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评价

辽宁锦州、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评价

一、辽宁锦州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张雅静[1](2021)在《河北省风电场宏观选址及其设备公路运输路径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随着科学技术与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许多大型风电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危机。风电场的选址完成后,若要进行风电场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运输相应的设备,而风机主设备具有超长、超重、超宽等特点,因此这些设备在进行运输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在路径规划时,在考虑影响因素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还要保证设备运输时的时效性,经济性等。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得到了河北省风能资源评价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风电场宏观选址分析和风机设备的公路运输路径规划研究,其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介绍了风能资源评价指标,然后根据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对河北省相关气象资料进行处理,得出了河北省平均风速分布图、河北省累加风力等级分布图、风向玫瑰图以及河北省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图等,从而得出了河北省风能资源评价结果。(2)在河北省风能资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风电场宏观选址的其他影响因素,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等,进行风电场宏观选址研究,为河北省风电场的选址提供依据。最终得到了河北省内风电场宏观选址综合评价分析结果。(3)介绍了公路大件运输的特点、公路运输方案制定的原则、步骤,以及运输前的道路勘察和申报。介绍了公路大件运输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考虑影响因素,建立了综合交通阻抗模型。(4)本文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与赋值,根据交通阻抗模型,利用ArcGIS中的网络分析技术求解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追求目标下最优路径的计算结果。该研究得出了河北省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风电场宏观选址提供了参考,也可为河北省风电场的建设过程中设备运输提供部分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郭玉峰[2](2019)在《基于运量预测的高锦铁路扩能改造方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客货运输需求快速增长。高锦铁路位于辽宁省西部重要城市沈阳、阜新、锦州三市间,线路两端均与沈山线相连,并与沈丹线、沈山线沈阳至高台山段共同构成横贯辽宁省全境的东西向铁路通道。高台山至锦州铁路扩能改造的实施,适应了蒙东煤炭外运快速增长需求,缓解了辽宁省的煤炭能源缺口,保证了巴新线后方通路的顺畅,提高了区域铁路网的服务水平,完善了路网结构,增强了铁路的竞争力。同时,优化了锦州港集疏运布局,拓展了锦州港的腹地空间,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振兴东北具有重要意义。伴随高台山至锦州沿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货运需求已经超出目前该线路的通过能力,对高锦铁路进行扩能改造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高锦铁路线路的运营现状,对未来年度的客货运量进行预测。根据客货运量的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扩能改造方案。首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铁路运输的内外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对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相关措施进行分析,提出高台山至锦州铁路扩能改造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运量预测的相关方法。根据高台山至锦州铁路的运营现状,采用“四阶段法”及“弹性系数法”等多种模型预测高锦铁路在未来年区域铁路客货量及研究年度铁路客货量。预测结果表明高台山至锦州铁路现状运输能力如果不进行扩能改造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年该线路的运输能力。最后,以高锦铁路运营现状为案例进行分析,在基于客货量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来制定铁路扩能改造方案。

冯小宁[3](2019)在《阜新地区风电并网对系统的影响及AVC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人们所用的电能是由化石能源转换为主,但传统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在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从而造成了现在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问题。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中阶段,相比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更为迅速,需要更多的能源,以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发展是不长远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寻找绿色能源,减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关乎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其中风能作为新能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我国风力资源丰富的辽宁阜新地区风力资源的利用与预测、风电并网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以及该地区AVC系统与无功装置的协调控制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先,本论文介绍了利用风能发电的背景和意义,总结国内外在风电并网对原有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和AVC系统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针对我国辽宁省阜新地区进行风力资源的预测分析。从阜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政策方面分析了该地区风力发电的可行性和优势所在,然后通过理论推导和数据分析对阜新地区风力发展的潜力进行预测评估。其次,研究了阜新地区风电机组并网对电力系统电压、频率和波形的影响,考虑并网风电机组的风机的启停、风速的变化和电网结构因素对电网电压的影响。分析了大规模风电及低压穿越能力对电网频率的影响。讨论了风力发电对阜新地区电网造成谐波污染的问题。最后,对阜新地区AVC系统与无功装置的协调控制进行研究,先对阜新地区的AVC系统和无功装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提出AVC系统与SVG、SVC、SVQC无功装置对接的合理化建议以及AVC与SVG的数据通信策略,以实现AVC与SVQC、SVC/SVG装置的协调控制。