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上网功能的自组网网关设计

具有上网功能的自组网网关设计

一、具备Internet接入功能Ad hoc互联网关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任祥[1](2020)在《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车载网络动态服务分配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以及以自动驾驶、车载多媒体服务等为代表的计算密集型任务的兴起,车载网络中对于车辆任务处理性能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加。但传统的云计算体系架构已经无法从容应对当前复杂车载网络环境的挑战,针对传统云计算的弊端,通过部署更靠近车辆终端的边缘节点,提高车载网络中复杂任务处理能力,缩短任务处理延迟,已经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当前,车载网络中基于边缘计算的资源与服务动态分配优化问题已成为车联网以及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车载异构网络环境,重点研究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动态服务分配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车载边缘网络中产生的任务多种多样且存在较多相似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车载边缘网络中基于任务依赖性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对于车载边缘网络中车辆到达与任务生成的复合任务模型进行聚类处理,通过构建有向无环图的任务处理模型,根据目标任务本身及选定任务之间共享最近邻的标准化加权数设置数据矩阵,对于任务进行相关性学习,进一步构建任务集之间的相关性,并以任务之间依赖的最大值为依据进行聚类处理。此算法能够对到达的任务进行划分聚类,避免高相似任务的重复处理,简化边缘服务器所需任务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聚类算法在聚类时间与精准度方面优于传统算法,能够缩短聚类时间,提升聚类精准度,并能够适用于车载网络环境,相较于未经聚类的任务处理,延迟缩短了近30%,能耗方面也降低了约20%。其次,针对边缘服务器的计算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联网中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任务适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多次多项式迭代求解凸优化问题用以增加可在边缘计算网络中处理的输入任务的数量,周期性的适配边缘计算网络中的传入任务,用以增加边缘计算网络中可以处理的任务数量,并通过线性规划简便本文的方案。此算法能够动态调整云服务器与边缘服务器之间的任务负载,充分利用云服务器与边缘服务器各自的优势。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提高车联边缘网络中任务的处理效率,达到节省能量消耗,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均衡云服务器与边缘服务器之间的处理能力,对于处理车联网中数目庞大的到达任务而引发的服务器过载问题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刘骏涛[2](2016)在《移动自组织模式的互联网接入共享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虽然目前网络覆盖越来越完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情形,由于用户的设备在当前区域所属运营商的网络信号不佳,或者是距离公共Wi-Fi热点过远和没有这些公共Wi-Fi热点密码的原因,无法接入互联网。另外,即使用户具备直接连接3G/4G网络的能力,但由于受到网络流量的限制,也希望能够利用免费或者低资费的Wi-Fi网络连接互联网。在一些灾难应急处理的情景下也有类似的需求,若仅存的一些保持接入互联网能力的设备将其能力共享出来,可以有效及时地为营救带来便利。在这些情景下,将部分设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分享出来,通过组建移动自组网的方式实现互联网接入共享,显得非常必要而有意义。本文在移动终端设备组建移动自组网接入互联网的场景下进行研究,在保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结合互联网通道的状态和特点,设计互联网接入方案。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互联网接入共享整体方案设计。构建互联网接入共享场景,将节点进行分类:叶节点、中继节点和网关节点分工合作,叶节点按需发出路由请求,网关节点同时进行间接路径的探测优化其访问互联网通道。针对普通接入共享和支持QoS的接入共享两种不同的情形进行方案设计,讨论各类节点的不同处理流程。(2)实现方案的支撑技术研究。研究基于虚拟接口的网状拓扑构建方法,并提出以AODV协议为基础的服务质量路由协议LPAODV,在互联网接入共享的场景中设计交互过程,扩展协议格式、路由表等以满足服务质量要求。(3)结合节点资源消耗情况的路由判据设计。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资源有限,传统的路由判据容易使得位于网络中心的节点消耗过多资源,因此设计了一种考虑节点负载和电量情况的新路由判据,提高选取路径的质量和提升整体网络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4)对LPAODV协议进行仿真测试。在网络仿真平台上模拟互联网接入共享的场景,对其进行功能测试,并与AODV协议以及其它改进协议对比,对平均吞吐量、平均端到端时延和剩余电量情况等性能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LPAODV协议能够支持接入互联网共享且保证较高的性能。

