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仪器干扰问题解决方案介绍

医疗仪器干扰问题解决方案介绍

一、医疗仪器中干扰问题解决方法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康栓紧[1](2020)在《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液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十分广泛的检测仪器之一,基础的血液分析仪主要进行血常规的检测,功能较为单一。为了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各种新型血液分析仪不断增加了新检测功能,实现了多种参数的联合检测。本文围绕企业小批量新品种产品开发需要,探索基于快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方法的新型血液检验智能检测分析仪软件及医疗试剂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新型智能检验仪是在现有的三分类标准血液分析仪功能模块上,采用基于CAN总线通信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和新处理器硬软件。控制系统主要分为管理级、控制级以及现场级。管理级是指系统的上位机,采用基于Cortex-A8内核的AM3358处理器,主要负责人机交互、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等功能。控制级是指各个控制节点,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 DSP芯片,负责接收管理级发送的命令并控制各个执行机构完成检测任务,同时将现场级的执行机构状态反馈给管理级进行处理。现场级主要包括电磁阀、步进电机和泵等各种执行机构。论文首先综述了血液分析仪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血液分析仪的关键技术和现有血液分析仪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的总体设计方案。接着介绍了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给出了控制节点软件模型,详细论述了执行机构软件控制、信号采集和处理软件设计、维护和清洗模块软件设计和CAN通信模块软件设计。然后介绍了上位机管理节点软件设计,详细讨论了人机交互任务、上位机CAN通信、数据管理任务、上传、打印任务模块、扩展生化量管理模块以及上位机检测流程管理的实现。最后为了保证仪器和试剂匹配使用,确保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精度,设计并实现了与新型血液分析仪相配套的医疗试剂管理系统,详细论述了射频识别(RFID)系统和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能够满足相应的检测功能和性能需求,其良好的可靠性和扩展性,可以实现外接模块的快速扩展。同时开发的医疗试剂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监控试剂的生产、运输和存储过程,并确保仪器和试剂匹配使用,保证了仪器的检测精度。

李俊纬[2](2020)在《基于LED光源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光电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IVD(体外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定蛋白、酶以及小分子等物质在人体内含量的检测已经成为判定肌体组织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而用来检测上述物质浓度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研究较为滞后,且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仪器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领域,对仪器的核心检测模块(光电系统)研究较少,而光电系统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着仪器的检测精度与临床诊断结果。此外,分析仪常用的以卤素灯为代表的光源功耗大、寿命短、光衰减明显且温度过高,严重影响检测过程中上述物质的活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并容易造成光能量损失。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基于LED发射光谱,提出了新型组合式LED光源结构。该结构将不同发光波段的LED发出的且经过反光罩和凸透镜的光线汇聚形成覆盖340800 nm仪器工作波段的且光强集中的点斑。基于全息凹面光栅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以罗兰光栅为基底,摆脱复杂的光谱平场化算法,采用双透镜结构作为转换模块,将罗兰光栅本应呈现出的球面光谱过渡到平面场,可被光电传感器直接读取的新型光学结构并设计了组合式像差矫正透镜。根据光线追迹原理,利用TracePro对光源结构进行了仿真和优化。结果表明,LED发射出的光线能够汇聚形成理想的点斑;光斑中心的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辐照度值一致;光强主要集中在光斑中心点处,半径仅为1.0 mm。使用ZEMAX对光学结构进行了模拟和优化。结果表明,光学结构的光谱平场化效果明显;单色光分辨率达到0.30.7 nm,能够覆盖340800 nm的光谱范围,能量较为集中,接近光谱仪标准。另外,利用EDA软件对电路原理图进行了设计,并结合电路图简要介绍了Keil MDK5环境下的软件系统。结合整机结构,对光电系统进行了实验与分析,且实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根据行业标准,对仪器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基于本课题所设计的光电系统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杂散光、吸光度线性范围、吸光度准确度、吸光度稳定性、吸光度重复性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且其中多项指标优于同类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马红日[3](2020)在《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选择方案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骤然踏入国际化、全球化的步伐。