并对阜新地区风电场综合自动电压控制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和风电场自动电压无功功率控制装置AVC系统硬件软件及其预期实现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陈伟莉[4](2018)在《内蒙古能源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使目前竞争优势保持长久,或追求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策划,一般来说是其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目标、谋略和行动纲领。本文以内蒙古能源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内蒙古能源公司是综合型能源企业,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在内蒙古区域的控股子公司,是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区域最大的煤炭、发电和电解铝企业。内蒙古能源公司通过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初步构建了区域性煤—电—铝产业链。笔者工作在内蒙古能源公司,本文内所涉项目材料和数据均来自公司内部。本文首先阐述了循环经济和战略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PEST分析和SWOT分析两种分析工具,介绍了内蒙古能源公司及其建设的霍林河地区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现状和经营情况,并对内蒙古能源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和自然环境、技术环境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了内蒙古能源公司内部的优劣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对拟在白音华地区复制建设的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效益测算,从而确定内蒙古能源公司“煤为核心,电为保障,清洁能源为重点,霍林河、白音华产业链为两翼,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打造国际一流综合能源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可行的。为了确保上述发展战略顺利实现,针对内蒙古能源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项保障措施,即:以价值为导向,坚持企业效益最大化;强化市场意识,向市场要效益;加强产业政策分析,实现企业规划与国家规划有效结合;加强前期技术经济论证,控制项目风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等保障措施。在这些措施的保障下,打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建成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新型综合能源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树立一个传统能源企业向新型综合能源产业战略转型的标杆和样本。

李岑[5](2017)在《严寒地区绿色生态村镇能源资源潜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和能源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鲜有关于严寒地区村镇区域能源资源方面的研究。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实地调研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严寒地区村镇能源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推进绿色生态村镇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村镇区域能源理论的研究,建立严寒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村镇区域能源理论,根据严寒地区不同城镇的特点,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子区域,选取每个子区域的典型村镇进行研究;对各子区域典型村镇的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进行分析。选择太阳能丰富程度、太阳能稳定程度指标和风力发电等级对严寒地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和区划,评价各种能源资源的丰富度、稳定性和可利用性,并绘制辽宁省太阳能区划分布图。采用秸秆资源量和禽畜粪便资源量等区划指标,以及模糊聚类的分析方法,对生物质能进行归类区划,绘制辽宁省生物质资源区划分布图。进而对严寒地区以及我国不同气候区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区划,并绘制全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区划分布图。结果表明:严寒地区太阳能丰富程度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除新疆局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太阳能稳定性良好;吉林和内蒙古北部地区季风风力较大,风能资源较为丰富,新疆南部、青海北部风能资源相对较弱。秸秆资源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趋势,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秸秆资源潜力优势明显;禽畜粪便资源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禽畜粪便资源非常丰富,青海、新疆和西藏地区禽畜粪便资源较弱。对严寒地区典型村镇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气候资源状况、村民用能情况、农宅建筑信息和村民生活作息等。基于调研数据,利用能耗模拟软件DeST,对该地区典型住宅进行建筑能耗模拟计算,分析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窗墙面积比、窗的类型、建筑层高以及人的行为等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能源需求侧的资源潜力。结果表明:严寒地区农宅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室温和人的行为对建筑能耗影响较大。

余册册[6](2017)在《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活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因此温室气体排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对中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减缓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IPCC法,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14省(市)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编制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对经济带及各省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动态变化分析,对经济带各市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利用提出的温室气体排放指数对经济带分成区,并针对不同类型区提出温室气体减排对策,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1990~2015年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分析,温室气体排放等级的评价以及时间和空间差异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5年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1718853.05×104tCO2e 增长到 588810.68×104tCO2e,年均增长率是 9.33%,经济带各省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近三年各市(州)GHG排放量最大的城市是重庆,其次是沈阳;GHG排放量最小的城市是阿坝州,其次为雅安市和甘孜州。