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药用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研究

杜仲药用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研究

一、杜仲药用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瑾[1](2021)在《极性大孔树脂纯化绿原酸工艺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杜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植物。杜仲叶中含有丰富的绿原酸,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病毒、抗肿瘤、抗菌等,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血液、消化及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国内外对杜仲叶的研发生产领域都在逐渐扩大,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更是研究的热点。对于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和纯化工艺的研究,对生产生活及绿原酸的开发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乙醇回流法结合大孔吸附树脂法从杜仲叶提取物中分离并纯化了绿原酸,通过静态及动态吸附/解吸附实验,探索了其吸附机理,优化了纯化工艺。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优化。通过正交试验,首先探讨了提取方式、乙醇浓度、料液比3个影响因素对绿原酸提取效率的影响,然后探讨了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料液比3个影响因素对绿原酸提取效率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解吸附实验,筛选了最佳大孔树脂,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从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为:采用乙醇提取法,乙醇浓度为30%,料液比1:20,回流时间180 min;在筛选的6种大孔树脂中,XDA-8树脂的吸附性能最好,绿原酸在XDA-8树脂上的静态吸附行为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并可以很好的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拟合和解释。(2)大孔树脂吸附绿原酸的机理研究。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优化了绿原酸分子尺寸,计算并模拟了绿原酸在XDA-8树脂上可能存在的吸附形式,并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XDA-8树脂对绿原酸的吸附主要受化学机制控制,吸附过程是由于绿原酸分子上O原子和树脂骨架聚苯乙烯分子π电子间发生了电荷转移,从而产生了电子云重叠,且绿原酸分子上越多羟基氧靠近树脂骨架时吸附作用越强。(3)绿原酸富集纯化工艺的优化。通过动态吸附/解吸附实验,优化了绿原酸的纯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后纯化绿原酸的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5.71 mg/mL,上样体积3 BV,样品流速2 BV/h,洗脱液为4 BV 45%乙醇和2 BV 60%乙醇(v/v),洗脱液流速2 BV/h。经XDA-8树脂柱循环处理一次,绿原酸的含量增加了 5.25倍,回收率为85.4%。

骆璐[2](2021)在《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现象严重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针对规模化种植药用植物的污染状况,本研究旨在建立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系统的检测方法体系、风险评估体系、有害残留物标准及质量管控体系,提出保障药材质量及安全性的有效措施。方法1.药用植物农残的检测收集了 1771批次共182种大规模种植的药用植物样本,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了药用植物中常检出的、禁用的、以及高毒的共136个农药残留,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对136种具有高毒和高检出率的农药进行检测,建立了药用植物的多残留农药检测体系。通过欧盟药典公式,计算出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计算其检出率及超标率。2.药用植物重金属的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1773批次共86种药用植物中五种重金属镉(Cd)、铅(Pb)、砷(As)、汞(Hg)和铜(Cu)进行检测。根据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7个国际组织颁布的五种重金属的现有标准,分别计算重金属的检出率及超标率。3.药用植物农残的风险评估对于农残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区分由于农残暴露量升高而对健康构成的可接受或不可接受风险。应用危害商(HQ)和危害指数(HI)来量化急性、慢性以及药用植物农残的累积暴露风险;采用风险安全序数,通过风险等级评分对农药和药材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和排序。通过将农药毒性、农药摄入量和可检测残留水平的相应分值进行计算,得到农药的风险等级得分(S)和药材的风险指数(RI)。此外,首次建立了针对药用植物农残的健康影响评估体系,将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与疾病发病率相关联。对药用植物农药残留引起的患者摄入量以及相关癌症和非癌症聚集效应进行量化,并将两者合并成患者健康影响得分(IS),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表示。4.药用植物重金属的风险评估对于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非癌症风险评估和癌症风险评估探讨药用植物中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膳食风险评估计算出每日预估重金属摄入量(EDI)与各金属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PTDI)比较;非癌症风险分别计算了每种药材中各金属的非癌症危害商(HQ)及每种药材的总非致癌危害指数(HI);同时计算了每种药材中三种明确癌症风险金属的癌症风险值(CR),与癌症强度因子(CSF)比较,并计算了每种药材的总癌症风险值。结果1.药用植物农残检出及超标情况农残的总检出率为88.03%(1559批次),超标率为59.01%(1045批次)。根据欧盟(EU)、美国(US)和中国的相关规定,共检出35种禁用农药。在至少42.97%的样品(761批次)中检测到35种禁用农药,其中速灭磷和总DDT分别的检出率分别为 24.20%(LC/MS-MS,242/1000)和 13.10%(GC/MS-MS,101/771)。此外,8种禁用农药的浓度水平比欧盟标准高出500倍以上。菊花中检出农药37种(超标8种,禁用7种),其次是山楂(29种)和益智(27种)。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48.62%,n=1559),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5.77%,n=1559)。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杀虫剂(45.42%,n=6387)和杀菌剂(33.69%,n=6387)检出率最高。2.药用植物农残风险评估根据农残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10种药材的急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a>1),包括山楂(HIa=12.09),花椒(HIa=11.54),枸杞子(HIa=1.86),和苦地丁(HIa=1.48)等。23种药用植物的慢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c>1),包括山楂(HIc=6.62),肉豆蔻(HIc=3.51),和花椒(HIc=3.38)等。山楂和花椒的急慢性风险(HQa和HQc)及急慢性累积风险(HIa和HIc)最高,而禁用农药呋喃丹和速灭磷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中危害商最高。此外,果实和种子类药材显示出最高的膳食暴露风险。在风险安全序数评估中,山楂、枸杞子、金银花和蒲公英中检测到的3-羟基呋喃丹和对溴磷的风险等级得分(S=140)最高。而药用植物山楂的危害指数最高(RI=1925),其次是石斛(RI=1315)和防风(RI=1144)。此外,根据Spearman相关系数,农药残留(p=0.783)对风险排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农药毒性(p=0.691),草药摄入量(p=0.370)最小。根据健康影响评估结果,药材薏苡仁(min ISh=3945.40 μDALY·person-1,mean ISh=972.07 μDALY.person-1)和川明参(ISh=4287.78μDALY·person-1)调整伤残年数最高,而薏苡仁o,p’-DDT(ISi,h=2729.58 μDALY·person-1),及川明参中的 o,p’-DDT(mean ISi,h=2837.91 μDALY·person-1,max ISi,h=3682.78μDALY·person-1)风险最高。综合三种风险评估方法,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其除具有肾毒性和肝毒性外,还具有致癌、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和生殖毒性等。且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问题需要特别关注。3.药用植物重金属检出及超标情况所有样品均检测到了重金属,总计30.51%(541)的样品中至少有一种重金属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433个样品检测出一种超标金属,75个样品检测出两种超标金属,24个样品检测出种3超标金属,9个样品检测出4种超限金属。五种重金属的超标率依次为Pb(102,5.75%)>Cd(88,4.96%)>As(74,4.17%)>Hg(67,3.78%)>Cu(31,1.75%)。Hg在菊花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66.17倍,Pb在桔梗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9.02倍。叶及皮类药用植物的超标率为9.68%,果实及种子类的超标率为16.13%,全草及其它类的超标率为41.94%,根及根茎类药材的超标率为19.35%。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重金属Pb的超标率最高,其次是Cd 和 As。4.药用植物重金属风险评估根据重金属的膳食风险评估,共有25种(29.07%)草药(n=86)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其中9种以果实及种子入药,5种为花类,3种为根茎类,2种为叶及皮质类。7种草药中Pb、5种草药中的Cd、4种草药中的Hg和3种草药中As的最大估计日摄入量(EDI)超过了相应的暂定允许日摄入量(PTDI)。车前草的非癌症风险最高(HI=11.47),而穿心莲的癌症风险最高(CR=5.27E-09)。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HQ=9.95)和癌症风险(CR=4.48E-09)。结论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以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风险最高。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和癌症风险。本研究是时空尺度大规模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检测及风险评估,为标准制定、药用植物规模化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质量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及依据。

