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患者载脂蛋白A_1、B变化的临床价值

慢性肝病患者载脂蛋白A_1、B变化的临床价值

一、慢性肝病患者载脂蛋白A_1和B的变化的临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许灵苍,周芳芳,李梦,戴智威,林海雪,朱蓓霞,罗群[1](2021)在《低载脂蛋白A1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低载脂蛋白A1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开始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392例。收集患者腹膜透析3个月后的临床资料作为基线数据。根据载脂蛋白A1水平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低载脂蛋白A1水平组(<1.235 g/L,n=196)和高载脂蛋白A1水平组(≥1.235 g/L,n=196)。分析影响载脂蛋白A1水平的因素以及低载脂蛋白A1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结果高高密度脂蛋白、高甲状旁腺激素和高24h尿量水平是低载脂蛋白A1水平发生的保护因素。在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比较中,低载脂蛋白A1水平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均较低(均P<0.05)。低载脂蛋白A1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10、0.271均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低载脂蛋白A1水平的发生与高密度脂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24 h尿量水平相关。低载脂蛋白A1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密切相关。

刘红虹,福军亮,洪智贤,靳雪原,陈曦,王文苓,王冶,赵艳玲[2](2021)在《肝纤维化血清学无创检测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肝纤维化指肝脏细胞外基质弥漫性的过度沉积,是机体对于肝实质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及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步骤。迄今为止,临床尚缺乏特异性有效逆转或阻止肝纤维化进展的药物,尽早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靠组织病理学、血清学标志物及影像学手段。肝活检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但由于肝活检的风险和局限性,无创肝纤维化评价模式的建立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肝纤维化血清学无创检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肝纤维化诊断提供参考。

王泽文[3](2021)在《基于术前总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1比值构建肝细胞癌手术患者预后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脂质代谢异常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及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血脂主要成分中总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1比值(total cholesterol to apolipoprotein A-1 ratio,TCAR)水平及基于TCAR构建的多因子模型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02年3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诊断为肝细胞癌患者的连续性临床资料,我们对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707例接受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进入本研究队列。随后按时间顺序将2002年3月至2008年11月之间接受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纳入到生成TCAR的训练组,2008年12月至2013年11月间接受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纳入TCAR的验证组。统计分析术前TCAR和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计算截止值,通过Kaplan-Meier方法计算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在训练组中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高危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模型,利用验证组验证检验。结果: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得出术前TCAR水平在肝癌患者术后预后预测的最佳截止值是3.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CAR,TNM分期,AFP水平,AST水平和NγLR(中性粒细胞乘以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比)为HCC患者术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以此为基础构建基于独立预测因子的多因子预评分预测模型。TCAR≤3.3和模型评分得分较低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明显高于TCAR>3.3和模型评分得分较高患者组。结论:术前TCAR可能是HCC患者术后预测的潜在脂质生物标志物,基于TCAR构建的多因子预测模型可以评估肝癌患者术后的预后。

