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一、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论文文献综述)

章鑫玥[1](2021)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上所形成的城乡之间差异化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已然成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城改项目的实施长期受资金短缺问题制约,如今能否顺利解决融资问题成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将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引入融资模式选择模型为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选择出最适的融资模式,并为国内的城改项目融资模式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总体依照以下顺序进行说明:首先,介绍了城乡一体化以及项目融资模式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的见解,并对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基本分类。其次,利用Y区的真实案例对该地区目前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剖析,并结合其他地区的融资模式案例进行经验借鉴总结,找出了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再次,利用问卷调查以及文献分析法对影响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归纳整理,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成本、风险以及经济效益三方面因素分别构建层次结构并组成了完整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模型。然后,以Y区东卜村改造项目为例,通过量化分析对东卜村改造项目最佳融资模式做出选择。具体则是利用量化分析选择体系从项目成本、项目风险、项目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并且通过层次分析法的选择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综合定性与定量两者得出Y区东卜村采用ABS融资模式优于原先所采用的BT融资模式。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对ABS融资模式以后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薛洁[2](2020)在《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论文在梳理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相关理论、综述既有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保障房建设和维护的历史及现状进行描述,在对现实的考察中发现,我国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面临资金供求矛盾、资金层次性较低、资金筹措模式单一、资金循环路径不畅通、缺乏资金管理与支持、多重资金风险隐患的困境。其次分析造成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困境的一般性成因与特殊性成因。对保障房属性认识不充分、惯性控制机制作用、利益表达驱动、有限的土地供应、缺乏资金运作环境、资金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问题的一般性成因。其中土地因素是保障房建设必备基础条件,土地出让净收益作为保障房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达成利益目标的主要手段,对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问题的产生具有关键影响。因此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及动态面板模型以验证地方政府利益表达与保障房支出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财政相对规模的扩大抑制了地方政府的保障房支出行为,保障房支出行为受限于地方政府的利益表达,并且在东部、中部地区更为显着。为增强保障房支出行为的效果,应注重对地方政府利益表达的协调,将土地财政相对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问题成因的特殊性表现为,保障房建设资金缺乏对不同类型保障房融资方式的匹配,保障房维护资金忽视了对保障对象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以加快保障房项目资金回收。最后针对中国实际并参考国外经验,提出摆脱资金困境的建议。应基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保障房、资金运作不同阶段的特点,重塑利益表达与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参与保障房建设和维护的积极性。加快完善保障房资金运作配套管理支持机构及制度、金融市场与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运作构建更为优化的外部环境。多举措助力、多方合力实现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良性循环,促进保障房事业的平稳健康有序发展。论文从保障房建设和维护两个视角、供求两个方面分析,揭示了我国保障房资金的困境及其原因,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反映现实。提出以利益协调为突破口,促进形成我国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良性循环。基于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问题的一般性成因及特殊性成因逐一提出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刘卫明[3](2020)在《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选择对比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调整,住房制度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三旧改造”、城市棚户区等节地技术应用行动计划的大力推进等,这使得我国的旧城更新改造获得新的契机和发展。目前,政府重点工作强调要加强城市更新和现有存量住房的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虽然在此之前我国的旧城更新改造也取得一定成果的,但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在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了不同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如北京的胡同模式、上海模式、绍兴模式、成都模式、深圳模式等等,但是什么样的模式算是成功的模式,哪一种模式更适合于城市的改造发展呢?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历史、政治、功能、形态、环境等尽不相同,所以也导致了旧城更新改造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旧城更新改造的现状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然后主要做了以下评价研究:一是采用德尔菲法选取指标,构建体系建立模型。从旧城更新改造现状、政策、模式等,以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推进难度大,时间周期长、资金筹集、公众参与度等因素问题。通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选取了收益率、开发周期等指标,采用德尔菲法选取指标,并构建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二是依据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选择对比研究。根据选择对比结论,并结合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案例和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土地熟化人模式在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实际应用中的成果和优势,以及不足之处,总结并提出建议。三是本文旧城更新改造土地熟化人模式对于旧城更新改造模式体系具有一定新颖性,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保障资金来源,缓解拆迁补偿等社会矛盾,解决旧城更新改造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出了有益探索。