李耿,李振坤,李慧,肖军平,徐瑶青,陈洁,武伟,杨洪军[3](2021)在《我国杜仲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杜仲药用历史悠久、健康价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国际认可度较高,具有全产业链开发的潜力和独特的战略价值。当前我国杜仲产业既面临多重发展历史机遇,也存在潜在风险因素。由于产业缺少龙头大品种、大企业的牵引,相关产品的生产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科技研究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制约了我国杜仲产业的发展。通过系统总结我国杜仲产业基本状况,综合含杜仲中成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分析、杜仲医药健康领域相关专利数据分析、杜仲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分析及实证分析,透视我国杜仲中药产品、技术、人才、资本、企业分布等产业现状,开展杜仲产业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杜仲产业发展的思路、策略及政策建议。

连雅君[4](2021)在《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观察及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开发抗骨质疏松症新型药物奠定基础,探索狗骨胶、双膝骨胶宝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疾病上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拓宽中医药在动物药材应用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研究方法①理论探究:梳理历代中医着作、中医家对骨质疏松症的病机、病因及治疗等方面的文字记载,对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知及治疗思路做出归纳总结;通过“以形补形、五行生克”及“温肾助阳,活血通经”理论分别探究狗骨胶及双膝骨胶宝二者治疗骨质疏松症中医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②实验研究:通过超高效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点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狗骨胶、炒制的狗骨粉进行成分分析及鉴定,比较不同的炮制方法下二者在成分上的差异,对比总结狗骨胶炮制方式的优点及在促吸收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优势;通过比较戊酸雌二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治疗维甲酸骨质疏松症模型雌性大鼠的基础体重,肛温,耳廓局部温度,内脏指数,骨密度,骨矿量,HE染色,MASSON染色的差异进行组间观察,分析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药效研究;通过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磷、钙、碱性磷酸酶,尿磷、钙,ELISA法检测血清OC、PN1P、CTX-1,分析狗骨胶、双膝骨胶宝对骨代谢的影响;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OPG,用WB、PCR法检测RANK、RA NKL、OPG、TRAF6、NF-κB指标在蛋白、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RANKL、OPG的阳性表达,探究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在经典机制RANKL/OPG/TR AF6的效果,分析其在经典通路RANK/RANKL/OPG及TRAF6/NF-κB信号通路上的治疗作用,研究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内在机制。研究结果①理论研究结果:骨质疏松症疾病是一种符合中医概念骨痿的疾病,病位于肾,牵连肝脾,以阴阳失调为根,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病机多与肾脏亏损,筋骨萎弱有关,可将肾精亏虚,瘀血阻滞,筋骨萎弱总结为本病的根本病机;骨痿的病因则与外邪风寒湿邪所感、情志失调、先天后天失调等有关。治疗的方法有温补肾阳法、滋补肾阴法、阴阳双补法、脾肾并治滋肾阴化湿痰法,肝肾并治补益肝肾法等。“以骨补骨,五行生克”理论为狗骨胶治疗骨质疏松症疾病的理论基础,双膝骨胶宝的理论基础基于仲景肾气丸加减变化而成,该方应用温肾健脾,活血通经法治疗肾阳虚血瘀类骨质疏松症。②实验研究结果正离子模式下,通过匹配分析筛选差异性成分212种,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并匹配分析出差异性成分125种。正离子模式下,狗骨胶相对表达量偏高的成分有阿普比妥、胆碱、甜菜碱、脯氨酸、L-苯丙氨酸、荆芥内酰胺、新海藻糖、苦参碱、羟脯氨酸等,其中氨基酸6种;负离子模式下,狗骨胶相对表达量偏高的成分有:琥珀酸盐、脯氨酸、腺嘌呤、黄嘌呤、柠檬酸、异丁酮、L-正亮氨酸、肉豆蔻酸、白氨酸、肾上腺酸、次黄嘌呤、硬皮酸、色氨酸等,其中氨基酸4种。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BMD、BMC含量明显下降(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的BMD、BMC含量明显上升(P<0.01,P<0.001);HE染色结果表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小梁间隙增大(P<0.01),经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骨小梁的数量有所增加(P<0.01),骨小梁间隙距离呈现明显减少(P<0.05)。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血清ALP含量显着地升高(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ALP含量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1,P<0.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钙含量降低(P<0.05),经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血清钙含量升高(P<0.05);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血清磷含量明显升高(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的药物治疗后血清磷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双膝骨胶宝药物治疗后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尿钙含量明显有所下降(P<0.01),模型大鼠的尿磷含量明显有所上升(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尿磷含量明显有所下降(P<0.05,P<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的PN1P含量有所下降(P<0.001),经过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的PN1P含量有所上升(P<0.05);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CTX-1含量有所上升(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CTX-1含量明显有所下降(P<0.05,P<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钙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经戊酸雌二醇片、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骨钙素含量显着升高(P<0.05,P<0.01)。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血清OP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血清OPG含量均有明显上升(P<0.01,P<0.001);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胫骨RANKL、TRAF6、NF-κB1蛋白质含量明显上升(P<0.01,P<0.05),OPG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胫骨RANKL蛋白质浓度含量有明显减少(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胫骨TRAF6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减少(P<0.001),大鼠胫骨OPG蛋白质总含量明显升高(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胫骨NF-κB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RANK、RANKL、TRAF6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含量明显升高(P<0.01),OPG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RANK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含量显着降低(P<0.01,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RANKL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OPG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TRAF6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颈中OPG阳性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OPG阳性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P<0.05);经维甲酸造模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颈中RANKL阳性表达量明显增高(P<0.001),经戊酸雌二醇片、狗骨胶、双膝骨胶宝的药物治疗后大鼠RANKL阳性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结论狗骨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海藻糖、苦参碱、柠檬酸、氨基酸等成分与骨质疏松症相关联,相对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以羟脯氨酸、脯氨酸为主,与骨质疏松症治疗关系密切;狗骨胶中含有的胶束化成分琥珀酸盐、硬脂酸具有增溶效果可促吸收,B族维生素有利于维持维生素的稳定性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狗骨胶、双膝骨胶宝均可通过调节骨密度水平、骨新陈代谢水平等方式抵抗骨质的流失,可调节RANKL/RANK/OPG信号通路,降低TRAF6含量抑制NF-κB1的炎症反应,通过调控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达到抗骨质疏松症疗效。

