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

1000k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

一、1000k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郝少阳[1](2019)在《煤直接液化项目典型VOCs源项排放分析及管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超标严重,区域型、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大气总体形式严峻,城市间相互污染影响较为显着,大气重污染现象频发。以细颗粒物、臭氧、酸雨为特征的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的共同前体物正逐步地得到包括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专家以及公众的关注。VOCs物质种类繁多,不仅造成大气环境污染,还具有有毒有害性、破坏臭氧层及使全球变暖的作用。目前大气环境问题主要在于人为VOCs排放量过高,并且工业企业VOCs排放以无组织排放方式为主,排放源项多,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煤制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煤直接液化项目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套煤直接液化装置,企业未进行过VOCs监测核算及减排等相关工作,本文的研究对了解煤直接液化项目VOCs排放强度、排放方式及降低企业VOCs排放量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了解整个煤化工行业VOCs排放情况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针对煤直接液化项目各运行装置进行了工艺流程的分析,根据全厂工艺工程及现场踏勘,排查出全厂涉及设备动静密封点、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废水、循环水、燃烧烟气、装卸、工艺有组织、火炬及采样过程九类VOCs源项。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监测以收集企业相关工艺运行参数,针对不同的源项采用相对应的方法对VOCs各排放源项进行核算,核算得到全厂年VOCs排放量为897.18吨。通过比较各源项的排放情况,设备动静密封点、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废水、循环水四个源项排放占比达到企业总排放量的76.3%,筛选出代表煤直接液化项目VOCs排放量的四个典型源项,通过分析影响各VOCs排放源项的因素,同时对比石化行业的相同源项,从源项的排放量、排放因素、核算方法等方面分别比较,找出煤直接液化项目与典型石化行业VOCs排放差异性的原因,为煤直接液化项目VOCs减排与管控作技术支撑。最后以VOCs全过程精细化的管控思想为基础,针对煤制油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结合现场发现的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加快建立企业VOCs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煤直接液化项目的VOCs减排方案。

谷月彪[2](2019)在《催化裂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加氢的研究》文中认为劣质催化裂化柴油具有密度大、硫氮含量高、多环芳烃含量高的特点,将其用于生产清洁柴油具有条件苛刻、氢耗高、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将劣质催化裂化柴油进行选择加氢后作为催化裂化的原料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选取工业NiMo/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和Ni W/Al2O3-分子筛加氢改质催化剂,以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分公司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进行多环芳烃选择加氢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NiMo/Al2O3/Ni W/Al2O3-分子筛级配催化剂较NiMo/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多环芳烃转化率高,生成单环芳烃的选择性低,级配催化剂开环裂化性能大于加氢精制催化剂。采用SSY分子筛和大孔氢氧化铝干胶制备不同含量SSY分子筛的催化剂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MoW/SSY-Al2O3催化剂,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iMoW/SSY-Al2O3催化剂表面存在明显的B酸、L酸中心,随着SSY分子筛含量的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孔容孔径减小,L酸性中心增多,总酸量增加。在相同条件下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中SSY分子筛含量的提高,加氢产品多环芳烃转化率提高,单环芳烃选择性略微提高,密度降低,硫含量明显降低,氮含量略微降低。工艺条件对优化NiMoW/SSY-Al2O3催化剂多环芳烃选择加氢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加氢产品中双环芳烃含量降低,单环芳烃含量增多,环烷烃含量降低,高温有利于萘类化合物加氢、异构化生成四氢萘、茚满,同时抑制进一步的加氢反应。随着压力的升高,加氢产品中双环芳烃含量降低,茚满、四氢萘含量降低,烷基苯含量增多,环烷烃含量增多,高压有利于四氢萘、茚满进一步加氢裂化。随着空速的增大,加氢产品中双环芳烃含量增多,茚满、四氢萘含量先增多后减少,烷基苯含量减少,环烷烃含量减少,低空速有利于萘类化合物的加氢反应和四氢萘、茚满的进一步加氢裂化。高温、低压、适宜空速既可满足多环芳烃的高转化率,又可保证单环芳烃的高选择性。优化NiMoW/SSY-Al2O3催化剂多环芳烃选择加氢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70℃、空速1.25 h-1、反应压力8.0 MPa。

庞新迎,王德会,张晓光,徐以泉,谢崇亮[3](2017)在《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工路线对柴汽比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某规划新建炼油厂研究方案为例,提出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总加工流程优化的新思路,根据LCO不同馏分段的组成特点及硫化物脱硫难易程度分馏为:LLCO(小于260℃轻馏分)、MLCO(260340℃馏分)及HLCO(大于340℃馏分)。其中,LLCO进柴油加氢精制装置,而富含多环芳烃的MLCO和HLCO则分别进加氢裂化装置和渣油加氢装置,增产重整料和催化裂化原料,因此在柴油产品产量降低的同时间接地增加汽油和芳烃产品的产量。结果表明,与基础方案相比,优化方案的汽油产量增加415.6kt/a,对二甲苯和苯分别增加33.3kt/a和14.7kt/a,柴油产量减少774.0kt/a,全厂柴汽比由1.38降至1.04,降柴汽比效果显着。