潘增[4](2020)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创新》文中研究说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但分税制改革造成的财权不匹配致使地方财政收入在体量上不能支撑起地方政府的城市化建设需求,而通过重组合并的形式创造性地加入金融基金和社会资本来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则有效的解决了政府发展地方公共基础设施过程中融资狭窄,融资难度大等问题。然而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正走向市场化、实体化转型的道路上,但其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利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一直阻碍了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相应的也限制了地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为此,如何在我国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结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运用多元化金融手段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问题成为当下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为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融资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相关成功经验和方法。同时对我国的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金华市J集团为例,深入剖析了融资重难点问题,其中主要存在资源单一土地融资周转灵度活不大、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导致融资效率不高、债务过重财务风险难以消除等问题。与此同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多元化融资渠道、有效运用土地价值、成本补偿机制、合理有效的融资机制等解决思路。通过深入剖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环境下成熟企业的融资渠道,本文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根据社会效益,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补贴(2)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融资体系(3)明确项目性质,合理选择融资模式(4)配套扶持政策到位(5)完善风险管控制度。城市化的进程主要是建设市政公益性基础设施,而融资渠道及可持续资金来源则是市政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命脉。通过对地方政府建立的融资平台进行转型升级和拓宽融资渠道,将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问题,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城市化脚步的进程。虽然在编写本文时也翻阅了大量资料和文献,但由于中央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以及推广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相关政策一直在不断完善当中,本人尽可能的运用最新的规定与融资模式。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我国关于地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模式和政府的监管正不断的趋于完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地方的融资平台将真正走向市场化。

刘武卿[5](2020)在《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问题及改进方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一轮城市轨道建设高峰的到来,建设资金和运营缺口补助所需要的资金将大幅度增长。传统的“政府财政补贴+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需求,需要在传统融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方式,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第一,本文以青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青岛地铁)融资问题为案例,从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企业组织架构、经营状况以及现有的融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目前该企业主要采用“政府补贴+银行贷款”为主导的债务融资方式,该方式存在“债务融资难度增加,融资压力不断增大,融资成本高”等一些列问题。第二,为制定合理的解决举措,本文深挖问题根源,通过研究发现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体制机制不健全,融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轨道经营亏损局面难以扭转,经营收入不能满足融资需求;准公共产品的特殊属性,融资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善”。第三,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主要城市的融资情况,对目前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目前的融资方案进行了优化。改进后的融资方式主要采用“PPP+票务收益+广通商收益+物业开发收益”综合融资方式,符合融资规划整体化、资源效益最大化、外部效益内部化、票价制定市场化、政府负担递减化原则,通过合理的融资框架、资金来源、资金担保以及合理的补亏方式,有效减轻了财政压力,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对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融资具有启示作用。

朱东可[6](2020)在《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评估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由此引发的以外来务工人员和新毕业大学生群体为主要代表的新市民的住房保障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顺应住房发展的新形势,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应运而生,在解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住房问题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内容以及在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政策未能效发挥其作用。因此评估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对今后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为实现公共租赁住房的政策目标为主要导向,探究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评估相关方法和内容,通过评估结果发现公租房政策内容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由此探索公租房政策优化的新思路,使公租房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以河南省颁布和实施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为着眼点,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梳理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内容,从公租房的房屋建设筹集政策、资金土地投入政策、申请准入政策、以及监管退出政策等方面全方位梳理政策内容。同时分析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实施现状,了解河南省公租房政策具体运行状况。第二,评估河南省公租房政策。在数据搜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一方面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公共租赁住房的政策文本内容进行评估,另一方面以政策效果、回应性和公平性为分析角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第三,根据政策评估结果分析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问题和原因。在充分了解政策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发现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存在建设政策缺乏长远规划,配套设施建设政策不完善;申请准入政策较为繁琐,租赁管理政策未有效发挥作用以及监督管理政策落实不严等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发现,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公租房的建设收益较少,建设动力不足;关于公租房政策的需求调查研究较少,对于保障对象具体需求了解不透彻;管理机构短缺,管理主体权责不明以及监管和信用机制不健全使得公租房政策在一些方面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第四,提出政策优化的建议。根据政策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政策内容及政策执行、完善政策相关配套措施以及建立政策评估机制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根据上述内容,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评估要兼顾的政策内容本身以及政策实施效果。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体系内容较为完善,配套政策内容较为丰富,后期运营管理政策内容需进一步充实完善。?近年来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效果逐步下降,政策回应性和政策公平性一般,这些方面都需要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保障性住房政策本身内容科学合理,又需要保证政策有效贯彻落实,更需要相关立法和信用机制的完善。各方综合发力,才能使公租房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实现中等偏下收入人群、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新就业群体住有所居的梦想。

