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一、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作用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兰薇,秦曙光,刘建芳,郭静仪,吕敏清[1](2021)在《双重血浆吸附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 DPMAS)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8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DPMAS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百草枯清除率、存活率与存活时间,以及外周血中百草枯水平、胆红素、丙二醛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百草枯清除率为(68.45±2.56)%,高于对照组的(52.60±2.04)%(P<0.05);观察组T2[(4.70±1.95)mg/L]、T3[(3.19±1.82)mg/L]、T4[(0.83±0.78)mg/L]血清百草枯水平低于对照组[(6.92±1.37)mg/L、(5.57±0.09)mg/L、(3.52±1.22)mg/L,均P<0.05];观察组存活率为78.72%、平均存活时间为(21.69±6.05)d,优于对照组[28.13%、(10.12±3.85)d,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中胆红素、丙二醛的浓度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减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DPMAS技术能快速清除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中百草枯含量,降低胆红素、丙二醛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改善免疫及肝肾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潘萌,郑雷振,尹小君,李大欢,张国秀[2](2021)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和血清IL-6、IL-8及MMP-9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血液灌流,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28d内病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28d内病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分值(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肺泡气动脉血氧差(PA-aDO2)低于对照组,治疗后IL-6、IL-8及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延缓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损伤,降低病死率。

吕冰[3](2021)在《1036例重症中毒临床分析及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探索》文中提出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回顾分析吉林省1036例急性重症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凸显如下事实:尽管百草枯已被禁售多年,但在吉林省内其危害性依然存在,且仍是毒性最强的中毒类型,为后两部分研究的开展提供必要性。考虑到百草枯的强毒性与其进入机体后不能被及时清除有关,因此血液净化的实施十分必要。然而常规血液净化方案较为僵化,急需一种能为血液净化提供指导的百草枯浓度检测技术。第二部分旨在验证连二亚硫酸钠半定量检测法可以用以评估百草枯的清除程度,从而为其指导血液净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第三部分旨在提出以毒物充分清除为目标、以尿半定量检测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方案,并通过与常规血液净化方案比较,探讨其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优越性。第一部分1036例急性重症中毒的临床分析目的旨在回顾分析吉林省急性重症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为急性重症中毒的救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吉林省8家三级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相应科室)于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目标医院对接人员采集信息并填写《吉林省重症中毒信息调查表》后,由研究小组成员进行表格回收、信息汇总与质控。借助SPSS17.0统计学软件,采用u检验、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中毒原因、中毒类型、中毒途径、中毒季节等流行病学特征及器官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分析,对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如心肺复苏、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毒物类别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威胁性毒物做重点描述。结果共纳入1036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1:1.17,年龄以20~39岁为主(47.98%),职业以农民最为多见(60.23%),自杀是最主要的中毒原因(87.64%),绝大多数患者经消化道中毒(93.05%),总病死率为12.55%。数量排在前三位的中毒物质依次是有机磷(159例,15.35%)、镇静催眠药(144例,13.90%)、百草枯(124例,11.97%),总体来看农药类中毒常见。从月份分布上看,4~9月份是农药类中毒的高发月份,8~10月份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月份,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月份是11~3月份。不同中毒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从12.73%到73.39%不等。功能障碍率从高到低的器官排名依次为脑(76.81%)、肺(70.82%)、循环系统(55.36%)、肝(49.63%)、肾(20.95%)、凝血系统(13.22%)、胃肠(9.98%)、代谢系统(9.48%)。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良好的患者与预后不良的患者在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毒物类型、ICU住院时间、中毒距就诊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这几项因素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毒物类型、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是与预后明显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百草枯中毒表现突出:数量占比排在第三位(11.97%),病死率(60.48%)和MODS发生率(73.39%)居首位。