高美华[4](2017)在《克石化公司9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升级改造方案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目前,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克石化公司)9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存在产品质量难以达到国V标准的问题,装置原料中催化裂化柴油和焦化柴油中芳烃、硫及氮含量较高,十六烷值相对低,产品质量达标面临严峻挑战。为更加有效的对此类柴油进行改质,需要对原有加氢装置进行改造。本文对装置所用的催化剂选择方案进行了试验,选择出技术经济性良好的加氢改质催化剂。论文通过对比加氢精制和加氢改质两种工艺路线的产品性质和收率,发现采用改质组合催化剂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幅度较大,文章又通过对比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抚研院)和雅宝催化剂的加氢效果,发现雅宝催化剂的加氢改质性能优于抚研院催化剂。但是基于经济性方面的考虑,且雅宝催化剂的再生活化工艺更为复杂,因此公司选择了抚研院催化剂方案,并对9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改造前设有单个加氢精制反应器,反应器内装填抚研院开发的FH-98加氢精制催化剂。2015年6月改造时在加氢精制反应器后串联一个加氢裂化反应器,两个反应器内分别装填抚研院开发的加氢精制催化剂A和加氢裂化催化剂B,以满足全厂生产调和国V排放标准柴油产品的需要,副产一部分石脑油和含硫干气。2015年7月公司检修改造完毕后,装置再开工。本文通过对改造后的9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进行了工业跟踪及标定,并分析了催化剂的长周期运转情况,通过分析得出抚研院的催化剂A和催化剂B组合在9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上的应用是成功的,装置正常运行后,以II套蒸馏直馏、100万焦化柴油混合原料生产高标号柴油产品,柴油十六烷指数提高5-6个单位。生产的汽油产品能够直接作为重整原料,降低公司柴汽比。另外侧线抽出-35#低凝柴油,其十六烷指数高达50左右,可以与120万加氢改质煤油调和-35#低凝柴油,不仅解决了公司柴油十六烷值低的问题,还大大增加了低凝柴油的生产能力。

吴胜利[5](2016)在《呼石化扩能改造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文中指出呼和浩特石化公司扩能改造项目是中国石油“十一五”发展规划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能源项目,对进一步满足国内成品油市场持续增长需要、保障内蒙古地区成品油供应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炼油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项目建设周期长、运行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特点,对炼油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运用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扩能改造项目运营管理进行后评价。根据炼油项目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安全环保压力大等特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扩能改造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着重从项目装置运行、生产管理、财务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综合该项目在生产工艺方案、生产准备组织、装置运行标定、工艺技术指标、原油市场供给、产品质量及市场、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合理性、安全环保消防、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等方面的评价,该项目总体达到了预期目标,生产运行管理准备充分,工艺技术路线选择合理,开工试运行及生产组织进行顺利,项目整体一次开工成功,该项目装置运行、生产组织管理、产品质量及安全环保均达到或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行业标准;财务效益虽未达到预期经济效果,通过对该项目经济效益分析、运营成本分析、对标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方面财务效益评价,揭示制约其经济效益增长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下一步项目运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吕小利,刘佳佳[6](2016)在《加氢改质装置深度加氢处理生产国Ⅴ柴油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柴油排放标准日益严格,柴油质量升级步伐加快,超低硫清洁柴油需求增加。为了能够及时向市场全面供应符合要求的产品柴油,济南石化于2015年10月对800k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进行了国Ⅴ标准柴油的试生产。根据原料性质、工艺参数、产品质量、物料平衡及产品分布情况,对柴油产品硫含量的影响因素,如原料性质、加氢反应温度、循环氢硫化氢含量等进行了逐一分析。调整期间,采取优化原料、提高加氢反应温度等措施,通过标定最终得出结论:装置在现有催化剂和允许的操作条件下,可以生产国Ⅳ标准柴油,但无法生产硫含量小于10μg/g的国V标准柴油。原因在于:催化剂装填量偏小;循环氢中的硫化氢含量较高;高压换热器存在微量泄漏现象。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改造建议:增上一台加氢反应器,更换新型催化剂,增上一套循环氢脱硫设施,更新加氢反应换热器。计划于下次大检修时实施,以确保提供国Ⅴ标准柴油。