蔡冰莹[3](2016)在《支持Internet互联的AODV路由协议实现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在网络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边远地区或网络基础设施已被破坏的应急环境中,临时通信网络需要同时具备自组织,多跳和能与外界通信等特征。MANET能够满足自组织和多跳这两个内部组建网络的要求,但是与Internet的联结需要通过特殊的处理才能实现。目前实现MANET与Internet互联的普遍做法是将网关作为MANET和Internet的通信桥梁,通过网关将MANET作为Internet的子网整体接入。因为两个网络所有的数据交换都要经过网关,所有网关容易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而且存在网关选择和切换问题。基于网关接入存在的问题,本文在iAODV(Internet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的基础上,在嵌入式设备上实现了支持Internet互联的互联自组网协议,并提出针对互联节点和有线节点的路由优化,和基于备份连接的断路修复功能。互联协议引入了互联节点和有线节点,在协议处理上兼容多种网络接口,以路由的方式实现了MANET与Internet的互联。在互联网络中,互联节点,有线节点和无线节点运行统一的互联协议,以对等节点的角色参与路由。因而省去了网关发现与维护,以及网关切换的开销。实验结果表明,当传输路径中存在互联节点和有线节点时,新协议具有较高的网络整体带宽和良好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当网络拓扑变化较频繁时,路由优化能够及时地检测环境变化,并尝试发现较优路径。断路修复功能能够及时检测到路径故障,并尝试进行本地修复,但确定无法修复后,发送断路消息通知源节点。当网络中仅存在移动节点时,互联协议的网络带宽与数据传输稳定性与AODV的性能持平。这表明了我们在支持了互联功能的基础上,没有降低AODV原有的性能。

张静[4](2015)在《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舒适度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家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智能家居系统大都采用有线接入方式,但是这种接入方式布线麻烦、升级和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由于无线接入方式在成本、可扩展性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多媒体设备间高速传输的迫切需求,因此采用WIFI技术进行接入是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由于Ad Hoc网络的多跳通信和自组织性等优势,将Ad Hoc网络运用于家庭内部网络的组建上,可以扩大通信范围。智能手机通过Ad Hoc网络接入Internet,不仅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信号质量,而且扩展了Ad Hoc网络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目前,已经研究出了很多针对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这些路由协议都是针对特定的移动通信场景而设计的。由于家庭内部网络中节点移动速率较低、数量较少、对通信速率需求较高,使得传统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并不适用于智能家居应用场景。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智能家居应用场景的路由协议。对家庭内部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分级,并使节点分阶段发送路由请求,很好地解决了网络拥塞问题,提高了路由建立的可靠性。综合考虑居住面积和家庭内网节点总数目等因素,将路由协议的最大跳数设定为三跳,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又可以减少路由协议的开销。考虑到链路质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路径稳定度(Stability of Path,SP)的路由选择算法,根据端到端的丢包率和节点作为中间转发节点的频率定量分析路径稳定度,选择路径稳定度最高的路径作为最优路径。为了对设计的路由协议进行理论性能分析,本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在给定成功概率的情况下,计算出了节点的平均入网时间和最长入网时间。通过MATLAB仿真,得到不同节点数目下,平均时间和最长时间随着时隙数的变化曲线,经过分析得到最优入网时间下时隙数的选择,给实际系统中参数的设定提供理论参考。为了得到设计的路由协议的实际运行性能,本文在嵌入式Linux平台上实现了路由协议的关键部分,并测试了协议的性能。最后对设计的协议进行了总结,指出了需要改进和优化的方面。

王海涛,宋丽华,陈晖,张祯松[5](2014)在《异构网络融合及实现技术方案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异构网络融合是提供泛在网络和普适计算的重要基础,也是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异构网络融合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异构网络融合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针对异构融合网络的特点,从多个层面说明了实现异构网络融合可选的设计思路和技术途径,特别是对网络层面的异构网络融合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

张康康[6](2014)在《井下Mesh救灾网络数据终端及传感网网关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的产煤大国,对煤炭的需求非常大,但是近年来,煤矿事故高发,给矿工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煤炭开采工作;但是,我国在井下救灾通讯技术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井下救灾所使用的装备十分落后,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矛盾,因此组建一套现代化、集井下无线视频、语音和环境监测为一体的救援网络势在必行。随着信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无线网络技术,其中无线Mesh网络就是其中的一种,无线Mesh网络作为一种无线多跳技术,具备快速组网、高带宽和高可靠性等优点,被誉为下一代无线网。在煤矿井下非常复杂的环境下,Mesh网络可以保证在煤矿发生矿难时,网络仍然可以可靠的通信,该技术为井下通信救援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煤矿突水、火灾等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SQ2012BAJY3504),对井下救灾系统进行分析,构建了井下Mesh救灾网络应急通信系统的业务模型和逻辑结构,并对其中的井下无线数据终端子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并借助该终端完成与无线传感网的互联互通,本文具体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根据井下无线数据终端的业务需求,对该终端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进行设计,选用ARM9架构的主控制芯片,构建了终端的硬件平台和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软件平台;移植了威盛Solomon VT6656无线网卡模块,以保证终端能成功接入到Mesh网络。