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银尘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80例

藏银尘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80例

一、藏茵陈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80例(论文文献综述)

韵海霞[1](2021)在《青藏高原典型药用植物区域差异研究及生态适宜性评价 ——以川西獐牙菜为例》文中认为地理环境差异是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形成、转化和积累差异的关键原因,也是探究中药药效差异的研究热点,川西獐牙菜作为青藏高原传统药材藏茵陈的主要基源植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确立了其经典保肝良药的地位,然而,有关川西獐牙菜典型分布区的气候要素空间差异、有效成分及药效学的地理差异方面的研究,知之甚少。鉴于此,本研究以川西獐牙菜为研究对象,经文献检索,收集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中国气象数据网数据,野外考察等方式获得川西獐牙菜分布的地理信息、气候因子,分析川西獐牙菜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确定研究区。分析研究区气候特征,通过对样点气候因子的聚类分析对研究区域进行分区,从宏观角度探讨川西獐牙菜主要分布区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不同区内采集的川西獐牙菜进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分析,通过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方法探究研究区内川西獐牙菜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并对不同分区内的川西獐牙菜开展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保肝药效学评价和血清代谢组学机制探讨,从微观角度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布区川西獐牙菜主要有效成分差异和药效差异。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不同分区内川西獐牙菜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空间分异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进一步从宏观角度剖析地理环境因子影响有效成分的各种因素,探讨地理环境因子-有效成分-药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川西獐牙菜在青藏高原的潜在分布及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明确限制川西獐牙菜潜在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同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 Ent)和Arc GIS技术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川西獐牙菜潜在适宜性分布变化。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川西獐牙菜分布区介于28°~38°N、95°~103°E之间的青藏高原青海省东南部、东部,四川省西北部,西藏东部,云南省西北部等地区,而介于30°~34°N、95°~103°E之间的青海省东南部及四川省西北部区域,是川西獐牙菜的主要分布区,由此确定该区域为研究区。2.研究区内年平均太阳辐射在空间上表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增的分布格局,西北部的称多县和玉树市年均太阳辐射高达4500 MJ/m2以上,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介于3500~4500 MJ/m2之间,而东部的小金县和理县等地区的太阳辐射较小,年均值仅有不到3000 MJ/m2。研究区内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西北部称多县和石渠县北部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介于400~600 mm之间,中西部广大区域降水量介于600~800 mm之间,中部偏东区域的降水量在800~1000 mm之间;而降水量高值区集中分布在东部的康定县、小金县等。研究区气温呈东高西低空间分布特征,西北部的称多县和石渠县北部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低于0℃,西部偏南地区、中部等多数区域的气温在0~5℃之间,气温高值区呈带状分布,多数区域的气温为5~10℃,主要集中在马尔康市、小金县、丹巴县等地区的高山沟谷地带。3.研究区经气候因子聚类分为C1区域和C2区域。C1区域位于研究区东南部,C2区域位于研究区中部及西北部。发现C2区域内川西獐牙菜主要有效成分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异荭草苷的平均含量较C1高,而当药黄素平均含量较C1低。4.C1、C2区域内川西獐牙菜均有保肝作用,C1区域内高浓度川西獐牙菜提取物(S5)降低血清谷丙转移酶(Alanine ami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作用优于阳性药物组,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作用不及阳性药物组;C2区域内高浓度川西獐牙菜提取物(Q5)降低血清ALT、AST、TBIL、ALP水平的作用优于阳性药物组;C2区域内川西獐牙菜保肝效果优于C1区域,尤其在利胆作用上优于C1区域川西獐牙菜。血清代谢组学研究提示C1、C2区域川西獐牙菜存在保肝共性及特异性代谢物通路,C2区域内川西獐牙菜肝保护作用代谢物更接近阳性药物组,说明C2区域川西獐牙菜保肝效果更好,与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异荭草苷的平均含量较高有关。5.有效成分分异规律显示,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异荭草苷含量在C1区域内较低,主要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小金县、丹巴县,道孚县、康定市、理县、金川县、雅江县等地区,而在C2区域含量较高,主要集中在称多县、玉树市、石渠县、甘孜县大部分地区,炉霍县、白玉县、新龙县等地区。当药黄素含量在C1区域内较高,主要位于四川省丹巴县、小金县、壤塘县、红原县、金川县、道孚县、康定市、雅江县等地区,其中在壤塘县、金川县、小金县的部分地区比C1区域东南部其他地区的都高;当药黄素含量在C2区域较低,主要集中在称多县、玉树县、囊谦县、石渠县、甘孜县、炉霍县、新龙县、白玉县等地。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獐牙菜苦苷含量与研究区最湿季度平均温度、年均降水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獐牙菜苷含量与研究区坡度呈负相关关系;芒果苷含量与研究区年均降水量、土壤黏土含量、坡度呈负相关关系;当药黄素含量与研究区土壤黏土含量、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受多种地理环境因子共同影响导致C2区域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异荭草苷的平均含量较C1区域高,是C2区域内川西獐牙菜保肝效果更好的原因。6.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影响川西獐牙菜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降水因子(年均降水量)、气温因子(最暖月最高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川西獐牙菜的高适宜区面积为3.34×104 km2,中适宜区的面积为7.711×104 km2,低适宜区的面积为15.45×104km2。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川西獐牙菜适宜区减少的面积很少,总适宜区面积增加,总体看呈增加趋势;低适宜区面积也增加,意味着适宜区面积在减少的同时可能会有新的适宜区出现,川西獐牙菜的高适宜区向高纬度地区转移,随着排放浓度的增加,川西獐牙菜高适宜区增加的面积远远大于减少的面积。

