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间煤矿主井定重装载系统设计

三河间煤矿主井定重装载系统设计

一、三河尖煤矿主井定重装载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魏本亮[1](2020)在《霄云煤矿奥灰突水机理及快速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华北地区作为我国开采历史较长的煤田,经过长时间回采地质条件较好的部分已逐步回采完毕,转向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的深部和边缘地区寻找煤炭资源。随之而来的溃砂溃水、底板岩溶水害的威胁日益突出。目前对奥灰大型突水事故,如陷落柱、断层等常规通道已经有了较为有利的治理手段,大型突水事故逐渐减少,而事故的发生正在逐步转向隐蔽。济宁矿区是华北型煤田非典型大水矿区,历史上发生奥灰水突水事故较少。在该区域奥灰水害远距3煤层200m,正常条件下不受水害威胁,若简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细则》提供的公式或方法,则有可能会给现场防治水工作带来错误的指导,导致事故的发生。论文以霄云煤矿2018年“9.10”奥灰突水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访谈调查、煤矿井上下实测施工、效果验证等研究方法,对奥灰突水机理、评价方法、治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霄云煤矿地质条件分析,探究解读突水过程的各类细节现象,认为霄云煤矿开采3煤主要受奥灰水的威胁。提出下一步防治水重点管控对象为大断层附近的隐伏地质导通奥灰水,重点关注区域为地质构造复杂及隐伏构造区域。(2)通过分析“9.10”霄云煤矿奥灰突水事故发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情况,对隐伏地质构造突水前预兆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为正确判断突水及治理提供基础依据。(3)通过分析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突水特征,研究治理方案设计为盖冒堵源相结合的方案,达到了经济迅速治理水害的效果;针对封堵过程中奥灰水位等动态资料分析,判断通道封堵情况,为注浆工程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工作,在实际水文地质情况测量收集过程中进一步计算了奥灰含水层的相关信息。(4)本次堵水工程共施工4个注浆钻孔,累计注浆盖帽浆液26622.6m3,注入通道36394.2m3,形成了直径约30m,长度150m的封堵柱。终孔及注浆终压标准均通过验收,堵水效率达到98%以上。经计算,帽体、通道防隔水能力达到《煤矿防治水细则》要求,奥灰水已被有效封堵,目前井下已恢复安全生产近1年。霄云煤矿奥灰突水治理工程用时短、用料省、封堵效果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其他矿井具有参考和推广价值。该论文有图20幅,表17个,参考文献65篇。

贠格娥[2](2017)在《煤矿立井箕斗定重称载系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准确称重和可靠运行是煤矿立井箕斗装载系统升级改造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以铜川市王石凹煤矿的液压定重称载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AMESim液压仿真技术,对定重称载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影响称重系统性能指标的因素。主要研究内容有:(1)依据定重称载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分析得到了称载过程中液压元件之间的逻辑控制关系,建立了 AMESim液压仿真模型。(2)对定重称载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液压缸举升速度平稳,装载过程中液压缸活塞较下降位移小,定重称载的称重误差小于0.09%,系统的准确性和刚度符合要求。称载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冲击小于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系统能够安全工作。(3)建立了衡量称重系统动态性能、测量误差和刚度的指标,分析得到了液压系统管道长度和内径、装载过程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建立了系统性能指标与管道长度和内径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根据系统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管道提供了依据。本文建立的定重称载仿真模型,能够实现对该液压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得到的研究结论为系统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童瑞[3](2011)在《基于AMESim的定重装载液压系统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煤矿立井提升中广泛采用定重装载系统,该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关系到能否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本课题对立井定重装载液压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AMESim液压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与性能分析,找出了易引起系统故障的原因,为该系统的维护和改进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课题以铜川王石凹煤矿立井箕斗提升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动态定量装载系统的发展状况后,结合该矿的实际情况,对定量装载系统进行理论分析。根据系统的工作要求,对系统主要液压元件做静力学、动力学以及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分析和计算。根据系统实际参数,在AMESim液压仿真软件环境下,建立了考虑管道特性和不考虑管道特性两种情况下的系统仿真模型,同时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将系统的工作过程划分为举升工况和称重工况,分别进行建模仿真。