(2)1990~2015年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各部门GHG排放均呈上升趋势,能源活动GHG排放量最大,占GHG排放总量的比例从1990年的66.06%增长到2015年的75.45%;农业活动次之,废弃物处理最小,林业固碳与经济带GHG排放总量的比值从1990年的12.96%下降到2015年的5.54%,说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林业固碳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经济带碳源排放量的增长速度。(3)1990~2015年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均GHG排放呈上升趋势,从4.66t增长到13.40t,年均增长率为7.21%。单位面积GHG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4.09t增长到2015年的9.60t,年均增长率是5.18%。万元GDPGHG排放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29.84t下降到2015年的3.01t,年均减少率是3.46%。(4)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GHG排放指数从1990年的0.16增长到2015年的0.43,GHG排放水平在1990~2004年处于较低(Ⅰb)等级,在2005~2015年处于中下(Ⅱa)等级。西藏的GHG排放指数呈下降趋势,经济带其余省的GHG排放指数均呈上升趋势。(5)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Ⅰ区GHG减排对策是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Ⅱ区GHG减排对策是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高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Ⅲ区GHG减排对策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蔡壮[7](2016)在《提高辽宁电网风电接纳能力的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辽宁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出现显着的降低,电力负荷随之减缓上增速度,负荷在辽宁省范围内全面呈现供大于求的特点,而辽宁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又决定了冬季需要大量供热,所以客观上供热机组占很高的装机比例,超过全部火电机组的70%。火电机组中具有调峰能力的机组占有3%比例,同时辽宁电网与区外电网联络有限,无法给调峰与可再生能源接纳提供更多发电空间,负荷情况、电源结构和网架结构等因素直接导致了辽宁电网困窘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为此,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辽宁电网风电接纳能力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工作,具体如下:首先,举例分析了三个不同区域的风电场输出功率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了辽宁电网中若干个风场功率输出的波动量在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其特征,由此总结了风电场群特有的输出功率特征规律。其次,通过分析辽宁风电特征、风电群机组规模化对于辽宁电网的影响,构建了电网调峰能力的计算数学模型,结合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预测方法,确定调峰系数,给出风电接纳能力评估指标;构建了风电时序生产模拟计算模型,根据历史数据测试回算及敏感度分析对2015年辽宁电网风电接纳能力进行了评估。然后,针对辽网弃风现象严重的实际问题,研究并提出使用风电制氢储能多能耦合综合利用技术,利用宏观能量法分析多能耦合系统能量传递与转化过程,制定相应能量流动管理策略。最后,结合调度工作经验,总结并提炼出针对提升辽宁电网风电接纳能力问题的风电运行管理的措施与工作建议。

赵露露[8](2016)在《辽宁省地表风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地表风速是大气运动状态的直接反映,大气运动带来的天气变化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辽宁省地处内蒙古高原向渤海湾过渡地带,既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又常有北方冷空气入侵,导致春季多风干旱,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且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风能资源以其清洁、可再生的特点被重视,辽宁省靠近冷空气源地,风能资源丰富。因此,研究辽宁省风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变得尤为迫切。本文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对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1956-2014年月平均风速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时间变化特征包括长期变化趋势,季节变化,M-K突变及Morlet小波周期;空间包括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变化。根据地表风速时空分布特点,从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可能影响地表风速的因子。结果表明:(1)1956-2014年间辽宁省地表风速呈显着减小趋势,并通过0.05水平显着性检验,1969年出现最大风速,达到3.63m/s;部分地区自21世纪以来,地表风速出现稳定或上升的态势;辽宁省地表风速在春季最大,夏季最小,秋冬季节相差较小,沿海地区地表风速的季节差异更显着,即季风气候显着;辽宁省地表风速在1956-2014年间无突变;大部分地区存在38-40年尺度的周期震荡,目前正处于风速较大时期。(2)辽宁省1956-2014年多年平均地表风速由中部向东西两侧减小,辽东半岛的大连风速最大,达4.61m/s;近60年气候趋势系数基本为负值,即呈减小趋势,其中大连减小最显着,环渤海湾各地风速较大;近40年辽宁省各地地表风速空间差异减小,近30年部分地区地表风速由负值变为正值,即呈增加趋势,近20年宽甸地表风速增加十分显着。辽宁省地表风速EOF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68.36%,表现为负值,反映了全省地表风速一致性变化由西南向东北先减小,后增加。(3)辽宁省地表风速分布受地形地势影响较大,中部平原区地表风速较大,东西两侧低山丘陵区地表风速较小;影响辽宁省各城市地表风速变化的因子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下垫面的改造和人口密度的变化。未来应充分考虑城市扩张对气候环境产生的负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冷怀存,宗英飞[9](2015)在《大凌河朝阳县城区段风速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掌握区域性风能资源变化特征,采用朝阳气象站1953—2014年气候资料,运用气候分析诊断技术,研究大凌河朝阳县城区段近62年风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季节平均风速明显减小。其中,年平均风速线性减小0.7 m/s,春、夏、秋、冬4季分别减小1.2、0.2、0.6、0.8 m/s。有效风速(325 m/s)小时数每年减少约20 h。风速减小对风能开发不利,但2006—2014年风速有所回升,接近历史平均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新能源开发、风电场设计提供参考。

