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研究及关键技术展望

高速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研究及关键技术展望

一、高速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周云川[1](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文中指出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所带来的环境振动对周边人员、建筑物、以及精密仪器的伤害不容忽视。为了改善这些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轨道交通振动噪声的影响因素。目前市面上用于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数据的系统软件具有振动数据标准不统一、存储与分析功能相互独立、分析软件具有加密性等局限性,给工作人员分析处理振动噪声数据时带来许多烦恼。因此迫切需要软件开发人员结合工作人员的需求,开发一款全新的振动噪声数据分析软件,解决工作人员的工作烦恼,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本文以工作人员的分析需求为基础,研究开发了一套集振动噪声数据存储、检索、数据图形分析显示与数据管理功能为一体的系统软件,本文从系统的背景及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市面上的系统软件的局限性,深入了解工作人员的需求,对软件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设计,接着对软件的基础背景做了详细的介绍。随后的主要工作围绕系统软件的功能展开,首先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的需求,以具有单机性的Sqlite为系统软件的数据库,并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结构,搭建出一款具有原始数据与基本信息存储、数据管理功能且能稳定运行的数据库。接着以窗口函数为基础,了解窗口函数的语法与计算方法,实现了该软件系统的数据检索查询功能。随后通过分析比较常用的图形显示技术,最终以oxyplot图形显示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图表显示。本文还根据工作人员的分析显示需求,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与三分之一倍频程算法将原始数据转化到不同的分析域来进行图形显示。最后本文根据图形显示与相关性分析,对原始数据做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本文所有的系统界面均是以winform窗体的为基础设计的,以界面的方式实现基本信息的录入、系统功能的选择、系统的操作提示、系统的数据图形显示。本系统经过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多次系统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且软件系统的功能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能够解决了工作人员的烦恼。本系统软件的主要编程语言为C#,开发平台为visual studio 2019。

杨帅[2](2020)在《地铁移动荷载作用下Duxseal-WIB隔振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地铁交通已成为各大城市优先发展的交通方式。截止2019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有37个城市已经建成或在建地铁,总运营线路长达5187.05 km,我国地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不仅对周边建筑物及科学精密仪器造成危害,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建立车辆-轨道-土层-DXWIB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地铁移动荷载作用下带孔波阻板填充Duxseal(DXWIB)的隔振性能及其机理,主要内容包括:(1)以青岛地铁13号线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元软件计算原理,依据工程的土质条件及特性,建立车辆-轨道-土层-DXWIB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瑞利阻尼法,计算出模型各结构的瑞利阻尼系数α、β;编制DLOAD子程序实现地铁列车移动荷载的施加,对模型进行精细化网格划分,并对模型四周施加粘弹性边界条件,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与实测数据进行隧道壁、浮置板的加速度和位移幅值对比,验证本文建模方法的可靠性。(2)计算列车时速70km/h下,传统波阻板(WIB)、带孔波阻板(HWIB)及DXWIB三种不同隔振结构下基床表层和大地地面中各参考点的振动位移幅值、加速度、频谱、Z振级幅值曲线。结果表明DXWIB的隔振效果最优,而WIB和HWIB的隔振效果相近。(3)改变DXWIB的埋置深度(H)及厚度(B),探索不同试验参数条件下DXWIB的隔振性能及其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当埋深不变时,不同厚度的隔振效果不一样,但是均存在最优参数;将所有试验参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埋置深度(H)为0.5m厚度(B)为0.8m工况下,DXWIB的隔振效果最佳;改变带孔波阻板的孔直径(D)大小来实现Duxseal不同的比重系数,研究发现当孔直径(D)0.6m为最优比重系数;基床表层的振动规律表现为由振源向两侧横向传播中,加速度峰值整体呈衰减趋势,轨道正下方加速度峰值及Z振级幅值最大;振动源向两侧大地地面的传播过程中,加速度峰值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距轨道中轴线20m和50m处出现局部放大效应,应作为重点隔振因素考虑。

