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武警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浅谈新时期武警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一、新时期武警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浅议(论文文献综述)

韩小伟[1](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中央单位立足部门资源优势,结合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实际,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对于践行党的宗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群众、培养锻炼干部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论文运用实证研究、系统研究、综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立足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以国家有关政策文件为指导,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视角,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政策理论、重大意义、历史进程、工作实践、基本经验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并对2020年以后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具体来说,文章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等问题。第二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概述,主要阐释了中央单位、社会扶贫、定点扶贫、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等相关概念;揭示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重大意义,即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是“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组成部分,是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扶持力度的举措,是帮扶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的途径;系统梳理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第三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主要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视角,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阐述。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反贫困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和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共同富裕理论、共享发展理论和扶贫开发理论。第四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主要领域及案例,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扶贫、教育科技文化扶贫、健康扶贫和网络扶贫等六个领域,对中央单位在各个领域开展定点扶贫的由来、内容和典型案例等进行了归纳和举例。第五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主要从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干部培养相结合等5个方面,全面总结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要求和实践经验。第六章是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对策思考,主要是基于2020年以后中国反贫困工作重心转向治理农村相对贫困的背景,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调要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即发挥中央单位的政策、资源、规划、人才和技术等优势;强调要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即构建由党委领导机制、政府主导机制、群众参与机制、组织协调机制、资金投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内容构成的长效机制。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起步阶段、展开阶段、深化阶段和完善阶段等4个阶段,分析了每一个阶段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宏观背景、政策依据、主要任务和基本特征;二是全面总结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即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干部培养相结合;三是对2020年以后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调要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林高松[2](2020)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制度,是国家开展兵役工作的法律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研究分析兵役法律制度所包含的法理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按照“理性分析、历史沿革、价值定位、内外环境、完善之道”的逻辑顺序分五章展开研究。第一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从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兵役实体法律制度、兵役程序法律制度等为研究起点,对兵役法律制度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界定,系统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和地位作用,为论文撰写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按照古代、近代和新中国等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发展脉络,系统分析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从体系构成、实质内涵和主要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兵役法律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现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现代化局部战争需要、退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第三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所蕴含的法理价值进行全面阐述,一是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二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三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四是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五是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等,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第四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客观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这是新时代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根基。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防实力同步增强,二是我国总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局部战争威胁始终存在,三是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四是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军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五是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第五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完善之道。主要从兵役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力求为国家兵役机关开展兵役法律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一是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三是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持续为国家提供优质的兵员补充,确保国家总体安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叶长安[4](2019)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俊[5](201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其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留学人员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和留学人员统战工作。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这是党中央立足现实对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所作的新指示、新要求和新部署。