结论1)吉林省急性重症中毒有着与农业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2)不同急性重症中毒之间的MODS发生率差异大;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的器官是脑和肺。3)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毒物类型、ICU住院时间、APACHEⅡ分值是与预后明显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4)百草枯中毒高发,是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中毒类型。第二部分连二亚硫酸钠法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值与血百草枯浓度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目的旨在探究连二亚硫酸钠检测法测得的尿百草枯半定量值与血浆百草枯浓度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从而为该法指导血液灌流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ICU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采集每名患者入院时、每次血液灌流结束时同一时间点的血液和尿液样本,直至患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结果转呈阴性;2)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3)中毒时间超过24h。构建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以定量检测血浆百草枯浓度,并利用连二亚硫酸钠检测试剂盒半定量检测尿百草枯浓度。借助SPSS17.0统计学软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血、尿百草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检测。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18名中毒患者并留取了血、尿样本各61份。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患者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前提下,中毒24 h内同一时间点的尿百草枯浓度半定量检测值与血浆百草枯浓度定量检测值存在极强正相关性(r=0.975,P=0.000)。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24 h内,对于肾功能维持正常的患者,连二亚硫酸钠法检测的尿百草枯半定量值可以实时反映血浆百草枯负荷程度。第三部分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目的旨在探究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方案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优越性。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以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ICU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组的患者分为常规组,给予常规血液净化方案,即连续血液灌流两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入组的患者分为目标导向组,给予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方案,即血液灌流的频次与时机由连二亚硫酸钠法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值决定,后续根据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情况决定CRRT的应用。两组患者接受的其他常规治疗方案相同(洗胃、吸附、导泄、抗氧化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呼吸支持、肾脏保护等)。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7.0,采用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了6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其中目标导向组25例,常规组3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2.00%vs.10.26%,P=1.000)。目标导向组中毒患者的7天病死率(32.00%)显着低于常规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目标导向组中毒患者的28天病死率(52.00%)仍然低于对照组(6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两组患者28天生存状况无显着差别(P=0.129)。以百草枯摄入量40ml为界,进一步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对于口服量≤40ml的患者,目标导向组中毒患者的28天病死率显着低于对照组(26.67%vs.58.62%,P=0.047),两组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亦存在显着差异(P=0.046);对于口服量(29)40ml的患者,两组患者的28天病死率无差异(90.00%vs.90.00%)。结论与常规血液净化方案相比,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方案可以提高对百草枯的清除效力,明显改善低口服量(≤40ml)患者的28天预后;在治疗安全性上,两种方案无显着差别。

陈林娜[4](2021)在《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预后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9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历资料,根据入院时经口服毒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别分为三层,即小于5毫升、5-10毫升、大于10毫升,再根据血液净化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组、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组,分别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时和治疗72小时后的相关实验室检验指标、胸部CT影像学表现、以及28天病死率等,所获得的数据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及早期预后。