乔岩[2](2020)在《川西獐芽菜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成分及植物性状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川西獐芽菜是一种珍贵高原藏药,主治肝胆病,有利尿,清热解毒等功效,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苛刻的生长条件和人类的大量采摘,使得其野生资源几近枯竭。对于川西獐芽菜已开展多方面研究,但关于川西獐芽菜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却尚属鲜见。本研究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仲达县,歇武镇,称多县,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共四个地区的20株川西獐芽菜及其三个不同深度土层(0-20 cm,20-40 cm,40-60 cm)共59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土壤细菌16S rDNA测序,比较了不同深度土层及不同地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辨析了不同地区的差异菌群;测定并对比了不同地区土壤pH、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磷和钾等土壤常规成分以及铁、铅、镉、镍、铬和铜等重金属成分和植物性状包括表型(株高,开花数,主茎节间长度)以及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芒果苷)的差异;探讨了土壤细菌-土壤成分-植物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川西獐芽菜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1)共获得4379个细菌OTU,门39个,纲116个,目156个,科180个,属213个。青海地区细菌丰富度显着高于四川地区(P<0.05),均匀度和多样性差异不显着(P>0.05);(2)同一地区不同深度土层间细菌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3)四川地区绿弯菌门,放线菌纲,厌氧绳菌纲和慢生根瘤菌属相对含量显着高于青海地区(P<0.05),青海地区芽单胞菌门,嗜热油菌纲,芽单胞菌纲,酸微菌目和Kaistobacter属相对含量显着高于四川地区(P<0.05)。2.土壤特征成分和植物性状。(1)同一地区不同土层间各土壤成分差异不显着(P>0.05)。四川地区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铁和铅含量显着高于青海地区,土壤钾、铜、镍含量显着低于青海地区(P<0.05),土壤pH、全氮、磷、镉和铬含量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2)四川地区株高和开花数,有效成分含量均显着高于青海地区(P<0.05),主茎节间长度差异不显着(P>0.05)。3.土壤细菌-土壤成分-植物性状相关关系。(1)土壤细菌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菌群差异与土壤成分含量的差异有关,其中,芽单胞菌门、放线菌纲分别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绿弯菌门、芽单胞菌纲、厌氧绳菌纲及Kaistobacter属含量分别与土壤铁、钾、铅和铜显着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结构随土壤全氮、磷、铅以及钾、镍和海拔变化显着变化,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VPA分析表明,土壤成分对细菌结构解释度为45.61%,其中土壤常规成分解释度(34.47%)>重金属(11.14%);(2)植物性状受到菌群结构和土壤成分综合调控,调控程度为:菌群结构>土壤成分。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厌氧绳菌纲等不同层次的菌群是影响植物性状的关键菌群,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和铁,铜等重金属成分是影响植物性状的关键土壤成分。综上,川西獐芽菜土壤微生物在四川和青海地区存在差异,并与土壤成分,表型和有效成分相互影响。本研究对今后川西獐芽菜自然品种的选育,人工栽培条件的创设,以及克服野生资源匮乏等生态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麻晓磊[3](2020)在《藏茵陈对大鼠肝细胞性黄疸模型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初步讨论藏茵陈对大鼠肝细胞性黄疸模型的退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更为藏茵陈治疗肝细胞性黄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无特殊病原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实验组(n=10)、对照组(n=10)、空白组(n=10)。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花生油溶液灌胃造模处理,空白组给予等量花生油灌胃。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给予藏茵陈浸出液灌胃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空白组自由进食水。实验结束时取三组大鼠血液样本及肝脏标本,比较三组肝功能指标(ALT、AST)、胆红素指标(TBiL、DBiL)、炎症指标(CRP、il-18),同时制作肝脏病理切片,评价肝脏组织损伤及炎症浸润程度。结果在经过对实验大鼠的造模及治疗过程后,采集样本完成对比三组大鼠相关检测指标可以发现:1.实验组大鼠的肝功能(U/L)数据ALT98.57±27.71、AST146.41±43.37明显小于对照组大鼠肝功能数据ALT133.46±27.95、AST289.23±73.16,而空白组大鼠的肝脏功能指标ALT31.02±9.79、AST97.84±33.25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三组数据通过统计学手段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三组肝脏功能数据间两两相互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藏茵陈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2.再对比分析各组大鼠胆红素指标(μmol/L)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大鼠的胆红素情况TBiL102.21±26.00、DBiL63.43±23.28明显好于对照组大鼠的胆红素情况TBiL235.20±57.95、DBiL210.09±66.11,这说明藏茵陈在对肝细胞性黄疸有一定的退黄治疗效果,而空白组大鼠的胆红素指标TBiL17.68±5.78、DBiL1.92±0.55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三组数据组间差异显着,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3.通过分析检测得到的三组大鼠的炎症指标CRP(mg/L)情况来看,实验组大鼠的CRP数值38.16±13.68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的CRP数值69.76±21.04,这说明藏茵陈对肝细胞性黄疸的病理生理过程当中的炎症反应产生抑制作用,而空白组CRP指标6.76±2.42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4.根据检测得到的炎症指标IL-18(pg/ml)数值,我们不难看出,实验组大鼠的IL-18情况177.53±62.5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IL-18情况344.31±88.42,结合相关研究表明,藏茵陈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性黄疸病理生理过程当中的炎症反应来达到治疗的效果,而空白组大鼠的IL-18指标77.93±30.63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藏茵陈对大鼠肝细胞性黄疸有明确的保肝、退黄治疗作用,对其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黄疸病程当中的炎症反应达到退黄治疗效果。

