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梳联技术与纤维损伤的关系

清梳联技术与纤维损伤的关系

一、清梳联有关技术与纤维损伤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赵沉沉[1](2020)在《柔软剂对染色棉纺纱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纺纱大多是本色纤维纺纱,织成面料后再染色,色纺是先将纤维染色后再纺纱。色纺纱与本色纱相比,色纺纱只需要对小部分纤维进行染色,因此具有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优势。色纺纱加工的面料具有色彩丰富、自然含蓄、立体感强、层次变化等特点,能呈现出空间组合的效果,满足现代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的需求。近几年来,色纺产品尤其以棉纤维为原料的色纺产品非常流行。然而由于棉纤维染色过程中纤维表面的果胶、棉蜡被去除,强力受到损伤,表面还会残留一些具有粘性的染料物质。在纺纱过程中染色棉纤维与皮辊、罗拉之间相互挤压时粘性更大,经常会出现绕皮辊、绕罗拉现象,影响纺纱的顺利进行和纱线品质。为了改善染色后棉纤维的表面性能,本课题采用合适的柔软剂对染色后的棉纤维进行柔软整理,研究柔软剂对染色棉纺纱性能的影响。本课题采用活性黑5染料对棉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资料确定染色工艺,再对染色后的棉纤维采用4种不同性能的柔软剂进行柔软整理,4种柔软剂分别为1号片状柔软剂TF-4431,2号亲水硅油TranSoftTF-4918,3号毛巾亲水硅油TranSoftTF-4922C,4号低黄变软膏TF-440ES,经柔软整理后的染色棉纤维分别编号为1#、2#、3#、4#,未经柔软整理的染色棉纤维称为空白棉编号5#,未经染色和柔软整理的原棉编号6#。为了对6种棉纤维性能进行分析,本课题采用XRD测试纤维结晶度,SEM观察纤维形态图,红外光谱仪检测纤维特征峰,AFIS仪测试纤维长度、细度、短绒率等指标。采用纤维拉伸仪、电阻测试仪、八篮烘箱、摩擦系数仪分别测试纤维的拉伸性能、导电性能、吸湿性能及摩擦性能。运用SPSS软件分析各指标对棉纤维综合性能的影响,预判不同柔软剂对染色棉纺纱性能的改善效果。为了验证4种柔软剂对染色棉纺纱性能的改善情况,本课题对6种棉纤维进行小样机单唛纺纱,根据所设计的30s纱线,确定清梳联合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工序参数,在纺纱过程中,记录实验室温湿度、棉网破洞、绕皮辊、绕罗拉、断头出现的次数,制定纤维可纺性好坏的评分规则。对小样机单唛纺成的纱线进行线密度、捻度、条干均匀度、毛羽指数及拉伸性能指标测试,对各个指标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运用模糊数学评判法对纱线品质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4种柔软剂整理对染色后棉纤维的微观形态、拉伸性能、吸湿性能、导电性能、摩擦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纺纱性能上均表现出优于未经柔软整理的染色棉纤维。2、6种棉纤维的长度、断裂强度、细度、短绒率、质量比电阻、棉结、回潮率、摩擦系数、初始模量指标都有所不同地影响其纺纱性能,其中纤维长度、断裂强度、细度、短绒率、比电阻、棉结对纺纱性能的影响更大。3、通过对柔软整理后的染色棉纤维性能对比和纺纱性能综合评判,优选出较好的柔软剂种类,2号亲水硅油TranSoftTF-4918最好,3号毛巾亲水硅油TranSoftTF-4922C次之,1号片状柔软剂TF-4431再次之,4号低黄变软膏TF-440ES较弱,本课题的研究可为纺织助剂企业优选柔软剂提供技术依据。

