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的肠炎一例

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的肠炎一例

一、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肠炎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高飞,郑浩,王洁琳,龙燕,邓秋连,梁秉绍,朱素菲,邱敏娟[1](2021)在《1022例儿童感染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耐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了解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分离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耐药率。回顾分析1022例在我院临床分离的沙门菌, 均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药敏试验。研究表明, 1022例沙门菌主要来源于粪便和血液;以3岁以下婴、幼儿组为主;季节分布呈夏、秋季高发;共检测到45种血清型, 以鼠伤寒沙门菌检出率最高(80.0%)。药敏结果显示, 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85.9%),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粪便分离株对所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血液分离株。多重耐药(MDR)沙门菌五年平均检出率8.9%, 其中鼠伤寒沙门菌MDR率最低(6.8%)。儿童抗菌药物治疗要结合血清型及药敏结果慎重选择。

郝春萍[2](2021)在《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吉林省食源性沙门氏菌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为吉林省耐药食源性沙门氏菌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临床治疗药物的配比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控制食源性沙门氏菌的耐药增长率,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对2013-2019年吉林省九个地区试点医院食源性疾病送检菌株以及食品采样菌株进行分层抽样,沙门氏菌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菌株为本实验所研究的对象菌株。本实验菌株为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菌株700例,以及在吉林省各地区食品中采样检测到的沙门氏菌菌株48例,共计748例。对748例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药品包括环丙沙星(CIP)、复方新诺明(TMP/SMZ)、氯霉素(CHL)、萘啶酸(NAL)、庆大霉素(GEN)、四环素(TET)、头孢噻肟(CTX)、头孢西丁(CFX)8种药物。对菌株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血清型以及不同菌株来源之间耐药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耐药的因素,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菌株基本情况:1-5岁人群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为45.1%;男性沙门氏菌检出率高于女性(58.1%>41.9%);第二(39.1%)、三(49.2%)季度沙门氏菌检出率显着高于第一(6.6%)、四(5.1%)季度;67种沙门氏菌血清型主要以肠炎沙门氏菌(43.98%)和鼠伤寒沙门氏菌(29.54%)为主。2.总体耐药情况:在748株沙门氏菌中,669株沙门氏菌具有耐药性,耐药率为89.4%;196株食源性沙门氏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率为26.2%。3.八种药物耐药顺位情况:8种抗生素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萘啶酸(62.3%)、四环素(53.3%)、复方新诺明(27.1%)、氯霉素(20.9%)、环丙沙星(13.9%)、头孢噻肟(13.4%)、庆大霉素(10.6%)、头孢西丁(2.5%)。4.影响耐药因素分析:(1)食源性沙门氏菌是否耐药在居住城市(X2=16.482,P=0.036)、年份(X2=31.969,P<0.001)和菌株来源(X2=23.241,P<0.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辽源市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的风险是松原市的18.581倍。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的风险分别是2013年的10.640倍、4.573倍、11.340倍、3.880倍。食源性疾病来源沙门氏菌耐药风险是食品污染来源的4.517倍;(2)食源性沙门氏菌是否多重耐药在不同城市(X2=28.130,P<0.01)、年份(X2=48.920,P<0.001)、血清型(X2=8.989,P=0.03)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城市、通化市食源性沙门氏菌多重耐药风险分别是松原市的0.305倍、0.241倍、0.296倍、0.310倍。2015年、2017年食源性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的风险分别是2013年的5.493倍、2.463倍。鼠伤寒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的风险是肠炎沙门氏菌的1.834倍。5.耐药关联性分析:(1)环丙沙星(X2=17.437,P=0.008)、复方新诺明(X2=48.614,P<0.001)、萘啶酸(X2=49.583,P<0.001)、庆大霉素(X2=18.741,P=0.005)、四环素(X2=18.516,P=0.005)、头孢噻肟(X2=33.150,P<0.001)在不同年份上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5年环丙沙星耐药的风险是2013年的4.943倍;2015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复方新诺明耐药的风险分别是2013年的9.503倍、5.191倍、3.067倍、3.738倍;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萘啶酸耐药的风险分别是2013年的9.319倍、2.821倍、2.692倍、2.172倍;2015年庆大霉素耐药的风险是2013年的4.709倍;2015年、2017年四环素耐药的风险分别是2013年的3.038倍、2.106倍;2014年、2016年、2018年、2019年头孢噻肟耐药的风险分别是2013年的0.111倍、0.309倍、0.402倍、0.426倍。(2)环丙沙星(X2=18.308,P<0.001)、氯霉素(X2=18.932,P<0.001)、萘啶酸(X2=157.652,P<0.001)、庆大霉素(X2=6.313,P=0.012)、四环素(X2=135.004,P<0.001)、头孢噻肟(X2=4.548,P=0.033)在不同血清型耐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鼠伤寒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氯霉素、萘啶酸、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噻肟的耐药风险分别是肠炎沙门氏菌的3.122倍、2.631倍、0.075倍、2.175倍、10.176倍、1.691倍。(3)萘啶酸(X2=5.921,P=0.015)、头孢噻肟(X2=7.915,P=0.005)在不同菌株来源耐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源性疾病来源沙门氏菌萘啶酸的耐药风险是食品污染来源的2.050倍。结论:本研究发现:(1)年份、地区、血清型、菌株来源是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的重要影响因素。(2)吉林省食源性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3)吉林省不同市区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吉林省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广泛,且不同血清型对不同药物耐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不同来源的食源性沙门氏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王梦玉[3](2021)在《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特征分析及病原耐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沙门菌感染、耐药等问题已成为一项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过去沙门菌越来越多的在腹泻病人、家禽、肉类中检出,现在健康人群的粪便中也被检出沙门菌。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作为国家重点监测人群,其携带沙门菌具有流行病学意义。而目前的研究对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研究较少,且缺少相关的耐药及耐药基因信息。