2、对终端的应用软件部分进行开发,对井下紧急报警、短消息发送、设备控制及传感网互联功能进行融合,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多任务并发执行,最终开发出一套满足需要的应用软件。3、对无线Mesh网络和传感器网络互联网关进行开发,对传感网节点的硬件和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其中软件包含两部分:协调器侧的软件和数据终端侧软件;并对Mesh网络与无线传感网之间数据通信的格式进行了设计,以保证网络的互联互通。4、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所设计的无线数据终端和无线传感网网关进行测试,首先对实验室搭建的无线Mesh网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然后对井下无线数据终端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测试,最后对无线传感网网关的功能进行了测试。

闫永航[7](2014)在《移动Ad hoc网络与Internet互联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军事作战方式不断改变,信息优势已经成为决定战场胜负形势的制高点。当前,各种使用移动Ad hoc网络技术构建的野战互联网络系统、战场侦察和监视系统等大量装备部队,这些系统在具有越来越强功能的同时,还需要与军用IP广域网互联。因此,如何保证在野外机动作战过程中机动作战部队与军用IP广域网之间的无缝不间断连接,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军事作战过程中,为了实现网络快速部署,通常对军用战术互联网络的自配置功能要求非常高,其中就包括设备的地址自动配置。由于军用超短波电台自组网具有带宽窄、速率低的信道特点,必须设计高效率、低开销的地址自动配置协议。在军用战术互联网络的整个生存期间,网络拓扑结构会频繁变化,它可能会分割成几个较小的网络,或者几个较小的网络在某一时间会合并成为一个较大的网络。因此,地址自动配置协议需要能够处理网络分割和合并的场景。在遂行野战任务时,军用战术互联网络与军用IP广域网需要交互大量的指挥控制和态势感知信息以及情报。而设备要想接入军用IP广域网,首先需要发现和选择网关。为了提高军用战术互联网络与军用IP广域网互联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往往会部署多个网关。面对大量的音频、视频、图像等资料的交互需求,如何从多个网关中发现和选择一个保证服务质量的网关至关重要。为了适应复杂的野战地理环境和提供可靠冗余的通信需求,军用战术互联网络通常都包含多种无线通信手段,网络内部的数据传输手段多样以提升整体的吞吐量。而军用战术互联网络与军用IP广域网的互联流量都经网关中继,网关往往会成为影响互联性能提升的瓶颈。通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在网络中部署多个网关,以增加互联的总带宽容量。但是,在没有引入其它机制的情况下,如果使用传统的最短路径路由算法来选择到网关的路由路径,那么移动结点都会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网关,于是,高度集中的流量势必导致单个网关负载过重。因此,仅仅通过部署多个网关并不能较好地提升互联的吞吐量性能,为了提高军用战术互联网络与军用IP广域网间的流量交互性能,必须对多网关间的负载平衡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移动Ad hoc网络与Internet互联的新需求和挑战,在地址自动配置、网关发现和选择以及负载平衡方面展开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对于进一步地讨论和开展移动Ad hoc网络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创新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军用超短波电台自组网带宽窄、速率低的信道特点,提出一种高效率、低开销的移动Ad hoc网络地址自动配置协议MANET-AACP。该协议能够为移动结点配置一个唯一的本地地址和一个唯一的全局地址。该协议能够处理网络分割和网络合并问题,并在整个移动Ad hoc网络生存期间保证所配置地址的唯一性。通过理论分析证明本文提出的MANET-AACP协议产生地址冲突的概率非常低,通过仿真证明该协议有效、开销较低。2)针对军用战术互联网络与军用IP广域网数据交互的新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网络负载自适应的网关发现协议,它根据网络的流量负载动态地调整网关通告消息的发送范围,较好地适应了当前的网络状态,提高了互联的性能。提出一种网关发现协议的理论分析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本文提出的基于网络负载自适应的网关发现协议和现有的网关发现协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网络负载自适应的网关发现协议既能获得很好的互联性能,同时又将开销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网络负载自适应的网关发现协议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组传递率和较低的端到端平均分组传输延迟。3)提出一种基于QoS的网关选择算法,它使用网关当前可用负载容量、移动节点到网关的路径质量以及移动节点到网关的最短距离三个QoS参数来选择最佳网关,它能选择一条到网关的具有较好路径质量的、较轻负载的路径,同时尽量降低消耗的资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QoS的网关选择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组传递率和较低的端到端平均分组传输延迟。4)本文提出两种多网关间负载平衡路由算法,这两种算法都能使得负载在Ad hoc网络以及多网关间平衡分布。为了降低平均路由路径长度,引入路由路径长度增长阈值,防止路由路径长度过长,避免消耗更多宝贵的无线网络资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种多网关间负载平衡路由算法不但能够有效地平衡负载,而且与最短路径路由算法相比,平均路由路径长度的增长不超过20%。

