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便宜、易于使用的 IDE 阵列

选择便宜、易于使用的 IDE 阵列

一、挑选便宜、好用的IDE阵列(论文文献综述)

赵雅鑫[1](2021)在《基于ViP设计法则的美妆收纳系统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女性消费力和经济自主权日渐强大,她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物质条件的满足使她们已不再满足于单品的消费,而是追求产品内在的态度、观点、场景与体验等内容。近年来,美妆消费领域的增长也直接拉动了美妆收纳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这表明女性开始重视化妆过程的体验,而不仅仅追求化妆效果本身。美妆收纳产品是女性化妆生活的集合体,但目前美妆收纳产品设计同质化、使用体验不佳,斩断了她们对理想化妆生活的美好想象。而以设计驱动创新为原则的ViP设计法则,能为设计赋予新的意义,因此文章拟采用ViP设计法则指导美妆收纳产品进行意义创新,以期为女性带来全新的化妆体验。本课题依托于“美的收纳生活趋势与产品创新研究”校企联合项目,以美妆收纳为课题的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首先依托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炼收纳的新内涵,并以此为指导探究女性新的化妆及收纳行为与需求和现有美妆收纳产品发展现状,洞察现有美妆收纳产品的价值与女性行为及需求之间的差距,总结美妆收纳系统设计原则,同时结合ViP设计法则,搭建基于ViP设计法则的美妆收纳系统设计流程。然后在美妆收纳系统设计流程的指导下,重新确立设计范畴,并结合女性美妆收纳行为与需求的原理与趋势、社会经济技术的影响因素,探索美妆收纳作为化妆生活管理的未来情境,同时提出应对新情境的设计声明,最终以交互特质和产品特质的形式定义如何实现新的情境及声明。本文最终的设计是一款能够为女性提供情境化化妆生活管理和便捷性收纳体验的硬件与人机界面结合的智能美妆收纳系统。一方面女性可以根据聚会、郊游等即将去往的生活情境提前获得真实情境的模拟,将其作为化妆的直接参照,使得女性在进入特定生活情境之前能够针对个人形象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确保在重要场合中个人形象得体。另一方面,根据即将去往的生活情境为女性提供情境化的化妆方案推荐,同时自动拿取所需的美妆物品,为女性提供一种所想即所得的便捷性化妆及收纳体验,使得美妆收纳从家务变为一种高级化妆管家的服务,为女性化妆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

王俊辉[2](2021)在《太赫兹SIP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太赫兹技术具备良好的穿透性、高数据容量和无辐射等优点,在医疗生物与安全检测等相关领域被广泛应用。太赫兹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具有小型化和高适配性,已成为太赫兹技术的其中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国外已有一些太赫兹SiP收发系统方面相关的报道,而国内目前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对太赫兹收发系统进行SiP研究,对提高太赫兹收发的系统整体性能、提高系统的集成度、降低成本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太赫兹SiP相关理论、关键技术及收发系统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1)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单片到微带探针无金丝键合的一体化封装结构。该结构中,单片的pad和微带通过一种孔形结构互联。该一体化封装结构有效避免了金丝键合过程中人工装配的不一致性,减小了传统波导石英探针-微带通过金丝键合至单片的过渡损耗。(2)研究了太赫兹收发前端原理、SiP收发系统及其相关关键技术,结合国内目前的工艺技术,设计出基于高温共烧陶瓷片(High-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HTCC)的太赫兹收发系统。SiP收发系统中频的输入输出和本振信号的传输采用射频接头SSMP-内同轴-带状线-微带线,高频信号的互连采用在HTCC材料上挖槽放置石英微带基片/探针的方式跳丝连接。(3)对太赫兹SiP收发系统链路中所需要用到HTCC射频微带互联结构、石英微带基片/探针、太赫兹腔体带通滤波器进行了仿真设计。对太赫兹腔体带通滤波器进行了单独模块的加工测试验证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通带196-214.8GHz插入损耗小于0.25dB,回波损耗优于20dB;在阻带216-236GHz有大于25dB的插入损耗。本文还对SiP系统中的驱动放大器芯片和二倍频芯片进行了单独的模块封装,研究其装配方式,检测芯片的装配性能。(4)对220GHz倍频发射系统进行装配测试,结果表明:191-219GHz输出功率最大7.5dBm,平均6.5dBm;对220GHz混频接收系统进行装配测试,结果显示:2-20GHz接收平均功率-25dBm。

张少雄[3](2020)在《X公司语音处理芯片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沟通的方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从最古老的飞鸽传书,到书信,再到后面的电话系统,语音交互作为人类最自然的沟通方式将越来越普遍。人与机器的沟通,从机械按键到触摸屏,再到现在的语音控制,让我们解放双手,就像跟人类对话一样去跟机器沟通。这种通过语音的方式去跟机器沟通将变得越来越流行。X公司作为语音信号处理芯片的供应商,从芯片设计到应用系统设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其技术处在行业的领先水平,但是在国内市场推广上却遇到重重困难,其生意在国内语音交互产品行业比重小,语音处理芯片的营收占比少,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行业的自然增长率。在这些问题面前如何突破瓶颈,找到属于本公司和业务范围的增长点是X公司的当务之急。本研究以作者任职的X公司的语音处理芯片作为研究对象,以营销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识别语音处理芯片产品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和营销组合策略(4P)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就该产品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及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优化建议。