董瑞林[3](2020)在《高架车站内弹性轨枕有砟轨道垂向振动特性分析》文中认为随着铁路事业迅速发展,人们对轨道的平顺性、稳定性、耐久性有更加严格的规定。特别是桥梁、隧道等刚性基础上的有砟轨道,由于轨道的刚度过大、轨道结构弹性不足,从而会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同时还会增大轨道结构本身以及桥梁、隧道等结构的动力响应。桥梁式高架车站作为桥梁与建筑物相结合的车站形式,同样面临由于轨道刚度过大引起振动响应剧烈的问题。因此,为了减轻不停站列车通过时对站内轨道结构以及车站各基础结构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措施来进行改善。为探明桥梁式高架车站内有砟轨道铺设弹性轨枕的适用性及其减振性能,本文以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同时,为了更加真实、有效的对高架车站内弹性轨枕有砟轨道垂向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车辆-有砟轨道-高架车站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比较铺设弹性轨枕与普通混凝土轨枕对车辆、轨道、箱形梁以及站台梁垂向动力响应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枕下垫层刚度的合理取值范围以及对不同行车速度下高架车站的垂向振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铺设弹性轨枕可以保证高架车站内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并且部分车辆动力学指标也有改善作用。(2)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铺设枕下垫层虽然会导致钢轨和轨枕的垂向位移显着增加,但可以大幅度减小有砟道床的振动加速度以及道床顶面压应力。(3)枕下弹性垫板对高架车站内箱形梁结构的垂向位移和垂向加速度有着一定的改善作用。(4)相比普通有砟轨道,弹性轨枕具有良好的减振作用,高架车站内铺设弹性轨枕,对站台结构的时域和频域结果均有减小的作用。其中站台垂向位移降低了13.3%,站台垂向加速度降低了13.7%,并且在6.3~100Hz频段内,对应的站台梁有3~6dB的减振效果。(5)从控制轨道结构的振动和位移、提高高架车站结构的减振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议弹性垫层的合理刚度取值范围为40~60kN/mm。(6)在枕下垫层取值合理条件下,当不同行车速度列车通过高架车站时,铺设弹性轨枕可以减小高架车站结构的振动。

戚柳飞[4](2020)在《钢轨动力阻尼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轮轨噪声是列车正常运行中所产生噪声的主要组成成分。研究表明,3000Hz以下的轮轨噪声中主要是钢轨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并且这种噪声的产生和钢轨波浪磨耗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因此,研究钢轨振动特性,并提出一种施工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的钢轨减振降噪措施成为降低轮轨噪声的关键所在。为了设计出一款针对小半径曲线振动噪声的新型钢轨动力阻尼吸振器,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查阅国内外对地铁车内振动噪声特性和动力吸振器方面的研究情况,了解他们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内噪声和钢轨动力阻尼吸振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进行概括总结。2)地铁车内振动噪声和钢轨波磨在线测试。通过实地测试3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车内振动噪声和隧道内钢轨波磨,对比研究车内噪声的主要峰值频率范围以及车内噪声峰值所对应的钢轨波磨的频率和峰值,研究车内噪声和钢轨波磨之间的关联性。3)对典型调频式钢轨吸振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实验分析。通过对现有的调频式钢轨吸振器进行谐响应分析和实验,得出钢轨在有无安装动力阻尼吸振器下不同的结果。对现有调频式钢轨吸振器进行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并将实验和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减振降噪原理和理论技术。4)根据对典型调频式钢轨吸振器理论和实验的分析结果以及车内噪声和钢轨波磨的高频谱段,建立新型钢轨动力阻尼吸振器三维模型,进行谐响应、衰减率等有限元分析,并且对钢轨动力阻尼吸振器的各个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加工的钢轨动力阻尼吸振器进行效果分析试验。