李渊,高晓霞,秦雪梅[4](2020)在《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利胆药指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囊排空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汁淤积、胆道感染和黄疸型肝炎等疾病。中草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资源广泛,成本低,具有毒副作用小或无,动物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药在利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中药利胆主要通过促进胆汁分泌,调节SCP2 mRNA,FXR,BSEP及外排转运蛋白,溶解胆固醇,促进奥狄括约肌舒张,改变胆汁成分等发挥作用。在临床上常运用中药汤剂、中药制剂,中药联合针刺、耳穴按压、泡浴、西药等治疗胆系疾病,且中药联合使用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方、西药、针灸和泡浴等单独使用。还有总攻疗法和新型疗法也被运用到临床治疗中,中药取得的临床效果显着。现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近15年来具有利胆作用的单味药以及复方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和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也发现一些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郭永强[5](2017)在《藏药“蒂达”几种药用植物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肝损伤有效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建立并比较藏药“蒂达”11种基原植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比较藏药“蒂达”4种基原植物(青叶胆、唐古特虎耳草、印度獐牙菜和川西獐牙菜)体内、体外抗肝损伤药效学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HPLC法建立11种“蒂达”基原植物指纹图谱。“蒂达”4种基原植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中,采用CCl4来建立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以青叶胆、唐古特虎耳草、印度獐牙菜和川西獐牙菜两个剂量(3 g/kg、6 g/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7d,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蛋白(TP),计算肝脏指数及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切片。对小鼠慢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中,小鼠皮下注射20%CCl4(2次/周),以青叶胆、唐古特虎耳草、印度獐牙菜和川西獐牙菜两个剂量(1.5 g/kg、3 g/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45天,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及总胆红素(TBI),计算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及胰腺指数和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切片。体外抗肝损伤研究中,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本课题完成了11种“蒂达”基原植物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蒂达”四种基原植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中,4种药物都能够显着降低ALT、AST含量(P<0.01),川西獐牙菜6 g/kg组效果最好。对小鼠慢性肝损保护作用研究中,4种药物都能够显着降低ALT、AST含量(P<0.01),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川西獐牙菜、印度獐牙菜的保肝效果优于青叶胆。体外抗肝损伤研究中,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ALT、AST、MDA含量均下降,SOD活力提升。4种原植物在不同浓度时对不同的酶的作用效果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结果显示:川西獐牙菜、印度獐牙菜的保肝效果优于青叶胆。结论本课题建立了较完整的藏药“蒂达”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该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青叶胆、唐古特虎耳草、川西獐牙菜和印度獐牙菜均对肝脏有一定保护作用,不同种不同浓度作用于急、慢性CCl4损伤小鼠的抗肝损伤作用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种不同浓度对人肝细胞L-O2中不同酶作用效果不同,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本课题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段培琪[6](2017)在《川西獐牙菜和椭圆叶花锚部分化合物对脂肪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及椭圆叶花锚(Halenia.elliptica D.Don)是传统高寒藏药,在降血脂方面有很好的疗效。近年来采用现代中药研究方法,提取出许多新的有效成分,经研究证明,它们具有保肝、消炎、抗病毒、保护中枢神经、降血糖、降血脂之功效。本文研究了龙胆科(Gentianceae)植物川西獐牙菜和椭圆叶花锚部分化合物对成熟脂肪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及基因的表达作用。通过对川西獐牙菜正丁醇部位和椭圆叶花锚氯仿部位的提取得到8种化合物,并通过8种化合物对成熟脂肪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及关键酶基因表达作用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川西獐牙菜正丁醇部位提取得到化合物:1-羟基-2,3,5,7-四甲氧基酮、1-羟基-3,5,8-三甲氧基酮、1-羟基-2,3,4,5-四甲氧基酮、1-羟基-3,7,8-三甲基酮、异荭草素、龙胆苦苷;对椭圆叶花锚氯仿部位提取得到化合物:芹菜素和木犀草素。2、将成熟脂肪细胞与8种化合物在浓度为5、10、15、25、50、75μg/mL条件下进行药理实验,得到化合物在浓度为50μg/mL和75μg/mL下,对成熟脂肪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效果。3、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来测定成熟脂肪细胞脂代谢过程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得到化合物在浓度为50μg/mL条件下,异荭草素对lcat基因有上调作用,龙胆苦苷对atl基因有上调作用;化合物在浓度为75μg/mL条件下,芹菜素对hmgcr基因有上调作用,1-羟基-2,3,5,7-四甲氧基酮对lpl基因有上调作用。研究结论,川西獐牙菜和椭圆叶花锚部分化合物对成熟脂肪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50μg/mL浓度下的异荭草素、龙胆苦苷及75μg/mL浓度下的芹菜素、1-羟基-2,3,5,7-四甲氧基酮均对脂肪细胞生长有显着抑制性。

