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包装用丝绸面料的兴起

西欧包装用丝绸面料的兴起

一、西欧兴起用丝绸织物作包装(论文文献综述)

马思[1](2019)在《15-16世纪霍尔木兹贸易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5—16世纪的霍尔木兹既是波斯湾地区的海上门户,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在当时欧亚贸易与印度洋贸易圈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霍尔木兹有新旧之分,在旧霍尔木兹迁都加隆岛后,加隆岛既是霍尔木兹王国的首都,也是新霍尔木兹城市的中心,新旧霍尔木兹统称为“霍尔木兹”。迁都加隆岛后,优越的地理位置、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和贸易环境、便利的海陆通道交互作用下,城市经济不仅迅速发展,而且形成以霍尔木兹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中转贸易网,向东经印度与香料群岛连接中国,向西经波斯抵达地中海东岸,向南经马斯喀特、印度西海岸连接非洲东海岸,向北贸易延伸至波斯以北的国家和地区。繁荣的贸易使霍尔木兹地位大大提升,不仅成为波斯湾的国际性港口城市,而且在正在形成的世界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共分三大部分。首先,分析霍尔木兹贸易兴起的背景。追根溯源,梳理了15世纪之前霍尔木兹对外贸易繁荣的历史背景,着重分析15—16世纪霍尔木兹繁荣的决定性因素——优越的地理位置;其次,阐述15—16世纪霍尔木兹贸易繁荣的主要表现,主要从商人、物品种类和物品的贸易路线着手,勾勒以霍尔木兹为中心所形成的贸易网,贸易范围广、路线多,货物种类丰富、交易数量大;第三,探讨了霍尔木兹贸易繁荣对自身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它在波斯湾内部和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城市人口的增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商人云集至此,形成多元文化的融合,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等世界宗教在此交汇。同时,霍尔木兹的经济地位极大提升,堪与亚丁和马六甲相提并论;不仅在传统伊斯兰内部环印度洋贸易中占据一定地位,同时也是正在形成的世界贸易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翁宜汐[2](2019)在《文质乾坤—近代福建漆艺物质与社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对象是近代漆器艺术在福建地区(现辖区)发展、兴衰、始末的考溯。传统漆艺始终伴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迁移轨辙同向而行。千文万华的明代漆器艺术,精工良匠迭出,达到封建历史的一个巅峰。然而乾嘉以降,偏居东南沿海一隅的福建,漆器艺术渐趋勃兴,从此成为中国现当代漆艺术重镇。近代“建漆”是以福州、闽南为中心,辐射省内各地区,与当地原生手工艺相适而生,有序融合形成地域性漆艺术的智性形式,为近代小农经济的补充和乡俗文化的部分。它深层次融入社会物质文化各个方面,逐渐凝聚成福建地域文化重要组成。对于近代福建漆器艺术历史的研究不能孤立进行,它与肇始于明末清初平民阶层开始思想躁动的社会转型息息相关。近代,“全球化浪潮”由东南沿海逐步“登陆”,福建是中西之辩互为楔入的前线。商贸业振兴,在闽庶民、士绅固有的传统观念、文化、习惯出现裂变,转变为近代福建漆器艺术发展的动力与基础。以艺术文化的角度,近代福建漆艺是对传统漆艺保留、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精神与物质相生的造物美学。为众人所共识,恢复、中兴、完善脱胎漆器制法是近代福建漆器艺术巍巍高峰的奠基者,行业日趋壮大。相对之前八千余年漆艺的时代进程,近代福建漆艺器物则呈现类型激增、品类多元的集中期。多样化内外贸易需求是近代福建髹漆品类、技艺、审美相继发展的主要促因。工匠对前人技艺温古知新,不载造法,锐意进取;工艺整体上较前世更加高效,色泽更加妍丽,材质、技巧、图式推陈出新,为漆绘画与装饰萌芽抽生创造可能。后因时局动荡,商贸活动基本停滞,葆有生产资料的漆坊自行生产民用漆器维持生计,技艺高超匠人局囿于资金转而从事漆绘画,以致福建漆艺至今描绘出“艺”与“器”泾渭分明,二者各行其道的艺术图景。从社会文化语境上,明末清初多位帝王好“倭漆”,上行下效,“仿洋漆”顿时成为工匠制作的热门;与日本漆器往来港口多在福建,工匠、商旅、士官云集于此,形成漆器艺术发展的良好氛围。近代,福州是福建漆器艺术的中心,沈氏家族六世子孙同守漆业,于此起到中坚作用,带动福州漆器行业走向蓬勃;闽南诸地风俗与福州略有参差,漆线雕发源于同安县马巷镇,蔡氏家族作为各中翘楚引领发展;隐匿于永春县龙水村的漆篮工艺是乡间漆与原生(竹编)手工艺结合的范本,前期满足周遭村民需求,壮大后内外销势起。近代福建漆艺涉及领域远超单纯艺术形式的范畴,它作为大宗商品出口各国,吸引场域内部宏观、中观、微观各社会层面人士广泛参与,共同编织和书写近代福建漆艺行动者的交互网络与社会叙事。文本从“物质-社会”双重维度下,重构近代福建漆器艺术发展情况与场域生态,辨析其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形变”,才能更清晰的观测传统工艺与社会发展的互哺关系,从而对现今传统工艺美术复兴有所毗益。

王薏茗[3](2019)在《纤维之线:论纤维艺术的线性建构》文中认为“线”在美术史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和雕塑,“线”都是经营造型的基本元素和关键依据。在纤维艺术的范畴内,“线”同样是首要的建构元素,线的语言是其本体的核心指向。本文试图从纤维艺术的视角,论述当代艺术中“纤维之线”营造的特殊空间性和现场感,重新思考作为最重要艺术形式语言之一的“线”的观念。论文首先讨论了“线”在现代主义时期的概念演变,分析“纤维之线”的发展由来,分析纤维艺术话语中特有的线性建构方式。同时,从当代艺术语境出发,指出介入科技媒介和跨学科领域的“纤维之线”这一观念的意义。第一章“编织物语”,通过结绳记事的传说和纺织织作语言这两条线索,叙述了“织物之线”在人类历史延承中的重要作用,也论述了“线”在远古时期的历史地位与织作工艺的相关演变。第二章“现代美术史中线的蜕变”,主要论述“工艺之线”在现代美术史中的变革,首先从“包豪斯的启蒙”到先锋艺术家的“观念之线”进行阐述,而后探讨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纤维艺术的线性语言如何从壁挂艺术中逐渐分离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纤维之线”。第三章探索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纤维之线的演变,并总结纤维艺术的线性作品的主要呈现方式。第四章“纤维之场”,讨论了光线与色彩为线性作品营造的特有空间感,分析了“纤维之线”在不同的创作情境下形成的特殊时空体验。第五章“融贯当代语境之线”则重点阐述了“纤维之线”的延伸与拓展,分别从“舞动的剧场”、“编织的建筑”和“走向当代艺术的媒介之线”三个方面做了探讨。结语部分则综合整篇论文的研究,对“纤维之线”的未来可能性做了开放性的思考与想象。