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充分凝聚发挥留学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对于进一步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展开研究。留学人员作为统战工作的对象,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组成部分,因此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为依据的。文章通过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具体实践,紧紧把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发展的两条主线:即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历史进程的主线以及留学人员统战政策演变的主线。70年来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从开端起步,到曲折发展、几经停滞,逐步恢复发展,再到快速发展,留学人员统战政策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规范和逐步优化的演进过程:从“保障回国”到“鼓励回国”,从强调“回国服务”到“回国服务”与“为国服务”并举,从“要求回国”到“来去自由”,从“改善待遇”到“创造条件,完善服务”等,为吸引和汇聚留学人才服务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政策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宝贵的统战理论及统战智慧运用到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当中,以“大团结、大联合”为主题,秉承“凝聚人、团结人”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新留学人员报国方式的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最终落脚点在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地方性的实证调查和全国性的样本分析,点面结合,着重探讨了新时代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外部挑战,进而从增强统战意识、健全统战机制、强化文化认同、优化统战环境、改善统战方法等方面提出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以期为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不断提高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统战效果。

荆姣姣[6](2019)在《边境团场的聚合与延伸 ——北塔山牧场变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合与延伸”中聚合意指在国家力量作用下具有集散性特质的社会集体在向固定的地理空间内投入情感、需求、欲望、群体认同等后,由物质实体向维系和凝聚群体归属感的文化空间转变的过程。延伸则是此类社会集体受现代性和全球化影响,为突破固定的国家地理空间对边境社会及人群在社会物质和文化现象上产生的规制,所采取的一系列客观和主观性的行为,并不断向外界延伸的过程。本文研究对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塔山牧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边境,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北与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相连,东南与奇台县五马场乡相邻,牧场境内有乌拉斯台口岸和北塔山煤矿,且多条公路通往青河和奇台县,是一个地理环境相对开放的以畜牧业为主的边境团场。以访谈、问卷调查及个人口述等方法对北塔山牧场基本社会面相进行描述和分析,发现此类边境社会的聚合与延伸体现在建立与发展、人口特质、生计方式、学校教育、社会关系、族群认同等方面,其社会面相在不同时期受国家边界的规制不断聚合,而其内部族性的规制也在聚合的过程中日益彰显,族群自身需求以及全球化为主导的社会变迁因素又推动其向外界世界延伸。得出结论:聚合与延伸,正是处于边境社会这一地理空间下,诸如北塔山牧场此类介于传统性村落和体制内单位之间双重社会集体的边境社会现状与特质。

张青磊[7](2018)在《我国公民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人类发展的首要条件。公民安全与公民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且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公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另一方面公民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多,国家和公民已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已成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幸福的首要价值性标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民对安全的要求日益增长,维护和保障公民安全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使保障公民安全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民主法治不断完善,军事科技实力逐步增强,互利共赢的和平外交顺利推进,我国公民安全总体上得到较好保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是,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相互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渗透,境内不稳定因素与境外不稳定因素相互作用,我国公民安全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极端贫困问题、食品不安全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生产安全事故、盗窃诈骗类侵财性刑事犯罪、城镇化进程中的强征强拆、生态环境破坏、公权力腐败等对我国公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自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是新时代推进公民自由而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新时代,我们必须从维护公民生存和发展的立场出发,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念,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微观角度探寻克服公民安全困境、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的具体路径;同时,我们还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公民可持续安全理念,从宏观角度思考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的总体路径。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语七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的问题和内容及研究问题的说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正文第一章是公民安全的理论源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有关人的生存、人的财产、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和西方批判安全研究与“人的安全”理论及中国主流思想中的安全理念等进行梳理分析,挖掘“中、西、马”有关公民安全的理念、思想和观点,为科学界定公民安全做好理论铺垫。第二章对公民安全进行科学界定。根据第一章对“中、西、马”有关公民安全理念、思想和观点的梳理分析,结合学界对安全的不同界说,对公民安全进行科学界定,明确公民安全的概念,核心内容和演绎路径,并分析探讨实现公民安全的条件和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与公民安全的关系,为后文对我国公民安全进行系统分析奠定基础。该部分指出,公民安全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在实际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免受来自内部或外界的非法侵害,以及所拥有的一种有保证或有保障的状态。公民生命安全、公民财产安全、公民自由安全是公民安全的核心内容,也是公民安全的价值所在。将自由安全纳入公民安全核心内容突破了传统上认为公民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界限。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公民安全的成长环境,亦可称为公民安全的萌生条件。安全问题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伴生,但公民安全作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安全的一个研究领域则是20世纪90年代“人的安全”理念提出以后的事情,这说明公民安全提出、形成和发展是需要条件的。该部分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等五个方面发生的变化来分析探讨我国公民安全的成长环境。第四章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从我国公民安全安全核心内容的三个层面对我国公民安全概况进行现实考量,即主要从我国公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自由安全层面分析了我国公民安全的现状、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困境产生的原因,是本论文的重点。第五章是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分析探讨了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路径。该部分从中国公民安全实际出发,按照“分——总”的思路提出了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路径。第一节主要是针对我国公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自由安全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第二节主要是根据我国公民安全的总体概况,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对如何实现我国公民安全进行了总体思考。通过“分——总”思路分别提出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路径,并使之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共同保障和推进我国公民安全的实现。最后一部分是结语,虽然我国公民安全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威胁公民安全的因素复杂多元,而且有些难以预测,但在中国共产党党、中国政府、社会力量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威胁公民安全的因素会逐步得到解决或减少,公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的条件也会越来越完善。