李振典[8](2013)在《MANET与Internet互联网关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MANET网络是一种无中心移动多跳自组织网络,其灵活、方便的组网方式使其在灾后应急通信、战场战术通信及城市车辆交通等应用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受到资源、能源及带宽等的限制,MANET网络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治系统并不能完全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将MANET与Internet等其他网络进行互联作为对传统网络的一种补充是通信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课题基于多MANET之间及与Internet之间互联组建大规模通信网络为研究背景,以研究开发多MANET与Internet高效互联网关技术为最终目的,主要针对现有的网关技术方案和网关功能承载协议做仿真分析,积累理论基础及获取实验数据支持,并设计实现模块化、可扩展的网关软件原型系统。具体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研究了各种典型的网关发现方案和网关转发策略,并在OPNET平台上对其进行了实现,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各种网关技术方案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结果显示基于AODV的Ratanchandani网关发现方案和Ruiz网关发现方案及基于隧道方式的网关转发策略拥有更好的性能表现。(2)研究了支持网关功能的MANET路由协议,并通过OPNET仿真分析了AODV和OLSR协议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及其网关功能对应用业务的承载能力,研究表明在承载FTP业务的高负载网络中,OLSR相对于AODV有更好的性能表现。(3)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和实现了支持多MANET与Internet互联的网关软件系统的原型系统,其中开发了通用的系统架构,使路由算法相关的部分作为独立的模块,基于通用系统架构可以支持多种MANET路由算法。(4)开发了AODV和OLSR路由算法模块,并以这两种协议为载体对网关原型系统进行了功能性测试。(5)基于OPNET平台对多MANET与Internet互联的网络场景进行仿真实验,通过仿真分析了解了这种场景中的网络行为特征、网关性能表现及网络瓶颈问题。

蔡蛟洋[9](2013)在《Ad Hoc组网中网关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具有不同网络结构及技术方案的网络互连通信,称为异构网络融合。Ad Hoc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可以共享骨干网络丰富的数据资源,同时可以拓展骨干网络的通信覆盖范围。Ad Hoc异构网络融合,需要通过网关来实现。网关用于提供协议转换、路由选择、数据交换等网络兼容功能。在Ad Hoc异构网络融合中,不同网络存在路由协议,层次结构,网络特性上的差别,所以合适的网关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网关发现和网关选举作为网关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决定网关在Ad Hoc异构网络融合中的性能。本文针对现有的一些Ad Hoc组网网关发现方法网络开销大、延迟高、分组投递率低等不足,引入网关主动发现范围和通告间隔两个参数,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因素的MANET组网自适应网关发现方法。同时,针对现有一些Ad Hoc组网网关选举算法存在网关切换频繁,网络负载不均衡等缺点,在单一考虑跳数的基础上,引入网络负载和路径质量,定义了网关可用度的概念,并根据网关可用度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因素的MANET组网网关选举算法。最后,建立Ad Hoc与Internet的异构网络融合仿真模型,对设计的自适应网关发现方法和网关选举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因素的自适应网关发现方法是主动式网关发现方法和反应式网关发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折中,该方法具有较小的网络开销,较小的延迟,同时具有较高的分组投递率。基于多因素的选举算法能大幅降低网关切换次数,一定程度上均衡了网关负载,降低了网络总负载,达到提高Ad Hoc接入网性能的效果。

谷海涛[10](2013)在《基于信任机制的MANET与Internet互联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移动Ad Hoc网络(MANET)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固定基础设施的新型无线网络。因其部署简单,使用方便而在军事等许多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当前人们日常所需的大多数信息资源都存储于Internet中,因此人们自然期望通过无线移动设备不受实际物理位置的约束随时随地地获取连续、稳定、有质量保证的网络连接以获取Internet上的信息。因此,将MANET与Internet进行互联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当前,对MANET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网关发现和网关选择问题,但现有的网关发现和网关选择方案并不能保证建立的网关路径是安全的,这是因为路径可能存在诸如恶意节点或自私节点对它接收到数据包不进行转发的攻击问题,而且MANET网络的移动性和拓扑动态性也使得路由极其不可靠。针对此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MANET节点与Internet节点间可信的路由技术,尤其是可信的网关选择问题。本文首先引入基于云模型的MANET网络信任模型,以提高节点信任度刻画的准确性,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以上信任模型的MANET与Internet互联的可信路由协议,该协议能够选择一条MANET节点到网关最优的双向路由,增强了网络的健壮性。该协议以信任度作为选路因子之一来选取节点到网关的最佳路由,不仅使网关路由具有尽量小的跳数,而且实现了网关路径的可信性。本文详细给出了该协议的实现,并基于NS2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较好地避开黑洞节点和自私节点,并且在存在网络攻击的环境具有较高的分组投递率和吞吐量,从而保证路由安全,提高路由性能。

二、具备Internet接入功能Ad hoc互联网关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具备Internet接入功能Ad hoc互联网关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车载网络动态服务分配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任务聚类的研究现状
        1.2.2 边缘计算中任务适配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与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车联网概述
        2.1.1 车联网的分层架构
        2.1.2 车联网中的网络模型