根据不同工况设定系统参数,进行了两种环境和两种工况下仿真实验。通过对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管道特性对液压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压力冲击是造成液压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本课题所建立的模型合理,能够实现对该液压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为该系统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维刚[4](2011)在《煤矿绞车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测逐渐成为煤矿绞车系统实时监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的系统监测模式是一种改变,并且缩小了煤矿绞车系统监视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额外开销。通过对煤矿绞车系统工作状态的监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生产安全。本文对煤矿绞车远程监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煤矿绞车远程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其中针对煤矿绞车监测数据远程传输的特点,分析了OPC的通信机制,对象模型和数据访问方式,提出了基于OPC技术的煤矿绞车监测数据通信方法,为故障分析提供实时数据,基本解决了现场数据与远程应用程序之间的实时通信问题。与此同时,研究了故障诊断领域故障树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概况进行的介绍,并初步介绍系统在徐州矿务集团下属的三河尖煤矿的实际应用概况介绍。煤矿绞车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OPC技术的远程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系统结构符合煤矿绞车实际生产运行要求,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郑建[5](2011)在《牛西矿水文地质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也日趋增大,煤炭产业也不断向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埋藏较深的井田开拓。各产煤地受水、火、瓦斯等因素的威胁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张家口矿业集团牛西矿+500m水平8、9号煤层已回采完毕,2008年在回采+420m水平南翼采区901和9370工作面时发生顶板透水事故,事故造成工作面被淹,回采工作被迫中断。为保障牛西矿下一步安全生产,制定防排水设计,深入分析研究+420m水平南翼采区顶板透水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采集牛西矿南翼地区透水点、其他巷道淋水点、桑干河等水样,测定其水化学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的含量组成。经过对水化学资料的灰色关联分析、派珀三线图解分析、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和矿井排水量的分析,判别了透水水源的可能情况。利用地面物探对南翼地区煤层顶板富水区、水力联系通道、冒裂带的发育高度进行探查。结果表明,之前分析的矿井透水水源是可靠的,探测冒裂带的发育高度已波及到煤层顶板含水层。顶板透水事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采动后,冒裂带的发育高度波及到顶板含水层,影响其稳定性,从而使水沿冒裂带溃入工作面。因此,根据+420m水平南翼采区的地层特征,选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顶板覆岩运动破坏规律,垂直地应力的分布变化,并得出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综合分析,研究+420m南翼采区顶板透水机理。同时根据牛西矿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含水层地下水运动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依据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通过对模型的识别分析,反演了矿井不同块段的水文地质参数,建立研究区涌水量的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模型运行,成功地预测了+288m水平南翼采区和+420m水平北翼采区顶板含水层的涌水量。根据研究成果,制定了矿井防治水措施,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吴国珉[6](2008)在《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防尘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井通风系统对地下开采犹如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一样重要,矿井通风是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和开采强度的增加,矿井必将出现岩温增高、风路延长、阻力增大、风流压缩放热、风量调节困难、漏风突出、有毒有害物质和热湿排除受阻等问题。因此,矿井通风的作用将更加重要。目前我国许多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已经进入了500~1000m的开采深度(本文将该深度定义为亚深部),上述矿井通风问题非常突出;与此同时,深部开采粉尘污染问题的解决也非常困难。