朱怡璇[8](2017)在《卫计部门合并后的卫生计生宣传干部能力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资源是第一核心资源。加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卫生计生宣传干部作为我国公务员队伍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承担着事关我国重要民生问题的医疗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职能,加强和完善卫生计生宣传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断提升卫生计生宣传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胜任能力,不仅是做好当前卫生计生工作进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在卫生计生机构合并和新生育政策出台实施的现实背景下,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卫生计生宣传干部面临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完善新形势下卫生计生宣传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建设,是当前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胜任力理论的视角,结合笔者在卫生计生宣传部门工作的实际思考,在查阅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研究方法,以云南省各级卫生计生宣传干部为研究对象,对宣传干部的能力需求情况进行开放性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新时期卫生计生宣传干部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与路径思考。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路径:一是宏观层面的路径,即完善卫生计生宣传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目标与能力培训规划,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发展观;二是中观层面的路径,即建立完善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卫生计生宣传干部的能力培养与开发机制、健全市县区级卫生计生宣传机构和人员的合理配置、增强卫生计生宣传干部的能岗匹配度、加强组织内外部环境建设、健全以需求为核心的培训评估与转化机制;三是微观层面的路径,即增强卫生计生宣传干部的自身学习建设,加快建立以学促能和以能为本的学能型组织文化,营造人人爱学习、人人有才干的组织氛围,不断提升卫生计生宣传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与良好形象。通过完善宣传干部的能力建设,构建良好的卫生计生大健康大宣传的社会宣传氛围,为卫生计生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发挥卫生计生宣传干部队伍的重要力量作用。

李健君[9](2018)在《新时期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提升政治工作质量效益,必须下大力更新基层政治工作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转变管理模式,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基层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在构建新型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上进行大胆探索,关键是要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公平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价树立抓政治工作落实的正确导向。本文主要内容分为绪论、国内外工作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研究综述、研究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索、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试点研究等五个部分。其中,第一章主要阐述问题由来、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相关概念作出界定和研究的基本思路等;第二章主要对古今中外绩效考核及其指标体系情况进行综述;第三章主要研究绩效考核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四章主要探索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搭建,提出了主体、客体、载体的“三体”考核维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第五章主要对前期选取3个不同类型单位试点情况进行介绍,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研究改进措施。

杨森鑫[10](2017)在《新时期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是恐怖主义。近年来,我国恐怖主义的威胁不断加据,暴力恐怖活动的偶发性、随机性让人防不胜防,对平民无差别的杀戮更容易引发社会的恐慌效应,恐慌心理扩散、弥漫致使公众犹如芒刺在背、躲犹不及。恐怖活动已成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是我们已经面临和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在新时期反恐政策的指导下,探析我国反恐刑事立法、《反恐怖主义法》等反恐相关立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国外反恐立法为借镜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防控恐怖活动犯罪,实现反恐治本清源的目的,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主要内容。文章共分为五章展开相关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的基本概况。明确恐怖活动的相关概念是进行反恐立法研究的前提和起点,“恐怖主义”、“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犯罪”等概念的厘定是依法反恐的客观要求。虽然各国对“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等概念存在较大争议,但在基本构成要素方面已经形成共识。“恐怖主义”属于宏观的上位概念,既涵盖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包括恐怖主义行为。“恐怖活动”是指具体的带有恐怖主义性质的行为,属于下位概念的范畴。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用和适用上的模糊,本文的研究和论述立足于具体的恐怖行为,选取“恐怖活动”的概念以研究具体的恐怖活动犯罪及与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相关的立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恐怖活动此起彼伏,从未停息,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恐怖活动呈现出袭击范围扩大化、恐怖活动网络化、组织形式分散化和恐怖活动人员低龄化、女性化等特征。网络恐怖活动、微恐怖活动以及“伊吉拉特”恐怖活动成为我国新型的恐怖活动类型,是新时期我国反恐斗争面临的新威胁。第二章分析了新时期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政策与立法原则。防控恐怖活动的政策在我国的反恐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的新形势对反恐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新时期恐怖活动的长期性要求标本兼治,新时期恐怖活动的复杂性要求全面全程反恐,新时期恐怖活动的社会性要求“三分打击、七分治理”。我国新时期的反恐政策与反恐斗争的实际需要紧密契合,是反恐立法发展完善的宏观指导原则,在新时期反恐政策指导下,根据国际国内恐怖活动的新发展,我国反恐立法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作为反恐立法的宏观战略指导,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政策主要包括刑事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这些政策在指导反恐立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当前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立法原则主要表现为反恐刑事立法的前置与扩张、行政反恐与刑事反恐相协调、反对民族分裂与宗教极端,以及反恐优先兼顾保障人权。上述立法原则既是对我国既有反恐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也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指引着我国反恐立法的进一步完善。第三章讨论了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相关立法主要包括《刑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反洗钱法》以及反恐的地方性规定,这些反恐相关立法为防控恐怖活动提供立法依据,但是当前的反恐立法仍存在一定问题。在宏观方面,恐怖活动犯罪立法存在打击恐怖活动犯罪长期政策与近期政策的法制化问题、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常态法和紧急法的协调性问题、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立法模式与立法体系结构问题,以及强力反恐与柔性反恐的关系问题。