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美丽山河

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美丽山河

一、改善生态环境 再造秀美山川(论文文献综述)

黄金凤[1](2021)在《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基础》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也已经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纳入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美丽中国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愿景,这既是施政所指,也是民心所向。因此,全面系统总结习近平从知青时期到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基础,对于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以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为研究对象,由绪论和六个章节对文章主题展开论述,深入探讨了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理论溯源、形成过程、实践特点以及重要意义。第一章主要论述的是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理论溯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美丽中国的相关论述,可以为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第二至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研究部分,分别论述了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通过梳理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时期、浙江时期以及十九大以来的实践历程,围绕“实现什么样的美丽中国、如何实现美丽中国”,详细研究习近平关于美丽山川、美丽人居、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的相关论述和实践探索,以便于系统完整的掌握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形成脉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思想成长的范例,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理论思路,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步伐。第六章主要阐述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在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坚守人民情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和统筹谋划全局的实践特点,阐明了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全人类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理论意义,对推动美丽中国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强国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周拴成,王迁,侯娜,叶青,王永新[2](2021)在《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系列地方标准实施效果研究》文中提出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系列地方标准是围绕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气象五大领域制定发布的一批支撑陕西省山川秀美重点工程建设的关键标准。该标准综合体的发布实施,对加快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实现三秦大地山青、水秀、人富的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佩成[3](2011)在《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是可实现的千秋伟业》文中研究指明依据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项目所获得的成果和认识,回顾了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的历史及其理论认识的发展,进而介绍了这一重大项目在试验示范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大量试验区的建立(即模式的建立)。这些模式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的典型地域,包括黄土高原、沙漠、戈壁、绿洲、草地、荒漠以及江河源区等,并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作了论述,介绍了其建立过程、关键技术、功能效益、适用地域等。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证明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具有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广大群众基础,是可实现的千秋伟业。最后,对进一步推进再造山川秀美提出了建议。

耿国彪[4](2010)在《黎祖交解读《姜春云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文中认为经中央批准,《姜春云调研文集》已于今年初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联合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调研文集》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并有多篇书评和推介文章,包括多位省部级领导同志的读后感在《人民日报》等相关报刊陆续发表。鉴于姜春云同志在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曾长期分管林业工作,其《调研文集》中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不仅对于当时的林业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对于今日我国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刊记者特别约请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黎祖交教授,专门就《调研文集》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黎祖交[5](2010)在《构筑绿色长城 造福中华民族——《姜春云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论述读后感》文中认为《姜春云调研文集》是凝聚着姜春云同志关于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的重要着述。《文集》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具有立足的战略性、论述的系统性、观念的创新性、厚重的历史性、现实的针对性等显着特点,对于今天我国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文集》中"生态文明与人类发展卷"的有关"再造秀美山川篇"蕴含的许多重要观点特别值得深刻领会和认真记取。

黎祖交[6](2010)在《构筑绿色长城 造福中华民族——《姜春云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论述读后感》文中提出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关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着述也纷纷涌现。

李榜晏,周璐红,刘愿英,万亮婷[7](2007)在《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回观与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回观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实施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界定了“山川秀美”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涵义与基本内容,提出了“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从组织管理机制、补偿机制、后续产业发展和“生态-经济”效益良性循环机制、创新机制和舆情机制等方面入手,设计构建了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的运行体系。