本研究发现,X公司语音处理芯片业务存在缺乏有效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不清晰,产品定位不明确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方面的问题,以及一系列营销组合策略上的问题。包括,产品特性有待加强,解决方案完整度不足,价格偏高且没有价格梯度,销售渠道太宽没有聚焦,市场促销投入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本研究建议,首先,X公司应该重新建立其市场细分标准,聚焦语音遥控器市场,并突出产品差异性卖点。其次,应该提高语音处理芯片产品性能,提升解决方案完整度,以优异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并整合收缩代理商,大力发展设计合作伙伴,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市场宣传力度。

乔冰强[4](2020)在《LHAASO-WCDA实验GRB观测及宇宙线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1.LHAASO-WCDA实验高能GRB的年探测率预期及寻找;2.银河宇宙线的空间依赖传播研究。伽玛射线暴(GRBs)是宇宙大爆炸以来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可以作为高红移探针对宇宙学进行研究,特别是对GRB GeV辐射的观测已经有了很多应用,例如测量河外背景光,严格限制洛伦兹不变性破缺效应等。目前大多数的GRB都是通过空间卫星实验直接观测到的,由于它们的有效面积较小、观测时间有限,很难观测到百GeV能区GRBs的伽玛辐射。而地面阵列实验具有大有效面积、低阈能、大视场及全天候观测的特点,通过对来自GRB方向的伽玛射线粒子经过广延大气簇射后产生的次级粒子进行方向、能量、芯位重建,间接推测出原初伽玛射线粒子的相关信息,在探测高能GRB方面具有相当大优势。WCDA实验,作为LHAASO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有潜力探测到百GeV能区的GRBs,为GRB的理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我们通过一种参数化模拟的方法对WCDA实验高能GRB的年探测率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Fermi实验观测到的GRBs能谱和红移分布进行抽样,得到一个GRB样本;其次,将GRB的能谱外推到高能,并考虑EBL(Extragalactic Background Light)吸收及WCDA的有效面积,可以得到样本中每个GRB的所有参数信息;最后,假定额外高能成分占总光度的10%,通过分析得到WCDA实验平均一年可以探测到一个高能GRB。上面从理论的角度预期了 WCDA实验高能GRB的年探测率,接下来,我们基于WCDA实验寻找这些高能GRBs。由于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寻找高能GRB的结果,我们首先对WCDA实验(1号水池)单粒子模式数据的计数率、阳极和打拿极电荷量、单路计数谱中三峰的峰位随时间变化进行了长期监测,发现这些量基本稳定不变,说明我们的探测器长期运行稳定,收集的数据质量良好。在此基础上,我们挑选出2019年6月至11月期间位于WCDA视场内、天顶角小于40°及fluence大于1 × 10-6 erg.cm-2的GRBs,根据空间卫星实验提供的位置预警信息,利用等天顶角法分析了它们的显着性,从二维天图的结果看显着性均小于5,并未发现明显的信号超出。然后,利用Helene近似法对这些GRBs的流强上限进行了估计。迄今为止,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及传播问题仍然是未解之谜。标准传播模型能够成功地解释观测到的宇宙线核子的幂律能谱,次级与初级粒子比以及弥散伽玛射线的分布等,但随着探测仪器精度的提高,观测到的宇宙线能谱和大尺度各向异性逐渐向高能延伸、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比如:宇宙线核子的能谱在~200 GV以上变硬继而在10 TV左右变软,PeV能量附近全粒子谱的膝区以及大尺度各向异性幅度、相位演化在100 TeV左右的翻转等。这些新的观测结果给传统传播模型带来了挑战。我们基于空间依赖+邻近源模型研究了宇宙线不同成分的能谱及各向异性,发现模型预期结果可以同时很好地解释宇宙线不同核子能谱的复杂结构及各向异性幅度、相位在100 TeV左右的翻转,暗示着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起源。之后,我们还研究了各向异性对太阳垂直位置的依赖,通过分析各向异性垂直分量与径向分量比值随银河系外晕厚度、内晕厚度、银盘厚度及太阳位置垂直分量大小的变化关系,发现适当增大内晕厚度可以有效抑制垂直分量对总的各向异性贡献,使各向异性的预期结果能够更好地拟合观测,这说明我们的模型中内晕很厚。此外,根据各向异性模型预期结果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好坏,还可以确定太阳在银盘上的位置。针对宇宙线可能的反常扩散行为,我们也研究了一维反常扩散-分形布朗运动-的基本性质。

宝鑫宇[5](2015)在《基于手持WiFi设备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今时代,我们的日常生活之所以能井然有序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对电机的广泛应用。据统计,现实生活中大约有90%的动力来源于电机。其中,直流电机以其稳定、高效、控制电路简单、启动转矩大、调速范围广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WiFi通讯技术必将成为未来工业控制的主流。因为WiFi技术能够与有线网络实现无缝连接,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并且其还具有安全、稳定、可靠、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价格低廉、能在复杂、恶劣的工业环境稳定运行的优点。通过WiFi技术,可以实现手机等无线WiFi设备对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与设置,这极大地方便了控制人员的操作,节约了控制系统的硬件成本。