在微观层面,存在对“恐怖活动犯罪”的概念界定不明、对恐怖活动行为类型规制不全面、现有的罪名条款存在疏漏以及司法实务中恐怖活动犯罪的具体法律适用障碍等问题。《反恐怖主义法》在实际适用中也凸显出困境,如存在应急性特征无法回应恐怖活动的新变化,政府主导的反恐力量格局无法实现全面防控,重事件控制与应对、轻事前社会治理,反恐对策体系缺乏全局性与立体性等一般问题。同时,还存在社会情报体系的法制化欠缺、对网络恐怖活动规制不足、反恐措施适用的边界不明和对恐怖活动人员安置教育规定存在质疑等具体问题。《网络安全法》缺乏对重点领域技术研发能力的保障措施,忽视对境外网络入侵行为和境内主动获取行为的法律管控,忽视技术手段在网络安全防控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网络运营者法律责任与保护公民信息安全之间界限不清等问题。而且,反洗钱法、反恐怖主义法、反恐地方性规定等其他相关立法与反恐刑法的衔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第四章论述了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相关立法及借鉴价值。该章系统介绍了国外反恐立法的基本状况,在分析我国与国外反恐立法共性与差异的基础上,归纳出国外反恐立法对我国的借鉴之处。联合国、欧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俄罗斯、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对我国反恐立法体系的建构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国与国外均通过多部门立法防控恐怖活动,重视双边与多边的反恐协作,且反恐立法具有明显的应急性特征。但是,在反恐的立法背景、立法立场以及立法措施的侧重点方面,我国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有益立法成果,建立系统化的反恐立法体系、强化与国际社会的反恐联合协作、形成全方位的反恐怖对策机制,以应对恐怖活动给当今社会带来的严峻挑战。第五章对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提出立法完善建议。该章立足于我国反恐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有益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反恐立法的具体建议。在反恐刑法的立法完善方面,首先要明确“恐怖活动犯罪”的内涵与外延,将“恐怖活动犯罪”界定为依照我国刑法应负刑事责任的恐怖活动行为,重视恐怖活动犯罪行为的恐怖主义性质和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其次要完善现有的恐怖活动犯罪条款,最后要增设走私、贩卖、运输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包庇、纵容恐怖活动组织罪以及实施恐怖行为罪等新罪名。在《反恐怖主义法》的立法完善方面,通过坚持标本兼治、增强反恐效果,重视事前防控、进行前瞻式立法,构建政府与公众二元协调的反恐力量格局以及设立针对网络恐怖活动的专门条款等,完善反恐怖主义法的立法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反恐怖主义法》中“安全防范”章和“情报信息”章的相关规定。在《网络安全法》的立法完善方面,要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加强对境外网络入侵行为和境内主动获取行为的管控,通过立法对相关术语予以明确界定,并协调好网络运营者法律责任与保护公民信息安全的关系。此外,还要完善反洗钱法及相关地方反恐立法规定,实现相关立法与反恐刑法的有效衔接,建构系统的反恐立法体系,真正实现反恐立法的全方位治理。

二、新时期武警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浅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期武警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指导教师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答辩决议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概述
    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相关概念阐释
        2.1.1 中央单位
        2.1.2 社会扶贫
        2.1.3 定点扶贫
        2.1.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
    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重大意义
        2.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
        2.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组成部分
        2.2.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扶持力度的举措
        2.2.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帮扶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的途径
    2.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
        2.3.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起步阶段
        2.3.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展开阶段
        2.3.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深化阶段
        2.3.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完善阶段
第3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1.1 经典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3.1.2 经典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
        3.1.3 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2.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3.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理论
        3.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扶贫开发理论
第4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主要领域及案例
    4.1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4.1.1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由来
        4.1.2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内容
        4.1.3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典型案例
    4.2 通过产业扶贫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4.2.1 产业扶贫的由来
        4.2.2 产业扶贫的内容
        4.2.3 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
    4.3 通过技能培训扶贫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
        4.3.1 技能培训扶贫的由来
        4.3.2 技能培训扶贫的内容
        4.3.3 技能培训扶贫的典型案例
    4.4 通过教育科技文化扶贫推进贫困地区文化教育发展
        4.4.1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由来
        4.4.2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内容
        4.4.3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典型案例
    4.5 通过健康扶贫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状况
        4.5.1 健康扶贫的由来
        4.5.2 健康扶贫的内容
        4.5.3 健康扶贫的典型案例
    4.6 通过网络扶贫拓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渠道
        4.6.1 网络扶贫的由来
        4.6.2 网络扶贫的内容
        4.6.3 网络扶贫的典型案例
第5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
    5.1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
        5.1.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1.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2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
        5.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3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
        5.3.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3.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4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
        5.4.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4.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5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
        5.5.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5.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第6章 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对策思考
    6.1 中国农村反贫困目标瞄准的调整
