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流动儿童常规免疫率调查

兰州市城关区流动儿童常规免疫率调查

一、兰州市城关区流动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萍[1](2018)在《兰州市城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监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兰州市城关区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了解人群麻疹流行特征;通过描述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医院就诊的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麻疹病毒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获得发热出疹患者中麻疹IgM阳性率及麻疹病毒阳性率及基因型特征,为指导当地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按照“发病日期”、“现住址”收集兰州市城关区麻疹报告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使用频数、构成比和发病率等指标,对麻疹病例发病的时间、地区、人群特征进行描述;以兰州市城关区7家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就诊的RFI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方式调查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同时采集出疹3天内患儿静脉血及咽拭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PCR-荧光探针检测咽拭子中麻疹病毒基因,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RFI病例中麻疹IgM阳性率及麻疹病毒阳性率及基因型分布。结果: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兰州市城关区麻疹报告发病人数共计347例,2010-2017年依次为31例,9例,0例,5例,18例,195例,81例,8例,报告发病率依次为2.41/10万,0.71/10万,0.00/10万,0.39/10万,1.41/10万,15.2/10万,6.24/10万,0.61/10万,平均发病率为3.37/10万;2010-2017年,各年度内≤1岁麻疹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麻疹报告发病率0.61/10万17.62/10万,除2014年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外,其余各年份男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1、2、3、4季度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2例(9.22%)、41例(11.82%)、32例(9.22%)、242例(69.74%);非本区户籍麻疹病例68例(19.60%);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329例(94.81%)。调查的622例RFI儿童中,男性384例(58.01%),<8月龄77例(11.63%)、8月龄-5岁462例(69.79%)、6-14岁123例(18.58%),非本地户籍110例(16.62%),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占94.70%(554/585)。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1.6%(77/662),其中<8月龄、8月龄-5岁病例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1/77)、16.5%(76/462),男性、女性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9.9%(38/384)、10.2(39/278),本地、流动人口病例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0.9%(60/552)、15.5%(17/110)。在采集咽拭子的323例RFI病例中,麻疹病毒阳性率为18.9%(61/323),均为H1a基因型;男性、女性麻疹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8.40%(33/179)、19.40%(28/144),本地、流动人口麻疹病毒阳性率为18.5%(50/271)、21.1%(11/52)),<8月龄、8月龄-5岁麻疹病毒阳性率为5.9%(1/17)、21.3%(60/282)。结论:2010-2017年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尚未实现我们消除麻疹的目标,麻疹病例以≤1岁人群为主,以本地户籍人口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冬季报告病例最多。医院儿科门诊RFI病例中,8月龄-5岁麻疹IgM阳性率和麻疹病毒阳性率高(P<0.05);麻疹病毒基因型为H1a型。建议继续加强城关区麻疹病例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暴发疫情;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减少医院内麻疹病例传播;继续加强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尤其是流动人口,确保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开展麻疹病例发病危险因素调查,有针对性开展控制措施。

戴秋芝[2](2018)在《2013-2016年日照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病毒感染性呼吸道传染疾病,随着计划免疫的成功实施,我国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与麻疹相比,人类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预防起步较迟,尽管已有部分国家成功消除了这两种疾病的本土传播,但在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疾病的流行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查明麻疹的流行强度和分布特点有助于明确其发病频率与环境因素、人群特征以及防病措施质量等因素的关系,且这些数据对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评估某人群健康状况和疫苗接种情况有很大价值。现况调查可以提供麻疹的病因线索,供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研究,还可用于提供某些职业中疾病的患病或其他健康结局的信息。观察麻疹可疑人群症状,并进行血清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人,有利于早期治疗何防控。如果定期地在某一人群中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有关暴露于麻疹的资料,该研究结果与前瞻性研究结果相似。将现况研究的结果与同一地区几年以前或几年以后的同类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则可评价麻疹的防治效果。目的分析2013-2016年日照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总结日照市今后麻疹防控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为日照市的麻疹防治工作提供更为有效且科学的措施及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日照市20132016年报告的麻疹患者案例进行分析,对日照市20132016年报告麻疹病例采用Excel2013建立数据样库。结果(1)日照市20132016共报告的麻疹病例为341例,20132016年日照市麻疹发病不均衡,全市呈散发和局部高发状态,以东港区和莒县的分布最多,东港区第一,莒县为其次。(2)在职业分布方面,所调查到的患者多为需要广泛接触人群的工作人员,如日照市公共交通公司工作人员、黄墩中心幼儿园工作人员、莒县中医医院工作人员等,部分患者有明确的接触麻疹患者病史。(3)男性患者案例总数为163例,女性患者案例总数为178例,总体来看男女性别数量相差不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的成人。(4)2013-2015年日照麻疹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截止到2015年大爆发后,疫情得到有效抑制,2016年麻疹传染发病率明显下降。(5)根据2016年3月6月的麻疹确诊病例资料,已调查到有6例患者的接种史,其中2例患儿体质较差,未及时接种疫苗。结论(1)麻疹流行趋势主要在人口密集区域,日照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人口稠密且流动频繁,成为日照市麻疹高发地区,符合流行病学常规。(2)流动人口中儿童群体是麻疹的高发群体,且部分儿童免疫空白,容易对本地的免疫屏障工作造成一定冲击。(3)麻疹患者主要为医院工作人员、幼儿园工作人员等广泛接触人群的工作人员,日照市需要联合相关省市的卫生防控部门进行麻疹风险排除,加强人口流动强度大时的风险防范工作。