    2.2 移动边缘计算简介
        2.2.1 移动边缘计算基本概念
        2.2.2 移动边缘计算的架构
        2.2.3 移动边缘计算的性能指标
        2.2.4 移动边缘计算的支撑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载边缘网络中基于任务依赖性的聚类算法
    3.1 问题描述
    3.2 基于任务依赖性的自适应聚类算法
        3.2.1 相关性学习
        3.2.2 任务聚类
    3.3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3.3.1 聚类性能
        3.3.2 车载边缘网络中的性能表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联网中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任务适配算法
    4.1 问题描述
    4.2 基于边缘计算的任务适配算法
        4.2.1 任务适配过程中系统效用的制定
        4.2.2 任务适配程序的线性规化
        4.2.3 生成任务适配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1 仿真模型
        4.3.2 处理成功的任务数量
        4.3.3 能量消耗
        4.3.4 网络的QoE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专利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移动自组织模式的互联网接入共享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1.1.2 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需求
    1.2 互联网接入共享
        1.2.1 3G/4G和Wi-Fi接入共享
        1.2.2 移动自组网接入共享和面临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研究现状
    2.1 移动自组织网络
        2.1.1 移动自组网的特点
        2.1.2 移动自组网关键技术
    2.2 移动自组网路由技术
        2.2.1 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分类
        2.2.2 AODV路由协议
        2.2.3 移动自组网中的QoS路由
    2.3 基于Wi-Fi的移动自组网技术
        2.3.1 Wi-Fi Ad-Hoc技术
        2.3.2 Wi-Fi Direct技术
        2.3.3 基于Wi-Fi的Ad-Hoc应急组网
    2.4 Ad-Hoc与Internet的互联
        2.4.1 Ad-Hoc接入Internet的一般方法
        2.4.2 Ad-Hoc与Internet互联网关发现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自组网接入共享方案设计
    3.1 应用场景描述
        3.1.1 场景描述
        3.1.2 节点类型分析
        3.1.3 AODV协议的适用性及缺陷
    3.2 普通接入共享路由发现机制
        3.2.1 路由请求与反向路由建立
        3.2.2 路由响应与正向路由建立
        3.2.3 网关节点的多路径探测与优化
    3.3 支持QoS的接入共享路由方案
        3.3.1 叶节点的处理流程
        3.3.2 中继节点的处理流程
        3.3.3 网关节点的处理流程
        3.3.4 QoS测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拓扑构建方法与接入共享路由协议设计
    4.1 移动自组网拓扑构建
        4.1.1 虚拟接口及其实现
        4.1.2 网状拓扑的动态构建
    4.2 基于AODV改进的服务质量路由协议
        4.2.1 改进路由协议的基本思想
        4.2.2 路由协议消息报文
        4.2.3 带QoS约束的路由表结构
    4.3 基于节点负载和电量的路由判据设计
        4.3.1 路由判据设计的一般要求
        4.3.2 负载和电量对选路的影响
        4.3.3 综合跳数、负载和电量的路由判据
        4.3.4 路径更新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由协议仿真测试与分析
    5.1 路由协议仿真的实验环境搭建
        5.1.1 ns平台中的AODV实现及其改造
        5.1.2 改进协议中各参数的获取
    5.2 互联网接入共享功能测试
        5.2.1 路径建立结果及其优化
        5.2.2 QoS限制下的路径选择
        5.2.3 网关节点失效时的路径变化
    5.3 互联网接入共享性能对比
        5.3.1 不同α值对性能的影响
        5.3.2 性能对比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实现网状拓扑构建的操作命令流程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3)支持Internet互联的AODV路由协议实现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MANET与Internet互联的相关理论知识
        1.2.1 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
        1.2.2 MANET与Internet互联的关键技术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MANET与INTERNET互联的相关工作
    2.1 MANET与Internet互联的相关工作
    2.2 iAODV协议
        2.2.1 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
        2.2.2 互连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iAODV)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IAODV-RO的协议设计
    3.1 iAODV-RO的协议架构
    3.2 多接口与广播支持
    3.3 路由发现与断路
    3.4 路由优化
    3.5 关键数据结构
        3.5.1 协议控制包
        3.5.2 协议维护的关键列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IAODV-RO的原型实现
    4.1 iAODV-RO的系统架构
    4.2 iAODV-RO的系统初始化