宋瑞[4](2020)在《正常甲状腺激素的不同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率持续上升,已取代慢性肝炎成为了全球慢性肝病之首。NAFLD不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还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及结直肠恶性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密切相关。由于NAFLD发病隐匿且早期通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往往不能被及时发现致使病情进展。关于NAFLD的治疗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所以早期发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NAFLD的危险因素众多,近年研究集中于探讨甲减、亚临床甲减与NAFLD的关系。但甲功正常的人群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与NAFLD的相关性尚无定论。由于T2DM与NAFLD有着相同的病理基础致使T2DM人群有着更高的NAFLD患病率。本文旨在探讨: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与NAFLD的相关性及甲功正常的T2DM人群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索NAFLD可能的病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延缓疾病的进展。方法:本研究以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榆林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甲功正常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人员均经过本人知情同意并得到了榆林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采集相关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细胞计数(WB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参照本院正常甲功指标参考值,即0.27≤TSH≤4.5uIU/ml,1.86≤FT3≤6.44pmol/L,11.45≤FT4≤22.14 pmol/L;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颈部动脉粥样硬化(CAS)、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FT3及其他指标对T2DM患者合并NAFLD的诊断价值。统计学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共计931例,年龄范围在1982周岁,平均年龄为52.61±11.51周岁,男性共计617例(约占66.3%),女性共计314(约占33.7%)。纳入人群中合并NAFLD共计501例,约占53.8%,设为NAFLD组。其余不合并NAFLD的共计430例,约占46.2%,设为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NAFLD组BMI、SBP、DBP、HbA1c、ALT、AST、GGT、UA、TCHO、TG、LDL-C、APOB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而年龄、T2DM病程、HDL-C、β2-MG、Cys-C水平、DPN患病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在与甲功相关的指标中,NAFLD组的FT3显着高于对照组,而在两组间FT4、TSH未见明显差异。2.用Spearman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FT3水平与BMI、DBP、ALT、AST、GGT、Scr、LDL-C、UA、TG呈正相关,与HbA1c、Cys-C呈负相关。FT4与BMI、DBP、LDL-C呈正相关,与ALT、AST、Cys-C呈负相关。TSH与AST呈正相关,与HbA1c、Cys-C呈负相关。3.根据FT3、FT4、TSH四分位间距,分别将纳入人群分为四组,比较四组NAFLD患病率结果显示,FT3人群从Q1Q4合并NAFLD的患病率呈递增趋势(P<0.001),分别为:42.7%,52.4%,55.2%,65.1%。而不同分位的TSH、FT4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3从Q2至Q4人群NAFLD患病风险均较Q1升高,具体为[Q2:OR=1.474,95%CI=1.0232.125;Q3:OR=1.656,95%CI=1.1512.384;Q4:OR=2.496,95%CI=1.7153.633]。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FT3为T2DM人群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OR:1.391,95%CI:1.0271.885,P=0.036)其他的危险因素还包括BMI(OR:1.278,95%CI:1.1961.366,P<0.001)、DBP(OR:1.032,95%CI:1.0121.052,P=0.002)、TG(OR:1.482,95%CI:1.2141.809,P<0.001)、UA(OR:1.004,95%CI:1.0011.006,P=0.008)、T2DM病程(OR:0.954,95%CI:0.9220.998,P=0.008)。5.应用ROC曲线评价FT3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FT3对T2DM患者NAFL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AUC=0.594;95%CI 0.5580.630;P<0.001)。最佳切点值为:FT3=3.905;灵敏度=70.5%;特异度=45.6%。将FT3与BMI、T2DM病程、DBP、TG、UA之中任一指标联合均可提高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论:1.甲功正常的T2DM患者合并NAFLD的风险与FT3水平呈正相关,而与FT4、TSH水平无显着关联。2.校正混杂因素后,仍显示FT3是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其他的影响因素还包括BMI、DBP、TG、UA、T2DM病程。3.FT3对T2DM患者合并NAFLD有一定诊断价值,将FT3与BMI、T2DM病程、DBP、TG、UA之中任一指标联合均可提高对NAFLD的诊断价值。

钱珠萍[5](2020)在《肝硬化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及筛查模型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肝硬化患者发生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现状和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分别建立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泛化能力比较,为有效识别高危人群、开展诊断性检测和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法确定本研究的观察指标,使用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对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入住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感染科的30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轻微型肝性脑病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轻微型肝性脑病组(MHE组)和无轻微型肝性脑病组(无MHE组),通过单因素分析比对两组间的观察指标,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明确肝硬化并发MHE的危险因素。