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旋风脱硫除尘器损坏机理分析与防护

湿式旋风脱硫除尘器损坏机理分析与防护

一、湿式旋风脱硫除尘器破损机理分析及防护(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1](2021)在《石灰石工业窑炉常用除尘器特点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工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本文针对工业窑炉使用的除尘器主要类型进行逐一分析,并且根据这些不同类型的设备阐述其特点及适用范围。

顾源[2](2020)在《基于实际工程的燃煤供热锅炉脱硫除尘及脱硝技术》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雾霾是近几年大气污染问题中的“后起之秀”,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雾霾中主要的组成成分—固体粉尘颗粒的主要来源就是煤炭的燃烧,除此之外,煤炭燃烧产生的烟气中还存在着SO2、NOx等有害气体,均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我国作为煤炭消耗大国,煤炭的使用在推动城市工业发展与居民供热的同时,也同时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开展燃煤烟气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探索适合沈阳地区的燃煤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形式为目的,分析了目前各种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各种技术工艺的原理和特点,结合沈阳市地理环境条件、供热现状与规划及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应用现状,以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集中供热工程、沙河热源厂扩建项目为例,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工程实例的环境效益指标,希望为沈阳市燃煤烟气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的选择方向提供些许建议。首先,本文针对不同的烟气脱硫、除尘及脱硝工艺分别深入研究其各自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以此来判断各种工艺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经济和环境效益等。其次,本文第三章分析沈阳市自然环境特点、市内供热现状与规划等集中供热情况,其中重点调查沈阳市西部和南部区域的现状热源分布及供热规划情况,为第四章的工程实例研究奠定研究数据基础。本文还对沈阳市大气污染情况及燃煤锅炉厂中的烟气脱硫、除尘及脱硝技术的应用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第三章的分析总结出,“十二五”以来沈阳市着重治理大气污染问题并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作为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燃煤烟气治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燃煤锅炉厂中脱硫设施缺位率较高、脱硫效率偏低、除尘效率低、几乎没有脱硝设施。然后,本文通过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及沙河热源厂扩建等工程实例的设计检测数据研究,对比两个项目建设实施前后的燃煤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大气污染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等指标,验证了高效煤粉锅炉系统、镁钙双碱法脱硫技术、袋式除尘技术、低氮燃烧技术及SNCR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且通过两个工程实例的监测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这些烟气治理措施在沈阳市的特定环境条件下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极好的适用性。

吴其荣[3](2019)在《湿法脱硫吸收塔的协同除尘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湿法脱硫系统(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是燃煤电厂应用最广泛的脱硫技术。利用湿法脱硫系统来提升脱硫效率和协同除尘效率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脱除方式,有利于经济地实现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已有工程应用表明,脱硫塔具有一定的粉尘协同脱除作用,且通过增加强化传质构件能够提升脱硫塔对SO2的吸收和粉尘的协同脱除作用,但目前在其作用机制上尚不清晰,且缺乏对相关影响参数的影响特性及机理研究。本文基于小试实验装置,研究了空塔和筛板式喷淋塔的传质特性和协同除尘特性。通过研究筛板喷淋脱硫塔的传质特性,并与空塔喷淋脱硫塔进行比较,得到了筛板的增强传质特性。随着烟气量的增加,筛板对二氧化硫的增强吸收效率相对稳定;增强效率随着浆液循环量、入口SO2浓度和pH值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液气比(L/G,指液体和气体的体积流量之比,单位为L/m3)下,随着烟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筛板的孔径和孔隙率大小对SO2的增强吸收作用影响显着,随着孔隙率的降低,不同影响因素下,筛板的增强效率均得到明显提升。相对于孔隙率,不同影响因素下孔径变化对脱硫效率的增强吸收作用影响相对较少,对于5mm的小孔径其增强作用较为明显,而对于15mm和25mm的大孔径,其增强作用相对较小。入口粉尘参数和系统运行参数会影响脱硫塔的粉尘协同脱除能力。在空塔喷淋塔内,喷淋系统对小颗粒的粉尘脱除效率较低,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其脱除效率不断增高,对于20μm以上的粉尘颗粒,其脱除效率可达90%以上。在筛板喷淋塔内,脱硫塔对粉尘的脱除效果总体与空塔喷淋塔的影响趋势相似,呈现出小粒径脱除效率低,大粒径脱除效率高,但筛板喷淋塔的协同除尘性能总体略高于空塔喷淋塔。相同孔径的筛板,筛板喷淋塔的整体除尘效率随孔隙率和孔径的增大而降低。孔隙率由21.2%增加到40.82%时,除尘效率由96.1%降低到91.2%。相同孔隙率的筛板,除尘效率由孔径5mm的99.3%下降到25mm的93.3%。建立了空塔喷淋塔下的液滴群协同除尘效率模型。模型在考虑单个液滴除尘效率的同时,引入了粉尘参数(入口粉尘浓度、粉尘颗粒直径)和系统运行参数(烟气流量、浆液循环量)对除尘效率的影响,解决了传统液滴群模型不能反映脱硫塔内复杂气液流动状况对粉尘脱除影响的问题。基于泡沫层的惯性碰撞和扩散机理,引入了增强因子修正系数,建立了筛板式喷淋塔系统协同除尘效率模型,模型有效反映了脱硫塔内的泡沫层增强除尘作用,为筛板式喷淋系统协同除尘效率计算提供了依据。研究了脱硫塔出口粉尘的粒径及其形态分布。入口颗粒大小、粉尘浓度和液气比均对出口的排放产生影响。较脱硫塔入口的粒径不均匀分布,出口粉尘整体呈现出粒径分布更加均匀。脱硫塔出口粉尘颗粒中的大于5μm的颗粒几乎能够被完全脱除,对于2.5μm以上的颗粒也能够达到96%的脱除效果;对于颗粒粒径小于1μm和0.5μm的粉尘颗粒脱除效果有限。筛板喷淋塔下的出口粉尘颗粒元素含量较空塔喷淋塔的元素含量相对更低、平均粒径更小,其出口粉尘颗粒平均粒径由空塔喷淋塔下的1.15μm降低到筛板喷淋塔下的0.94μm。

武梦丹[4](2019)在《钍基熔盐堆尾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性能及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废气处理系统是钍基熔盐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用气固分离装置可提高废气排放标准并提取固体颗粒以重复利用。作为系统的关键部件,气固分离装置直接决定了系统的能效。然而,核电系统大多采用单一的过滤式分离装置,压降较大,并且维修费用较高。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将轴流叶片-过滤组合式分离装置应用于核电尾气处理系统中,采用CFD软件fluent对其分离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提出了新型旋风百叶-过滤组合式分离装置,进一步分析验证了该新型结构的高效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建立了轴流叶片-过滤组合式分离装置的流体力学模型,运用CFD软件fluent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相关文献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然后,基于此模型和方法,对轴流叶片-过滤组合式分离装置进行了气相流场和气固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详细的流场分布情况及其分离效率,进而对关键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基于现有结构的局限性,提出了新型旋风百叶-过滤组合式分离装置,并对其气相流场和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详细的流场分布情况、气固分离效率以及综合性能最优的旋风百叶-过滤组合式分离装置,进而基于单位压降分离效率的分析,验证分析了该新型组合式分离装置的高效性。