由于难以建立直流电机的精确模型,并且其参数还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使用常规PID控制器很难得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本设计采用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PID控制算法来实现对电机的控制。因为遗传算法对要优化的问题并没有太多数学方面的要求,并且其还具有易于与其它算法相结合、全局搜索能力强、随机性强等优势。但是与此同时基本的遗传算法还具有搜索速度较慢、局部搜索能力弱、容易陷入早熟收敛的劣势。因此为了使算法能满足电机控制系统快速、准确的要求,本设计对基本遗传算法提出了四点改进,分别为对种群选择的改进、个体适应度值缩放、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的自适应调整和保留优良个体策略。经过仿真验证,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PID控制算法相比于经验PID算法,各方面性能指标都有大幅提高。在本设计中,无线WiFi控制器的核心部分主要由C8051F120微控制器、CP2200以太网接口芯片和USR-WIFI232-GRS232转WiFi模块组成。在此基础上,外围设备还包括电源模块、串口通讯模块、以太网通讯模块、在线调试模块、数字输入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等。控制器硬件设备搭建完成后,还要通过软件设计使得硬件电路的各个模块驱动起来。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采用可控硅,检测机构采用霍尔传感器及相关电路,被控对象选用直流电机。本设计中,上位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PC端应用GUI设计的控制与监控界面,该界面不仅可以调用底层的MATLAB程序来对电机进行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PID控制,还可以在控制界面对底层的MATLAB程序进行配置。PC端上位机充分利用了MATLAB的超强计算能力,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第二部分是在手持WiFi设备端设计基于Android系统的控制与监控界面。该界面可以手动输入IP地址和端口号,所以可通过WiFi连接控制系统内的任意一台电机,并可实现对该电机转速的监控和设置。将手持WiFi设备应用到电机控制系统中,不仅可以方便工程人员对现场电机运行情况的监控与控制,并且还可以大幅的节约成本。本设计之所以选择Android系统作为上位机系统是因为Android现已发展成为了最主流的操作系统,已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并且基于Android系统的设备具有运行稳定和价格便宜的优势。最后针对已完成的软硬件设计,本文进行了半实物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本文设计的基于手持WiFi设备的电机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指标,基本上可以满足工业控制的要求。

吴敌,彭嘉鸣[6](2007)在《10来运转 3D显示卡评测专题》文中提出对于热衷于3D游戏的玩家而言,每年第三季度末都是一个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PC平台的时间点,因为每年的第四季度,迎接各位玩家的将是众多游戏提供商推出的终极游戏大作。对于游戏市场而言,圣诞节档期永远是一个热点。游戏提供商们的热点力作或是全新游戏均会选在圣诞档

曾令仿[7](2006)在《基于对象的网络存储智能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存储需求的增加及存储应用日益复杂,人们需要存储系统有较高的智能性:自我管理、自我维护、甚至自我恢复等,来实现数据共享、无缝扩展、实时备份、容错、系统监控、流量控制、远程数据备份等功能。以构造高性能智能化的存储系统为目的,对存储系统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可扩展的对象存储系统结构;存储主动服务方法;策略触发机制;自适应的多并行度I/O流水调度;层次存储智能化;基于线性时序逻辑的对象文件系统的形式化描述方法。在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理论研究与实际开发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果:(1)实现一种可扩展的基于对象的智能存储系统,系统中的对象存储控制器OSC(Object-based Storage Controller)扩展ANSI T10技术委员会关于对象的定义,对象除了包含属性、数据外,还扩展了包含触发器(Trigger)。对象的属性包含一定的语义,便于描述存储系统和提供动态的行为数据。(2)研究用户数据在对象存储系统及存储设备中的分布策略与组织形式、对象负载平衡机制、对象存储系统的策略触发机制。对象的分布策略直接影响存储系统负载,提出一种混合放置(Hybrid-Layout)算法,实现静态负载平衡策略,将小文件直接映射成一个对象并通过哈希映射到一个设备中去,而对大文件则分割成多个对象,分别放置在不同的设备里。对象存储系统采用域对等(Region Peer to Region Peer)的方法组织和管理。(3)应用心理学等理论成果(统计模型、跟踪和预测等),提出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的预测性的存储主动服务模型,并讨论了存储主动服务系统架构。通过完善和扩展对象的定义,基于对象属性预测数据访问的变化,评估其对将来性能的影响,为“存储主动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提出策略触发机制,并结合域对等,应用心理学模型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存储主动服务”的方法是可行的。(4)现有的网络存储,其存储协议、网络协议的复杂导致管理困难,同时I/O路径的不合理设计,增加了额外开销,降低了存储效率。分析了网络存储系统I/O路径上的软硬件开销,并应用于指导I/O流水线设计。I/O请求以并行度描述通过同一流水段的多个子工作量(或子任务)。提出自适应的多并行度I/O流水调度方法,能重叠对象存储系统的I/O处理各功能段的操作,提高对象存储系统I/O性能。(5)基于对象的存储,赋予备份归档新思路:将一组相关文件抽象为存储对象,方便层次存储管理自动化,使备份、归档、检索和恢复等操作变得简单而高效。一方面,提出基于对象摘要的备份和归档系统;另一方面,设计以磁盘阵列与磁带库混合组成的、可提供海量存储空间和高性能的磁带虚拟化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数据迁移算法,实验测试表明,系统对用户透明,并能显着提高数据备份与恢复速度。