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食口服液食用安全性研究

消食口服液食用安全性研究

一、消食口服液食用安全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文静[1](2021)在《槟榔单体成分毒性与其复方制剂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为含槟榔的复方制剂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中药槟榔的化学成分、药理、毒理作用以及含槟榔的方药、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报道情况,从槟榔的化学成分到含槟榔的复方制剂层面阐释槟榔的安全性问题。结果中药槟榔含有生物碱、鞣质、黄酮类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广泛,虽然单体槟榔碱具有致癌风险,但中药槟榔在临床只是偶发、可逆转、轻微的不良反应,且在合理配伍及常规药用剂量下极少出现,更无中药槟榔致癌的报道。结论不可将槟榔碱单体成分的毒性和槟榔复方制剂的安全性问题混为一谈,需要用科学思维和中医药思维双思维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有毒中药。

东郭欢[2](2021)在《脏腑点穴推拿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化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是关于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化热证)的临床研究,选取推拿法(脏腑点穴法)和口服药物(小儿化食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通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异和远期疗效,以观察脏腑点穴推拿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符合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化热证)纳入标准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为脏腑点穴推拿法,对照组为小儿化食口服液疗法,两组同时均进行基础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7日、14日排便时间、大便性状,自主排便(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BM)频次等情况,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20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⑴基线水平:于治疗前对两组患儿性别等人口学信息和中医证候积分等疾病相关情况共9个方面进行比较,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发现功能性便秘患儿多见于1~4岁,女孩发病率略微高于男孩,主因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就诊最为多见,患儿的病程一般为6个月最多见。⑵中医证候疗效:治疗7日,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62.5%。治疗14日,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⑶中医证候积分:治疗7日,两组主症、次症和总积分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低积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14日,总积分和主症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治疗前后对照,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积分情况,且治疗组降低积分更多。⑷主症疗效:治疗7日,治疗组3项主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4日,排便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6.25%、62.5%;大便性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0.0%、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排便困难的改善情况,两组有效率无差异,均为85.0%。⑸SBM及应答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可增加每周SBM频次,治疗组对频次的增加比对照组增加更多。对第二周内,治疗前后每周SBM频次比较,治疗组差异无统学意义,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日,治疗组应答率为80.0%,对照组50.0%;治疗14日,治疗组应答率为83.8%,对照组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⑹单项症状积分:治疗7日,除排便时间、不思饮食、小便黄少外,两组各单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14日后,各单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其中6个症状(大便性状、腹胀腹痛、口燥咽干、排便困难、口干口臭及手足心热)的改善情况,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积分降低更多。⑺远期疗效:治疗停止4周后,对治疗有效果的106人进行电话回访,两组复发率分别为9.46%和1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⑻安全性比较:所有患儿均没有出现不良事件。结论:1.脏腑点穴推拿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化热证疗效肯定,复发率较低。2.脏腑点穴推拿法对排便时间和大便性状治疗有效率优于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3.脏腑点穴推拿法增加每周SBM频次及应答率高于对照组。4.脏腑点穴推拿法对大便性状、排便困难、腹胀腹痛、口燥咽干、口干口臭及手足心热6项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5.脏腑点穴推拿法治疗安全性良好。综上所述,脏腑点穴推拿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化热证)疗效较好,临床使用较为安全,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的推广。

