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建筑陶瓷的发展

抗菌建筑陶瓷的发展

一、抗菌建筑陶瓷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汪庆刚[1](2019)在《高强度超薄建筑陶瓷板材的制备、增强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规格陶瓷薄板是适应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创新型陶瓷产品。与传统的陶瓷墙地砖相比,大规格化与薄形化生产技术可以实现陶瓷原材料用量、综合能耗的大幅度降低以及废渣、SO2、NOx、烟尘等的减排,是传统建筑卫生陶瓷领域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的发展方向之一。然而,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利用废弃矿渣、废料等资源制备高性能的陶瓷薄板,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强度,为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厚度奠定基础是当前本领域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本课题旨在研究建筑陶瓷板材性能的提高及功能化。首先研究了利用抛光废渣等废弃物制备发泡陶瓷板的工艺、结构和性能,实现了废渣的高品质应用。在此基础上,还开发了高强度、高白度的镁质瓷陶瓷薄板。利用莫来石微晶、硅酸钇晶须、氧化锆、氧化铝和氧化钛短纤维等增强陶瓷薄板,并研究了其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最后对优化的几种薄板进行了产业化中试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利用抛光废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发泡陶瓷板,优化了配方及化学组成。研究发现:烧成制度对材料结构和性能影响较大。烧成温度在大于1100℃以后开始发泡。随着烧成温度升高,轻质多孔陶瓷板材的总气孔率和闭孔气孔率均增加,开孔气孔率也略有增加,材料强度不断降低。提高烧成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促进莫来石相的形成。2.开发了MgO-Al2O3-SiO2材料体系,以高岭土、滑石、钾长石和钠长石为主要原料,使用三角配方设计方案,制备出满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陶瓷薄板。产品抗弯曲强度高,烧成范围宽。。3.分别以粉煤灰和粉煤灰漂珠为起始原料,通过引入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矿物原料,在低温下煅烧成功合成了莫来石微晶,达到我国烧结莫来石标准。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800-1000℃温度下成功合成了莫来石微晶。分别采用上述三种莫来石微晶为增强相增强陶瓷薄板,发现三种莫来石均能有效增强陶瓷薄板。4.采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直径尺寸为1-5μm,长度为30-60μm的硅酸钇晶须,所制备的硅酸钇晶须其在室温至1000℃范围内的热导率在1.15W/(m?K)-1.25W/(m?K)之间,其在500℃至11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在6×10-6/K7×10-6/K之间。以制备的硅酸钇晶须增强陶瓷薄板时,锂辉石比钾长石和钠长石更适合充当助熔剂;当硅酸钇晶须加入量达到6%时,陶瓷薄板的强度最佳,达到92MPa,提高了80.4%。5.采用氧化锆、氧化铝和氧化钛商用短纤维作为增强原料增强陶瓷薄板,发现三者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随纤维的加入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氧化锆短纤维的增强效果最好。6.采用液相法合成了氧化钨微晶,发现微晶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对其催化反应活性有显着影响,薄片状的WO3?H2O具有活性晶面暴露和高比表面积特性而拥有最佳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其为光催化釉料活性成分,在陶瓷薄板表面制备了钨基快速结晶釉,发现该釉层以WOP2O7为主晶相,析晶尺寸大,结晶取向明显,装饰效果好,且具有紫外可见光降解污染物性能,为提升结晶釉功能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7.对发泡陶瓷板、高白度陶瓷薄板、莫来石微晶增强陶瓷薄板、氧化锆短纤维增强陶瓷薄板以及光催化功能结晶釉装饰的陶瓷板材进行了中试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几种陶瓷薄板的尺寸、断裂模数、吸水率、耐磨性、可溶性铅含量、可溶性镉含量、静摩擦系数等均符合国家标准。发泡陶瓷板中试产品的密度、导热系数、平均断裂模数、吸水率等关键指标均满足行业标准。