    4.3 网络接口获取和广播单播的实现
    4.4 路由发现与优化
    4.5 断路处理
    4.6 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模拟器RealSimulator
        4.6.1 RealSimulator
        4.6.2 iAODV-RO的位置模拟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分析
    5.1 实验方案
        5.1.1 实验设备
        5.1.2 断路实验拓扑及实验说明
        5.1.3 优化实验拓扑及实验说明
        5.1.4 冲突域实验拓扑及实验说明
    5.2 断路实验
    5.3 优化实验
    5.4 隔离冲突域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论文工作总结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专业术语及缩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4)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智能家居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智能家居国外研究现状
        1.2.2 智能家居国内研究现状
        1.2.3 智能家居发展趋势
    1.3 智能家居内网路由协议的研究意义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智能家居与Ad Hoc网络
    2.1 智能家居系统组成与组网特点
        2.1.1 智能家居系统组成
        2.1.2 智能家居中节点设备特点及分类
        2.1.3 智能家居内网的组网特点
    2.2 WIFI技术
        2.2.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
        2.2.2 WIFI的特点及组网模式
    2.3 Ad Hoc网络特点
    2.4 Ad Hoc网络接入Internet技术研究
        2.4.1 Ad Hoc网络接入Internet的困难
        2.4.2 Ad Hoc网络接入Internet需要解决的问题
        2.4.3 Ad Hoc网络接入Internet的方案
    2.5 Ad Hoc网络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家居内网路由协议设计及性能计算
    3.1 智能家居内网路由协议设计分析
        3.1.1 Ad Hoc网络经典路由协议
        3.1.2 路由协议设计考虑因素
        3.1.3 路由协议设计思路
    3.2 智能家居协议报文设计
        3.2.1 路由协议报文格式
        3.2.2 智能网关与节点通信帧格式
        3.2.3 智能终端与智能网关通信帧格式
    3.3 节点入网过程和路由维护过程
        3.3.1 一级节点入网过程
        3.3.2 二级节点入网过程
        3.3.3 三级节点入网过程
        3.3.4 路由维护过程
    3.4 基于路径稳定度的路由算法
    3.5 路由协议理论性能计算及参数设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家居内网路由协议实现与测试
    4.1 嵌入式Linux平台介绍
    4.2 路由协议开发相关技术原理简介
        4.2.1 Linux TCP/IP协议栈
        4.2.2 socket网络编程
    4.3 智能家居内网路由协议实现
    4.4 智能家居内网路由协议测试
        4.4.1 软件平台搭建
        4.4.2 测试环境搭建
        4.4.3 协议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异构网络融合及实现技术方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发展现状
3 异构网络融合技术方案
    3.1 基于IP核心网的异构网络融合
    3.2 基于互联网关和移动IP的异构网络融合
    3.3 基于多无线电协作的异构网络融合
    3.4 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异构网络融合
    3.5 基于认知网络的异构网络融合
4 结束语

(6)井下Mesh救灾网络数据终端及传感网网关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矿井无线通信现状
    1.3 无线Mesh网络简介
        1.3.1 无线Mesh网络概述
        1.3.2 无线Mesh网络的网络结构
        1.3.3 无线Mesh网络的特点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井下Mesh救灾网络应急通信系统构建
    2.1 系统概述
        2.1.1 需求分析
        2.1.2 系统结构
    2.2 系统组成
        2.2.1 无线语音调度子系统
        2.2.2 无线视频监控子系统
        2.2.3 无线定位与导航子系统
        2.2.4 无线数据终端子系统
    2.3 无线终端子系统监控端软件介绍
        2.3.1 开发环境与开发语言
        2.3.2 软件各部分功能详解
    2.4 本章小结
3 无线数据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方案选择
        3.1.1 系统总体结构
        3.1.2 无线数据终端软硬件平台的选择
    3.2 系统软硬件平台的搭建
        3.2.1 无线数据终端硬件系统的搭建
        3.2.2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
        3.2.3 Bootloader的移植
        3.2.4 Linux操作系统在ARM平台的移植
        3.2.5 YAFFS根文件系统的建立
        3.2.6 无线网卡移植
    3.3 无线数据终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3.3.1 软件概述
        3.3.2 主程序模块
        3.3.3 网络通信模块
        3.3.4 消息队列模块
        3.3.5 通信消息格式设计
    3.4 无线数据终端工作流程
        3.4.1 工作流程
        3.4.2 接入Mesh网络流程
    3.5 本章小结
4 传感网互联网关设计与实现
    4.1 概述
        4.1.1 无线传感网技术
        4.1.2 ZigBee技术
        4.1.3 联网关设计思路
    4.2 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