李浩然[7](2020)在《林业碳汇PPP项目的主体-过程-环境三维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在国内公共项目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该模式不仅克服了政府效率不足、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也拓宽了公共项目的融资渠道。为了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效率,拓宽林业生态建设的融资渠道,林业PPP项目应运而生,并获得快速发展,现已涵盖生态林项目、储备林项目等多个项目类型。其中,林业碳汇PPP项目能够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社会资本所期望的经济利益,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PPP模式能克服政府和私人部门单独提供公共服务时的短板,但多个利益相关者在长时间内的合作也必然使项目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国内外学者对PPP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广泛研究,得出了不同PPP项目的风险有所不同的结论。目前,对林业碳汇PPP项目风险的研究相对缺乏,因而本文针对林业碳汇PPP项目的特点,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探索应对风险的方法。首先,通过构建林业碳汇PPP项目的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将项目整体解构为主体维、环境维和过程维,为风险管理研究构建分析框架;通过案例分析,比较林业碳汇PPP项目和一般PPP项目,得出林业碳汇PPP项目的特殊性,为风险识别提供依据。其次,从主体维、环境维和过程维出发,分析项目的风险因素。借助林业碳汇PPP项目特征分析的结果,项目设计文件以及文献阅读,共计识别出32个风险因素。通过样本统计分析,删除4个风险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将剩余的28个风险因素划分为8个风险类型。最后,利用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假设风险类型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林业碳汇PPP项目的风险作用路径。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风险作用路径进行验证并适度调整。风险作用路径将风险类型按因果关系划分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其中,位于前两个层次的决策风险、环境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监管风险是林业碳汇PPP项目最为重要的风险,应当重点防控。

石泽华[8](2020)在《DT房地产公司融资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房地产企业是否能够尽快构建健全的房地产融资渠道,来获得充足资金来源,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或其他长期债券融资,而间接融资渠道非常稀缺,资金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枷锁。本文的研究旨在在新的市场规则和新的市场环境下提供传统创新融资模式的思路,为解决我国房地产企业如何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规划,扩展融资渠道、优化融资模式,从而解决房地产公司融资规划问题,这对房地产公司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和理论,首先结合DT房地产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根据不同项目阶段的房地产融资需求,分为内源和外源融资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融资规划方案。其次从传统融资模式组合设计和创新性融资模式设计两个方面对DT房地产公司项目融资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最后,针对DT房地产公司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健全融资风险防控机制、健全融资规划体系、加强投融资研究、加强投融资一体化,提升资源的整合能力、引进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构建良好的金融机构合作关系等房地产融资规划保障措施。以促进企业融资结构合理,进而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平稳发展下去,同时也为类似的房地产公司融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王庆勇[9](2020)在《我国土地税收政策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分析》文中提出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稳定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镇化运动的快速发展,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作用也日益凸显。但我国土地资源却面临着诸如土地资源总量有限、人均不足、质量不高,土地资源污染加剧,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生产环境恶化,土资源使用缺乏长远规划,浪费严重等诸多现状和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调控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土地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的同时,在调节土地资源配置利用、监督落实土地税收政策运行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土地税政策不仅能为地方政府筹集充足的财政资金,还可以有效的引导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根据各自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自身特点土地税收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土地税收制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完善,部分税种还进行了多次修订。但与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其作用的发挥总显得相对滞后和不足,土地税收制度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土地税收作用理念有待规整,组织财政收入和保护土地资源需要适当平衡;土地税立法层次普遍偏低,约束性不足,权威性、严肃性有待提高;税制设置内部不合理,税收集中于流转环节,保有环节较少,部分税种缺位,调节力度不够;税费混杂,重费轻税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税收作用的有效发挥,其在调节土地收益分配,引导土地利用方向,抑制土地投机等方面的作用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此外,土地制度作为土地税制改革完善的重要基础,2020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入市交易,也为新时期改革完善土地税收制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问题出发,以土地税收作用的角度为切入点,提出了土地税收对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而后在概述我国土地税收历史沿革和国外其它国家土地税收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针对我国现有土地税收政策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改革应坚持的原则,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与方法,包括:调整了完善耕地占用税、统一开征了房地产税、新设了土地闲置税、调整了完善契税、取消了土地增值税等。同时,为保证土地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还在加快土地税收立法、完善征管配套措施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通过以上措施与方法,达到完善我国现有土地税收制度,推动土地税收充分参与宏观调控,有效发挥其在保护土地资源,合理调节土地收益,促进土地资源健康利用的作用。