世界经济的发展逐步面向区域化一体化、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市场竞争如火如荼,市场环境亦极其复杂并充满挑战。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企业能否选择出适合公司发展的合格供应商已然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棘手问题。如今诸多制造业为了获得最高利益,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将精力放在其核心业务上;相反,将非核心业务全部外包。但无论如何,供应商始终引领企业的良性发展,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企业如何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如何获取稳定的优质的供应商,对企业的前景与健康拓展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原材料供应商,必须通过专业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建立标准化流程来维护分长期稳定的战略性供应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对于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而言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以上背景,本文着眼与如何进行供应商选择这个主题,结合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现行供应商选择流程,分析了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通过对产品特性的研究,总结供应商细化分类管理模型,对内部流程进行改进,设定合理的指标和权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供应商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合理的评估,为公司在供应商选择上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凭借本文总结出来的供应商选择的优化方案,合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公司进行分析并筛选出最优的备选供应商。最后分享实际案例说明如何进行供应商选择,同时提出保障措施来协助方案顺利实施。结合本文的研究方法,帮助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进行科学合理的进行供应商选择,亦能为供应商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优化方法,从而实现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选择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的供应商选择优化研究结论表明,优化后的供应商选择方案不仅能够帮助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更客观、科学地选择供应商,而且有助于整合全球资源、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客户创造更多增值服务与价值;同时,也为其它医疗仪器公司供应商选择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依据。

谷翔宇[4](2019)在《基于PMAC的医疗仪器自动输送控制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医疗仪器自动输送控制系统为研究背景,详细论述了基于PMAC的自动输送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首先进行了总体方案和电路设计,然后结合对系统自动化输送流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系统软件开发,实现各项控制功能,最后进行了系统调试和功能验证。本文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根据系统的技术指标和功能需求,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以直角坐标机器人为机械结构、以PC+运动控制卡为控制核心的自动输送控制系统。进行了机械结构和硬件核心部件的选型,并完成了电路设计和接线工作。(2)对系统自动化输送方案进行了流程设计。为了提高医疗仪器自动输送控制系统的平稳性和快速性,对运动中的启停规划、速度前瞻和多轴联动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对多种启停规划曲线分析对比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S型曲线在运动功能中的适用性,使得三轴在启停阶段加速度变化连续无突变;然后研究了输送运动中连续直线段衔接处的速度前瞻技术,有效缩短了系统运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研究了多轴联动直线插补算法,确保了多轴联动状态下各轴运动的稳定性和快速性。(3)基于系统PC+PMAC的双CPU结构,完成了由上下位软件组成的软件系统开发。上下位软件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上位人机交互软件使用Delphi语言开发,通过开发初始化通讯模块、运动参数指令下发模块、状态显示监测模块等,实现了自动输送区、显示区、基础功能区、状态栏等功能分区的软件开发;下位软件通过控制器开发了电机初始化、高速数据采集、PLC监控等模块的PMAC程序,并结合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了单轴定向、定点、回零运动和多种自动输送运动功能的开发。最后通过配置PC和PMAC,使两者完成网口通讯。(4)根据系统性能指标,完成了系统的初步调试。调试工作包括硬件调试、闭环调试和功能及指标验证三个部分。硬件调试包括电气调试和控制器驱动器配置;闭环调试主要是对稳态特性和动态精度的调试;功能及指标验证是指在功能验证时完成各项指标测定,并对运动功能中涉及到的启停规划、速度前瞻、多轴联动直线插补等算法在系统使用中的效果进行了验证。产品即将交付使用。