苏荣[5](2018)在《MOX燃料芯块干磨自动生产线除尘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工业发展迅猛,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社会对除尘技术越来越关注。针对MOX核燃料芯块干磨自动生产线,进行了专门的除尘系统设计研究,并对磨削区粉尘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设计出具有三级过滤的脉冲反吹工业集尘器。最后对除尘系统物理样机进行了调试和试运行,并对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本文依据国内外先进的除尘技术,查阅相关文献,基于MOX燃料的特殊性能,干磨自动生产线的特殊要求,除尘系统设计基础,进行了相关设计研究,实现了除尘效率为99.9%的除尘系统设计。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课题组的设计要求和国家粉尘排放标准,针对MOX燃料芯块干磨自动生产线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除尘系统,整体结构设计涵盖了除尘管道,除尘设备,管网布置,集气吸尘罩安装,工艺方案设计等,并利用Fluent软件对主要产尘点进行了粉尘轨迹和分布的仿真模拟,设计密封性良好的密封设备。(2)基于MOX燃料粉尘的特殊性质设计了具有三级过滤原理的脉冲反吹工业集尘器,一级扰流沉降,二级滤筒过滤搭配脉冲反吹,三级超细玻璃纤维过滤,使得整个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高达99.9%。最后对除尘系统其他设备的选型进行具体计算,细化设计。(3)搭建物理样机配合实际生产线进行除尘效果实验验证。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法,定性地得到除尘系统的除尘效果,运用质量法,通过对过滤前后粉尘称重,定量地验证本文设计除尘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利用本文设计的除尘系统和脉冲反吹工业集尘器,可以有效吸收MOX燃料芯块干磨自动生产线产生的粉尘,效率高,可靠性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对除尘系统设计和车间除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王若川[6](2018)在《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的优化改造》文中提出燃煤污染是我国环境污染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害,我国每年因燃煤污所染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巨大,其主要污染物其有二氧化硫、粉尘颗粒物等,因此发展良好的烟气净化技术势在必行;再者我国能源消耗量巨大,并且很大一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加大能源的循环利用率也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国惠环保新能源供热公司三号锅炉的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除尘脱硫效率低,烟尘颗粒物及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时而不达标的问题对其进行优化改造。详细介绍该设备的工作过程及除尘脱硫机理,及影响该设备除尘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烟管浸液深度来提升设备的除尘脱硫效率,从而结合工程实际,利用gambit软件建立了设备模型,并应用fluent软件对改造前后的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内部进行了气液两相流的仿真模拟,模拟了烟管原结构浸液50mm、及两种改造方案烟管浸液150mm、250mm,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到了提升烟管浸液深度对除尘脱硫效率有一定提升的结论,因此以模拟结果为指导,将设备烟管浸液深度升至250mm投入运行,对比实测结果显示:除尘效率较初始结构提高3%,脱硫效率较初始结构提升6.3%,能满足国家烟尘及S02排放的标准;该供热公司于2017夏季“三修”期间对三号锅炉的炉排进行了改造,将原有链条炉排改为了链条—往复炉排型复合炉排,现有炉排烧的煤种由原来的标煤改为了劣质煤,劣质煤的灰分及硫份高,这导致了烟尘颗粒物及二氧化硫再度超标,因此本文又提出了对设备烟管套设疏波器能进一步增加设备的除尘脱硫效率,并进行了气液两相流的仿真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设备烟管增设疏波器后,设备的除尘脱硫效率提升效果明显,因此以模拟结果为依据,在工程实际中对设备的烟管套设疏波器,并投入运行,对比实测结果显示:设备除尘效率提升了 6.5%。脱硫效率提升了 8.6%,烟尘及S02的排放标准大大满足了国家排放标准。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的废水温度高,将这部分废水的余热进行回收具有一定的节能与环保意义。场内的污水源热泵系统通过吸收污水处理厂排入细河的废水来进行供热,但在严寒期,污水温度低、并污水杂质过多严重的淤堵了除污水器及热泵系统,影响了热泵COP值,因此通过间接连接的方式将除尘脱硫废水接入的污水热泵源系统蒸发器一端可有效地解决热泵原有连接方式热源温度低、污水杂质多,淤堵热泵蒸发器等问题。经计算,对多管除尘一体化设备增设板换等余热回收系统后,每年可回收109130GJ的热量,折合标准煤3724吨,相当于年度节省168万元;根据设备回收期限公式计算,则1年左右即可回收增设的余热回收系统成本。

李玢玢[7](2017)在《湿式除尘洗气机的流场分析及其磨损和喷雾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粉尘的粒径也在不断降低。在粉尘所带来的危害中最受所有关注的:一是对矿山职工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尘肺病已经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二是空气中煤尘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很容易发生爆炸。由于矿山井下一般都含有丰富的水源,并且湿式除尘器对于去除粒径小于5μm的粉尘颗粒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湿式除尘器在矿山井下应用比较普遍。湿式除尘器是一种高效的除尘设备,虽说其结构相比较于别的除尘设备比较简单,但是其内部流场结构还是很复杂。而现在新型湿式除尘器的开发大多都是基于研究者的设计经验以及一些理论开发出来的,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很多会出现除尘器内部流场分布不均匀不均衡以及二次流、旋涡等现象。本文就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由北京某科学研究总院和北京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专利产品:除尘洗气机内流场进行研究,提供洗气机内部气流运动的全部信息,进而对影响洗气机运行性能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由于叶轮装置是洗气机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洗气机是在含尘空气的环境下工作的,装置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在分析完洗气机的内流场的基础上,对洗气机的磨损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最易磨损的位置,为其抗磨损的研究提供依据。在通过对除尘洗气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洗气机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叶轮装置,在叶轮区域完成了通风及净化空气的过程,它的内流场的分布情况则直接影响洗气机整体的除尘效率。