研究结果:1服毒剂量小于5毫升时,两组疗效及预后分析1.1当服毒量小于5ml时,HP+CRRT组治疗前后对比,发现血浆百草枯浓度、IL-6均不同程度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 L、DBi L、BUN、SCr、Pa O2均不同程度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治疗前对比,发现血浆百草枯浓度、IL-6均不同程度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 L、DBi L、BUN、SCr、APTT均不同程度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再次比较治疗后两组间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发现两组在WBC、N、ALT、AST、TBi L、DBi L、BUN、SCr、k+、Na+、Pa02、APTT、TT的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CRRT组的血浆百草枯浓度(0.15±0.20ug/ml)、IL-6值(21.88±17.37ng/L)明显低于HP组血浆百草枯浓度(0.39±0.51ug/ml)、IL-6(34.73±24.06ng/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服毒剂量为5-10毫升时,两组的疗效及预后分析2.1当服毒量5-10ml时,HP+CRRT组治疗前后对比,血浆百草枯浓度、IL-6、Pa O2均不同程度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LT、AST、BUN、SCr均不同程度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治疗前后对比,血浆百草枯浓度、IL-6、Pa O2均不同程度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ALT、AST、BUN、SCr均不同程度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再次比较两组间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发现两组在WBC、N、IL-6、AST、TBi L、DBi L、BUN、k+、Na+、APTT、TT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LT、SCr、Pa O2、血浆百草枯浓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RRT组的ALT值(123.95±32.89iu/l)值明显低于HP组(160.73±38.69iu/l);HP+CRRT组的SCr值(190.57±76.86umol/l)值明显低于HP组(262.67±110.38umol/l);HP+CRRT组的Pa O2值(88.67±4.47%)值明显高于HP组(82.93±6.53%);HP+CRRT组的血浆百草枯浓度值(0.60±0.74ug/ml)值明显低于HP组(1.18±0.65ug/ml)。3服毒剂量大于10毫升时,两组疗效及预后分析3.1当服毒量>10ml时,HP+CRRT组治疗前后对比,血浆百草枯浓度、Na+均不同程度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 L、DBi L、BUN、SCr、Pa O2、TT均不同程度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治疗前后对比,AST、Na+均不同程度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TBi L、DBi L、BUN、SCr、Pa O2均不同程度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再次比较两组组间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发现两组在血浆百草枯浓度、WBC、N、IL-6、ALT、AST、TBi L、DBi L、BUN、SCr、k+、Na+、Pa02、APTT、TT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28天病死率(%)比较4.1当服毒量<5ml时,HP+CRRT组28天病死率(36.00%)低于HP组(44.44%);当服毒量为5-10ml时,HP+CRRT组28天病死率(52.38%)低于HP组(66.67%);当服毒量>10ml时,HP+CRRT组28天病死率(80.00%)低于HP组(88.89%)。两组的横向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对比发现,HP+CRRT组组内两两比较,只有服毒剂量小于5ml与服毒剂量>10m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组内两两比较,只有服毒剂量小于5ml与服毒剂量>10m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当服毒剂量小于5毫升时,两组患者病情进展加重,但HP+CRRT模式及HP模式在清除血浆中的百草枯浓度、炎性介质方面均有效果,但CRRT在清除血浆百草枯浓度及炎性因子、控制炎症反应上可能优于HP。2.当服毒剂量为5-10毫升时,两组患者病情进展加重,但HP+CRRT模式及HP模式在清除血浆中的百草枯浓度、炎性介质、延缓肺纤维化上均有效果,但CRRT在清除血浆百草枯浓度、延缓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及控制肺纤维化上可能优于HP。3.当服毒剂量大于10毫升时,两组患者病情仍进一步加重,HP+CRRT模式及HP模式下血钠均有所下降,其中HP+CRRT模式血浆百草枯浓度下降明显,HP模式AST指标下降明显。但是CRRT与HP的疗效并无差异。4.百草枯服毒剂量与早期病死率有一定关联,只有当且只有当服毒剂量<5ml时,使用CRRT+HP模式或HP模式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早期病死率。但经服毒剂量分层后,CRRT与HP在改善患者早期病死率上并无差异。

陶义铭[5](2021)在《经血液灌流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凝血状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血液灌流是临床治疗百草枯急性中毒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对清除患者体内毒素具有重要作用[1]。而血液灌流治疗需要对凝血功能密切监测以避免凝血功能失调,TEG(thrommbelastography,血栓弹力图)是一种血栓粘弹性检测方法,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凝血系统检验方法,可与传统的常规凝血检查(CCT)共同用于此类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目的利用TEG/CCT/PLT及动静脉超声检查对于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中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的评估作用,为日后指导个体化血液净化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自2019年10月30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并完整进行了齐鲁方案血液灌流(即入院第一天内进行2次血液灌流、每12小时1次,第2、3天每24小时1次,共计3天4次,即2/1/1灌流方案)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选择符合以下条件者进行分析研究。纳入标准:①有急性百草枯中毒病史,且中毒方式为口服;②中毒12小时开始首次灌流,并完成2/1/1灌流治疗方案(首次可于外院完成);③有详细的医疗记录(包括病人信息、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体格检查等信息)。排除标准:①皮肤接触等口服之外中毒方式的百草枯中毒入院;②在服农药之前,就有凝血相关疾病;③病例资料记录缺失或记录不全;④于外院做过2次及以上的血液灌流。