魏姣[3](2021)在《健脾消食膏治疗小儿厌食肝旺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健脾消食膏与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肝旺脾虚证的临床观察,明确健脾消食膏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和膏方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儿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儿科门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消食膏(由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提供),1~2岁者,一次1/3袋,一日3次;2~4岁者,一次半袋,一日3次;4岁以上者,一次1袋,一日2次。对照组予口服小儿肠胃康颗粒(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4岁者,一次1袋,一日3次;4岁以上者,一次2袋,一日3次。4周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疗效、血红蛋白以及微量元素锌和铁含量的变化,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检测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主症、次症各项积分及症状总积分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儿在症状总积分、主症和次症各项积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疗效(P<0.05);在食量减少、嗳气、腹胀、急躁性急积分方面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食欲不佳、面色少华、大便不调积分方面组间比较,两组疗效相当(P>0.05);3治疗后两组患儿在对血红蛋白、铁元素含量提高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提高锌元素含量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5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4人,对照组复发6人;6治疗过程中两组无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指标正常。结论1健脾消食膏治疗小儿厌食肝旺脾虚证临床疗效确切,在改善食量减少、嗳气、腹胀、急躁性急方面优于小儿肠胃康颗粒。2健脾消食膏可提高血红蛋白、微量元素锌、铁含量,且对血红蛋白、铁含量的提高程度优于小儿肠胃康颗粒。3治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图 0 幅;表 17 个;参 135 篇。

田丽[4](2021)在《“儿为虚寒”理论探索及其指导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对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理论进行学术思想总结和理论探讨,论述该理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分析儿童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尝试总结健康儿童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并为“儿为虚寒”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研方向和思路。3.通过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儿为虚寒”理论指导制定的儿童变应性鼻炎健康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初步验证“儿为虚寒”理论在岭南地区以外儿童人群的适用性。4.建立“儿为虚寒”理论指导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为变应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小儿体质认识的古籍文献资料,梳理、总结“儿为虚寒”体质观的学术理论渊源、学术理论特点,通过与传统小儿体质认识进行对比,分析其创新性。2.以“许尤佳、儿为虚寒”为关键词、主题词,网络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儿为虚寒”理论相关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汇总、梳理、分析,总结“儿为虚寒”理论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进一步探讨许师“儿为虚寒”理论的学术思想内涵。3.检索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等数据库,纳入1978年1月至2020年5月间所有以健康儿童为调查对象的中医体质分布研究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基本特征、研究结果、方法学等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采用Stata15.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健康儿童人群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及图形绘制,按年龄分段、性别、研究人群所在地域进行亚组分析,用Q检验来评价异质性,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4.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以2018年2月-2019年6月期间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长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治疗,观察组A采用中药颗粒剂口服,观察组B采用中药颗粒剂联合中医健康管理方案。观察周期为24周,每4周随访一次,并于入组时、第12周、第24周记录患儿鼻炎症状评分、中医日常表现积分等,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中,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儿为虚寒”体质观以内经“重阳”思想为根基,是对小儿体质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与传统小儿体质理论并无矛盾。2.通过检索,共获得37篇“儿为虚寒”理论相关研究文献,包括理论综述、文献研究共18篇,临床研究19篇,实验研究1篇;研究内容包括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相关研究13篇,儿童体质及保育研究3篇,小儿脾胃疾病诊治7篇,其他小儿肺系疾病7篇,小儿肾系疾病4篇,涉及到疾病种类10种,取得了临床良好疗效,并进行了研究验证。3.纳入41篇文献进行健康儿童中医体质研究的系统评价,包括横断面研究24篇,病例对照研究15篇,队列研究2篇。发表类型主要为期刊文献(58.5%)和学位论文(41.5%),研究设计类型主要为横断面研究(58.5%),其次为病例对照研究(36.6%);2009年之后发表文献数量呈迅速上升趋势,研究地域以华南地域最多(29.3%);高校和医院是开展健康儿童体质分布研究的主体。方法学方面: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多直接使用王琦体质九分法标准或改良标准,并采用量表测评法为主进行儿童体质测量与判定,方法质量学评价总体属于中等,存在一定偏倚风险。纳入26项研究进行健康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meta分析,包括16项横断面研究,9项病例对照研究,1项为队列研究,涉及总样本量为15080例。