刘福金[5](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小半径曲线段轨道振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振动作为一种常见的客观现象存于宇宙中,大体可分成宏观振动和微观振动。有的振动可以用明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有的振动则是无法用确定的数学公式进行说明。铁路从它诞生之日起,随之而来的振动问题便应运而生了。地铁作为铁路的衍生产品,自然也无法避免这个问题。随着地铁振动问题的加剧,不断制约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由于某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城市轨道交通在线路建设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小半径曲线段的情况。由于其中涉及到力学、摩擦学、材料学相关方面的学科交叉问题,因此小半径曲线涉及的振动问题就变得十分复杂难解。为了找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小半径曲线段轨道结构中的振动特性,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查阅国内外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直线段和曲线段轨道结构振动特性方面的研究情况,了解他们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轮轨耦合振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进行概括总结;2)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前期利用Solid Works建立钢轨三维模型,并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钢轨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相应振动特性(固有频率和振型);再用SIMPACK动力学分析软件分别建立曲线段与直线段轮轨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列车在直线段和小半径曲线段以60km/h的速度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对比分析直线段和小半径曲线段钢轨在频域中的振动特性;3)轨道结构振动在线测试。通过实地测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350米半径曲线段钢轨垂、横向振动加速度,以此来验证软件仿真350米半径曲线线路轮轨耦合动力学模型所得结果的正确性。钢轨的振动又通过一系悬挂和二系悬挂等介质传递到了车厢地板,所以还测试了350米、550米半径曲线段和直线段车厢地板垂、横向振动加速度,可以得到曲线半径大小与车内振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曲线半径车厢地板的振动特性。4)根据实测结果与软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实测结果与软件仿真结果之间的异同点,同时验证模态分析与软件仿真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王鹏,张均,姜志国,刘伟斌,李志伟,王峰[6](2016)在《高铁轨道板系统用高分子材料》文中研究表明以高分子材料制品的形式,综述了高速铁路轨道钢轨与基座间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情况和技术发展方向,制品主要包括弹性垫板、Getzner减振板、轨下橡胶垫板、绝缘轨距块、尼龙预埋套管、CA砂浆等。

王志强,王安斌,魏军光,汤玮[7](2014)在《新型组合式道床系统静动态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一种新型组合式道床试验系统的结构,进行了静动态试验,研究组合式道床系统在承受大载荷作用下,钢轨以及道床板结构受力变化规律,并将静态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互对比。在负载状态下对该系统进行了动态锤击试验,验证安装谐振浮轨减振扣件及道床隔振垫组合道床系统的总体减振效果。静态力学特性数据表明:谐振浮轨扣件及道床隔振垫组合式系统理论计算与实际实验值基本一致;动态试验结果得到该组合道床系统在实验室等效轴载14t16t条件下20Hz200Hz频率范围,平均减振量可达到25dB。