应用Excel统计软件录入建立数据库,收集纳入符合条合条件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并利用SPSS 25.0进仃统计学分析。结果1.非血栓组患者12小时内尿半定量40.69±20.10 μ g/ml小于血栓组54.58±26.86 μg/ml,检验有统计学差异。在未经灌流前,两组的R、MA、CI无明显差别,灌流治疗后,未形成血栓组的R值9.44±3.14明显大于血栓组7.44±1.67min,血小板计数检验结果,血栓组266.13±113.16大于未形成血栓组211.29±93.90。形成血栓组患者按齐鲁方案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的时间长短(天)与EPL和LY30检查结果无相关。2.未出血组、轻度出血组及重度出血组,共纳入76例患者。未出血组52例,其中35例男性,17例女性;出血组24例,12例男性,12例女性:其中轻度出血组共19例,其中10例男性,9例女性;重度出血组5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未出血组年龄40.29±16.74岁,出血组年龄41.75±14.80岁,轻出血组患者年龄40.84±15.58岁,重度出血组患者年龄45.2±12.19岁;未出血组尿半定量47.5±24.48 μ g/ml,出血组44.58±24.13 μ g/ml,轻度出血组患者44.74±21.95 μ g/ml,重度出血患者44±34.35 μ g/ml。在年龄、性别、百草枯尿液半定量测定上均无统计学差异。3.在CI值上未出血组-2.02±5.38大于出血组-5.61±5.20,APTT、PT则明显小于出血组,有统计学差异。轻度出血组的PT较重度出血组时间短,PLT则较其数量多。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I/APTT/PT预测出血的预后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百草枯轻、中度中毒组34人,男性26人,女性8人;百草枯重度中毒组42人,男性21人,女性21人。两组患者的男女比有差别。百草枯轻、中度中毒组年龄40.41±14.24岁;百草枯重度中毒组41.02±17.5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无明显差别。5.排除未测下肢静脉超声者9人,百草枯轻、中度中毒患者34人,百草枯重度中毒患者33人。两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率明显不同,随中毒严重程度加重,血栓形成率明显上升;两组患者的出血率也明显不同,随中毒严重程度加重,出血程度明显上升。6.排除入院时于外院行1次灌流治疗的患者11人后,共65人,其中百草枯轻、中度中毒患者26人,百草枯重度中毒患者39人。两组患者的灌流治疗前的R值、K值、MA值及CI值,无明显差别。而灌流治疗后的MA值、PLT数量均有明显差别,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年龄、性别对于是否形成血栓和出血与否无影响,12小时内尿半定量对于是否形成血栓有影响,浓度越高即服毒量越大,形成血栓的可能性越大,但对于是否出血无影响。2.患者灌流治疗后的R值及PLT与血栓形成相关,可预测血栓的形成,EPL和LY30则与血栓的治疗时长无关,提示此类血栓主要为血小板血栓;CI值APTT、PT与是否出血密切相关,三者对于预后的判断价值无明显差别,而PT、PLT则与出血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百草枯轻中度、重度中毒组在性别构成上的差别可能是因为我院收治的轻中度中毒患者数量较之重度者少引起的偏差,而年龄上无明显差别,随中毒严重程度加重,血栓形成率、出血程度明显上升;且在灌流治疗后,随中毒严重程度加重,MA值、PLT数量均有明显改变。

高珊[6](2021)在《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医院临床诊断数据和诊疗资料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收治的住院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数据,明确:1.描述因中毒就诊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临床流行病也及时间季节趋势;2.探索影响中毒就诊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3.建立中毒患者生存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同时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曾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住院的急性中毒患者的一般相关临床研究资料;收集急性中毒患者的一般社会学人口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住址以及中毒的主要种类、中毒发生的时间(年月)、中毒到患者入院时间(h)、住院的持续天数、住院产生的费用、是否洗胃、是否行血液净化及病情转归等资料;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用于统计描述与推断,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探索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5-折交叉验证(5 fold cross validation)用于建立基于一般人口学、中毒相关特征、累及器官情况的中毒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累计收集2121例急性中毒病例,男女患者的人数比为1040:108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急性中毒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44±20.20岁,高发年龄层为青年组:18-44岁,共682例(35.5%),中年组:45-59岁,为535例(27.9%),老年组:≥60岁,为427例(22.3%),未成年组:≤17岁,为275例(14.3%);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多,农民733例,占35.5%,工人543例,占25.6%;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已婚1444例,占68.1%;中毒地区在江阳区最多,江阳区321例(15.1%);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期间因中毒来院就诊的人数分别为444、361、369、417、335人。2.中毒患者的中毒相关特征描述结果显示:2121例患者平均中毒到入院时间为5.60±8.63小时,且中毒到入院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3.00(1.00,6.00)小时。有1076例(占50.7%)患者进行了洗胃处理,912例(占43.0%)患者进行了血液灌流处理,1040例(49.0%)为主动中毒患者,1081例(占51.0%)为被动中毒患者;有精神障碍患者389例(18.3);急性中毒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55±6.2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1991.31±15885.58元;前三位中毒类型为农药中毒892例(占42.1%)、药物中毒311例(占14.7%)、有毒动物伤311例(占14.7%)。3.