李榜晏[8](2007)在《无定河上游地区环境演变与抗逆植物资源及其在生态重建中的利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着重以无定河上游毛乌素沙地作为实例,在分析其生态环境特征和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从本区植物资源调查、结构和区系分析以及比较植物学等方面,研究了本区植物的资源状况、基本特征和典型乡土植物的适生性与封育保护途径,以便为生态环境建设与再造山川秀美服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1)本区环境特点分析;2)本区适生植物资源调查、种属构成特征及区系分析;3)本区典型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抗逆性比较研究;4)本区适生植物资源的封育保护治理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问、定点观测、植物采集、调查比对、室内实验分析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等研究手段和技术方法,在本区的基本环境特点和问题、当地植物对沙地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保护机理、沙漠化防治和植被重建途径等方面得到如下研究成果:(1)在分析无定河上游地区(毛乌素沙地)的自然概况和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本区根本的生态环境特征可以归结为“旱、寒、风、沙、(盐)”;在这种环境背景下,本区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简单说就是“风沙为害、沙进人退;干旱缺水;暴雨为灾,水土流失;生态脆弱,物种濒危”。(2)通过调查编制了本区适生植物资源名录(参见附件《无定河上游毛乌素沙地种子植物名录》),对本区适生植物资源的种属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说明本区植物绝大部分属北温带分布型;本区植物区系的特点与性质的研究则提示本区植物具有多层次的生态过渡地带特点,其区系组成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其它区系分布类型的植物进入本区,主要取决于其对沙漠化环境的适应性,并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逐渐由定居、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稳定的状态。这就为本区在生态环境和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适生树种、草种选择问题提供了直接的科学方向。(3)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本区统万城遗址周边尚有天然胡杨林的分布。拓展了学术上胡杨的分布范围,并对研究毛乌素沙地和统万城遗址周边地区的环境变迁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将有可能成为研究统万城及周边环境变迁的“活化石”和生物指示。(4)进一步研究和确认了沙柳、旱柳等乡土树种的抗逆特性和在本区生态重建中的推广利用价值;通过比较植物学研究认为,本地沙柳在抗旱等逆境生活指标上,表现的最为突出,说明其适应干旱等胁迫环境的能力最强,是较好的沙地先锋植物;胡杨作为一种重要的荒漠河岸林植物,对沙地蒸腾强烈、气候干旱的特点通过长期的进化和生物适应,表现出很强的植物抗性特征和在各种逆境中较宽的存活、繁衍的适应能力;旱柳不仅具有一定的抗逆指征,而且推测本地的水文等条件对其生长比较有利,在本地大力发展旱柳这种乡土树种,不仅简便易行,投资少、见效快,而且生态治理和经济价值都很可观。(5)提出了在本区封育治理的几种可行途径,比如建立典型适生树种的封育示范园和推广重要适生树种的沙产业生态园区,还可建立旱柳经济林产业园、沙地药用植物生态产业园、沙地景观生态产业园等;以及设立各类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沙生植物公园。(6)本论文还从本区植物封育保护治理工作长期可持续运行的机制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设计,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本区植物封育保护治理工作五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体系。

刘秀花[9](2006)在《中国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的选题来自于国家攻关项目《中国西北不同生态地域山川秀美试验示范区建设与重大科技难题研究》,是再造山川秀美前期研究中一级区划的继续和深化。着重于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二级和三级分区研究,这是实施再造山川秀美十分必要的。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研究就是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特征和各地山川秀美建设的具体目标,对生态、经济、社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和定量指标分析,进而做出能够反映不同地域再造山川秀美模式的综合性发展区划—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为各地的山川秀美建设和规划提供理论和实施依据。 具体着力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2) 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因子体系的建立; (3)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4) 应用实例研究。 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以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模糊聚类分析、GIS的多因素叠加分析等方法,结合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状,对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的理论、区划方法、区划因子体系的建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以陕西省山川秀美综合区划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实现,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1.对我国各种区划成果的回顾和方法体系的分析 我国自然区划的理论和方法已积累了大量的成果。由于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的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比过去的任何区划都要复杂的多。所以本文首先对前人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为本项研究在思路和经验方面提供借鉴。 2.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理论研究 本区划研究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涉及多种因素。因此,在高层次的综合系统中划分不同的维度,即建立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度空间关系。在各子系统内部划分不同的层次,实行分层次分区。这为区划方法的研究和区划因子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3.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综合区划方法研究 根据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的理论,首先,在三维度各子系统内,对不同层次采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值;其次,考虑部分研究因子具有不确定性,将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各维度的区划。并应用自己编写的模糊聚类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划分出生态环境区划、