由于铜绿山铜铁矿是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主力矿山和老矿山,目前即将进入的开采深度为500~800m,其矿井通风与防尘问题在我国有色金属矿山中具有典型性,因此本文将铜绿山铜铁矿确定为研究对象,结合该矿井通风与防尘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实际工程要求开展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系统地查阅和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矿井通风与防尘的主要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理论研究,并将有关优化理论结合到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和通风网络分析研究中。(2)开展了现场情况调查、资料收集和测定工作,获得了需要的矿井通风与防尘基础信息和测定数据,对现有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正确的评价。(3)对现场获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处理,建立铜绿山铜铁矿矿井通风系统的数据模型,对不同的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进行网络解算、分析,为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方案和合理矿井通风模式的确定奠定了基础。(4)根据上述各项工作提出了铜绿山铜铁矿深部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包括适宜-425m~-245m、-725m~-425m中段矿体开采的新通风系统、矿井阶段通风网络方案以及改造方案实施主要工程。对中段回风石门主扇和辅扇硐室的方案、通风构筑物的方案、南主扇叶片安装角参数调整、局部通风大直径风筒应用、中段通风系统改造工程费用概算等进行了合理设计。(5)结合铜绿山铜铁矿矿井通风风流控制的需要,分析了应用空气幕隔断风流的可行性。对空气幕隔断风流的实际有效压力、空气幕对风流增阻的计算、单机空气幕的阻风率、多机并联空气幕的阻风率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井下不带风墙辅扇的动压通风分析及其应用、无风墙辅扇通风、无风墙辅扇在巷道中单独工作等进行了研究。(6)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分析了铜绿山铜铁矿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不稳定性事故树,对有关影响因素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的相应对策。(7)以化学抑尘方法为防尘关键手段,开展了矿尘湿润剂实验研究。对铜绿山矿矿尘试样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湿润剂的类型及其溶液配制方法,试验了表面活性剂添加卤化物的湿润性能,开发了适合铜绿山铜铁矿防尘的化学抑尘剂优化配方。(8)根据开发的化学抑尘剂配方,对铜绿山铜铁矿卸矿站的添加湿润剂喷雾防尘系统进行了设计。包括喷雾系统设计、喷嘴选型与布置、自动喷雾供水系统设计、供水水源与水质要求、影响喷雾除尘效果的因素分析、通风与喷雾除尘结合除尘、卸矿站喷雾防尘系统经济可行性等。(9)对铜绿山铜铁矿井下溜井放矿时冲击气流扬尘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放矿时粉尘污染的有效综合措施。(10)提出了铜绿山铜铁矿矿井通风管理、粉尘防治管理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对策等通风与防尘综合措施。上述矿井通风与防尘关键技术的许多内容已经结合到铜绿山铜铁矿矿井深部开采的工程中,并证明这些成果是行之有效的和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李至斌,邓海军,李新,夏本春[7](2002)在《三河尖煤矿主井定重装载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主要介绍了利用 LB- 2 0 1型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及 S7- 2 0 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PLC设计的煤矿箕斗提升定重装载控制系统。该系统控制精确 ,自动化程度高 ,操作简单 ,运行可靠 ,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郭海泉,吕苏秦[8](1999)在《坚持科技兴矿 推动企业腾飞》文中认为介绍了徐州矿务集团三河尖煤矿从1998 年8 月投产以来,坚持科技进步,在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创出辉煌业绩的科学管理经验。

夏林穗,裴立瑞[9](1999)在《JDG-12/110×4型箕斗的改造》文中指出分析了JDG-12/110×4型箕斗卸载装置易出现的问题,并介绍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改造方法。

徐荣,裴立瑞[10](1999)在《JDG-12/110×4型箕斗的技术改造》文中研究表明叙述了三河尖矿主井提升箕斗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箕斗改造和取得的安全经济效益等情况。

二、三河尖煤矿主井定重装载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河尖煤矿主井定重装载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霄云煤矿奥灰突水机理及快速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霄云煤矿水文地质条件
    2.1 矿井概况
    2.2 霄云煤矿地层及构造
    2.3 地质构造
    2.4 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2.5 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 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勘查及突水情况初步分析
    3.1 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勘查
    3.2 突水情况及初步原因分析
4 奥灰突水快速治理研究
    4.1 快速治理方案的论证
    4.2 治理方案设计
    4.3 注浆工艺
    4.4 注浆堵水成果及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分析
    4.5 强排水方案设计及成果
    4.6 水文曲线拟合及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防治水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5.2 主要成果