关泽明[5](2019)在《多功能生物反馈神经康复治疗仪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表面肌电信号(SEMG)是肌肉在收缩时,由于体表血液中含有电解质性质的液体和颗粒浓度的变化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在医疗领域,可以通过分析表面肌电信号的各种参数对肌肉活动与活性进行无创检测,与之相反,对肌肉与神经系统进行电刺激也是进行肌肉活性康复和神经系统康复的重要方法。尽管如此,在国内医疗领域,SEMG采集分析技术和设备尚未做到大量普及,关键技术大多掌握在海外的公司手里,而且,在医疗仪器中,体温与脉搏是用于反馈患者实时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然而大多数肌电刺激治疗仪不包含体温与脉搏检测功能。因此对肌电信号采集和刺激技术进行研究和还原,并加入体温与脉搏的安全限制,是有必要意义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生物反馈神经康复治疗仪研制。经实验测试,其对SEMG的采集频段满足设计要求,陷波中心频率为50Hz,可以排除工频干扰,刺激电流稳定,误差≤±1%,体温、脉搏测量准确,软件系统稳定性良好,并且可通过国家相关标准以及行业相关标准,满足国家对医疗器械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要求。本文从产品功能需求出发,分别设计了系统的各部分硬件,并根据硬件的特点编写独立的硬件支持包,通过Protothreads线程系统调用硬件支持包,加入流程服务,完成软件设计,最终使用Photoshop与Mockplus进行UI设计,完成完整产品设计。硬件设计方面,核心主控模块使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F103VET6最小系统板;温度传感器使用的是医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脉搏心率传感器使用的是医用级模拟脉搏传感器CJMCU-Pulse;肌电采集电路使用了压差放大器、二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陷波器,LTC1417AI模数转换器等;刺激电路使用的是MOS管压控恒流源电路;电源电路使用了220V市电和锂电池双电源设计,保证了肌电采集电路的精度。软件设计方面,提出了laPtino嵌入式综合开发系统,其中LabWindowsCVI使用C89语言进行上位机设计;Protothreads进程系统实现进程调度;Arduino for Keil提高了嵌入式软件的编程效率。创新的使用了进程状态表代替传统的程序流程图表现控制软件的运行过程。温度滤波算法上,使用了三重滤波算法,在滤波同时保证了测量精度。在调试方面,本文模拟了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试验和测试,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进行了EMS、EMI两项国家医疗仪器电磁兼容性测试,并通过测试结果进行对应硬件调整。最终治疗仪达到产品的设计需求,证明硬件系统稳定无干扰、软件及算法稳定可用。

束秋霞[6](2019)在《现场总线技术在临床检验类仪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医疗仪器行业不断开拓创新,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检验类仪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社会各界对临床检验类仪器的性能、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仪器内部的通信显得尤为重要。现场总线以其优越的抗干扰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现场中,然而应用在临床检验类仪器中实例并不常见。本文以全自动血凝仪为研究对象,应用现场总线通信技术作为仪器内部各模块的通信载体。在经过对现场总线性能对比分析之后,选用CAN总线进行主控节点与各模块之间信息交互。把全自动血凝仪分为进样系统部分、光电检测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三大部分。给出各部分的结构图,直观反映各节点模块之间的关系。给出CAN总线的分布式结构控制系统图,深入到全自动血凝仪的电机、泵、电磁阀等执行模块。严格按照仪器的技术指标,给出各模块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方案和具体实现方案。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电源模块、主控芯片设计、步进电机控制模块、CAN通信电路模块、光电限位模块、抗干扰设计等。软件设计主要包括CAN通信的初始化设置、数据中断处理设置、步进电机控制、自检程序设计等,按照实际需求编写控制程序。以STM32为主控芯片同时也是CAN控制器,以VP230为CAN收发器,各功能模块挂接在总线上,形成CAN通信网络系统结构。依据全自动血凝仪的功能要求,设计了一套合理的通信指令,使得上位机控制终端与现场各执行模块进行数据通信。实验证明全自动血凝仪的设计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人性化十足。CAN通信的及时性、数据交流的准确性,保证了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结果的可靠性。CAN总线通信布线安装操作简单,无论是前期资金投入还是后期保养维修,都能降低成本。

李严[7](2017)在《医学应用集成电路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集成电路在便携式、可穿戴式、植入式医疗仪器及仿生器官中具有重要应用。依据具体的场合及所面对的生理信号,这些医学领域的应用在降低功耗、减小体积、实现低截止频率、提高稳定性、保证测量准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便携式、可穿戴式、植入式医疗仪器,以及仿生器官四个方面总结了医学应用集成电路的最新进展,概括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中所采用的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医学应用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徐明明[8](2017)在《双模块架构的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嵌入式系统开发研究》文中认为血小板作为人体最重要血细胞的一种,其数目与聚集能力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增强系统管理能力、提高检测效率,论文深入研究了双模块架构的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双模块架构是提高检测效率的有效途径,其控制、通信与操作管理功能复杂,对嵌入式系统有更高要求。双模块检测系统由液路系统、执行机构、管理机及两个控制机模块组成,实现双通道并行检测,由于控制机相互独立,通道间干扰大大降低。控制机直接控制执行机构,经过样本稀释、诱聚剂添加、血细胞计数、清洗等子流程实现单次血小板检测。管理机实现人机交互,利用SPI协议和控制机通信,协调两个控制机完成检测任务。在控制机同时工作时实现了血细胞计数子流程的同步,进一步降低通道间干扰。论文在已有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的基础上,选用高性能处理器AM3358(CortexA8)重新设计管理机嵌入式系统平台,扩展多种标准硬件接口,移植丰富底层软件,提升了运行速度、存储及扩展能力。