刘晓波,刘剑,LE Van-quynh[8](2013)在《轨道列车振动与噪声研究现状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对轨道列车振动和噪声源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综述了目前轨道列车噪声预测的常用方法、列车噪声的测量技术、减振降噪技术和相关标准。轨道列车振动与噪声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深入了解噪声产生的机理和每一个噪声单元的声贡献是进行列车振动与噪声控制的前提;用系统的方式管理所有振动和噪声的特性,建立一个持续质量管理计划是必要条件;加强轨道车辆的噪声控制及预测的规范和立法,是减小轨道列车噪声污染的有力保障。

赵才友[9](2014)在《高架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速铁路的大量兴建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交通的便利,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之引起的环境振动与噪声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高架线路是轨道交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控制其对周围环境的振动与噪声影响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本文以高架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为主线,围绕高架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关键技术的三个方面,即理论预测、控制措施以及评价管理展开研究,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首先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列车荷载作用下高架轨道环境振动大系统的时程分析模型,模型中将整个振动大耦合系统分为两个分系统,其中分系统一包括了车辆系统、轨道系统、桥梁-桩基系统,分系统二包括环境土体系统,并基于MATLAB编程语言编制了高架轨道交通环境振动预测软件VTBS-1。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高架轨道环境交通振动预测模型及预测软件编制的合理性。结合VTBS-1软件的计算结果和净化后的实测数据,研究了高架轨道交通引发的环境振动的特征和规律。接着综合运用阻尼减振技术和优化理论,提出了带槽扩展层静音钢轨和交叉式静音钢轨两种全新的减振降噪措施,从源头降低轮轨噪声。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两种静音钢轨相应的最优材料和结构匹配,然后按照这些匹配制作了试验样品,通过室内试验发现:在0-4000Hz全频段内,相对标准钢轨,垂向激励下,带槽扩展层静音钢轨声辐射能降低8.2dB,交叉式静音钢轨能降低10.4dB;横向激励下,带槽扩展层静音钢轨能降低9.4dB,交叉式静音钢轨降低13.2dB。表明两者降噪措施效果显着。然后将波导吸振技术应用于轨道板减振,以CRTSII型板为基体,提出了一种吸振频带宽和安装拆卸方便的板上波导吸振器。基于波导吸振机理对吸振器进行多尺度的优化,得到了吸振器最优参数匹配和安装方式。并以振动功率流为评价指标,对有无安装最优波导吸振器的轨道板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在0~1000Hz频段内,波导吸振器能有效地吸收并耗散掉轨道板以及由轨道板向底座板传递的多个频带处的振动能量,表明板上波导吸振器是一个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减振降噪措施。最后以高架轨道环境噪声为例,提出基于轮轨耦合振动的噪声地图计算方法以及利用这种噪声地图来评价和管理高架轨道交通环境噪声。噪声地图计算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从高架轨道噪声源的特点出发,采用车辆-轨道-桥梁-桩土大耦合模型计算高架轨道噪声源中的轮轨噪声和桥梁结构二次噪声,采用经验法进行估算集电系统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四者求和从而得到高架轨道交通噪声源强;第二步通过结合德国schall03模式理念修正我国声导则的预测模式,采用Cadna/A软件来计算大区域噪声问题;第三步结合GIS技术,综合计算二、三维噪声地图。为了便于理解,结合深圳地铁6号线,详细地介绍了噪声地图的计算步骤以及如何利用噪声地图来评估减振降噪措施,展示了以噪声地图作为高架轨道交通环境噪声评价管理方法的优越性。