李平[7](2016)在《3号喷气燃料新产品的开发》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辽河石化加工的各种原油及其直馏煤油性质,探讨了航煤加氢精制工艺生产喷气燃料的可行性。研究了利用石蜡基原油直馏煤油和环烷基直馏煤油掺炼生产喷气燃料的可行性,并对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工业化生产3号喷气燃料的原料选择与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技术改造的建议。介绍了辽河石化中压加氢改质装置概况,总结了该装置原料方案、产品结构和生产状况,探讨了利用该装置工业化试生产喷气燃料的可行性。分析了直馏柴油、催化裂化柴油、延迟焦化柴油、轻蜡油等装置进料组分作为该装置生产喷气燃料的性能优劣。分析了中压加氢改质装置在以劣质柴油为原料时生产喷气燃料产品的合适馏程范围、性质和收率。介绍了中压加氢改质装置掺炼蜡油适应性和分馏系统技术改造情况,跟踪总结了该装置掺炼蜡油后生产的轻柴油作为喷气燃料产品的关键性质,分析了其质量不合格因素,得出了在不调整原料结构和工艺参数情况下,调整轻柴油馏程范围可以生产出3号喷气燃料产品的结论。介绍了利用辽河低凝稠油和辽河混合稠油蜡油经加氢处理—临氢降凝—补充精制、加氢处理—异构脱蜡—补充精制两条组合工艺路线开发3号喷气燃料的研究情况,考察原料和工艺的可行性及适宜性。

齐伟[8](2014)在《FH-UDS催化剂在1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10年10月,装置1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建成投产,设计柴油硫含量能够达到50μ g/g,满足国Ⅲ柴油出厂标准。装置催化剂采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开发的FH-UDS催化剂和FHRS-2S的捕硅剂,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为6年,3年后需要再生。本文主要研究FH-UDS催化剂适应各种混合原料的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脱硫能力,从原料、产品质量、液体收率、能耗等方面考察,装置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措施和改进的方向。通过对比装置生产初期和末期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该催化剂到生产末期后活性下降较快,不能满足设计硫含量的要求,同时由于受到加工不同原料和长周期生产低硫柴油的影响,所以装置采取改变原料组成、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等措施来弥补催化剂活性的不足。结果表明,应用该催化剂后,初期标定结果能够达到设计精制柴油硫含量≯50μ g/g水平,可满足短期内各类混合柴油加氢精制生产符合国Ⅲ排放标准清洁柴油的需要。

王甫村[9](2012)在《加氢改质催化剂酸功能和加氢功能的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受环保法规和汽车行业对燃料质量要求日趋严格的推动,近年来我国柴油质量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我国柴油池中催化裂化柴油占30%,其硫、氮、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密度大,是柴油质量升级的关键所在。柴油加氢改质技术就是在保持较高柴油收率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催化裂化柴油中的芳烃含量,大幅度提高十六烷值,并兼顾脱除硫、氮等杂质、降低密度,是一种最有效改善柴油质量的方法。作为柴油加氢改质技术的核心,加氢改质催化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加氢改质催化剂是一种典型的同时具有加氢功能和酸功能的双功能催化剂,其加氢功能由金属组分提供,酸功能主要由分子筛提供。本文是在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反应机理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对加氢改质催化剂酸性组分的二次结构设计,筛选和建立新的加氢改质催化剂酸性组分,为研制新一代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奠定技术基础。论文首先进行了NaY分子筛和Beta分子筛的改性技术研究。在对NaY分子筛和Beta分子筛改性条件优化的基础上,对优化所得样品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的表征与评价。研究发现,改性后所得USY分子筛和Beta分子筛均产生了二次孔,其中改性USY分子筛弱酸强度基本不变,中强酸强度随USY分子筛硅铝比的增加而降低,弱酸和中强酸酸量随USY分子筛硅铝比的增加而降低。而改性Beta分子筛则随硅铝比的增加,弱酸和中强酸强度及酸量均随之降低。同时,对不同晶粒度的NaY分子筛和Beta分子筛进行了改性研究。利用改性USY分子筛和(或)改性Beta分子筛为酸性组分,并分别以Ni-W和Ni-Mo-P为加氢组分,采用饱和浸渍法制备了加氢改质催化剂。四氢萘选择性开环性能表明:USY分子筛的骨架硅铝比为13.2时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最好。小晶粒USY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四氢萘转化率,催化裂化柴油的加氢改质性能较好,柴油收率高。同时发现,随Beta分子筛硅铝比的提高,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改善,硅铝比达到86时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最好。其中,改性Beta分子筛的晶粒度主要影响加氢改质催化剂的芳烃饱和、十六烷值提高性能,对柴油收率影响不大。对改性USY、改性Beta分子筛基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改性USY分子筛和改性Beta分子筛含量,不同加氢组分(Ni-W和Ni-Mo-P)及Ni-W盐浸渍顺序,不同Ni、W原子比对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成功开发出PRIOR-1加氢改质催化剂。研究发现,PRIOR-1催化剂上活性金属分散均匀;催化剂孔分布高度集中,4~10nm的孔占90%以上;催化剂上的钨物种与载体相互作用较弱,从而更容易形成更多的加氢活性中心;催化剂上没有产生活性较低的镍铝尖晶石,而是产生了八面体镍物种,说明镍与钨形成了Ni-W-O键,有利于改善催化剂的加氢功能。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单段单剂工艺考察了PRIOR-1催化剂的加氢改质性能,柴油收率达到97.6wt%以上,十六烷值增加10.9个单位以上,柴油产品硫含量降至23.9μg·g-1以下,氮含量小于4μg·g-1。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与国内外参比剂相比,PRIOR-1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柴油收率和十六烷值增加值。同时,考察了PRIOR-1催化剂在加氢精制/改质/降凝组合工艺和加氢精制/改质组合工艺中的性能,结果表明PRIOR-1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加氢改质性能和良好的原料适应性。研究了PRIOR-1催化剂的再生性能,再生过程中烧除了PRIOR-1催化剂中的大部分残炭和残硫,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恢复的较好。