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在2019年1月至11月纳入的104例肝硬化患者中进行模型验证和比较。结果:1.肝硬化患者的轻微型肝性脑病患病率为48.67%,年龄、病因、糖尿病史、感染、肾功能不全、营养风险、腹水量、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血红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INR、血氨等14个因素与MHE的发生有关。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6项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筛查模型LRM为:y=-3.152+0.039年龄+0.549糖尿病史+0.683感染+0.682营养风险+0.848INR(≥1.5)+0.507血氨(>47μmol/L),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P>0.05)提示模型拟合良好。3.分别建立17个输入层变量(单因素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和6个输入层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17和ANN6。ANN17包括2个隐含层,隐含层1节点数为6,隐含层2节点数为5;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0.808,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79.0%。ANN6包括2个隐含层,隐含层1节点数为7,隐含层2节点数为5;训练集的AUC=0.783,灵敏度为67.6%,特异度为73.6%。4.将验证组数据分别代入已建立的3个模型:Logistic模型AUC=0.636,灵敏度66.0%,特异度61.1%,误诊率38.88%,漏诊率34.00%;ANN17模型AUC=0.768,灵敏度70.4%,特异度79.6%,误诊率20.37%,漏诊率26.00%;ANN6模型AUC=0.702,灵敏度为70.0%,特异度70.4%,误诊率29.62%,漏诊率30.00%。其中,Logistic模型与ANN17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6与Logistic模型、ANN17的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轻微型肝性脑病在肝硬化患者中患病率高,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解释明确,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疾病筛查能力更佳,可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综合不同模型的优势做出综合评价。

吴正洁[6](2020)在《CHI3L1在HBV慢性感染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简称壳酶)由巨噬细胞等分泌,参与炎症、细胞增殖和分化及细胞外基质重构等病理过程,是有望用于肝纤维化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旨在探讨血清CHI3L1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180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HI3L1水平,其中包括46例慢性HBV携带者(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HBV-C)和134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评估了其性能,并将其与其他非侵入性诊断手段进行了比较。结果血清CHI3L1水平与HBV相关肝纤维化关系密切,与肝纤维化评价指标(AST、ALP、GGT)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血清CHI3L1水平与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呈正相关,随着患者的肝脏硬度值的升高而升高(F0-1至F4)(P<0.001)。本文根据LSM值>9.7 k Pa将CHB患者分为显着肝纤维化(≥F2)和无显着肝纤维化(<F2)两组。显着肝纤维化患者组CHI3L1中位血清浓度为81.91(59.14,120.45)ng/m L,而无显着肝纤维化患者组的中位血清浓度为56.48(45.72,76.10)ng/m L,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在CHB患者中,当选取临界值为75.97 ng/m L时,CHI3L1诊断显着肝纤维化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75.60%和59.10%,曲线下面积(AUC)为0.728(95%CI:0.637-0.820)。结果还显示,CHI3L1预测肝纤维化的性能优于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T-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评分(AUC:0.583,95%CI:0.472-0.694)(P=0.036),并且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rosis 4 score,FIB-4)相当(AUC:0.631,95%CI:0.521-0.741)(P=0.178)。后续对血清CHI3L1和肝脏硬度值不相称的已行肝穿刺的8名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CHI3L1与肝活检的病理分期的符合程度比肝脏硬度值更好。在行肝穿刺检查的50名CHB患者中,血清CHI3L1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S0至S3-4)(P<0.001)。在34名CHB随访患者中,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血清CHI3L1水平存在差异,治疗前的中位血清浓度为73.38(52.25,111.28)ng/m L,抗病毒治疗6月后的中位浓度为49.29(33.61,67.10)ng/m L(P<0.001)。结论血清CHI3L1水平与多种肝纤维化评价指标存在相关性。血清CHI3L1优于传统血清学指标如HA、PIIINP等。对于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程阶段,血清CHI3L1与瞬时弹性成像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较其与肝穿病理的符合度更好。血清CHI3L1可作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相关疗效及肝脏纤维化改变长期随访的血清学标记物,研究发现抗病毒治疗后血清CHI3L1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血清CHI3L1可以用于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肝脏穿刺活检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指标。