        6.1.1 相对贫困的涵义
        6.1.2 相对贫困的特征
        6.1.3 农村相对贫困成为贫困治理的重心
        6.1.4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现实路径
    6.2 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
        6.2.1 政策优势
        6.2.2 资源优势
        6.2.3 规划优势
        6.2.4 人才优势
        6.2.5 技术优势
    6.3 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3.1 党委领导机制
        6.3.2 政府主导机制
        6.3.3 群众参与机制
        6.3.4 组织协调机制
        6.3.5 资金投入机制
        6.3.6 考核评价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
    第一节 兵役法律制度的科学界定
        一、相关概念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实体法律制度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程序法律制度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制度的法律特征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时代特征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容特征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一、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军事制度的重要内容
        二、兵役法律制度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组织兵役工作的有效规范
第二章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古代兵役法律制度
        二、我国近代兵役法律制度
        三、新中国兵役法律制度
    第二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实质内涵
        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客观分析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优劣之处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
        一、依法参加兵役是公民和法人的基本义务
        二、参加兵役人员依法享有各种基本权利
        三、正确处理兵役权利与兵役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 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
        一、兵役必须以实现国家价值优先
        二、公民通常是实现个人价值优先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调节器
    第三节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
        一、国防是全体公民的国防
        二、兵役实质是少数公民参加兵役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统一的平衡器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一、公平与效率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兵役法律制度优先考虑军事效率
        三、兵役法律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原则
    第五节 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
        一、追求国家和平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目标
        二、保障国家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
        三、统筹和平权与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功能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
    第一节 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
        二、法治环境
        三、军事改革
    第二节 国家严峻安全形势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国家统一困境
        二、周边事态纷争
        三、西方大国遏制
    第三节 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
        一、信息化局部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样式
        二、高技术武器装备占据未来战场的主导地位
        三、高素质的兵员成为信息化战争胜负的关键
    第四节 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
        一、尊重军人共识
        二、优待军人传统
        三、军人权益维护
    第五节 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
        一、独生子女成为军队服役主体
        二、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三、入伍后退兵比例呈逐年上升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完善之道
    第一节 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
    第二节 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
        一、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统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规划计划
        三、科学组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起草拟制
    第三节 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
        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兵役法律意识
        二、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确保法律制度落到实处
        三、严格组织对违反兵役法律制度行为的惩治
结语: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其它军事政策制度之间的关系
    二、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新时代强军要求的关系
    三、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制定与实施的关系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现状评论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留学人员
        (二)统一战线
        (三)留学人员统战工作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二)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思想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历史考察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49-1956)
        (一)通过政治宣传发表留学人员回国号召
        (二)利用外交手段强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谈判协商
        (三)动员留学人员亲友密切海外联系
        (四)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留学人员归国事宜
    二、曲折发展时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57—1977)
        (一)进行集中的思想政治学习
        (二)开展有步骤的“反修防修”教育
        (三)保护部分归国留学专家
        (四)对回国留学人员进行集中分配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78-1991)
        (一)优化政治环境消除留学人员思想顾虑
        (二)设立专项基金吸引留学人员归国
        (三)成立专门服务机构强化留学人员主体地位
    四、改革开放发展时期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92-2011)
        (一)理顺关系、创新留学人员报国形式
        (二)加大支持力度夯实留学人员服务平台
        (三)鼓励、支持留学人员归国自主创业
    五、十八大以来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2012-)
        (一)完善留学人员归国的政策法规
        (二)积极打造海外留学人才对接平台
        (三)营造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第四章 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政策演进及主要成效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争取动员、资助回国、妥善安置
        (二)一视同仁、红专教育、统一待遇
        (三)保障回国、信任使用、政策吸引
        (四)鼓励回国、为国服务、政策照顾
        (五)发挥作用、重视使用、完善服务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奠定了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亟需的人才基础
        (二)推动了中国高校学科建设及科学技术各领域的快速发展
        (三)形成了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的热潮