中毒患者患者治疗及预后相关情况描述: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55±6.26天,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4.00(2.00,7.00)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1991.31±15885.58元,住院费用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6671.24(3581.70,13997.61)元;2121例患者中有1788例为好转病例(占84.3%)、138例为死亡病例(占6.5%),有195例(占9.2%)患者为主动要求出院。2121例患者中累及消化道、呼吸系统、凝血系统、脑、肾脏、肝脏、心脏的人数分别为190(9.0%)、129(6.1%)、300(14.1%)、193(9.1%)、274(12.9%)、401(18.9%)、650(30.6%),其中964例患者未出现器官受累,占45.5%。4.预后较好与预后较差患者的特征比较:死亡组患者的男性占比较高,平均年龄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婚姻状况、职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中洗胃者占比、血液灌流者占比较高,主动中毒患者的占比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患者的中毒类型、农药中毒亚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中毒类型中农药中毒者中的死亡率最高,死亡人数为93例,占11.7%,其中百草枯中毒者中死亡率最高,死亡人数为43例,占29.7%;死亡组中累积到呼吸系统、凝血、脑、肾脏、肝脏、心脏者的占比显着高于好转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死亡组患者中累积器官个数显着高于好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累积到消化道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年龄、主动中毒、累及呼吸系统、累及凝血系统、累及大脑、累及肾脏、累及肝脏、累及心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6.对急性中毒患者的预后做预测模型,Youden指数均值0.86,灵敏度均值0.926,特异度均值0.933,AUC均值0.953,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1.我院收治的2121例急性中毒患者女性多于男性,18~44岁为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中农民最多;婚姻状况以已婚居首;毒物类型以农药中毒最多。2.年龄、主被动、累及呼吸系统、累及凝血系统、累及大脑、累及肾脏、累及肝脏、累及心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研究初步构建的,中毒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对于识别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为临床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渠亚平[7](2021)在《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对中国百草枯中毒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应用META分析探索中药制剂在百草枯中毒治疗中的作用,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提供客观依据。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国国内百草枯中毒的近期生存率、Pa02、ALT、AST、BUN、CR、WBC、CRP的变化。[方 法]计算机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10日,检索PubMed(16 篇)、EMBASE(21 篇)、Cochrane(1 篇)、CNKI(129 篇)、CBM(151篇)、维普(136篇)及万方数据库(243篇),查找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设计方案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 果]筛选后共纳入22篇文献,共计患者1411例,其中实验组731例,对照组705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百草枯中毒患者在不同时间段(≤7d、8-14d、15-28d、≥29d、NA)时Meta分析结果均提示观察组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可较好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近期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P≤0.001);②Pa02指标各研究之间异质性较高,逐步剔除单个文献后异质性仍较高,需要进一步研究。③AST指标各研究之间异质性较高,对血必净剂量进行亚组分析后,异质性较前明显降低;结局稳定型较好,结果表明血必净对AST降低据有一定作用。④ALT进行Meta分析时提示异质性较高,Begg分析提示发表偏倚较大,尽管结局稳定型较好,仍需要进一步研究。⑤BUN异质性较高,但因文献数量较少,结局说服力较小,需要进一步研究。⑥CR指标较低,虽异质性较大,但无发表偏倚,虽结局稳定性可,但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多,需进一步研究;⑦WBC进行Meta分析时最终结果横跨无效线,无法说明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对WBC的影响。⑧血必净组CRP较低,说明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对CRP有影响。但因病例较少,仍就无法排除其它异质性来源,说服力较低,有待进一步研究。[结 论]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组(观察组)较血液灌流(对照组)组治疗百草枯中毒时,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各研究间异质性均较小(均P>0.01,I2=0%),可忽略异质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总体的的Pa02、AST、ALT、BUN、CR、CRP指标较低。但ALT、BUN、CR异质性较大,WBC指标并未见明显差异,因此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Pa02、AST、ALT、BUN、CR、CRP、WBC指标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赵杨[8](2021)在《百草枯中毒早期并发肺纤维化的临床预告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急性PQ中毒患者肺纤维化发生越早,其死亡率越高。故能否早期发现及干预肺纤维化,是改善急性PQ中毒患者预后的关键。我们拟以常规血液学及检查为预告指标,建立PQ中毒早期发生PF临床预告模型,旨在指导PQ急性中毒治疗决策并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PQ中毒病例,采集患者基本资料,入院即刻和入院后24h白细胞计数(WBC)、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钙离子(Ca2+)、血清钾离子(K+)、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H值、HCO3-、剩余碱(BE)、乳酸(Lac)等指标,将根据入院即刻上述检测指标作为基线值,根据基线值及24小时的变化值分别计算各指标变化值。