刘晓静[2](2019)在《梳棉机高转移率道夫针布的设计及道夫转移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直以来,在纺纱流程中,梳棉机占有不可取代、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梳棉机道夫转移率对生条质量和最终成纱指标均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而现有的道夫转移率过低已无法满足新一代高速高产梳棉机的发展需要。因此,提高梳棉机道夫转移率显得格外重要。道夫针布作为梳棉机的核心梳理元件之一,其规格、型号、工艺性能和制造质量对于梳棉机的分梳、除杂、混合均匀和转移释放作用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提高梳棉机道夫转移率有决定性作用。为适应梳棉机高速、高产、高质、稳定的发展方向,满足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生存目的,提高梳棉机道夫转移率,研究梳棉机转移率并设计梳棉机高转移率道夫针布显得格外重要。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1)证明提高梳棉机道夫转移率利于梳棉机高速、高产的发展;(2)探究总结出影响梳棉机道夫转移率的因素;(3)分析道夫针布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4)设计一种高转移道夫针布的设计并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本课题采用了实验探究、梳棉工艺理论分析、机械受力及运动模拟等方法,研究的内容有:(1)分析总结了梳棉机道夫针布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道夫针布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2)从梳棉工艺理论角度,介绍了纤维在梳棉机内的运动过程,重点分析了纤维从锡林至道夫的转移过程,阐释道夫针布的主要功能;(3)通过具体实验数据和纺纱工艺理论分析了影响梳棉机道夫转移率的因素,认为高转移率道夫针布有助于提高梳棉机道夫转移率,且应该将梳棉机道夫转移率适当提高至30%;(4)设计一种适合梳棉机的高转移道夫针布,并从气流及纤维受力角度验证针布设计的合理性。本课题研究结果:(1)分析影响梳棉机道夫转移率的因素;(2)设计出一款梳棉机高转移率道夫针布的设计方案,并就高转移率道夫针布的基本齿形、侧面斜纹、工作前角、齿深、齿高等基本参数进行了具体设计;(3)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气流运动验证理论分析及受力分析验证高转移率道夫针布的设计方案的正确性。本课题基于实际生产制造工艺和具体梳棉机纺纱应用,对新设计的高转移率道夫针布进行进一步可行性探讨。

王成令,陈玉峰[3](2018)在《现代清梳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介绍现代清梳联面临的问题,对清梳联新技术进步的相关细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清梳联采用新技术能够适应纺纱形式多、纺纱质量要求高、纤维种类多的需求,实现生产过程中的高速、高质、高效,从而推动现代清梳联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

张大志[4](2017)在《清梳联技术发展对针布的要求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清梳联梳棉机发展趋势,通过增加梳理面积、使用固定梳理件等措施使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在梳理器材方面存在寿命短、嵌杂、偶发性纱疵倍增,高速不高效、不高质,高耗能、不高产等问题。探讨指出:梳理针布必须从制作工艺、针齿几何尺寸设计等方面入手,实现快速转移、少损伤、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产品质量。