常波[10](2004)在《加氢改质技术的工业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锦西石化分公司加氢改质装置属于中压加氢,设计系统操作压力为10.0MPa。采用一段两剂串联工艺、一次通过的工艺流程,通过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两种催化剂的作用,将原料中的多环芳烃部分饱和,继以选择性地开环裂化,可以在不产尾油的条件下生产得到芳烃含量低、十六烷值高、密度低的优质柴油和合格航煤,兼产部分高芳潜的石脑油。这种工艺在国内外同类装置中属首次应用。此外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适应加氢原料频繁变化的情况,通过降低加氢改质反应温度来抑制催化剂活性的办法,成功地实现了灵活加氢的生产方案。由于该装置工艺在国内外同类装置中属首次应用,装置按改质方案能否生产出合格产品,尚无结论。我们通过调整原料、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办法,逐渐恢复改质催化剂活性,按改质方案开工,摸索出生产合格航煤、柴油的生产方案,实现了加氢精制和加氢改质的灵活生产方案。

二、1000k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00k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煤直接液化项目典型VOCs源项排放分析及管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VOCs管控研究现状
        1.2.2 国内VOCs管控现状及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课题的创新性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煤直接液化项目全厂VOCS核算
    2.1 主要工程及加工流程
    2.2 生产过程及VOCS产生环节
    2.3 VOCS产生环节汇总
    2.4 VOCS排放量核算
        2.4.1 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VOCs污染源
        2.4.2 燃烧烟气
        2.4.3 工艺有组织污染源VOCs排放量
        2.4.4 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系统
        2.4.5 有机液体装卸系统
        2.4.6 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处置过程
        2.4.7 循环水系统
        2.4.8 火炬
        2.4.9 采样过程
        2.4.10 排放量汇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直接液化项目与石化行业VOCS源项分析对比
    3.1 动静密封点VOCS源项对比分析
        3.1.1 煤直接液化项目现有工程动静密封点VOCs排放量分析
        3.1.2 典型炼油行业动静密封点排放情况对比分析
        3.1.3 煤直接液化与传统行业动静密封点对比
    3.2 储罐VOCS源项对比分析
        3.2.1 储罐VOCs排放影响权重的分析
        3.2.2 模糊评价法评价影响储罐的排放因素权重。
        3.2.3 典型石化行业储罐排放情况对比分析
    3.3 废水VOCS源项对比分析
        3.3.1 废水集输、储存、处置过程VOCs核算方法
        3.3.2 样品分析仪器及分析原理
        3.3.3 实测法核算废水VOCs的排放量
    3.4 循环水VOCS源项对比分析
        3.4.1 循环水VOCs排放量核算方法
        3.4.2 水样分析仪器及原理
        3.4.3 循环水VOCs排放量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直接液化项目VOCS管控与减排措施
    4.1 煤直接液化项目VOCS源头控制
        4.1.1 动静密封点源项
        4.1.2 储运装卸系统
        4.1.3 废水、循环水系统
    4.2 煤直接液化项目VOCS过程控制
    4.3 煤直接液化项目VOCS末端控制
    4.4 煤直接液化项目VOCS管理措施及建议
        4.4.1 建立完善煤直接液化质量管控制度
        4.4.2 进行VOCs管理方面研究及探索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2)催化裂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加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催化柴油加氢技术概述
        1.2.1 加氢精制技术
        1.2.2 加氢裂化技术
        1.2.3 加氢改质技术
        1.2.4 加氢转化技术
    1.3 多环芳烃加氢反应机理
    1.4 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1.4.1 金属组分
        1.4.2 载体
        1.4.3 助剂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工业加氢催化剂多环芳烃选择加氢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工业柴油加氢催化剂性能表征
        2.2.3 催化剂FCC柴油加氢活性评价
        2.2.4 加氢产品的性质分析
        2.2.5 多环芳烃转化率和单环芳烃选择性的定义
    2.3 NiMo/Al_2O_3催化剂和Ni W/Al_2O_3-分子筛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2.3.1 工业催化剂性能及物化性质
        2.3.2 两种工业催化剂孔结构的分析
        2.3.3 催化剂晶相结构分析
        2.3.4 催化剂表面酸性的分析
    2.4 LYT-UDS(Ⅱ)加氢精制催化剂FCC柴油选择加氢研究
        2.4.1 反应温度对LYT-UDS(Ⅱ)加氢精制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2.4.2 空速对LYT-UDS(Ⅱ)加氢精制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2.4.3 反应压力对LYT-UDS(Ⅱ)加氢精制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2.5 LYT-UDS(Ⅱ)/LYT-709 级配催化剂FCC柴油选择加氢研究
        2.5.1 反应温度对级配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2.5.2 空速对级配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2.5.3 反应压力对级配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iMoW/SSY-Al_2O_3催化剂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3.2.2 NiMoW/SSY-Al_2O_3催化剂及载体的制备
        3.2.3 NiMoW/SSY-Al_2O_3催化剂及载体表征
        3.2.4 NiMoW/SSY-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3.2.5 加氢产品性质组成的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iMoW/SSY-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3.3.2 NiMoW/SSY-Al_2O_3催化剂加氢性能对比
        3.3.3 活性评价后NiMoW/SSY-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3.3.4 再生后NiMoW/SSY-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iMoW/SSY-Al_2O_3催化剂选择加氢工艺评价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4.2.2 加氢产品饱和烃和芳烃馏分固相萃取分离
        4.2.3 GC-MS测定加氢产品详细烃组成
    4.3 催化柴油加氢工艺评价
        4.3.1 反应温度评价
        4.3.2 反应空速评价
        4.3.3 反应压力评价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工路线对柴汽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油性质
2 总加工流程
    2.1 基础方案总加工流程
    2.2 优化方案总加工流程
3 总加工流程分析
    3.1 工艺装置规模
    3.2 全厂产品结构
    3.3 经济性评价
4 结论