提高了总拥有性价比。(6)对象文件系统时序逻辑(OFSTL)是线性时序逻辑在描述文件系统应用中的一个推广。用OFSTL描述对象文件系统的性质,用模型化的状态迁移系统表示对象文件系统的访问行为。并借助该逻辑框架研究对象文件系统访问语义和访问行为。应用该逻辑框架去形式化描述对象文件系统性质,并结合模型检测的方法验证对象文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冯胜鹏[8](2006)在《WEB方式集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计算能力需求的增大,而大规模并行机的昂贵价格令人望而却步,集群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提供了很高的性价比、良好的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要使集群系统向用户提供高效方便的计算资源,必须有一个与之匹配的集群管理软件。集群管理软件必须能够高效的控制和管理用户作业和系统资源、提供单一的作业管理环境、自动的作业负载平衡、可配置的作业调度、作业管理、节点管理、系统容错、软件管理、license管理、记帐管理等功能。 本文主要阐述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web的集群管理系统。首先,文章介绍了集群的相关知识。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集群系统的架构。其次,文章分别介绍了基于web的面向集群管理员和集群用户的集群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思想以及要实现的功能。面向集群管理员的集群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分为用户管理、节点管理、文件操作、作业管理、作业控制、记帐管理,软件管理(含license管理)、行业管理,而面向用户的web集群管理主要提供用户作业管理、用户作业提交、用户信息更改以及用户记帐管理等4大功能。其中作业管理、节点管理和队列管理借鉴了广泛应用的作业管理系统PBS,其功能强大,而且可以免费获取源码。再次,文章分析和比较了当前流行的作业管理系统,提出了作业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并详细的分析了PBS的功能和不足之处。最后,文章实现了基于web的集群管理系统。 本文实现的web方式集群管理已经成功运行于我校高性能计算中心HP RX2600集群系统,其主要特点包括:个性化的用户平台、简介的操作界面、可靠的安全保证、记帐等功能。而且,通过底层数据库支持,能够记录用户作业的提交,从而大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此外,系统和PBS之间函数接口的可移植性很好,可以方便的应用于其他的操作系统。

杨雅楠[9](2005)在《升级你的PC》文中提出你是否觉得你的老PC已经落伍了?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为你介绍升级PC的方法和技 巧,让你的机器运行得更快、存储更多的数据、以及如何成为你家庭中的娱乐中心,你是否 希望利用最新的技术来改造你2年前或者更久前购买的PC,你不需要购买新PC就能拥有新 PC的性能。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合理的升级确实能让你的老PC发挥更大的能力,

蒲波[10](2005)在《涉密局域网数据智能备份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数据安全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保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可用性和可恢复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人为的错误、硬盘的损毁、电脑病毒、自然灾难等往往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数据备份技术是一项安全保护措施,通常用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本文通过对安全保密技术的分析,结合当前数据安全技术的发展情况,着重研究了涉密文件智能备份问题,并提出了一个数据安全存储的系统框架。针对如何解决数据存储中的安全问题,对数据智能备份系统在软件和硬件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该数据智能备份系统主要由数据备份服务器、自动磁带库、智能备份软件组成,根据数据备份策略,实现对数据的分布处理、集中管理,在发生数据丢失和数据失效情况下对数据进行智能恢复。 目前XX企业的备份系统按本文提出的方案升级改造以后,经过了多次数据自动备份与数据智能恢复功能测试,整个系统一直正常稳定地运行,实现了涉密网络数据的智能备份与恢复。为该军工企业涉密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正常的军品研发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挑选便宜、好用的IDE阵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挑选便宜、好用的IDE阵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ViP设计法则的美妆收纳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收纳文化崛起,美妆收纳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1.1.2 ViP设计法则的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收纳设计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ViP产品设计法则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难点
    1.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收纳发展趋势与美妆收纳需求
    2.1 传统收纳内涵与影响因素
        2.1.1 传统收纳的内涵
        2.1.2 收纳的影响因素
    2.2 收纳的新内涵
        2.2.1 收纳是对物品的管理
        2.2.2 收纳是对行为的管理
        2.2.3 收纳是对生活的管理
    2.3 女性美妆收纳需求
        2.3.1 女性美妆收纳需求访谈