吴海建[10](2015)在《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文中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用以替代传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不仅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而且可以改善经济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势下,为追求经济复苏,美国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力图寻找新兴产业拉动实体经济发展,以此重振本国经济,保持世界经济“领头羊”的地位。目前而言,美国和日本等国都凭借其高新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制定和实施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在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引领地位,力图在新一轮世界经济、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国际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基于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供给需要,顺应国际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继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两次重要经济社会转型之后,我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成为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三次重要转型。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新能源产业关系而言,发展新能源产业所对应的提高能源效率、较高的科技水平、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优势,都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具有突出重要性的。在全国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大潮中,辽宁省基于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利用老工业基地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条件,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市场,部分行业尤其是风能和光纤产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尽管如此,理性的看,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辽宁新能源产业面临技术、成本和市场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而政府的财政扶持和推进政策体系,既存在全国范围内的共性缺陷,比如重投资轻技术和市场、偏重于供给方而忽略需求端、重视激励偏废负向惩罚等,也存在辽宁省的特殊性弊端,从而使得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足,激励效果有限,亟待调整和完善。为充分发挥政府促进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作用,必须基于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和财税支持政策成效的准确把握和分析,系统规划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目标、政策着力点,采取恰当、科学、有效、有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的财税措施,创造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消除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市场、成本、技术和激励政策方面的制约因素。因此,本文在国内外争先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环境下,基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着眼于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实地调研分析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及财税制约因素,将实地调研结果与财税政策实践密切结合,针对辽宁省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障碍,考虑其财税政策工具方面的具体原因,在政府支出、税收、政府采购等可选的财税政策工具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就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建设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具体而言,本文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交代选题背景,界定新能源和新能源产业两个主要概念,从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趋势及经验研究以及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三方面,综述研究文献,并简要介绍本文主要研究框架和内容,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财政介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分析。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节能减排宏观经济背景对于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客观实践要求,以及发展新能源产业所具有的投资拉动、能源供给和技术进步效应的理论效应结合起来,阐明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客观重要性。在阐明新能源产业所具有的投资拉动、能源供给和技术进步效应基础上,探究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引致的市场失灵问题,结合新能源产业突出特征角度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论证政府必须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发挥职能并进行适当干预,并进而探讨政府财政介入新能源产业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方式。第三章,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财政制约因素分析。基于辽宁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和硬件设备条件,总体上分析辽宁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方面的客观发展状况,梳理辽宁省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及其财税措施环境,提炼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现实制约因素,在全国和辽宁省两个层面,从财政支出、税收激励以及财税政策协调等方面考虑财政归因。第四章,新能源产业发展国际经验借鉴。首先,从国家层面的专门管理机构、完备的法律和配套政策支持体系、强有力的实施机制以及多政策手段的有效配合四方面,探讨政府主导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其次,从促进技术研发、推进投资和生产、培育市场和鼓励消费四方面,总结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最后,探讨发展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可资借鉴之处。第五章,促进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对策。研究财政支持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切入点以及对应新能源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政策意图的财政政策工具。然后,在借鉴国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具体省情,主要从贯穿于技术研发、投资生产、市场推广和应用以及最终消费等环节的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两个方面,提出完善促进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从制定科学明确的发展规划、建立省级新能源统一管理机构、重视金融市场激励、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完善新能源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与财税政策配套的其他政策措施。