(4)克石化公司9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升级改造方案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加氢技术简介
        1.1.2 汽柴油加氢精制原理
        1.1.3 汽柴油加氢裂化原理
        1.1.4 实际生产中影响柴油加氢精制反应的主要因素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柴油加氢脱硫技术新进展
        1.3.2 国外柴油加氢脱硫技术新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9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升级改造试验
    2.1 技术改造思路
    2.2 技术创新点
    2.3 关键技术
    2.4 技术方案
    2.5 实施过程
        2.5.1 柴油加氢精制与加氢改质催化剂试验评价比较
        2.5.2 不同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体系试验评价比较
        2.5.3 低凝柴油方案试验评价和产品调合方案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9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升级改造工艺应用情况
    3.1 9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简介
    3.2 工艺应用情况
    3.3 装置运行效果的标定
        3.3.1 标定期间的工艺操作条件
        3.3.2 标定期间的质量平衡
        3.3.3 装置能耗分析
        3.3.4 质量情况
        3.3.5 标定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9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催化剂长周期运行攻关
    4.1 催化剂物化性质及装填情况
    4.2 工艺条件及产品质量
    4.3 催化剂运转情况分析
        4.3.1 反应温度
        4.3.2 反应器压降
    4.4 项目的效益
    4.5 项目的应用前景及行业内综合分析比较
    4.6 项目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6.1 高压换热器E1103 换热效率差
        4.6.2 石脑油硫含量偏高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呼石化扩能改造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导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论文研究方法
    1.3 论文研究内容
2 装置运行后评价
    2.1 项目简介
    2.2 生产工艺方案评价
        2.2.1 生产工艺流程
        2.2.2 主要技术指标
        2.2.3 生产工艺技术评价
    2.3 主要生产装置评价
        2.3.1 原料供应评价
        2.3.2 主要装置达标评价
        2.3.3 主要装置运行评价
    2.4 装置运行评价
3 生产管理后评价
    3.1 生产准备评价
        3.1.1 生产准备程序及投产方案评价
        3.1.2 组织机构及岗位配备评价
        3.1.3 生产人员培训评价
        3.1.4 各岗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评价
        3.1.5 原料、燃料、动力及设备供给情况评价
        3.1.6 环境保护、职业卫生及安全消防等评价
    3.2 联合试运与试生产情况评价
        3.2.1 工艺流程及系统配套与设计的符合性评价
        3.2.2 试生产总体方案评价
    3.3 生产运行评价
        3.3.1 原料供应评价
        3.3.2 主要产品品种、数量、质量和市场销售评价
        3.3.3 劳动安全职业卫生评价
    3.4 生产管理评价结论
        3.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评价
        3.4.2 生产组织管理运行评价
        3.4.3 安全环境保护情况评价
4 财务效益后评价
    4.1 市场条件评价
        4.1.1 资源与原料条件评价
        4.1.2 产品与市场条件评价
    4.2 可研对比分析评价
        4.2.1 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评价
        4.2.2 可研可比口径对比分析评价
    4.3 行业对比分析评价
        4.3.1 原油加工量对比分析评价
        4.3.2 原油采购成本对比分析评价
        4.3.3 完全单位加工费对比分析评价
        4.3.4 现金单位加工费对比分析评价
    4.4 盈亏平衡分析
        4.4.1 项目运营成本分析
        4.4.2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4.4.3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5 评价结论与对策
    5.1 评价结论
    5.2 运营对策
        5.2.1 提高装置负荷
        5.2.2 合理配置资源
        5.2.3 挖潜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致谢