本研究旨在揭示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耐药研究,为防控沙门菌感染提出意见。方法:选取玉林市2013-2019连续7年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体检粪便样本,对检出的3993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析及耐药研究。首先将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析确定血清型,然后进行2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实验全面了解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对多重耐药的沙门菌进行核酸提取实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重点分析喹诺酮、ESBL以及mcr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1)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率特征:2013-2019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共携带3993株沙门菌。其中,2013年检出率为1.38%(275/19959);2014年检出率为2.13%(444/20845);2015年检出率为2.32%(536/23103);2016年检出率为1.93%(443/22937);2017年检出率为2.15%(697/32482);2018年检出率为1.59%(649/40941);2019年检出率为1.90%(949/50010);七年平均检出率为1.90%(3993/210277)。不同性别沙门菌检出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组的沙门菌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别(P<0.05)。其中30~、40~、50~69年龄段之间沙门菌检出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18~年龄段相比,40~年龄段沙门菌检出率高(P<0.05),50~69年龄段沙门菌检出率高(P<0.05)。比较两类职业沙门菌检出率,食品从业人员检出率为2.02%(3471/17199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出率为1.36%(522/38287),两类职业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食品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沙门菌检出率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因变量为是否检出沙门菌,以性别、年龄、职业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沙门菌检出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类职业之间存在差异(P<0.05),食品从业人员的沙门菌携带风险是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1.492倍。(2)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血清型特征: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血清型种类复杂多样,2013-2019年食品从业人员共分离出106类沙门菌血清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分离出51种沙门菌血清型,食品从业人员与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共有血清型47种,有57种血清型只出现在食品从业人员中,其中5株以上包含圣保罗沙门菌14株、巴雷利沙门菌9株、旺兹沃思沙门菌9株、利物浦沙门菌6株、哈瓦那沙门菌6株、克雷米尤沙门菌5株,其他均在5株以下。2013-2019年占比总和大于10%的前20种血清型分别为:罗森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科瓦利斯沙门菌、哈达尔沙门菌、山夫登堡沙门菌、科特布斯沙门菌、阿尔巴尼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肯塔基沙门菌、火鸡沙门菌、韦太夫雷登沙门菌、伦敦沙门菌、波茨坦沙门菌、鸭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姆班达卡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塞罗沙门菌。食品从业人员优势血清型占比大,且各年份间血清型波动较大;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每年各血清型构成比分布均匀。前20种血清型两类职业携带率c2检验显示,鼠伤寒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罗森沙门菌、肯塔基沙门菌、伦敦沙门菌、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山夫登堡沙门菌携带率在两职业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食品从业人员携带率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耐药表型特征: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耐药实验结果显示,沙门菌对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类耐药率在30%以下,对阿米卡星在2018年之前均为敏感,2019年出现耐药性,对莫西沙星耐药率随年份呈逐渐上升趋势,对头孢曲松耐药率在2016年接近30%。对四环素以及头孢西丁与头孢呋辛耐药情况严重,对氯霉素耐药率超过30%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谨慎用药。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耐药谱复杂,耐抗生素个数一般集中在3-7种。随年份增加出现更复杂的耐药谱,出现一株菌对20个抗生素耐药情况。食品从业人员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食品从业人员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其他类抗生素,例如:氨曲南,氯霉素、磷霉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食品从业人员的耐药率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2013-2019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率进行统计,总多重耐药率在37.3%-56.8%之间波动,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食品从业人员的多重耐药率为46.24%(1605/347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多重耐药率为41.57%(217/522),食品从业人员多重耐药情况更严重(P<0.05)。不同血清型多重耐药情况不同,前20位血清型中,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等13种沙门菌血清型多重耐药率超过30%、斯坦利沙门菌、韦太弗雷登沙门菌等7种平均多重耐药不超过30%。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耐药谱组合共652种,沙门菌株数大于10株的优势多重耐药谱共20种,组合频率最高的为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食品从业人员的耐药谱组合共610种,沙门菌株数大于10株的优势多重耐药谱共19种,组合频率最高的为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耐药谱组合共121种,沙门菌株数大于10株的优势多重耐药谱共3种,组合频率最高的为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4)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多重耐药沙门菌基因型特征: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2013-2019年玉林健康人群服务从业人员携带多重耐药沙门菌含有17种喹诺酮耐药基因。aac(6’)-Ib-cr,、qnr S1、oqx A、oqx B、qnr B6、qnr S2每年均出现,qep A、qnr B60、qnr B19、qnr S10、qnr S3基因则不常见,且占比较低。两类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中喹诺酮基因的携带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的多重耐药沙门菌含ESBL以及mcr基因。共检出51种ESBL基因,其中bla TEM-1B、bla OXA-1、bla TEM-1A、bla CARB-2连续7年均出现,其他基因型占比较低。其中bla TEM-1A基因检出率在两职业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出率高于食品从业人员。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的多耐药沙门菌mcr-like基因携带率总体小于5%,且从2016-2019年呈下降趋势。基因型为mcr-1.1,mcr-1.6和mcr-9三种,主要携带mcr-1.1基因。3种mcr基因检出率在两职业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3株沙门菌同时存在喹诺酮、ESBL与mcr基因,主要为bla OXA-1、mcr-1.1、oqx A和oqx B基因的共存,且均来自食品从业人员。结论:经过7年对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监测,玉林地区的沙门菌检出率较高,食品从业人员具有较大携带沙门菌的风险。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相比,食品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血清型种类更复杂,耐药情况更严重。粘菌素禁令在沙门菌的粘菌素耐药问题上起到良好效果。因此,要加强对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监测尤其是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监测,严控食品卫生,防止沙门菌感染。