    5.3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煤矿立井箕斗定重称载系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 定重装载系统应用与研究现状
        1.2.2 液压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液压系统AMESim建模的理论基础
    2.1 流体的基本属性
    2.2 流体力学基础
        2.2.1 流体静力学
        2.2.2 流体动力学
    2.3 AMESim中的孔口流动与压力损失
        2.3.1 孔口和缝隙流量
        2.3.2 液体的流动状态和压力损失
    2.4 液压系统AMESim仿真方法
        2.4.1 AMESim简介
        2.4.2 AMESim液压系统建模与仿真过程
    2.5 本章小结
3 定重称载系统概述
    3.1 液压定重称载系统的原理
    3.2 定重称载系统的设计与结构
        3.2.1 立井提升系统的组成
        3.2.2 定重称载液压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3.3 定重称载过程
    3.4 液压称重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3.4.1 液压称重系统的设计原则
        3.4.2 称重系统的性能要求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AMESim的定重称载系统建模
    4.1 定重称载系统AMESim模型建立
        4.1.1 液压缸
        4.1.2 液压泵与电机
        4.1.3 液压阀
        4.1.4 液压辅助元件
    4.2 称重回路仿真模型与仿真分析
        4.2.1 模型参数设置
        4.2.2 定重称载过程仿真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称重系统性能分析
    5.1 称重系统的性能指标
        5.1.1 称重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
        5.1.2 称重系统的误差
        5.1.3 称重系统的刚度
    5.2 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分析
        5.2.1 液压管道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2.2 液压管道内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2.3 液压管道长度和内径对系统性能的综合影响
        5.2.4 称重过程中载荷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AMESim的定重装载液压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定重装载液压系统发展状况
    1.3 液压系统仿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3.3 液压系统仿真发展方向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液压系统建模的理论基础
    2.1 流体静力学基本理论
    2.2 流体的动力学基础
        2.2.1 液体流动的质量守恒定律
        2.2.2 流体的能量守恒定律
    2.3 流动液体的压力损失
        2.3.1 流体的流动状态
        2.3.2 管道中的压力损失
    2.4 管路计算
        2.4.1 短管与长管
        2.4.2 管路的稳态特性
    2.5 管道中的压力骤变
        2.5.1 直接液压冲击的最大压力计算
        2.5.2 间接液压冲击计算
    2.6 液压仿真软件AMESIM 介绍
        2.6.1 AMESim 主要功能软件
        2.6.2 AMESim 软件的使用方法
    2.7 本章小结
3 定重装载液压系统概述
    3.1 定重装载液压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1.1 定重装载液压系统的基本结构
        3.1.2 定重装载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3.2 液压称重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3.2.1 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3.2.2 液压系统主要元件要求
    3.3 定重装载液压系统的基本参数
        3.3.1 液压缸相关参数
        3.3.2 系统液压泵及电机参数
        3.3.3 液压阀参数确定
        3.3.4 液压系统辅助元器件参数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AMESIM 的定重装载液压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
    4.1 不考虑管路特性时的液压系统动态性能
        4.1.1 举升工况仿真模型建立
        4.1.2 举升工况仿真分析
        4.1.3 称重工况仿真模型建立
        4.1.4 称重工况仿真分析
    4.2 考虑管路特性时的液压系统动态性能
        4.2.1 系统压力损失和压力冲击计算
        4.2.2 举升工况仿真模型建立
        4.2.3 举升工况下仿真分析
        4.2.4 称重工况仿真模型建立
        4.2.5 称重工况仿真分析
    4.3 影响液压称重系统性能主要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煤矿绞车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课题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
        1.3.1 煤矿绞车系统分析
        1.3.2 煤矿绞车监测研究现状分析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
2 绞车监测系统技术研究
    2.1 绞车状态监测技术
        2.1.1 绞车监测技术概述