郭永强,夏从龙[7](2016)在《藏药藏茵陈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藏茵陈是藏药中最具特色的治疗肝胆疾病、热症及血液病的常用药物。近年来,肝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以藏茵陈为代表的药用植物具有较好的防治肝炎新药开发前景。综述藏茵陈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防治肝炎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田成旺[8](2014)在《藏茵陈的利胆退黄药效物质鉴定及其药物代谢和药理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藏茵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和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它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三萜、呫吨酮和环烯醚萜类等。为了深入探究藏茵陈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本论文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第一,以异硫氰酸奈酯(ANIT)致大鼠急性黄疸型肝炎为药理模型,进行了藏茵陈不同部位的药效筛选,确定了藏茵陈利胆退黄的有效部位为藏茵陈总萜酮,并通过正交优化获得了它的醇提水沉联合树脂纯化的制备工艺路线及参数。第二,藏茵陈总萜酮的物质基础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藏茵陈总萜酮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光谱技术确证了13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括獐牙菜苦苷、獐芽菜苷、龙胆苦苷等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芒果苷、当药醇苷、1-羟基-3,5-二甲氧基呫吨酮、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呫吨酮等7个呫吨酮类成分,荭草苷和异荭草苷2个黄酮类成分。还采用HPLC/MS/MS方法对藏茵陈总萜酮进行了定性分析。第三,系统考察了藏茵陈总萜酮及其代表性成分獐芽菜苦苷和当药醇苷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大鼠胆汁分泌和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均能显着促进大鼠胆汁的分泌和显着降低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指标,并显着优于阳性对照药茵栀黄颗粒(P<0.01)。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藏茵陈总萜酮能显着改善ANIT致大鼠肝脏及胆管的病理损伤。第四,采用肠内菌代谢模型对藏茵陈总萜酮进行了体外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它经肠内菌发生部分代谢,代谢产物包括龙胆宁碱、芒果苷元、1,5,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当药醇苷苷元)等。采用Caco-2细胞研究了藏茵陈总萜酮代表性成分的吸收行为,结果表明当药醇苷和1,5,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为中等强度吸收成分,獐芽菜苦苷和龙胆宁碱为较难吸收成分。采用肝微粒体模型进行了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当药醇苷可经肝微粒体代谢成1,5,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及其二相代谢产物。第五,开展了藏茵陈总萜酮的体内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大鼠灌胃藏茵陈总萜酮24小时后,尿液中除含有獐牙菜苦苷、芒果苷等原型成分外,还含有龙胆宁碱、芒果苷元、1,5,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及其他二相代谢产物等代谢成分,这与以上藏茵陈总萜酮体外代谢结果相吻合。第六,考察了藏茵陈总萜酮代表性成分獐芽菜苦苷及其代谢产物龙胆宁碱的致突变及抗突变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均未引起Ames实验菌株回复突变数和小鼠骨髓微核率的增加,表明它们无致突变性,且均能拮抗由CP及MC引起的突变作用,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抗突变性。此外,考察了当药醇苷及其代谢产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活性。综上所述,由獐芽菜苦苷为代表的环烯醚萜和以当药醇苷为代表的呫吨酮所构成的藏茵陈总萜酮具有显着的利胆、退黄和保肝作用;藏茵陈总萜酮口服后发生了部分代谢变化,其原形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均具有一致且较好的生物活性。由此,可以初步推断藏茵陈总萜酮为藏茵陈利胆退黄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其体内发挥药效作用是通过原形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共同完成的。