沈赟,秦思,霍翔[4](2020)在《2019年江苏省部分地区儿童腹泻沙门氏菌的感染率及耐药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江苏省部分地区2019年5岁以下食源性腹泻儿童中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血清分布及耐药性。方法从江苏省各设区市哨点医院肠道门诊采集食源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按照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血清分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3582份腹泻儿童粪便,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2.9%, 1~2岁患儿居多。全年均有检出,夏季高发。共有24种血清型的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分别占41.9%和18.1%。耐药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96.2%。其次为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萘啶酸和四环素,分别为67.6%、57.1%、53.3%和51.4%;沙门氏菌对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氯霉素和环丙沙星呈现中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33.3%, 31.4%和26.7%;对一、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显着性差异。对阿奇霉素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为7.6%和2.9%。多重耐药率达72.4%。结论江苏省部分地区腹泻儿童沙门氏菌感染以1~2岁高发,男孩多于女孩。主要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在临床用药时应选择较为敏感的药物。

骆洪梅[5](2020)在《2005-2019年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我国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及沙门菌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及血清型特征,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资料,采用R软件对报告资料进行清理,对报告了病原学检测结果的病例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例数据库。筛选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报告病例、沙门菌报告病例,分别建立2005-2019年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数据库和2005-2019年沙门菌报告病例数据库。2.采用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和构成比等指标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以及病原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在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总发病和死亡流行变化的基础上、从细菌和病毒两个层面对报告疾病负担较重的沙门菌和轮状病毒进行重点分析,包括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流行特征,不同年度、不同地区及不同年龄组报告的沙门菌血清型特征。3.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趋势拟合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5-2019年,全国通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3374496例,报告死亡病例53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66.41/10万;报告发病率从38.91/10万上升至98.63/10万,病原学确诊病例构成比从1.85%上升至14.29%。0-1岁的婴幼儿报告发病率最高,报告发病率为1344.58/10万,其次是60岁及以上老人,报告发病率为46.24/10万。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分别占50.81%(6795454例)和18.44%(2466553例)。每年有夏季(6-8月)和冬季(12月-次年1月)两个发病高峰。8.79%(1201226例)的病例报告了病原学诊断结果,92.67%(1113200例)为病毒性腹泻,其中92.15%(1025836例)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93.43%(958423例)为5岁以下儿童;7.20%(86450例)为细菌性腹泻,共涉及38种细菌性病原体,沙门菌占53.39%(42325例)居第一位,共报告190种血清型。2.2005-2019年,全国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病例95842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9.81/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8.44/10万波动上升至2019年的167.55/10万。发病高峰期为11月至次年2月。我国儿童自6月龄起轮状病毒报告发病率迅速上升,24月龄以下儿童占82.70%(792633例),其中12月龄以内儿童占38.01%(364260例)。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省份依次为浙江、广东和北京;南方地区报告病例数是北方的9.87倍。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病例中,1.83%(17540例)的病例同时报告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3.2005-2019年,全国共报告沙门菌病例42325例。报告省份由16个增加到29个,报告机构由44个增加到782个。沙门菌病例全年均有报告,报告高峰为每年5-10月。报告发病率1岁以下的婴儿最高,为4.15/10万;其次是1-5岁的儿童,报告发病率为1.27/10万;65岁及以上年龄组和25-34岁年龄组分别排第三和第四位,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14/10万和0.13/10万。26.90%(11385例)的沙门菌病例报告了血清型分型;居前5位的依次为肠炎沙门菌(4140例,36.36%)、鼠伤寒沙门菌(1502例,13.19%)、伦敦沙门菌(687例,6.03%)、都柏林沙门菌(594例,5.22%)和斯坦利沙门菌(515例,4.52%)。肠炎、鼠伤寒、都柏林、德尔卑、伦敦、斯坦利、猪霍乱、鸡、山夫登堡、阿贡纳和汤卜逊沙门菌连续15年均排在前15位,是我国沙门菌的常见血清型。结论:1.2005-2019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发病率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报告发病率66.41/10万;报告发病高峰为6-8月和12月-次年1月。2.轮状病毒呈冬季高发流行,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省份依次为浙江、广东和北京;婴幼儿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易感人群,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报告发病率自6月龄起迅速上升,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中82.70%的为24月龄以下婴幼儿。制定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程序时应充分考虑婴幼儿感染的年龄特征。3.沙门菌感染呈夏季高峰,我国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5种血清型依次为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伦敦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