丁然[4](2019)在《丝绸数码印花的免浆前处理工艺及喷雾给湿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丝绸承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是中国与世界经济与文明的重要纽带。朝代更迭,时代变迁,丝绸技艺不断成熟,丝绸产品越加精美,丝织物印染技术也在不断突破。数码印花技术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其相比于传统印花技术具有高精细度、高灵活性和高环保性的优势,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环境友好型新型印染技术。环保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数码印花技术的环保性主要体现在印染过程中,印花工艺受计算机控制按需喷印,印花过程不需要水或色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印染的能耗。然而,为使印花图案更加精细、色彩更加鲜艳,需要在喷印前对真丝织物进行上浆处理,该过程不仅需要使用大量的浆料,还造成织物手感变硬和脱浆困难等问题,同时由于印花过程墨水按需喷印,而上浆则是按全给模式,造成水耗和能耗剧增,因此,开发丝绸面料的免浆预处理工艺是简化丝绸印花工艺的新途径。本文主要通过丝绸面料的免浆预处理工艺的研发及其工艺参数优化、喷雾给湿技术模型的建立及其优化等方面来研究来得到稳定印花色光并实现数码印花清洁化生产的目的。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得到相关结论:(1)针对真丝织物数码喷墨印花前的上浆工艺需要使用大量浆料,易造成织物手感变硬、脱浆困难、水耗和能耗大等问题,本论文开发了基于防水剂EPF的真丝织物活性染料数码印花免浆工艺,并与传统上浆工艺织物的印制效果作对比。研究表明:应用防水剂EPF、柔软剂和碳酸氢钠对真丝织物进行免浆预处理,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免浆工艺处方为:防水剂EPF:1.5%,柔软剂:0.5%,碳酸氢钠:2.0%,浴比为1:30。与传统的用海藻酸钠上浆的织物对比,在汽蒸温度100 ℃,汽蒸时间10min下,免浆工艺印花织物可以获得相近的花纹精细度,K/S值差异不大,耐干摩擦牢度、湿摩擦牢度等各项指标未有明显下降,织物手感佳,可以较好地保持织物原有特性。免浆工艺相比于传统上浆工艺,印制织物的皂洗废液的化学需氧量大大降低,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2)选取不同纤维面料,记录不同数码打印机在不同尿素含量以及不同外部环境因素下的印花K/S值影响数据,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将复杂繁琐的实验数据点处理成响应面喷雾给湿技术条件模型,生成实际因子方程,使用各样品的方程结合响应面模型探索出各种因素对印花K/S值的影响规律,从而较为精确的控制不同样品的着色率。基于数码印花的环境友好纺织印染技术的开发不仅仅是数码印花过程的环境友好,也要求数码印花后的印染废水后处理的节能减排。本论文开发的真丝绸数码印花的免浆前处理工艺的重大优势不仅在于节约了化学试剂的使用成本,它还降低了化学需氧量,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使用软件建立喷雾给湿条件模型,探索各种外部因素对印花K/S值的影响,从而实现对面料着色率的精确控制,为本行业印花K/S值的研究与控制开拓了一种全新方法。

周炜[5](2018)在《首都国货陈列馆研究(1928-1937)》文中提出国货陈列馆是近代国货运动蓬勃发展的产物,陈列馆的兴盛也推动了国货运动的发展,国货陈列馆的兴衰与国货运动的发展相辅相成。首都国货陈列馆成立和发展与饱受列强经济侵略的国际形势以及首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不无关系。帝国主义列强的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侵略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伴随而来的经济侵略也与日俱增。随着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意识逐渐觉醒,爱国的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难以在军事和政治外交上与帝国主义列强抗衡,唯有抵御其经济侵略才能争取国家主权,挽救民族危亡,“商战”思想成为社会共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迫在眉睫。商品被打上了国家的标签,而消费国货也被视为爱国的表现,提倡国货,号召民众消费国货成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的主要途径。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后,策进工商,发展实业,积极提倡国货运动。虽然面临经济侵略、全球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和军阀混战等困境,但在国民政府努力应对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较为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国货运动也如火如荼。举办国货年和国货展览会成为了政府提倡国货的主要手段,虽然能引起短暂的轰动效应,时人皆呼号提倡国货和服用国货,但终究昙花一现,为延长提倡国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筹设商品陈列所的便提上议程,商品陈列所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强国扩张海外贸易而设,只不过近代中国仿效国外设置的商品陈列所多陈列国货,极具陈列国货商品的意味。随着洋货的汹涌而至,民族工商业难以为继,为号召全国一致提倡国货,统一步伐,政府通令大部分商品陈列所直接改组为国货陈列馆。实业部率先筹办北平国货陈列馆和首都国货陈列馆以作为全国各省市国货陈列馆效仿的榜样,两所国货陈列馆直属于实业部。首都国货陈列馆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官办国货机构。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发展可以分为兴盛和衰亡两个主要阶段。1929年9月至1936年3月是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兴盛时期,也是该馆最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陈列馆直属于实业部,经费充足,陈列馆尝试设立了各种便于开展提倡国货活动的部门,积极征集国货出品以准备日常陈列,举办了十几次规模宏大的国货展览会,很好地宣传国货,使国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国货,号召国人服用国货,为改良国货和发展实业作出巨大贡献;积极开设国货商场,销售有质量保证的国货,为民众提供值得信赖的购物平台,也为国货厂商开拓销路,为实业家与消费者提供媒介,将提倡国货落到实处;陈列馆还代为国内外国货团体或国货机构征集国货展品,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赛会,政府层面的经济外交在一定程度提升了近代中国的国际形象,拓展了国货的海外贸易;认真履行函复咨询、参与部分国货调查、办理国货证明、发行报刊、编制货品目录等职责;通过组织国货运动基本区、首都提倡国货运动周、国货旅行团等活动以提倡国货,通过举办周年纪念会、菊花大会、赠品周等引起国人提倡国货的兴趣,甚至兴修马路以更好地开拓馆务。1936年3月至1937年12月是首都国货陈列馆的衰亡阶段,由于战事频繁以及财政问题,政府无暇他顾,加之列强的胁迫,政府不再将提倡国货作为工作重点,原本由实业部直辖的北平国货陈列馆和首都国货陈列馆分别交由南京和北平两市政府接管。南京市社会局于1936年3月接收了首都国货陈列馆,改名为南京市国货陈列馆,陈列馆不再享有实业部的津贴补助,经费骤减和频繁的人事变动直接影响到陈列馆提倡国货活动的开展,陈列馆的职员和致力于国货运动的仁人志士仍然坚守岗位,为更好地经营国货陈列馆呕心沥血,努力征集展品、整理展品、准备日常陈列、举办国货展览会、整顿国货商场、积极参加提倡国货宣传周。全面抗战爆发后,战事频繁,国货运动受挫,国货陈列馆也受到沉重打击,勉强支撑,直到南京被占领后,陈列馆惨遭日军洗劫,其建筑和展品也被震毁,首都国货陈列馆从此湮没无存,但遗址仍在。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兴衰历程直接展现了其为促进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国货运动的发展脉络,也从侧面展现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南京国民政府在国货运动中的尴尬处境和官商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研究首都国货陈列馆举办的历届展览会可以了解近代中国国货展览会的举办模式和过程;其附设国货商场的研究也可以加深对国货营销的认知;通过分析首都国货陈列馆陈列品和展览会展品信息,可以窥察民国重视教育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民众以衣物和饮食消费为主、没有条件提高审美品味的概况;对比首都国货陈列馆和同属于实业部直辖的北平国货陈列馆以及民办国货机构——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可以显现首都所在地的国货机构在提倡国货运动中深远的影响力和容易受政府利益所左右的弊端。