二、辽宁锦州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宁锦州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风电场宏观选址及其设备公路运输路径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北省风能资源评价
    2.1 风能资源评价指标
        2.1.1 平均风速
        2.1.2 平均风功率密度
        2.1.3 风向频率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1 气象数据来源
        2.2.2 风力等级分布
        2.2.3 ArcGIS中的插值方法
    2.3 河北省风能资源分布
        2.3.1 站点分布
        2.3.2 累加风力等级分布图
        2.3.3 平均风速分布图
        2.3.4 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图
        2.3.5 风向玫瑰图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北省风电场宏观选址区域
    3.1 风电场宏观选址影响因素
        3.1.1 风能资源
        3.1.2 地形地貌
        3.1.3 土地利用类型
    3.2 风电场宏观选址影响因素量化
        3.2.1 影响因素量化采用的方法
        3.2.2 风能资源影响因素
        3.2.3 地形地貌影响因子
        3.2.4 土地利用类型
    3.3 宏观选址综合评价
        3.3.1 宏观选址综合适宜度加权评价
        3.3.2 风电场宏观选址综合评价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大件运输综合分析模型
    4.1 公路大件运输相关介绍
        4.1.1 关于超限运输的定义
        4.1.2 风电建设对大件物资运输的需求与原则
        4.1.3 公路运输方案制定的步骤
        4.1.4 公路运输前的道路勘察
        4.1.5 运输方案的申报和排障
    4.2 公路大件运输影响因素
        4.2.1 道路服务水平
        4.2.2 路段线形
        4.2.3 减速段与刹车的影响
    4.3 公路大件运输交通阻抗模型
        4.3.1 交通阻抗相关介绍
        4.3.2 公路大件运输交通阻抗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网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研究
    5.1 路网数据处理
        5.1.1 原始数据采集
        5.1.2 数据处理
    5.2 实例分析
        5.2.1 可选风电场位置
        5.2.2 参数赋值
        5.2.3 计算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运量预测的高锦铁路扩能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铁路运输能力概念
        2.1.1 铁路通过能力的确定方法
        2.1.2 铁路输送能力的确定办法
    2.2 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措施
        2.2.1 运输能力加强措施分析
        2.2.2 运输能力综合加强分析
    2.3 铁路扩能的一般原则
    2.4 高锦铁路扩能必要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锦铁路客货运量预测
    3.1 客货运量影响因素分析
        3.1.1 内部影响因素
        3.1.2 外部影响因素
    3.2 运量预测的方法
        3.2.1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3.2.2 灰色预测方法
        3.2.3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3.2.4 支持向量机算法
    3.3 高锦铁路客货运量预测模型
        3.3.1 货运量预测
        3.3.2 客运量预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用案例分析
    4.1 高台山至锦州铁路扩能改造背景
        4.1.1 货运量分析
        4.1.2 客运量分析
    4.2 客货运量预测结果分析
        4.2.1 货运量预测结果
        4.2.2 客运量预测结果
    4.3 基于运量结果扩能方案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阜新地区风电并网对系统的影响及AVC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电并网对系统的影响研究现状
        1.2.2 AVC系统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阜新地区风电资源预测分析
    2.1 阜新地区风电发展环境
        2.1.1 地理位置概况
        2.1.2 区域气候条件
    2.2 阜新地区风电发展优势
    2.3 阜新地区风电发展潜力
        2.3.1 阜新地区未来风机装机容量极限估算
        2.3.2 阜新地区未来风机装机容量实际值估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阜新地区风电并网对系统的影响研究
    3.1 风力发电产生的电压波动问题
        3.1.1 风机启停对电网电压影响
        3.1.2 风速变化对风电场电压影响
        3.1.3 电网结构对电网电压影响
    3.2 风电场并网产生的频率问题
        3.2.1 低电压穿越能力对地区频率影响
        3.2.2 风电并网对当地负荷的影响
    3.3 风力发电产生的谐波污染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阜新地区AVC系统与无功装置协调控制分析
    4.1 阜新地调自动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系统概况
        4.1.1 阜新AVC系统概述
        4.1.2 阜新地调自动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系统的作用
        4.1.3 阜新地区无功装置的结构
    4.2 实现AVC与无功装置的协调控制
        4.2.1 实现AVC与SVQC装置的协调控制
        4.2.2 实现AVC与SVC/SVG装置协调控制
        4.2.3 AVC与SVG的数据通信
    4.3 阜新地区风电场无功补偿及方案设计
        4.3.1 阜新地区风电场无功功率控制的现状
        4.3.2 阜新地区风电场自动电压无功功率控制装置配置
        4.3.3 阜新地区风电场综合电压控制系统预期目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内蒙古能源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图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循环经济战略研究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理论
        2.1.2 企业战略的概念和理论
    2.2 相关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
        2.2.2 SWOT分析
第3章 内蒙古能源公司循环经济项目现状及外部环境分析
    3.1 内蒙古能源公司情况介绍
        3.1.1 基本情况