邢浩[7](2020)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病人的预后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病人的血清脂质谱在肝硬化严重程度上的差异以及早期预测预后的作用。方法:纳入了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以2年预后分为非存活组16例,存活组77例。CTP A级18例,CTP B级55例,CTP C级20例。MELD<10分46例,MELD≥10分47例。比较血脂等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进一步行相关分析和生存分析。结果:1.非存活组和存活组之间在PLT、CHE、PT、PA、INR、HDL-C、CTP score、MELD score的比较有明显差异。在年龄、性别、病因、脾切除术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示HDL-C和INR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CHOL、HDL-C、LDL-C、Apo A在CTP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P A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3.HDL-C、Apo A在MELD评分分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4.CHOL、HDL-C、LDL-C、Apo A水平均与ALB、CHE水平存在正相关,均与PT、INR、CTP、MELD评分存在负相关。5.HDL-C、CTP score、MELD score可预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病人2年不良预后。HDL-C<0.82 mmol/L且MELD≥11.04分时死亡风险最大。结论: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一种新的较简便的评估指标,单独或者与MELD评分联合均能够较准确地评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病人的不良预后。2.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水平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郭佳桐[8](2020)在《载脂蛋白B/A-Ⅰ比值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究载脂蛋白B/A-I比值(ApoB/ApoA-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为NAFLD高危人群的识别及防治NAFLD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1.横断面研究选取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体检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位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情况、既往疾病史以及服药史)、体格检查指标如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实验室检测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空腹血糖(FBG)、血尿酸(S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及腹部超声等资料。依据腹部超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将研究对象按照ApoB/ApoA-Ⅰ水平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分析不同ApoB/ApoA-Ⅰ水平人群NAFLD患病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TG、TC、HDL-C、LDL-C、ApoA-I、ApoB、ApoB/ApoA-Ⅰ与NAFLD的相关性。2.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横断面研究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未患NAFLD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收集每位研究对象2015年-2017年间的基本信息、体格检查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及腹部超声等资料。所有研究对象至少随访一次,随访终点为研究对象发生NAFLD的时间,并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随访月数。依据基线ApoB/ApoA-Ⅰ水平,采用四分位法分为四组:Q1、Q2、Q3、Q4,比较各组间基线资料数据差异。根据腹部超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比较ApoB/ApoA-Ⅰ水平Q1-Q4组NAFLD的累积发病率的差异。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不同ApoB/ApoA-Ⅰ分组的NAFLD发病风险。结果1.横断面研究1.1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1641例(男性1135例,女性506例)。其中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人数为659例。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男性较多,年龄较大,WC、BMI、SBP、DBP、ALT、AST、GGT、TG、TC、LDL-C、FBG、SUA、ApoB、ApoB/ApoA-Ⅰ高于对照组,HDL-C、ApoA-Ⅰ则低于对照组(P<0.05)。1.2将研究对象按照ApoB/ApoA-Ⅰ四分位数分为四组:Q1:ApoB/ApoA-Ⅰ<0.57,Q2:0.57≤ApoB/ApoA-Ⅰ<0.69,Q3:0.69≤ApoB/ApoA-Ⅰ<0.82,Q4:ApoB/ApoA-Ⅰ≥0.82,观察4组间NAFLD患病率的差异。结果显示:NAFLD总患病率为40.2%,Q1-Q4组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12.9%、33.3%、51.6%、62.3%。