宋志刚[5](2016)在《新型往复抓棉机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根据清梳联生产的工艺特性,对清梳联中往复抓棉机的抓取、混合以及输送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了双齿双打手顺向抓取和分层抓取的概念,在这个工艺设想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高产和高工艺适应性的抓棉设备,并且该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本文在研究中主要围绕提高单机产量、提高开松度、降低纤维损伤等方面进行。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当前市场上主流的往复抓棉机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各种往复抓棉机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通过试验和系统研究的方式确定了设计的总体方案。在总体方案设计中充分的考虑了国内外产品的技术优势,并结合了现代纺纱理论。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三维设计建立数据模型,对抓棉机的抓取形式、刀片的形式以及原料的输送进行分析,并确定了相关的技术参数;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型材,降低生产加工的难度;在主关件上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新型高产往复抓棉机在用户的生产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着的效益。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打手运动采用正反转的形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原料对打手的缠绕问题。(2)双打手均采用顺向抓取的方式,可有效的降低棉结和短绒的产生,减少纤维损伤,提高成纱质量。(3)摆动机构的应用,实现了分层抓取,有效的提高了抓取棉束的均匀性,对后道多仓的混合工艺产生的较大的影响,提高了单纱强力指标。(4)新型型材的使用,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稳定性。(5)与传统的双打手双电机驱动形式相比,装机功率降低40%,符合当前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社会要求。(6)经过大量用户的生产验证,开发的该机型有较强的工艺适应性,能够适应低支、中支、高支以及半精纺等多种生产流程。综上所述,新型高产往复抓棉机抓取效率高,抓取均匀性好,对纤维损伤小,棉结短绒增长率低,适纺范围宽,可以纺制大多数普通纱线和特色纱线,尤其适用于中高支纱线的加工,为用户在清梳联生产线上研发新品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效地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大大了降低了用户生产成本,显着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黄海涛,刘慧娟[6](2016)在《提高国产短流程清梳联生条质量的工艺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提高国产短流程清梳联生条质量的工艺措施。以国产新型短流程清梳联为例,介绍了短流程清梳联各单机的性能特点,对该短流程清梳联各单机的工艺进行了对比优化试验,使得该流程生条的短绒率和棉结杂质得到显着改善,提高了生条质量。认为:根据配棉质量及短流程清梳联各单机的性能特点优化工艺配置,是发挥清梳联优质高产的关键。

董志强[7](2015)在《新型多功能分离器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多功能分离器是清梳联在纺织原料新型化、纺织品种高端化和纺织工艺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机械设备。目前,我国现有的几种多功能分离设备在结构、功能和产量上与国外产品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开发研制一种具有技术先进性、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实用性强的新型多功能分离设备,是企业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市场份额,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本文围绕着新型多功能分离器的结构设计,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原理解法解析现有设备的基本组成因素,构建形态学求解矩阵,设计完成新型多功能分离的方案原理图;从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分析入手,对课题的关键输送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完成新型多功能分离器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从生产试验入手,研究分析课题除杂效率与原棉开松度的相互关系,并对新型多功能分离器的实用性、工艺性、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进行细致的评估和分析。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新型多功能分离器从进棉口到出棉口,管壁静压从正压向负压转变,转变的区域在U型分离部件。分离器内部的动压先逐渐减小,在U型分离部件位置到达最低,然后开始逐渐增大;2、原料在分离器内部的运动形态可以分解为直线运动、螺旋运动和跳跃式运动三种基本形态;3、原料在新型多功能分离器内部的实际运行速度跟纤维束的终末速度、物气比、输送风量等参数密切相关,它是气体与原料的密度、形状、产量以及输送管道的长度、形状、弯头角度等参数相关的函数;4、新型多功能分离器的除杂率与原棉开松度密切相关,其相互对应关系可以用一元回归方程近似表示。生产试验表明,设计完成的新型多功能分离器性能优越,稳定性强,其创新的结构设计已获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该机的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之列。

姚桂霞[8](2014)在《纺化学纤维清梳联性能特点与应用体会》文中研究指明探讨纺化学纤维清梳联的流程和工艺配置特点。针对化学纤维与棉纤维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介绍了纺化学纤维清梳联的流程配置要点和对各单机的要求、制定上机工艺时的注意事项和对管路、滤尘、空调系统等配套设施的要求等,并就采用清梳联纺化学纤维的一些应用体会作了简要陈述。指出:采用清梳联纺化学纤维时应针对化学纤维特点进行流程和工艺配置,以充分发挥出清梳联纺纱优势。认为:清梳联纺化学纤维产量高、用工少、耗能低、成纱质量更加稳定,应用优势明显。

陈玉峰[9](2013)在《清梳联开清工艺优化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优化清梳联开清工艺。介绍了清梳联开清工艺的主要特点、主要设备及工艺参数设定,在实践中,合理优选速度保证半制品的棉结数和短绒率,改进双轴流开棉机工艺提高除杂效率,稳定负压值保证棉流通畅,合理PID连续喂给装置保证棉层运输均匀,最终能够较好地解决开松与除杂、棉结与短绒的矛盾,从而提高半制品的质量。