刘闵豪[5](2021)在《杜仲ARF基因家族分析与EuARF19.2功能验证》文中指出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拥有多种用途。叶片是杜仲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原材料,杜仲叶片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对杜仲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是一类能够在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巨大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利用杜仲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挖掘杜仲ARF基因家族成员,筛选调控杜仲叶片生长发育的ARF基因进行功能研究,不仅能够填补杜仲ARF基因研究的空白,为杜仲其他基因家族的研究提供借鉴,还能为杜仲叶片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杜仲全基因测序数据,鉴定杜仲ARF基因家族的成员,结合杜仲小RNA测序和转录本全长测序信息,通过表达量分析对杜仲ARF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功能预测,从中选出可能调控杜仲叶片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EuARF19.2,构建EuARF19.2植物表达载体,进行拟南芥的遗传转化验证其功能,最后优化杜仲愈伤组织再生体系,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系统,进行EuARF19.2在杜仲的遗传转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杜仲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8个杜仲ARF基因,这些EuARFs可以归属到5个亚族中,同亚族的EuARFs蛋白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与蛋白结构,可能行使相似的功能。EuARFs的表达分析显示EuARFs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幼嫩和成熟)的器官(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其中EuARF19.2在叶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其他EuARFs,说明EuARF19.2对杜仲叶片生长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2)EuARF19.2表达量与植株叶面积表型的关联性分析显示,EuARF19.2在叶片发育早期的表达与叶片成熟后的叶面积显着正相关,表明EuARF19.2能够调控叶片形态发育,促进叶面积增大。IAA处理下带芽茎段叶片的EuARF19.2表达量分析显示,添加外源IAA,EuARF19.2上调表达,表明EuARF19.2能够响应外源IAA。(3)获得了EuARF19.2的cDNA全长序列,构建了pBI121-EuARF19.2植物表达载体,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通过卡那霉素(Kanamycin,Kan)筛选与PCR验证,最终筛选获得转EuARF19.2 T3代阳性拟南芥植株。T3代阳性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证明EuARF19.2的表达对拟南芥的叶面积增大有促进作用。(4)优化了杜仲叶片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筛选获得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导培养基为MS+8.1μmol·L-1 NAA+4.4μmol·L-1 6-BA,诱导率达到100±0%;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7μmol·L-1 NAA+6.7μmol·L-1 6-BA,增殖系数为304±36%,褐化率为16±4%,继代周期为18~20d;不定芽诱导最适合培养基为3/4MS+0.27μmol·L-1 NAA+4.4μmol·L-1 6-BA,不定芽诱导率为83±10%;芽苗复壮最适培养基为3/4MS+0.054μmol·L-1 NAA+4.4μmol·L-1 6-BA,芽生长长度为2.47±1.33cm。(5)以GUS瞬时表达率为标准评价了转化因子对农杆菌介导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获得了最适转化因子组合为:预培养5 d、侵染时间10 min和共培养3 d,筛选培养基为3/4MS+0.054μmol·L-1 NAA+4.4μmol·L-1 6-BA+200mg·L-1Cef+70 mg·L-1Kan。通过获得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pBI121-EuARF19.2的遗传转化,获得了4个转pBI121-EuARF19.2抗性芽。PCR分析和GUS组织化学染色都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抗性芽基因组中,表型观察与EuARF19.2表达量的分析推测EuARF19.2的过量表达能够增大杜仲叶面积。

马程,娜日苏,乌云达来[6](2021)在《可饲用中草药植物非药用部位的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减少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替抗产品的开发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中草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根据我国《饲料原料目录》记载,共有117种饲用天然植物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及饲料原料利用,经文献查询发现,117种饲用天然植物中有11种可以利用其非药用部位,其中9种中草药的非药用部位已用于饲料添加剂,另外2种目前未被利用。文章主要综述了9种中草药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绿原酸类、黄酮类、植物精油类、其他类等4种)、利用目的(提高畜禽免疫力并抗菌抗病毒、提高生长性能及产品品质等)、利用方式(干粉利用、直接利用),以期为中草药的利用及替抗产品的开发提供思路。

周轩辕[7](2020)在《杜仲良种杂交子代优良单株无性系评价与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经济价值,在我国27个省、自治区都有种植,种植面积已达35万公顷。但是目前杜仲栽培良种化率不高,不能满足人们对杜仲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本研究在前期利用杜仲良种进行析因交配设计杂交、优良单株选择及其无性系化的基础上,分别在陕西杨凌和陕西略阳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对无性系及其亲本(对照)的抗旱性、生长性状、药用成分含量、杜仲胶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初步筛选出一批优良无性系,为杜仲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两试验点,苗高、胸径、总叶片数、叶片面积、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干重性状无性系间存在极显着差异。在杨凌试验点,无性系生长性状变异系数较大的性状为总叶片数、叶片面积、叶片干重、苗高。在略阳试验点,无性系生长性状变异系数较大的性状为叶片干重、叶片面积、总叶片数、叶片宽度。苗高、总叶片数、叶片厚度和叶片干重性状存在极显着的地点×无性系互作效应,叶片宽度性状的地点×无性系互作效应达显着水平。以苗高、胸径、总叶片数、叶片干重为指标,选出速生丰产无性系7个,苗高、胸径、总叶片数、叶片干重性状均超过对照组平均值。(2)在两试验点,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CTR、SR等13项叶片解剖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在杨凌试验点,叶片解剖性状变异系数较大的为主脉维管束厚度、主脉厚度、厚角组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在略阳试验点,叶片解剖性状变异系数较大的为主脉厚度、下表皮细胞大小、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各性状均存在极显着的地点×无性系互作效应。结合两试验点无性系叶片解剖性状,选出抗旱性较强的无性系5个,主脉厚度、厚角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性状均超过对照组平均值。(3)叶片水分生理指标Ψπ0、Ψπ100、εmax、RWC0、VP/V0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变异系数较大的为εmax、Ψπ0、Ψπ100。以无性系叶片水分生理指标为标准,选出抗旱性较强的无性系5个,Ψπ0、Ψπ100均超过对照组平均值。(4)综合无性系在杨凌试验点叶片解剖结构、水分生理指标和无性系在略阳试验点叶片解剖结构性状,选出抗旱性较强的无性系5个。(5)叶片杜仲胶含量无性系间存在极显着差异,变异系数为17.61%。选出含胶量较高的无性系3个,超过对照组平均值的41.37%。(6)在两试验点,叶片芦丁含量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叶片绿原酸含量无性系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在两试验点,叶片绿原酸含量和叶片芦丁含量变异系数均超过15%。叶片芦丁含量存在极显着的地点×无性系互作效应。选出药用成分含量高的无性系5个,绿原酸和芦丁含量均超过对照组的平均值。