张朋成,王雨,曾仲毅[10](2013)在《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分级比选研究》文中指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振动噪声问题日益严重,针对目前工程中减振降噪措施多样化、选取困难的现状,本文从减振降噪的性能入手将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的各种措施划分为一般减振、中等减振、高等减振、特殊减振以及高等降噪五个等级,并对同等级的减振降噪措施从减振能力、经济性、适用性、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同时,本文还结合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对拟采用的减振降噪措施进行了初步的分级比选研究。

二、高速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对环境振动的限定标准
        1.2.1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的影响
        1.2.2 国内对环境振动的限定标准
        1.2.3 国外对环境振动的限定标准
    1.3 国内外振动噪声数据分析系统软件的现状
        1.3.1 国外振动噪声数据分析系统软件的现状
        1.3.2 国内振动噪声数据分析系统软件的现状
        1.3.3 国内外振动噪声数据分析系统软件的总结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结构
2 系统软件的总体说明及相关基础背景
    2.1 软件的开发平台及其关键技术
        2.1.1 软件的开发平台与开发语言
        2.1.2 软件的开发关键技术
    2.2 软件的功能总体说明
        2.2.1 系统软件的总体功能分析
        2.2.2 系统软件的总体框架设计
        2.2.3 项目总体方案的功能实现
    2.3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原始数据的采集
        2.3.1 城市轨道交通振源的概述
        2.3.2 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原始数据的采集
    2.4 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基础
        2.4.1 振动物理量
        2.4.2 分析域
    2.5 本章小结
3 数据库的搭建及其管理
    3.1 数据库的选择
        3.1.1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式
        3.1.2 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3.1.3 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比较
    3.2 数据库的搭建与访问
        3.2.1 数据库的基本要求
        3.2.2 数据库的搭建
        3.2.3 数据库的访问
    3.3 数据库的管理与可视化
        3.3.1 数据库的管理
        3.3.2 数据库的可视化
    3.4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3.4.1 存储原始数据的数据库设计
        3.4.2 存储基本信息的数据库设计
    3.5 数据库的数据结构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的功能实现
    4.1 读取原始数据的功能实现
        4.1.1 原始数据的说明
        4.1.2 读取原始数据功能的实现
    4.2 录入数据基本信息的功能实现
        4.2.1 数据的基本信息介绍
        4.2.2 录入数据基本信息的功能实现
    4.3 基于窗口函数的检索功能实现
        4.3.1 窗口函数的简介
        4.3.2 窗口函数的语法及其语义
        4.3.3 窗口函数的计算
        4.3.4 基于窗口函数的数据查询检索
    4.4 数据的图表显示功能实现
        4.4.1 图形显示类的选取
        4.4.2 数据的图表显示功能实现
    4.5 数据的算法实现
        4.5.1 频谱分析算法
        4.5.2 三分之一倍频程分析算法
    4.6 本章小结
5 数据分析
    5.1 加速度数据分析
    5.2 波磨数据分析
    5.3 车轮不圆顺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软件的系统测试
    6.1 系统软件的测试目的
    6.2 软件的系统测试
        6.2.1 系统初始界面的说明
        6.2.2 数据导入模块测试
        6.2.3 数据管理模块测试
        6.2.4 数据显示模块测试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2)地铁移动荷载作用下Duxseal-WIB隔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计算模型的建立 2.1
    工程背景 2.2
    振动响应计算原理 2.3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2.4
    数值模型的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WIB、HWIB及DXWIB隔振对比 3.1
    环境振动评价方法 3.2
    WIB、HWIB、DXWIB隔振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DXWIB隔振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4.1
    埋深0.3m不同厚度DXWIB隔振性能分析 4.2
    埋深0.4m不同厚度DXWIB隔振性能分析 4.3
    最佳埋深及厚度参数 4.4
    Duxseal填充率对隔振性能的影响 4.5
    DXWIB的振动响应规律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架车站内弹性轨枕有砟轨道垂向振动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高架车站形式
        1.2.1 空间框架式车站
        1.2.2 桥梁、框架组合式车站
        1.2.3 桥梁式高架车站
    1.3 弹性轨枕的应用
        1.3.1 国外弹性轨枕的应用
        1.3.2 国内弹性轨枕的应用
        1.3.3 既有研究不足之处
    1.4 本文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内容
2 有限元软件介绍及选择
    2.1 有限元分析理论
        2.1.1 有限元方法的发展历史
        2.1.2 有限元分析的内容和作用
    2.2 相关有限元软件介绍
    2.3 ABAQUS软件的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车辆-有砟轨道-高架车站建模
    3.1 工程背景
    3.2 车辆模型
        3.2.1 车辆运动方程
        3.2.2 车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 有砟轨道模型
    3.4 桥梁模型
    3.5 模型总体