雒书华,尹书辉,曹爱国[10](2013)在《清梳联加工纤维素纤维纱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探讨清梳联加工纤维素纤维纱的体会。通过做好选择合理的清梳联流程,优化各单机工艺配置,选配梳棉针布型号,控制清梳联系统风量风压、连续喂棉参数和温湿度等项工作,使清梳联生产纤维素纤维纱顺利,生产的莫代尔14.8 tex、竹浆纤维18.5 tex、莱赛尔9.8 tex等品种的质量达到了用户织造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清梳联有关技术与纤维损伤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梳联有关技术与纤维损伤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柔软剂对染色棉纺纱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1.6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棉纤维染色及柔软整理
    2.1 活性染料反应机理
    2.2 棉纤维染色流程
        2.2.1 煮练
        2.2.2 染色
        2.2.3 皂洗及水洗
    2.3 染色棉纤维柔软整理工艺
        2.3.1 实验原料
        2.3.2 柔软剂特性
        2.3.3 制定柔软剂乳液及柔软工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棉纤维结构与性能研究
    3.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设备
    3.2 测试标准、条件及方法
        3.2.1 微观结构
        3.2.2 形态结构
        3.2.3 拉伸性能
        3.2.4 导电性能
        3.2.5 吸湿性能
        3.2.6 摩擦性能
    3.3 结果及分析
        3.3.1 微观结构
        3.3.2 形态结构
        3.3.3 拉伸性能
        3.3.4 导电性能
        3.3.5 吸湿性能
        3.3.6 摩擦性能
    3.4 棉纤维指标综合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棉纤维纺纱探索及研究
    4.1 实验原料、仪器及工艺流程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纺纱工艺流程
    4.2 清梳联工序
        4.2.1 清梳联工序任务
        4.2.2 清梳联工序参数设置
        4.2.3 清梳联工序参数分析
    4.3 并条工序
        4.3.1 并条工序任务
        4.3.2 并条工序参数设置
        4.3.3 并条工序参数分析
    4.4 粗纱工序
        4.4.1 粗纱工序任务
        4.4.2 粗纱工序参数设置
        4.4.3 粗纱工序参数分析
    4.5 细纱工序
        4.5.1 细纱工序任务
        4.5.2 细纱工序参数设置
        4.5.3 细纱工序参数分析
    4.6 可纺性评分规则
        4.6.1 半制品性能测试及分析
        4.6.2 各工序评分测试结果及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棉纱线性能研究
    5.1 实验原料与仪器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仪器
    5.2 测试标准及条件
        5.2.1 线密度
        5.2.2 捻度
        5.2.3 条干均匀度
        5.2.4 毛羽指数
        5.2.5 拉伸性能
    5.3 测试结果及分析
        5.3.1 线密度
        5.3.2 捻度
        5.3.3 条干均匀度
        5.3.4 毛羽指数
        5.3.5 拉伸性能
    5.4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
        5.4.1 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和具体步骤
        5.4.2 纱线品质性能综合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和不足
        6.2.1 展望
        6.2.2 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梳棉机高转移率道夫针布的设计及道夫转移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1.1 道夫针布及道夫转移率对梳棉机的发展至关重要
        1.1.2 关于道夫针布及道夫转移率的研究较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道夫针布的发展现状及优缺点分析
        1.2.2 存在的问题
    1.3 发展趋势分析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1 关于道夫转移率
        1.4.2 关于道夫针布
        1.4.3 新型道夫针布的设计方案
第二章 道夫转移率
    2.1 梳棉机道夫转移率和梳理度定义