该平台通用性强,可应用于多种医疗仪器。同时重新设计控制机信号检测算法,优化SPI通信细节,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论文首先综述了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管理机嵌入式系统平台、检测效率、通道间干扰、检测参数、操作管理功能等方面分析了系统需求,针对检测效率和通道间干扰问题,讨论了双模块检测系统的实现方案。接着论述了基于AM3358处理器的管理机嵌入式系统平台的设计原理,详细给出了硬件接口电路、印刷电路板和底层软件的实现。然后分别围绕参数设置、检测流程控制、血细胞信号处理、可靠SPI通信等功能给出了控制机的优化过程,并说明了双模块同步的实现。然后论述了面向双模块检测系统的嵌入式操作管理软件结构与设计原理,给出了多种检测模式、检测流程控制、数据存储查询、精度控制、上传等软件模块的实现。论文最后给出了基于新设计管理机的双模块检测系统的测试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易操作性、检测效率、重复性和可靠性。

张瑞,黄玉广,裴应玫,党昱东,张知,张建保,张镇西[9](2016)在《生物医学光学中NADH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文中提出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自1962年被发现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在此期间,运用NADH及其相关技术进行医疗诊断与医学检测的方式不断发展,领域也不断扩大。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NADH因为其独有的性质在现代医学诊断与检测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实时、无损地监测脑部的活动;清晰、有效地识别不同种类的脑组织;抗细胞辐射损伤;抗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人体内的诸多平衡调节及人体生物钟调节等。本文将重点介绍在重要领域中的NADH研究和应用的突破。

张月峰[10](2013)在《基于ARM平台的家用智能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心电监护仪能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数据,是医院病房不可缺少的医疗仪器。近年来心电监护仪向家庭进军,相关市场蓬勃发展。老龄化人口问题、城市生活压力和疾病防治构成了内在推动力。医疗检测技术的成熟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构成了外在动力。在内外推动力共同作用下,国内市场发展劲头迅猛。目前的家用心电监护仪是基于院级心电监护仪改进而来。改进方向主要集中在简化功能、优化操作、使网络无线化以及缩小外观等方面。而家庭用户要求心电监护仪具有心电智能检测功能,此项需求在目前的家庭产品中无法得到满足。本文针对这一现状,设计了具有智能分析功能的心电监护仪系统,将智能心电检测作为本监护仪的特点和优势。心电检测算法是这一系统的核心。本文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检测心电异常,先从心电数据中提取特征再训练决策树。心电数据和一般机器学习数据有所不同,它是以波形的形式展现的。因此首要任务是特征提取。本文采用具有紧支撑性和一阶消失矩的二次样条小波分解心电波形,利用小波系数和R波的对应关系来识别R波位置,再以R波为基准分离心电周期。然后抽取A3小波系数作为机器学习的训练向量。本文从MIT-BIH数据库中选取6种常见心电波形数据,用决策树进行训练得到分类模型。将此模型运用于心电监护仪的开发。监护仪软件系统运行于近年得到广泛应用的ARM处理器平台,基于Linux,并用Qt作为图形界面的开发平台。系统架构采用MVC设计模式,架构清晰,有利于模块复用和后期维护。系统实现了串口传输、图形显示、报警、参数设定和心电智能检测5项主要功能。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些功能的实现方法和运作流程。

二、医疗仪器中干扰问题解决方法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疗仪器中干扰问题解决方法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血液分析仪发展趋势与功能扩展
        1.2.1 血液分析仪检测技术
        1.2.2 血液分析仪的发展趋势
        1.2.3 血液分析仪的多功能扩展
    1.3 嵌入式系统在医疗仪器中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2.1 基础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系统介绍
    2.2 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需求分析
        2.2.1 现有血液分析仪存在的问题
        2.2.2 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功能需求
    2.3 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3.1 基本型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3.2 扩展型血液分析仪相关原理
    2.4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4.1 系统总体架构
        2.4.2 硬件平台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血液分析仪控制级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控制节点软件模型设计
    3.2 控制节点软件总体设计
    3.3 执行机构时序控制软件设计
        3.3.1 执行机构控制软件接口设计
        3.3.2 控制节点时序流程软件设计
        3.3.3 控制节点检测流程设计
    3.4 信号采集和处理软件设计
        3.4.1 信号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3.4.2 信号处理模块软件设计
    3.5 维护和清洗模块软件设计
    3.6 CAN总线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3.6.1 CAN总线应用层通信协议设计
        3.6.2 CAN通信软件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血液分析仪管理级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管理级节点软件总体设计
    4.2 管理级节点多线程任务模块划分
    4.3 多线程间通信和同步