王腾飞[6](2017)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黑龙江俄侨美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与俄罗斯毗邻,时至今日,中俄文化交流在黑龙江这一地区仍然显得十分密切。黑龙江地区作为中俄边境省份,在历史上与俄罗斯曾存在着冲突与合作等多种较为复杂的关系,因而,现在正视这段历史、明确其发生的原因及目的,承认并认可其历史关系,显得十分重要。纵观黑龙江美术的发展历史,直接传自俄罗斯的泊来方式也使黑龙江美术史也显得更加特殊,更具研究价值。本文研究目的也来源于此。本文以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黑龙江境内俄国侨民的美术活动及社会文化背景为研究主题,以宏观美术概念(包括建筑、商业美术、工艺美术、美术教育等)为主要论述范围,本文通过史料查寻、文献梳理和现场勘查等方法,详尽解读历史上外来美术与地域文化相互交融的史实材料,重点探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复杂社会背景下,俄侨美术在黑龙江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论证了俄侨美术在黑龙江近现代美术发展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和贡献,记述了在俄侨美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品、人物、机构和事件,分析了俄侨美术对黑龙江现代地域文化形成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在研究过程中,作者用大量史实材料补充和丰富了黑龙江近现代美术交流史中的重要环节,探讨了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俄罗斯美术对黑龙江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旨在为当下黑龙江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接纳外域文化(尤其是俄罗斯文化)的文化战略决策提供历史借鉴与参考。本文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俄侨美术在黑龙江出现的情况:包括1898年以前的黑龙江的文化历史背景及本土地域性美术活动状况,俄国侨民进入黑龙江的政治与经济原因,俄侨美术在黑龙江地区的早期传播情况(商业美术和教堂建筑的出现)。第二部分是俄侨美术在黑龙江兴起的情况:包括1898年至1917年俄侨美术在黑龙江地区兴起时的历史背景、兴起的原因以及兴起后的情况和1917年至1932年俄侨美术在黑龙江地区的主导地位的论述。随着俄国侨民大批向黑龙江地区迁入、移民,俄侨美术与美术教育在黑龙江地区成规模的发展,致使黑龙江地区的美术活动在这一时期主要受俄侨主导,并且在这一时期,俄侨美术教育也在黑龙江形成了现代化的教学体系。第三部分是俄侨美术在黑龙江衰落的情况:包括1932年之后俄侨美术在受到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衰败的历史背景以及衰落的主要原因,讨论了黑龙江地区俄侨美术衰败后俄侨艺术家的去向及归宿。第四部分是讨论俄侨美术的历史影响:俄侨艺术家在黑龙江的美术活动产生的影响有建设现代化城市雏形、奠定美术教育事业基础、传播西方文化、形成区域化审美意识等。俄侨美术对黑龙江早期文化发展影响很大,影响的结果也很复杂,还应加强对这一时期各个方面历史情况的研究以及考证,挖掘更多历史资料,还原真实的历史。但同时也要正视这段历史为黑龙江带来的影响,在研究的同时,运用理论成果来丰富、扩充黑龙江地域的文化内涵。

李恩政[7](2014)在《东亚、南亚蜡防印花与中国蜡防印花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蜡染是最古老的传统的染色技术,该技术虽不能断定确切时代,但根据考古证据证明,至少在2000多年前,蜡染就已经得到使用。蜡染的起源的独特效果和细腻的技术可追溯到古印度时期,后来衍生了Java蜡染和其他各类中国蜡染。可以预见的是,该古文化流入的路径最初从印度开始向中国,后来才陆续到日本再到韩国,后来发展证明传播路线确实如此。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研究者以东南亚和中国的蜡染工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历史背景作为基础,从而展开研究。再以牡丹图案为研究重点,从而出现了中国和韩国的传统面料对比。研究者以传统的牡丹花图案作为参考,设计了新的蜡染图案,并结合蜡染技术,创建了一个对于东南亚和韩国的蜡染技术的研究方法,新的设计是以各具特色的传统染色方法技术的研究为基础的。一个传统的染色方法的手工制作方法是用蜡防印花,从而印出具有特点的花纹图案,而且根据印染材料用质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花纹结果,从而使得蜡防印花在现代手工制作中还占有很大比重。在本论文中,研究者以传统的牡丹花图案作为参考,设计了新的蜡染图案,并结合蜡染技术,创建了一个对于东南亚和韩国的蜡染技术的研究方法,新的设计是以各具特色的传统染色方法技术的研究为基础的。首先对于中国与韩国的传统纹样做了对比设计出纹样,实验过程中采用了东南亚的制作方法,更加创意并多样地开发了织物。根据以上研究及实验结果表明,作者认为学界需要进行对于不仅可以与多种国家进行文化、技术上的融合,还可以添加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因素,找出最适合现代人的,具有普遍性与实用性的作品的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传承传统,还可以扩大领域。