李洪亮,张秋芳,郑雪皎,乔静,汪选斌[9](2013)在《中药抗肝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回顾与总结近十年中药抗肝脏氧化应激的相关文献,为中药治疗肝氧化应激提供理论依据。以"肝(liver)""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为主题词,检索2002年以来的中文中国知网和英文PubMed数据库,综合文献并总结。中药对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及药物性肝病中的氧化应激均有作用。中药治疗肝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值得深入开发。

孟宪华,陈德道,张樱山,陈根平[10](2012)在《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川西獐牙菜是我国传统藏药"藏茵陈"原植物之一,含有呫吨酮、环烯醚萜苷、三萜等化学成分,具有保肝、抑菌等药理作用。其临床应用主要为各型肝炎的治疗,已被开发为多种剂型的成药,该植物其他方面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开发和利用川西獐牙菜提供参考。

二、藏茵陈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8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藏茵陈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80例(论文提纲范文)

(1)青藏高原典型药用植物区域差异研究及生态适宜性评价 ——以川西獐牙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药用植物资源的地理学研究
        1.2.2 川西獐牙菜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样品采集
    2.1 研究区概述
        2.1.1 研究区地理环境特征
        2.1.2 研究区川西獐牙菜资源及地理分布概况
    2.2 川西獐牙菜野外实地样品采集
        2.2.1 实地调查方法
        2.2.2 采样设备
        2.2.3 采样路线
        2.2.4 实地调查结果
        2.2.5 野生群落生境特征
        2.2.6 植株特征
    2.3 小结
第三章 川西獐牙菜地理分布格局分析
    3.1 数据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川西獐牙菜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
        3.2.2 从研究区主要气候要素分析川西獐牙菜的地理分布特征
        3.2.3 川西獐牙菜分布区样点环境因子聚类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川西獐牙菜主要有效成分的区域差异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药材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试剂
        4.1.4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川西獐牙菜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4.2.2 川西獐牙菜指纹图谱建立与分析
        4.2.3 共有峰的标定
        4.2.4 相似度分析
        4.2.5 基于气候因子聚类的不同类群有效成分特征
        4.2.6 基于化学组分聚类的不同类群有效成分特征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区域川西獐牙菜保肝功效差异研究
    5.1 不同区域川西獐牙菜保肝药效学的差异研究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2 不同区域川西獐牙菜代谢组学的差异研究
        5.2.1 材料与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川西獐牙菜有效成分及药效差异的成因探究
    6.1 数据与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有效成分空间分异规律
        6.2.2 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研究
    6.3 讨论
        6.3.1 獐牙菜苦苷含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6.3.2 獐牙菜苷含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6.3.3 芒果苷含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6.3.4 当药黄素含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6.4 小结
第七章 气候变化情景下川西獐牙菜在青藏高原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7.1 数据与方法
        7.1.1 物种分布数据
        7.1.2 环境变量数据来源
        7.1.3 数据预处理
        7.1.4 Maxent模型的构建
        7.1.5 模型可信度和准确度分析
        7.1.6 环境变量的重要性评估
    7.2 结果与分析
        7.2.1 MaxEnt模型评价
        7.2.2 影响川西獐牙菜潜在分布的环境因子
        7.2.3 现代气候条件下川西獐牙菜的潜在分布
        7.2.4 气候变化对川西獐牙菜潜在分布的影响预测
    7.3 讨论
        7.3.1 实地采样与模型预测验证
        7.3.2 气候因子对川西獐牙菜潜在分布的限制
        7.3.3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川西獐牙菜潜在分布的变化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方法体系总结
    8.3 主要创新点
    8.4 展望与不足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2)川西獐芽菜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成分及植物性状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T
第一章 前言
    1.1 川西獐芽菜研究进展
        1.1.1 川西獐芽菜生物学特征与分布概况
        1.1.2 川西獐芽菜药用价值与化学成分研究
        1.1.3 川西獐芽菜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
        1.1.4 川西獐芽菜分子生物学研究
        1.1.5 其他相关研究与应用前景