张威鹏[8](2020)在《杜仲主要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血管舒张作用差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不同采收年限和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作为主要研究部分,选择木脂素类、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这些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再通过相关性分析来研究不同采收年限和不同药用部位杜仲对血管舒张作用的差异。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HPLC法改变波长,进行梯度洗脱,进而同时测定了杜仲中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和苯丙素类中的12种活性成分;通过HPLC法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杜仲黄酮类中5种活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两个HPLC方法测定杜仲17种活性成分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的RSD(%)值均在5%以内,对不同浓度的标准品进行线性回归,其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对这17种主要活性成分与采收年限、药用部位通过聚类热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和苯丙素类中的活性成分会因不同采收年限及部位产生差异。2.将杜仲中的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时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杜仲中的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会随着杜仲的采收年限不同而变化。其中在采收年限为20年的杜仲到25年生杜仲中,杜仲枝皮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他药用部位,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采收年限在21年以后杜仲干皮中的桃叶珊瑚苷含量均比其他药用部位低,并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采收年限为16年、24年生的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高于其他两个药用部位,且含量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采收年限为16年到25年生的杜仲叶中的金丝桃苷含量高于其他两个药用部位,含量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药用部位的杜仲会对四类化合物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产生影响,它们之间存在分布规律,且规律各不相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规律为:杜仲枝皮>杜仲干皮>杜仲叶。桃叶珊瑚苷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规律为:杜仲枝皮>杜仲叶>杜仲干皮。绿原酸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规律为:杜仲叶>杜仲枝皮>杜仲干皮。金丝桃苷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规律为:杜仲叶>杜仲干皮>杜仲枝皮。3.探讨了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的杜仲血管舒张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杜仲样品对未经过处理的血管环的正常张力没有收缩作用。杜仲样品对KCl诱发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收缩有显着的舒张作用,且其舒张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不同杜仲样品对激活细胞膜的VOCC通道的能力不同,舒张作用可能是使血管环内钙浓度下降有关。不同杜仲样品对抑制血管舒张因子NO、PGI2释放的能力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舒张效果。4.以不同采收年限、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中的四类活性化合物中的活性成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杜仲的木脂素类化合物中,在KCL组别与Ca2+组别中丁香树脂醇二葡萄糖苷(SDG)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可能较好。Indo组别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可能较好。实验结果作用较好的样品有:18-b,21-c,22-b,23-c,24-c,25-c。在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杜仲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中,L-NAME组别中桃叶珊瑚苷(Aucubin)、京尼平苷酸(GA)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可能较弱。实验结果作用较弱的样品有:18-b,25-a,16-b,17-c,18-c,19-c。在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杜仲的苯丙素类化合物中,Indo组别中咖啡酸(Caffeic acid)、原儿茶酸(PA)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可能较好。降压效果较好的样品有:23-c,24-c,20-c,23-b。在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杜仲的黄酮类化合物中,L-NAME组别中槲皮素(Quercitrin)、芦丁(Rutin)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可能较好。实验结果作用较好的样品有:23-b,23-c,24-c,17-c。

黄盼盼[9](2020)在《桦褐孔菌三萜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及有效成分分离鉴定》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糖尿病因其高发病率一直困扰着人类的健康,临床上用药单一且副作用大,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型抗糖尿病药物——α-糖苷酶/淀粉酶抑制剂成为研究热点。桦褐孔菌在俄罗斯、中国等国被用作为民间药物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历史悠久。但由于其自然资源的稀缺,运用人工技术扩大培养成为新的趋势。本论文比较研究了桦褐孔菌野生菌核和液体发酵三萜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和组成的差异,明确了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培养桦褐孔菌来获得活性三萜的有效性。本研究对菌核和发酵菌丝体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了色谱分离,对具体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初步确定了有效成分。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桦褐孔菌菌核中分离得到3种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单体,经HPLC、NMR分析鉴定为羊毛甾醇、桦褐孔菌醇和栓菌酸。液体发酵菌丝体中分离得到3种三萜类化合物,经HPLC/MS分析鉴定为桦褐孔菌萜D、lawsaritol和白桦脂酸。桦褐孔菌醇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最强抑制活性,桦褐孔菌萜D对α-淀粉酶具有最强抑制活性,效果显着优于阿卡波糖。2、在生物活性指导下,从液体发酵菌丝体中分离得到三组活性成分。组分4、7、8和阿卡波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1.33、1.52、0.26和0.37 mg/m L,抑制α-淀粉酶的IC50分别为7.86、15.59、8.88和10.51 mg/m L。与阳性对照相比,组分4对α-葡萄糖苷酶有显着抑制作用,组分4、8对α-淀粉酶有显着抑制作用。组分4、7和8的主要物质分别为桦褐孔菌萜D、lawsaritol和白桦脂酸。3、阳性对照阿卡波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0.37 mg/m L,作用类型为竞争性抑制,菌核中的羊毛甾醇的IC50为0.60 mg/m L,桦褐孔菌醇的IC50为0.15mg/m L,栓菌酸的IC50为0.187 mg/m L,它们的作用类型为竞争性抑制。阿卡波糖抑制α-淀粉酶的IC50为10.51 mg/m L,作用类型为非竞争性与竞争性抑制混合类型,羊毛甾醇的IC50为为9.51 mg/m L,桦褐孔菌醇的IC50为14.31 mg/m L,栓菌酸的IC50为大于100 mg/m L,它们的作用类型为竞争性抑制。4、药用真菌与中草药双向发酵是一种新型药材开发技术。在基础发酵培养基添加杜仲壳对桦褐孔菌的生长和总三萜产量无促进作用。杜仲皮、叶的水提液的添加使得桦褐孔菌生物量显着增加了4.30%和26.82%。杜仲皮水提液的添加使得三萜总产量显着提高了14.44%;而杜仲叶水提液的添加使得三萜总产量显着下降了45.80%。总之,桦褐孔菌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可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为桦褐孔菌开发为新型酶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菌核和液体发酵的三萜组成不同,液体发酵培养产生的活性三萜桦褐孔菌萜D、lawsaritol和白桦脂酸是首次发现。此外,液体培养条件对桦褐孔菌发酵生物量和三萜积累有重要影响。