对于流场的分析研究基于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先后对气相流、气-固两相流及气-液-固三相流这样的顺序进行分析研究,全面分析研究了洗气机内流场,着重分析叶轮区域,结果表明洗气机内流场分布比较复杂尤其是叶轮区域,在叶轮进口处存在二次流及回流现象,在出口处与箱体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涡流及回流区域,然后通过比较加入喷淋后与未喷淋前的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图。最后通过在排风口统计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在喷淋后的逃逸个数来计算出净化效率,比较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到其除尘效果不错。然后选取Fluent中适当的磨损模型对洗气机的磨损进行研究,尤其是叶轮区域。在分析完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在叶片流道的运动轨迹后,选取5μm、10μm以及15μm三种有代表性粒径的粉尘颗粒来研究其对洗气机冲蚀磨损进行研究,然后在根据洗气机的实际运行情况选取粒径为100μm的水雾液滴研究磨损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对提高洗气机的抗磨损提供依据,并对易磨损区域提供适当地抗磨损措施。在前面对湿式除尘机理进行分析后知道与除尘效果有直接关系是喷嘴喷雾,喷雾速度、喷嘴发射角度、喷雾方式以及喷嘴所处的位置。根据除尘系统的进风处到洗气机叶轮进口截面之间建立三维几何模型。对于喷雾速度以及喷射角度利用数学方法对喷嘴喷出的水雾液滴运行轨迹进行数学推导后,再综合考虑箱体壁面的限制的影响,得到模拟数据。首先比较未喷淋及顺向喷淋及逆向喷淋出口截面的速度变化情况并结合具体的理论分析后,得到将原有喷淋装置提高一定距离并采用逆向喷淋效果较好。又由于考虑到喷嘴喷出的水雾液柱的最佳除尘区域,对在不同位置的逆向喷淋后出口截面的速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后选取最佳位置。本文通过利用Fluent软件,并与理论创新性的结合研究分析后发现,除尘洗气机体积小、结构简单、除尘效率高,不存在堵塞现象等优点。对于洗气机的推广应用以及优化设计并提高其抗磨损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研究提出了指导方向,对于其内流场及多相流理论的完善起到积极意义。而洗气机其独特的叶轮结构不仅效率高、节省空间,其相比通风机的叶轮磨损完全避免了叶片吸力面前缘的磨损,这对叶轮机械的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孙雪姣[8](2015)在《电磁浮动床除尘装置开发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加重了环境污染,除尘净化技术日益受到关注。为适应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20世纪以来除尘技术快随发展,各种新型除尘技术不断涌现。颗粒层除尘技术因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诸多优点,广泛的应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和燃煤汽轮机技术和增压流化床燃煤联合(PFBC)技术的除尘过程中,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高温除尘技术。本文在结合颗粒层除尘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电磁浮动床除尘技术,以不同粒径铁磁材料作为过滤介质,在床体外施加磁场形成浮动床层。该装置不仅可以保证较高的除尘效率,而且具有连续运行,结构简单,床层灵活可调的优点,能够满足不同要求的除尘过程。为了寻找新型电磁浮动床除尘器的最佳运行参数,本文从研究颗粒床层特性入手,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选择磁性强、矫顽力大的磁性材料,研究构建稳定浮动床层的条件,包括电流强度、磁场强度、床层高度等参数对浮动床层构建的影响。第二,以气固两相流为基础,分析电磁浮动床除尘机理。根据浮动床层的构建条件,设计开发了电磁浮动床除尘装置的主体结构,并对相关附属设备进行选型,包括电磁线圈、直流电源、鼓风机、流量计、压差计等。第三,以电磁浮动床除尘装置为主要对象,研究各种参数对装置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风量、过滤介质尺寸、磁场强度等参数,获得各参数对电磁浮动床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及床层压降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浮动床层的构建与磁场强度及滤料尺寸相关,当磁场强度大于240Gs时能够形成稳定的浮动床层;40目与60目铁磁颗粒相比,粒径60目的球形颗粒在磁场作用下形成浮动床层稳定性更高;以60目颗粒为滤料,在保持床层原始高度为40mm,磁场强度300Gs的条件下,风量在50~135m3/h时,床层高度不断增大,床层高度最高达到130mm,床层压降由1362Pa增至2441Pa,风量为110m3/h时,除尘效率最高;确定电磁浮动床除尘装置的最佳运行条件,当进口含尘气体浓度为20g/m3,磁场强度为300Gs,风量为110m3/h时,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高达99.34%。本文的研究工作对包括新型电磁浮动床除尘器在内的各式颗粒层除尘器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电磁浮动床用于高温除尘工艺奠定了基础。

肖育军[9](2014)在《PCF型湿式脱硫除尘器结构的CFD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2012年中国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与大气污染现状,由燃煤引起的SO2与颗粒物仍是我国大气的主要污染物质,同时,随着人民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使得对脱硫除尘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已经势在必行。因此,本文针对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的PCF型(套筒式)湿式脱硫除尘器进行结构优化研究,这对进一步提高装置的脱硫除尘效率与节省脱硫除尘工程改建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按照PCF型湿法脱硫除尘装置的实验装置尺寸,建立物理模型并划分多种尺寸的网格,来验证数值计算的网格无关性。针对原PCF型入口结构,设计了三种不同的优化入口结构。通过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和正确的边界条件,对四种入口结构模型进行计算。同时,根据PCF型原装置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析了气相流场、液相颗粒与固相颗粒的分布,并对其中一种入口结构的切入角度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左、右切向入口能促使初处理室内气流的均匀性分布、增强了装置内湍流强度、优化切向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在30°、45°、60°三种切入角度中,45°切入角集合了30°低速区小与54°入口断面大的优点,满足工程实际运用的要求。依据优化入口结构的模拟结果,对四种结构中第一层导流板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促进装置中液相的均匀性分布。在考虑气液传热与液滴蒸发等条件下,对拆除第一层导流板后的四种装置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装置C-2与D-2的烟气分布与速度分布均维持着与装置C-1与D-1一样的竞争优势,并得出在原装置结构中,第一层导流板有促进烟气均匀分布的功能。去除第一层导流板后,液相分布集中于壁面区域的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装置C-2、D-2中大的气流速度与烟气旋转运动,并没有使整个装置内的液相分布更加不均匀化。导流板是导致液相不均匀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在气相与液相分布更加合理均匀的装置C-2中,温度与湿度的分布也更均匀。同时得出:气-液两相间的传热速度非常快,主要发生在装置出处理室内的上部区域,这与气-液两相间的温度差有关。因此,拆除第一层导流板后,装置C-2与D-2在保持了装置C-1与D-1原有优势的条件下,进一步改善了装置内液相的分布。利用颗粒在惯性离心力场中运动时的受力理论知识,对液相颗粒与固相颗粒的在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切向入口的结构中,切向速度是速度的主要分量。并且由于速度与切向速度的优化分配,使得切向入口的装置结构在除尘效率上远远优于原结构。利用曳力物理公式对初处理室内液滴的受力分析表明:在此次试验装置尺寸下,切向速度的增加,不会使液相分布趋向不均匀化,而导流板是导致液相不均匀分布的最主要因素。这结论与模拟结果相一致的结论,即进一步说明所建结构模型与数值模型的合理性。论文利用CFD技术对PCF型湿式脱硫除尘器结构的优化研究是建立在气流单相、气-液两相、气-固两相与气-液传热等多角度分析基础上的,最终的优化结构同时实现装置内气、液、固三相的均匀分布性,具有工业实践的参考价值。