    3.6 轨道随机不平顺
        3.6.1 不平顺描述
        3.6.2 典型轨道不平顺谱
    3.7 接触模型
    3.8 模型验证
    3.9 本章小结
4 弹性轨枕的动力性能分析
    4.1 高架车站结构模态分析
        4.1.1 模态分析原理
        4.1.2 模态分析
    4.2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4.2.1 关于车辆运行安全性的评价
        4.2.2 关于车辆运行平稳性的评价
        4.2.3 车辆与轨道动态作用性能的评价
        4.2.4 桥梁振动性能评价
    4.3 弹性轨枕对车辆运行的影响
        4.3.1 轮重减载率
        4.3.2 车体垂向加速度
        4.3.3 脱轨系数
    4.4 弹性轨枕对有砟轨道的影响
        4.4.1 对钢轨的影响
        4.4.2 对轨枕的影响
        4.4.3 对道床的影响
    4.5 弹性轨枕对箱形梁的影响
    4.6 弹性轨枕对站台减振效果的分析
        4.6.1 时域分析
        4.6.2 频域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枕下弹性垫板刚度及行车速度影响研究
    5.1 枕下弹性垫板刚度影响研究
        5.1.1 刚度变化对有砟轨道位移的影响
        5.1.2 刚度变化对有砟轨道振动的影响
        5.1.3 刚度变化对站台减振效果的影响
    5.2 行车速度影响研究
        5.2.1 行车速度变化对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
        5.2.2 行车速度变化对站台减振效果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钢轨动力阻尼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3 研究意义
    1.2 动力吸振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力吸振器的概述
        1.2.2 国外动力吸振器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动力吸振器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技术路线
        1.3.2 本文研究创新点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铁噪声和轨道特性分析
    2.1 概述
    2.2 车内噪声分析
        2.2.1 测试简介
        2.2.2 车内噪声测试分析
    2.3 测试地段钢轨波磨测试分析
        2.3.1 测试简介
        2.3.2 钢轨粗糙度的测试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动力吸振器特性分析
    3.1 概述
    3.2 动力吸振器减振原理
    3.3 典型动力吸振器谐响应试验分析
        3.3.1 试验设备
        3.3.2 试验方案
        3.3.3 钢轨-动力吸振器谐响应试验分析
    3.4 典型动力吸振器的参数计算
        3.4.1 自由状态下的频响特性试验
        3.4.2 TRD材料参数计算分析
    3.5 现有动力吸振器谐响应建模和仿真分析
        3.5.1 钢轨建模和谐响应仿真分析
        3.5.2 钢轨-动力吸振器建模和谐响应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阶剪切型动力阻尼吸振器的设计
    4.1 概述
    4.2 多阶剪切型动力阻尼吸振器的结构设计
    4.3 多阶剪切型动力阻尼吸振器的参数优化
        4.3.1 优化模型对象
        4.3.2 参数优化分析
    4.4 最优组合优化
        4.4.1 最优组合参数优化
        4.4.2 最优组合参数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力阻尼吸振器的减振效果分析和验证
    5.1 概述
    5.2 多阶剪切型动力阻尼吸振器的评价指标
        5.2.1 衰减率定义
        5.2.2 衰减率的实际测试
    5.3 多阶剪切型动力阻尼吸振器的仿真和试验效果分析
        5.3.1 有无吸振器的钢轨衰减率仿真分析
        5.3.2 有无吸振器的钢轨衰减率试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本文的主要结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小半径曲线段轨道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背景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来源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文章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钢轨模型有限元模态分析
    2.1 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
    2.2 钢轨有限元模型介绍
    2.3 模态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轮轨耦合动力学模型振动特性分析
    3.1 轮轨耦合动力学模型
        3.1.1 曲线段轮轨接触情况介绍
        3.1.2 A型车轮轨耦合动力学模型
    3.2 直线段钢轨振动特性分析
        3.2.1 钢轨垂向振动特性分析
        3.2.2 钢轨横向振动特性分析
    3.3 350m曲线半径钢轨振动特性分析
        3.3.1 钢轨垂向振动特性分析
        3.3.2 钢轨横向振动特性分析
    3.4 550m曲线半径钢轨振动特性分析
        3.4.1 钢轨垂向振动特性分析
        3.4.2 钢轨横向振动特性分析
    3.5 计权有效值加速度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半径曲线段轨道振动测试与分析
    4.1 隧道内钢轨振动测试方法
        4.1.1 振动加速度计的安装方式
        4.1.2 钢轨振动测点位置
    4.2 350m曲线半径钢轨振动特性分析
        4.2.1 钢轨垂向振动特性分析。
        4.2.2 钢轨横向振动特性分析
    4.3 车内振动测试方法
    4.4 不同线路下车内振动特性分析
        4.4.1 车内垂向振动特性分析
        4.4.2 车内横向振动特性分析
    4.5 振动有效值加速度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1 350m曲线半径钢轨振动特性对比分析
        5.1.1 钢轨垂向振动特性对比分析
        5.1.2 钢轨横向振动特性对比分析
    5.2 350 米曲线钢轨与车内振动特性对比分析
    5.3 振动有效值加速度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高铁轨道板系统用高分子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1 轨道高分子材料
    1.1 弹性垫板
    1.2 Getzner减振板
    1.3 轨下橡胶垫板
    1.4 绝缘轨距块
    1.5 尼龙预埋套管
    1.6 CA砂浆
2 结束语