第五章 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与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情感联络的方法
        (二)利益照顾的方法
        (三)民主协商的方法
        (三)理论实践教育法
        (四)显性隐性教育法
        (五)典型示范的方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二)贯彻以人为本、为留学人员服务的理念
        (三)秉承凝集人心、汇集才智、发挥作用的宗旨
        (四)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五)坚持统战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第六章 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基于广州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现状的调研
        (二)基于全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现状的分析
    二、当前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认识亟待提高
        (二)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三)留学人员思想理论水平有待加强
        (四)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环境有待优化
        (五)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方法创新不足
    三、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面临的外部挑战
        (一)世界人才争夺加剧带来的人才流失及人才移民挑战
        (二)世界多元文化渗透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认同挑战
        (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带来的挑战
第七章 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提升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意识和统战工作能力
        (一)准确把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定位
        (二)着力提升统战干部工作能力水平
    二、建立健全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留学人员组织沟通及协调机制
        (二)建立健全留学人员服务及决策咨询机制
        (三)建立健全留学人员评估选拔及参与机制
    三、强化留学人员文化认同及思想引领
        (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增进文化认同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加强教育引导
        (三)以转变观念为主旨提高文化适应力
    四、优化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整体环境
        (一)完善留学人员归国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打造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科研环境
        (三)营造留学人员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五、探索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新路径
        (一)树立留学人员统战数据化的思维理念
        (二)构建常态化、法制化的网络统战大格局
        (三)运用统战智慧提升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艺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边境团场的聚合与延伸 ——北塔山牧场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概况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一)已有的边界研究
        (二)边境地区研究
        (三)社会变迁相关研究
        (四)哈萨克牧区已有研究
        (五)移民相关研究
        (六)边境团场已有研究
        (七)对北塔山牧场和北塔山地区的已有研究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七、调查及研究过程
第一章 研究对象概况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对象概况
    二、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一)气候特征
        (二)土地状况
        (三)水资源概况
        (四)草原和草场利用情况
        (五)自然与人文资源
        (六)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章 北塔山地区边境的形成与北塔山牧场的建立和发展
    一、北塔山地区边境的形成
        (一)清朝中期至1946年
        (二)1947年“北塔山事件”
        (三)1949-1964年
    二、北塔山牧场的建立和发展
        (一)从交通要塞上重要的中转站到边境军事防线
        (二)北塔山牧场成立背景
        (三)从合作社到国营牧场再到边境团场:北塔山牧场的建立和发展
    三、北塔山地区的边境管理与北塔山牧场的机构设置
        (一)国家与地方共同助力下的边境管理
        (二)眺望远方:从碉堡山到六层白塔
第三章 流动与固化:北塔山牧场的人口特质
    一、人口基本情况
    二、建场初期的人口来源及基本情况:1950—1959年
    三、人口结构急剧变化:1960—1979年
    四、人口趋于稳定:1980年至今
第四章 边境的规制与反规制:北塔山牧场的生计方式
    一、农业
    二、畜牧业
    三、其他生计方式
        (一)边境催生:护边员
        (二)交通助力:商铺
        (三)易地搬迁:大区域下的新生计
    四、人口结构与生计方式的交叉分析
        (一)家庭牲畜情况
        (二)人口结构与生计状况分析
第五章 外引与内唤:北塔山牧场中的学校教育
    一、“马背小学”到牧场小学
    二、支边青年到特岗教师
    三、生源结构变化分析
第六章 重塑与延续:北塔山牧场的社会关系及变化
    一、族群交往
        (一)族际交往
        (二)族群内部交往
    二、“冬宰”里的社会关系
        (一)“冬宰”: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传统习俗
        (二)北塔山牧场三连“冬宰”现状
        (三)“冬宰”里的社会关系分析
第七章 记忆与身份:北塔山牧场哈萨克人的认同
    一、兵地认同
    二、第二代、第三代人的认同与选择
    三、他者的眼光
    四、从个人经历和故事看北塔山人认同
结语 聚合与延伸:双重社会集体的未来之路
附录一 2017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冬宰情况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2018年7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问卷调查表
访谈问题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7)我国公民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关于公民安全的研究
        2.2 国内关于公民安全的研究
        2.3 小结:公民安全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3 研究的问题与内容
        3.1 研究的主要问题
        3.2 研究问题的说明
        3.3 研究的内容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2 技术路线
第1章 公民安全的理论源流
    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相关思想
        1.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存的基本思想
        1.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财产的基本思想
        1.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
        1.1.4 小结:马克思主义人学相关思想蕴含人的安全理念
    1.2 西方批判安全研究与“人的安全”理论
        1.2.1 西方人的安全研究的历史溯源
        1.2.2 批判安全研究
        1.2.3 “人的安全”理论
        1.2.4 小结:批判安全与“人的安全”研究为界定公民安全提供思想滋养
    1.3 中国主流思想中的安全理念
        1.3.1 中国民本思想蕴含的安全理念
        1.3.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蕴含的安全理念
        1.3.3 小结:中国主流思想中的安全理念为公民安全研究提供重要指引
    1.4 公民安全的理论源流研究述评
第2章 公民安全的界定
    2.1 安全及其相关概念
        2.1.1 安全的不同界说
        2.1.2 安全相关的主要概念
    2.2 公民安全的内涵
        2.2.1 公民安全的概念
        2.2.2 公民安全的内容
        2.2.3 公民安全的演绎路径
    2.3 公民安全的基本特征
    2.4 公民安全的实现条件
        2.4.1 国家善治
        2.4.2 社会和谐
        2.4.3 公民安全意识内化于心
        2.4.4 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2.5 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与公民安全之关系
        2.5.1 国家安全与公民安全“对立统一”
        2.5.2 社会安全与公民安全相互交织
        2.5.3 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民安全“和而不同”
第3章 我国公民安全的成长环境
    3.1 政治环境
        3.1.1 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