张瑾麟[3](2018)在《兰州市城关区2006~201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兰州市城关区2006201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62016年城关区麻疹报告病历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城关区20062016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692例,本地确诊病例992例;年平均本地发病率为7.66/10万;发病高峰在37月;外来就诊病例数较大,占确诊病例数41.37%;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823月龄的婴幼儿,2029岁青年人和07月龄婴儿为主;麻疹病例以0剂次接种和免疫史不详为主要特征。结论:20062016年城关区麻疹疫情呈现高发、低发、反弹三个阶段,距离消除麻疹还有很大距离,建议加强麻疹疫情监测,保证麻疹疫苗首针及时率和全程接种率;做好外地就诊人员的麻疹防控。

张瑾麟,马世伟[4](2018)在《兰州市城关区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文中指出分析兰州市城关区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加强麻疹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城关区2015年麻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城关区2015年报告疑似麻疹病例644例,发病率16.49/10万,比2014年上升1048%,为7年来最高;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病例集中在3-6月;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20-39岁人群。麻疹监测系统质量良好,消除麻疹需要提高麻疹监测和疫情处置能力,提高适龄儿童MCV接种率和及时率,适时开展重点人群强化免疫。

单成蔚[5](2017)在《歧视知觉的社会建构 ——基于深圳市荔枝学校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考察》文中认为受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乡-城流动人口。随城镇化的一路高歌猛进,乡-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人员构成也由早期单一流动模式逐渐过渡到“家庭化”流动模式。作为这类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数量也随之持续快速增长。这一群体以其巨大的人口数量和相异于上一辈的鲜明特征,得到社会和学界的长期高度关注,如何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镇健康生活、学习、生长渐次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者重点关注的话题。受城乡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生活方式与习性、价值观念差异的影响及制度、政策方面的限制,这些农民工随迁子女在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资源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遭遇部分作为优势群体的城镇个体与群体在不同方面的歧视与偏见,这不利于数量庞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个体与群体的身心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我国城乡社会的良性发展循环及社会的安定团结。本研究择取深圳市一所学校——荔枝学校作为考察地点,以混合研究方法分别选择七年级6个班,八年级3个班共360名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问卷调查;对七、八、九三个年级的27名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了参与式观察及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细致探究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遭遇歧视知觉的问题。研究主要尝试回答几个问题:1.农民工随迁子女是否存在歧视知觉?若存在,程度如何?针对这一问题主要通过对所收集到的两个年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问卷进行分析,得出,有71.2%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存在歧视知觉,但总体歧视水平很低;分类维度下的歧视知觉水平也很低;类型不同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存在差异;不同支持主体的支持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歧视知觉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但在分类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2.歧视知觉对农民工随迁子女造成了何种影响?借鉴已有文献以及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访谈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歧视知觉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心理、幸福感、生活交往和学业成就这四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3.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歧视知觉是由哪些场域所建构的?主要依托社会学中社会融合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对此问题进行探究,着重从个体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面对城市的优势在场,农民工随迁子女受前置性条件——国家制度与政策的限制,受家庭弱势地位,学校再社会化,社区距离等方面的影响,建构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歧视知觉。4.如何消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歧视知觉?基于歧视知觉建构的不同场域与不同层次内容,针对性的从各场域不同维度出发,尝试性的提出从国家的制度与政策、家庭的亲情与文化、学校与教师、社会的舆论与公益机构等方面系统性的干预与消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歧视知觉,以期为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更好地适应、融入城市的生活与学习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杨婵[6](2016)在《银川市社区接种人员、儿童监护人对脊灰灭活疫苗KAP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银川市儿童监护人脊灰灭活疫苗KAP及其影响因素和银川市儿童监护人脊灰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加强疫苗相关知识的普及,防止和减少VAPP,发现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质量,进一步维护儿童身体健康,推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开展,并为全国提供相关经验。