曾慧杰[10](2019)在《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忍冬属物种具有药用、食用和观赏等多种用途。忍冬属植物资源丰富,但其遗传变异研究还不够系统,现有种质存在来源不明、品质混杂等现象,给其种质的保育带来不便。该文以多个忍冬属树种的品种和初选种质为对象,分析和阐释了种质间形态、花产量、药用成分等的遗传变异,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研究了忍冬属多种质的种群结构与多样性,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了忍冬属代表性种质的指纹图谱,还选出了一个优异种质并构建了其繁育与保质栽培技术。研究对忍冬属优良种质的保育和开发提供了参考。(1)以湖南、山东、河南及美国地区的29份忍冬属种质为对象,分析了种质间的形态、产量、药用成分等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种质间各性状变异显着,为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花蕾性状方面,成熟花蕾棒状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方面,头茬花单株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药用成分方面,花蕾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中木犀草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植株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水平表现为花>叶>茎,木犀草苷含量水平表现为叶>花>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在花、叶、茎中均呈极显着相关。R型聚类结果显示,花中木犀草苷含量、成熟花蕾棒状期、干花率等是重要的区别性状;Q型聚类结果显示,全部种质分为2大类,第一类群为灰毡毛忍冬,第二类群为其他忍冬种质。(2)基于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了 29份忍冬属种质的共859714个有效单核苷酸多态(SNP),并用这些SNP对这些忍冬属种质开展了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种质基本按照地域分布聚集,分为中国北方忍冬,中国南方灰毡毛忍冬和美国观赏忍冬,花蕾颜色和开裂程度是重要的分类性状;明确了初选种质的种属类别。(3)基于ISSR标记技术,构建了 20个代表性忍冬属种质的DNA指纹图谱。PopGen32软件分析显示,20个种质的平均有效等位位点数为1.5437,Nei’s基因多样性为0.3137,Shonnon’s信息指数为0.4702,遗传一致度介于0.4565~1.0000之间;UPGMA聚类在0.735处将20份种质分成灰毡毛忍冬、忍冬和华南忍冬3个类群。(4)以初选种质与多个忍冬属树种的品种为对象,比较了花蕾开裂程度、花蕾棒状期、单株干花重、药用成分等特征,选出了一个优异种质,其具有花蕾不开裂、成熟度一致、花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高等特点,性状能稳定保持。该种质采摘期长达13~15 d;3年生树,每公顷种植12450株,可产干花1145.4 kg,比对照’巨花1号’高16.4%;绿原酸含量4.5%,比对照高60.7%。(5)以选育的优异种质为对象,筛选了适宜的继代和生根培养基,建立了组培繁殖技术,增殖系数4.7,生根率96.5%;比较了生根剂种类及浓度、扦插基质和时期等因子对扦插生根的影响,建立了扦插繁殖技术,硬枝扦插生根率92%以上,嫩枝喷雾扦插成活率93.6%以上。肥力管理对忍冬良种的保质栽培有重要影响,N、P2O5、K2O单株施肥量分别在45 g、15 g、24 g以内时,每施1g氮、磷、钾肥分别能增加花蕾产量1.98g、8.21g、4.56g;单株产量与氮、磷、钾的肥力效应方程显示,当N、P2O5、K2O分别施34.9~53.6g、13.1~14.4g、18.5~23.8g时,单株产量为387.0~430.3g;磷肥是产量限制的首要因子,有促进花蕾增长、花蕾壁增厚的作用;磷与绿原酸含量呈正相关,磷和钾的协同作用与木犀草苷含量呈正相关。