        3.1.2 发展历程
        3.1.3 经营情况
    3.2 循环经济项目情况介绍
        3.2.1 项目基本情况
        3.2.2 项目发展历程
        3.2.3 项目意义及成果
    3.3 外部环境分析
        3.3.1 政治与法律环境
        3.3.2 经济环境
        3.3.3 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3.3.4 技术环境
第4章 内蒙古能源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论证和确定
    4.1 初步战略设想
    4.2 战略分析论证
        4.2.1 内部优势
        4.2.2 内部劣势
        4.2.3 面临的机会
        4.2.4 面临的威胁
    4.3 建设方案测算
        4.3.1 建设方案
        4.3.2 建设方案分析
        4.3.3 投资及经济效益测算
    4.4 战略确定
第5章 内蒙古能源公司循环经济发展保障措施
    5.1 关注产业政策,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5.2 加强精细管理,确保企业效益
        5.2.1 强化市场营销
        5.2.2 全力压降成本
        5.2.3 创新经营策略
        5.2.4 确保安全生产
        5.2.5 发挥协同优势
    5.3 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以精神引领发展
        5.3.1 打造循环经济特色名片
        5.3.2 促进企业文化整体融合
    5.4 强化人才意识,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严寒地区绿色生态村镇能源资源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村镇区域能源理论研究
        1.4.2 严寒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分析
        1.4.3 严寒地区实地调研与能源需求侧资源潜力分析
第2章 村镇能源区划的基本理论
    2.1 村镇能源资源区划方法研究
    2.2 模糊聚类方法
    2.3 克里金插值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严寒地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潜力分析
    3.1 严寒地区研究范围
    3.2 太阳能资源潜力分析
        3.2.1 太阳能资源潜力分析方法
        3.2.2 辽宁省太阳能资源潜力分析
        3.2.3 严寒地区太阳能资源潜力分析
        3.2.4 不同气候区太阳能资源潜力综合比较分析
    3.3 风能资源潜力分析
        3.3.1 风能资源潜力分析方法
        3.3.2 辽宁省风能资源潜力分析
        3.3.3 严寒地区风能资源潜力分析
        3.3.4 不同气候区风能资源潜力综合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严寒地区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分析
    4.1 秸秆资源潜力分析
        4.1.1 秸秆资源潜力分析方法
        4.1.2 辽宁省秸秆资源潜力分析
        4.1.3 严寒地区秸秆资源潜力分析
        4.1.4 不同气候区秸秆资源潜力综合比较分析
        4.1.5 秸秆资源区划参考值的选取
    4.2 禽畜粪便资源潜力分析
        4.2.1 禽畜粪便资源潜力分析方法
        4.2.2 辽宁省禽畜粪便资源潜力分析
        4.2.3 严寒地区禽畜粪便资源潜力分析
        4.2.4 不同气候区禽畜粪便资源潜力综合比较分析
        4.2.5 禽畜粪便资源区划参考值的选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严寒地区典型村镇调研与需求侧资源潜力分析
    5.1 严寒地区典型村镇调研
        5.1.1 张相镇气候与资源概况
        5.1.2 张相镇生物质资源和用能情况
        5.1.3 人的行为调研
    5.2 模拟分析方法
        5.2.1 DeST软件介绍
        5.2.2 正交试验法
    5.3 能源需求侧节能潜力分析
        5.3.1 模拟建模及参数设置
        5.3.2 基准建筑能耗模拟计算
        5.3.3 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5.3.4 最佳保温层的选取
        5.3.5 人的行为节能潜力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辽宁省2015年主要农作物产量
附录2 辽宁省2015年主要禽畜出栏量
附录3 全国2015年主要农作物产量
附录4 全国2015年主要禽畜出栏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6)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1.2.2 碳源碳汇研究进展
        1.2.3 碳足迹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行政区划
    2.2 自然地理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
    2.3 自然资源
        2.3.1 水资源
        2.3.2 动物资源
        2.3.3 植物资源
        2.3.4 矿产资源
        2.3.5 能源资源
    2.4 社会经济情况
        2.4.1 人口
        2.4.2 农业
        2.4.3 工业
    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社会经济问题
        2.5.2 生态环境问题
第3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及范围
        3.1.1 研究内容
        3.1.2 时空范围
    3.2 碳足迹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3.3 温室气体排放指数及等级划分
    3.4 数据来源
    3.5 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4章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分析
    4.1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分析
        4.1.1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分析
        4.1.2 省级尺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分析
    4.2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时空变化特征
        4.2.1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动态变化
        4.2.2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空间差异分析
    4.3 各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分析
        4.3.1 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分析
        4.3.2 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分析
        4.3.3 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分析
        4.3.4 林业固碳时空变化分析
        4.3.5 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分析
    4.4 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分析
        4.4.1 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分析