芦莉[10](2020)在《耕地保护基金条款的规范分析》文中认为耕地保护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资源保障基础。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以往主要是以约束性、建设性、惩罚性保护方式为主,耕地资源在质量、数量、生态环境等方面问题仍较为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秉承改革创新的原则,在以往保护方式的基础上增添了“激励性”保护内容,创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以此激发和调动耕地保护各方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经济手段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要作用。耕地保护基金制度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下位概念,系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在经济方面的一项创举。相对科学完备的耕地保护基金条款是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得以有效运行的保障。耕地保护基金在我国个别地区先行试验,以地方规范性文件予以发布,尚未出台高位阶、系统性立法,因此,在相关立法规范层面尚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耕地保护基金条款规范所涉主体存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等利益博弈失衡,相关职能部门机构建制存在瑕疵,缺乏部际协调机制,受偿主体范围较小,无法充分调动其耕地保护的积极性等问题;所涉客体存在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政府财政压力较大,资金缺乏稳定性,耕地补偿标准设置不统一且欠缺科学等问题;所涉归责机制存在条款设置混乱,具体为承担违规责任主体范围较小,责任形式处罚力度相对较轻,并且公众参与空间不足,缺乏社会监督机制等问题。文章通过体系思维范式与法教义学范式厘清耕地保护基金条款的规范内涵,明晰耕地保护基金条款相关法律关系,并通过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耕地保护基金相关条款予以梳理、整合、归纳和分析,基于其条款设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进路。具体应平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等各方主体利益,建立相关职能部门部际协同机制,提高其工作效率,拓宽耕地保护基金受偿主体范围,创新多元化补偿方式,调动相关主体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拓宽耕地保护基金融资渠道,减少其对政府财政的依赖,科学设置耕地保护基金耕地补偿的标准;扩大违规责任主体的范围,加大责任形式的处罚力度,拓宽公众参与空间,建全社会监督机制以期为耕地保护基金制度提供合理的规范设定。

二、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论文提纲范文)

(1)城乡一体化背景下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主要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要
    2.1 城乡一体化相关概念及内容
        2.1.1 城乡一体化概念
        2.1.2 城乡一体化具体内容
    2.2 项目融资相关概念及特征
        2.2.1 项目融资概念
        2.2.2 项目融资主要特征
    2.3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分类
        2.3.1 城中村改造项目的传统融资模式
        2.3.2 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市场化融资模式
    2.4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相关理论概要
        2.4.1 城乡一体化理论
        2.4.2 公共产品理论
        2.4.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4.4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现状分析
    3.1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现状
        3.1.1 Y区简介
        3.1.2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现状
    3.2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现有融资模式
        3.2.1 BT融资模式
        3.2.2 PFI融资模式
    3.3 其他地区融资模式及比较研究
        3.3.1 其他地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
        3.3.2 经验借鉴
        3.3.3 四种模式对比分析
    3.4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4.1 融资模式单一化
        3.4.2 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
        3.4.3 政府与社会资本目标不同
        3.4.4 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强
第四章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方案设计
    4.1 融资模式选择方案设计原则及思路
        4.1.1 融资模式选择方案设计原则
        4.1.2 融资模式选择方案设计思路
    4.2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评价方法的选择
    4.3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4.3.1 影响因素的识别
        4.3.2 影响因素的分析
    4.4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模型的构建
        4.4.1 层次分析法及可拓优度评价法原理
        4.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
        4.4.3 基于可拓优度评价法的融资模式选择
第五章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量化分析
    5.1 以东卜村改造项目为例
        5.1.1 Y区东卜村简介
        5.1.2 东卜村改造的可行性
    5.2 东卜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模型的因素分析
        5.2.1 资金需求量
        5.2.2 融资模式选择相关因素分析
    5.3 东卜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分析
        5.3.1 东卜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可选择的融资模式
        5.3.2 东卜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
    5.4 东卜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结果分析
        5.4.1 ABS融资模式优势分析
        5.4.2 ABS融资模式劣势分析
    5.5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建议
        5.5.1 适当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5.5.2 规范金融市场发展扩宽城中村改造融资渠道
        5.5.3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力度
        5.5.4 充分尊重不同利益方诉求实现平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融资模式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3 专家信息表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技术路线
    1.4 贡献或特色及不足之处
        1.4.1 主要贡献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保障房多部门融资的研究
        2.1.2 保障房资金可持续性的研究
        2.1.3 优化保障房融资的研究
        2.1.4 发展中国家保障房融资的研究
        2.1.5 保障房后期管理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保障房资金供给与需求的研究
        2.2.2 保障房资金渠道、融资模式与金融支持的研究
        2.2.3 保障房资金风险的研究
        2.2.4 保障房后期管理的研究
        2.2.5 国外保障房融资借鉴与我国改善建议的研究
    2.3 总体评价
第3章 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相关理论
    3.1 保障房的基本理论
        3.1.1 保障房的类型
        3.1.2 与保障房相关的基础理论
    3.2 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基本理论