(6)加氢改质装置深度加氢处理生产国Ⅴ柴油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装置简介
3 国Ⅴ车用柴油的试生产情况分析
    3.1 原料性质
    3.2 主要操作参数
    3.3 柴油产品质量
    3.4 试生产期间物料平衡及产品分布情况
4 国Ⅴ车用柴油的试生产影响因素
    4.1 原料性质的影响
    4.2 加氢反应温度的影响
    4.3 循环氢纯度的影响
5 结论

(7)3号喷气燃料新产品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加氢精制工艺生产3号喷气燃料的研究
    1.1 原油性质
    1.2 直馏煤油性质
        1.2.1 辽河混合稀油直馏煤油性质
        1.2.2 劣质稠油直馏煤油性质
    1.3 直馏煤油加氢精制实验
        1.3.1 原料筛选
        1.3.2 航煤加氢精制实验
    小结
第二章 中压加氢改质工艺生产3号喷气燃料的研究
    2.1 中压加氢改质装置概况
    2.2 中压加氢改质工艺开发3号喷气燃料的研究
        2.2.1 原料筛选
        2.2.2 航空煤油开发实验室研究
    2.3 轻柴油作为航煤产品的可行性研究
        2.3.1 轻柴油产品性质跟踪
        2.3.2 可行性分析
    小结
第三章 高压加氢裂化工艺开发3号喷气燃料的研究
    3.1 实验方案
        3.1.1 工艺路线
        3.1.2 评价流程
    3.2 喷气燃料产品性质考察
        3.2.1 加氢预处理-临氢降凝-补充精制工艺路线
        3.2.2 加氢预处理-异构脱蜡-补充精制工艺路线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FH-UDS催化剂在1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加氢精制技术的发展背景
    1.2 汽柴油加氢生产技术水平
        1.2.1 国外汽柴油加氢工艺技术
        1.2.2 国内汽柴油加氢技术水平
    1.3 柴油加氢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3.1 柴油加氢精制技术
        1.3.2 柴油改质技术
        1.3.3 柴油深度脱硫
    1.4 汽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开发与应用
        1.4.1 国外催化剂开发和应用
        1.4.2 国内催化剂开发和应用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背景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第2章 吉林石化1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的基本情况
    2.1 装置概况
    2.2 设计依据
    2.3 设计原则
    2.4 工艺技术特点
    2.5 工艺流程概述
    2.6 主要技术规格
        2.6.1 原料主要性质
        2.6.2 催化剂对新氢及原料限制
        2.6.3 成品指标
        2.6.4 主要工艺条件
        2.6.5 物料平衡
第3章 FH-UDS催化剂在1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的应用
    3.1 催化剂的特点
        3.1.1 FH-UDS催化剂物化性质
        3.1.2 技术保证值
    3.2 催化剂的装填
    3.3 反应系统开工
        3.3.1 催化剂硫化
        3.3.2 系统进直馏油置换硫化油
        3.3.3 分馏调整操作、产品合格
    3.4 催化剂标定与技术分析
        3.4.1 催化剂标定
        3.4.2 技术分析
    3.5 催化剂运行情况小结
    3.6 影响装置运行的主要因素分析
        3.6.1 原料馏程的影响
        3.6.2 原料组成的影响
        3.6.3 氢分压的影响
        3.6.4 反应温度的影响
        3.6.5 对产品质量控制要求
    3.7 存在问题
        3.7.1 对于长周期运行难度较大
        3.7.2 生产低硫柴油需要较高的反应压力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加氢改质催化剂酸功能和加氢功能的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清洁柴油的需求趋势
1.2 国内外柴油车排放标准的变化
1.3 国内外车用柴油燃料标准的变化
1.4 国内外柴油生产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5 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工业应用进展
    1.5.1 国外加氢改质催化剂现状
    1.5.2 国内加氢改质催化剂现状
1.6 加氢改质催化剂研究进展
    1.6.1 分子筛材料
    1.6.2 活性金属
    1.6.3 助剂组分
1.7 加氢改质催化剂的设计思路
    1.7.1 化学组成对柴油十六烷值的影响
    1.7.2 加氢改质反应机理
    1.7.3 加氢改质催化剂的设计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方法
    2.1.1 Y 型分子筛改性条件优化
    2.1.2 不同硅铝比 NaY 分子筛改性研究
    2.1.3 Beta 分子筛改性条件优化
    2.1.4 不同硅铝比 Beta 分子筛改性研究
    2.1.5 加氢改质催化剂制备
2.2 实验原料
2.3 实验设备
2.4 表征方法
    2.4.1 X 射线衍射
    2.4.2 N_2吸附-脱附
    2.4.3 傅立叶红外光谱
    2.4.4 热重-差示扫描同步热分析
    2.4.5 X 射线荧光元素分析
    2.4.6 催化剂机械强度分析
    2.4.7 NH_3-程序升温脱附
    2.4.8 扫描电镜-能谱