        2.1.2 远程监测的原理
    2.2 远程数据通信技术
        2.2.1 数据通信技术概述
        2.2.2 OPC技术及原理
3 绞车远程监测系统的系统方案
    3.1 系统组成框架
    3.2 现场硬件结构
    3.3 系统软件结构
        3.3.1 C/S软件结构与B/S软件结构
        3.3.2 C/S与B/S混合结构
    3.4 系统网络结构
4 绞车远程监测系统功能结构
    4.1 系统功能结构框架
    4.2 系统功能模块
        4.2.1 远程数据通信模块
        4.2.2 系统管理模块
        4.2.3 故障树管理模块
        4.2.4 报警模块
        4.2.5 实时信息显示模块
        4.2.6 历史数据查询模块
        4.2.7 Web发布模块
5 绞车远程监测系统在三河尖煤矿的应用
    5.1 三河尖煤矿简介
    5.2 系统应用概况
        5.2.1 数据通信服务器
        5.2.2 数据通信客户端
        5.2.3 绞车监测管理器
        5.2.4 数据采集项的配置
        5.2.5 故障信息管理
        5.2.6 故障报警
        5.2.7 实时曲线
        5.2.8 Web实时信息查询
        5.2.9 Web历史信息查询
    5.3 系统应用效果
        5.3.1 应用前后情况对比
        5.3.2 三河尖煤矿应用实例
        5.3.3 系统需要完善的方面
6 总结
    6.1 系统总体评价
    6.2 系统特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牛西矿水文地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井水源判别方法研究现状
        1.2.2 物探的研究现状
        1.2.3 覆岩运动破坏规律的研究现状
        1.2.4 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3 本文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交通及经济概况
        2.1.1 地理位置、交通
        2.1.2 经济概况
    2.2 自然地理
        2.2.1 地形、地貌特征
        2.2.2 气象、水文及地震
    2.3 地质概况
        2.3.1 地层
        2.3.2 地质构造
    2.4 含煤地层及主要可采煤层
        2.4.1 含煤地层
        2.4.2 主要可采煤层
    2.5 矿井排水能力及现状
    2.6 小结
第3章 水文地质特征
    3.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2 井田水文地质
        3.2.1 含水层划分及特征
        3.2.2 隔水层
    3.3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3.4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3.4.1 邻近矿井的水文地质特征
        3.4.2 矿井的充水因素
    3.5 小结
第4章 矿井水源分析
    4.1 灰色关联分析
        4.1.1 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4.1.2 灰色关联分析计算
        4.1.3 水质数据的灰色关联分析
        4.1.4 稳定同位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4.2 派珀三线图解分析
    4.3 稳定同位素的分布特征
        4.3.1 总体分布特征
        4.3.2 氚含量的分布特征
    4.4 小结
第5章 地面物探
    5.1 电法勘探技术方法
    5.2 物探目的及工程布置
        5.2.1 物探的目的
        5.2.2 物探探测工作布置
    5.3 数据处理及解释
        5.3.1 数据处理
        5.3.2 资料解释
    5.4 小结
第6章 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6.1 理论概述
        6.1.1 模拟试验相似性理论
        6.1.2 “上三带”理论概述
    6.2 模拟实验
        6.2.1 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6.2.2 实验模拟原型
        6.2.3 实验设计的一些参数
        6.2.4 实验设计
    6.3 采动过程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及顶板位移变化情况
        6.3.1 测试数据整理
        6.3.2 采动过程中底板应力分布规律
        6.3.3 顶板位移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6.4 煤层顶板采动破坏特征
    6.5 冒裂带发育高度对比分析
第7章 矿井涌水量预测
    7.1 涌水量预测概述
        7.1.1 影响顶板涌水的基本因素
        7.1.2 顶板涌水量主要预测方法
    7.2 矿井充水特征分析
        7.2.1 充水水源
        7.2.2 充水通道
        7.2.3 充水特征
    7.3 数值模拟
        7.3.1 数值模拟的步骤
        7.3.2 概念模型
    7.4 三维渗流数学模型及其模型求解
        7.4.1 三维渗流数学模型
        7.4.2 模型的求解
        7.4.3 三维渗流可视化计算机模型
        7.4.4 模型识别与校正
        7.4.5 模型识别成果
    7.5 涌水量预测
        7.5.1 预测模型
        7.5.2 预测方案及预测结果
    7.6 小结
第8章 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
    8.1 +420m 水平南翼采区工作面防治水技术措施
    8.2 +420m 水平北翼采区工作面防治水技术措施
    8.3 +288m 水平南翼采区工作面防治水技术措施
    8.4 矿井软岩泥化问题处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项目

(6)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防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矿井通风降温研究综述