        3.1.2 四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1.3 “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完善
    3.2 经济环境
        3.2.1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改革
        3.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3 社会环境
        3.3.1 社会异质性增加
        3.3.2 社会转型发展
    3.4 文化环境
        3.4.1 儒家文化的历史传承
        3.4.2 “以人为本”文化生态的建立
    3.5 国际环境
        3.5.1 全球化浪潮的推动
        3.5.2 国际公约的规制
        3.5.3 世界人权斗争的影响
        3.5.4 联合国“人的安全”的提出
    3.6 小结
第4章 我国公民安全的现实考量
    4.1 我国公民安全的现状
        4.1.1 公民生命安全总体得到保障
        4.1.1.1 威胁生命安全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4.1.1.2 威胁生命安全的战乱因素总体得到控制
        4.1.2 公民财产安全基本实现
        4.1.2.1 公民财产稳步增长
        4.1.2.2 国家重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安全
        4.1.2.3 保障公民合法财产安全的法律比较完善
        4.1.3 公民自由安全逐步完善并落实
        4.1.3.1 公民真实自由逐步实现
        4.1.3.2 公民政治权利逐渐完善和落实
        4.1.3.3 公民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共同发展
    4.2 我国公民安全的主要困境
        4.2.1 公民生命安全面临的威胁
        4.2.1.1 贫困威胁依然存在
        4.2.1.2 食品不安全威胁突出
        4.2.1.3 重大疾病威胁加大
        4.2.1.4 生产安全事故威胁频现
        4.2.1.5 恐怖主义威胁增多
        4.2.2 公民财产安全遭遇的挑战
        4.2.2.1 强征强拆侵犯公民财产安全
        4.2.2.2 侵财犯罪损害公民财产安全
        4.2.3 公民自由安全存在的问题
        4.2.3.1 公民真实自由存在诸多短板
        4.2.3.2 侵犯公民自由安全的现象还存在
    4.3 我国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原因
        4.3.1 经济发展不科学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根本原因
        4.3.2 民主法治不完善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关键原因
        4.3.3 公民安全理念缺位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重要原因
        4.3.4 社会安全问题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直接原因
第5章 新时代我国公民安全的实现路径
    5.1 新时代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具体路径
        5.1.1 新时代我国公民生命安全威胁的应对
        5.1.1.1 以“精准扶贫”为指引,打赢扶贫攻坚战
        5.1.1.2 以“社会共治”为主线,保障公民食品安全
        5.1.1.3 以“预防”为中心,防控重大疾病威胁
        5.1.1.4 “规范”为导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灾难
        5.1.1.5 以“去极端化”为基础,打好反恐“组合拳”
        5.1.2 新时代我国公民财产安全挑战的化解
        5.1.2.1 以“法律”为准绳,杜绝强征强拆行为
        5.1.2.2 以“打防控”为举措,制止各类侵财犯罪
        5.1.3 新时代我国公民自由安全问题的处置
        5.1.3.1 以“发展”为根本,筑牢公民自由安全的基础
        5.1.3.2 以“制度”为核心,约束公权力对公民自由的侵害
    5.2 新时代实现我国公民安全路径的总体思考
        5.2.1 正确架构政党、国家、社会与公民安全的关系
        5.2.1.1 突出中国共产党维护公民安全的主导作用
        5.2.1.2 强化政府保障公民安全的主体作用
        5.2.1.3 发挥社会力量保护公民安全的重要作用
        5.2.2 全面推进公民安全保障法治化
        5.2.2.1 法治是保障公民安全的必由之路
        5.2.2.2 加快推进公民安全保障法治化建设
        5.2.3 推动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筑牢保障公民安全基础
        5.2.3.1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5.2.3.2 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
        5.2.4 科学发展军事实力和外交关系厚植保障公民安全优势
        5.2.4.1 强军兴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5.2.4.2 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外交关系
        5.2.5 提升公民安全意识,升级公民安全理念
        5.2.5.1 努力提升公民安全意识
        5.2.5.2 升级公民安全理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8)卫计部门合并后的卫生计生宣传干部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 国内外研究述评
        1、国内外公务员能力建设的研究述评
        2、我国卫生计生宣传干部能力建设的研究综述
    (五)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相关概念
        2、理论基础
一、卫计部门合并后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 卫生计生宣传部门资源整合不足
    (二) 卫生计生宣传机构部门设置不健全
    (三) 卫生计生宣传干部队伍配置不合理
    (四) 卫生计生新媒体平台宣传创新不够
二、新形势下卫生计生宣传干部的能力需求分析
    (一) 问卷设计编制
    (二) 问卷数据收集与信度检测标准
        1、问卷数据收集
        2、量表信度检测标准
    (三) 当前卫生计生宣传干部的能力需求分析
        1、问卷样本特征描述
        2、卫生计生宣传干部的能力需求分析
三、卫计合并后卫生计生宣传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 卫生计生大融合大宣传的系统思维发展观滞后
    (二) 卫生计生宣传干部能力建设的目标规划缺乏
    (三) 卫生计生宣传机构人员岗位设置不健全
    (四) 卫生计生宣传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四、卫生计生宣传干部能力建设问题的制约因素
    (一) 卫生计生宣传干部能力建设的机制制度不完善
    (二) 卫生计生宣传部门组织的内部环境建设不健全
    (三) 卫生计生宣传干部的自身建设不足
五、完善新时期卫生计生宣传干部能力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 强化树立卫生与计生大融合大宣传的系统思维观
    (二) 建立完善卫生计生宣传干部能力开发培训的目标规划
    (三) 健全优化卫生计生宣传部门机构人员岗位的合理配置
        1、健全卫生计生宣传机构部门
        2、配齐卫生计生宣传干部编制设置
        3、优化卫生计生宣传干部能岗匹配
    (四) 加快提升卫生计生新旧媒体融合宣传的创新能力
    (五) 增强卫生计生宣传干部培训效果评估的实效性与能力转化的可行性
    (六) 加强以学为先以能为本的学能型卫生计生组织文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新时期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重要意义
        1.2.1 有利于贯彻落实政治建军要求
        1.2.2 有利于提升基层管理质量水平
        1.2.3 有利于推动基层政治工作创新
        1.2.4 有利于丰富军队政工理论研究体系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军队政治工作
        1.3.2 军队基层建设
        1.3.3 绩效考核
        1.3.4 指标及指标体系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
        1.5.1 主要工作
        1.5.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工作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研究
    2.1 我国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研究历史沿革及现状
        2.1.1 中国古代的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
        2.1.2 中国现当代的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
        2.1.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
        2.1.4 国内企业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研究
        2.1.5 当前国内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研究状况
    2.2 国外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研究
        2.2.1 近代欧洲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
        2.2.2 现代美国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
        2.2.3 日本企业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
    2.3 军队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
        2.3.1 我军绩效考核现状