        4.4.2 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分析
    4.5 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分析
        4.5.1 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分析
        4.5.2 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分析
    4.6 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分析
        4.6.1 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分析
        4.6.2 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分析
    4.7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5章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评价
    5.1 温室气体排放等级的动态变化分析
        5.1.1 经济带尺度的温室气体排放等级动态变化分析
        5.1.2 省域尺度的温室气体排放等级动态变化分析
    5.2 温室气体排放等级空间差异分析
        5.2.1 省域尺度的温室气体排放等级空间差异分析
        5.2.2 市域尺度的温室气体排放等级空间差异分析
    5.3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6章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6.1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分区
    6.2 不同类型区的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6.2.1 Ⅰ区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6.2.2 Ⅱ区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6.2.3 Ⅲ区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6.3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7章 讨论与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
    7.3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7.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7)提高辽宁电网风电接纳能力的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风电接纳能力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 影响电网风电接纳能力的主要因素
        1.2.2 电网风电接纳能力问题的研究现状
    1.3 提高电网风电接纳能力措施的研究现状
        1.3.1 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的研究现状
        1.3.2 提高辽宁电网风电接纳能力措施探讨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辽宁电网风力发电的时空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不同采样间隔风功率波动特性分析
        2.2.1 分钟尺度下风电功率波动特性分析
        2.2.2 小时尺度下风电功率波动特性分析
        2.2.3 日尺度下风电功率波动特性分析
    2.3 不同空间尺度风电输出功率特性
        2.3.1 单机风电输出功率特性
        2.3.2 风电场群输出功率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辽宁电网风电接纳能力研究
    3.1 引言
    3.2 辽宁风电特性及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对辽宁电网的影响
        3.2.1 辽宁电网电源情况及辽宁风能利用情况
        3.2.2 辽宁风电概述
        3.2.3 辽宁电网运行存在困难
    3.3 基于调峰能力的风电接纳能力量化评估方法
        3.3.1 电网调峰能力计算模型
        3.3.2 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预测方法
        3.3.3 调峰系数的确定
        3.3.4 风电接纳能力量化评估计算模型
    3.4 基于时序生产模拟法的辽宁电网风电接纳能力研究
        3.4.1 风电时序生产模拟计算模型
        3.4.2 历史数据测试回算及敏感性分析
        3.4.3 2015 年风电消纳能力评估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辽宁风电接纳能力的技术与管理措施研究
    4.1 引言
    4.2 风电制氢储能多能耦合利用技术研究
        4.2.1 基于宏观能量法的风电制氢储能系统模型搭建
        4.2.2 风电制氢储能能量传递机制与控制方法研究
    4.3 提高辽宁风电接纳能力的管理措施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辽宁省地表风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地表风速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变化特征
        1.2.2 影响因素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气候倾向率
        2.2.2 M-K气候突变
        2.2.3 小波分析
        2.2.4 经验正交函数(EOF)
3 研究区概况及分区
    3.1 自然环境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概况
        3.1.3 气候概况
        3.1.4 资源概况
    3.2 社会经济概况
4 辽宁省地表风速变化特征
    4.1 时间变化特征
        4.1.1 年际变化
        4.1.2 季节变化
        4.1.3 突变分析
        4.1.4 周期分析
    4.2 辽宁省风速空间分布特征
        4.2.1 平均风速空间分布
        4.2.2 变化趋势空间分布
        4.2.3 EOF模态分析
5 影响因素分析
    5.1 地形地势
    5.2 人类活动
        5.2.1 城郊风速差异对比
        5.2.2 城市化对风速的影响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大凌河朝阳县城区段风速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风速年变化
    2.2年平均风速年际变化
    2.3四季风速年际变化
3结论与讨论

(10)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价值
        1.1.1 发展新能源产业符合国际趋势
        1.1.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1.1.3 财政是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主要概念界定
        1.2.1 新能源的基本概念
        1.2.2 新能源产业
    1.3 关于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文献述评
        1.3.1 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1.3.2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趋势及经验研究
        1.3.3 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1.4 主要研究框架和内容
        1.4.1 总体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和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改进空间