二、杜仲药用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杜仲药用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极性大孔树脂纯化绿原酸工艺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绿原酸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1.2.1 抗菌
        1.2.2 抗病毒
        1.2.3 治疗代谢性疾病
        1.2.4 抗肿瘤
    1.3 绿原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1.3.1 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
        1.3.2 微波辅助提取法
        1.3.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3.4 酶法
    1.4 MAR介绍
        1.4.1 MAR发展历史
        1.4.2 MAR的组成及分离原理
        1.4.3 MAR的性质、特点及型号
        1.4.4 MAR的技术路线
    1.5 MAR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1.5.1 黄酮类化合物
        1.5.2 生物碱类化合物
        1.5.3 皂苷类化合物
        1.5.4 糖苷类化合物
        1.5.5 蒽醌类化合物
        1.5.6 紫杉醇类化合物
    1.6 MAR修饰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2 极性大孔树脂用于绿原酸富集纯化的应用及吸附行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步骤
        2.2.3 绿原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绿原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2.3.3 最佳MAR筛选
        2.3.4 样品溶液p H的影响
        2.3.5 吸附动力学
        2.3.6 吸附等温线
        2.3.7 吸附热力学
    2.4 MAR对绿原酸的动态吸附/解吸附工艺研究
        2.4.1 泄露曲线
        2.4.2 绿原酸的梯度洗脱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吸附机理探讨
    3.1 第一性原理及其计算方法概述
    3.2 绿原酸分子结构的优化
    3.3 绿原酸分子在树脂骨架上的吸附模拟及结果推测
    3.4 几种可能吸附模式的模拟结果及机理推测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情况
        1.1 农残及重金属超标问题普遍
        1.2 农残及重金属主要类型及危害
        1.3 农残及重金属产生途径
    2. 药用植物农残及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2.1 农残前处理方法
        2.2 农残检测方法
        2.3 重金属前处理方法
        2.4 重金属检测方法
    3. 农残及重金属的标准与风险评估
        3.1 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限量标准
        3.2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风险评估总则
        3.3 农残及重金属的暴露评估
    参考文献
前言
    1.选题背景
    2.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多农药残留检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UPLC-MS/MS条件
        2.3 APGC-MS/MS条件
    3. 数据分析
        3.1 检出率的计算
        3.2 超标率的计算
        3.3 农残相关参数来源
    4. 结果与分析
        4.1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检出率
        4.2 药用植物中禁用农药检出率
        4.3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超标率
第三章 药用植物多残留农药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方法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风险安全序数
        1.3 健康影响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风险安全序数
        2.3 健康影响评估
    3. 讨论
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重金属检测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采集
        1.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1.3 对照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1.4 内标溶液的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仪器与试剂
        2.3 仪器条件
        2.4 方法学指标
    3. 数据分析
        3.1 重金属的检出率
        3.2 重金属的超标率
    4. 结果与分析
        4.1 重金属的检出率
        4.2 重金属的超标率
第五章 药用植物重金属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非癌症风险评估
        1.3 癌症风险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非癌症风险评估
        2.3 癌症风险评估
    3. 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性
    3.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期间成果
附录
    表S1 药用植物中常检出农残的国际标准
    表S2.1 LC-MS/MS检测的1000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2.2 GC-MS/MS检测的771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3.1 136种农残及其相关参数列表
    表S3.2 LC-MS/MS检测的98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3 GC-MS/MS检测的44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4 LC-MS/MS检测的98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3.5 GC-MS/MS检测的44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4 136种农残的检出率及超标率
    表S5 药用植物中检出农药个数、禁用农药个数及超标农药个数
    表S6 1773批次药用植物重金属检测清单及检测结果
    表S7.1 ICP-MS测定薄荷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 ICP-MS测定穿心莲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3 ICP-MS测定大青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4 ICP-MS测定枸杞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5 ICP-MS测定广金钱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6 ICP-MS测定红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7 ICP-MS测定金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8 ICP-MS测定菊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9 ICP-MS测定款冬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0 ICP-MS测定连翘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1 ICP-MS测定木瓜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2 ICP-MS测定女贞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3 ICP-MS测定蒲公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4 ICP-MS测定山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5 ICP-MS测定山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6 ICP-MS测定酸枣仁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7 ICP-MS测定吴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8 ICP-MS测定五味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9 ICP-MS测定鱼腥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0 ICP-MS测定栀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1 ICP-MS测定枳壳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2 ICP-MS测定紫苏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3 ICP-MS测定车前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图S1.1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1.2 32个产区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2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图S3 五种药用部分五种重金属的相似性分析(ANOSIM)
    图9、10、11的图注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3)我国杜仲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杜仲产业发展现状
    1.1 杜仲种植产业
        1.1.1 杜仲资源分布
        1.1.2 杜仲种植技术
        1.1.3 杜仲种植业相关政策及趋势
    1.2 杜仲中成药产业
        1.2.1 杜仲中成药治疗领域分布
        1.2.2 杜仲中成药剂型及给药方式
        1.2.3 杜仲中成药产品及企业分布
        1.2.4 含杜仲中成药组方分析
        1.2.5 政策目录准入情况
    1.3 杜仲保健食品
    1.4 世界其他国家杜仲产业概况
2 杜仲大品种科技竞争力分析
    2.1 含杜仲的入围中成药大品种
    2.2 杜仲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情况
    2.3 杜仲中成药大品种对杜仲产业的贡献
3 杜仲产业专利分析
    3.1 杜仲专利申请情况
    3.2 我国杜仲产业专利申请趋势
    3.3 我国杜仲专利应用领域分析
    3.4 我国杜仲有效专利情况
    3.5 杜仲专利资产分布
    3.6 杜仲全球专利市场布局
    3.7 杜仲产业竞合网络态势分析
4 杜仲相关科技文献分析