李佩成[10](2005)在《试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再造西北山川秀美》文中指出介绍了关于对自然的界定,认为自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进而阐述了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做到正确的认识自然、开展科学实验和坚持百家争鸣,做到按自然规律办事。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介绍了在主持实施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科技行动计划中获得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二、改善生态环境 再造秀美山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善生态环境 再造秀美山川(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分析法
        3.比较研究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2.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理论溯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美丽中国的相关论述
        1.道家“天地大美”思想
        2.儒家“善美合一”思想
        3.佛家“万物平等”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关于美丽中国的相关论述
        1.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和解”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美的规律”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
    (三)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美丽中国的相关论述
        1.毛泽东的环境保护理念
        2.邓小平的协调发展理念
        3.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观
        4.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二、初心萌发:初显保护环境意识
    (一)保护环境观念的初立
        1.对基层环境现状的切身体会
        2.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真切体认
    (二)积累基层生态环保经验
        1.务实行动,投身陕北环境治理
        2.多措并举,净化美化“高产脏县”
三、施政福建:构建“生态强省”
    (一)关于建设秀美山川的的实践探索
        1.发展特色风景,打造秀美景观
        2.实施造林绿化,点亮“闽东之光”
        3.推动长汀治理,建设优美生态县
    (二)关于建设优美舒适人居环境的实践探索
        1.发动全民参与,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2.深入基层一线,指导人居环境治理
    (三)关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1.明晰城市定位,建设“海上花园”
        2.制定发展规划,率先提出“城市生态建设”
        3.延续城市文脉,保持城市个性美
四、主政浙江:唱响“美丽浙江”主旋律
    (一)奠定“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1.实施“千万工程”,统筹城乡发展
        2.建设美村,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二)制定“绿色浙江”的建设目标
        1.走在时代前列,力促环保工作
        2.创新发展理念,造就秀美山川
        3.革新实践方式,建节约型社会
五、大国治理: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一)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正式形成
    (二)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建设目标
        1.建设美丽山川
        2.建设美丽人居
        3.建设美丽乡村
        4.建设美丽城镇
六、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特点及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特点
        1.坚守人民情怀
        2.坚持问题导向
        3.注重调查研究
        4.统筹谋划全局
    (二)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理论意义
        1.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2.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3.贡献了建设美丽地球家园的中国智慧
    (三)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2.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强国的建设
        3.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系列地方标准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的背景与成效
2 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系列地方标准发展现状
3 地方标准支撑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
4 山川秀美工程地方标准实施效果
    4.1 经济效益
    4.2 社会效益
    4.3 生态效益
5 总结

(3)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是可实现的千秋伟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再造山川秀美的理论发展———科学内涵的认定
2 再造山川秀美的伟大实践———模式的建立
    2.1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再造山川秀美模式 (陕西安塞试验区)
    2.2 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治沟治坡的再造山川秀美模式 (陕西米脂试验区)
    2.3 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高效开发的再造山川秀美模式 (甘肃庄浪试验区)
    2.4 引水、治沙、改土以及兴办沙产业和草产业等生态产业的再造山川秀美模式 (宁夏试验区)
    2.5 围栏放牧辅以人工草场以及保护江河源、发展牧区经济的再造山川秀美模式 (青海江河源试验区)
    2.6 干旱地带绿洲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再造山川秀美模式 (新疆新和试验区)
    2.7 荒漠、半荒漠屯垦区生态经济发展以及戍边富兵的再造山川秀美模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1团试验区)
    2.8 新疆绿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再造山川秀美模式 (新疆阿瓦提、尉犁试验区)
3 结语

(5)构筑绿色长城 造福中华民族——《姜春云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论述读后感(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编排特点
3 论述特点
4 重要观点
5 重要启示
6 结语

(7)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回观与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2 “山川秀美”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剖析
    2.1 生态补偿机制
    2.2 理顺管理体制
    2.3 投资关系和投资效益
    2.4 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2.5 科技投入不足与市场服务体系残缺
3 “山川秀美”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山川秀美”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涵义
    3.2 “山川秀美”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基本内容
        (1)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
        (2) 能够促进工程各要素之间的有序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能够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必须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
    3.3 “山川秀美”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体系的设想