高宏亮[10](2011)在《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理论研究》文中认为研究中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得知,工业燃煤锅炉排放的颗粒物和SO2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随着空气污染控制标准的日益严格,对空气净化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和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尘脱硫技术与装置成为当前一种迫切的需求。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除尘脱硫装置—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并结合实验研究、数值理论和CFD模拟的方法对该新型装置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性能的实验研究和分析。首先,对实验用粉煤灰和石灰石粉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装置的阻力性能、除尘性能、脱硫性能和脱水性能;同时,根据实验研究结果给出了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的运行工况和结构参数。基于湿法除尘机理,建立了PCF型洗涤器湿法除尘的理论模型。模型建立过程中,将PCF型洗涤器划分成不同的区域,重点考虑喷淋区(初处理室)、自激通道、自激室和内筒四部分对颗粒的捕集作用。根据湿式除尘机理,分别建立各区域的除尘子模型,然后将各部分的除尘效率进行综合。利用理论模型预测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的除尘效率,并借助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根据双膜传质理论,建立了PCF型洗涤器内石灰石浆液滴吸收SO2的理论模型。模型以烟气为研究对象,假定传质速率在一个控制单元或时间步长内是不变的。用十种离子(Cl-、Ca2+、H+、OH-、SO2(aq)、CO2(aq)、HSO3-、HCO3-、SO32-和C032-)来定义液相的组成,烟气流动过程中考虑了SO2的吸收和CO2的解吸。同时,模型的建立也考虑自激室对烟气的二次净化作用。利用理论模型预测了装置不同工况下的脱硫效率,并将预测值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分析PCF型洗涤器内的脱硫过程表明,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在初处理室(喷淋区)内,SO2的吸收是由气膜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的。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包中的Fluent软件对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内的流动特性及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中应用结构化网格技术划分网格,运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RSM)描述烟气湍流运动,选用颗粒轨道模型(DPM模型)跟踪液滴轨迹,采用随机漫步模型(DRW模型)考察湍流对液滴运动的影响,用压力—速度耦合的SIMPLE算法求解耦合的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以上的研究表明:①随着风速增大,装置压降随之增大,除尘效率增加不明显,脱硫效率降低,脱水性能略有提高(一定风速范围内)。②液气比对装置的除尘效率和脱硫效率都有很显着的影响,液气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除尘效率和脱硫效率都会随之增加;但液气比对装置压降和出口烟气含湿量影响不大。③装有导流板的PCF型洗涤器较无导流板的PCF型洗涤器虽然压降略有增加,但综合性能有明显的提高。④与其他洗涤器相比,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具有压降低、烟气处理量大、吸收速率高、脱水性能好等诸多优点。⑤建立的除尘理论模型和钙基脱硫理论模型都可以有效地预测新型PCF洗涤器的除尘、脱硫性能。理论预测值和实验测定值显示了良好的吻合性。⑥CFD方法通过将不同工况下的流场、速度场、压力场、浓度场、液滴轨迹等进行了可视化,可以更直观的观察现象,揭示洗涤器内的流动特性,从而加深对流场规律的理解,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意义。论文在最后,结合相关的工程项目,对PCF型装置在现场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该装置净化后的烟气粉尘浓度、SO2浓度和烟气林格曼黑度均低于国家标准和当地标准;并且具有显着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二、湿式旋风脱硫除尘器破损机理分析及防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湿式旋风脱硫除尘器破损机理分析及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石灰石工业窑炉常用除尘器特点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石灰石工业粉尘污染源分析
    1.1 排放源
    1.2 污染物种类
2 除尘器特点及石灰石窑炉除尘应用
    2.1 常用除尘器特点及应用
        2.1.1 袋式除尘器
        2.1.2 静电除尘器
        2.1.3 机械式除尘器
        2.1.4 旋风除尘器
        2.1.5 湿式除尘器
    2.2 石灰石工业窑炉除尘方式选择
3 结束语

(2)基于实际工程的燃煤供热锅炉脱硫除尘及脱硝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燃煤锅炉烟气处理技术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2 论文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与政策研究
    2.1 煤炭燃料分析
        2.1.1 煤碳的分类
        2.1.2 煤碳的成分分析
    2.2 常用锅炉类型及特点
        2.2.1 循环流化床锅炉
        2.2.2 往复炉排锅炉
        2.2.3 链条炉排锅炉
        2.2.4 煤粉炉
    2.3 锅炉烟气排放治理的相关政策
    2.4 本章小结
3 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方法研究
    3.1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
        3.1.1 石灰石-石膏法脱硫
        3.1.2 氨法脱硫技术
        3.1.3 循环流化床法脱硫
        3.1.4 氧化镁湿法脱硫技术
    3.2 燃煤锅炉烟气脱硝技术
        3.2.1 低氮燃烧技术
        3.2.2 SCR法脱硝技术
        3.2.3 SNCR法脱硝技术
    3.3 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技术
        3.3.1 静电除尘
        3.3.2 袋式除尘
        3.3.3 电袋复合除尘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沈阳市集中供热及烟气治理现状
    4.1 沈阳市供热现状
        4.1.1 沈阳市供热区域划分
        4.1.2 沈阳市供热面积及供热能源规划
        4.1.3 西部供热区域现状
        4.1.4 南部供热区域现状
    4.2 沈阳市燃煤烟气治理现状
        4.2.1 沈阳市大气污染治理现状
        4.2.2 沈阳市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技术发展现状
    4.3 本章小结
5 燃煤锅炉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应用实例