结果显示:健康儿童人群中比例最高的中医体质类型为平和质,占41%(30%-53%),其余根据比例高低依次为阴虚质(15.76%)、气虚质(14.18%)、阳盛质(11.13%)、痰湿质(9.61%)、特禀质(7.35%)、阳虚质(7.03%)等。年龄亚组分析结果:0-6岁年龄段儿童中气虚质(21.93%)、阳虚质(10.93%)、阳盛质(17.84%)的比例均分别高于7-14岁年龄段气虚质(6.83%)、阳虚质(2.75%)、阳盛质(3.4%)的比例,而7-14岁年龄段儿童中平和质的比例(52.34%)高于0-6岁年龄段平和质的比例(26.96%);地域亚组分析结果:南方平和质、阳虚质的比例低于北方,阴虚质、气虚质、阳盛质、痰湿质的比例高于北方,南方湿热质的比例高于北方。方法质量学评价:16项横断面研究方法的质量学评价属于中等,存在一定偏倚风险。9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总体偏低,存在较高偏倚风险。4.临床研究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病例105例,其中对照组35例,观察A组35例,观察B组35例。研究中脱落8人,剔除9人,最终88例患儿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29例,观察A组31例,观察B组28例。三组患儿数据的人口学资料、试验分析资料基线均具有可比性(P>0.05)。(1)中医体质分布情况88例纳入患儿中,各体质类型分布人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阳盛质、阴虚质、平和质,其中以气虚质最多,其次为痰湿质、阳虚质。(2)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第12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显示3组患儿12周时的鼻炎症状总评分及4项具体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12周与入组前前后差值)在症状总评分方面、每日擤鼻次数方面,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多重比较结果为观察组B、观察组A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B与观察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与第12周: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B在各项症状评分以及总评分方面,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鼻炎症状总评分、连续喷嚏个数、鼻塞次数方面,观察组A在鼻炎症状总评分、每日擤鼻次数、鼻塞方面,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24周与第12周前后差值)显示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与入组前: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在连续喷嚏个数、鼻痒方面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擤鼻次数、鼻塞及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观察组B的鼻炎症状总评分以及4项具体评分,与入组前相比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24周与入组前后差值)显示观察组B在总评分、连续喷嚏个数、每日擤鼻次数、鼻塞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评分、每日擤鼻次数方面与治疗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仅在鼻塞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变应性鼻炎总体疗效评价12周时,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观察组A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日常生理表现积分24周与入组前的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在日常生理总积分、除精力以外其他11个具体评分方面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在日常生理积分总分以及除皮肤以外11个具体评分方面,观察组B在日常生理积分总分以及全部12个具体评分方面,均较入组前提高,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与入组前的组间比较显示:3组患儿在日常生理总积分以及除舌苔以外的11项具体评分方面的前后差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显示观察组B在总积分以及除舌苔外的11项具体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在总积分以及面色、排便、口气、患病情况方面优于观察组A(P<0.05)。(5)中医体质改善效果总评价中医体质改善结果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B与对照组、观察组A与对照组、观察组B与观察组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为虚寒”体质学说是许尤佳教授提出的关于小儿体质生理、病理特点的创新理论,是对小儿体质传统学说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已被应用于儿科各类疾病诊治、中医体质研究、儿童保健研究中,取得了显着临床效果,并得到了研究验证。2.健康儿童体质分布研究目前仍然处于早中期发展阶段,缺乏大样本、高质量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如何界定年龄阶段、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划分类型,中医儿童体质量表的编制,量表或调查问卷的制定及科学性评价等,目前都存在较大争议,是小儿体质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小儿体质研究仍亟需进一步发展。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是健康儿童人群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且随着年龄增长,健康儿童人群中气虚质、阳虚质、阳盛质、阴虚质的比例下降,而平和质的比例则升高;健康儿童人群中阳盛质、阴虚质的比例南方要高于北方,而平和质、气虚质,则北方高于南方。但受原始文献研究质量及其他等因素所限,本次研究结果可能具有明显偏倚性,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健康儿童中医体质调查研究进一步验证。3.临床研究初步验证了以“儿为虚寒”体质观指导郑州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其中以该理论指导建立的变应性鼻炎中医健康管理方案在中药停止后,仍可一定程度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病情,减少复发,提高中药方案疗效的持续性。