黄紫娟,王珊珊[8](2014)在《传统花窗元素对包装织物设计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花窗是传统园林建筑中重要元素,将花窗图案转化为织物的纹样,经过表里换层组织结构和色纱设计、工艺设计并织造出双面的花窗包装织物,最后提出了织物的应用。

杨亮[9](2012)在《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淄博——海岱之间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曾经哺育出辉煌灿烂的齐文化,而齐文化不仅是我国一支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之—和重要组成部分。务实、开放、多元、变革、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在“膏壤千里,粟如丘山”且风炎土灼的齐国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辐射力,品类繁复、工艺精湛、独树一帜的民间工艺文化便是孕育其中、颇具特色的一枝奇葩。齐文化“重农兴商”的历史传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21世纪“全球化”的新型经济、文化格局中依然不失借鉴和启迪意义。民间工艺文化更是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环境中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明晰如何变革民间工艺的传统文化优势形成淄博文化资源的产业优势、如何借助民间工艺的大众文化力量培育出现代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目的。在选题、调研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获得资料的途径包括:实地调查法(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家或手工艺者面谈并做记录)、函询法(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民间协会组织发放咨询信函、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查阅法(图书馆、民艺馆、博物馆、档案馆和电子资源)等等。历史研究中的时空结合法,在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内探索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发展脉络,阐述事实、揭示意义、解释原因、预测趋势。下面是各部分内容的提要:在引论中明示出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和产业化研究选题的原因和依据。界定民间工艺、文化和产业化等相关概念,并对学术界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首先对淄博民间工艺进行类别研究。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对淄博当地的民间工艺品类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历史梳理,理清每种民间工艺的起源、鼎盛、衰落或者消失的时间、地点和代表性事件,由此证明淄博有史以来确实是民间工艺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具体民间工艺品类包括最主要的陶瓷和丝绸(此亦为中国最为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及其衍生品刻瓷工艺、琉璃工艺以及内画工艺、淄砚工艺、铜响乐器、蹴鞠制造工艺等等不一而足。其次深入分析了博民间工艺发展的原因。主要是针对淄博各种民间工艺,分析其产生、鼎盛、衰落和消亡的原因,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两部分。比如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气象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尤其是煤炭、矿石、铁、铜等主要矿产资源以及农副产品资源等,此为相对稳定的地理决定性。而社会历史因素比之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更为深刻、复杂和富于变化,诸如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状态、国家政治制度、阶级阶层关系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流行时尚、风俗习惯等外部因素以及淄博地区广大民众的品格气质、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念等内在因素都会共同作用于民间工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再次全面分析了是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内涵。第一触及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精神内核,亦即造物思想。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造物思想包含民众的智慧与理想,或“备物致用”的实用诉求或“文质彬彬”的审美意趣或“心手相传”的技能巧思,民间工艺匠人借用材质、配方、色彩、线条、形体等工艺语言表达出内心情感和精神追求。第二在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解读中勾勒出淄博民众典型性格特征,摹写民间艺人传统的社会生活与生产状况,关照民间工匠的艰苦奋斗与执着信念。第三归纳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生命周期性规律,描绘主流民间工艺文化生命中历经“缓慢积累的成长期——理性选择的成熟期——无奈蛰伏的衰退期——华丽转身的复兴期——不可限量的再生期”的跌宕路径,‘藉此在思想上对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产业化做出准备。复次是对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当代产业化的研究。首先将上述各种淄博民间工艺再次进行分类,明确不同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归宿问题;然后基于对选择性产业化理念的认同解决“产业化”的道路选择问题。按照选择性开发战略思路进行市场客体分类——文化标本、文化作品抑或文化产品;按照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宏观思路进行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市场角色定位——政府、投资者、劳动者和消费者如何定位;按照多元化市场发展多维思路进行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市场开拓,旅游业、体育娱乐业、艺术品行业、网络市场范畴、国际贸易领域等等。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对该选题展开进一步思考。主要结论是:结论之一: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其发展动因基本确证。结论之二:淄博民间工艺文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内涵。结论之三: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产业化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结论之四: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化之路需要采取选择性战略并重新进行市场主体界定和有针对性的市场开拓。本文的创新点在: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论题试图站在社会文化的基点上,将视线向下投射,着眼于一个城市的“小传统”即大众文化,但是并不是回避和排斥“大传统”即精英文化,反而是要努力在精英文化的脉络中摸到大众文化的脉搏,亦即尝试在正统的历史研究成果中找到同时代的大众文化尤其是民间工艺文化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2.对淄博城市形象评价的创新。淄博自古为齐国封地,“五霸之首”、“战国七雄”是其鼎盛的标志性形象。曾经“泱泱大风”的齐国所恃“鱼盐之利”随属地减少逐渐转型成为现代山东一内陆城市,传统的纺织工业、陶瓷工业联合新型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树立起淄博“工业城市”的形象,然淄博凭借曾经辉煌之“齐国”遗风,欲将重振其文化与经济并立之形象,还原本来应有之面目亦非不可能之事。3.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创新。淄博的民间工艺文化以传统陶瓷和丝织工艺为轴心随时代不断演化出新的民间工艺品类,但是现代化机器大生产模式在陶瓷和纺织行业的成功并不能成为其他民间工艺同样可以效仿的佐证。为此本论文提出了“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选择性战略”。简言之,在开发和利用文化产业资源的淄博民间工艺文化资源时要基于“选择性”原则区别对待,多元并行,方能取长补短各得其所。4.淄博民间工艺产业市场道路选择的创新。本论文提出“继续发展轻工制造业(陶瓷工业、丝绸纺织业)、重点开创商业和服务业的创新协作,同时加强外围产业的辅助和保护”的市场开拓思路。特别是民间工艺文化与艺术品市场、旅游业和旅游商品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层次化结合,同时兼顾金融、广告、教育和法律等环境建设。新模式、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方法在文化产业战略的大背景下显得益发突出和紧迫。