        4.2.1 CC2430单片机介绍
        4.2.2 CC2430模块硬件设计与实现
    4.3 传感网互联网关软件设计
        4.3.1 开发环境介绍
        4.3.2 Z-Stack协议栈介绍
        4.3.3 Z-Stack软件架构
        4.3.4 协调器端软件设计
        4.3.5 数据终端侧软件设计
    4.4 网关通信数据格式
        4.4.1 上行数据传输
        4.4.2 下行数据传输
    4.5 本章小结
5 性能与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目标
    5.3 测试设备和软件工具
    5.4 Mesh网络性能测试
        5.4.1 设备实物与网络拓扑图
        5.4.2 Mesh网络带宽测试
        5.4.3 Mesh网络端到端时延测试
    5.5 无线数据终端系统测试
        5.5.1 短消息功能子系统测试
        5.5.2 设备控制子系统测试
        5.5.3 紧急报警子系统测试
        5.5.4 网关互联子系统
    5.6 抓包测试结果及分析
        5.6.1 TCP建立链接抓包
        5.6.2 短消息子系统测试抓包
        5.6.3 设备控制子系统抓包
        5.6.4 紧急报警子系统抓包
        5.6.5 网关互联子系统抓包
    5.7 通信范围测试结果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移动Ad hoc网络与Internet互联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索引
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地址自动配置
        1.2.2 网关发现和选择
        1.2.3 负载平衡
    1.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地址自动配置协议
    2.1 引言
    2.2 地址自动配置协议
        2.2.1 常量定义
        2.2.2 定时器设计
        2.2.3 MANET-AACP协议的操作过程
    2.3 MANET-AACP协议的理论分析
        2.3.1 MANET-AACP协议产生地址冲突的概率
        2.3.2 控制开销估测
    2.4 实验设计
    2.5 实验结果
        2.5.1 网络B中结点数变化对地址分配延迟和通信开销的影响
        2.5.2 结点移动速度变化对地址分配延迟和通信开销的影响
    2.6 小结
第3章 基于服务质量的网关发现和选择
    3.1 引言
    3.2 基于网络负载自适应的网关发现协议
        3.2.1 数据结构
        3.2.2 计算主动域TTL的初始值
        3.2.3 主动域TTL的更新
        3.2.4 协议描述
        3.2.5 主动域中节点丢失到网关连接的处理
        3.2.6 被动域中节点更新服务网关的触发机制
    3.3 基于QoS的网关选择算法
        3.3.1 网络模型
        3.3.2 QoS参数的选择
        3.3.3 网关发现
        3.3.4 QoS参数的估测
        3.3.5 基于QoS的网关选择算法
    3.4 网关发现协议的分析模型
    3.5 仿真实验
        3.5.1 基于网络负载自适应网关发现协议的仿真设计
        3.5.2 基于QoS的网关选择算法的仿真设计
    3.6 仿真结果
        3.6.1 主动域初始TTL的设定
        3.6.2 基于网络负载自适应的网关发现协议的仿真结果
        3.6.3 基于QoS的网关选择算法的仿真结果
    3.7 小结
第4章 多网关间负载平衡路由算法
    4.1 引言
    4.2 网络模型
    4.3 Voronoi图
    4.4 最短路径路由算法
        4.4.1 SPR算法对负载平衡的影响
    4.5 多网关负载平衡路由算法
        4.5.1 算法设计原则
        4.5.2 计算多网关负载平衡因子
        4.5.3 计算移动结点的可用负载容量
        4.5.4 MGLBR算法描述
        4.5.5 ES-MGLBR算法描述
        4.5.6 算法复杂性分析
    4.6 仿真
        4.6.1 Choi算法简介
        4.6.2 最优路由路径长度增长阈值的设定
        4.6.3 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
        4.6.4 对平均路由路径长度的影响
    4.7 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MANET与Internet互联网关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网关发现策略研究
    2.1 引言
    2.2 网关发现方案分类
    2.3 基于 OPNET 平台的网关发现方案仿真分析
        2.3.1 OPNET 仿真场景搭建
        2.3.2 仿真结果验证比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关转发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网关转发策略分类
    3.3 网关转发策略面临的问题
    3.4 基于默认路由的网关转发策略
    3.5 基于隧道方式的网关转发策略
    3.6 基于 OPNET 的隧道方式和默认路由转发策略的仿真分析
        3.6.1 OPNET 仿真场景
        3.6.2 仿真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关功能的协议支持
    4.1 引言
    4.2 MANET 路由协议
    4.3 两种典型的具有网关功能的 MANET 路由协议
        4.3.1 OLSR 协议
        4.3.2 AODV 协议
    4.4 AODV 与 OLSR 路由协议的性能比较研究
        4.4.1 仿真场景建立
        4.4.2 仿真分析
    4.5 AODV 与 OLSR 网关业务承载能力仿真分析
        4.5.1 仿真场景建立
        4.5.2 FTP 业务性能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Linux 的 MANET 与 Internet 互联网关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网关应用的背景需求
    5.3 网关协议栈设计
    5.4 路由系统设计
        5.4.1 路由转发逻辑设计
        5.4.2 AODV 协议路由算法处理逻辑
        5.4.3 OLSR 协议路由算法处理逻辑
        5.4.4 数据表设计与维护