    4.1 杜仲中文科技期刊文献分析
        4.1.1 杜仲全领域文献分析
        4.1.2 杜仲医药领域研究文献分析
    4.2 杜仲主题SCI期刊文献分析
5 杜仲中药产业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
    5.1 杜仲中药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
        5.1.1 健康价值独特
        5.1.2 文化价值高
        5.1.3 产业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5.1.4 战略价值独特
        5.1.5 国际认可度高,具备产业国际化前景
    5.2 杜仲中药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5.2.1 杜仲健康价值研究基础仍较薄弱
        5.2.2 杜仲缺少高活性成分或高效应部位
        5.2.3 缺少重磅大产品与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
        5.2.4 杜仲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5.2.5 杜仲产业标准化程度低
    5.3 杜仲中药产业的发展机会
        5.3.1 杜仲产业引起高度关注
        5.3.2 杜仲产业多重潜在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5.3.3 杜仲中药新产品开发或迎来新契机
        5.3.4 杜仲叶获批“药食同源”试点,杜仲保健食品迎来新机遇
    5.4 潜在威胁或风险
        5.4.1 竞争格局分散,个体或局部风险可能演化为总体风险
        5.4.2 产业发展与技术支撑不匹配,导致药用价值下降
        5.4.3 低品质杜仲大量进入药用领域,影响市场价格和品质
6 杜仲中药产业发展策略与建议
    6.1 总体发展思路
    6.2 杜仲中药产业发展策略
        6.2.1 提升发展杜仲种植产业,保障源头优质供给
        6.2.2 培育杜仲中成药大品种,促进龙头带动
        6.2.3 以标准化、国际化、品牌化推动杜仲中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6.2.4 整合技术平台,强化杜仲研究组织化与系统性,深入阐释杜仲健康价值科学内涵
        6.2.5 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杜仲宣传力度
        6.2.6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杜仲中药产业的组织保障
    6.3 杜仲中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6.3.1 做好杜仲叶“药食同源”试点工作,推动合理应用获批
        6.3.2 去除限制性壁垒,扩大杜仲出口

(4)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观察及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动物药狗骨在中医领域的历史沿革与应用
        1. 从狗的历史文化到药用价值
        2. 狗骨的药用历史沿革进展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狗骨胶及其相关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现代研究及进展
        1. 狗骨(胶)成分、药理基础研究
        2. 狗骨不同剂型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3. 狗骨胶不同剂型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含胶类复方治疗骨科类疾病常用药物的配伍规律研究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综述四: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及RANKL/OPG/TRAF6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1. 骨质疏松症疾病的患病率
        2. 骨质疏松症发病与骨代谢关联性
        3. 骨质疏松症RANK/RANKL/OPG通路研究进展
        4. 骨质疏松症与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进展
        5.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一: 中医古籍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理论认知
        1. 骨痿的病机:虚实夹杂,骨枯髓减
        2. 骨痿的病因:年老体衰,诸多病因
        3. 骨痿的治疗:补益肾气,滋补阴阳
        4. 小结
    理论研究二: 基于“以形补形、五行生克”理论探究狗骨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基础
        1. 对“以形补形”理论应“不拘于泥,师于古,异中求同”
        2. 从“五行生克”探虎骨、狗骨抗骨质疏松症之理
        3. 骨胶常见用于治疗骨痿
        4. 讨论
        5. 小结
    理论研究三: 双膝骨胶宝基于“温肾助阳,活血通经”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讨
        1. 双膝骨胶宝组成药物抗骨质疏松症理论探究
        2. 双膝骨胶宝整体方剂配伍特点
        3.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基于UHPLC-QE-MS技术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探究狗骨胶、狗骨粉成分差异分析
        1. 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流程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治疗维甲酸骨质疏松大鼠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之骨代谢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四: 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与展望
    一、中医理论研究结果显示
    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三、创新性
    四、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杜仲ARF基因家族分析与EuARF19.2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研究进展
        1.2.1 ARF的作用机制
        1.2.2 ARF的蛋白结构
        1.2.3 ARF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1.2.4 miR160/miR167对ARF的调控
    1.3 植物基因的功能验证
    1.4 杜仲的遗传转化
        1.4.1 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
        1.4.2 杜仲的组织培养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5.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杜仲ARF基因家族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2.1.3 杜仲ARF基因家族的鉴定
        2.1.4 杜仲ARF基因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
        2.1.5 杜仲ARF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1.6 miRNA靶基因结合位点预测
        2.1.7 EuARFs基因表达分析
        2.1.8 RNA的提取
        2.1.9 反转录与qRT-PCR
    2.2 结果与分析
        2.2.1 EuARF蛋白的鉴定及理化性质
        2.2.2 EuARF蛋白的系统进化
        2.2.3 EuARFs的基因结构
        2.2.4 EuARFs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和基序
        2.2.5 EuARF基因受miR160/167 调控的靶位点
        2.2.6 EuARFs和 eu-miR160/167 的表达模式
    2.3 讨论
        2.3.1 EuARFs的进化
        2.3.2 EuARFs的蛋白结构
        2.3.3 miRNA的调控预测
        2.3.4 EuARFs的功能预测
    2.4 小结
第三章 杜仲EuARF19.2 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3.1.3 杜仲杂交后代叶片数据测定
        3.1.4 杜仲杂交后代叶片的EuARF19.2 表达分析
        3.1.5 IAA处理下杜仲萌发芽的EuARF19.2 表达分析
        3.1.6 RNA提取与qRT-PCR分析
        3.1.7 EuARF19.2 cDNA全长的克隆
        3.1.8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
        3.1.9 T3代拟南芥阳性转基因植株叶片的表型测定与EuARF19.2的表达量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EuARF19.2 表达与植株叶面积的关联性
        3.2.2 EuARF19.2对IAA的响应
        3.2.3 EuARF19.2 表达载体的构建
        3.2.4 T3 代阳性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3.2.5 T3 代拟南芥转基因阳性植株叶片的表型与EuARF19.2 表达量
    3.3 讨论
        3.3.1 杜仲叶片生长发育模式
        3.3.2 EuARF19.2对IAA的响应
        3.3.3 EuARF19.2 对叶片生长发育的调控
    3.4 小结
第四章 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EuARF19.2的遗传转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4.1.3 叶片愈伤组织再生体系优化
        4.1.4 愈伤组织抑菌剂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4.1.5 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转化因子试验
        4.1.6 抗性芽的筛选与检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
        4.2.2 愈伤组织增殖的最适培养基
        4.2.3 不定芽诱导与复壮最适培养基
        4.2.4 头孢霉素与卡那霉素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2.5 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转化因子
        4.2.6 抗性芽的获得
    4.3 讨论
        4.3.1 杜仲叶片愈伤组织再生体系
        4.3.2 影响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因子
        4.3.3 转EuARF19.2 杜仲抗性芽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缩略词
附录
    附表2-1 AtARF、OsARF与PeARF的蛋白序列号
    附表3-1 一号家系2015 年叶片数据
    附表3-2 一号家系2016 年叶片数据
    附表3-3 一号家系2017 年叶片数据
    附表3-4 一号家系2018 年叶片数据
致谢
个人简历