同时,该方案尚可有效调节改善患儿脾胃功能,继而改善体质,并可能通过体质的改善,最终达到减少疾病发作的目的,为构建儿童变应性鼻炎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思路,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但由于样本量少等因素,部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闫文宏[5](2021)在《基于中医辅助平台总结崔霞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经验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导师崔霞教授提出治疗小儿厌食谨守“轴轮并运”的治疗大法,本课题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导师治疗厌食病的用药规律分析,结合临床观察厌食患儿的疗前疗后的主症(食欲、食量),次症(面色、腹胀腹痛、大便)等指标的变化,验证崔霞教授治疗厌食的学术观点,以便更好地继承其学术思想,同时也为临床辨治小儿厌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研究一为数据分析,收集筛选出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经崔霞教授诊断并治疗的,有效的200例厌食患儿的首诊处方200首。首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创建数据库,然后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处方中每味药物的使用频率、归经、性味及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二为临床观察,采用前瞻性病例系列的研究方法,通过临床观察50例厌食患儿疗前疗后的主症(食欲、食量),次症(面色、腹胀腹痛、大便)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崔霞教授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小儿厌食的病位主要在脾胃,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结合人体“圆运动”理论,提出其病位不只局限于脾胃,常涉及圆运动的每个环节,与心、肺、肝、肾同样关系密切。如果人体整个“圆”的气机循环出现问题,则易导致厌食,进而提出“轴轮并运”治疗大法。“轴”指中焦脾胃,“轮”指心、肺、肝、肾。“脾在运而不在补”,导师在临床治疗厌食时,以益黄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此方药味虽少,却体现了圆运动的“枢轴并运”的涵义。方中陈皮、木香健脾理气、消食和胃,合甘草补益中气,调节脾胃之气机升降;肝肺升降失常,常影响脾胃之升降,故用青皮疏肝,诃子敛肺,两药合用以调节肝肺气机。虽仅仅五味药物,却很好的体现了“轴轮并运”之法。2.数据分析显示:研究纳入的200个病例,基本资料显示:本病的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用药处方200首,包含160味中药,导师崔霞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药物,四气多以温、平、寒为主,五味则以辛、苦、甘居多,主要归脾胃经,肺、肝、肾、心经次之。其中陈皮、青皮、木香、谷芽、柴胡、诃子、木瓜、炒栀子、炒白术、白芍、佩兰、炒苍术、太子参、砂仁、山药等药物的使用频次较高;使用频率较高且密切相关的药物组合为:陈皮-木香、青皮-诃子、柴胡-白芍、谷芽-木瓜等,常用药物网络展示组合显示为导师常用方益黄散加减组成。3.临床观察显示:崔霞教授应用“轴轮并运”法,采用益黄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显着,总有效率达96%。患儿的主要症状尤其是食欲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患儿的次要症状面色、腹胀腹痛、大便等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崔霞教授治疗小儿厌食从整体出发,将轴轮并运的理论应用于小儿厌食的治疗中,以益黄散为基础加减调节气机升降,可有效的改善患儿的食欲、食量、面色、腹痛、大便等症状,证实了崔霞教授运用“轴轮并运”法治疗小儿厌食的有效性。

王苓滔[6](2021)在《三仁通便颗粒治疗燥热内结证小儿便秘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客观评价三仁通便颗粒治疗燥热内结证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本方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收集燥热内结证便秘患儿共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予三仁通便颗粒口服,对照组(36例)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利动)口服。治疗均以14天为1个疗程,对治疗前、后患儿中医症候进行记录及评分,治疗结束后1月随访。按相应方法对各组及组间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三仁通便颗粒治疗燥热内结证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76.7%,表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患儿便秘症状,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在改善患儿总体证候、主证、次证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在改善患儿大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在改善患儿面赤身热、腹胀、腹痛、口干、口臭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在改善口舌生疮、小便黄方面,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组在服药后排便起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组复发率6.3%,低于对照组16.7%,表明两组比较,观察组能降低复发率。8.本次研究治疗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三仁通便颗粒能改善燥热内结证便秘患儿大便性状、排便困难、面赤身热、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等症状,缩短排便间隔时间,降低复发率,并且在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可以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