    5.5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5.5.1 系统架构整体框架设计
        5.5.2 路由转发逻辑模块设计
        5.5.3 数据表维护模块设计
    5.6 关键技术实现
        5.6.1 数据表存储结构设计
        5.6.2 通用接口层设计
        5.6.3 事件调度机制
        5.6.4 用户层与内核层通信
        5.6.5 内核路由表操作
        5.6.6 系统参数设置
        5.6.7 缓冲区设置
        5.6.8 套接口相关技术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仿真及测试
    6.1 系统仿真
        6.1.1 仿真建模
        6.1.2 仿真结果
    6.2 系统测试
        6.2.1 系统测试平台
        6.2.2 测试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Ad Hoc组网中网关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Ad Hoc网络及其异构网络融合
    2.1 Ad Hoc网络的特点
    2.2 Ad Hoc的技术结构
    2.3 Ad Hoc异构网络融合
    2.4 Ad Hoc组网中网关的关键技术
3. MANET自适应网关发现方法设计
    3.1 网关发现方法分类
    3.2 自适应网关发现关键因素
    3.3 MANET自适应网关发现方法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MANET接入网关选举算法设计
    4.1 MANET网关选举研究分类
    4.2 Jelger网关选举算法分析
    4.3 MANET接入网网关选举算法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仿真设计与分析
    5.1 OPNET Modeler仿真平台
    5.2 仿真模型的建立
    5.3 自适应网关发现方法仿真
    5.4 MANET网关选举算法仿真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10)基于信任机制的MANET与Internet互联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MANET 与 Internet 互联的研究现状
        1.2.2 基于信任机制的 MANET 路由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MANET 与 Internet 互联的相关研究概述
    2.1 MANET 技术简介
        2.1.1 MANET 的特点
        2.1.2 MANET 的安全威胁
        2.1.3 AODV 路由协议原理
    2.2 MANET 与 Internet 互联的研究概况
        2.2.1 MANET 与 Internet 互联的方案
        2.2.2 网关发现与网关选择
    2.3 AODV+混合路由协议
        2.3.1 AODV+路由协议原理
        2.3.2 针对 AODV+路由协议的攻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ANET 的信任模型
    3.1 云模型的相关知识
        3.1.1 云模型的定义和数字特征
        3.1.2 云发生器
        3.1.3 云的方差
        3.1.4 基于区间的云相似度比较算法
    3.2 基于云模型的信任管理框架
    3.3 证据收集
        3.3.1 直接信任证据收集
        3.3.2 推荐信任证据收集
    3.4 信任计算
        3.4.1 直接信任值计算
        3.4.2 间接信任值计算
    3.5 信任综合与信任维护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信任机制的网关路由协议设计
    4.1 总体方案设计
    4.2 节点信任评估模块设计
        4.2.1 表结构
        4.2.2 节点信任初始化
        4.2.3 监测模块
        4.2.4 信任度计算和更新模块
        4.2.5 恶意行为检测和惩罚模块
        4.2.6 节点信任评估模块工作流程
    4.3 路由选择模块设计
        4.3.1 路由表结构与选路判据
        4.3.2 控制消息的格式
        4.3.3 路由选择过程
    4.4 网络开销及安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实验与分析
    5.1 NS2 仿真平台介绍
    5.2 仿真实现
        5.2.1 仿真目的及软硬件配置
        5.2.2 仿真场景和网络配置
        5.2.3 仿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创新点说明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四、具备Internet接入功能Ad hoc互联网关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车载网络动态服务分配算法研究[D]. 任祥.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2]移动自组织模式的互联网接入共享机制研究[D]. 刘骏涛. 东南大学, 2016(02)
  • [3]支持Internet互联的AODV路由协议实现与优化[D]. 蔡冰莹. 北京理工大学, 2016(11)
  • [4]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 张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5]异构网络融合及实现技术方案探讨[J]. 王海涛,宋丽华,陈晖,张祯松. 数据通信, 2014(02)
  • [6]井下Mesh救灾网络数据终端及传感网网关设计与实现[D]. 张康康.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6)
  • [7]移动Ad hoc网络与Internet互联关键技术研究[D]. 闫永航. 北京理工大学, 2014(04)
  • [8]MANET与Internet互联网关关键技术研究[D]. 李振典.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9]Ad Hoc组网中网关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 蔡蛟洋. 海南大学, 2013(02)
  • [10]基于信任机制的MANET与Internet互联关键技术研究[D]. 谷海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具有上网功能的自组网网关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