        2.3.2 女性美妆收纳访谈结果分析
        2.3.3 女性美妆收纳需求总结
    2.4 现有美妆收纳产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iP设计法则及其在美妆收纳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3.1 ViP设计法则
        3.1.1 ViP设计法则的三层模型及设计流程
        3.1.2 ViP设计法则在美妆收纳系统中的适用性
    3.2 美妆收纳系统设计原则
        3.2.1 产品塑造女性理想的情境
        3.2.2 产品辅助女性达到情境
    3.3 基于ViP设计法则的美妆收纳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
        3.3.1 准备阶段
        3.3.2 探索阶段
        3.3.3 预见阶段
        3.3.4 设计阶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情境构建的美妆收纳系统设计预见
    4.1 准备阶段现有美妆收纳产品的情境解构
    4.2 探索阶段
        4.2.1 确定以“美妆生活管理”为设计范畴
        4.2.2 收集美妆生活管理的情境因素
    4.3 预见阶段
        4.3.1 构建“生活情境准备阶段”和“自我表达”两种情境
        4.3.2 构建“情境化化妆管理”与“随想随得收纳体验”的声明
        4.3.3 定义美妆生活管理情境下的交互特质
        4.3.4 目标用户画像
        4.3.5 定义美妆生活管理情境下的产品特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美妆生活管理情境的收纳系统设计实践
    5.1 “Tomi”美妆收纳系统设计概念
        5.1.1 设计目标
        5.1.2 产品架构
        5.1.3 产品关键技术
    5.2 美妆收纳系统硬件部分设计细化
        5.2.1 人机尺寸规划
        5.2.2 尺寸与比例规划
        5.2.3 现有产品的“自动推出”结构拆解
        5.2.4 外观风格探索
        5.2.5 概念发散与表现
        5.2.6 设计方案
    5.3 美妆收纳系统人机界面设计细化
        5.3.1 人机界面设计目标
        5.3.2 信息架构
        5.3.3 使用流程
        5.3.4 关键页面交互原型设计
    5.4 最终设计演示
        5.4.1 美妆收纳系统使用场景展示
        5.4.2 人机界面高保真页面展示
        5.4.3 产品模型
        5.4.4 产品使用流程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的可能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图片与表格来源
附录二:美妆收纳行为及需求访谈记录
附录三:美妆收纳体验与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四: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实践成果

(2)太赫兹SIP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1.2.1 太赫兹单片模块封装发展动态
        1.2.2 太赫兹SiP技术发展动态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太赫兹收发前端及先进封装技术简介
    2.1 太赫兹收发前端原理
    2.2 瓦片式与砖块式T/R组件
    2.3 先进封装技术
        2.3.1 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
        2.3.2 多层布线共烧陶瓷基板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赫兹单片电路互联关键技术研究
    3.1 单片无跳丝互联结构研究思路与原理
    3.2 直通单片互联研究
        3.2.1 互联仿真设计
        3.2.2 腔体设计
    3.3 95GHz_LNA单片互联研究
        3.3.1 互联仿真设计
        3.3.2 腔体设计
        3.3.3 直流版设计
    3.4 220GHz_PA单片互联研究
        3.4.1 互联仿真设计
        3.4.2 腔体设计
        3.4.3 直流版设计
    3.5 一体化无跳丝孔型互联结构实物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赫兹SIP收发前端系统方案设计
    4.1 220GHz SIP倍频发射系统
        4.1.1 系统方案设计
        4.1.2 封装方案具体设计
        4.1.3 直流版设计
    4.2 220GHz SIP混频接收系统
        4.2.1 系统方案设计
        4.2.2 封装方案具体设计
        4.2.3 直流版设计
    4.3 220GHz SIP混频发射系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赫兹SIP收发前端用关键部件研究
    5.1 波导微带过度
        5.1.1 微带探针过度原理
        5.1.2 微带探针设计
    5.2 HTCC射频传输互连结构研究
    5.3 金丝键合简单研究
    5.4 220GHz腔体滤波器设计
    5.5 收发前端用芯片模块研究
        5.5.1 二倍频模块
        5.5.2 220PA模块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太赫兹SIP收发前端系统实物装配与测试分析
    6.1 220GHz倍频发射装配与测试分析
    6.2 220GHz混频接收装配与测试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X公司语音处理芯片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基础理论
        1.2.1 营销基础理论
        1.2.2 语音芯片行业营销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公司概况和语音处理产品营销现状
    2.1 公司概况
        2.1.1 发展历程
        2.1.2 业务介绍
        2.1.3 组织架构