殷文昊[7](2021)在《通便四法结合针刺天枢穴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文通过观察通便四法结合针刺天枢穴疗法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对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探究通便四法结合针刺天枢穴治疗本病的可行性及优越性,为临床上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型)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简便、有效、规范、安全且依从性高的优选方案。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拿科小儿推拿门诊的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型)患者共60例,且参与研究的患儿均经其家长同意,并签署《告患儿家长知情同意书》。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2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分布、病程以及未治疗时的各观察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组采用通便四法结合针刺天枢穴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30例。每日1次,共治疗10天。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评分量表(主症)、病情评分量表(次症)评分、大便性状分级进行记录,并使用SPSS 2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其疗效有无差异性,并计算其总有效率,同时对两组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即复发率进行随访和评价。研究结果:1.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分期、大便性状、症状评分方面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意义,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评分、次要症状评分和症状总积分、以及大便性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症状评分降低幅度和大便形状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其中身热面赤、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腻症状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显着差异(P<0.01),从远期疗效来看治疗组的疗效更加突出(P<0.05)。3.两组患儿中治疗组治愈达15例,显效有10例,好转3例,无效仅1例,对照组患儿治愈8例,显效13例,好转6例,无效3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数据经秩和检验得出Z=-2.096,P=0.036<0.05,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通便四法结合针刺天枢穴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型)患儿的临床疗效显着。2.通便四法结合针刺天枢穴较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的临床疗效更加明显,且对于中医次症中身热面赤、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腻症状改善尤为显着。3.通便四法结合针刺天枢穴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型)患儿治疗的复发率较低,远期疗效较好。

谭永红[8](2021)在《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与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胃泌素、胃动素含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的胃泌素、胃动素含量、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疗效较好,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可进行推广。

刘莎莎[9](2020)在《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提供更安全有效的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2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益胃推拿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健胃消食片(国药准字Z36021464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进行组内及组间的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的差异性。结果:经过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对比分析,治疗组在降低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食欲、食量积分方面疗效更显着(P<0.01);经过两组兼症积分及总积分对比分析,治疗组在降低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的神疲、面色、大便积分方面,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在改善患儿腹胀、呕吐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2.5%,疗效较对照组更稳定(P<0.01),说明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的效果更加持久稳定。结论:健脾益胃推拿法与健胃消食片均能改善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的症状,健脾益胃推拿法的临床疗效更优于口服健胃消食片,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更低,临床疗效显着,患儿依从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普及。

贺程蓓[10](2020)在《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六味地黄”为基础方化裁重组,采用山西省大宗药材酸枣仁、熟地黄、山药为主要原料组方,研制开发一种针对中青年女性,具有养血补肝、宁心安神功效的中药保健食品——梦萦口服液。本文对梦萦口服液的处方论证、提取制备工艺、功能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做系统性研究,为梦萦口服液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处方中各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功效主治,论证处方配伍意义;采用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实验,验证处方改善睡眠的功能,并优化其配伍剂量。另外,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并筛选梦萦口服液改善睡眠的作用靶点,建立网络相关关系,探索其可能作用机制,进一步阐释梦萦口服液处方配伍规律。处方中原料药经净选、除杂、淋洗、浸泡后,采用水提醇沉法,以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等工艺参数,并进一步以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醇沉工艺;最后,以口感作为评价依据,经评价人员品尝评分获得梦萦口服液的最佳调配成型工艺。