    1.2 药用植物土壤微生物研究概况
        1.2.1 药用植物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1.2.2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
        1.2.2.1 微生物平板培养法
        1.2.2.2 Biolog法
        1.2.2.3 磷酸脂肪酸(PLFA)法
        1.2.2.4 分子生物学法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川西獐芽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组成结构研究
    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2.2 实验方法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1 原始数据处理
        2.3.2 数据分析
    2.4 结果分析
        2.4.1 OTU数据统计结果
        2.4.2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2.4.2.1 Alpha多样性指数计算结果
        2.4.2.2 不同土层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2.4.2.3 不同地区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2.4.2.4 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
        2.4.3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2.4.3.1 门水平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2.4.3.2 纲水平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2.4.3.3 目水平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2.4.3.4 科水平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2.4.3.5 属水平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2.5 讨论
第三章 川西獐芽菜植物性状-土壤成分-土壤细菌群落关系研究
    3.1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1 土壤成分测定
        3.1.1.1 土壤常规成分测定
        3.1.1.2 土壤重金属成分测定
        3.1.2 植物性状测定
        3.1.2.1 表型数据测定
        3.1.2.2 有效成分测定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土壤成分测定结果
        3.2.2 植物性状测定结果
        3.2.2.1 表型数据测定结果
        3.2.2.2 有效成分测定结果
        3.2.3 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成分相关关系
        3.2.3.1 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土壤成分相关关系
        3.2.3.2 土壤差异菌群与土壤成分相关关系
        3.2.3.3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成分相关关系
        3.2.4 植物性状与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成分相关关系
        3.2.4.1 植物性状与土壤细菌群落相关关系
        3.2.4.2 植物性状与土壤成分相关关系
    3.3 讨论
        3.3.1 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成分相关关系
        3.3.2 植物性状与土壤细菌群落及土壤成分相关关系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项目支持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藏茵陈对大鼠肝细胞性黄疸模型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藏茵陈的相关研究
        1.1.1 藏茵陈概述
        1.1.2 藏茵陈在植物学资源方面的研究
        1.1.3 藏茵陈的化学成分研究
        1.1.4 藏茵陈的药理作用研究
        1.1.4.1 藏茵陈的抗癌作用
        1.1.4.2 藏茵陈的抗病毒作用
        1.1.4.3 藏茵陈的抑菌、抗炎作用
        1.1.4.4 藏茵陈的抗氧化作用
        1.1.4.5 藏茵陈的利胆、保肝作用
    1.2 黄疸的相关研究
        1.2.1 黄疸的概述
        1.2.2 肝细胞性黄疸的病理生理
        1.2.3 肝细胞性黄疸的造模药物研究
        1.2.4 黄疸的治疗
    1.3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分组
        2.2.2 试剂配比及用法用量
        2.2.3 造模及治疗
        2.2.3.1 造模方法
        2.2.3.2 治疗方法
        2.2.4 实验后取样
        2.2.5 样本检测
        2.2.5.1 血液样本检测肝功能
        2.2.5.2 血液样本检测炎症指标
        2.2.5.3 肝脏病理标本制作
        2.2.6 实验流程图
    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实验过程中大鼠的生存情况
    3.2 肝功能的情况分析
        3.2.1 转氨酶情况比较分析
        3.2.2 胆红素情况比较分析
    3.3 炎症指标的情况分析
        3.3.1 三组实验动物CRP的比较
        3.3.2 三组实验动物IL-18的比较
    3.4 肝脏病理切片情况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4.1 讨论
    4.2 不足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附录 藏茵陈在黄疸治疗中具备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 藏茵陈药理作用概述
        1.1 藏茵陈基本概述
        1.2 藏茵陈化学成分
        1.3 藏茵陈药理作用分析
    2 藏茵陈在黄疸治疗中的作用
    3 藏茵陈有效部位及制备工艺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一、 基本情况
    二、 学习工作经历
    三、 发表论文