(7)新型组合式道床系统静动态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组合道床系统及试验装置
    1.1组合道床试验系统
    1.2等效轮轨载荷系统
2 组合道床系统试验
    2.1测点位置布置
    2.2试验工况
3 组合式道床系统静态特性分析
4 组合道床系统减振效果测试及分析
5 结语

(9)高架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高架轨道环境振动与噪声预测理论研究进展概述
        1.2.1 高架轨道环境振动预测理论
        1.2.2 高架轨道环境噪声预测理论
    1.3 高架轨道减振降噪措施研究进展概述
        1.3.1 高架轨道交通减振措施研究
        1.3.2 高架轨道交通降噪措施研究
    1.4 高架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4.1 高架轨道交通环境振动评估标准
        1.4.2 高架轨道交通环境噪声评估标准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高架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分析方法与数值模拟
    2.1 引言
    2.2 车辆系统模型
        2.2.1 车辆模型的简化
        2.2.2 车辆模型运动方程的建立
    2.3 轨道结构模型及其振动方程的建立
        2.3.1 钢轨振动方程
        2.3.2 轨道板振动方程
        2.3.3 轮轨系统振动方程的建立
    2.4 轮轨空间动态接触模型
        2.4.1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确定
        2.4.2 轮轨接触力的计算
        2.4.3 轨道几何不平顺计算参数选取
    2.5 桥梁-桩土模型及振动方程的建立
        2.5.1 桥梁模型的建立
        2.5.2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的考虑
        2.5.3 桥梁-桩土模型振动方程的建立
    2.6 基于有限元-无限元法的环境土体振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7 车-轨-桥-桩基-环境土体大耦合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2.7.1 大耦合模型的建立
        2.7.2 大耦合振动方程的求解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架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实测与模型验证分析
    3.1 引言
    3.2 环境振动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3.2.1 环境振动数据处理方法
        3.2.2 数据分析方法
    3.3 试验概况
    3.4 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阻振技术在钢轨减振降噪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新型交叉式静音钢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4.2.1 交叉式静音钢轨理论研究与结构设计
        4.2.2 交叉式静音钢轨振动特性测试分析
        4.2.3 交叉式静音钢轨降噪效果测试分析
        4.2.4 结论
    4.3 新型带槽扩展层静音钢轨理论与试验研究
        4.3.1 新型带槽扩展层静音钢轨理论研究
        4.3.2 新型带槽扩展层静音钢轨试验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吸振技术在轨道板减振降噪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波导吸振器吸振耗能机理研究
        5.2.1 变阻尼层阻尼梁的动力方程推导
        5.2.2 导出杆及阻抗优化匹配
    5.3 轨道板理论与试验模态分析及有限元模型修正
        5.3.1 CRTSⅡ 型轨道板约束模态有限元分析
        5.3.2 CRTSⅡ 型轨道板约束模态测试分析
        5.3.3 CRTSⅡ 型轨道板模型修正
    5.4 板上波导吸振器动力特性参数化分析
        5.4.1 板上波导吸振器参数定义
        5.4.2 板上波导吸振器灵敏度分析
        5.4.3 基于吸振原理的板上波导吸振器优化设计
    5.5 板上波导吸振器能量导出杆阻抗匹配最优化研究
        5.5.1 减振效果评价指标的确定
        5.5.2 板上波导吸振器能量导出杆参数研究
        5.5.3 基于响应面试验设计的导出杆参数优化设计
        5.5.4 最优条件下波导吸振器吸振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轮轨耦合振动的噪声地图仿真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噪声地图评价方法
        6.2.1 噪声地图的定义
        6.2.2 噪声地图分类
        6.2.3 噪声地图功能
    6.3 高架轨道交通噪声声源强的计算
        6.3.1 高架轨道噪声源内容
        6.3.2 高架轨道噪声源强的计算方法
    6.4 铁路噪声预测模式
        6.4.1 美国铁路噪声预测模式
        6.4.2 德国Schal103铁路噪声预测模式
        6.4.3 日本铁路噪声预测模式
        6.4.4 我国铁路噪声预测模式
        6.4.5 各种铁路噪声预测模式比较
        6.4.6 高架轨道交通噪声预测方法及软件实现
    6.5 深圳地铁6号线噪声地图研制
        6.5.1 深圳市轨道交通6号线线路工程概况
        6.5.2 深圳市轨道交通6号线声源强的计算
        6.5.3 深圳市轨道交通6号线全线二维噪声地图研究
        6.5.4 深圳市轨道交通6号线全线三维噪声地图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分级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必要性
    1.2 宁波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概况
2 减振降噪原理及方法综述
    2.1 振动和噪声
    2.2 减振降噪基本原理
3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分级比选
    3.1 一般综合减振降噪措施
    3.2 中等减振措施
    3.3 高等减振措施
    3.4 特殊减振措施
    3.5 高等降噪措施
4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减振降噪措施分级比选
    4.1 减振降噪设计原则
    4.2 减振降噪措施分级比选实例
    4.3 2号线一期减振降噪措施分级比选成果(如表6)
5 结语

四、高速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D]. 周云川.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地铁移动荷载作用下Duxseal-WIB隔振性能研究[D]. 杨帅.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3]高架车站内弹性轨枕有砟轨道垂向振动特性分析[D]. 董瑞林.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4]钢轨动力阻尼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D]. 戚柳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5]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小半径曲线段轨道振动特性研究[D]. 刘福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6]高铁轨道板系统用高分子材料[J]. 王鹏,张均,姜志国,刘伟斌,李志伟,王峰.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6(04)
  • [7]新型组合式道床系统静动态特性试验研究[J]. 王志强,王安斌,魏军光,汤玮.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04)
  • [8]轨道列车振动与噪声研究现状与发展[J]. 刘晓波,刘剑,LE Van-quynh.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3(06)
  • [9]高架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关键技术研究[D]. 赵才友.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1)
  • [10]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分级比选研究[J]. 张朋成,王雨,曾仲毅. 科技资讯, 2013(26)

标签:;  ;  ;  ;  ;  

高速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研究及关键技术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