方法现况调查:在银川市随机抽取12个社区,利用社区计划免疫疫苗接种日,以随机拦截的方式,对儿童监护人进行脊灰灭活疫苗KAP及脊灰疫苗接种满意度问卷调查;对银川市5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接种接种人员进行全面调查。统计方法:问卷进行整理核查及录入后,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一般情况进行描述,采用信度和效度分析检验问卷可行性,利用非参数和参数检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1164名儿童监护人,平均年龄32.95±9.86岁,儿童监护人IPV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07%,多因素结果显示,儿童监护人IPV知晓率与儿童关系、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子女数有关。532名儿童监护人认为接种IPV非常必要,占45.7%,多因素结果显示,IPV相关知识得分与接种IPV非常必要且将会选择呈正相关。调查的1164名儿童监护人中已有224名选择给孩子接种IPV,占19.2%,结果显示,与儿童监护人IPV选择行为有关的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和IPV相关知识得分。脊灰疫苗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综合评分为88.71±8.20分。共调查52名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IPV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0.83%。结论:在今后工作中要将宣传重点放在疫苗相关知识上,在加强宣传的同时,根据不同人群需求积极调整宣传教育的方式,调动儿童监护人学习脊灰灭活疫苗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强化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儿童监护人对脊灰疫苗预防接种服务总体满意度良好,但仍存在需要改善的环节,提高儿童监护人主动带儿童接种疫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

刘萍,李娟生,王宇红[7](2014)在《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掌握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38.85/10万,2012年最高达81.16/10万,发病季节表现为春末夏初、冬季两个发病高峰,1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3.97%。结论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继续探索新的MMR免疫接种策略,提高高发人群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减少发病数;加大各级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力度,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控制疫情暴发。

刘萍,李娟生,王宇红[8](2014)在《兰州市12239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掌握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兰州市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36.66/10万,2012年最高达81.16/10万,发病季节表现为春末夏初、冬季2个发病高峰,1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3.21%。结论: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继续探索新的MMR免疫接种策略,提高高发人群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减少发病数,控制疫情暴发。

刘萍[9](2014)在《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状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规律,探索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及控制方法,发现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政府制定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监测资料和突发事件资料进行描述分析;②运用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对MCVS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对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①地、兰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季节性特征不明显;城市报告发病数高于农村,城乡报告发病数比为2.13:1;<15岁病例数9204例,占总病例数的83.97%;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9.28%。②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共报告33起1080例,所有事件发生全部为校园事件,尤以农村小学为主,累计报告25起906例,占总报告起数的75.76%;发病时间与各学校放寒暑假时间一致;突发报告地区城关区最高累计报告14起498例,占总报告起数的42.42%。③兰州市2010~2012年MCVS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9.48%、99.83%和99.47%;适龄儿童调查接种率分别为,2岁组93.94%,3岁组79.96%。结论:近年来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逐年升高,针对适龄儿童调查接种率不高和高危人群存在大量免疫空白的现状,我们不但要加强适龄儿童MCVS常规免疫,而且要进一步探索高危人群的免疫策略和农村小学的疫情控制工作,以此达到控制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和流行的目的。

岳燕,范馨予,陈芳[10](2013)在《兰州市城关区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疫苗知晓度调查及接种率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预防作用的知晓程度及接种的影响因素,探索接种点开展疫苗接种的宣传方式,以便更好地推动免疫规划工作。方法选择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较大、且相对稳定的城关区,随机选取4个免疫接种站(点),采用问卷调查及抽样访问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家长主要的知晓途径是专业人员宣传以及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家长职业、文化程度对疫苗知识知晓率及接种率有较明显的影响;流动人口对疫苗知识知晓率及接种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结论根据不同人群类型制订不同的宣传方法,加强网络平台的运用。