        3.2.1 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来源渠道
        3.2.2 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融资模式
        3.2.3 与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相关的基础理论
第4章 我国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历史与现状描述
    4.1 我国保障房建设和维护的历史演进
        4.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1949年-1957年
        4.1.2 实物分配福利阶段:1958年-1980年
        4.1.3 双轨运行的渐进过渡:1980年-1998年
        4.1.4 货币化改革初期:1998年-2003年
        4.1.5 市场化调整时期:2003年-2006年
        4.1.6 转型发展新起点:2007年至今
    4.2 我国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现状
        4.2.1 我国保障房的资金政策
        4.2.2 我国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现状
        4.2.3 我国保障房维护资金的现状
第5章 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现实困境
    5.1 非均衡性资金供给差异
        5.1.1 区域性失衡
        5.1.2 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缺口
        5.1.3 资金供给主体单一
        5.1.4 建设资金与维护资金的差异性供给
    5.2 资金需求调节手段固化
        5.2.1 层次设置模糊
        5.2.2 目标选择偏误
    5.3 资金筹措模式及渠道限制
        5.3.1 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5.3.2 资金筹措模式滞后
    5.4 资金独立循环路径产生负效应
        5.4.1 资金独立循环路径
        5.4.2 效率损失和低收益
        5.4.3 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脱节
    5.5 资金管理支持机制的约束
        5.5.1 资金管理机制的约束因素分析
        5.5.2 资金支持机制的约束因素分析
    5.6 多重资金风险隐患
        5.6.1 系统性风险
        5.6.2 财政风险
        5.6.3 金融风险
        5.6.4 不确定性风险
第6章 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问题的原因分析
    6.1 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问题的一般性原因分析
        6.1.1 保障房的属性
        6.1.2 惯性控制机制作用
        6.1.3 利益表达与协调
        6.1.4 制度根源
        6.1.5 土地供给基础
        6.1.6 金融市场水平
        6.1.7 法制建设程度
    6.2 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6.2.1 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6.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6.2.3 基准回归分析
        6.2.4 稳健性检验
        6.2.5 总结
    6.3 保障房建设资金问题的特殊性原因分析
        6.3.1 公共租赁房PPP+REITs模式的适用性匹配
        6.3.2 棚户区改造工程融资的运行与调整
        6.3.3 商品类保障房的定价分析
    6.4 保障房维护资金问题的特殊性原因分析
        6.4.1 保障对象的负循环链
        6.4.2 保障房资金的“重建设,轻维护”
第7章 国外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模式与经验借鉴
    7.1 美国模式
        7.1.1 美国保障房体系
        7.1.2 美国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比较分析
        7.1.3 美国模式的经验借鉴
    7.2 英国模式
        7.2.1 英国保障房体系
        7.2.2 英国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比较分析
        7.2.3 英国模式的经验借鉴
    7.3 德国模式
        7.3.1 德国保障房体系
        7.3.2 德国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比较分析
        7.3.3 德国模式的经验借鉴
    7.4 荷兰模式
        7.4.1 荷兰保障房体系
        7.4.2 荷兰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的比较分析
        7.4.3 荷兰模式的经验借鉴
第8章 破解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困境的对策
    8.1 基本原则与具体目标
        8.1.1 基本原则
        8.1.2 具体目标
    8.2 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问题一般性成因的对策建议
        8.2.1 全面分析、正确认识保障房
        8.2.2 多主体共同承担保障房的建设和维护
        8.2.3 重塑利益表达与协调
        8.2.4 细化保障房机构和制度创新
        8.2.5 夯实保障房土地供应
        8.2.6 发展金融市场,探索保障房资金并行方式
        8.2.7 建立并逐步完善保障房法律法规体系
    8.3 保障房建设资金问题特殊性成因的对策建议
        8.3.1 优势互补发挥政府资金纽带作用
        8.3.2 重点配合加强保障房建设资金的债务融资支持
        8.3.3 创造环境激发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动力
    8.4 保障房维护资金问题特殊性成因的对策建议
        8.4.1 推动保障对象生活迈向高质量
        8.4.2 动态跟踪融入保障房建设和维护全过程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选择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旧城更新改造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技术线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
    2.1 旧城更新改造概述
        2.1.1 旧城更新改造
        2.1.2 城市更新
        2.1.3 土地熟化
    2.2 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概述
        2.2.1 政府出资改造模式概述
        2.2.2 土地熟化人改造模式概述
        2.2.3 自主改造模式概述
    2.3 其他相关模式和理论
    2.4 评价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2.4.1 评价方法的特点和原则
        2.4.2 评价方法阐述
        2.4.3 评价方法的对比和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旧城更新改造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我国旧城更新改造发展现状分析
        3.1.1 我国旧城改造发展历程
        3.1.2 我国旧城更新改造特点
    3.2 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经济方面
        3.2.2 社会方面
        3.2.3 环境方面
    3.3 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特征分析
        3.3.1 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特征涵义
        3.3.2 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拆除重建类问题分析
    3.4 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的相关政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建旧城更新改造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
    4.1 构建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4.1.1 构建的目标
        4.1.2 构建的原则
    4.2 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
        4.2.1 指标选取方法
        4.2.2 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第一轮筛选
        4.2.3 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第二轮筛选
