创新、竞争与管理"。在沙龙中,专家们热烈研讨、激情碰撞,集中探讨了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剖析了互联网管理面临的挑战,解读了互联网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对接策略,并提出了促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以及加强和完善互联网管理的真知灼见。会后,专家们兴犹未尽,参加了由中国信息产业网组织的《趋势对话》栏目,继续深入探讨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春天里,电信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之策。

张瑞[5](2011)在《沧海横流显本色 自主创新掀狂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两院院士、媒体老总和科技日报读者共同评选出的年度国内外十大科技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年度的标志性总结。重读"十一五"时期每个年度评选的十大科技新闻,我们仿佛回到了事件发生的那个时间点,也依稀看出未来时间里部分科技发展的脉络。

陈璐[6](2006)在《基于IPv6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及认证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应用的指数增长,传统的IPv4协议已难以满足网络需求,新一代网络协议IPv6应运而生并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另一方面,网络的互联互通,多种多样的网络接入技术都使得网络的安全接入显得尤为重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是身份认证,而Diameter协议作为AAA技术的升级版本正是实现这一技术的有利工具。本文的目的在于提出基于IPv6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并研究其认证技术,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分析IPv6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得出了其所需的安全服务及安全机制,提出了基于IPv6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并给出了各种安全技术在安全体系结构中的位置。 (2) 分析了网络接入用户认证的两种基础模式及其所面临的威胁,通过全局状态和状态迁移的描述提出了一种网络接入用户认证协议模型NAUA,并从语法和语义上形式化地描述了该模型。研究了提供网络接入认证的Diameter基础协议及其NASREQ应用。 (3) 基于NAUA模型对使用CHAP认证机制的Diameter协议的认证过程进行建模。 设计了基于Diameter的认证系统,并进行了工程实现。

崔征,周娜[7](2005)在《中国第二代互联网——CERNET2》文中提出10年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全国主干网,拉开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序幕。10年后,CERNET2试验网作为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2004年3月19日在北京正式开通并提供服务,再次吹响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号角。本文从CERNET2的概念、特点、发展计划、应用领域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了阐述。

周良洛[8](2005)在《打造特色产业链 发展集群经济 提升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能级》文中研究表明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承办的“中国高新区集群经济论坛”于2005年4月21日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举行。产业集群的形式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形成了若干规模不等,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地,如美国"硅谷"、日本九州"硅岛"、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园等。随着全国高新区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优势地位,是园区面临的紧迫问题。发展集群经济、推进产业联系可以为科技园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带动产业的升级,从而为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一种范式。论坛邀请了科技部等部委领导、北大、清华等着名专家、全国高新区代表和产业界人士纵论国内外集群经济理论和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以科技园区的产业集群现状为落脚点,就园区在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群的经济功效、提高产业集群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等方面进行广泛探讨,为全国高新区政府发展集群经济、加强产业联系方面献计献策。本刊将分期刊载此次论坛的全部发言,以飨读者。■

黄永锋[9](2005)在《IKE协议的改进及其实现框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由于网络应用的爆炸式增长,网络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网络安全模型高度概括了网络安全中的各个相关因素,为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由于TCP/IP协议本身的复杂多样性,使得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还必须从网络的底层协议着手。IPSec就是一个符合安全模型的协议,它提供了端到端之间数据的加密、对源点的身份认证以及防止数据被篡改的功能。IPSe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VPN网络,还将在发展中的Ipv6网络中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 安全联盟(Security Association)是IPSec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规定了如何对待一个需要输出的IP报文,也规定了如何处理一个输入的加密的IP报文。安全联盟可以在IKE两端手工建立,也可以通过协议动态建立。IKE就是一种为IPSec的端与端之间建立安全联盟、以及相互信任机制的一种协议。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IKE(IKEyl)协议中的缺陷,认为复杂的机制是IKE弱点的根源所在,这主要包括模式的定义以及密钥生成与具体验证方法的相关。IKE的复杂性不仅危害通信的安全,更带来了不同实现之间严重的协同工作问题。除此之外,如何更有效地通过Cookies来抵制DOS的攻击,如何通过改变协商策略的表示来更简单地进行SA的协商,都是IKE值得改进的地方。 IKEv2草案是IKE的新的版本,它保留了原来IKE的多数特性,包括身份保护、完美向前保密和两个阶段协商,但简化了交换的类型、