根据胸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评估患者PF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并发PF的危险因素,进而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线下面积法分别检验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使用Ka 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曲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PQ中毒患者12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69例。年龄18-72岁,平均39.1岁。69例患者死亡,院内死亡率为57.5%。67例患者发生早期肺纤维化,发生率55.8%。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经口吞服PQ量(P=0.033),ΔBUN(P=0.032),ΔK+(P=0.041),ΔPa O2(P=0.021)以及ΔLac(P=0.021)是预测PQ中毒患者早期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危险程度模型为:3.497吞服PQ量+1.437ΔBUN-2.368ΔK+-1.6ΔPa O2+1.716ΔLAC+2.175。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线下面积(AUC)为0.879,最佳cutoff值为27.198。早期肺纤维化组患者血PQ浓度明显高于非早期肺纤维化组(991±871.0 ug/ml v.s.144±87.0 ug/ml;P<0.001)。120例患者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评分与血PQ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707,P=0.011)。120例PQ中毒患者,早期肺纤维化预测模型危险程度评分>27.198的患者74例,评分<27.198的患者46例,两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2)。重度肺纤维化患者的ΔPa O2下降程度明显高于中度(中度v.s.重度;-10.16±8.1 v.s.-19.21±9.3;P=0.033)及轻度患者(轻度v.s.重度;-8.00±5.3 v.s.-19.21±9.3;P=0.016)。结论本研究发现:1、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肺纤维化预测因子包括:口吞服PQ量,ΔBUN,ΔK+,ΔPa O2以及ΔLac。2、建立logistic线型拟合危险程度模型为:3.497吞服PQ量+1.437ΔBUN-2.368ΔK+-1.6ΔPa O2+1.716ΔLAC+2.175,该模型对预测PQ中毒患者早期发生PF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以较好的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赵军[9](2021)在《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文中提出目的:针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接诊50例患者,采取计算机配号法平均分为两组,对比组(n=25)采用常规急救法,观察组(n=25)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时间以及治疗效率。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用时,观察组均存在优势,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以及治疗效率明显优于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百草枯中毒2小时之内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使患者的中毒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缓解,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少,能够提高患者救治效率。

郭鹏[10](2021)在《23例儿童百草枯中毒并发肺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早期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百草枯中毒并发肺部病变的患儿,肺部病变发生的性质、时期、早期危险因素,继而为百草枯中毒患儿的诊治水平和肺部病变的发生进行早期预测和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回顾性资料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且明确诊断的23例百草枯中毒患儿住院病历及电话随访信息。收集患儿入院时早期的临床信息:年龄、性别、中毒至入院时间、中毒至血液净化时间。收集患儿主要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及辅助检查:白细胞、血红蛋白、心肌酶、转氨酶、血钾、血钠、肌酐、尿素氮、纤维蛋白原、血气分析PH、血气二氧化碳分压、血气氧分压、百草枯血药浓度、计算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每3-5天监测胸部影像学检查,根据胸部影像学结果,把23例百草枯中毒患儿分为两组:有肺部病变组、无肺部病变组。有肺部病变组患儿,根据其肺部病变发生时期不同,分为小于7天发病、7-14天发病、大于14天发病,探索不同时期患儿肺部病变的性质。进一步将百草枯住院治疗患儿中有肺部病变组、无肺部病变组,入院时患儿的临床信息与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辅助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和R(4.0.3)统计学软件对患儿入院时的临床数据进行组间比较,进一步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评价患儿入院时的临床信息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意义,以探求百草枯中毒患儿发生肺部病变的性质和时期,以及早期危险因素,寻求为儿童百草枯中毒的诊治水平和肺部病变的发生进行早期预测及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23例百草枯中毒的患儿中,死亡2例,死亡率8.7%,均为有肺部病变组患儿。23例百草枯中毒患儿中,发生肺部病变患儿9例,未发生肺部病变患儿14例,百草枯中毒患儿肺部病变的发生率39.13%,有肺部病变组、无肺部病变组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数据比较:性别、年龄、收缩期血压、接触毒物至入院时间、接触毒物至血液净化时间组间比较结果均无显着差异(P>0.05),血药物浓度、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其中百草枯中毒后有肺部病变组9例患儿中小于7天发病患儿5例,7-14天发病患儿2例,大于14天发病患儿2例,肺部病变出现时期主要集中于中毒早期,即小于7天,占比55.56%。病变早期以中毒后渗出性肺部病变为主,表现出的特点为:斑片状高密度影、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实变影。中晚期病变主要是肺纤维化和渗出性病变,表现为条索状高密度影、磨玻璃样高密度影。