        2.3.2 美军绩效考核及指标体系借鉴
        2.3.3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
第三章 研究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1 绩效考核基本方法及应用
        3.1.1 平衡计分卡(BSC-Balanced Score Card)
        3.1.2 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3.1.3 360度考核法(360-degree feedback)
        3.1.4 其他绩效考核方法
    3.2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要类别
        3.2.2 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原则
        3.2.3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步骤
        3.2.4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方法
        3.2.5 绩效指标的定性与定量
        3.2.6 考核指标量化
        3.2.7 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第四章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索
    4.1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衡量指标
        4.1.1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的目标指向
        4.1.2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的维度选取
        4.1.3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的定性定量
    4.2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2.1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
        4.2.2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主体绩效考核子指标体系
        4.2.3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客体绩效考核子指标体系
        4.2.4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载体绩效考核子指标体系
    4.3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的组织与实施
        4.3.1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
        4.3.2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的基本步骤
        4.3.3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的结果评定
    4.4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成果应用
        4.4.1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在部队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
        4.4.2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在推动部队基层全面建设上的应用
        4.4.3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在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上的应用
第五章 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试点研究
    5.1 试点基本情况
        5.1.1 试点单位的选取
        5.1.2 研究方法及主要工作
    5.2 试点意见的反馈
        5.2.1 试点的成效反映
        5.2.2 试点发现的问题
        5.2.3 官兵的意见建议
    5.3 指标体系的修改与完善
        5.3.1 增加指标
        5.3.2 完善标准
        5.3.3 调整定量
        5.3.4 明确要求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件: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评情况调查问卷

(10)新时期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概况
    第一节 恐怖活动相关概念
        一、恐怖活动与恐怖主义
        二、恐怖活动与恐怖活动犯罪
        三、本文的界定与出发点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一、我国恐怖活动发展的阶段
        二、当前我国恐怖活动的特征
    第三节 我国的新型恐怖活动
        一、网络恐怖活动
        二、微恐怖活动
        三、“伊吉拉特”恐怖活动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防控恐怖活动政策与立法原则
    第一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政策概述
        一、新时期恐怖活动对反恐政策的影响
        二、反恐政策对反恐立法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政策的内容
        一、防控恐怖活动的刑事政策
        二、防控恐怖活动的民族政策
        三、防控恐怖活动的宗教政策
    第三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立法原则
        一、反恐刑事立法的前置与扩张
        二、行政反恐与刑事反恐相协调
        三、反对民族分裂与极端主义
        四、反恐优先兼顾保障人权
第三章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概述
        一、反恐刑法相关规定
        二、《反恐怖主义法》相关规定
        三、其他立法相关规定
    第二节 恐怖活动犯罪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一般问题
        二、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具体问题
    第三节 防控恐怖活动犯罪其他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反恐怖主义法》存在的问题
        二、《网络安全法》立法问题
        三、《反洗钱法》立法问题
        四、反恐地方性规定的问题
第四章 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相关立法及借鉴
    第一节 国际组织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
        一、联合国相关立法
        二、欧盟相关立法
        三、上海合作组织相关立法
    第二节 西方主要国家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
        一、军事法模式的反恐立法
        二、刑事法模式的反恐立法
        三、混合模式的反恐立法
    第三节 国内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比较及借鉴
        一、我国与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共性
        二、我国与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区别
        三、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完善
    第一节 协调反恐刑法与其他反恐立法的关系
        一、反恐刑法与其他反恐立法的衔接问题
        二、实现反恐刑法与其他反恐立法的衔接
    第二节 反恐刑法立法的完善
        一、界定“恐怖活动犯罪”
        二、完善现有恐怖活动犯罪条款
        三、增设恐怖活动犯罪罪名
    第三节 防控恐怖活动犯罪其他立法的完善
        一、完善《反恐怖主义法》相关规定
        二、完善《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
        三、完善《反洗钱法》相关规定
        四、完善相关地方立法规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四、新时期武警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浅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D]. 韩小伟. 吉林大学, 2020(03)
  • [2]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D]. 林高松. 武汉大学, 2020(04)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研究[D]. 叶长安. 西南财经大学, 2019
  •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D]. 张俊.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边境团场的聚合与延伸 ——北塔山牧场变迁研究[D]. 荆姣姣.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
  • [7]我国公民安全研究[D]. 张青磊.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7)
  • [8]卫计部门合并后的卫生计生宣传干部能力建设研究[D]. 朱怡璇. 云南大学, 2017(05)
  • [9]新时期武警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D]. 李健君.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10]新时期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研究[D]. 杨森鑫.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浅谈新时期武警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