(6)可饲用中草药植物非药用部位的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可饲用中草药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分析
    1.1 绿原酸类饲料添加剂
    1.2 黄酮类饲料添加剂
    1.3 植物精油类饲料添加剂
    1.4 其他类饲料添加剂
2 可饲用中草药植物非药用部位的利用目的
    2.1 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抗病毒
    2.2 提高生长性能
    2.3 提高产品品质
    2.4 未利用的功能
3 可饲用中草药植物非药用部位的利用方式
    3.1 干粉利用
    3.2 直接利用
    3.3 提取物利用
4 小结

(7)杜仲良种杂交子代优良单株无性系评价与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杜仲分类与分布
    1.2 杜仲开发利用研究
        1.2.1 杜仲医药价值
        1.2.2 杜仲食品保健价值
        1.2.3 杜仲工业价值
        1.2.4 杜仲木材和生态价值
    1.3 杜仲育种
        1.3.1 杜仲选择育种
        1.3.2 杜仲杂交育种
        1.3.3 杜仲倍性育种
        1.3.4 杜仲生物技术育种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概况
    2.3 研究方法
        2.3.1 无性系生长与形态性状测定与评价
        2.3.2 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观察
        2.3.3 无性系叶片水分参数测定
        2.3.4 无性系抗旱性综合评价
        2.3.5 无性系叶片含胶量测定与评价
        2.3.6 无性系叶片绿原酸和芦丁含量测定与评价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无性系生长与形态性状变异与评价
    3.2 无性系抗旱性评价
        3.2.1 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变异与评价
        3.2.2 无性系叶片水分参数变异与评价
        3.2.3 无性系抗旱性综合评价
    3.3 无性系叶片杜仲胶含量变异与评价
    3.4 无性系叶片药用成分含量变异与评价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杜仲主要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血管舒张作用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杜仲概述
        1.1.1 杜仲古籍药用历史
    1.2 杜仲的化学成分
        1.2.1 杜仲叶中的化学成分
        1.2.2 杜仲树皮中的化学成分
        1.2.3 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的化学成分
    1.3 杜仲现代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1.3.1 降血压作用
        1.3.2 抗菌作用
        1.3.3 免疫功能
        1.3.4 抗氧化、抗衰老及抗肿瘤作用
        1.3.5 其他药理作用
    1.4 杜仲现代临床应用
        1.4.1 高血压
        1.4.2 治疗骨质疏松
        1.4.3 高血脂
        1.4.4 治疗妇科病
    1.5 杜仲药食同源方面应用
    1.6 杜仲的采收
    1.7 杜仲血管舒张作用研究现状
    1.8 杜仲活性成分分析及血管舒张作用研究方法
        1.8.1 杜仲活性成分分析方法
        1.8.2 杜仲血管舒张作用研究方法
    1.9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2 HPLC法测定杜仲中17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方法的建立
    2.1 测定杜仲中12种活性成分(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中的12种)含量方法的建立
        2.1.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 测定杜仲中5种活性成分(黄酮类中的5种)含量方法的建立
        2.2.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 杜仲样品含量测定
    2.4 本章小结
3 杜仲主要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
    3.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3.2.2 数据结果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木脂素类化合物中的3种活性成分时空分布规律
        3.3.2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中的4种活性成分时空分布规律
        3.3.3 苯丙素类化合物中的5种活性成分时空分布规律
        3.3.4 黄酮类化合物中的5种活性成分时空分布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采收年限及药用部位的杜仲血管舒张作用的差异
    4.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大鼠的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制备的方法
        4.2.2 在基础状态下,测定杜仲样品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方法
        4.2.3 测定杜仲样品对KCl诱发收缩的血管张力的方法
        4.2.4 测定L-NAME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方法
        4.2.5 测定吲哚美辛(Indo)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方法
        4.2.6 测定四乙胺(TEA)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方法
        4.2.7 测定格列本脲(Gli)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方法
        4.2.8 测定杜仲样品对血管平滑肌Ca~(2+)和内流和Ca~(2+)释放的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杜仲样品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静息张力的分析结果
        4.3.2 杜仲样品对KCL引起的的胸主动脉环预收缩的分析结果
        4.3.3 L-NAME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分析结果
        4.3.4 Indo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分析结果
        4.3.5 钾离子通道阻断剂Gli、TEA对杜仲样品舒张血管作用的分析结果
        4.3.6 杜仲样品对血管平滑肌钙内流和钙释放的分析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杜仲主要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5.1 分析软件
    5.2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采收年限及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活性成分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5.3.2 不同采收年限及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活性成分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5.3.3 不同采收年限及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中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活性成分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5.3.4 不同采收年限及不同药用部位杜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成分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桦褐孔菌三萜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及有效成分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1.1.1 桦褐孔菌简介
        1.1.2 桦褐孔菌生长状况
        1.1.3 桦褐孔菌成分及其功能特性
        1.1.4 桦褐孔菌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
    1.2 三萜类化合物研究现状
        1.2.1 三萜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2.2 三萜化合物的提取
        1.2.3 三萜化合物的分离
        1.2.4 三萜化合物的检测鉴定
        1.2.5 三萜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3 药用真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
        1.3.1 液体深层发酵
        1.3.2 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
        1.3.3 药用真菌液体深层发酵产三萜
        1.3.4 双向发酵简介
    1.4 糖苷酶/淀粉酶抑制剂研究现状
    1.5 杜仲研究简介
    1.6 本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桦褐孔菌野生菌核三萜的提取分离及抑酶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桦褐孔菌菌核三萜的提取分离
        2.3.2 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力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桦褐孔菌菌核三萜单体的分离鉴定
        2.4.2 三萜单体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生长及三萜积累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原始菌种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原始菌种活化与培养
        3.3.2 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
        3.3.3 三萜提取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原始菌种活化与培养
        3.4.2 桦褐孔菌动态生长
        3.4.3 桦褐孔菌三萜动态积累
    3.5 小结
第四章 抑酶活性指导下桦褐孔菌液体发酵有效三萜成分的分离鉴定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桦褐孔菌菌丝体发酵三萜的提取
        4.3.2 桦褐孔菌菌丝体发酵三萜的分离
        4.3.3 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力分析
        4.3.4 活性三萜组分的HPLC-MS鉴定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桦褐孔菌发酵三萜的分离
        4.4.2 桦褐孔菌分离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4.4.3 桦褐孔菌活性三萜单体的鉴定
    4.5 小结
第五章 桦褐孔菌与杜仲双向液体发酵对三萜积累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原始菌种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2.4 培养基
    5.3 实验方法
        5.3.1 桦褐孔菌-杜仲双向发酵生长情况分析
        5.3.2 桦褐孔菌胞内三萜积累分析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桦褐孔菌生物量变化
        5.4.2 固体基质对桦褐孔菌发酵及三萜积累的影响
        5.4.3 水提液对桦褐孔菌发酵及三萜积累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忍冬属种质资源概况
        1.1.1 生物学特性
        1.1.2 资源分布
        1.1.3 利用价值
    1.2 忍冬等木本药用植物性状变异研究
        1.2.1 形态学变异研究
        1.2.2 细胞学变异研究
        1.2.3 生理生化变异研究
        1.2.4 分子标记研究
    1.3 忍冬等木本药用植物育种研究
        1.3.1 木本药用植物育种研究
        1.3.2 忍冬属种质育种研究
        1.3.3 育种的对策
    1.4 忍冬属种质繁殖技术研究
        1.4.1 忍冬属种质组织培养研究
        1.4.2 忍冬属种质扦插繁殖研究
    1.5 忍冬良种保质栽培研究
        1.5.1 肥力管理对忍冬生长的影响
        1.5.2 肥力管理对忍冬质量的影响
        1.5.3 氮磷钾配方施肥研究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忍冬属多种质的性状遗传变异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剂与耗材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观测性状指标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表型性状变异
        2.2.2 产量性状变异
        2.2.3 药用成分含量变异
        2.2.4 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2.5 主成分分析
        2.2.6 聚类分析
    2.3 小结
3 忍冬属多种质的亲缘关系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基因组DNA提取
        3.1.5 GBS文库构建与测序
        3.1.6 测序数据统计
        3.1.7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1.8 酶切数据统计
        3.1.9 酶聚类检测SNP
        3.1.10 忍冬属群体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3.1.11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3.2.2 基因组DNA酶切结果
        3.2.3 测序数据统计
        3.2.4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2.5 酶切数据统计
        3.2.6 忍冬属群体SNP杂合度分析
        3.2.7 忍冬属群体亲缘关系分析
    3.3 小结
4 忍冬属多种质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试验引物
        4.1.3 试验试剂
        4.1.4 试验仪器
        4.1.5 忍冬属种质基因组DNA提取
        4.1.6 忍冬属种质ISSR反应体系建立
        4.1.7 忍冬属种质ISSR-PCR退火温度
        4.1.8 忍冬属种质ISSR引物筛选
        4.1.9 忍冬属种质ISSR扩增
        4.1.10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NA提取结果
        4.2.2 引物筛选
        4.2.3 引物退火温度选择
        4.2.4 多态性分析
        4.2.5 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4.2.6 DNA指纹图谱构建
    4.3 小结
5 忍冬属种质的优株选育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试验试剂
        5.1.3 试验仪器
        5.1.4 '优株'选择
        5.1.5 '优株'植物学性状鉴定
        5.1.6 '优株'植物学性状稳定性观测
        5.1.7 '优株'品种比较试验
        5.1.8 采样与观测
        5.1.9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选育
        5.2.2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评价
        5.2.3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生长适应性
    5.3 小结
6 忍冬属优良种质繁育与保质栽培技术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植物材料
        6.1.2 试剂与肥料
        6.1.3 仪器设备
        6.1.4 试验地点
        6.1.5 组培试验设计
        6.1.6 扦插试验设计
        6.1.7 无性繁殖苗木的性状差异性分析
        6.1.8 种质维持的肥力管理试验
        6.1.9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忍冬优良种质组培试验分析
        6.2.2 忍冬优良种质扦插试验分析
        6.2.3 无性繁殖苗木的性状差异性分析
        6.2.4 忍冬优良种质维持的肥力管理
    6.3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四、杜仲药用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极性大孔树脂纯化绿原酸工艺及机理研究[D]. 李思瑾.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D]. 骆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我国杜仲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李耿,李振坤,李慧,肖军平,徐瑶青,陈洁,武伟,杨洪军. 中国现代中药, 2021(04)
  • [4]狗骨胶、双膝骨胶宝抗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观察及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研究[D]. 连雅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杜仲ARF基因家族分析与EuARF19.2功能验证[D]. 刘闵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6]可饲用中草药植物非药用部位的利用研究进展[J]. 马程,娜日苏,乌云达来. 饲料博览, 2021(04)
  • [7]杜仲良种杂交子代优良单株无性系评价与选择[D]. 周轩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8]杜仲主要活性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血管舒张作用差异分析[D]. 张威鹏.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9]桦褐孔菌三萜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及有效成分分离鉴定[D]. 黄盼盼.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6)
  • [10]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D]. 曾慧杰.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杜仲药用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