2 财政介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分析
    2.1 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拉动效应分析
        2.1.1 投资拉动效应的表现形式
        2.1.2 新能源产业本身吸纳投资和增加产值
        2.1.3 新能源产业带动相关产业投资
    2.2 新能源产业的能源供给效应
        2.2.1 新能源产业能源供给效应内涵
        2.2.2 助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2.3 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2.3 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效应
        2.3.1 技术进步效应来源
        2.3.2 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2.4 财政介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理由
        2.4.1 新能源产业特征分析
        2.4.2 新能源产业的公共产品属性
        2.4.3 财政介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式
3 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财政制约因素分析
    3.1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关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1.1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3.1.2 实证分析方法和过程
    3.2 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及现状分析
        3.2.1 资源和硬件设备分析
        3.2.2 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特定现实需求
        3.2.3 辽宁新能源诸产业技术创新效率DEA分析
        3.2.4 辽宁省政府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3.2.5 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现实制约因素
    3.3 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及政策效果评价
        3.3.1 我国国家层面的新能源领域财税政策措施
        3.3.2 辽宁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3.3.3 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制约因素
4 新能源产业发展国际经验借鉴
    4.1 政府主导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4.1.1 国家层面的专门管理机构
        4.1.2 完备的法律和配套政策支持体系
        4.1.3 强有力的实施机制
        4.1.4 多政策手段的有效配合
    4.2 系统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4.2.1 促进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
        4.2.2 推进新能源投资和生产
        4.2.3 培育和拓展新能源市场
        4.2.4 鼓励消费
    4.3 对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有益启示
        4.3.1 选准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4.3.2 系统的财税激励政策
5 促进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对策
    5.1 财政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切入点
        5.1.1 妥善处理政府、市场和企业关系
        5.1.2 抓住研发、市场和制度三个主要环节
        5.1.3 财政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
        5.1.4 增强新能源产业发展财政政策的系统协调性
    5.2 可选的财政政策工具
        5.2.1 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类型
        5.2.2 新能源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财政政策
    5.3 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
        5.3.1 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技术
        5.3.2 支持新能源投资生产
        5.3.3 促进新能源市场开拓和推广
        5.3.4 扩大新能源消费
    5.4 激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5.4.1 细化新能源适用税法
        5.4.2 引导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服务
        5.4.3 鼓励新能源投资生产
        5.4.4 促进新能源市场推广和消费
    5.5 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5.5.1 制定科学明确的发展规划
        5.5.2 建立省级新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5.5.3 重视金融市场激励
        5.5.4 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5.5.5 完善新能源市场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辽宁锦州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风电场宏观选址及其设备公路运输路径规划研究[D]. 张雅静.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2]基于运量预测的高锦铁路扩能改造方案研究[D]. 郭玉峰.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3]阜新地区风电并网对系统的影响及AVC技术研究[D]. 冯小宁.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4]内蒙古能源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 陈伟莉. 沈阳大学, 2018(01)
  • [5]严寒地区绿色生态村镇能源资源潜力分析[D]. 李岑.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
  • [6]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分析[D]. 余册册.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7]提高辽宁电网风电接纳能力的措施研究[D]. 蔡壮.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8]辽宁省地表风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赵露露.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 [9]大凌河朝阳县城区段风速特征分析[J]. 冷怀存,宗英飞. 农业灾害研究, 2015(07)
  • [10]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D]. 吴海建.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辽宁锦州、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