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静脉血钠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血糖浓度、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气PH值、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肌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百草枯中毒患儿肺部病变危险因素发现,患儿的血气PH值与肺部病变发生与否不相关。而入院早期的血药物浓度、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血肌酐、纤维蛋白原浓度与百草枯中毒患儿发生肺部病变相关(P<0.05),是百草枯中毒患儿发生肺部病变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百草枯中毒患儿肺部病变的发生进行早期预测和早期治疗指标。lasso多因素筛选结果表明,血药浓度与患儿肺部病变的发生相关最为密切(OR=9.86,95%CI:1.10~88.72,P<0.05),血药浓度为最主要因素。结论:1.儿童百草枯中毒主要途径为口服中毒,肺是百草枯中毒损害的主要靶器官,肺纤维化、肺功能衰竭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23例患儿中有肺部病变组患儿9例,无肺部病变组患儿14例,肺部病变发生率39.13%,病变主要集中发病于中毒早期(小于7天),病变性质以渗出性病变为主。中晚期病变主要是肺纤维化和磨玻璃样渗出性病变。2.本次研究分析显示出:入院早期血药物浓度、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血肌酐、纤维蛋白原浓度是患儿百草枯中毒后肺部病变发生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可为提高百草枯中毒患儿的诊治水平和肺部病变的发生进行早期预测和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多因素共同作用时,其中的血药浓度为最主要因素。

二、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作用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作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双重血浆吸附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者百草枯清除率、血清百草枯水平比较
    2.2 2组患者存活率与存活时间比较
    2.3 2组患者外周血中丙二醛、胆红素浓度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与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3 讨 论

(2)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和血清IL-6、IL-8及MMP-9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28d内病死率及肺纤维化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IL-8及MMP-9水平比较
3 讨论

(3)1036例重症中毒临床分析及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进展
    1.1 引言
    1.2 百草枯的毒理机制
        1.2.1 氧化损伤
        1.2.2 线粒体损伤
        1.2.3 炎症反应
        1.2.4 补体系统激活
        1.2.5 钙超载
    1.3 百草枯药代动力学
    1.4 临床病程
    1.5 预测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1.6 治疗策略
        1.6.1 血液净化治疗
        1.6.2 免疫抑制治疗
        1.6.3 抗氧化治疗
        1.6.4 抗肺纤维化治疗
        1.6.5 中药治疗
        1.6.6 肺移植
    1.7 展望
第2章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的临床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数据采集与患者分组
        2.2.3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2.3.2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职业分布
        2.3.3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中毒原因分析
        2.3.4 中毒物质的类别与时间分布
        2.3.5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中毒途径分析
        2.3.6 1036 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转归
        2.3.7 急性重症中毒的MODS发生率
        2.3.8 合并MODS的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情况
        2.3.9 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连二亚硫酸钠法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值与血百草枯浓度之间的动态相关性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与质控
        3.2.2 患者血、尿样本采集及百草枯浓度测定
        3.2.3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高效液相色谱法质控结果
        3.3.2 血、尿百草枯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4章 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设备与试剂
        4.2.3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3.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4.3.2 血液灌流相关不良事件的比较
        4.3.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初步比较
        4.3.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分层比较
    4.4 讨论
    4.5 结论
第5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收集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患者的分层和分组
        1.2 研究内容
    2 方法
        2.1 一般资料收集
        2.2 相关实验室检验及检查的收集
        2.3 一般治疗
        2.4 血液净化治疗
        2.5 统计学分析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入院24 小时内实验室检查
        3.2 临床症状特点
        3.3 不同服毒剂量下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特点
        3.4 在不同服毒剂量分层下两组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对比