(4)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胆系疾病病理机制
2 利胆单味药和复方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2.1 促胆囊收缩,舒张
    2.2 促进胆汁的分泌
    2.3 调节SCP2 mRNA,FXR,BSEP及外排转运蛋白等
    2.4 溶解胆固醇
    2.5 促进奥狄括约肌和胆道括约肌舒张
    2.6 降低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Ca2+等的含量,改变胆汁成分
3 中药复方临床应用
    3.1 纯中药治疗
        3.1.1 中药汤剂
        3.1.2 中药制剂
    3.2 联合治疗
        3.2.1 中药结合针刺、耳穴按压
        3.2.2 中药结合泡浴
        3.2.3 2种中药结合使用
        3.2.4 中药结合西药、基础治疗
    3.3 其他疗法
        3.3.1 总攻疗法
        3.3.2 新型治疗方法
4 总结

(5)藏药“蒂达”几种药用植物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肝损伤有效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11种“蒂达”基原植物指纹图谱的建立
    1 方法学考察
    2 共有模式的建立
    3 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第二章“蒂达”4 种基原植物对小鼠的保肝作用研究
    一. “蒂达”4 种基原植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 “蒂达”4 种基原植物对小鼠慢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蒂达”4 种基原植物体外抗肝损伤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对照品化学结构式
附录2 细胞生长状况
附录3 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
个人简历
发表文章
致谢