    4.4 人机交互任务模块
    4.5 上位机节点CAN通信模块
    4.6 数据库管理任务模块
    4.7 上传和打印任务模块
        4.7.1 上传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4.7.2 打印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4.8 生化量扩展模块管理
    4.9 故障检测机制的设计
    4.10 上位机检测流程管理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疗试剂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医疗试剂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5.1.1 系统设计目标
        5.1.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5.2 射频识别(RFID)系统介绍
    5.3 RFID读写器设计
        5.3.1 读写器硬件设计
        5.3.2 读写器软件设计
    5.4 上位机软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和评估分析
    6.1 软件功能测试
    6.2 系统集成运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后期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基于LED光源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光电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技术发展状况
    1.3 国内外特定蛋白分析仪发展现状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原理
    2.1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2.2 光学原理
        2.2.1 分光光度法及吸光度
        2.2.2 Lambert-Beer定律
    2.3 系统分析方法
        2.3.1 终点法
        2.3.2 动态分析法
        2.3.3 固定时间法
    2.4 光电系统基本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学系统设计与分析
    3.1 LED光源设计与分析
        3.1.1 光源的选择与比较
        3.1.2 LED光源设计
    3.2 色散器件选型与分析
        3.2.1 分光器件的对比
        3.2.2 光栅的选型与分析
    3.3 全息凹面光栅
        3.3.1 全息凹面光栅基本原理
        3.3.2 全息凹面光栅像差理论
        3.3.3 全息凹面光栅光线追迹原理
    3.4 光学结构设计与分析
        3.4.1 准直透镜设计
        3.4.2 比色杯设计
        3.4.3 分离式矫正透镜设计
        3.4.4 分光光度计设计
    3.5 设计结果分析和讨论
        3.5.1 点列图分析
        3.5.2 均方根半径分析
        3.5.3 能量集中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电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
    4.1 LED驱动电路设计
        4.1.1 驱动电路选型
        4.1.2 驱动电路设计
    4.2 光电转换电路设计
        4.2.1 光电转换原理
        4.2.2 光电传感器比较
        4.2.3 光电传感器放大电路设计
    4.3 A/D转换电路设计
        4.3.1 电路比较
        4.3.2 ADC采样电路设计
    4.4 主控电路设计
        4.4.1 微控制器电路设计
        4.4.2 系统复位及看门狗电路
        4.4.3 电源转换电路
        4.4.4 模拟电源输入
    4.5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4.5.1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4.5.2 CAN总线通信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电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整体设计
    5.2 ADC时序控制及程序设计
    5.3 主程序设计
    5.4 通信接口程序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杂散光测试
    6.2 吸光度线性范围测试
    6.3 吸光度准确度测试
    6.4 吸光度稳定性测试
    6.5 吸光度重复性测试
    6.6 温度准确度与波动度测试
    6.7 临床项目批次内精密度测试
    6.8 仪器性能比较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光电系统实物及整机

(3)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选择方案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工具和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个案分析法
        1.3.4 层次分析法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综述
    2.1 国内外供应商选择的研究概述
        2.1.1 国外供应商选择的概述
        2.1.2 国内供应商选择的概述
    2.2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2.2.1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2.2.2 供应链的概念
        2.2.3 供应商分类管理的理论概述
    2.3 供应商选择的常规方法概述
        2.3.1 供应商选择的定性方法
        2.3.2 供应商选择的定量方法
        2.3.3 供应商选择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
第三章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选择现状
    3.1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概况