杨和荣[10](2005)在《我国茧丝绸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茧丝绸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功勋产业”,是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的优势产业。目前,全国涉及种桑养蚕农民达2000多万户,拥有丝绸工人100多万,丝绸产品的70%以上用于出口,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量的70%,蚕茧和生丝出口占世界的8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茧丝绸业曾多次出现大起大落,波动很大,每次起伏都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近几年,印度、巴西、泰国、越南等国家茧丝绸业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对我国茧丝绸业在世界处于主导地位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茧丝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1.茧丝绸业发展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回顾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国家强盛、社会安定茧丝绸业就兴旺发达,国家衰落茧丝绸业必遭重创。如西汉初期和唐朝,国家强盛,茧丝绸业空前繁荣、业绩辉煌;清朝末期,国家衰落,茧丝绸业日渐萎缩,茧丝绸生产中心地位由日本取代,结束了我国茧丝绸业数千年领先于世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茧丝绸业快速发展,自1970年至今,我国茧丝生产又恢复到世界第一。 2.茧丝绸行业产业链长,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茧丝绸业,包括育桑苗、种桑、育蚕种、养蚕、收烘、缫丝、织造、精炼、印染、制成品加工、丝绸流通贸易等20多个环节,产业链相当长,跨越一、二、三产业。各环节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3.管理体制不顺是产生茧丝绸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在过去很长时期内,茧丝绸管理体制不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蚕茧生产、丝绸生产、内外销和蚕茧收购,分归农业部、纺织部、商业部、外经贸部负责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容易出现只顾各自部门的利益,不顾全局利益,政出多门、管理分散和工作效率低下,以致出现宏观失控,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4.要避免茧丝绸行业大起大落,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茧丝绸行业运行都带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周期性波动振幅与宏观调控有关。没有宏观调控,就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如1995年蚕茧产量达1520万担,达历史最高峰。但到1996年骤然跌入谷底,产量为860万担,减产43.4%。针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外向型茧丝绸行业的冲击,国家采用了厂丝储备等宏观调控手段,有效遏制了茧丝绸行业下滑。 5.技术进步是推动茧丝绸业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上,桑树各种载培方法的成功,特别是嫁接桑的出现,促进了桑蚕业的优质高产。缫丝车从手摇到脚踏,型板印花取代手工描绘等等,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进步使我国茧丝绸业数千年领先于世界。但目前我国丝绸加工技术落后于意大利和法国等,我国丝绸产品价格只是意大利和法国的1/6。因

二、西欧兴起用丝绸织物作包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欧兴起用丝绸织物作包装(论文提纲范文)

(1)15-16世纪霍尔木兹贸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原始文献资料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霍尔木兹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与条件(15世纪前)
    一、历史溯源
    二、地理条件
    三、国内外政治格局稳定
    四、有利的外在贸易环境
第二章 霍尔木兹贸易繁荣的表现(15—16 世纪)
    一、贸易网的形成
    二、商人与贸易物品种类
        (一)世界各地的商人
        (二)主要贸易物品种类
    三、关税利润巨大
第三章 霍尔木兹贸易繁荣的影响和经济地位
    一、霍尔木兹贸易的影响
        (一)城市人口增加
        (二)城市文化交融
        (三)多元生活方式的形成
    二、霍尔木兹的经济地位
        (一)波斯湾重要的中转港
        (二)贸易模式转变中的重要节点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文质乾坤—近代福建漆艺物质与社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话题语境与研究现状
    二、论证方法与书写逻辑
    三、问题提出与理论基础
    四、写作思路与文章结构
    五、八闽坊间早期近代化
上篇 文质:物质文化
    第一章 源流:溯源赓续
        第一节 “源”与“流”
        第二节 关于近代福建漆艺
    第二章 技艺:文质相兼
        第一节 质法:胎骨工艺的鼎格
        一、胎骨精进
        二、名实考辩
        第二节 文法:髹饰技法的迭新
        一、始于师古
        二、变在观念
        第三节 造法:温古知新的规律
        一、巧法造化
        二、质则人身
        三、文象阴阳
    第三章 器物:物史相鉴
        第一节 品类:与史同行的抽新
        一、信仰塑像
        二、茶食雅集
        三、图饰装饰
        四、来样定制
        五、长物庞杂
        第二节 纹饰:图案变迁的叙事
        一、引譬连类
        二、铺锦列绣
        三、随物赋形
        四、洋画图式
        五、庶民僭越
        第三节 制物:器的转译与演化
        一、瓷器复制
        二、照明变革
    上篇小结: 艺器分离
下篇 乾坤: 社会状况
    第四章 缘起:西学东渐
        第一节 内化:倭制漆器
        第二节 涵化:仿洋漆器
    第五章 地理:城市乡镇
        第一节 福州:绅商与城市行业结构
        第二节 闽南:山村与港口的产销连线
    第六章 伦理:利益博弈
        第一节 线索:活动脉络
        第二节 秩序:官方与民间
    第七章 事件:争端始末
        第一节 组织:同业公会
        第二节 失衡:纠纷经过
        第三节 互哺:城市与场域
    下篇小结: 共同体价值与思考
结语
    一、恢复发展
    二、回答问题
    三、启示思考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3)纤维之线:论纤维艺术的线性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编织物语
    第一节 图腾之线
    第二节 古法成型
第二章 现代美术史中线的蜕变
    第一节 包豪斯的启蒙
    第二节 观念之线
    第三节 边缘觉醒——从壁挂到纤维之线
第三章 新结构的“变迁”
    第一节 二十世纪八、九年代的纤维艺术之线
    第二节 纤维艺术线性作品的呈现与演变
第四章 “纤维之场”——空间中的线
    第一节 “线之场”
        一、光与色彩
        二、割裂的空间
    第二节 线之时空——错位的时空
第五章 融贯当代语境之线
    第一节 舞动剧场——行为与织语
    第二节 编织的建筑
    第三节 走向当代艺术的媒介之线
结语
参考文献
专业能力展示
    部分毕业作品照片
    毕业创作草图
    毕业创作小稿
    工作与指导
致谢