盛祺元[2](2018)在《我国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研究 ——以绿色建筑陶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建材行业正在不断发展绿色建材,希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但是我国对绿色建材产品的环保标准形式及规格没有明确规定,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不利于绿色建材的发展。因此,本文以我国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首先,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综述了目前绿色建材产品评价的研究状况;其次,本文通过对建材企业、消费者、政府的两方演化博弈分析和三方演化博弈分析,整理了影响博弈的关键影响因素和绿色建材产品评价相关指标;接着,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筛选关键影响因素和指标,确定了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中的各层指标,并构建了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最后,本文以绿色建筑陶瓷为例,验证了该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建材企业、消费者、政府的两方及三方演化博弈分析,系统地讨论了绿色建材产品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是合理有效的,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杨亚平[3](2016)在《陶瓷艺术在现代餐饮空间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提及陶瓷艺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一个质朴的紫砂壶,一个晶莹剔透的瓷瓶,一个与饮食息息相关的陶瓷碗,这些都可谓是生活中陶瓷艺术“美”的体现。由于陶瓷与人类的餐饮活动有着很深的渊源,如果将视线转向餐饮空间,则能够更深入的认识到“陶瓷艺术”。从古代应用于制作“餐具”,到如今应用于满足更高精神需求的餐饮空间,仿大理石、仿木材等陶瓷制品的身影无处不在,但却只是相对简单的铺贴用于空间界面,仅仅起到了美观、保护的作用,却忽略了表现陶瓷材料本身的文化。然而本文认为餐饮空间是一个丰富多样、易突出个性的场所,在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将陶瓷艺术与餐饮空间相结合,利用陶瓷艺术运用于餐饮空间为消费者带来的情感体验为视角,并提倡利用陶瓷材料来反映陶瓷本身的文化,这可以在消费者心理层面上达到有效的创新,为更近一步实现不同陶瓷文化带给消费者精神层面的享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本文所提倡的就餐环境,不仅是对餐饮空间的“再创新”,更是对陶瓷艺术的“再生产”。论文研究了陶瓷的相关历史文化、餐饮空间的种类等基本概念,将陶瓷艺术的特性与室内设计原理、形式美原则、心理学、符号学等相关理论结合,深入探讨了陶瓷艺术在餐饮空间界面设计中所呈现的情感语言、可创新性等内容,进而为陶瓷艺术在未来餐饮空间界面中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指导思想。论文还进一步证实了陶瓷是作为识别“文化”、区别“类型”、划分“时期”的重要元素。本文以陶瓷材料为基础,餐饮空间界面为载体,传播不同陶瓷文化为目的,将现有的制作工艺与传统陶瓷艺术质感、纹样、色彩等特性相结合对当今餐饮空间进行有效创新和改良,围绕陶瓷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域等新视觉艺术的就餐环境。这在不同角度上实现了不同陶瓷艺术在餐饮空间界面设计中的主要价值,并且打造出一套以餐饮空间界面为载体,使用陶瓷艺术来呈现陶瓷文化本身的理论体系,也探索出一种赋予传统陶瓷材料新生命的设计思路。应用陶瓷艺术打造出顺应社会发展、民众需求的餐饮空间,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陶瓷艺术的特性和群众的消费心理,并着重在餐饮空间的关键部位——三大“界面”进行设计。本论文呈现的理论体系,为今后陶瓷艺术在餐饮空间界面中的设计与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可“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戴永刚,罗凤钻,高张海[4](2014)在《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文中提出本文简述了红外辐射的机理和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过渡金属氧化物红外辐射率高,但热膨胀系数较大、耐热冲击性较差,因此,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但将其与热膨胀系数较小的堇青石或莫来石等物质复合,可有效改善其性能,以广大红外辐射材料的应用领域。最后,提出了红外辐射理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红外辐射材料未来发展的趋势。

戴永刚,罗凤钻,高张海[5](2014)在《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简述了红外辐射的机理和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过渡金属氧化物红外辐射率高,但热膨胀系数较大、耐热冲击性较差,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将其与热膨胀系数较小的堇青石或莫来石等物质复合可改善其性能,以扩大红外辐射材料的应用领域。最后提出了红外辐射理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红外辐射材料未来发展的趋势。

税安泽,覃东,张勇林,朱雯莉,吴诚,方桂金[6](2012)在《论功能型建筑陶瓷的作用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将建筑陶瓷功能化是陶瓷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功能型建筑陶瓷,如自洁陶瓷、抗菌陶瓷、太阳能陶瓷、远红外辐射陶瓷、防静电陶瓷、发光陶瓷、调湿陶瓷、负离子陶瓷、多孔隔热陶瓷、透水砖、吸声陶瓷、吸收电磁波陶瓷和吸收二氧化碳陶瓷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阐述了各种功能型瓷砖的原理、工艺和应用。

黄惠宁,张国涛,李家斌,戴永刚,孟庆娟,钟礼丰[7](2012)在《负离子材料在陶瓷中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现阶段负离子材料在陶瓷中的应用状况、作用机理和发展前景,同时简单介绍了负离子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从技术、生产、产品、销售等方面对负离子陶瓷产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解决的技术、生产、销售主要问题,并预测负离子陶瓷市场发展潜力良好。

戴长禄,杨勇,杨明[8](2009)在《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文中提出本文针对目前建筑陶瓷领域中科技含量较高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发展历程、发展前景,提供了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将逐步成为名符其实的21世纪高档装饰建筑材料的事实。

刘爽,金丽娜[9](2006)在《新型复合抗菌陶瓷的研制与性能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抗菌陶瓷是具有杀菌、抑菌功能的陶瓷材料,金属离子与T iO2光催化抗菌材料都是良好的抗菌剂,但过去抗菌材料中的抗菌剂一般只有一种,本文论述了将两种抗菌剂复合在一起制作抗菌性能更好的抗菌陶瓷的研制过程,并对抗菌效果进行了测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胡海泉,汪亚群[10](2006)在《瞄准新目标、全面提升江西省陶瓷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力》文中提出立足于国内主要产瓷区调研,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寻找出和兄弟省份先进产瓷区的主要差距。并提出:必须瞄准新目标,选好“十一五期间”陶瓷主攻方向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把解决陶瓷产业和经济增效的瓶颈制约放在优先位置。“四轮驱动”快速全面提升江西省陶瓷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力。