        2.1.1 梳理度
        2.1.2 道夫转移率
    2.2 梳棉机道夫转移率的发展情况
    2.3 实际生产中梳棉机道夫转移率的计算
    2.4 道夫转移率对于棉网质量及最终成纱指标的影响
        2.4.1 道夫转移率对于棉网质量及最终成纱指标影响的理论分析
        2.4.2 实验中道夫转移率对生条质量AFIS的影响
        2.4.3 协调梳理与道夫转移率的矛盾
    2.5 影响道夫转移率的因素
        2.5.1 产量与道夫转移率的关系
        2.5.2 生条定量和道夫转移率的关系
        2.5.3 锡林速度与转移率的关系
        2.5.4 锡林直径大小
        2.5.5 锡林道夫隔距
        2.5.6 锡林道夫隔距点位置
        2.5.7 道夫转速
        2.5.8 道夫直径大小
        2.5.9 锡林前下罩板、锡林漏底、道夫漏底的位置及隔距
        2.5.10 附加分梳件的多少及其针布规格
        2.5.11 锡林针布、道夫针布的规格
        2.5.12 锡林针布和道夫针布工作角差值
        2.5.13 梳棉机纺纱品种和纱支情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梳棉机锡林-道夫三角区域气流及纤维转移过程分析
    3.1 梳棉机锡林-道夫三角区域的气流分析
        3.1.1 梳棉机锡林-道夫三角区域的划分
        3.1.2 梳棉机锡林-道夫三角区域的气流来源
        3.1.3 梳棉机锡林-道夫三角区域的气流运动情况
    3.2 梳棉机锡林-道夫三角区纤维的转移过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道夫针布的功能分析及高转移率道夫针布的设计方案
    4.1 道夫针布的主要功能分析
        4.1.1 分梳作用
        4.1.2 转移、凝聚作用
        4.1.3 握持作用
        4.1.4 疏导气流的作用
        4.1.5 释放(被转移)作用
    4.2 高转移率道夫针布的设计方案
        4.2.1 基本齿形设计
        4.2.2 道夫针布工作角
        4.2.3 道夫针布齿尖角γ和齿背角β设计
        4.2.4 道夫针布的齿深h_d、齿根高度d_d和齿高H_d设计
        4.2.5 道夫针布齿密N_d、齿距P_d、基部宽度W_d
        4.2.6 道夫针布齿顶面积
        4.2.7 道夫针布齿尖设计
        4.2.8 侧面斜纹设计
        4.2.9 高转移道夫针布设计图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FD空气动力学模拟及纤维受力分析
    5.1 CFD基本原理及求解方法简要介绍
        5.1.1 CFD基本原理介绍
        5.1.2 CFD求解方法介绍
        5.1.3 流体的湍流模型简单介绍
    5.2 基于ANSYS CFD软件对梳棉机锡林、道夫表面气流模拟分析
        5.2.1 ANSYS CFD软件简要介绍
        5.2.2 ANSYS CFD软件求解过程
        5.2.3 气流模拟结果及分析
    5.3 锡林-道夫三角区纤维受力分析
        5.3.1 在锡林-道夫上三角区,至少有三种纤维受力图:
        5.3.2 在锡林-道夫下三角区纤维受力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方案可行性评估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现代清梳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清梳联新技术发展的趋势
    1.1 高质、高产、高效、低消耗的新趋势
    1.2 清梳联加工纤维原料多样化
    1.3 新型纺纱形式不断发展
    1.4 高效梳理排除结杂与保护纤维
    1.5 纺纱设备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不断提高
2 清梳联新技术的发展分析
    2.1 清梳联开清高产高效措施
        2.1.1 开清棉抓棉机新技术
        2.1.2 轴流开棉机新技术
        2.1.3 多仓混棉机新技术
        2.1.4 精清机新技术
        2.1.5 异纤清除新技术
        2.1.6 强力除尘新技术
        2.1.7 梳棉机喂棉箱采用PID新技术
    2.2 梳棉机新技术措施
        2.2.1 增加梳理面积的新技术
        2.2.2 运用新型针布
        2.2.3 锡林高速新技术
        2.2.4 喂入刺辊部分新技术
        2.2.5 固定盖板新技术
        2.2.6 活动盖板新技术
        2.2.7 吸尘除杂系统新技术
    2.3 清梳联智能化、制动化、数字化新技术
        2.3.1 抓棉机多组自动抓取
        2.3.2 流程PID连续喂给系统
        2.3.3 梳棉在线检测新技术
        2.3.4 梳棉盖板精确自动调节和检测
        2.3.5 梳棉机针布在线磨砺技术
        2.3.6 数字化清梳联
        2.3.7 清梳联E系统
3 清梳联新技术发展的有关问题探讨
    3.1 生条断头自动生头技术的可能性
    3.2 梳棉并条联合机组开发的局限
    3.3 梳棉无道夫的集棉型式突破的意义
    3.4 在线磨针推广局限性
4 结语