    2.4.9 高分辨透射电镜
    2.4.10 元素分析
    2.4.11 非骨架铝
    2.4.12 H_2-程序升温还原
    2.4.13 H_2-程序升温脱附
    2.4.14 激光拉曼光谱
    2.4.15 紫外可见漫反射
2.5 催化剂性能考察装置及方法
    2.5.1 选择性开环性能
    2.5.2 加氢改质性能 第三章 Y 型分子筛改性及其对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Y 型分子筛改性条件优化
    3.2.1 离子交换次数的考察
    3.2.2 焙烧温度的考察
    3.2.3 水热处理温度的考察
    3.2.4 水热处理压力的考察
    3.2.5 水热处理时间的考察
3.3 不同硅铝比 NaY 分子筛改性研究
    3.3.1 X 射线衍射和 X 射线荧光光谱
    3.3.2 红外骨架振动频率
    3.3.3 N_2吸附-脱附
    3.3.4 NH_3-程序升温脱附
3.4 Ni-W/USY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选择性开环性能
    3.4.1 Ni-W/USY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3.4.2 Ni-W/USY 催化剂的选择性开环性能
3.5 Ni-Mo-P/USY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选择性开环性能
    3.5.1 Ni-Mo-P/USY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3.5.2 Ni-Mo-P/USY 催化剂的选择性开环性能
3.6 Ni-W/USY 催化剂的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性能
3.7 不同晶粒度 USY 分子筛对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7.1 USY 分子筛性质表征
    3.7.2 加氢改质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考察
    3.7.3 不同晶粒度分子筛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3.8 小结 第四章 Beta 分子筛改性及其对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Beta 分子筛改性条件优化
    4.2.1 酸洗温度的考察
    4.2.2 酸洗次数的考察
    4.2.3 水热处理温度的考察
    4.2.4 水热处理次数的考察
    4.2.5 水热处理压力的考察
    4.2.6 水热处理时间的考察
4.3 不同硅铝比 Beta 分子筛改性研究
    4.3.1 X 射线衍射
    4.3.2 N_2吸附-脱附
    4.3.3 NH_3-程序升温脱附
4.4 Ni-W/Beta 催化剂制备、表征及选择性开环性能
    4.4.1 Ni-W/Beta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4.4.2 Ni-W/Beta 催化剂的选择性开环性能
4.5 Ni-Mo-P/Beta 催化剂制备、表征及选择性开环性能
    4.5.1 Ni-Mo-P/Beta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4.5.2 Ni-Mo-P/Beta 催化剂的选择性开环性能
4.6 Ni-W/Beta 催化剂的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性能
4.7 不同晶粒度 Beta 分子筛对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7.1 Beta 分子筛性质表征
    4.7.2 加氢改质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考察
    4.7.3 不同晶粒度分子筛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4.8 小结 第五章 含 Y/Beta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加氢改质性能
5.1 引言
5.2 USY 和 Beta 分子筛含量对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3 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吸附-脱附氢性能
5.4 NW/YB 和 NM/YB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5.5 Ni-W 组分的浸渍顺序对加氢改质性能的影响
5.6 不同 Ni,W 原子比对加氢改质性能的影响
5.7 PRIOR-1 催化剂性质表征
    5.7.1 X 射线衍射
    5.7.2 扫描电镜-能谱
    5.7.3 N2吸附-脱附
    5.7.4 紫外拉曼光谱
    5.7.5 紫外漫反射光谱
    5.7.6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5.8 加氢改质催化剂制备重复性考察
5.9 小结 第六章 PRIOR-1 加氢改质催化剂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工艺条件考察
    6.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6.2.2 氢分压的影响
    6.2.3 体积空速的影响
    6.2.4 氢油体积比的影响
6.3 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加氢改质性能考察
    6.3.1 加氢改质催化剂加工催化裂化柴油的性能
    6.3.2 PRIOR-1 催化剂与参比剂的对比评价
    6.3.3 十六烷值增加值与氢耗的关系
    6.3.4 PRIOR-1 催化剂的 1500 小时活性稳定性实验
    6.3.5 加氢改质催化剂在加氢精制/改质/降凝组合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6.3.6 加氢改质催化剂在加氢精制/改质工艺中的性能研究