    5.1 研究方法及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估算模型构建
        5.1.1 泰森多边形法
        5.1.2 基本模型与假设
        5.1.3 污染物排放浓度影响因子的选取
        5.1.4 模型所选定目标时段的分析与确定
        5.1.5 基于ArcGis和 mapinfo的泰森多边形的构建
    5.2 沈阳市概况
        5.2.1 气象条件
        5.2.2 水文条件
        5.2.3 地质特征
    5.3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烟气治理研究
        5.3.1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项目概况
        5.3.2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5.3.3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项目热负荷规划设计
        5.3.4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选型及烟气脱硫系统
        5.3.5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烟气除尘系统
        5.3.6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烟气脱硝系统
        5.3.7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估算模型
        5.3.8 沈阳市铁西金谷热源厂燃煤锅炉环境效益分析
    5.4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燃煤锅炉烟气治理研究
        5.4.1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扩建项目概况
        5.4.2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扩建项目热负荷规划设计
        5.4.3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扩建项目燃煤锅炉脱硝系统分析
        5.4.4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估算模型
        5.4.5 沈阳市沙河热源厂扩建项目环境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湿法脱硫吸收塔的协同除尘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湿法脱硫技术
        1.2.1 烟气脱硫技术现状
        1.2.2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原理
        1.2.3 湿法脱硫增效技术
        1.2.4 筛板式喷淋塔及其结构
    1.3 筛板式喷淋塔脱硫的研究现状
        1.3.1 筛板式喷淋塔传质研究
        1.3.2 筛板喷淋塔特性分析
    1.4 筛板喷淋塔除尘研究现状
        1.4.1 开放性粉尘的脱除
        1.4.2 洗涤塔除尘
        1.4.3 脱硫塔协同除尘
        1.4.4 筛板喷淋塔除尘
        1.4.5 粉尘捕集机理
    1.5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法及材料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3 空塔及筛板式喷淋吸收塔的脱硫传质实验研究
    3.1 空塔喷淋塔的脱硫特性实验研究
        3.1.1 烟气流量的影响
        3.1.2 浆液循环量的影响
        3.1.3 相同液气比下烟气流量的影响
        3.1.4 入口二氧化硫浓度的影响
        3.1.5 浆液pH值的影响
    3.2 筛板喷淋塔的脱硫特性实验研究
        3.2.1 烟气流量的影响
        3.2.2 浆液循环量的影响
        3.2.3 相同液气比下烟气流量的影响
        3.2.4 二氧化硫浓度的影响
        3.2.5 浆液pH值的影响
    3.3 筛板的增强效率
        3.3.1 烟气流量的影响
        3.3.2 浆液循环量的影响
        3.3.3 相同液气比下烟气流量的影响
        3.3.4 入口二氧化硫浓度的影响
        3.3.5 浆液pH值的影响
    3.4 小结
4 空塔喷淋塔及筛板喷淋塔的协同除尘实验研究
    4.1 空塔喷淋塔粉尘脱除特性
        4.1.1 入口粉尘特性的影响
        4.1.2 系统运行参数的影响
    4.2 筛板喷淋吸收塔粉尘脱除特性
        4.2.1 粉尘特性的影响
        4.2.2 系统运行参数的影响
        4.2.3 筛板结构参数的影响
    4.3 筛板对粉尘的增强脱除机理分析
    4.4 小结
5 脱硫塔协同除尘模型研究
    5.1 空塔喷淋塔的综合协同除尘模型
        5.1.1 单个液滴的综合除尘效率模型
        5.1.2 液滴分级除尘效率模型
        5.1.3 喷淋塔内的液滴群分级除尘效率模型
        5.1.4 空塔除尘效率模型建立
    5.2 筛板式喷淋吸收塔的协同除尘模型研究
        5.2.1 泡沫除尘效率模型
        5.2.2 泡沫层增强除尘模型建立
        5.2.3 泡沫层增强除尘特性分析
    5.3 小结
6 脱硫吸收塔出口颗粒物形态及大小
    6.1 入口粉尘颗粒形态及大小
    6.2 浆液成份
    6.3 颗粒的形态
    6.4 WFGD系统内的化学反应
    6.5 不同影响因素下WFGD出口的化学组成
        6.5.1 不同液气比的影响
        6.5.2 不同入口颗粒粒径的影响
        6.5.3 入口粉尘颗粒浓度的影响
    6.6 WFGD出口颗粒物形态及大小
        6.6.1 空白样
        6.6.2 WFGD出口颗粒物形态
        6.6.3 WFGD出口颗粒大小
    6.7 筛板对喷淋塔出口颗粒形态的影响
        6.7.1 筛板喷淋塔下出口颗粒成份
        6.7.2 筛板喷淋塔下的出口颗粒物形态
        6.7.3 筛板喷淋塔下的出口颗粒物大小及分布
    6.8 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钍基熔盐堆尾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性能及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熔盐堆的研究进展
    1.3 气固分离装置结构的研究进展
        1.3.1 机械式分离设备
        1.3.2 过滤式分离设备
        1.3.3 静电分离设备
        1.3.4 湿法分离设备
    1.4 气固分离装置性能研究进展
        1.4.1 气固分离装置性能实验研究进展
        1.4.2 气固分离装置性能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5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轴流叶片-过滤组合式分离装置流体力学模型
    2.1 引言
    2.2 物理模型
    2.3 数学模型
        2.3.1 控制方程
        2.3.2 湍流模型
        2.3.3 多孔介质模型
        2.3.4 气固两相流模型
    2.4 边界条件
        2.4.1 气相流场
        2.4.2 气固两相流
    2.5 计算方法
    2.6 网格划分和网格无关性验证
    2.7 模型验证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轴流叶片-过滤组合式分离装置流场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
    3.1 引言
    3.2 气相流场分析
        3.2.1 速度场
        3.2.2 压力场
    3.3 气固两相流场分析
    3.4 叶片结构参数优化
        3.4.1 叶片倾斜角度
        3.4.2 叶片数目
        3.4.3 结构优化后的性能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旋风百叶-过滤组合式分离装置流体力学模型
    4.1 引言
    4.2 旋风百叶-过滤组合式分离装置的提出
    4.3 物理模型
    4.4 数学模型
        4.4.1 湍流模型
        4.4.2 多孔介质模型
        4.4.3 气固两相流模型
    4.5 边界条件
        4.5.1 气相流场