        3.1.1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简介
        3.1.2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组织架构
        3.1.3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工作职责
    3.2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的概况
        3.2.1 供应商种类介绍
        3.2.2 供应商资源介绍
    3.3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选择管理的现状
        3.3.1 供应商选择指标与标准介绍
        3.3.2 供应商选择的现行流程
第四章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选择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4.1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选择满意度调查
        4.1.1 调查设计
        4.1.2 调查结果
    4.2 供应商选择存在的问题
        4.2.1 组织结构简单
        4.2.2 缺乏前期的风险评估机制
        4.2.3 管理方法单一
        4.2.4 指标体系简单且不严谨
        4.2.5 流程简单且不严谨
    4.3 供应商选择存在的原因分析
        4.3.1 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
        4.3.2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4.3.3 缺乏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
        4.3.4 指标不完善且权重不合理
        4.3.5 流程缺乏科学合理性
第五章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选择方案的优化
    5.1 供应商选择方案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5.1.1 供应商选择方案优化的目标
        5.1.2 供应商选择方案优化的原则
    5.2 供应商选择方案的优化框架
    5.3 供应商选择组织结构的优化
    5.4 供应商选择制度的优化
        5.4.1 建立供应商选择风险评估制度
        5.4.2 优化供应商分类管理制度
    5.5 供应商选择标准的优化
        5.5.1 战略型与杠杆型供应商选择标准的优化设计
        5.5.2 普通型与瓶颈型供应商选择标准的优化设计
    5.6 供应商选择流程的优化
第六章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选择方案优化的实施保障
    6.1 供应商选择方案优化的实施
        6.1.1 供应商选择方案优化的实施步骤
        6.1.2 供应商选择方案优化的人员安排
    6.2 供应商选择优化方案的实施案例
        6.2.1 实施案例的过程
        6.2.2 实施案例的结果
        6.2.3 实施案例的意义
    6.3 供应商选择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6.3.1 供应商评估团队保障
        6.3.2 员工培训体系保障
        6.3.3 动态持续改善机制保障
        6.3.4 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保障
        6.3.5 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的有效执行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结论
    7.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调查表
附录B 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选择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C 供应商选择评价的专家组信息统计表
附录D 普通型与瓶颈型供应商选择专家评分表
附录E 战略型与杠杆型供应商选择专家评分表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PMAC的医疗仪器自动输送控制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直角坐标机器人特点及分类
        1.2.2 直角坐标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及电路设计
    2.1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功能需求和技术指标
    2.2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机械结构
    2.4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2.4.1 运动控制卡
        2.4.2 伺服电机和驱动器
        2.4.3 光电开关
        2.4.4 工控机
    2.5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2.5.1 伺服驱动器设置
        2.5.2 硬件电路连线
        2.5.3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自动化输送流程
    3.2 启停规划研究
        3.2.1 加减速算法
        3.2.2 梯形曲线启停规划
        3.2.3 指数型曲线启停规划
        3.2.4 S型曲线启停规划
    3.3 联动控制研究
        3.3.1 速度前瞻
        3.3.2 二维平面直线插补
        3.3.3 三维空间直线插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4.1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4.2 人机交互软件开发
        4.2.1 人机交互软件界面介绍
        4.2.2 软件开发工具简介
        4.2.3 软件模块的构成
        4.2.4 各模块功能的实现方法
    4.3 PMAC主程序开发
        4.3.1 PMAC开发环境
        4.3.2 PMAC程序模块的构成
        4.3.3 各模块功能的实现方法