    1.2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调节研究综述
    1.3 矿井风流控制技术研究简述
    1.4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综述
    1.5 矿井防尘技术综述
    1.6 喷雾防尘技术研究现状
    1.7 粉尘湿润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8 课题的确定及意义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2.1 基于最小能量原理的矿井通风网络优化
    2.2 矿井通风系统测量平差优化
    2.3 矿井通风系统监测点的优化布局
    2.4 矿井通风系统的模糊优化
    2.5 矿井通风网络的状态分析及估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铜绿山矿采矿与通风现状概述
    3.1 矿床地质及气象资料
    3.2 矿井开拓与通风
    3.3 深部开采方案
    3.4 矿井深部通风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目前矿井通风系统的测定与评价
    4.1 测定方法及计算公式
    4.2 测定结果
    4.3 矿井通风系统测定结论与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425m~-245m中段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
    5.1 适宜-425m~245m中段矿体开采的新通风系统
    5.2 矿井阶段通风网络方案的提出
    5.3 矿井阶段通风网络方案的比较和确定
    5.4 改造方案实施主要工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425m~-245m通风改造设计及-425m以下通风方案
    6.1 -365m回凤石门主扇和辅扇硐室的方案设计
    6.2 通风构筑物的方案设计
    6.3 南主扇叶片安装角参数调整的设计
    6.4 局部通风大直径风筒应用的设计
    6.5 -425m~-245m中段通风系统改造工程费用概算
    6.6 -425m~-245m中段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的网络分析
    6.7 -425m~-725m深部通风设计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矿井风流调节方法与稳定性分析
    7.1 空气幕控制风流的分析
    7.2 空气幕对风流增阻的计算分析
    7.3 井下不带风墙辅扇的动压通风分析
    7.4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矿尘湿润剂实验研究
    8.1 湿润剂湿润机理
    8.2 铜绿山矿矿尘试样分析
    8.3 湿润剂的选择及其溶液配制
    8.4 实验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卸矿站喷雾防尘系统的设计
    9.1 喷雾降尘机理探讨
    9.2 铜绿山矿卸矿站喷雾防尘系统的设计
    9.3 影响喷雾除尘效果的因素分析
    9.4 通风与喷雾除尘结合除尘
    9.5 卸矿站喷雾防尘系统设计的特点
    9.6 卸矿站喷雾防尘系统经济可行性
    9.7 井下溜井放矿时冲击气流的分析与污染控制措施
    9.8 本章小结
第10章 矿井通风与防尘综合措施
    10.1 井下大气安全标准
    10.2 井下粉尘防治措施
    10.3 工业卫生技术措施
    10.4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对策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输入模型例子
附录2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计算结果例子
附录3 矿井通风系统立体示意图两例子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三河尖煤矿主井定重装载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的设计
    1.1 量煤器稳定系统的设计
    1.2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1.2.1 微型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1.2.2 模拟数字转换器EM 235
        1.2.3 显示装置
        1.2.4 传感器
2 自动装载系统运行过程
    2.1 运行方式
    2.3量煤器卸载门状态控制
3结语

四、三河尖煤矿主井定重装载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霄云煤矿奥灰突水机理及快速治理研究[D]. 魏本亮.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2]煤矿立井箕斗定重称载系统性能研究[D]. 贠格娥.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3)
  • [3]基于AMESim的定重装载液压系统仿真研究[D]. 童瑞.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1)
  • [4]煤矿绞车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李维刚. 西安工业大学, 2011(08)
  • [5]牛西矿水文地质研究[D]. 郑建. 河北工程大学, 2011(11)
  • [6]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防尘技术研究[D]. 吴国珉. 中南大学, 2008(03)
  • [7]三河尖煤矿主井定重装载系统的设计[J]. 李至斌,邓海军,李新,夏本春. 煤炭科技, 2002(04)
  • [8]坚持科技兴矿 推动企业腾飞[J]. 郭海泉,吕苏秦. 江苏煤炭, 1999(04)
  • [9]JDG-12/110×4型箕斗的改造[J]. 夏林穗,裴立瑞. 徐煤科技, 1999(04)
  • [10]JDG-12/110×4型箕斗的技术改造[J]. 徐荣,裴立瑞. 江苏煤炭, 1999(03)

标签:;  ;  ;  ;  

三河间煤矿主井定重装载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