提示NAFLD的患病率随着ApoB/ApoA-Ⅰ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趋势检验,P<0.01)。1.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性别、BMI、WC、SBP、DBP、FBG、SUA等指标后,分析传统血脂指标、载脂蛋白变量和NAFL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G、HDL-C、LDL-C、ApoA-I、ApoB、ApoB/ApoA-Ⅰ均与NAFLD状态相关(P<0.05),TC与NAFLD状态无关。且ApoB/ApoA-Ⅰ(OR值=14.192,95%CI 6.147-32.769)与TG(OR值=1.668,95%CI 1.429-1.947)、LDL-C(OR值=1.287,95%CI 1.075-1.541)、ApoB(OR值=11.938,95%CI 5.358-26.598)等血脂指标相比较,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更强。同时发现,在调整性别、年龄、BMI、WC、SBP、DBP、FBG、SUA等因素后,ApoB/ApoA-Ⅰ每增加1,NAFLD患病风险增加13.19倍。提示ApoB/ApoA-Ⅰ水平增高与NAFLD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2.回顾性队列研究2.1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751例。将751名研究对象依据ApoB/ApoA-Ⅰ水平四分位分成4组:Q1:ApoB/ApoA-Ⅰ<0.53,Q2:0.53≤ApoB/ApoA-Ⅰ<0.64,Q3:0.64≤ApoB/ApoA-Ⅰ<0.75,Q4:ApoB/ApoA-Ⅰ≥0.75。基线结果显示:随着ApoB/ApoA-Ⅰ水平的升高,男性在人群中的比例、年龄、SBP、DBP、BMI、WC、ALT、GGT、TG、TC、LDL-C、FBG、SUA均随之增高(趋势检验,P<0.05),随着ApoB/ApoA-Ⅰ水平的升高,HDL-C随之降低(趋势检验,P<0.05)。2.2随访资料751人中,共177例研究对象被新检出NAFLD。NAFLD组的研究对象显示男性居多,年龄较大,WC、BMI、SBP、DBP、ALT、AST、GGT、TG、TC、LDL-C、FBG、SUA、ApoB、ApoB/ApoA-Ⅰ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ApoA-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观察4组不同ApoB/ApoA-Ⅰ暴露组间NAFLD累积发病率的差异。结果显示:NAFLD的累积发病率为23.6%,Q1、Q2、Q3、Q4组的NAFL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2%,16.7%,28.8%,37.1%(趋势检验,P<0.01)。结果提示:ApoB/ApoA-Ⅰ水平较高的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新发NAFLD的概率显着增加。2.4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有无NAFLD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13个变量(包括年龄、性别、WC、BMI、SBP、DBP、FBG、SUA、TG、TC、LDL-C、HDL-C以及ApoB/ApoA-Ⅰ)为自变量进入原始方程。最终显示5个变量被保留在方程内,结果发现:腰围、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ApoB/ApoA-Ⅰ是影响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2.5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以Q1为参照组,未调整任何因素时,Q2、Q3、Q4组的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Q1组的1.304(0.765-2.222)倍、2.592(1.579-4.255)倍、3.596(2.248-5.752)倍。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Q2、Q3、Q4组的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Q1组的1.287(0.755-2.195)倍、2.470(1.501-4.067)倍、2.998(1.868-4.812)倍。在上述调整模型基础上继而调整BMI、WC、SBP、DBP、FBG、SUA后,Q2、Q3、Q4组的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Q1组的1.132(0.663-1.934)倍、2.211(1.346-3.631)倍、2.312(1.436-3.723)倍。提示高水平的ApoB/ApoA-Ⅰ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结论随着基线ApoB/ApoA-Ⅰ水平的升高,NAFLD的患病风险逐渐升高,且高水平ApoB/ApoA-Ⅰ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ApoB/ApoA-Ⅰ与传统血脂指标相比,与NAFLD的相关性更强。因此定期监测体检人群ApoB/ApoA-Ⅰ指标变化,评估NAFLD的患病风险,对预防NAFLD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郑奇,杨丽,曾霖,桂梦岚,郭秀梅[9](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活性、ApoA Ⅰ、ApoB100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DH)活性、载脂蛋白A-Ⅰ(ApoA Ⅰ)、载脂蛋白B100(ApoB100)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CHB患者50例(CH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均予常规保肝、抗病毒等治疗,持续治疗28 d。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血清GLDH活性、ApoA Ⅰ、ApoB100含量检测及Child分级评分,分析血清GLDH活性、ApoA Ⅰ、ApoB100含量与Child分级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血清GLDH活性及Child分级评分明显较高,ApoA Ⅰ、ApoB100含量明显较低(P<005)。治疗后,CHB组血清GLDH活性及Child分级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ApoA Ⅰ、ApoB100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CHB组血清GLDH活性与Child分级评分呈正相关,ApoA Ⅰ、ApoB100含量与Child分级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GLDH活性及ApoA Ⅰ、ApoB100水平诊断CH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0863、0722。结论 CHB患者血清GLDH活性升高,ApoA Ⅰ、ApoB100含量降低,三者的检测不仅对CHB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还有助于疗效评估。