        4.2.4 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第三轮筛选
    4.3 评价数据处理及分析
        4.3.1 确立指标层次结构
        4.3.2 层次分析法分析步骤
        4.3.3 层次总排序检验
        4.3.4 决策方法
        4.3.5 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研究层次分析模型
        4.3.6 主要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旧城更新改造模式评价结果分析与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项目实例研究
    5.1 项目概况及背景
        5.1.1 项目概况
        5.1.2 项目背景
    5.2 项目改造模式选择对比分析
        5.2.1 政府出资改造模式
        5.2.2 土地熟化人改造模式
        5.2.3 自主改造改造模式
        5.2.4 项目改造对比分析
    5.3 旧城更新改造土地熟化人模式项目统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1.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方面
        2.在案例分析研究方面
    6.3 新颖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A(问卷) 南宁市旧城区更新改造项目问卷调查表
附录B(问卷) 专家咨询调查打分表
附录C(问卷) 专家咨询调查打分表
附录D(问卷) 评价指标重要性打分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公共产品融资理论
    2.2 财政分权理论
    2.3 政府竞争理论
    2.4 关于政府融资平台相关研究
    2.5 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模式的相关研究
    2.6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融资的模式
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共基础设施融资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现状
        3.1.1 分税制实施前的萌芽阶段
        3.1.2 分税制实施后的发展阶段
        3.1.3 金融危机后全面发展阶段
        3.1.4 次贷危机后的扩张发展阶段
        3.1.5 全面整治规范发展阶段
    3.2 地方政府平台主要投融资模式问题分析
        3.2.1 资源单一,土地融资难以持续
        3.2.2 投资狭窄,融资创新难以保障
        3.2.3 成本高昂,融资效率难以提高
        3.2.4 债务过重,财务风险难以消除
4 国外投资融资方法和经验借鉴
    4.1 英国地方政府融资方法与经验借鉴
    4.2 美国地方政府融资方法与经验借鉴
    4.3 日本地方政府融资方法与经验借鉴
5 基于金华市J集团为例的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创新的案例分析
    5.1 金华市J集团简介
        5.1.1 集团成立背景
        5.1.2 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
        5.1.3 财务状况
        5.1.4 运作模式
        5.1.5 项目运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5.2 金华市J集团融资存在问题
        5.2.1 平台体制机制不健全
        5.2.2 项目盈利能力差,债务风险大
        5.2.3 融资渠道窄
    5.3 金华市J集团融资平台创新模式
        5.3.1 多元化融资渠道
        5.3.2 有效运用土地价值
        5.3.3 成本补偿机制
        5.3.4 合理有效的融资机制
6 案例启示与建议
    6.1 根据社会效益,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补贴
    6.2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融资体系
    6.3 明确项目性质,合理选择融资模式
    6.4 配套扶持政策到位
    6.5 完善风险管控制度
参考文献

(5)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问题及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对国内文献的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融资相关理论
    2.1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属性
    2.2 融资基本理论
    2.3 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方式
        2.3.1 PPP融资模式
        2.3.2 BOT融资模式
        2.3.3 TOT融资模式
        2.3.4 ABS融资模式
    2.4 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比较
第三章 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方式
    3.1 国内典型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方式
    3.2 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方式
    3.3 国内外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方式启示
第四章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方式现状
    4.1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基本情况
    4.2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状况
    4.3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需求特点
    4.4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现有融资方式
第五章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存在的问题
    5.2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改进方案
    6.1 轨道城市交通融资改进方案总体目标
        6.1.1 融资规划整体化
        6.1.2 资源效益最大化
        6.1.3 外部效益内部化
        6.1.4 票价制定市场化
        6.1.5 政府负担递减化
    6.2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改进方案的确定
    6.3 “PPP+票务收益+广通商收益+物业开发收益”综合融资可行性
        6.3.1 政策方面
        6.3.2 票价调整方面
        6.3.3 广通商资源开发方面
        6.3.4 物业开发土地可利用方面
    6.4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改进方案框架设计
        6.4.1 操作程序
        6.4.2 项目公司组建
        6.4.3 青岛市轨道交通特许方案制定
        6.4.4 综合融资方式实施案例
    6.5 融资模式改进后预期效果
    6.6 融资方式改进后的启示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评估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公共租赁住房
        1.3.2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评估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社会保障理论
        1.4.2 市场失灵及国家干预理论
        1.4.3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1.5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创新
2 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内容与实施现状
    2.1 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制定背景
    2.2 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内容
        2.2.1 房屋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
        2.2.2 准入与申请政策
        2.2.3 配租管理政策
        2.2.4 监督管理政策
    2.3 河南省高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实施现状
        2.3.1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及配套政策实施现状
        2.3.2 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及分配现状
        2.3.3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管理现状