银安琪[6](2020)在《2018年北京昌平区某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2018年1月-12月北京市昌平区昌平镇某哨点医院腹泻门诊病人腹泻粪便,对其进行常见的腹泻多病原检测,了解该院腹泻多病原感染状况;对检出的阳性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耐药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了解其腹泻病原菌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分子流行病特征及耐药特征,为制定当地感染性腹泻预防措施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腹泻病例定义样本379份,对其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常见腹泻病原菌的筛查;随机法抽取120份腹泻标本,利用罗氏核酸试剂盒提取病毒核酸,对其进行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检测。对阳性样本分离到的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对检出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利用革兰氏阴性菌药敏检测板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PFGE 分子分型。结果:379份腹泻粪便标本中检出腹泻病原菌68份,阳性率为17.94%,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5株(6.59%),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3株;副溶血性弧菌22株(5.80%),以O3:K6血清型为主,共12株,沙门菌19株(5.01%),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共11株;空肠弯曲菌和福氏志贺菌各检出1株(各0.26%)。120份腹泻样本中,病毒核酸阳性者40件,总检出率为33.33%,其中诺如病毒检出数最高,共23份(19.17%),且以诺如GⅡ型为主共18份;其次为A组轮状病毒10份(8.33%)和星状病毒7份(5.84%)。季节分布结果显示,细菌性腹泻在夏季发病率最高(63.60%),春季次之(25.80%);病毒性腹泻中在冬季发病率最高(34.80%),其次为春季(27.50%)。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型别为eae+、bfp-,均为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型别均为agg R+、aaf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中,st的携带率为87.50%(7/8),lf携带率为50.00%(4/8)。副溶血性弧菌tdh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为86.36%(19/22),且毒力基因型均为tdh+、trh-,trh毒力基因携带率为4.54%(1/22),此菌株的毒力基因型别为tdh-、frh+,2株菌未携带trh和tdh毒力基因的,占比9.10%(2/22)。1株志贺菌携带ial、ipaH、sen、setl四种毒力基因。1株空肠弯曲菌同时携带CadF、flaA、cdtA、cdtB、cdtC 五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总耐药率为76.00%(19/25,耐药菌株数/菌株总数),对氨苄西林(AMP)的耐药率最高为52.00%,其次为萘啶酸(NAL)和复方新诺明(SXT),多重耐药株占比为42.10%(8/19);副溶血性弧菌总耐药率为81.80%(18/22),仅对头孢唑林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沙门氏菌总耐药率为89.50%(17/19),对磺胺异恶唑(Sul)和萘啶酸(NAL)耐药率最高为68.40%,其次为氨苄西林(AMP)耐药率为47.40%,多重耐药株占比为 52.94%(9/17)。PFGE聚类结果显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4株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共产生4种PFGE带型,相似系数为62.4%~82.9%;13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产生13种带型,基因指纹图谱相似系数为50.1%~78.1%;8株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产生6种条带(其中cp2018DE05和cp2018DE18两株菌带型一致,cp2018DE22和cp2018DE24两株菌带型一致)各带型间相似系数为63.7~100%。副溶血性弧菌共产生15种带型,基因指纹图谱相似系数为60.4%~100%;优势血清型O3:K6型菌株聚为一簇,O4血清群菌株聚为一簇,两株O2血清群菌株也聚为一小簇。沙门菌产生13种带型,相似系数为44.8%~100%;其中优势血清型肠炎沙门菌聚为一大簇,2株斯坦利沙门菌为相同带型,2株伦敦沙门菌为相同带型。结论:1.腹泻多病原流行病学特征:该院2018年常见腹泻病原菌感染包括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福氏志贺菌和空肠弯曲菌;病毒性腹泻感染包括诺如病毒、A组轮状病毒及星状病毒;病原检测分布无性别及年龄差异,但存在季节性差异。2.腹泻病原菌病原学特征: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均为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均未携带aafⅡ毒力基因,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以携带st毒力基因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携带tdh毒力基因为主。3.腹泻病原菌耐药性: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耐药谱广泛。副溶血性弧菌耐药谱单一,大部分菌株仅对头孢唑林耐药。4.PFGE分子分型特征: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PFGE带型呈多态性。

仲艳[7](2020)在《2018-2019年华东地区禽源沙门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是全球食源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已报道有2600多种血清型,呈全球性分布,我国目前已报道至少292个,不仅可以水平传播,还可以垂直传播,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沙门菌广泛存在于家禽养殖场,有的可造成临床发病,有的可引起隐性感染。沙门菌抗体检测可用于判定是否感染沙门菌,最常用的方法是玻板凝集试验(Plate agglutination test,P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比较特异敏感的检测方法。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沙门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O抗原是其组成成分之一,目前建立的ELISA抗体检测方法多为针对LPS抗原。因此,及时掌握沙门菌的分布流行情况,研制针对LPS单抗的检测方法,对沙门菌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8-2019年华东地区的沙门菌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利用灭活菌结合LPS免疫的方法研制单抗,为建立沙门菌病的防控奠定基础。1.2018-2019年华东地区禽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为了解华东地区家禽中沙门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于2018年-2019年采集疑似沙门菌感染病例样品进行沙门菌的分离,结合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mPCR)和血清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利用药敏纸片法测定沙门菌分离株对21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共鉴定出84株沙门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36 株,鸡白痢沙门菌(S.pullorum)30 株,肠炎沙门菌(S.enteridstis)5株,德尔卑沙门菌(S.derby)5株,纽波特沙门菌(S.newport)1株,波斯坦沙门菌(S.potsdam)2株,都柏林沙门菌(S.dublin)2株,斯坦利沙门菌(S.stanley)1株和猪霍乱沙门菌孔成道夫生物型(S.cholerf)raesuis biotype Kunzendorf)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普遍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利福平和四环素耐药,尤其对苯唑西林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达到了 100%,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较高,均达到了 85%以上,多重耐药率高达90.48%。通过PCR方法对76株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菌株进行I类整合子的检测,2株沙门菌可扩增出可变区的目的条带,分别携带aadA22基因和aadA16-afdA27组合基因盒,可导致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以上结果表明,2018-2019年华东地区禽源沙门菌分离株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且多重耐药性严重,应予以持续监测。2.