(4)丝绸数码印花的免浆前处理工艺及喷雾给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织物印染之前世今生
        1.2.1 织物印染艺术起源
        1.2.2 织物印染技术发展史
        1.2.2.1 织物预处理历史
        1.2.2.2 织物用料与染色历史
        1.2.2.3 织物印花历史
        1.2.2.4 织物后整理历史
        1.2.2.5 现代织物印花技术
    1.3 数码喷墨印花技术
        1.3.1 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特点
        1.3.2 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设备
        1.3.3 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墨水
        1.3.4 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发展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真丝绸数码印花的免浆前处理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前处理工艺
        2.3.2 数码喷墨印花工艺
    2.4 测试与表征
        2.4.1 K/S值
        2.4.2 固色率及渗透率
        2.4.3 花纹精细度测试
        2.4.4 耐摩擦牢度
        2.4.5 织物润湿性能
        2.4.6 织物风格
        2.4.7 化学需氧量(COD)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免浆及汽蒸工艺的影响
        2.5.1.1 防水剂EPF浓度的影响
        2.5.1.2 柔软剂浓度的影响
        2.5.1.3 碳酸氢钠浓度的影响
        2.5.1.4 汽蒸温度的影响
        2.5.2 免浆及汽蒸工艺的正交实验研究
        2.5.2.1 正交实验方案
        2.5.2.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2.5.3 印花织物的性能研究
        2.5.3.1 K/S值分析
        2.5.3.2 花纹精细度分析
        2.5.3.3 固色率及渗透率分析
        2.5.3.4 耐摩擦色牢度分析
        2.5.3.5 润湿性分析
        2.5.3.6 织物风格分析
        2.5.4 皂洗残液COD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喷雾给湿技术的研究
    3.1 引言
    3.2 原始数据采集
    3.3 模型建立及数据优化
    3.4 车间生产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
    4.1 结论
        4.1.1 真丝绸数码印花的免浆前处理工艺的研究
        4.1.2 印花过程中喷雾给湿技术的研究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首都国货陈列馆研究(1928-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内容
第一章 首都国货陈列馆成立的背景
    第一节 近代国货运动的兴起
        一、国货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国货运动的发展过程
        三、国货运动的深远影响
    第二节 商品陈列所(馆)的兴起
        一、国外商品陈列所(馆)
        二、国内商品陈列所(馆)
    第三节 国货运动与国货陈列
        一、国货运动催生国货陈列馆
        二、国货陈列馆促进国货运动
第二章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组织沿革及演变
    第一节 各地国货陈列馆(所)的设立
        一、实业部国货陈列馆
        二、各省市国货陈列馆
        三、海外中华国货陈列馆
    第二节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成立
        一、拟订规程
        二、场馆选址
        三、征集出品
        四、扩大宣传
        五、经费问题(筹设期)
        六、开幕日期
    第三节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内部建制组织
        一、人事管理
        二、机构设置
        三、经费问题
        四、规则章程
    第四节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终结
        一、首都国货陈列馆的接收与南京市国货陈列馆的成立
        二、南京市国货陈列馆的主要活动
        三、南京市国货陈列馆的终结与延续
第三章 首都国货陈列所馆的活动
    第一节 举办国货展览会
        一、周年纪念展览会
        二、棉织丝绸展览会
        三、江苏省特产展览会
        四、上半年或春季国货展览会
        五、其他主题展览会
    第二节 代国内外征集国货
        一、代国内各团体征集国货
        二、代国外各团体征集国货
    第三节 经营国货商场
        一、我国早期的国货商场
        二、首都国货陈列馆国货商场
    第四节 开展国货调查与规范国货市场
        一、国货调查与函复咨询
        二、办理国货证明
    第五节 开展国货运动
        一、组织首都国货运动基本区
        二、首都提倡国货运动周
    第六节 发展馆务与参加社会活动
        一、发展馆务
        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第四章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展品和陈列品分析
    第一节 陈列品的地域与类别分布
    第二节 展览会的给奖展品
第五章 首都国货陈列馆与其他国货陈列馆的比较
    第一节 与实业部北平国货陈列馆的比较
        一、北平国货陈列馆的起源
        二、北平国货陈列馆
        三、北平国货陈列馆与首都国货陈列馆的比较
    第二节 与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的比较
        一、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的成立
        二、商品陈列所的特设部门
        三、经费问题
        四、主要活动
        五、结局及影响
        六、上海特别市总商会商品陈列所与首都国货陈列馆的比较
    第三节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地位及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黑龙江俄侨美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缘起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注释
第二章 俄侨美术在黑龙江的兴起(1898~1917)
    一、1898 年以前的情况
        (一)朝贡美术工艺品
        (二)民间美术工艺品
        (三)外来美术工艺品
    二、俄国侨民进入黑龙江的社会背景(1898~1917)
    三、俄侨美术在黑龙江地区的传播(1900~1917)
        (一)教堂与教堂壁画的兴起
        (二)商业招贴、广告与包装设计
        (三)照相术与工艺美术
        (四)文化信仰的复制与传播
    小结
    注释
第三章 俄侨对黑龙江美术的主导(1917~1932)
    一、黑龙江俄侨艺术家的生平与创作
        (一)弗拉基米尔.叶甫根尼耶维奇.帕诺夫
        (二)阿列克塞.尼古拉耶维奇.克列缅季耶夫
        (三)尼古拉.亚力山大罗维奇.维尤诺夫
        (四)弗拉基本尔.米哈伊洛维奇.阿那斯塔西耶夫
        (五)斯捷潘诺夫亚历山大.叶甫根尼耶维奇.斯捷潘诺夫
        (六)扎多罗日内伊兄弟
    二、俄侨艺术家与美术教育
        (一)荷花艺术学校的美术教学
        (二)师徒制的美术工作室教学
        (三)普通初、中等教育中的美术教学
        (四)高等教育中的美术教学
    三、俄侨艺术家的美术活动
        (一)美术展览的举办
        (二)文艺报刊的发行
        (三)建筑艺术的盛行
    小结
    注释
第四章 黑龙江俄侨美术的衰落
    一、历史背景及其衰落原因
        (一)中东铁路事件的爆发
        (二)九一八事变
        (三)最后的莫希干
    二、俄侨艺术家的归宿
    小结
    注释
第五章 俄侨美术的历史影响
    一、建设现代城市的雏形
    二、奠定了美术教育的基础
    三、传播西方文化
    四、影响了本地居民的审美意识
    小结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东亚、南亚蜡防印花与中国蜡防印花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蜡防印花研究综述
    2.1 蜡防印花的起源
    2.2 蜡防印花的演变特点与技术创新
第3章 对于东亚、南亚蜡防印花与中国蜡防印花的历史考察以及制作方法特点
    3.1 印度的蜡防印花
    3.2 印度尼西亚的蜡防印花
    3.3 泰国的蜡防印花
    3.4 马来西亚的蜡防印花
    3.5 中国的蜡防印花
    3.6 韩国的蜡防印花
    3.7 日本的蜡防印花
第4章 蜡防印花主材料种类与特点以及技法的制作方法
    4.1 制作蜡防印花所需主要材料的种类与特点
    4.2 制作所需工具
    4.3 蜡防印花的制作方法及技法种类
第5章 蜡防印花作品制作
    5.1 中国与韩国织物上出现的牡丹纹样的历史
    5.2 以牡丹纹样为动机进行的设计研究与设计制作意图制作意图
    5.3 制作过程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传统花窗元素对包装织物设计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纹样设计
2 组织及色纱
3 织造
4 花窗包装织物的应用