        2.3.4 公共租赁住房监督管理现状
3 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评估实证研究
    3.1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评估原则及思路
        3.1.1 政策评估的原则
        3.1.2 政策评估的流程
    3.2 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文本分析与评估
        3.2.1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3.2.2 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文本总体分析
        3.2.3 基于政策内容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文本评估
    3.3 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3.3.1 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效果评估思路
        3.3.2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效果评估
        3.3.3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回应性评估
        3.3.4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公平性评估
    3.4 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评估小结
        3.4.1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文本评估小结
        3.4.2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小结
4 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存在的问题
        4.1.1 建设政策缺乏规划,配套设施不健全
        4.1.2 申请准入政策繁琐,申请流程复杂
        4.1.3 租赁管理政策不完善,落实执行不到位
        4.1.4 监督管理存在疏漏,影响政策公平性
    4.2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存在问题内在原因分析
        4.2.1 资源投入缺乏动力,建设积极性不高
        4.2.2 需求调查研究较少,保障对象真实需求不了解
        4.2.3 管理机构数量较少,政策管理主体不明确
        4.2.4 信用机制不尽完善,财产收入状况难把握
        4.2.5 监管机制不健全,反馈渠道不通畅
    4.3 小结
5 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优化策略
    5.1 政策内容及执行优化策略
        5.1.1 优化供给方式,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5.1.2 简化申请流程,提高申请工作效率
        5.1.3 制定租金合理标准,实施差别租金政策
        5.1.4 健全管理机构,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5.1.5 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政策落实公平
    5.2 政策环境优化策略
        5.2.1 健全资产审查机制,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5.2.2 加强政策内容宣传,畅通政策反馈渠道
        5.2.3 加快法制化进程,建立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5.3 政策评估优化策略
        5.3.1 提升政策评估思想意识
        5.3.2 加强政策评估机构建设
        5.3.3 完善政策评估相关体系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调查问卷
    附录 B:政策文件统计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林业碳汇PPP项目的主体-过程-环境三维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林业碳汇项目的研究现状
        1.2.2 林业PPP项目的研究现状
        1.2.3 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1.2.4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理论依据
        1.4.1 外部性理论
        1.4.2 公共物品理论
        1.4.3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1.4.4 利益相关者理论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我国林业碳汇相关项目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与林业碳汇项目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1 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2 林业碳汇项目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2 我国林业PPP项目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2.1 项目入库数量呈递增趋势
        2.2.2 项目类型以储备林为主
        2.2.3 运作方式以BOT模式为主
        2.2.4 林业PPP项目的问题分析
    2.3 我国林业碳汇PPP项目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3.1 林业碳汇PPP项目的现状分析
        2.3.2 林业碳汇PPP项目的问题分析
3 林业碳汇PPP项目风险分析框架与风险特征研究
    3.1 主体-过程-环境三维分析框架的构建
        3.1.1 分析案例的选择
        3.1.2 基于霍尔三维模型的主体-过程-环境三维分析框架的构建
    3.2 林业碳汇PPP项目的主体目标特征
        3.2.1 生态修复目标
        3.2.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
        3.2.3 扩大森林资源目标
    3.3 林业碳汇PPP项目的过程管理特征
        3.3.1 土地筹集相对困难
        3.3.2 生产的季节性较为明显
        3.3.3 以净碳汇量为主产品
    3.4 林业碳汇PPP项目的外部环境特征
        3.4.1 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3.4.2 易受人为破坏的影响
        3.4.3 易受碳交易市场变化的影响
4 林业碳汇PPP项目的风险识别与筛选
    4.1 林业碳汇PPP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
        4.1.1 林业碳汇PPP项目主体-过程-环境三维风险因素分析
        4.1.2 林业碳汇PPP项目风险清单的构建
    4.2 林业碳汇PPP项目风险因素的筛选
        4.2.1 风险因素筛选方法选择
        4.2.2 问卷调查
        4.2.3 问卷描述统计分析
        4.2.4 林业碳汇PPP项目风险因素的因子分析
5 林业碳汇PPP项目的风险作用路径分析
    5.1 风险作用路径的理论假设
        5.1.1 管理要素系统的构建
        5.1.2 风险作用路径概念模型的提出
    5.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研究设计
        5.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5.2.2 研究设计
    5.3 风险作用路径的实证分析
        5.3.1 数据来源与分析
        5.3.2 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
        5.3.3 初始模型的测算与检验
        5.3.4 初始模型的修正与实证结果
    5.4 实证结果分析与实证结论
        5.4.1 实证结果分析
        5.4.2 实证结论
6 完善林业碳汇PPP项目风险防控机制与对策建议
    6.1 主体维:完善决策风险的防控机制与对策建议
        6.1.1 选址不当的防控
        6.1.2 规划失误的防控
        6.1.3 设计缺陷的防控
        6.1.4 技术不成熟的防控
    6.2 过程维:完善组织协调风险的防控机制与对策建议
        6.2.1 合同不完备的防控
        6.2.2 权责分配不当的防控
        6.2.3 缺乏协调的防控
    6.3 过程维:完善监管风险的防控机制与对策建议
        6.3.1 监管体系不完善的防控
        6.3.2 政府腐败的防控
        6.3.3 政府过度干预的防控
    6.4 环境维:完善外部环境风险的防控机制与对策建议
        6.4.1 自然灾害的防控
        6.4.2 经济波动和政策法律变动的防控
        6.4.3 人为破坏的防控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林业碳汇PPP项目风险因素筛选的问卷调查
附录2 关于林业碳汇PPP项目风险作用路径的问卷调查
附录3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着