梦萦口服液3个剂量(2.3、4.6、9.3g生药/kg)连续对ICR小鼠灌胃30天,在末次给药后进行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试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试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试验,以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等行为学指标,评价梦萦口服液改善小鼠睡眠的功能作用。根据梦萦口服液原料特点,对梦萦口服液进行安全性评价。首先,梦萦口服液以最大剂量、最大灌胃量20 mL/kg BW对小鼠、SD大鼠一日两次灌胃给药,连续观察14天,记录动物中毒情况;继而设定梦萦口服液3个剂量(11.7、23.3、46.7g生药/kg)连续对SD大鼠灌胃30天,观察动物中毒情况,并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检查。对梦萦口服液进行质量控制,采用感官评价方法建立梦萦口服液的感官指标;参照国家标准,建立梦萦口服液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污染物限量等标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梦萦口服液中的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梦萦口服液中马钱苷、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梦萦口服液具有养血补肝、宁心安神的功效。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提示梦萦口服液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相关靶点蛋白调控下游信号通路,另外,甾醇类成分调控雌激素信号通路,改善机体雌激素水平,进而影响调节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传导;生物碱、黄酮类以及萜类成分的作用靶点可富集于血小板活化、血管平滑肌收缩等信号通路,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液微循环;多糖类成分调控炎症相关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梦萦口服液从多通路、多靶点调节机体平衡,发挥改善睡眠作用。梦萦口服液最佳制备工艺为:将所用原料药材挑拣杂质,洗净后,浸泡,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滤过,浓缩至密度约1.181.20(60℃),冷却,加乙醇至含醇量达70%,静置18小时,分离上清液,回收乙醇,加入5%白砂糖、0.10%山梨酸钾,加水至适量,再经过灭菌、灌注、分装、检验等环节制成成品。功能学评价结果显示梦萦口服液可协同戊巴比妥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入睡率。其中,受试物协同戊巴比妥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较其协同巴比妥钠缩短睡眠潜伏期效果更好。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梦萦口服液无明显毒性,肝脏、肾脏、脾脏、睾丸及卵巢等主要器官无明显损伤,无毒剂量为46.7g生药/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00倍,表明梦萦口服液安全、无毒副作用。在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梦萦口服液中指标成分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梦萦口服液中马钱苷、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16740-2014),拟定了梦萦口服液质量标准草案,可有效地用于梦萦口服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产品质量评价。结论梦萦口服液是一种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保健食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功能学评价等多种技术手段综合阐释了梦萦口服液的处方配伍合理性,确定了水提醇沉的工艺路线参数,按照规范评价了其改善睡眠的功能和安全性,拟定了质量标准,基本完成了梦萦口服液的研制开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二、消食口服液食用安全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食口服液食用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槟榔单体成分毒性与其复方制剂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槟榔的药理活性及其毒性和不良反应
    1.1 主要化学成分
    1.2 药理作用
    1.3 毒性和不良反应
2 槟榔相关复方的应用
    2.1 中药槟榔相关经典方药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2.1.1 达原饮
        2.1.2 木香槟榔丸
    2.2 含槟榔中成药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2.2.1 四磨汤口服液
        2.2.2 小儿消食片
3 讨论

(2)脏腑点穴推拿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化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前言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与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排、退出标准
    1.5 治疗方案
    1.6 观察指标
    1.7 远期疗效指标
    1.8 安全性评价
    1.9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病例纳入与脱落情况
    2.2 基线可比性分析
    2.3 治疗7日结果
    2.4 治疗14日结果
    2.5 远期疗效
    2.6 安全性比较
    2.7 小结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中医学对小儿便秘的认识
    3 脏腑点穴推拿介绍及选穴意义
    4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5 研究结果分析讨论
    6 安全性评价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现代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健脾消食膏治疗小儿厌食肝旺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内容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病例选择标准
        1.1.4 研究方法
        1.1.5 观察指标
        1.1.6 疗效判定标准
        1.1.7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分析
        1.2.2 临床疗效分析
        1.2.3 依从性评价
        1.2.4 安全性评价
    1.3 讨论
        1.3.1 立题依据
        1.3.2 本临床研究的工作背景