    6.3.7 十六烷指数诺莫计算图与实测十六烷值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6.4 小结 第七章 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再生性能研究
7.1 引言
7.2 PRIOR-1 催化剂的再生工艺条件
    7.2.1 PRIOR-1 待生剂的 TG 和 DTG 曲线
    7.2.2 PRIOR-1 待生剂的再生工艺条件
7.3 PRIOR-1 新鲜剂、待生剂、再生剂性质表征
    7.3.1 X 射线衍射
    7.3.2 待生剂、再生剂和新鲜剂物性对比
    7.3.3 扫描电镜
    7.3.4 H2-程序升温还原
    7.3.5 吡啶-红外
7.4 再生剂和新鲜剂加氢改质性能对比
7.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加氢改质技术的工业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国外情况
        1.1.2 国内情况
        1.1.3 中石油股份公司现状
        1.1.4 发展加氢工艺,解决炼油结构与产品结构矛盾
    1.2 加氢技术综述
        1.2.1 加氢精制技术
        1.2.2 加氢裂化技术
        1.2.3 临氢降凝或加氢降凝成套工艺技术
        1.2.4 加氢改质异构降凝技术
    1.3 加氢催化剂的特点
    1.4 加氢改质技术的应用前景及目的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加氢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原理
    2.1 影响加氢过程的因素
        2.1.1 反应压力
        2.1.2 反应温度
        2.1.3 空速和氢油比
        2.1.4 原料油性质
    2.2 加氢改质技术的原理
        2.2.1 加氢精制反应的化学原理
        2.2.2 加氢裂化反应的化学原理
第三章 加氢改质过程分析
    3.1 选择加氢改质工艺对我公司的适用性
        3.1.1 锦西石化分公司情况概述
        3.1.2 生产流程简述
    3.2 选择 ActiCAT@催化剂的依据
        3.2.1 催化剂简介
        3.2.2 催化剂理化性质
        3.2.3 催化剂的使用
        3.2.4 催化剂的装填
    3.3 工业装置状况及工业应用过程
        3.3.1 环境保护对柴油质量的要求
        3.3.2 加氢技术在生产柴油上的应用
        3.3.3 加氢改质生产航煤
    3.4 加氢改质实现灵活加氢
        3.4.1 物料平衡
        3.4.2 原料性质
        3.4.3 操作条件
        3.4.4 主要产品性质
        3.4.5 灵活加氢在装置运行结果
第四章 对加氢改质工业应用的考查
    4.1 装置开工初期生产情况
        4.1.1 开工初期操作条件
        4.1.2 开工初期进料组成及性质
        4.1.3 开工初期产品性质
    4.2 装置改造的主要内容
        4.2.1 增加 C-1 进料/柴油换热器
        4.2.2 分馏塔汽提蒸汽改造
        4.2.3 改造效果
    4.3 装置运行中期情况
        4.3.1 装置主要操作条件
        4.3.2 操作条件对产品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1000k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直接液化项目典型VOCs源项排放分析及管控技术研究[D]. 郝少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
  • [2]催化裂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加氢的研究[D]. 谷月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3]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工路线对柴汽比的影响[J]. 庞新迎,王德会,张晓光,徐以泉,谢崇亮.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06)
  • [4]克石化公司9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升级改造方案研究与应用[D]. 高美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5]呼石化扩能改造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D]. 吴胜利.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 [6]加氢改质装置深度加氢处理生产国Ⅴ柴油影响因素分析[J]. 吕小利,刘佳佳. 中外能源, 2016(07)
  • [7]3号喷气燃料新产品的开发[D]. 李平.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8]FH-UDS催化剂在1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D]. 齐伟.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9)
  • [9]加氢改质催化剂酸功能和加氢功能的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D]. 王甫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2(06)
  • [10]加氢改质技术的工业实践[D]. 常波. 天津大学, 2004(06)

标签:;  ;  ;  ;  ;  

1000k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