(9)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的界定
    三 相关研究现状
    四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一章 淄博主要民间工艺类别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淄博陶瓷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淄博丝织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淄博琉璃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四节 淄博淄川淄砚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五节 淄博临淄蹴鞠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六节 淄博周村铜响乐器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七节 淄博花灯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
    第八节 淄博其他若干民间工艺杂项
第二章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自然原因分析
        一、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二、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主要自然地理条件之一:矿石资源
        三、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主要自然地理条件之二:蚕桑遍植
    第二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三、小结
第三章 淄博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内核——造物思想
    第二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解读
    第三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生命周期性规律
第四章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的当代产业化
    第一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当代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选择性开发理念
    第三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角色定位
    第四节 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市场开拓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管理办法
附录二 《文物法》中有关拍卖、转让和展览的条款
附录三 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附录四 《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附录五 《2003-2010年淄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
附录六 《淄博市文化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2010年到2015年)
附录七 2007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摘录
附录八 《关于宣传文化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附录九 张明文《刻瓷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分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我国茧丝绸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目标及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关于国内的研究情况
    第五节 论文框架设计
第二章 茧丝绸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借鉴
    第一节 系统理论
        一、内涵及内容
        二、系统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 制度创新理论
        一、内涵及内容
        二、制度创新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技术创新理论
        一、内涵及内容
        二、技术创新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节 区域经济理论
        一、内涵及内容
        二、区域经济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节 贸易理论
        一、国际产业分工与协作
        二、贸易与经济发展
        三、市场竞争
第三章 茧丝绸产业系统概述
    第一节 茧丝绸产业系统构成
        一、种桑业
        二、养蚕业
        三、丝绸加工业
        四、茧丝绸贸易业
    第二节 茧丝绸产业系统功能
        一、产业功能
        二、就业功能
        三、换汇功能
        四、生态环保功能
    第三节 茧丝绸产业系统的特征
        一、产业链长
        二、产业关联度高、协调管理难度大
        三、对市场依赖性很强
        四、对技术依存度高
        五、市场空间处于狭小状态,有待开发
    第四节 茧丝绸产业发展前景
        一、传统丝绸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
        二、高精丝绸产品开发的前景广阔
        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第四章 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我国茧丝绸业的起源
        一、民间传说
        二、文献的记载
        三、考古的发现
    第二节 我国茧丝绸业的兴衰历程
        一、两汉时期我国茧丝绸业的兴盛
        二、盛唐时期我国茧丝绸业的兴旺
        三、宋元明及清前期我国茧丝绸业的发展
        四、近代(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我国茧丝绸业的衰落
        五、新中国成立后茧丝绸业的复兴
    第三节 茧丝绸业与我国农耕文明
        一、数千年领先世界的茧丝绸技术
        二、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贡献
    第四节 “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一、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播
        三、促进了国际贸易
        四、推进了中国对世界的了解
    第五节 茧丝绸业与国运同兴衰
        一、茧丝绸业发展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
        二、国家强盛为茧丝绸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国家衰落使茧丝绸必遭重创
        四、国家农商政策对茧丝绸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 世界茧丝绸业发展格局及变迁
    第一节 我国茧丝绸业的复兴
        一、由衰落到复兴的历程
        二、我国茧丝绸业以出口为主导
        三、我国茧丝绸业的科技
    第二节 日本茧丝绸业的鼎盛与衰落
        一、日本茧丝绸业的发端与振兴
        二、日本茧丝绸业的衰落及原因
        三、日本的茧丝绸科技研发
    第三节 印度茧丝绸业的发展
        一、印度的茧丝绸发展历程
        二、印度的茧丝绸业生产规模和水平
        三、印度的茧丝绸贸易
        四、印度的茧丝绸发展前景
    第四节 巴西茧丝绸业的发展
        一、巴西的茧丝绸发展历程
        二、巴西的茧丝绸业生产规模和水平
        三、巴西的茧丝绸贸易
        四、发展前景
    第五节 世界茧丝绸生产消费格局
第六章 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我国桑蚕生产现状
        一、桑园面积、养蚕规模及产量
        二、桑蚕生产布局及变动趋势
        三、桑蚕生产组织结构及生产方式
    第二节 我国丝绸工业生产现状
        一、主要丝绸产品及生产规模
        二、丝绸工业的行业分布与地域分布
        三、丝绸工业生产效率及效益
    第三节 我国茧丝绸贸易业发展现状
        一、贸易情况
        二、国内茧丝绸贸易体制与运行方式
        三、茧丝绸进出口贸易体制与运行方式
    第四节 我国茧丝绸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发展的剧烈波动与反复震荡
        二、生产规模低水平盲目扩张
        三、农、工、贸利益尖锐对立
        四、生产主体间恶性竞争
        五、产品市场拓展不开,发展受限
        六、总体效益不高,一度陷入恶性循环
    第五节 我国茧丝绸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体制的缺陷
        二、调控手段的陈旧与操作上的失灵
        三、生产经营组织体系的松散无序
        四、蚕茧生产、丝绸加工、茧丝绸贸易的严重脱节
        五、利益分配关系的失衡
        六、技术瓶颈带来的重大影响
第七章 新时期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的目标与思路
    第一节 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的机遇
        一、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强大的竞争优势
        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会
    第二节 我国茧丝绸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国内经济转型对茧丝绸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二、面临技术突破与市场开拓的难题