刘东[10](2004)在《纵论2004 CNGI与IPv6》文中提出从IPv6目前面临的挑战、国内外IPv6厂商的格局、国内CNGI项目的部署、IPv6在下一代移动网中扮演的角色以及IPv6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仔细分析了2004年CNGI与IPv6的关系,2004年将是IPv6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二、专家纵论IPv6(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家纵论IPv6(论文提纲范文)

(2)2019中国互联网大会成功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汇聚权威声音, 深度解读行业发展
第二、院士专家溯源把脉, 前瞻趋势风口
第三、主题论坛精英荟萃, 探讨热点话题
第四、把脉产业新动向, 探索新业态发展
第五、“圆桌对话”尖峰论道, 折射行业焦点
第六、缤纷主题项目汇演, “AI公园”震撼登场
第七、重磅报告精彩呈现, 见证行业发展

(3)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科学依据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现实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1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1.4.2 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1.5 研究创新点
2 从媒介的意识形态性到网络媒介的意识形态性
    2.1 媒介的意识形态论
        2.1.1 “媒介即意识形态”论
        2.1.2 媒介话语的意识形态论
        2.1.3 媒介拟像的意识形态论
    2.2 网络媒介的意识形态性分析
        2.2.1 网络媒介意识形态的虚拟遮蔽性
        2.2.2 网络媒介意识形态的复杂多元化
        2.2.3 网络媒介意识形态的多渠道渗透性
        2.2.4 网络媒介意识形态的交互回应性
        2.2.5 网络媒介意识形态的对抗不安全性
    2.3 “网络意识形态终结论”论及其批判
        2.3.1 “网络意识形态终结”论
        2.3.2 对“网络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批判
3 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分析
    3.1 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性存在价值分析
        3.1.1 维护政治合法性
        3.1.2 进行政治动员和激励
        3.1.3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3.1.4 价值导向引导
    3.2 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特质分析
        3.2.1 “脱域机制”与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彰显
        3.2.2 “倒U模型”与“网络群体意见”的挟持
        3.2.3 信息“协同过滤”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多样性
    3.3 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式分析
        3.3.1 中国网络媒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两大领域
        3.3.2 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层面
        3.3.3 中国网络媒介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建设方式
    3.4 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与现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分析
        3.4.1 本质的内在统一性
        3.4.2 表现方式的差异性
        3.4.3 发展中存在的对立性
4 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成就分析
    4.1 确立了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内容
        4.1.1 坚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网络媒介的指导地位
        4.1.2 丰富了中国网络媒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内容
    4.2 创建了更多的网络媒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平台
        4.2.1 形成了多层级对外网络传播格局
        4.2.2 组建了多梯度国内主流新闻网站
        4.2.3 开通了各级政府门户网站
        4.2.4 创建了各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4.3 建立了多层级自媒体话语平台
        4.3.1 政府博客、微博客的创建
        4.3.2 新闻博客、微博客的创建
        4.3.3 思政博客、微博客的出现并发展
    4.4 构建了多维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4.4.1 立法监管
        4.4.2 技术监管
        4.4.3 制度监管
        4.4.4 行业自律
5 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5.1 网络技术和信息霸权威胁中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5.1.1 互联网核心技术和标准霸权
        5.1.2 全球互联网监管上的霸权色彩
        5.1.3 西方的强势网络信息话语权
    5.2 中国网络媒介的意识形态多样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5.2.1 中国网络媒介的意识形态多样性
        5.2.2 意识形态多样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挑战
        5.2.3 中国网络媒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滞后性
    5.3 网络媒介对权威的解构与对主流的策反
        5.3.1 “网络问责”对官方的监督和抵抗