        3.4.1.1 一般资料及入院24 小时内实验室检查对比
        3.4.1.2 同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
        3.4.1.3 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
        3.4.2 当服毒剂量为5-10m L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
        3.4.2.1 一般资料及入院24 小时内实验室检查对比
        3.4.2.2 同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
        3.4.2.3 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
10m L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3.4.3 当服毒量>10m L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
        3.4.3.1 一般资料及入院24 小时内实验室检查对比
        3.4.3.2 同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
        3.4.3.3 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
        3.5 不同服毒剂量分层下两组患者的早期病死率对比
    4 讨论
        4.1 百草枯在人体内的吸收与分布
        4.2 百草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排泄
        4.3 急性百草枯中毒后的发病特征
        4.4 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症状
        4.5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脏损伤
        4.6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肾脏损伤
        4.7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肝脏损伤
        4.8 HP+CRRT和 HP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及预后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5)经血液灌流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凝血状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方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对中国百草枯中毒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必净及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百草枯中毒早期并发肺纤维化的临床预告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病史采集及血液学检查
    2.3 影像学检查及肺纤维化评估
    2.4 治疗方法
    2.5 样本量的估计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及预后
    3.2 PQ中毒早期肺纤维化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3 .PQ中毒患者早期肺纤维化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
    3.4 ROC曲线验证PQ中毒患者早期肺纤维化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3.5 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与血PQ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3.6 早期肺纤维化与PQ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7 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与PQ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8 肺纤维化分级与ΔPaO_2及ΔPaCO_2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指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不良反应发生率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率
3 讨论

(10)23例儿童百草枯中毒并发肺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早期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急性百草枯中毒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作用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重血浆吸附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效果观察[J]. 兰薇,秦曙光,刘建芳,郭静仪,吕敏清. 中华全科医学, 2021(12)
  • [2]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和血清IL-6、IL-8及MMP-9的影响[J]. 潘萌,郑雷振,尹小君,李大欢,张国秀. 现代医药卫生, 2021(17)
  • [3]1036例重症中毒临床分析及目标导向性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探索[D]. 吕冰. 吉林大学, 2021(01)
  • [4]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研究[D]. 陈林娜. 西安医学院, 2021
  • [5]经血液灌流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凝血状态的研究[D]. 陶义铭. 山东大学, 2021(12)
  • [6]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高珊.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7]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对中国百草枯中毒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D]. 渠亚平.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8]百草枯中毒早期并发肺纤维化的临床预告因素研究[D]. 赵杨.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J]. 赵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06)
  • [10]23例儿童百草枯中毒并发肺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早期危险因素分析[D]. 郭鹏.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