鸡白痢、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的研制采用热酚水法分别提取鸡白痢沙门菌(S44)、肠炎沙门菌(C50041)及鼠伤寒沙门菌(S016)的LPS和煮沸灭活的菌体作为免疫原,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成功制备了 7株单克隆抗体。C50041组得到4株单抗,分别命名为1C2、1C5、2C7和2C8;S016组得到2株单抗,分别命名为7F6和3H6;S44组得到1株单抗,命名为1E4。其中1C2和7F6的重链亚类为IgGI,1C5、2C7和2C8的重链亚类为IgG3,3H6和1E4的重链亚类为IgM。玻板凝集试验显示,单抗可识别O5、O9和O12抗原;玻板凝集试、间接ELISA试验和Western-blot试验结果显示,1C5株单抗能与含有O12抗原(肠炎、鸡白痢、鼠伤寒等)沙门菌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稳定性的含O12沙门菌的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石国露[8](2020)在《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菌血症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儿童非伤沙门氏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非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患儿的菌血症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疾病的了解程度,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培养结果为非伤寒沙门氏菌阳性的无基础疾病社区感染483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251例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患儿的菌血症危险因素。结果:1.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临床特征:无基础疾病社区感染的非伤寒沙门氏菌患儿共483例,男性297例(61.5%),女性186例(38.5%),男女比例1.6:1。患儿年龄范围在19天到13岁之间,年龄中位数12月龄,≤6月龄57例(11.8%),6至12月龄182例(37.7%),12至24月龄155例(32.1%),24至60月龄66例(13.6%),>60月龄23例(4.8%)。患病高峰在夏季和秋季。410例(84.9%)患儿有发热,469例(97.1%)患儿有腹泻,多为水样伴粘液,29例(6.1%)为典型的粘液脓血便,其它伴随症状有呕吐135例(28.0%)、惊厥31例(6.4%)、里急后重24例(5.0%)、腹痛11例(2.3%)、腹胀5例(1%)。38.7%的患儿白细胞升高(>12*10^9/L)。27.1%患儿贫血。1.7%的患儿PLT<100*10^9/L,29.4%的患儿PLT>400*10^9/L。55.8%的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8mg/dl),83.8%的患儿降钙素原>0.05ng/ml。大便常规检测有75.0%白细胞阳性,50.5%红细胞阳性,46.7%还原糖阳性。感染NTS血清组以B组为主,共373例(77.7%),其次血清组D有54例(11.3%),血清组C有39例(8.1%)和血清组E有13例(2.7%)。共发现13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231例(80.2%),肠炎沙门氏菌25例(8.7%)、德尔卑沙门氏菌7例(2.4%)、斯坦利沙门氏菌7例(2.4%)、都柏林沙门氏菌6(2%)例、伦敦沙门氏菌3例(1%)、阿拉贡沙门氏菌2例(0.6%)、纽波特沙门氏菌2例(0.6%)、病牛沙门氏菌1例(0.3%)、圣保罗沙门氏菌1例(0.3%)、韦太夫登沙门氏菌1例(0.3%)、鸭沙门氏菌1例(0.3%)、婴儿沙门氏菌1例(0.3%)、1例多价血清型。腹部平片检查42例,17例肠道动力改变、13例肠道充气、9例肠道扩张、5例不完全肠梗阻、4例气液平、1例肠套叠、1例腹腔积液,5例结果正常。腹部彩超199例,97例肠内容物增多,15例腹腔积液,10例肠腔胀气,6例肠壁增厚,2例肠套叠,其余69例无异常。患儿住院时间1-84天,中位数8天。456例(94.4%)使用抗生素,种类共27种,疗程大多在7-14天,经治疗446例(97.8%)好转出院,9例(2%)因相同疾病2次或2次以上住院,1例(0.2%)死亡。27例(5.6%)未使用抗生素,均好转出院。2.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患菌血症危险因素分析:251例非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患儿行血培养,其中34例血培养阳性,归为组I(菌血症组),其余217血培养阴性例,归为组Ⅱ(非菌血症组)。组I与组Ⅱ相比,年龄≤3月龄患儿比例(11.8%vs.2.8%p=0.043 0R=4.68995%CI=1.250-17.582)、年龄≤6月龄患儿比例(17.6%vs.6.0%p=0.041 0R=3.363 95%CI=1.183-9.560)、腹泻频次(10次/天vs.7次/天p=0.042)、发热持续时间(7天vs.4天P=0.005)、血清组D比例(40.6%vs.10.2%P<0.001 OR=6.033 95%CI=2.626-13.86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I与组Ⅱ在性别、季节、腹泻持续时间、发热程度、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比例、基础疾病比例、白细胞、贫血、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差异统无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P=0.002 OR=1.122 95%CI=1.045-1.206)、血清组D(P=0.000 OR=8.549 95%CI=3.487-20.958)为NTS肠炎患儿合并菌血症危险因素。结论:NTS主要感染6-24月龄儿童,在6-12月龄感染比例最高。临床表现以急性肠炎为主,粪便、血液检查呈典型细菌感染表现,影像学无特征性改变。重庆地区以血清组B为主要血清组,其中又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为主要血清型。发热时间、血清组D为NTS肠炎患儿合并或发展为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对于患病年龄≤6月、腹泻频次较多的患儿也需警惕病情进展,对于具有这些特征的患儿因采取更积极的检查和治疗措施。

邓一秒[9](2020)在《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膜形成特性及光动力杀菌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其血清型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球每年细菌性中毒事件中由沙门氏菌引发的食品污染案例常居首位。众多血清型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Samonella typhimurium)、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和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最为常见。鼠伤寒沙门氏菌属于非宿主适应血清型,对许多宿主都具有致病性,可通过产生内毒素和肠毒素引起人体腹泻、呕吐、发热,是我国高发性致病菌属,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文采用比浊法,平板菌落计数法观察培养条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膜(Biofilm,BF)形成特性及其对环境中不利因素耐受性的影响;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实时荧光定量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姜黄素介导的光敏化作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杀菌机理;探究光动力技术在不同种类乳粉中的应用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晶紫染色可清晰观察到鼠伤寒沙门氏菌在玻璃表面形成的菌膜,菌膜形成的紧密网状结构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乙醇作用方式对菌膜形成有显着影响,乙醇适应处理可增加浮游菌及菌膜对不利环境的耐受性。加入不同浓度乙醇后培养48 h,乙醇对菌膜形成有显着抑制作用,预先对菌培养24 h后再加入5%的乙醇能显着促进菌膜的生长。在菌膜形成过程中,营养条件为1/10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5%乙醇适应能增加菌体对苹果酸的耐受性,能增加浮游菌对12%的乙醇及5 mg/m L苹果酸的耐受性。2、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其菌膜的杀菌效果显着。选取不同的姜黄素浓度及光照时间探究光动力技术的最佳灭活条件,并运用激光共聚焦和扫描电镜直观观察光动力的灭活效果。姜黄素(80μM)结合蓝光照射30 min后菌体死亡率高达99%。光照后激光共聚焦图谱中整个视野中的菌体显红色荧光,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胞明显褶皱,干瘪、内陷并伴有内容物流出,表明大部分菌体死亡。琼脂糖凝胶电泳、实时荧光定量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光动力技术对鼠伤寒沙门氏菌DNA及蛋白质造成了损伤。3、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对三种乳粉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有较明显的杀菌效果。光动力技术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明显弱于全脂乳粉与脱脂乳粉,杀菌效果与照射液面高度、姜黄素浓度、乳液浓度有关。照射液面高度0.2 cm、姜黄素浓度120μM、乳液浓度稀释10倍时杀菌效果最好。结果表明: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可通过损坏菌体的DNA、蛋白质、细胞膜及菌体形态结构来有效控制鼠伤寒沙门氏菌及菌膜的污染,可应用于食品工业尤其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频发的乳制品中。