        4.5.2 气固两相流场
    4.6 计算方法
    4.7 网格无关性验证
    4.8 模型验证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旋风百叶-过滤组合式分离装置流场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
    5.1 引言
    5.2 气相流场分析
        5.2.1 速度场
        5.2.2 压力场
    5.3 气固两相流场分析
    5.4 结构参数的影响
        5.4.1 导流片环绕圈数
        5.4.2 导流片螺距
        5.4.3 旋流叶片数量
        5.4.4 旋流叶片厚度
        5.4.5 旋流叶片梯形底角角度
    5.5 两种组合式分离装置性能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6.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MOX燃料芯块干磨自动生产线除尘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除尘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除尘技术
        1.2.2 国外除尘技术现状
    1.3 MOX燃料及其除尘系统研究现状
        1.3.1 MOX燃料研究现状
        1.3.2 MOX燃料除尘系统研究现状
    1.4 本文内容结构
第2章 干磨自动生产线除尘系统方案设计
    2.1 除尘系统设计标准
        2.1.1 净化效率要求
        2.1.2 设计评价标准
    2.2 除尘系统结构设计
        2.2.1 集气吸尘罩安装要求
        2.2.2 除尘设备和管网布置
        2.2.3 管道设计
        2.2.4 粉尘的收集
        2.2.5 除尘工艺方案设计
    2.3 磨削区粉尘分布Fluent仿真及密封罩设计
        2.3.1 密封罩的设计要求
        2.3.2 磨削区除尘仿真建模
        2.3.3 仿真运行及结果分析
        2.3.4 其他密封细节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除尘系统设备选型
    3.1 粉尘理化特性分析
    3.2 除尘原理及选择
    3.3 除尘主机设计
        3.3.1 一级扰流沉降
        3.3.2 二级脉冲反吹滤筒过滤
        3.3.3 三级小粒子过滤
    3.4 除尘系统设计计算
        3.4.1 管网和风速设计计算
        3.4.2 通风机的设计计算
        3.4.3 电动机的选型
    3.5 除尘系统的检维护
        3.5.1 除尘系统的管理维护
        3.5.2 各设备的检维护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除尘效果实验验证
    4.1 除尘系统调试及试运行
    4.2 除尘效率实验方案设计
        4.2.1 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
        4.2.2 粉尘采集技术
        4.2.3 实验原则和实验准备
        4.2.4 实验过程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定性分析
        4.3.2 定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除尘系统设计标准

(6)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的优化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目的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
    1.2 大气环境污染概述
        1.2.1 烟尘颗粒物的危害
        1.2.2 二氧化硫的危害
    1.3 除尘脱硫技术概述
        1.3.1 除尘技术概述
        1.3.2 脱硫技术概述
        1.3.3 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概述
    1.4 余热回收技术概述
    1.5 工程概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基础理论简介
    2.1 流体力学概述
        2.1.1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2.1.2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2.2 计算流体力学(CFD)概述
        2.2.1 CFD的概念
        2.2.2 CFD的数值解法
        2.2.3 CFD的数值模拟步骤
    2.3 CFD软件FLUENT
        2.3.1 前处理器
        2.3.2 求解器
        2.3.3 后处理器
        2.3.4 FLUENT分析过程
    2.4 湍流理论概述
        2.4.1 直接数值模拟
        2.4.2 雷诺平均模拟
        2.4.3 大涡模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及其烟管浸液深度分析
    3.1 设备简介
        3.1.1 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的结构形式
        3.1.2 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的工作过程
        3.1.3 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的除尘脱硫机理
        3.1.4 设备除尘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
    3.2 烟管不同浸液深度对除尘脱硫效率影响的模拟分析
        3.2.1 模型的建立及网格的划分
        3.2.2 模型内部流道的数值模拟
        3.2.3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3 工程实际运行效果及对比分析
        3.3.1 设备烟管浸水深度改造前的运行测试结果
        3.3.2 设备烟管浸水深度改造后的运行测试结果
        3.3.3 运行效果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烟管增设疏波器对除尘脱硫效率的影响
    4.1 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局部模型的建立的建立及模拟分析
        4.1.1 模型的建立及网格的划分
        4.1.2 模型的内部流道数值模拟
        4.1.3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2 工程实际运行效果及对比分析
        4.2.1 设备增设疏波器改造前的运行测试结果
        4.2.2 设备增设疏波器改造后运行的测试结果
        4.2.3 运行效果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备废水的余热回收
    5.1 原有系统余热回收方式介绍
    5.2 回收设备废水余热的节能效益分析
        5.2.1 废水余热回收的年收益
        5.2.2 废水余热回收系统的回收期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湿式除尘洗气机的流场分析及其磨损和喷雾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粉尘治理的研究现状
        1.1.1 粉尘的产生及其危害
        1.1.2 粉尘治理现状
        1.1.2.1 防尘措施
        1.1.2.2 治尘措施
        1.1.3 国内外粉尘排放标准及相关规定
    1.2 矿山除尘设备的发展现状
    1.3 湿式除尘器
        1.3.1 湿式除尘器的发展历程
        1.3.2 湿式除尘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3.3 几种典型的湿式除尘器
        1.3.4 湿式除尘器的关键技术与研发趋势
        1.3.4.1 关键技术
        1.3.4.2 发展趋势
    1.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除尘洗气机的数值模拟理论分析
    2.1 CFD在除尘领域的应用
    2.2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2.2.1 基本控制方程