        1.3.3 治疗组膏方组方分析
        1.3.4 单味药分析
        1.3.5 对照组用药依据
        1.3.6 研究结果分析
        1.3.7 体会
    1.4 不足与展望
    1.5 小结
结论
第2章 综述 中西医对厌食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对厌食的认识
        2.1.1 病名溯源与释义
        2.1.2 病因
        2.1.3 病机
        2.1.4 辨证分型
        2.1.5 治法方药
    2.2 西医对厌食的认识
        2.2.1 概述
        2.2.2 流行病学调查
        2.2.3 病因
        2.2.4 发病机制
        2.2.5 西医治疗
    2.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病例报告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儿为虚寒”理论探索及其指导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探索
    1.1 “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内涵
        1.1.1 “儿为虚寒”为生理特点,非病理“虚寒”之证
        1.1.2 小儿体质的基础特征为“气虚质”
        1.1.3 重视“脾胃之气”,时刻以顾护脾胃之气为首要
        1.1.4 “儿为虚寒”体质观与传统小儿体质学说并无矛盾
    1.2 “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背景
        1.2.1 基于岭南地区儿童体质特点
        1.2.2 针对现代社会育儿、医疗时弊提出
    1.3 “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溯源
        1.3.1 “儿为虚寒”创新理论的根基---内经“重阳”思想
        1.3.2 “儿为虚寒”理论是对小儿体质传统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1.3.3 “儿为虚寒”理论是岭南小儿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章 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体质观的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2.1 “儿为虚寒”体质观临床应用文献检索结果
    2.2 “儿为虚寒”体质观临床应用文献分析与讨论
        2.2.1 建立“儿为虚寒”理论指导的小儿体质保健方案
        2.2.2 将“儿为虚寒”理论与现代小儿体质研究结合
        2.2.3 “儿为虚寒”体质观贯穿小儿常见疾病“理法方药”始终
    2.3 小结
第三章 小儿中医体质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
    3.1 小儿中医体质特点现代研究综述
        3.1.1 体质可分---小儿体质分类研究
        3.1.2 体病相关---小儿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
        3.1.3 体质可调---小儿体质干预研究
    3.2 健康儿童中医体质分布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3.2.1 资料与方法
        3.2.2 研究结果
        3.2.3 讨论
    3.3 现代小儿体质学研究对“儿为虚寒”体质理论研究的启示
第四章 “儿为虚寒”理论指导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4.1 研究对象
        4.1.1 病例来源
        4.1.2 临床研究标准
    4.2 研究方案
        4.2.1 方案设计
        4.2.2 样本含量估算
        4.2.3 治疗方案
        4.2.4 观察指标
        4.2.5 随访
        4.2.6 质量控制方法
        4.2.7 技术路线图
        4.2.8 伦理学信息
    4.3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4.4 结果
        4.4.1 一般情况
        4.4.2 脱落、剔除情况
        4.4.3 基线资料
        4.4.4 临床疗效比较
    4.5 讨论
        4.5.1 “儿为虚寒”理论指导小儿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理论基础
        4.5.2 小儿变应性鼻炎中医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依据
        4.5.3 研究结果分析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基于中医辅助平台总结崔霞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经验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厌食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小儿厌食概述
        2 小儿厌食的病因
        3 小儿厌食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儿厌食的中医研究
        1 小儿厌食病因病机
        2 小儿厌食的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导师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经验
    1 中轴脾胃的作用
    2 “轴轮并运”涵义
    3 轴轮理论辨治厌食
    4 治疗以益黄散为基础,随证加减
    5 病位涉及心、肝、肺、肾时的配伍加减
    6 外治疗法及预防调护
    7 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导师治疗小儿厌食的用药规律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4 小结
    研究二 益黄散加减治疗50例小儿厌食的疗效观察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与分析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之处
    2 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6)三仁通便颗粒治疗燥热内结证小儿便秘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标准
    三、研究方法
        1.分组方法
        2.治疗方法
        3.疗程
        4.观察指标
        5.观察记录方法
        6.疗效评定
    四、数据统计及处理
    五、一般资料
        1.两组患儿纳入病例情况
        2.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3.治疗前两组患儿总积分、主积分、次积分比较
        4.治疗前两组患儿主症单项积分比较
        5.治疗前两组患儿次症单项积分比较