洪颖[10](2020)在《2015-2019年马鞍山市哨点医院腹泻病例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子分型与耐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马鞍山地区腹泻监测人群沙门氏菌的感染状况、血清型别、分子分型与耐药性等特征,分析本地区沙门氏菌的流行特征和血清型分布的变化情况,建立沙门氏菌的分子分型和耐药监测数据库,从而为本地区沙门氏菌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2015-2019年马鞍山市三家哨点医院腹泻病例中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GE图像使用Bio Numerics 7.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校准后,使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聚类图。结果1.2015-2019年马鞍山市哨点医院腹泻病例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率为15.7%(284/1809);夏季沙门氏菌感染率较高,0~5岁和35~54岁年龄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8.5%(103/556)和18.2%(66/363)(χ2=11.034,P=0.051);2.288株沙门氏菌共分为28个血清型,主要为阿贡纳沙门氏菌(20.1%)、鼠伤寒沙门氏菌(19.8%)和肠炎沙门氏菌(15.6%),其中未定型沙门氏菌占18.1%,不同年份血清型构成有所不同;3.阿贡纳沙门氏菌的PFGE分布相对集中,且多个病例的发病时间间隔较短;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PFGE带型具有更高的多态性,肠炎沙门氏菌的PFEGE图谱虽有菌株成簇出现的情况,但各病例的发病时间相距较远;4.[7:?:5]和[7:k:5]沙门氏菌fli 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LS483493.1和CP041171.1(Salmonella Thompson)的同源性最高(99.74%~100%),所有序列编码的基酸同源性为100%。PFGE分型显示66.7%的[7:k:5]沙门氏菌有一条分子量约1135kb的条带,2.8%[7:?:5]沙门氏菌有此条带(χ2=17.774,P<0.001);5.测试菌株对AMP和STR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7.4%和36.5%,而对AZI和IMI全部敏感,来自5岁及以下和5岁以上人群的沙门氏菌对27种抗生素的总耐药率、多重耐药率及不同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相比,肠炎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类药物(TET、MIN和DOX)、CHL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多粘菌素类药物(CT、PB)、AMP、NAL、CFZ和Sul敏感性较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015-2019年马鞍山地区腹泻患者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率为15.7%,优势血清型为阿贡纳沙门氏菌。2.本地区流行的[7:?:5]沙门氏菌的为汤卜逊沙门氏菌。3.2019年分离的沙门氏菌的总耐药率为44.8%,多重耐药率为36.5%,对AMP和STR的耐药率较高,对AZI和IMI全部敏感。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氏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二、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肠炎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肠炎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2)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食源性致病菌与食源性疾病
        2.1.1 食源性致病菌及食源性疾病简介
        2.1.2 食源性疾病研究进展
        2.1.3 食源性疾病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2.1.4 食源性致病菌耐药现状
    2.2 沙门氏菌
        2.2.1 沙门氏菌简介
        2.2.2 沙门氏菌血清型研究进展
        2.2.3 沙门氏菌感染研究进展
        2.2.4 沙门氏菌耐药现状
    2.3 沙门氏菌耐药机制
        2.3.1 酶解作用机制
        2.3.2 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机制
        2.3.3 细菌外排泵系统的改变
        2.3.4 药物作用靶位点的改变
    2.4 沙门氏菌感染与耐药的影响因素
        2.4.1 人群特征因素
        2.4.2 时间因素
        2.4.3 地区因素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菌株来源
        3.1.2 实验材料
    3.2 方法
        3.2.1 检验原理
        3.2.2 检验步骤
    3.3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3.3.1 数据录入
        3.3.2 .数据分析
        3.3.3 赋值方法
        3.3.4 相关定义
        3.3.5 质量控制
第四章 结果
    4.1 食源性沙门氏菌菌株基本信息
        4.1.1 食源性沙门氏菌菌株来源基本信息
        4.1.2 食源性沙门氏菌菌株血清型结果
    4.2 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情况
        4.2.1 食源性沙门氏菌菌株对8 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4.2.2 食源性沙门氏菌菌株耐药率顺位分布情况
        4.2.3 食源性沙门氏菌菌株耐药谱型
    4.3 食源性沙门氏菌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耐药分析结果
        4.3.1 食源性沙门氏菌在不同性别中耐药情况
        4.3.2 食源性沙门氏菌在不同年龄中耐药情况
        4.3.3 食源性沙门氏菌在不同年份中耐药情况
        4.3.4 食源性沙门氏菌在不同季度中耐药情况
        4.3.5 食源性沙门氏菌在不同地区中耐药情况
        4.3.6 食源性沙门氏菌在不同血清型中耐药情况
        4.3.7 食源性沙门氏菌在不同菌株来源中耐药情况
    4.4 不同影响因素下食源性沙门氏菌对八种药物耐药情况
        4.4.1 不同年份食源性沙门氏菌对八种药物耐药情况
        4.4.2 不同血清型食源性沙门氏菌对八种药物耐药情况
        4.4.3 不同来源食源性沙门氏菌对八种药物耐药情况
    4.5 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情况相关性分析结果
        4.5.1 影响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的因素分析结果
        4.5.2 影响食源性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的因素分析结果
        4.5.3 不同年份食源性沙门氏菌与八种药物耐药情况交叉分析结果
        4.5.4 不同血清型食源性沙门氏菌与八种药物耐药情况交叉分析结果
        4.5.5 不同来源食源性沙门氏菌与八种药物耐药情况交叉分析结果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5.1.1 食源性沙门氏菌菌株基本情况分析
        5.1.2 食源性沙门氏菌菌株耐药情况分析
        5.1.3 不同影响因素下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分析
        5.1.4 不同血清型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分析
        5.1.5 不同来源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情况分析
        5.1.6 食源性沙门氏菌对八种药物耐药情况随不同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5.2 结论
    5.3 建议
        5.3.1 在源头上减少沙门氏菌感染
        5.3.2 减少抗生素滥用现象
        5.3.3 减少沙门氏菌传播
        5.3.4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5.3.5 加大新药研发力度