(8)无定河上游地区环境演变与抗逆植物资源及其在生态重建中的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课题来源
    1.2 选题的依据和范围
        1.2.1 选题的依据
        1.2.2 研究区范围和概况
    1.3 相关学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全球环境问题与荒漠化
        1.3.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山川秀美
        1.3.3 本区植物资源和植被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区的自然概况
    2.1 地质概况
    2.2 地貌概况
        2.2.1 基本特征
        2.2.2 地貌分区
    2.3 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
        2.3.1 降水量的年内分布
        2.3.2 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2.4 水文条件分析
        2.4.1 区域的水系特征及水文地理概况
        2.4.2 地表水资源
        2.4.3 地下水
    2.5 本区土壤资源及生态评价
        2.5.1 概况
        2.5.2 土壤资源的类型特点及生态评价
    2.6 小结
第3章 研究区生态环境的演变
    3.1 地史演变与生态环境
        3.1.1 本区地质发育简史
        3.1.2 本区生态环境的地质地史演变
    3.2 气候变迁与生态环境
        3.2.1 气候变迁史
        3.2.2 本区的气候条件现状及分析
    3.3 研究区历史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3.4 本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实例分析—大夏国都统万城的兴落
        3.4.1 统万城的历史
        3.4.2 统万城之“兴”
        3.4.3 统万城之“落”
        3.4.4 自然的变迁与社会兴落的原因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研究区的植物资源调查及植被类型分析
    4.1 本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4.1.1 植物资源调查和植被研究是揭示自然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
        4.1.2 实现本区生态重建和大农业结构调整转型的要求
        4.1.3 保护和构建沙漠化防治的重要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要求
        4.1.4 实现山川秀美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途径
    4.2 本区植被的基本特征
        4.2.1 类型丰富的多样化温带草原景观
        4.2.2 隐域性植被比较发育
        4.2.3 植物区系成分相当复杂,更有不少的古老残遗种
        4.2.4 植被旱生化明显,荒漠化成分增多
        4.2.5 植被覆盖度及生物量普遍低下
        4.2.6 植物生态型较多
    4.3 本区植物种类和资源调查
        4.3.1 本区的种子植物资源
        4.3.2 科内属、种组成分析
    4.4 植物区系特点分析
    4.5 本区资源植物及其利用
第5章 研究区内典型杨柳科植物适生抗逆特性的解剖研究
    5.1 本区典型杨柳科植物的概况
        5.1.1 杨柳科植物概况
        5.1.2 本区杨柳科属种及分布
        5.1.3 研究对象
        5.1.4 研究方法
    5.2 本区典型杨柳科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特征与对比分析
        5.2.1 样本采集及实验方法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3 讨论
第6章 研究区典型杨柳科植物特征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
    6.1 杨柳科植物特征化学成分的指标及其生态指示意义
        6.1.1 杨柳科植物特征化学成分——酚甙类成分
        6.1.2 杨柳科植物特征化学成分的生态指示意义
    6.2 杨柳科植物特征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6.2.1 微量天然产物成分的分析检测技术
        6.2.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原理
        6.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微量天然产物成分的分析进展
    6.3 实验材料及方法
        6.3.1 供试材料及样品制备
        6.3.2 仪器与试剂
        6.3.3 色谱条件
        6.3.4 溶液配制及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
        6.3.5 样品的处理及色谱分析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标准曲线
        6.4.2 样品含量测定
    6.5 讨论和小结
        6.5.1 结果讨论
        6.5.2 小结
第7章 研究区适生树种封育治理的原则、途径和机制
    7.1 研究区适生树种封育保护的基本原则
        7.1.1 封育结合的原则
        7.1.2 作好普查和保育规划,重视植物的多样性
        7.1.3 坚持因地制宜、属地管理原则
        7.1.4 坚持适地适树、分类指导、分区实施的原则
        7.1.5 坚持以增加森林资源为主的原则
    7.2 研究区适生树种封育保护的可能途径
        7.2.1 建立典型适生树种的封育示范园
        7.2.2 推广重要适生树种的沙产业生态园区
        7.2.3 设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沙生植物公园
    7.3 建立和完善研究区封育保护治理工作长期可持续运行的机制
        7.3.1 组织机制
        7.3.2 补偿机制
        7.3.3 产业发展机制
        7.3.4 创新机制
        7.3.5 舆情机制
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和建议
附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9)中国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综述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有关区划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相关学科的国内研究进展
        1.2.2 有关区划的国外研究进展
        1.2.3 相关区划应用的一般方法
        1.2.4 目前区划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理论研究
        1.3.2 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综合区划方法研究
        1.3.3 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综合区划因子体系的建立
        1.3.4 山川秀美综合区划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
        1.3.5 山川秀美综合区划图的编制
        1.3.6 应用实例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西北地区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特征
    2.1 自然特征
        2.1.1 地貌特征
        2.1.2 气候特征
        2.1.3 水资源特征
        2.1.4 土壤特征
        2.1.5 生物特征
    2.2 经济、社会发展特征
    2.3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气候干旱,生态十分脆弱
        2.3.2 水资源短缺
        2.3.3 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2.3.4 动植物物种不断减少
        2.3.5 水土流失严重
        2.3.6 土地沙化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第3章 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理论、原则与方法
    3.1 建立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理论的基础
        3.1.1 再造山川秀美理论
        3.1.2 系统论
        3.1.3 生态经济学理论
        3.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理论的提出
    3.3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原则
    3.4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方法
        3.4.1 因子数据的标准化
        3.4.2 各层次的定量计算模型
        3.4.3 模糊聚类分析
        3.4.4 GIS多因素叠加空间分析
第4章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因子体系的建立
    4.1 建立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因子体系的意义
    4.2 因子体系设计原则
    4.3 因子体系的设计
        4.3.1 因子体系的结构
        4.3.2 因子体系的建立
    4.4 区划因子分析及量化研究
    4.5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因子权重的确定
        4.5.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AHP)
        4.5.2 层次结构模型
        4.5.3 标度
        4.5.4 权重确定
第5章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5.1 建立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5.2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5.2.1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
        5.2.2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
        5.2.3 GIS技术对二次开发的支持
    5.3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5.3.1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5.3.2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第6章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应用实例—陕西省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
    6.1 陕西省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6.1.1 自然环境
        6.1.2 社会经济状况
    6.2 陕西省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单元的确定
        6.2.1 区划单元的确定
        6.2.2 数据来源
        6.2.3 单因子数据的标准化
    6.3 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计算及结果
        6.3.1 综合区划计算
        6.3.2 综合区划结果分析
        6.3.3 各综合区概述及对策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3 本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附录2: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部分原程序