周兴蓓[10](2019)在《血清miRNA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进展中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差异的血清miRNA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进展中的表达及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计分为三步,即发现,筛选和验证。在发现阶段中主要应用技术为新一代深度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000),发现集样本经过总RNA提取及质检、文库构建、cDNA经纯化后在Illumina’s Cluster Station上生成DNA簇后上机(Illumina q2000)进行测序,对发现差异的miRNA通过筛选集qRT-PCR检测,miRNAs的表达水平由Ct值衡量。两组差异表达基因的比较用2-△△ct表示,并Logistic回归建立miRNA方程。利用验证集验证miRNA panel的诊断效应。病例来自于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0日慢性乙肝感染者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的患者。共入选114例进行过肝穿刺慢性乙肝病例,43例正常对照组,对照人群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的血清标本。发现集:健康对照3例(CN),轻度肝纤维化3例(MF),中重度肝纤维化3例(SF);筛选集:健康对照20例(CN),轻度肝纤维化20例(MF),中重度肝纤维化20例(SF);验证集:健康对照20例(CN),轻度肝纤维化36例(MF),中重度肝纤维化32例(SF)。结果:轻度肝纤维化组和中度以上肝纤维化组在病毒学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性。通过测序分析,对照组、慢性乙肝轻度、中度以上肝纤维化组经过初级分析后得到9739507,10031720和9990867条原始序列,经过去除冗余后剩余289819,469367和311364条可比对序列。对三组数据归一化后比较,在肝纤维化不同损伤,血清miRNA在CN和MF两者的表达差异,共发现84条有差异显着性的miRNAs,符合表达差异倍数4倍以上,P<0.05的8个miRNA为上调基因,18个下调miRNA表达基因。血清miRNA在MF和SF两者的表达差异,共发现124条有差异显着性的miRNAs,符合表达差异倍数4倍以上,P<0.05的15个miRNA为上调基因,13个下调miRNA表达基因。利用筛选样本集对上述表达差异的47个差异miRNA进一步筛选,筛选条件为:Ct值〈35,检测率〉75%,在CN和MF两者的表达差异,共筛选出4个候选miRNA,分别为:hsa-miR-34a-5p,hsa-miR-1228-3p,hsa-miR-122-5p和hsa-miR-26a-5p。在MF和SF两者的表达差异,共筛选出2个候选miRNA,hsa-miR-34a-5p和hsa-miR-337-5p。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方程,MF区别健康对照组的Logit P1=-3.354+0.9354*miR34-0.3546*miR26a,我们将SF,MF视为独立变量,miRNA的循环数视为协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方程。SF区别MF的Logit P2=-4.235+1.2433*miR34a+0.5483*miR337。miRNA panel1(MF vs healthy)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0.705 to 0.917);敏感性=66.7%,特异性=90%,(P<0.0001)。miRNA panel2(SF vs MF)的AUC为0.663(95%CI=0.518 to 0.788);敏感性=50%,特异性=85%(P<0.05)。结论:miRNA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发现了miRNA在正常对照和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表达差异,并且在肝纤维化的病情进展中仍然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并且建立miRNA组合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二、慢性肝病患者载脂蛋白A_1和B的变化的临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肝病患者载脂蛋白A_1和B的变化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2)肝纤维化血清学无创检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清学无创肝纤维化评估
2 不同血清学无创肝纤维化评估模型的比较
3 蛋白质组学、microRNA、基因多态性和肠道微生物对肝纤维化的预测研究
4 结语

(3)基于术前总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1比值构建肝细胞癌手术患者预后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随访和观察术后指标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特征资料
    2.2 术前TCAR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2.3 计评估模型可信度
    2.4 术前TCAR对于预后的影响
    2.5 术后OS和PFS独立预测因子分析
    2.6 TCAR评分系统对预后的判断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脂成分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正常甲状腺激素的不同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其他诊断标准
    1.3 研究指标与方法
        1.3.1 一般状况指标
        1.3.2 辅助检查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组间比较
        2.1.1 组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2.1.2 组间并发症及合并症患病率比较
    2.2 甲状腺激素与各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不同甲状腺激素水平NAFLD患病率比较
        2.3.1 不同FT3水平NAFLD的患病情况