第六章 研究中的创新点与不足
    6.1 研究中的创新点
    6.2 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特征分析及病原耐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沙门菌感染
        1.1.2 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
        1.1.3 沙门菌血清型
        1.1.4 沙门菌耐药
        1.1.5 沙门菌携带耐药基因
        1.1.6 小结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体检沙门菌检出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本来源
        2.1.2 纳入排除标准
        2.1.3 主要试剂耗材
        2.1.4 实验方法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结果
        2.2.2 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单因素分析
        2.2.3 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血清型鉴定
    3.1 材料及方法
        3.1.1 主要试剂耗材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2013-2019 年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血清型种类
        3.2.2 2013-2019 年玉林各年份之间血清型构成比
        3.2.3 2013-2019 年玉林前20 位血清型两类职业携带率差异
    3.3 讨论
第4章 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耐药表型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仪器试剂耗材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2013-2019 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抗菌药物耐药率
        4.2.2 2013-2019 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抗菌药物MDR率
        4.2.3 2013-2019 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MDR沙门菌血清型
        4.2.4 2013-2019 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MDR沙门菌耐药谱
    4.3 讨论
第5章 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基因型鉴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样本来源
        5.1.2 主要仪器试剂
        5.1.3 实验方法
        5.1.4 样品测序
    5.2 结果
        5.2.1 喹诺酮基因检出情况
        5.2.2 ESBL基因与mcr基因检出情况
    5.3 讨论
第6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人携带沙门菌流行趋势与耐药情况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2019年江苏省部分地区儿童腹泻沙门氏菌的感染率及耐药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来源
    2.2 试剂与仪器
        2.2.1 试剂
        2.2.2 仪器
    2.3 方法
        2.3.1 分离鉴定
        2.3.2 药敏试验
    2.4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感染状况
    3.2 血清分型
    3.3 感染率时间分布
    3.4 沙门耐药率
    3.5 多重耐药率
4 结论与讨论

(5)2005-2019年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腹泻概况
    2. 病毒性腹泻
    3. 细菌性腹泻
    4. 疾病负担
    5. 国内外腹泻监测介绍
    6.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介绍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分析方法
    3.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基本概况
    2. 流行特征
    3. 病原学确诊病例
    4. 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报告病例分析
    5. 沙门菌血清型分析
    6.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趋势变化分析
讨论
    1. 大疫情网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情况
    2. 报告死亡病例
    3. 病原学确诊病例分析
    4. 创新性
结论与建议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2018年北京昌平区某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感染性腹泻中常见病原体的分布
    1 前言
    2 材料
        2.1 实验仪器
        2.2 主要试剂
    3 方法
        3.1 病例定义
        3.2 样本采集及运送
        3.3 细菌的分离培养
        3.4 腹泻病毒核酸检测实验
        3.5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二部分 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学分析
    1 前言
        1.1 病原菌毒力基因
        1.2 病原菌耐药机制
        1.3 PFGE分型
    2 材料
        2.1 实验仪器
        2.2 主要试剂
    3 方法
        3.1 菌株来源
        3.2 毒力基因的PCR检测
        3.3 耐药试验
        3.4 PFGE分型
    4 结果
        4.1 腹泻病原菌毒力基因检测
        4.2 腹泻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4.3 腹泻病原菌PFGE分型结果
    5 讨论
        5.1 腹泻病原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5.2 腹泻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分析
        5.3 腹泻病原菌PFGE分子分型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7)2018-2019年华东地区禽源沙门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综述:禽源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査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2018-2019年华东地区禽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1 材料
        1.1 病料来源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药敏纸片
    2 方法
        2.1 病原的分离培养
        2.2 革兰氏染色和镜检
        2.3 mPCR鉴定与玻板凝集鉴定
        2.4 血清学试验鉴定沙门菌血清型
        2.5 药敏试验
        2.6 Ⅰ类整合子的扩增和序列分析
        2.7 细菌的冻存
    3 结果
        3.1 沙门菌的分离培养结果
        3.2 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
        3.3 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布情况
        3.4 药敏试验及多重耐药分析
        3.5 Ⅰ类整合子的扩增和序列分析
    4 讨论
        4.1 沙门菌血清型分析
        4.2 禽沙门菌的多重耐药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沙门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1 材料
        1.1 细胞系、试验动物和菌株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及耗材
        1.4 相关溶液的配制
    2 方法
        2.1 抗原的制备
        2.2 LPS的提取、纯化和鉴定
        2.3 小鼠免疫
        2.4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与抗体稀释度的确定
        2.5 融合
        2.6 阳性克隆的筛选
        2.7 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