    4.4 工控机与控制器的通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调试
    5.1 系统硬件调试
        5.1.1 机械与电气调试
        5.1.2 控制系统调试
    5.2 系统闭环调试
        5.2.1 开环调试
        5.2.2 闭环调试
    5.3 系统功能及指标验证
        5.3.1 零位标定和限位功能
        5.3.2 定向功能和定点功能
        5.3.3 自动化输送功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多功能生物反馈神经康复治疗仪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表面肌电信号研究现状
    1.2 肌电反馈治疗仪的国内外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2 系统总体方案研究
    2.1 系统总体结构
    2.2 系统总体硬件方案研究
    2.3 系统总体软件方案研究
    2.4 本章小节
3 肌电采集和刺激电路
    3.1 肌电采集电路设计
    3.2 肌电刺激电路设计
    3.3 本章小节
4 主控电路设计
    4.1 单片机选型
    4.2 电源电路设计
    4.3 传感器组与提示组
    4.4 其他电路设计
    4.5 PCB设计要点
    4.6 本章小节
5 基于laPtino的控制软件设计
    5.1 laPtino的提出与简介
        5.1.1 Protothreads Timer移植
        5.1.2 Arduino For Keil核心文件移植
    5.2 总体程序设计
        5.2.1 测量服务
        5.2.2 刺激服务
        5.2.3 显示与触摸服务
        5.2.4 设置服务
        5.2.5 时间服务
        5.2.6 开发者模式
    5.3 系统UI设计
    5.4 上位机软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调试
    6.1 硬件电路以及硬件支持包调试
    6.2 控制软件调试
        6.2.1 单服务调试
        6.2.2 整体调试
    6.3 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
        6.3.1 EMS测试和温度滤波算法
        6.3.2 空间EMI测试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控制主板电路原理图
附录 B 刺激副板电路原理图
附录 C 系统软件进程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现场总线技术在临床检验类仪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现场总线技术介绍
    1.3 临床检验类仪器的发展
        1.3.1 血凝仪发展历史
        1.3.2 血凝仪研究现状
    1.4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全自动血凝仪总体设计
    2.1 全自动血凝仪通信要求分析
        2.1.1 现场总线对比分析
        2.1.2 可靠性要求
        2.1.3 实时性与确定性要求
    2.2 全自动血凝仪实现方案
        2.2.1 全自动血凝仪系统结构
        2.2.2 全自动血凝仪实现方案
    2.3 本章总结
第3章 全自动血凝仪硬件设计
    3.1 全自动血凝仪技术指标
    3.2 全自动血凝仪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3 系统各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3.1 主控芯片选型及外围电路设计
        3.3.2 系统供电电路设计
        3.3.3 CAN通信电路设计
        3.3.4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3.3.5 光电限位模块设计
        3.3.6 硬件抗干扰设计
    3.4 本章总结
第4章 CAN通信协议的制定与软件设计
    4.1 CAN通信协议的制定
        4.1.1 标识符分配
        4.1.2 通信报文设置
    4.2 CAN总线节点软件设计
        4.2.1 CAN总线节点初始化配置
        4.2.2 CAN通信数据处理
    4.3 其他部分软件设计
        4.3.1 步进电机驱动程序设计
        4.3.2 光电管故障自检程序设计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工具
        5.1.1 USB-CAN通信模块
        5.1.2 CANPro协议分析平台
    5.2 测试阶段
        5.2.1 单元测试
        5.2.2 系统测试
    5.3 本章总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医学应用集成电路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医学应用集成电路的新进展
    1.1 便携式医疗仪器
    1.2 可穿戴式医疗仪器
    1.3 植入式医疗仪器
    1.4 仿生器官
2 医学应用集成电路发展趋势

(8)双模块架构的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嵌入式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检测对象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医疗仪器实现技术
        1.2.2 血小板检测技术
        1.2.3 快速多通道发展趋势
        1.2.4 已有工作基础和论文工作要点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实现方案
    2.1 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2.1.1 管理机嵌入式系统平台升级
        2.1.2 血小板检测效率要求
        2.1.3 多通道仪器通道间干扰的有效处理
        2.1.4 检测参数要求
        2.1.5 多样化操作管理功能要求
    2.2 检测系统实现方案
        2.2.1 管理和控制平台核心处理器简介
        2.2.2 检测系统总体方案
        2.2.3 双模块检测系统结构与实现难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M3358处理器的管理机嵌入式系统平台设计与开发
    3.1 基于AM3358处理器的管理机嵌入式系统平台总体设计