(10)试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再造西北山川秀美(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1 关于自然的正确界定
    1.2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做到和谐相处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需求
    1.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必须做到正确认识、科学求实、百家争鸣和按自然规律办事
        1.3.1 要作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要做到正确认识自然
        1.3.2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重视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
        1.3.3 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现和谐社会一定要坚持百家争鸣
2 关于在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
    2.1 再造山川秀美的界定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2.2 再造山川秀美的科学实践证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以实现的
3 以两个和谐为理论指导, 正确处理改造开发与保养治理的关系, 把再造西北山川秀美事业推向前进

四、改善生态环境 再造秀美山川(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基础[D]. 黄金凤.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系列地方标准实施效果研究[J]. 周拴成,王迁,侯娜,叶青,王永新. 中国标准化, 2021(06)
  • [3]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是可实现的千秋伟业[J]. 李佩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01)
  • [4]黎祖交解读《姜春云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J]. 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0(23)
  • [5]构筑绿色长城 造福中华民族——《姜春云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论述读后感[J]. 黎祖交. 林业经济, 2010(11)
  • [6]构筑绿色长城 造福中华民族——《姜春云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论述读后感[J]. 黎祖交. 绿色中国, 2010(20)
  • [7]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回观与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J]. 李榜晏,周璐红,刘愿英,万亮婷.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03)
  • [8]无定河上游地区环境演变与抗逆植物资源及其在生态重建中的利用[D]. 李榜晏. 长安大学, 2007(03)
  • [9]中国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研究[D]. 刘秀花. 长安大学, 2006(12)
  • [10]试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再造西北山川秀美[J]. 李佩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03)

标签:;  ;  ;  ;  ;  

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美丽山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