        2.2.2 湍流模型
        2.2.3 求解器的选择
        2.2.4 离散化方法的选择
        2.2.5 流场数值求解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除尘洗气机流场的数值分析
    3.1 除尘洗气机建模与网格划分
        3.1.1 除尘洗气机
        3.1.2 三维模型
        3.1.3 内流场模型
        3.1.4 内流场模型的网格划分
    3.2 边界条件的设定
    3.3 气相流分析
        3.3.1 叶轮部分气相流分析
        3.3.2 洗气机筒体部分的气相流分析
        3.3.2.1 洗气机筒体部分的速度分析
        3.3.2.2 洗气机筒体部分压力变化分析
    3.4 两相流分析
        3.4.1 欧拉模型
        3.4.2 离散相模型(DPM)
        3.4.2.1 气-固两相流分析
        3.4.2.2 气-液两相流分析
    3.5 气-液-固三相流
        3.5.1 三相流模型确定
        3.5.2 三相流模型边界条件的选择
        3.5.3 三相流结果分析
    3.6 除尘洗气机对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捕集效率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除尘洗气机叶轮叶片及箱体磨损的数值分析
    4.1 叶轮叶片磨损研究现状
        4.1.1 叶轮叶片的磨损机理
        4.1.2 叶轮叶片的磨损研究现状
    4.2 Fluent中冲蚀磨损模型
    4.3 不同粒径粉尘颗粒在叶片流道中运动分析
    4.4 不同粒径粉尘颗粒对叶片及洗气机箱体的磨损分析
        4.4.1 粒径为5μm粉尘颗粒磨损结果分析
        4.4.2 粒径为10μm粉尘颗粒磨损结果分析
        4.4.3 粒径为15μm粉尘颗粒磨损结果分析
    4.5 水雾颗粒对叶片及洗气机箱体的磨损分析
    4.6 防磨措施的选择
        4.6.1 叶轮叶片的防磨措施
        4.6.2 除尘洗气机箱体防磨措施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除尘洗气机的喷嘴喷雾优化研究
    5.1 喷嘴喷雾
        5.1.1 雾化液滴流的结构
        5.1.2 喷雾方式
    5.2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的选择
    5.3 模拟分析
        5.3.1 气-固两相流分析
        5.3.2 喷淋结果分析
        5.3.2.1 顺喷及逆喷分析
        5.3.2.2 不同位置逆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电磁浮动床除尘装置开发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粉尘的危害
        1.2.1 粉尘的产生
        1.2.2 粉尘的分类
        1.2.3 粉尘的危害
    1.3 国内外除尘技术发展现状
        1.3.1 旋风除尘器
        1.3.2 静电除尘器
        1.3.3 湿式除尘器
        1.3.4 袋式除尘器
        1.3.5 多孔陶瓷过滤除尘器
        1.3.6 颗粒层过滤除尘器
    1.4 本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2 电磁浮动床除尘装置过滤理论
    2.1 磁分离技术发展现状
    2.2 电磁浮动床除尘技术机理
        2.2.1 惯性碰撞
        2.2.2 拦截效应
        2.2.3 扩散作用
        2.2.4 筛分作用
        2.2.5 磁力作用
    2.3 电磁浮动床除尘特性的影响因素
        2.3.1 粉尘特性
        2.3.2 滤料介质特征参数
        2.3.3 气流分布
        2.3.4 过滤速度
        2.3.5 磁场强度
    2.4 本章小结
3 电磁浮动床除尘实验系统
    3.1 电磁浮动床除尘实验的工艺流程
    3.2 电磁浮动床除尘装置及其附属设备
        3.2.1 电磁浮动床除尘装置
        3.2.2 电源
        3.2.3 电磁线圈
        3.2.4 磁性颗粒
    3.3 电磁浮动床除尘装置的启动和调整实验
        3.3.1 磁场强度对磁性散颗粒、颗粒层的影响
        3.3.2 磁性颗粒堆积密度对床层高度的影响
        3.3.3 磁性颗粒粒径对床层高度的影响
        3.3.4 磁性颗粒质量对床层浮动高度的影响
        3.3.5 磁性颗粒粒径对床层浮动高度的影响
    3.4 颗粒质量与床层高度关系拟合
    3.5 本章小结
4 影响电磁浮动床除尘特性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装置
    4.2 实验步骤
    4.3 滤料介质特征参数的测量
    4.4 粉煤灰特性参数的测量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风量对床层高度的影响
        4.5.2 风量对压降的影响
        4.5.3 风量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4.5.4 磁场强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PCF型湿式脱硫除尘器结构的CFD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中国大气污染现状概述
    1.2 燃煤锅炉烟气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1.2.1 除尘技术
        1.2.2 脱硫技术
        1.2.3 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的研究进展
        1.2.4 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装置的经济指标
    1.3 CFD 技术概述
        1.3.1 CFD 的含义
        1.3.2 CFD 的基本理论
        1.3.3 数值模型
        1.3.4 CFD 软件的介绍
        1.3.5 CFD 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PCF 型装置入口结构优化研究
    2.1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2.2 数学模型的选择
    2.3 边界条件
    2.4 收敛控制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网格无关性验证
        2.5.2 气相流场的分布
        2.5.3 湍流强度分析
        2.5.4 压降分析
        2.5.5 切入角度分析
        2.5.6 气固两相流的模拟
        2.5.7 气液两相流的模拟
    2.6 实验验证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PCF 型装置导流板结构优化研究
    3.1 模型选择与设置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气相流场分析
        3.2.2 气-固两相流分析
        3.2.3 气-液两相流分析
        3.2.4 传热分析
        3.2.5 湿度分析
        3.2.6 压降的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颗粒的受力分析
    4.1 引言
        4.1.1 液滴捕集粉尘
        4.1.2 旋风除尘机理
        4.1.3 液滴颗粒的受力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固相颗粒的受力分析
        4.2.2 液相颗粒的受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10)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中国大气污染现状概述
    1.2 大气污染产生的危害
        1.2.1 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1.2.2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1.2.3 大气污染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
        1.2.4 大气污染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1.2.5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1.3 烟气除尘脱硫技术概述