(6)川西獐牙菜和椭圆叶花锚部分化合物对脂肪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川西獐牙菜和椭圆叶花锚研究概况
    1.2 川西獐牙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1.2.1 化学成分
        1.2.2 药理作用
    1.3 椭圆叶花锚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1.3.1 化学成分
        1.3.2 药理作用
    1.4 脂质代谢影响因素
    1.5 脂代谢关键酶作用机制
    1.6 脂质代谢引起相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
    1.7 脂肪细胞和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
        1.7.1 脂肪细胞
        1.7.2 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
    1.8 脂代谢的基因表达
    1.9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川西獐牙菜和椭圆叶花锚化学成分的分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设备与试剂
    2.2 方法
        2.2.1 成分分离纯化
    2.3 实验结果与小结
        2.3.1 化合物的鉴定
        2.3.2 确定化合物
        2.3.3 实验小结
    2.4 化合物光谱图
第三章 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的培养及药理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3.2 实验方法
        3.2.1 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的培养
        3.2.2 细胞计数
        3.2.3 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的生长状态
        3.2.4 3T3-L1小鼠成熟脂肪细胞的培养
        3.2.5 油红O染色
        3.2.6 化合物培养基的配制
        3.2.7 脂肪细胞存活率实验
    3.3 实验结果与小结
        3.3.1 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的形态观察
        3.3.2 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的生长状态
        3.3.3 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在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
        3.3.4 化合物培养基的确定
        3.3.5 化合物对脂肪细胞生长抑制效果
        3.3.6 实验小结
第四章 脂肪细胞中脂代谢基因的表达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备与试剂
        4.1.3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4.2 实验方法
        4.2.1 提取脂肪细胞中的RNA
        4.2.2 RNA中去除DNA
        4.2.3 RNA纯度及浓度的检测
        4.2.4 PCR引物设计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
    4.3 结果
        4.3.1 脂肪细胞提取RNA
        4.3.2 RNA纯度及浓度
        4.3.3 RT-PCR目的基因的特异性
        4.3.4 RT-PCR结果
    4.4 实验小结
第五章 实验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藏药藏茵陈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活性
    1.1 抗肝损伤作用
    1.2 利胆作用
    1.3 抗突变作用
    1.4 抗病毒作用
    1.5 抗癌、抑癌作用
    1.6 抑菌作用
    1.7 降糖作用
2 临床应用
3 结语

(8)藏茵陈的利胆退黄药效物质鉴定及其药物代谢和药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藏茵陈的来源及其临床应用
    2 藏茵陈的化学成分研究
    3 藏茵陈的药理作用研究
    4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5 本课题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藏茵陈有效部位的确定及制备工艺研究
    (一) 藏茵陈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二) 藏茵陈总萜酮的制备工艺研究
        1 藏茵陈药材中獐牙菜苦苷和当药醇苷的含量测定
        2 藏茵陈总萜酮的制备工艺研究
    (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藏茵陈总萜酮的利胆退黄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藏茵陈总萜酮的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析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藏茵陈总萜酮的体外代谢吸收研究
    (一) 藏茵陈总萜酮的人源肠内细菌生物转化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二) 藏茵陈总萜酮肠内菌代谢产物的肠吸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三) 当药醇苷及其苷元的肝脏微粒体代谢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四)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藏茵陈总萜酮的体内代谢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藏茵陈总萜酮及其代谢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3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9)中药抗肝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抑制脂肪性肝病中的氧化应激作用及机制
    1.1 抑制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FLD) 中的氧化应激
    1.2 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中的氧化应激
2 中药抑制病毒性肝炎中的氧化应激
3 中药抑制肝纤维化中的氧化应激
4 中药抑制肝癌中的氧化应激
5 中药抑制药物性肝病中的氧化应激
6 结束语

(10)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呫吨酮类
    1.2 萜类
    1.3 其他成分
2 药理作用
    2.1 保肝
        2.1.1 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1.2 肝损伤性黄疸的作用
        2.1.3 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2 抑菌
3 临床应用
4 结语

四、藏茵陈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8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藏高原典型药用植物区域差异研究及生态适宜性评价 ——以川西獐牙菜为例[D]. 韵海霞.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2]川西獐芽菜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成分及植物性状关系研究[D]. 乔岩. 中央民族大学, 2020
  • [3]藏茵陈对大鼠肝细胞性黄疸模型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D]. 麻晓磊. 青海大学, 2020(02)
  • [4]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J]. 李渊,高晓霞,秦雪梅.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6)
  • [5]藏药“蒂达”几种药用植物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肝损伤有效性评价[D]. 郭永强. 大理大学, 2017(02)
  • [6]川西獐牙菜和椭圆叶花锚部分化合物对脂肪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D]. 段培琪. 青海师范大学, 2017(03)
  • [7]藏药藏茵陈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郭永强,夏从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16(13)
  • [8]藏茵陈的利胆退黄药效物质鉴定及其药物代谢和药理作用研究[D]. 田成旺. 天津大学, 2014(11)
  • [9]中药抗肝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J]. 李洪亮,张秋芳,郑雪皎,乔静,汪选斌. 医药导报, 2013(12)
  • [10]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孟宪华,陈德道,张樱山,陈根平.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2(02)

标签:;  ;  ;  ;  

藏银尘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8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