        2.8 单抗腹水的制备
        2.9 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检测
    3. 结果
        3.1 LPS的成分测定
        3.2 抗原和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3.3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3.4 杂交瘤细胞稳定性检测
        3.5 单抗腹水效价的测定
        3.6 抗体亚类鉴定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研究成果
致谢

(8)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菌血症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细菌培养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临床特征
        2.2 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患菌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临床特征
        3.2 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患菌血症危险因素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临床特征及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撰写的文章

(9)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膜形成特性及光动力杀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动力杀菌技术
        1.1.1 光动力杀菌技术概述
        1.1.2 光敏剂
        1.1.3 光源
    1.2 菌膜
        1.2.1 菌膜概述
        1.2.2 菌膜的形成
        1.2.3 菌膜特点
        1.2.4 菌膜控制
    1.3 鼠伤寒沙门氏菌
        1.3.1 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学特性
        1.3.2 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
        1.3.3 鼠伤寒沙门氏菌引发的食物中毒
    1.4 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1.4.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乙醇适应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其菌膜耐致死胁迫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种
        2.1.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结晶紫染色确定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膜的形成
        2.2.2 培养时间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膜生物量的影响
        2.2.3 乙醇浓度及作用方式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膜形成的影响
        2.2.4 菌膜形成过程中5%乙醇适应菌对苹果酸的耐受性
        2.2.5 乙醇适应(5%)处理过的浮游菌对12%乙醇的耐受性
        2.2.6 乙醇适应(5%)处理过的浮游菌对苹果酸的耐受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动力技术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膜灭活机理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种
        3.1.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光照时间与姜黄素浓度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膜的杀菌效果
        3.2.2 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对DNA的损伤
        3.2.3 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对蛋白质的损伤
        3.2.4 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3.2.5 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对菌体形态结构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对乳粉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灭活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菌种
        4.1.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乳粉种类与姜黄素浓度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光敏化的影响
        4.2.2 乳粉种类与液面高度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光敏化的影响
        4.2.3 乳粉种类与乳液浓度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光敏化的影响
        4.2.4 乳粉种类与乳液浓度对溶液透光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讨论
    5.1 乙醇适应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及菌膜耐致死胁迫的影响
    5.2 光动力技术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及菌膜的灭活机理
    5.3 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在乳粉中的应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ppendix)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作者及导师简介
致谢

(10)2015-2019年马鞍山市哨点医院腹泻病例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子分型与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7.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沙门氏菌的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肠炎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1022例儿童感染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耐药分析[J]. 高飞,郑浩,王洁琳,龙燕,邓秋连,梁秉绍,朱素菲,邱敏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1(05)
  • [2]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D]. 郝春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特征分析及病原耐药研究[D]. 王梦玉. 南昌大学, 2021(01)
  • [4]2019年江苏省部分地区儿童腹泻沙门氏菌的感染率及耐药状况研究[J]. 沈赟,秦思,霍翔.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5)
  • [5]2005-2019年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D]. 骆洪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6]2018年北京昌平区某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分析[D]. 银安琪.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7]2018-2019年华东地区禽源沙门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脂多糖单克隆抗体的研制[D]. 仲艳. 扬州大学, 2020(04)
  • [8]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菌血症危险因素分析[D]. 石国露.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膜形成特性及光动力杀菌技术研究[D]. 邓一秒. 暨南大学, 2020(03)
  • [10]2015-2019年马鞍山市哨点医院腹泻病例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子分型与耐药性研究[D]. 洪颖.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的肠炎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