        2.1.4 经营状况
    2.2 语音处理芯片的营销现状
        2.2.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现状
        2.2.2 营销组合策略(4P)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一般环境分析
        3.1.2 行业发展态势及行业结构分析
        3.1.3 竞争者分析
        3.1.4 市场需求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资源条件
        3.2.2 能力
    3.3 SWOT分析和战略选择
        3.3.1 优势
        3.3.2 劣势
        3.3.3 机会
        3.3.4 威胁
        3.3.5 战略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X公司语音芯片业务存在的营销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问题及成因分析
        4.1.1 市场细分标准没有细化
        4.1.2 目标市场不清晰
        4.1.3 产品定位不明确
    4.2 营销组合策略(4P)问题及成因分析
        4.2.1 产品策略方面的问题
        4.2.2 价格整体偏高,没有形成价格梯度
        4.2.3 代理商太多,没有聚焦
        4.2.4 促销投入不足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X公司语音芯片业务的STP及4P的优化建议
    5.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优化建议
        5.1.1 重建市场细分标准
        5.1.2 聚焦语音遥控器产品市场
        5.1.3 重新定位产品,突出产品差异性卖点
    5.2 营销组合策略(4P)优化建议
        5.2.1 解决产品策略端问题
        5.2.2 以优异的性价比迅速占领市场
        5.2.3 整合收缩代理商,大力发展设计合作伙伴
        5.2.4 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市场宣传力度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智能语音产品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LHAASO-WCDA实验GRB观测及宇宙线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GRB理论及观测
    1.1 引言
        1.1.1 GRB的发现及起源之争
        1.1.2 GRB的特征
        1.1.3 GRB的研究意义
    1.2 GRB的火球模型
        1.2.1 火球模型简介
        1.2.2 火球的致密性问题和相对论运动
        1.2.3 火球的分类
        1.2.4 火球的极端相对论膨胀
        1.2.5 激波加速和辐射机制
        1.2.6 能源模型
    1.3 GRB的高能辐射
        1.3.1 高能辐射的观测特点
        1.3.2 高能光子的辐射机制
        1.3.3 高能光子的EBL吸收
    1.4 GRB的观测
        1.4.1 空间卫星实验观测
        1.4.2 地面阵列实验观测
第2章 LHAASO-WCDA实验
    2.1 LHAASO项目
        2.1.1 项目背景
        2.1.2 科学目标
        2.1.3 探测优势
        2.1.4 探测器布局
    2.2 LHAASO-WCDA实验
        2.2.1 物理目标
        2.2.2 探测器布局
        2.2.3 探测优势
        2.2.4 性能指标
        2.2.5 探测技术:切伦科夫探测
第3章 LHAASO-WCDA数据质量检查
    3.1 数据质量监测
        3.1.1 单路计数率
        3.1.2 电荷分布
    3.2 单路计数谱多峰结构
        3.2.1 Peak-ⅰ
        3.2.2 Peak-ⅱ
        3.2.3 Peak-ⅲ
    3.3 单路计数谱三峰应用
        3.3.1 Peak-ⅰ:低量程标定
        3.3.2 Peak-ⅱ:水质监测
        3.3.3 Peak-ⅲ: PMT的QE和CE监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LHAASO-WCDA高能GRB年探测率预期
    4.1 高能GRB研究背景
    4.2 LHAASO-WCDA有效面积
    4.3 GRB样本产生
        4.3.1 GRB红移分布
        4.3.2 GRB能谱与光变
        4.3.3 EBL吸收
        4.3.4 模拟与Fermi观测对比
    4.4 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LHAASO-WCDA高能GRB寻找
    5.1 GRB及其数据选择
    5.2 方法及显着性计算
    5.3 结果与讨论
    5.4 GRB流强上限估计
        5.4.1 有效面积
        5.4.2 流强上限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宇宙线的空间依赖传播
    6.1 标准传播模型简介
        6.1.1 传播区域及其边界条件
        6.1.2 扩散系数
        6.1.3 源项
    6.2 最新观测带来的挑战
    6.3 空间依赖传播模型及应用简介
        6.3.1 空间依赖传播模型
        6.3.2 SDP模型应用
    6.4 宇宙线不同成分的能谱和各向异性演化
        6.4.1 背景介绍
        6.4.2 模型简介
        6.4.3 结果与讨论
        6.4.4 总结
    6.5 各向异性对太阳垂直位置依赖研究
        6.5.1 各向异性计算
        6.5.2 结果与讨论
        6.5.3 总结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5)基于手持WiFi设备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工业无线控制网络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案