二、兰州市城关区流动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州市城关区流动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兰州市城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兰州市城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1.7 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兰州市城关区麻疹实验室监测分析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结果与分析
    2.5 讨论
    2.6 结论
    2.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伦理申明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2013-2016年日照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仪器、试剂和耗材
        1.1 主要仪器设备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2 病例收集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剔除标准
    3 ELISA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
    4 病原学检测
        4.1 样本RNA提取
        4.2 引物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发病概况
    2 流行病学特征
        2.1 年龄及性别分布
        2.2 地区分布
        2.3 职业分布
        2.4 疫苗接种史
        2.5 麻疹流行病时间分布
        2.6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2.7 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讨论
    1 麻疹患者具体地域分布
    2 麻疹患者发病年龄分布
    3 麻疹患者具体职业分布
    4 计划免疫情况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兰州市城关区2006~201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对象
    1.3 实验室检测
    1.4 分析方法
    1.5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2.2 地区分布。
        2.2.3 性别、年龄分布。
        2.2.4 户籍分布。
        2.2.5 免疫史分布。
    2.3 质量控制评价
        2.3.1 MSS敏感性
        2.3.2 MSS及时性。
        2.3.3 MSS特异性指标达标率。
3 讨论

(4)兰州市城关区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麻疹病例定义及诊断分类
    1.3 实验室检测
    1.4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发病概况
        2.1.2 地区分布
        2.1.3 时间分布
        2.1.4 人群年龄与免疫史
        2.1.5 病例报告医疗机构分布
        2.1.6 麻疹爆发疫情
    2.2 MSS运转评价
        2.2.1 MSS敏感性达标
        2.2.2 MSS及时性达标
        2.2.3 MSS特异性指标达标
        2.2.4 MSS的完整性
    2.3 MCV免疫情况
        2.3.1 常规免疫
        2.3.2 查漏补种
        2.3.3 应急接种
3 讨论

(5)歧视知觉的社会建构 ——基于深圳市荔枝学校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教育公平受到国家政策层面高度重视
        (二)弱势群体是当前教育研究关注的焦点
        (三)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生命及处境的关怀
        (四)研究者的调研经历与个人的情感激发
    二、研究述评
        (一)有关随迁子女的研究
        (二)有关歧视知觉的研究
        (三)有关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研究
        (四)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评述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
        (一)歧视
        (二)歧视知觉
        (三)随迁子女
    五、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社会融合理论
        (二)社会认同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样本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表现
    一、背景分析
    二、数据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
    三、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整体性描述
    四、不同类型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差异比较
        (一)与随迁子女自身属性相关的歧视知觉
        (二)不同学历父母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差异
        (三)不同感知家庭经济条件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差异
    五、主体支持差异对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影响
        (一)与同学关系差异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状况
        (二)与教师关系差异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状况
        (三)与家人关系差异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状况
        (四)与邻居关系差异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状况
        (五)自我身份确认差异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状况
    六、小结
第三章 歧视知觉对随迁子女产生的影响
    一、造成随迁子女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
    二、对随迁子女幸福感有负向影响作用
    三、影响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生活与交往
        (一)影响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
        (二)影响随迁子女的人际交往
    四、对学业的短期激励与长期消极影响
第四章 歧视知觉社会建构的前置性条件:国家制度与政策
    一、户籍制度将城乡人群分为无形有壑的两类群体
        (一)户籍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功能变迁
        (二)乡城群体权利仍为户籍身份所界分
    二、作为乡-城流动人口门槛的国家与深圳政策沿革
        (一)国家政策进化:减缩随迁子女差别化待遇的努力与依然存在的罅隙
        (二)深圳政策演变:趋向公平但仍有别的随迁子女入学标准与升学要求
    三、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不同场域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分析
    一、家庭脉流:弱势地位的承继、裂变与再生产
        (一)家庭内部结构的调整:从扩大家庭到核心家庭
        (二)家庭经济模式的转变:在城的日常生产与消费
        (三)作为德育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与内容的更替
        (四)弱势身份的再生产:父辈社会地位的自然传递
    二、学校遭遇: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再社会化
        (一)遗传方言的城市遭遇:规训与失落
        (二)教育内容:城市取向及农村角色缺席
        (三)学校轴心:学习生活及与他人的交往
        (四)物质生活:追新主义与攀比性消费
    三、社区距离:城市居所类别与交往的浅表化
        (一)居所类型:困于经济的有限选择
        (二)日常往来:真空、浅表与无利害
        (三)深圳人印象:美化、神化与贬低
        (四)社交的衍品:追忆农村美好往昔
第六章 社会比较视角:城市高位事实与乡土污名自认
    一、城乡社会先赋与后致的范畴化
    二、不同范畴维度的城乡社会比较
    三、城市社会优势地位的多维凸显
        (一)制度与政策的优先项:倾斜发展的时代印记
        (二)高下立判的经济地位:城市主导与农村附庸
        (三)强弱显见的文化表征:城市霸权及乡土污名
    四、作为弱势一方的污名自认与歧视知觉
        (一)农村传统价值的消解与退出
        (二)政治经济地位的弱势与边缘
        (三)欲融入优势文化的群体心理
        (四)随迁子女内群认同偏好逆转
第七章 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干预与消解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出台积极差异化政策
        (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恢复户籍原质属性,加快配套服务落实
        (二)通畅随迁子女阶层升迁的渠道,增加通过努力摆脱弱势身份的机会
        (三)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增加替代性材料,适当提高时限弹性,保障随迁子女获得公平
    二、构建和谐家庭氛围,塑造亲情人文关怀
        (一)提升家庭“温度”,打造随迁子女可依赖的安全“港湾”
        (二)增加家庭成员互动频率,提升父母与儿童的交流深度
        (三)鼓励子女与他者交往,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助益他人
    三、发挥学校主场作用,多维度疏导与排解
        (一)稳定学校教师队伍,提升随迁子女的自信与自尊
        (二)发挥公立学校优势,构建信任与理解的师生关系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多维加强心理交流与疏导
    四、营造友好舆论导向,引入社会帮扶机制
        (一)规范媒介宣传内容,引导媒体报道舆论的正确走向
        (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入公益性机构与志愿者帮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后记