(8)DT房地产公司融资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及本文努力的方向
    1.3 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之处
        1.4.1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融资规划
        2.1.2 融资结构
    2.2 相关理论
        2.2.1 项目投融资管理理论
        2.2.2 战略管理理论
    2.3 相关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DT房地产公司发展规划及资金需求分析
    3.1 DT房地产公司概况
        3.1.1 DT房地产公司介绍
        3.1.2 DT房地产公司组织结构
    3.2 DT房地产公司发展规划及资金需求分析
        3.2.1 DT房地产公司2020-2022年发展规划
        3.2.2 资金需求分析
    3.3 DT房地产公司资金内源融资分析
        3.3.1 内源融资
        3.3.2 内源融资需求分析
    3.4 DT房地产公司资金缺口—外源融资需求分析
        3.4.1 银行贷款
        3.4.2 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3.4.3 DT房地产公司的融资需求分析
第四章 DT房地产公司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DT房地产有限公司融资概况
    4.2 DT房地产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2.1 融资方式与项目类型不匹配
        4.2.2 融资缺乏长期规划
        4.2.3 融资结构不合理
        4.2.4 高级金融专业人才匮乏
        4.2.5 金融机构关系维护不力
第五章 DT房地产公司融资规划方案
    5.1 DT房地产公司融资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5.1.1 DT房地产公司融资规划的指导思想
        5.1.2 DT房地产公司融资规划的基本原则
    5.2 DT房地产公司项目融资的解决方案
        5.2.1 DT房地产公司房地产传统融资模式组合设计
        5.2.2 DT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创新性融资模式设计
第六章 DT房地产公司融资规划保障措施
    6.1 健全融资风险防控机制
    6.2 健全融资规划体系
    6.3 提高资源整合的能力
    6.4 积极引进高级金融专业人才
    6.5 构建良好的金融机构合作关系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我国土地税收政策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学者研究概述
        1.2.1 国外学者研究概述
        1.2.2 国内学者研究概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2 土地税收对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1 土地税收作用
        2.1.1 筹集财政收入
        2.1.2 调节经济运行
        2.1.3 监管土地税收政策运行
    2.2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问题分析
        2.2.1 土地资源概念及特点
        2.2.1.1 土地资源自然属性
        2.2.1.2 土地资源社会属性
        2.2.2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2.2.2.1 土地面积广阔,人均不足,质量不高
        2.2.2.2 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
        2.2.2.3 国土资源分布不均匀,生产力地区间差异大
        2.2.3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2.2.3.1 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2.2.3.2 土地资源污染加剧,生产环境恶化
        2.2.3.3 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缺乏长远规划,浪费严重
3 土地税收制度发展及评析
    3.1 我国土地税收制度历史沿革
        3.1.1 我国古代土地税收历史沿革
        3.1.1.1 先秦时期
        3.1.1.2 秦、汉时期
        3.1.1.3 隋、唐时期
        3.1.1.4 宋、元时期
        3.1.1.5 明、清时期
        3.1.2 中国近现代土地税收历史沿革史
        3.1.2.1 中华民国时期
        3.1.2.2 新中国土地税收发展
    3.2 我国现有土地税收制度
        3.2.1 耕地占用税
        3.2.2 城镇土地使用税
        3.2.3 土地增值税
        3.2.4 房产税
        3.2.5 契税
    3.3 其他国家土地税收制度及启示
        3.3.1 美国土地税收制度
        3.3.2 德国土地税收制度
        3.3.3 日本土地税收制度
    3.4 我国土地税收在土地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土地税收作用理念有待转变
        3.4.2 土地税收立法层次较低,约束性不足
        3.4.3 土地税制设置内部不合理,税收调节力度不够
        3.4.3.1 税种缺位,调节力不足
        3.4.3.2 重流转,轻保有,土地闲置
        3.4.3.3 税费混杂,轻税重费
4 对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4.1 应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4.1.1 可持续性原则
        4.1.2 实事求是原则
        4.1.3 简化税制、方便征管原则
    4.2 具体措施与方法
        4.2.1 土地税收取得阶段
        4.2.2 土地税收保有阶段
        4.2.2.1 统一开征房地产税
        4.2.2.2 新设土地闲置税
        4.2.3 土地税收转移阶段
        4.2.3.1 调整完善契税
        4.2.3.2 取消土地增值税
        4.2.4 建立健全土地税收立法征管配套措施
        4.2.4.1 加快土地税收立法
        4.2.4.2 完善征管配套措施
5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10)耕地保护基金条款的规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二)研究路径
一、耕地保护基金条款的规范内涵
    (一)耕地保护基金条款的概念阐释
    (二)耕地保护基金条款的范畴要素
二、耕地保护基金主体条款的规范分析
    (一)耕地保护基金主体条款的规范设定现状
    (二)机构建制瑕疵且主体利益失衡:耕地保护基金主体条款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部际协同并平衡各方利益:耕地保护基金主体条款的完善进路
三、耕地保护基金客体条款的规范分析
    (一)耕地保护基金客体条款的规范设定现状
    (二)资金来源单一且缺乏科学标准:耕地保护基金客体条款存在的问题
    (三)拓宽资金渠道并科学设置标准:耕地保护基金客体条款的完善进路
四、耕地保护基金归责机制条款的规范分析
    (一)耕地保护基金归责机制条款的规范设定现状
    (二)归责机制不清且缺乏监督机制:耕地保护基金归责机制条款存在的问题.
    (三)规范归责机制并健全监督机制:耕地保护基金归责机制条款的完善进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论文参考文献)

  • [1]城乡一体化背景下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研究[D]. 章鑫玥.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保障房建设和维护资金问题研究[D]. 薛洁. 山东大学, 2020(05)
  • [3]南宁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选择对比研究[D]. 刘卫明. 广西大学, 2020(07)
  • [4]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创新[D]. 潘增. 浙江大学, 2020(02)
  • [5]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融资问题及改进方案研究[D]. 刘武卿.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河南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评估及优化策略研究[D]. 朱东可. 郑州大学, 2020(03)
  • [7]林业碳汇PPP项目的主体-过程-环境三维风险管理研究[D]. 李浩然.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DT房地产公司融资规划研究[D]. 石泽华. 广西大学, 2020(07)
  • [9]我国土地税收政策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分析[D]. 王庆勇.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10]耕地保护基金条款的规范分析[D]. 芦莉.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