        三、与新兴生产国的竞争
    第三节 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目标
        一、蚕茧生产强国
        二、丝绸加工强国
        三、茧丝绸科技强国
        四、茧丝绸消费大国
        五、茧丝绸出口强国
    第四节 我国茧丝绸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创建与现代茧丝绸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
        二、构建与现代茧丝绸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
        三、创建我国茧丝绸科技创新体系
        四、构建协调发展、高效运行的现代茧丝绸生产经营体系
        五、完成茧丝绸业的布局结构调整
    第五节 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市场导向
        二、效益优先
        三、稳步推进
第八章 我国茧丝绸业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 茧丝绸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一、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取向
        二、对茧丝绸产业链的一体化管理
        三、管理部门与生产经营的彻底分离
    第二节 茧丝绸产业一体化管理模式
        一、构建一体化的产业管理机制
        二、建立统一有序的全国茧丝绸市场
        三、统一全国茧丝绸产业发展政策
    第三节 管理机构的职能界定
        一、制定茧丝绸业发展规划
        二、制定并实施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三、对茧丝绸业发展实施宏观管理与调控
        四、建立与维护茧丝绸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
        五、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
    第四节 茧丝绸业市场化管理方法选择
        一、市场诱导
        二、对市场经营行为的监测与管理
        三、信息收集与传递
    第五节 丝绸业宏观调控手段应用
        一、政策的激励与约束
        二、信贷与税收手段
        三、建立厂丝储备制度
        四、设立茧丝绸发展基金
        五、必要的行政干预
第九章 我国茧丝绸生产经营模式构建
    第一节 蚕茧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
        一、由“满天星”向重点产区集中
        二、由“副业”向专业蚕农的转变
        三、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四、蚕茧稳定生产格局的形成
    第二节 蚕茧生产组织结构变革
        一、蚕茧生产主体由分散无序到组织化——新的生产主体塑造
        二、蚕茧生产组织模式
        三、蚕茧生产组织的运行
    第三节 丝绸生产经营企业改革
        一、丝绸生产经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二、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塑造
        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决策创新
    第四节 丝绸生产经营企业的组织与联合
        一、丝绸生产经营企业的并购与重组
        二、丝绸生产经营企业的联合与合作
        三、丝绸生产经营行业协会
        四、丝绸生产经营集团(或公司)的培育
    第五节 茧丝绸生产经营的系统协调
        一、蚕茧、丝绸、丝绸制品生产及经营行业组织构建
        二、茧丝绸产业组织构建
        三、蚕茧、丝绸、丝绸制品生产行业内部的协调
        四、蚕茧、丝绸、丝绸制品生产行业之间的协调
        五、蚕茧、丝绸、丝绸制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协调
第十章 我国茧丝绸业的布局调整
    第一节 茧丝绸产业布局调整的必然性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引发的产业转移
        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客观需要
        三、区域资源秉赋造成的必然结果
    第二节 实施蚕茧生产“东桑西移”战略
        一、东部蚕茧生产的颓势
        二、西部蚕茧生产的比较优势
        三、西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
    第三节 丝绸加工业布局调整
        一、东部丝绸加工业的稳定与整合
        二、西部丝绸加工业的改造与发展
        三、东西部丝绸加工业的分工与协作
        四、全国丝绸加工业的重心转移
第十一章 我国茧丝绸市场体系建设
    第一节 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一、消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封锁
        二、促进茧丝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形成全国统一的茧丝绸市场
    第二节 构建茧丝绸市场体系
        一、构建完善的茧丝绸交易市场体系
        二、构建完善的茧丝绸市场设施体系
        三、建设便捷的茧丝绸市场信息体系
    第三节 加强茧丝绸市场制度建设
        一、市场主体行为规则
        二、市场运行制度
        三、市场秩序的规范与整顿
    第四节 茧丝绸市场准入
        一、蚕种生产经营准入制
        二、鲜茧收购准入制
    第五节 茧丝绸出口贸易的组织与管理
        一、组建全国统一的茧丝绸出口行业协会
        二、构建丝绸价格协调机制
        三、对传统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拓展
        四、对新兴出口市场的开辟
        五、与国外生产者的竞争
第十二章 我国茧丝绸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第一节 重构我国蚕桑技术推广体系
        一、公共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及效能发挥
        二、公司(企业)技术推广机构创建与职能发挥
        三、蚕农组织技术推广机构创建与职能发挥
    第二节 加强我国茧丝绸产业人才培养
        一、科研人才的培养
        二、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
        三、生产经营人才的培养
    第三节 我国茧丝绸产业科技发展的重点
        一、桑、蚕品种技术
        二、丝绸印染及产品成型(防皱、防缩、防变形)技术
        三、高、精、尖丝绸产品生产技术
        四、茧丝绸业生产设备技术
    第四节 我国茧丝绸产业科技发展的推进
        一、科技研发机构的改制
        二、茧丝绸企业集团科技研发的开展
        三、科技研发投入新机制的形成
        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形成
        五、茧丝绸产业科技的国际合作
第十三章 我国丝绸强国地位的重塑
    第一节 茧丝绸科技强国地位的塑造
        一、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茧丝绸专家
        二、建设世界一流的茧丝绸科研基地
        三、开发一批世界领先的茧丝绸科技成果
        四、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茧丝绸生产
    第二节 巩固和提升茧丝生产大国地位
        一、大幅提高茧丝单产与品质
        二、进一步提高茧丝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三节 丝绸加工强国地位的塑造
        一、传统丝绸产品加工质量的显着提高
        二、丝绸新产品的开发
        三、高精尖丝绸产品的开发
        四、丝绸知名产品的品牌创造
    第四节 茧丝绸贸易大国的重塑
        一、巨大国内市场的有效开拓
        二、对国际茧丝市场的垄断
        三、对国际丝绸市场的有效占领
        四、对国际丝绸服装市场的开拓与占有
    第五节 茧丝绸产业拓展强国地位构建
        一、桑产业的深度综合开发
        二、蚕业的深度综合开发
        三、丝业的深度综合开发
        四、蚕桑循环经济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西欧兴起用丝绸织物作包装(论文参考文献)

  • [1]15-16世纪霍尔木兹贸易发展研究[D]. 马思.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2]文质乾坤—近代福建漆艺物质与社会研究[D]. 翁宜汐.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3]纤维之线:论纤维艺术的线性建构[D]. 王薏茗. 中国美术学院, 2019(02)
  • [4]丝绸数码印花的免浆前处理工艺及喷雾给湿技术研究[D]. 丁然.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6)
  • [5]首都国货陈列馆研究(1928-1937)[D]. 周炜.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6]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黑龙江俄侨美术研究[D]. 王腾飞.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7]东亚、南亚蜡防印花与中国蜡防印花的比较研究[D]. 李恩政. 东华大学, 2014(03)
  • [8]传统花窗元素对包装织物设计的启示[J]. 黄紫娟,王珊珊.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4(03)
  • [9]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D]. 杨亮. 山东大学, 2012(12)
  • [10]我国茧丝绸业发展问题研究[D]. 杨和荣.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

标签:;  ;  ;  

西欧包装用丝绸面料的兴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