    3.2 基于AM3358处理器的管理机嵌入式系统平台硬件实现
        3.2.1 电源电路
        3.2.2 LCD和触摸板接口
        3.2.3 SD卡接口
        3.2.4 以太网通信接口
        3.2.5 串口
        3.2.6 USB接口
        3.2.7 CPLD扩展接口
        3.2.8 印刷电路板设计
    3.3 基于AM3358处理器的管理机嵌入式系统平台底层软件实现
        3.3.1 底层软件开发平台搭建
        3.3.2 Linux驱动程序实现
        3.3.3 图形库和数据库移植
        3.3.4 应用程序编译环境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机软件优化与双模块同步实现
    4.1 控制机总体介绍
    4.2 血细胞信号检测实现
        4.2.1 控制机参数设置
        4.2.2 检测流程精细控制
        4.2.3 血细胞信号处理及优化
    4.3 可靠SPI通信实现
        4.3.1 SPI协议
        4.3.2 SPI通信实现及优化
    4.4 双模块同步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双模块检测系统的嵌入式操作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面向双模块检测系统的嵌入式操作管理软件总体设计
    5.2 检测流程控制模块实现
        5.2.1 四种检测模式
        5.2.2 检测流程软件优化与实现
    5.3 数据存储查询模块实现
    5.4 精度控制模块实现
        5.4.1 定标校准
        5.4.2 质量控制
    5.5 上传模块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管理机嵌入式系统硬件测试
    6.2 系统测试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后期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生物医学光学中NADH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NADH的生物、医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2 医疗仪器中的NADH
3 NADH检测手段的进步
4 结语

(10)基于ARM平台的家用智能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心电监护简介
    1.2 研究意义
        1.2.1 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意义
        1.2.2 市场意义
        1.2.3 家庭心电监护仪功能存在不足
    1.3 心电监护技术
    1.5 本文内容简介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小波理论
    2.1 引言
    2.2 连续小波变换和逆变换
    2.3 离散小波变换
    2.4 多分辨分析
        2.4.1 多分辨分析、尺度函数和尺度方程
        2.4.2 W空间和小波函数
    2.5 Mallat快速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心电检测
    3.1 引言
    3.2 心电基本概念
    3.3 心电检测流程
    3.4 心电预处理和周期识别
        3.4.1 心电滤波方法
        3.4.2 R波识别方法
        3.4.3 二次样条小波变换识别R波
    3.5 特征提取
        3.5.1 现有特征提取方法
        3.5.2 提取小波系数作为特征向量
    3.6 学习算法
        3.6.1 主成分分析
        3.6.2 决策树分类
        3.6.3 实验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0 引言
    4.1 软硬件平台
        4.1.1 硬件平台
        4.1.2 软件平台
    4.2 功能需求
        4.2.1 串口通信
        4.2.2 显示
        4.2.3 报警
        4.2.4 参数设定
        4.2.5 心电智能分析
    4.3 系统架构
    4.4 子功能实现
        4.4.1 心电智能检测
        4.4.2 串口传输
        4.4.3 图形界面
        4.4.4 报警
        4.4.5 参数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本文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四、医疗仪器中干扰问题解决方法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D]. 康栓紧. 东南大学, 2020(01)
  • [2]基于LED光源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光电系统研究[D]. 李俊纬. 江南大学, 2020(01)
  • [3]太空医疗仪器苏州分公司供应商选择方案的优化研究[D]. 马红日. 兰州大学, 2020(01)
  • [4]基于PMAC的医疗仪器自动输送控制系统开发[D]. 谷翔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5]多功能生物反馈神经康复治疗仪研制[D]. 关泽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6]现场总线技术在临床检验类仪器中的应用研究[D]. 束秋霞.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3)
  • [7]医学应用集成电路的新进展[J]. 李严. 电子技术应用, 2017(06)
  • [8]双模块架构的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嵌入式系统开发研究[D]. 徐明明. 东南大学, 2017(04)
  • [9]生物医学光学中NADH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J]. 张瑞,黄玉广,裴应玫,党昱东,张知,张建保,张镇西. 激光生物学报, 2016(06)
  • [10]基于ARM平台的家用智能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D]. 张月峰. 南京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医疗仪器干扰问题解决方案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