    六、研究结果
        1.两组患儿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2.观察组治疗前后总积分、主积分、次积分比较
        3.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主积分、次积分比较
        4.治疗后两组患儿总积分、主积分、次积分比较
        5.治疗后两组患儿主症单项积分比较
        6.治疗后两组患儿次症单项积分比较
        7.治疗后两组患儿排便起效时间比较
        8.1 个月后随访比较
        9.不良反应
第二部分 讨论
    一、立题依据
    二、小儿便秘燥热内结证病因病机分析
        1.燥邪伤津
        2.邪热灼阴
        3.气机失调
    三、小儿便秘燥热内结证治则治法分析
        1.清热润肠
        2.行气通便
    四、选方分析
    五、三仁通便颗粒药物组成及方药分析
        1.组方分析
        2.单味中药溯源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六、研究结果分析
    七、三仁通便颗粒治疗燥热内结证小儿便秘的优势特色
        1.临床疗效优势
        2.治法治则特色
    八、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小儿便秘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通便四法结合针刺天枢穴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讨论
    1 中医对于本病的认识
    2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3 本研究所选治疗方法作用机制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胃泌素、胃动素含量比较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9)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和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总体设计
        (二)试验分组
        (三)技术路线
        (四)治疗方法及操作
        (五)疗效观察
        (六)疗效判定标准
        (七)数据统计
    三、治疗结果
        (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的比较
        (三)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总积分比较
        (四)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
        (五)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六)两组痊愈病例1 个月后复发情况比较
        (七)不良反应
讨论
    一、小儿厌食症的认识与研究
        (一)有关小儿厌食症的早期文献记载与历史沿革
        (二)有关小儿厌食症发生原因的相关研究
        1.祖国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理研究
    二、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的组方及优势分析
        (一)选穴依据
        (二)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优势分析
    三、健胃消食片组方分析
    四、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厌食症患儿研究情况记录表
致谢
发表论文

(10)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 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思路
        2.3 技术路线图
        2.4 研究内容
        2.5 创新点
第一章 梦萦口服液处方研究
    第一节 梦萦口服液配方组成
    第二节 梦萦口服液处方优选研究
第二章 梦萦口服液改善睡眠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三章 梦萦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提取工艺考察
    第二节 纯化工艺研究
    第三节 成型工艺研究
第四章 梦萦口服液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第五章 梦萦口服液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节 30天喂养试验
第六章 梦萦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消食口服液食用安全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槟榔单体成分毒性与其复方制剂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 朱文静. 西北药学杂志, 2021
  • [2]脏腑点穴推拿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化热证)的临床研究[D]. 东郭欢.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健脾消食膏治疗小儿厌食肝旺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魏姣.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4]“儿为虚寒”理论探索及其指导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田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基于中医辅助平台总结崔霞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经验及疗效观察[D]. 闫文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三仁通便颗粒治疗燥热内结证小儿便秘临床疗效研究[D]. 王苓滔.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通便四法结合针刺天枢穴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殷文昊.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J]. 谭永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1(04)
  • [9]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的临床观察[D]. 刘莎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D]. 贺程蓓.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消食口服液食用安全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