        1.3.1 除尘技术概述
        1.3.2 烟气脱硫技术概述
    1.4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概述
        1.4.1 CFD的含义
        1.4.2 CFD的基本理论
        1.4.3 CFD软件的介绍
        1.4.4 CFD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的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系统
        2.2.1 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
        2.2.2 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2.2.3 实验分析系统
        2.2.4 实验内容
    2.3 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
        2.3.1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
        2.3.2 粉煤灰的堆积密度和真密度
        2.3.3 粉煤灰的粒径分布
        2.3.4 粉煤灰的扫描电镜(SEM)
        2.3.5 粉煤灰的比表面积(BET)
        2.3.6 粉煤灰的润湿性
        2.3.7 粉煤灰的粘附性
        2.3.8 粉煤灰的安息角与滑动角
    2.4 石灰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2.4.1 石灰石的化学成分和XRD
        2.4.2 石灰石的扫描电镜(SEM)
        2.4.3 石灰石的比表面积(BET)
        2.4.4 石灰石的活性评价
    2.5 风量的测定及装置漏风率的检测
        2.5.1 测点的选择
        2.5.2 测量及处理方法
        2.5.3 结果分析
    2.6 阻力性能实验
        2.6.1 空塔气速对阻力的影响
        2.6.2 粉尘浓度对阻力的影响
        2.6.3 液气比对阻力的影响
    2.7 除尘性能实验
        2.7.1 空塔气速对出效率的影响
        2.7.2 含尘浓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2.7.3 液气比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2.7.4 粉尘粒径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2.8 脱硫性能实验
        2.8.1 循环浆液pH值的影响
        2.8.2 循环浆液石灰石浓度的影响
        2.8.3 SO_2入口浓度的影响
        2.8.4 塔内气速的影响
        2.8.5 液气比的影响
        2.8.6 烟气中Cl的影响
        2.8.7 装置内部结构因素的影响
    2.9 脱水性能
    2.10 本章小结
第3章 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除尘过程建模与数值计算
    3.1 引言
    3.2 湿法除尘机理
        3.2.1 气液接触形式
        3.2.2 粉尘粒子在捕尘体上的沉降形式
    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喷淋区—初处理室(η_1)
        3.3.2 自激通道区域(η_2)
        3.3.3 自激室区域(η_3)
        3.3.4 内筒区域(η_4)
        3.3.5 PCF型洗涤器总捕集效率(ηoverall)
    3.4 模型计算所需参数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
        3.5.1 理论预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5.2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脱硫过程建模与数值计算
    4.1 引言
    4.2 模型的建立
        4.2.1 初处理室SO_2吸收模型
        4.2.2 自激室SO_2吸收模型
        4.2.3 洗涤器总脱硫效率模型
    4.3 数值计算
        4.3.1 模型数值计算所需参数
        4.3.2 模型数值计算说明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1 传质系数的分析
        4.4.2 预测结果及分析
        4.4.3 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的CFD模拟
    5.1 引言
    5.2 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的建模
        5.2.1 模型假设与简化
        5.2.2 物理模型与网格划分
        5.2.3 数学模型
    5.3 边界条件
        5.3.1 连续相(烟气)条件
        5.3.2 湍流参数的计算
        5.3.3 颗粒相(液滴)条件
    5.4 基本算法
    5.5 结果与分析
        5.5.1 气相速度场
        5.5.2 气相压力场
        5.5.3 烟气运动轨迹
        5.5.4 气相湍流强度
        5.5.5 离散相(液滴相)浓度
        5.5.6 液滴轨迹跟踪
    5.6 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5.6.1 压降的对比分析
        5.6.2 出口气体流速的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PCF型除尘脱硫装置的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PCF型湿式除尘脱硫装置的工程应用
        6.2.1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三台燃煤锅炉除尘脱硫工程
        6.2.2 湘潭钢铁公司热电厂一台75T/H燃煤锅炉除尘脱硫工程
        6.2.3 乌鲁木齐三宫热力公司SHL29型燃煤锅炉除尘脱硫工程
    6.3 效益分析
        6.3.1 社会效益分析
        6.3.2 环境效益分析
        6.3.3 经济效益分析
    6.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B 攻读傅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湿式旋风脱硫除尘器破损机理分析及防护(论文参考文献)

  • [1]石灰石工业窑炉常用除尘器特点及应用[J]. 王勇. 新疆有色金属, 2021(05)
  • [2]基于实际工程的燃煤供热锅炉脱硫除尘及脱硝技术[D]. 顾源.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湿法脱硫吸收塔的协同除尘特性研究[D]. 吴其荣. 重庆大学, 2019(01)
  • [4]钍基熔盐堆尾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性能及优化设计研究[D]. 武梦丹.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8)
  • [5]MOX燃料芯块干磨自动生产线除尘系统研究[D]. 苏荣. 湖南大学, 2018(02)
  • [6]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的优化改造[D]. 王若川.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7]湿式除尘洗气机的流场分析及其磨损和喷雾性能研究[D]. 李玢玢.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8]电磁浮动床除尘装置开发及性能研究[D]. 孙雪姣.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5(08)
  • [9]PCF型湿式脱硫除尘器结构的CFD优化研究[D]. 肖育军. 湖南大学, 2014(03)
  • [10]PCF型除尘脱硫洗涤器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理论研究[D]. 高宏亮. 湖南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湿式旋风脱硫除尘器损坏机理分析与防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