        5.3.2 “翻墙”与“火星文”对权威的抵抗
        5.3.3 网络文化冲击传统道德价值观
    5.4 中国网络国际传播影响力偏低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5.4.1 中国对外信息网站的国际排名偏低
        5.4.2 全球网民对中国对外信息网站的访问量偏低
        5.4.3 对外传播政治色彩较浓
        5.4.4 中国对外信息网站对受众研究不足
6 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分析
    6.1 提升中国网络媒介主流意识形态自身吸引力
        6.1.1 完善和创新中国网络媒介主流意识形态研究范式
        6.1.2 注重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现实社会的有机契合
        6.1.3 增强中国网络媒介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意识形态的对话意识
    6.2 增强中国政府网上执政能力建设
        6.2.1 政府应树立和加强网络微观执政理念
        6.2.2 政府应提高“一站式”电子信息服务
        6.2.3 政府应适度和适当执行网络监管
    6.3 主流媒介应积极强调有效传播与疏导
        6.3.1 确立网络媒介互动平台
        6.3.2 进行议程设置引导公共舆论
        6.3.3 积极培养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有效疏导
    6.4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6.4.1 网民行为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要求
        6.4.2 网民行为弱连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渠道渗透
        6.4.3 网民集体群动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造性
    6.5 增强中国网络媒介的国际信息话语权
        6.5.1 争取互联网技术的主动话语权
        6.5.2 提高中国对外信息网站的传播影响力
        6.5.3 提高国际合作的开放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虐猫事件反映的“匿名制服”效应详细调查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IPv6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及认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IPv6领域研究现状
        1.2.2 安全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安全领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IPv6协议分析
    2.1 IPv6协议
        2.1.1 IPv6的数据报文格式
        2.1.2 IPv6的地址方案
        2.1.3 IPv6的即插即用
        2.1.4 IPSec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IPv6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研究
    3.1 IPv6网络的攻击分析
        3.1.1 IPv6网络面临的攻击
        3.1.2 主要攻击分析
        3.1.3 IPv6与IPv4网络的安全特性比较
    3.2 IPv6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研究
        3.2.1 IPv6网络的安全服务及安全机制
        3.2.2 基于IPv6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iameter的认证系统设计
    4.1 AAA协议
        4.1.1 RADIUS协议
        4.1.2 Diameter协议
        4.1.2.1 协议概述
        4.1.2.2 Diameter认证系统数据包结构及基本消息
        4.1.2.3 Diameter的消息处理和用户会话
        4.1.3 RADIUS协议与Diameter协议比较
    4.2 认证框架
    4.3 认证协议
        4.3.1 认证协议模型研究
        4.3.2 基于NAUA模型对采用CHAP认证机制的Diameter认证过程建模
    4.4 认证系统设计
        4.4.1 认证状态转换图
        4.4.2 Diameter认证客户端(NAS)的设计
        4.4.3 Diameter认证服务器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工程实现
    5.1 ACE
    5.2 运行环境构建
    5.3 IPv6网络中对等节点连接的实现
    5.4 Diameter认证客户端(NAS)的实现
        5.4.1 客户端(NAS)实现体系结构
        5.4.2 消息处理过程的实现
        5.4.2.1 由Diameter服务器进入NAS的消息处理
        5.4.2.2 由NAS发往Diameter服务器消息处理
        5.4.2.3 由IPC进入NAS的消息处理
        5.4.2.4 由NAS发往IPC的消息处理
        5.4.3 单用户认证客户端的处理过程
    5.5 Diameter认证服务器的实现
        5.5.1 服务器端实现体系结构
        5.5.2 消息处理过程的实现
        5.5.2.1 由NAS进入Diameter服务器的消息处理
        5.5.2.2 由Diameter服务器发往NAS的消息处理
        5.5.3 单用户认证服务器端的处理过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1. 总结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打造特色产业链 发展集群经济 提升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能级(论文提纲范文)

产业聚集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海淀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情况
海淀园产业聚集对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
提高海淀集群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思考