(6)银川市社区接种人员、儿童监护人对脊灰灭活疫苗KAP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预防接种服务的发展及脊髓灰质炎控制策略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7)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疫情资料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2.2 时间分布
    2.3 地区分布
    2.4 人群分布
    2.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3 讨论

(8)兰州市12239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2 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流行强度
    2 时间分布
    3 地区分布
    4 人群分布
        4.1 年龄分布:
        4.2 性别分布:
        4.3 职业分布: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5.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
        5.2 时间分布:
        5.3 地区分布:
        5.4 暴发机构分布:
讨论

(9)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监测地区和对象
    2.4 分析方法与指标
    2.5 质量控制
    2.6 数据处理
    2.7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3.2 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季节性和年龄集中度
    3.3 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3.4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情况
第四章 讨论
    4.1 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4.2 兰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4.3 适龄儿童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5.1 继续做好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工作
    5.2 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
    5.3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5.4 尝试开展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检测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四、兰州市城关区流动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兰州市城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监测分析[D]. 王春萍. 兰州大学, 2018(02)
  • [2]2013-2016年日照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D]. 戴秋芝. 青岛大学, 2018(12)
  • [3]兰州市城关区2006~201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张瑾麟. 甘肃医药, 2018(02)
  • [4]兰州市城关区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 张瑾麟,马世伟. 甘肃科技, 2018(03)
  • [5]歧视知觉的社会建构 ——基于深圳市荔枝学校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考察[D]. 单成蔚.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5)
  • [6]银川市社区接种人员、儿童监护人对脊灰灭活疫苗KAP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杨婵. 宁夏医科大学, 2016(03)
  • [7]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 刘萍,李娟生,王宇红. 现代预防医学, 2014(12)
  • [8]兰州市12239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调查报告[J]. 刘萍,李娟生,王宇红. 陕西医学杂志, 2014(04)
  • [9]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状况分析[D]. 刘萍. 兰州大学, 2014(10)
  • [10]兰州市城关区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疫苗知晓度调查及接种率影响因素分析[J]. 岳燕,范馨予,陈芳.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08)

标签:;  ;  ;  ;  ;  

兰州市城关区流动儿童常规免疫率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