(4)清梳联技术发展对针布的要求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梳棉技术和针布发展的趋势和矛盾
    1.1 梳棉技术发展的趋势
    1.2 梳理针布发展的趋势
    1.3 清梳联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清梳联、梳棉机、梳理技术三者发展之间的融合和矛盾
2 针布梳理技术使用的探讨
    2.1 针布使用探讨方向
    2.2 针布适应降低棉结需要
    2.3 针布适应纤维转移要求
    2.4 针布使用适应排除短绒保护纤维的要求
    2.5 针布使用适应分梳前移梳后补充的系统化需要
3 针布梳理技术发展的方向
    3.1 针齿锋利度
    3.2 针齿高度和角度
    3.3 针齿密度
    3.4 三者兼顾提升梳理质量
4 针布加工和梳理技术改进的探讨
    4.1 材质耐磨性
    4.2 加工质量精细化
    4.3 齿尖设计硬度增加
    4.4 齿尖几何尺寸功能细化
    4.5 针布三度改进
    4.6 清梳联针布梳理的展望
5 结语

(5)新型往复抓棉机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清梳联的历史与发展
    1.2 清梳联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清梳联纺制原料的发展与变化
    1.4 开发新型往复抓棉机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2 国内外往复抓棉机的结构对比
    2.1 往复抓棉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抓棉机的抓取打手对比分析
    2.3 往复抓棉机的打手传动对比分析
    2.4 往复抓棉机的覆盖带系统对比分析
    2.5 小结
3 往复抓棉机的工艺分析
    3.1 往复抓棉机的排包
    3.2 往复抓棉机的开松与抓取
    3.3 往复抓棉机的短绒问题
    3.4 往复抓棉机的混合能力
    3.5 新型往复抓棉机的纺纱工艺要求
    3.6 小结
4 新型往复抓棉机总体设计
    4.1 新型往复抓棉机设计要求
    4.2 新型高产往复抓棉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4.3 新型往复抓棉机全机方案设计
    4.4 小结
5 新型往复抓棉机关键件的分析设计
    5.1 新型往复抓棉机主要传动系统的设计
    5.2 新型往复抓棉机打手的设计与分析
    5.3 打手刀片的设计
    5.4 打手刀片分布的设计
    5.5 新型往复抓棉机顺向分层抓取方式的设计
    5.6 新型往复抓棉机抓取系统振动分析
    5.7 新型往复抓棉机肋条的排列
    5.8 小结
6 新型往复抓棉机纺中支纱的应用与实践
    6.1 生产流程
    6.2 原棉主要性能指标
    6.3 新型往复抓棉机输棉管道静压测试
    6.4 新型往复抓棉机开松度的试验
    6.5 新型往复抓棉机抓产量试验
    6.6 新型往复抓棉机抓取棉束AFIS试验
    6.7 新型往复抓棉机与FA006D-230抓棉机的对比试验
    6.8 新型抓棉机打手下降量与电机功率的关系
    6.9 生产试验结论
    6.10 小结
7 研究总结
    7.1 论文研究总结
    7.2 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的已获得的专利
致谢