(9)IKE协议的改进及其实现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网络安全模型与算法
    2.1 模型的概述
    2.2 机密性
    2.3 鉴别、完整性
        2.3.1 附加鉴别码
        2.3.2 数字签名
    2.4 密钥交换
        2.4.1 Diffie-Hellman交换
        2.4.2 完美向前保密PFS
        2.4.3 拒绝服务攻击DOS
第三章 IPSec与IKE的分析研究
    3.1 IPSec的分析
        3.1.1 IPSec的协议与模式
        3.1.2 安全联盟SA
        3.1.3 SA的识别
        3.1.4 IPSec处理及实现框架
    3.2 Internet密钥交换IKEv1缺陷分析
        3.2.1 IKEv1概述
        3.2.2 Cookies交换分析
        3.2.3 SA策略协商表示的分析
        3.2.4 密钥素材的生成及身份验证过程的分析
        3.2.5 IPSec SA的协商分析
        3.2.6 关于野蛮模式的分析
        3.2.7 IKEv1机制中其它的弱点
第四章 IKE的改进设计IKE-N
    4.1 IKE的改进目标
    4.2 IKE-N消息交换的类型设计
        4.2.1 初始化交换
        4.2.2 创建IPSec SA交换
        4.2.3 信息交换
        4.2.4 例外消息
    4.3 IKE-N消息处理与状态控制设计
        4.3.1 滑动窗口机制
        4.3.2 Cookies处理机制
        4.3.3 IKE-N状态转换过程
        4.3.4 IKE-N端SA同步机制
    4.4 密钥素材生成前的准备
        4.4.1 策略协商
        4.4.2 SPI分配
        4.4.2 KE交换
        4.4.3 Nonce生成
        4.4.4 选择符协商
    4.5 密钥素材的生成
    4.6 身份验证
        4.6.1 一般身份验证方法
        4.6.2 EAP认证
    4.7 SA删除
    4.8 错误处理
第五章 IKE-N的实现框架
    5.1 总体设计
        5.1.1 IPSec内核交互子系统
        5.1.2 IKE-N核心子系统
    5.2 主要数据结构与处理
        5.2.1 滑动窗口
        5.2.2 定时器管理
        5.2.3 状态数据结构
        5.2.4 消息输入处理
        5.2.5 消息输出处理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B.1 IKE头消息
    B.2 载荷的一般头格式
    B.3 SA载荷
    B.4 KE载荷
    B.5 Nonce载荷
    B.6 身份载荷
    B.7 证书请求载荷
    B.8 证书载荷
    B.9 选择符载荷
    B.10 验证载荷
    B.11 Notify载荷
    B.12 Delete载荷
    B.13 加密载荷
    B.14 EAP载荷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纵论2004 CNGI与IPv6(论文提纲范文)

1 IPv6面临的挑战
2 国内外IPv6厂商格局走向
3 运营商加快IPv6部署步伐,建设规模将突破CNGI框架
4 IPv6与下一代移动网
5 IPv6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6 2004年CNGI及IPv6发展态势
朗讯科技赢得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3.5亿美元合同

四、专家纵论IPv6(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第十一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在京举办[J]. 中国互联网协会. 互联网天地, 2021(01)
  • [2]2019中国互联网大会成功召开[J]. 中国互联网协会. 互联网天地, 2019(07)
  • [3]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王爱玲.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4]众专家纵论新十年互联网的创新、竞争与管理[J]. 薛宇. 中国新通信, 2011(07)
  • [5]沧海横流显本色 自主创新掀狂潮[J]. 张瑞. 创新科技, 2011(01)
  • [6]基于IPv6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及认证技术研究[D]. 陈璐.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6(06)
  • [7]中国第二代互联网——CERNET2[J]. 崔征,周娜.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5(02)
  • [8]打造特色产业链 发展集群经济 提升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能级[J]. 周良洛. 中关村, 2005(06)
  • [9]IKE协议的改进及其实现框架[D]. 黄永锋. 江苏大学, 2005(08)
  • [10]纵论2004 CNGI与IPv6[J]. 刘东. 电信技术, 2004(02)

标签:;  ;  ;  ;  ;  

专家讨论 IPv6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