        2.3.2 不同FT4水平NAFLD的患病情况
        2.3.3 不同TSH水平NAFLD的患病情况
    2.4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5 ROC曲线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甲状腺激素与T2DM患者合并NAFLD的相关性
    3.2 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
    3.3 FT3及其他指标对T2DM患者合并NAFLD的诊断价值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肝硬化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及筛查模型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发病现状和临床特征
        2.2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诊断筛查方法及实施现状
        2.3 肝性脑病(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2.4 肝性脑病的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
        2.5 文献小结
    3.研究目的与意义
    4.研究设计
        4.1 研究内容
        4.2 技术路线
        4.3 操作性定义
        4.4 质量控制
第一章 肝硬化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1.研究目的
    2.确定纳入研究的观察指标
        2.1 文献研究
        2.2 专家会议
        2.3 纳入的观察指标
    3.肝硬化患者的轻微型肝性脑病检测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
    4.肝硬化患者发生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相关因素
        4.1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5.讨论
        5.1 肝硬化患者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发病现状
        5.2 肝硬化患者发生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相关因素
    6.小结
第二章 肝硬化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模型的建立
    1.研究目的
    2.肝硬化患者发生MHE的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M)
        2.1 模型建立
        2.2 模型临界值界定
        2.3 结果
    3.肝硬化患者发生 MHE 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3.1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原理
        3.2 基于 ANN 建立筛查模型
        3.3 结果
    4.讨论
        4.1 建立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模型的必要性
        4.2 Logistic 回归模型(LRM)在肝性脑病风险研究中的应用
        4.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在疾病筛查和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5.小结
第三章 肝硬化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模型的验证与评价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3.1 验证组的数据采集
        3.2 使用筛查模型对验证组进行高危分组
    4.结果
        4.1 验证组的基本资料和轻微型肝性脑病发生情况
        4.2 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模型的应用效果
    5.讨论
        5.1 Logistic回归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比较
        5.2 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6.小结
第四章 研究总结
    1.结论
    2.局限性与创新性
        2.1 局限性
        2.2 创新性
    3.展望
        3.1 神经网络的应用建议
        3.2 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模型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附件一: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
附件二: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PHES)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CHI3L1在HBV慢性感染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表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血清CHI3L1检测
    2.3 肝脏活检组织检查
    2.4 瞬时弹性成像检测
    2.5 数据收集与无创模型
    2.6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慢性HBV感染者的基本资料
    3.2 血清CHI3L1水平与肝纤维化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 血清CHI3L1 水平在CHB患者中随肝脏硬度值的升高而升高
    3.4 血清CHI3L1在CHB患者中诊断肝纤维化的ROC分析
    3.5 血清CHI3L1水平、肝脏硬度值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3.6 血清CHI3L1水平与肝活检病理分期相关
    3.7 血清CHI3L1 水平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变化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纤维化和预后的非侵入性评估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病人的预后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载脂蛋白B/A-Ⅰ比值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横断面研究