    2.1 控制系统设计流程
    2.2 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3 控制系统结构图
    2.4 控制系统实现方案
    2.5 WiFi技术介绍
        2.5.1 WiFi技术概述
        2.5.2 WiFi网络的结构组成
        2.5.3 WiFi拓扑结构
    2.6 WiFi无线网络控制
        2.6.1 物理层
        2.6.2 MAC层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进遗传算法对PID参数的优化
    3.1 基本遗传算法
        3.1.1 遗传算法基本概念
        3.1.2 遗传算法中的基本算子
        3.1.3 遗传算法的主要步骤
    3.2 对基本遗传算法的改进
        3.2.1 对种群选择的改进
        3.2.2 个体适应度值缩放方法
        3.2.3 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的自适应调整
        3.2.4 保留优良个体
    3.3 改进遗传算法对PID参数的优化
        3.3.1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3.3.2 PID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3.3.3 改进遗传算法对PID参数的优化
    3.4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4.1.1 C8051F120单片机
        4.1.2 外围电路模块
        4.1.3 串口电路模块
    4.2 控制及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4.3 速度测量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下位机程序设计与实现
        5.1.1 下位机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
        5.1.2 下位机开发环境
        5.1.3 下位机程序设计流程
        5.1.4 C8051F120与CP2200的初始化
        5.1.5 以太网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5.1.6 控制系统各功能模块程序实现
    5.2 PC端控制与监控界面设计与实现
        5.2.1 PC机界面开发环境
        5.2.2 PC机控制与监控界面
    5.3 手持WiFi端控制与监控界面设计与实现
        5.3.1 手持WiFi终端开发环境
        5.3.2 手持WiFi终端控制与监控界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手持WiFi设备电机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
    6.1 被控对象及其辨识
    6.2 仿真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对象的网络存储智能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存储系统发展趋势
    1.2 智能存储研究现状
    1.3 智能存储从数据说起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
    1.5 论文组织
2 基于对象的网络存储系统
    2.1 存储系统的演变
    2.2 基于对象的存储系统HOSS
    2.3 静态负载平衡策略
    2.4 域对等
    本章小结
3 存储主动服务架构与方法
    3.1 对象存储提供主动服务基础
    3.2 基于心理学等理论的反馈预测控制机制
    3.3 存储主动服务系统架构
    3.4 存储主动服务应用与仿真
    本章小结
4 自适应的多并行度 I/O 流水调度
    4.1 背景和动机
    4.2 网络存储I/O 路径
    4.3 多并行度I/O 流水线
    4.4 多并行度I/O 流水调度方法
    4.5 多并行度I/O 流水调度实例分析
    本章小结
5 层次存储智能管理与虚拟化
    5.1 层次存储智能化思路
    5.2 基于对象摘要的备份和归档系统
    5.3 磁带虚拟化技术
    本章小结
6 对象文件系统形式化描述
    6.1 对象文件系统形式化描述的必要性
    6.2 对象文件系统时序逻辑
    6.3 对象文件系统特性的描述
    6.4 对象模块
    6.5 对象文件系统模型检测
    本章小结
7 总结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2(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申请专利情况)

(8)WEB方式集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性能计算必要性和集群需求
        1.1.2 集群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1.3 Web方式集群管理的客观需求
    1.2 文章结构
第2章 集群系统的模型
    2.1 集群分类
    2.2 集群系统的特点
    2.3 集群系统的模型
        2.3.1 集群系统模型的底层结构
        2.3.2 集群计算系统模型的中间层
        2.3.3 集群计算模型的编程环境及应用系统层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Web方式集群管理的研究和设计
    3.1 Web方式集群管理的需求
    3.2 Web方式集群管理的设计原则
        3.2.1 个性化原则
        3.2.2 安全性原则
        3.2.3 可控制性原则
        3.2.4 高效性原则
        3.2.5 易用性原则
        3.2.6 可管理性原则
        3.2.7 功能完备原则
    3.3 Web方式集群管理的功能模块设计
        3.3.1 面向系统管理员的集群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3.3.2 面向集群用户的功能模块设计
    3.4 小节
第4章 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
    4.1 作业管理系统