(6)提高国产短流程清梳联生条质量的工艺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短流程清梳联的工艺流程及特点
    1. 1 工艺流程
    1. 2 工艺特点
2 配棉情况
3 清梳联工艺的优化
    3. 1 FA006D-230 型往复式抓棉机
    3. 2 FA126 型重杂分离器
    3. 3 FA113C型单轴流开棉机
    3. 4 FA028B型多仓混棉机
    3. 5 JWF1124A-160 型开棉机
    3. 6 JWF1204A型梳棉机
4 优化效果
5 结束语

(7)新型多功能分离器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发背景
    1.2 多功能分离设备在清梳联流程中的作用
    1.3 新型多功能分离设备应用的意义
    1.4 国内外多功能分离设备的发展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2 新型多功能分离器的调研分析
    2.1 市场研究及预测分析
    2.2 现有分离设备结构及功能特点的研究分析
    2.3 小结
3 新型多功能分离器的方案设计
    3.1 基于形态学矩阵的功能求解
    3.2 结构方案设计
    3.3 基于技术经济评价法的方案决策
    3.4 小结
4 新型多功能分离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4.1 气力输送技术的分析应用
    4.2 气力输送主要运动参数的分析应用
    4.3 原料流动速度和气体输送速度的逻辑关系
    4.4 课题内部输送的能量损失分析
    4.5 课题输送管道内的阻力分析
    4.6 小结
5 新型多功能分离器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
    5.1 输棉通道部件的结构设计
    5.2 输棉通道部件的能耗分析
    5.3 气流分离部件的结构设计
    5.4 水平尘棒分离部件的结构设计
    5.5 小结
6 基于生产试验的性能评估
    6.1 新分离器除杂效率与原棉开松度的一元回归方程
    6.2 新型多功能分离器的工艺性能评估
    6.3 新型多功能分离器的系统稳定性能评估
    6.4 新型多功能分离器的经济性能评估
    6.5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取的专利及发表的论文

(8)纺化学纤维清梳联性能特点与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化纤的发展现状
2 纺化纤清梳联流程配置
    2.1 抓棉机
    2.2 混棉机
    2.3 清棉机
    2.4 梳棉机(含喂棉箱)
    2.5 辅助设备
3 对清梳联系统及各单机的要求
4 除尘系统及风量、风压的配置
5 清梳联纺化纤时的上机工艺
    5.1 清棉部分工艺
    5.2 梳棉机工艺
    5.3 连续喂棉装置工艺
6 应用体会
7 结束语

(10)清梳联加工纤维素纤维纱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使用原料及工艺流程配置
2 清梳联纺纱工艺及技术措施
    2.1 各单机工艺及技术措施
    2.2 清梳联系统工艺配置
        2.2.1 风量风压配置
        2.2.2 连续喂棉的实施
3 成纱指标
4 生产体会
5 结束语

四、清梳联有关技术与纤维损伤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柔软剂对染色棉纺纱性能的影响研究[D]. 赵沉沉.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4)
  • [2]梳棉机高转移率道夫针布的设计及道夫转移率的研究[D]. 刘晓静. 青岛大学, 2019(02)
  • [3]现代清梳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J]. 王成令,陈玉峰.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4]清梳联技术发展对针布的要求探讨[J]. 张大志.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5]新型往复抓棉机关键技术的研究[D]. 宋志刚. 东华大学, 2016(02)
  • [6]提高国产短流程清梳联生条质量的工艺实践[J]. 黄海涛,刘慧娟. 棉纺织技术, 2016(01)
  • [7]新型多功能分离器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分析[D]. 董志强. 东华大学, 2015(12)
  • [8]纺化学纤维清梳联性能特点与应用体会[J]. 姚桂霞. 棉纺织技术, 2014(03)
  • [9]清梳联开清工艺优化实践[A]. 陈玉峰. 棉纺织新技术应用及产品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10]清梳联加工纤维素纤维纱的体会[J]. 雒书华,尹书辉,曹爱国. 棉纺织技术, 2013(10)

标签:;  

清梳联技术与纤维损伤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