        1.2 回顾性队列研究
    2.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2.2 体格检查
        2.3 生化指标测定
        2.4 腹部超声图像采集
        2.5 疾病的诊断标准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横断面研究
        1.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1.2 四组间NAFLD患病率的差异
        1.3 血脂指标与NAFLD的相关性
    2.回顾性队列研究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2.2 NAFLD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的比较
        2.3 四组间NAFLD累积发病率的差异
        2.4 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
        2.5 不同ApoB/ApoA-Ⅰ水平组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
讨论
    1.NAFLD的患病情况
    2.血脂指标与NAFLD的相关性
    3.ApoB/ApoA-Ⅰ与NAFLD的相关性
    4.创新性及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载脂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活性、ApoA Ⅰ、ApoB100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血清GLDH活性及ApoA I、ApoB100含量检测
    1.4 肝功能Child分级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GLDH活性、ApoA I、ApoB100含量及Child分级评分比较
    2.2 CHB治疗前后血清GLDH活性、ApoA I、ApoB100含量及Child分级评分变化
    2.3 CHB患者血清GLDH活性、ApoA
    2.4 血清GLDH、ApoA I、ApoB100检测对于CHB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10)血清miRNA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进展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2.1.2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RNA抽提
        2.2.2 制备cDNA
        2.2.3 qRT-PCR反应
        2.2.4 内参miRNA的确定
        2.2.5 测序样品采集
        2.2.6 总RNA提取及质检
        2.2.7 文库构建
        2.2.8 第二代测序
3.科研设计与病例选择
    3.1 病例入选
    3.2 肝脏病理学
    3.3 伦理声明
    3.4 研究设计
    3.5 差异表达miRNA的 RT-PCR验证
    3.6 统计学处理
4.研究结果
    4.1 病例的临床特点
        4.1.1 发现集病例的临床特点
        4.1.2 筛选集病例的临床特点
        4.1.3 验证集病例的临床特点
    4.2 第二代测序结果分析
        4.2.1 原始数据的处理
        4.2.2 miRNA的长度分布
    4.3 差异miRNA的表达
    4.4 表达差异的miRNA进一步筛选
    4.5 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
        4.5.1 MF区别健康对照组的Logistic回归方程
        4.5.2 SF区别MF的 Logistic回归方程
    4.6 Logit P对验证集样本的诊断价值
        4.6.1 Logit P1 对验证集MF区别健康对照组的诊断价值
        4.6.2 Logit P2 对验证集MF区别SF的诊断价值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四、慢性肝病患者载脂蛋白A_1和B的变化的临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载脂蛋白A1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J]. 许灵苍,周芳芳,李梦,戴智威,林海雪,朱蓓霞,罗群. 现代实用医学, 2021(08)
  • [2]肝纤维化血清学无创检测研究进展[J]. 刘红虹,福军亮,洪智贤,靳雪原,陈曦,王文苓,王冶,赵艳玲. 传染病信息, 2021(04)
  • [3]基于术前总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1比值构建肝细胞癌手术患者预后模型的研究[D]. 王泽文.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4]正常甲状腺激素的不同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分析[D]. 宋瑞. 延安大学, 2020(12)
  • [5]肝硬化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及筛查模型建立[D]. 钱珠萍.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CHI3L1在HBV慢性感染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 吴正洁. 浙江大学, 2020(02)
  • [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病人的预后的回顾性研究[D]. 邢浩.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载脂蛋白B/A-Ⅰ比值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研究[D]. 郭佳桐.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活性、ApoA Ⅰ、ApoB100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 郑奇,杨丽,曾霖,桂梦岚,郭秀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06)
  • [10]血清miRNA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进展中的诊断价值[D]. 周兴蓓. 江苏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慢性肝病患者载脂蛋白A_1、B变化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