        4.1.1 作业管理系统的历史和现状
        4.1.2 作业管理系统概述
        4.1.3 作业调度问题
    4.2 当前流行的作业管理系统的比较
        4.2.1 几种典型的作业管理系统
        4.2.2 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的比较和评价
    4.3 PBS作业管理系统
        4.3.1 PBS概述
        4.3.2 主要组成
        4.3.3 工作原理
        4.3.4 PBS的不足和改进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Web方式集群管理的实现
    5.1 集群环境
        5.1.1 集群平台环境
        5.1.2 集群软件环境
    5.2 开发环境
        5.2.1 Linux系统
        5.2.2 Java语言
        5.2.3 Eclipse开发工具
        5.2.4 Tomcat服务器
        5.2.5 JSP语言、Servlet和Java Bean
        5.2.6 JavaScript
        5.2.7 Oracle 9i数据库技术
    5.3 web集群管理的实现
        5.3.1 面向集群系统管理员的集群系统管理的实现
        5.3.2 面向集群用户的管理系统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西北工业大学业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10)涉密局域网数据智能备份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数据备份基础
    2.1 概述
    2.2 术语
    2.3 数据存储设备
        2.3.1 磁盘阵列
        2.3.2 磁带库
        2.3.3 光盘塔、光盘库和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
    2.4 数据备份软件
    2.5 数据备份计划
    2.6 数据备份策略
    2.7 数据恢复
    2.8 数据备份管理
    2.9 备份存储技术及发展趋势
        2.9.1 目前网络存储技术
        2.9.2 存储技术比较
        2.9.3 NAS和SAN技术分析
        2.9.4 数据备份趋势
第三章 数据备份风险分析
    3.1 数据丢失风险
        3.1.1 数据丢失的原因
        3.1.2 数据丢失的影响
    3.2 数据实效风险
        3.2.1 数据失效的原因
        3.2.2 数据失效的影响
    3.3 数据存储风险分析
    3.4 数据备份要求
    3.5 数据智能备份的原理和方法
        3.5.1 数据智能备份的原理
        3.5.2.数据智能备份的方法
第四章 ××公司数据备份系统
    4.1 方案的提出
    4.2 现有的数据备份
        4.2.1 服务器系统现状
        4.2.2 数据备份现状
        4.2.3 网络可能出现的故障
    4.3 数据备份要求
    4.4 数据备份设计
        4.4.1 数据备份设计思想
        4.4.2 数据备份设计目标
        4.4.3 数据备份设计原则
        4.4.4 数据备份设计结构图
        4.4.5 数据备份设计硬件
        4.4.6 数据备份设计软件
    4.5 数据备份策略
        4.5.1 数据备份的操作策略
        4.5.2 数据备份的灾难恢复策略
        4.5.3 介质使用及命名规则
    4.6 数据备份系统的功能模块
        4.6.1 数据备份流程示意图
        4.6.2 软件功能模块结构
        4.6.3 数据智能备份原理
        4.6.4 智能备份模块功能
    4.7 数据备份软硬件要求
    4.8 数据备份设计的实现
        4.8.1 集中管理的备份拓扑图
        4.8.2 BACKUP EXEC NES功能模块
        4.8.3 BACKUP EXEC NES集中备份
        4.8.4 BACKUP EXEC NES备份软硬件要求
    4.9 数据备份管理工作
    4.10 数据备份设计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
    5.1 测试方案
    5.2 测试环境构造
    5.3 测试步骤
    5.4 测试结果
    5.5 测试分析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收获
    6.2 问题与建议
致谢
申明
参考文献

四、挑选便宜、好用的IDE阵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ViP设计法则的美妆收纳系统设计研究[D]. 赵雅鑫. 江南大学, 2021(01)
  • [2]太赫兹SIP关键技术研究[D]. 王俊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X公司语音处理芯片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张少雄.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LHAASO-WCDA实验GRB观测及宇宙线传播研究[D]. 乔冰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5]基于手持WiFi设备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宝鑫宇. 东北大学, 2015(12)
  • [6]10来运转 3D显示卡评测专题[J]. 吴敌,彭嘉鸣. 个人电脑, 2007(10)
  • [7]基于对象的网络存储智能处理方法研究[D]. 曾令仿.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8]WEB方式集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冯胜鹏. 西北工业大学, 2006(07)
  • [9]升级你的PC[J]. 杨雅楠. 微电脑世界, 2005(10)
  • [10]涉密局域网数据智能备份研究与实现[D]. 蒲波. 四川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选择便宜、易于使用的 IDE 阵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