二、抗菌建筑陶瓷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菌建筑陶瓷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高强度超薄建筑陶瓷板材的制备、增强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建筑陶瓷发展现状及进展
        1.1.1 建筑陶瓷的分类及功能
        1.1.2 国家建筑陶瓷的相关产业政策及建筑陶瓷行业的问题
        1.1.3 建筑陶瓷的生产工艺
        1.1.4 建筑陶瓷的应用现状
    1.2 陶瓷薄板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轻质陶瓷板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3 本课题的创新点
2 轻质多孔陶瓷板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所用原料
        2.2.2 实验所用仪器及设备
        2.2.3 实验工艺流程
        2.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2.2.5 轻质多孔陶瓷板材(QQ板)的配方实验设计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抛光废渣的结构性能分析
        2.3.2 QQ板材试样性能
        2.3.3 工艺因素对QQ板力学和保温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2.3.4 轻质多孔陶瓷板材发泡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超薄陶瓷板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设计
        3.2.1 坯料化学组成体系的选择
        3.2.2 坯料配方三角配料实验方案设计
    3.3 实验方法
        3.3.1 工艺方法
        3.3.2 测试及表征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莫来石微晶增强陶瓷薄板的研究
    4.1 引言
    4.2 莫来石微晶粉体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4.2.1 实验原料
        4.2.2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莫来石微晶
        4.2.3 以粉煤灰漂珠为主要原料制备莫来石微晶
        4.2.4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莫来石微晶
    4.3 莫来石微晶增强陶瓷薄板的研究
        4.3.1 原料及实验设备
        4.3.2 制备工艺
        4.3.3 表征分析
        4.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陶瓷晶须及纤维增强陶瓷薄板的研究
    5.1 引言
    5.2 硅酸钇晶须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5.2.1 实验原料
        5.2.2 制备工艺
        5.2.3 表征
        5.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 硅酸钇晶须增强陶瓷板材研究
        5.3.1 原料及实验设备
        5.3.2 制备工艺
        5.3.3 表征分析
        5.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4 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短纤维增强陶瓷板材研究
        5.4.1 原料及实验设备
        5.4.2 制备工艺
        5.4.3 表征分析
        5.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5 晶须及陶瓷短纤维增强陶瓷板材机理分析
        5.5.1 硅酸钇晶须增强机理分析
        5.5.2 氧化锆短纤维增强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陶瓷薄板表面钨基光降解型釉料活性成分及结晶釉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活性纳米WO_3材料的制备
        6.2.2 钨基陶瓷结晶釉的合成
        6.2.3 结构表征
        6.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活性WO_3材料的制备与其结构-光催化性能研究
        6.3.2 活性钨氧化物基陶瓷釉料的制备与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几种薄板的中试工艺技术研究
    7.1 中试产品规格选择及工艺方案
    7.2 关键工艺参数优化
        7.2.1 成型压力的优化
        7.2.2 烧成制度的优化
    7.3 关键设备选择
        7.3.1 成型设备
        7.3.2 烧成设备
        7.3.3 釉料施釉和装饰等其它设备
    7.4 中试产品性能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附录一 论文作者所获得的奖励情况
附录二 项目鉴定情况
附录三 个人荣誉

(2)我国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研究 ——以绿色建筑陶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关于绿色建材产品评价的研究成果
        1.4.2 国内关于绿色建材产品评价的研究成果
        1.4.3 国内外现有研究评析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生命周期评价法
        2.1.1 生命周期评价法概述
        2.1.2 绿色建材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原则
        2.1.3 生命周期评价法的应用
    2.2 演化博弈理论
        2.2.1 演化博弈论概述
        2.2.2 演化博弈论的基本内容
        2.2.3 演化博弈的基本分析过程
第三章 我国绿色建材产品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我国绿色建材产品的评价方法
    3.2 绿色建材产品评价影响因素分析——通过两方博弈
        3.2.1 政府激励下的建材企业-消费者博弈分析及关键影响因素整理
        3.2.2 建材企业-政府博弈分析及关键影响因素整理
        3.2.3 消费者-政府博弈分析及关键影响因素整理
    3.3 绿色建材产品评价影响因素分析——通过三方博弈
        3.3.1 建材企业-消费者-政府三方演化博弈分析
        3.3.2 复制动态方程求解
        3.3.3 三方策略分析及影响因素整理
第四章 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构建
    4.1 我国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2 构建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
    4.3 评价指标含义描述
第五章 N公司绿色建筑陶瓷产品应用案例分析
    5.1 N公司绿色建筑陶瓷现状
    5.2 绿色建筑陶瓷产品评价体系构建
        5.2.1 建立绿色建筑陶瓷产品评价结构模型
        5.2.2 AHP层次结构构建与各指标权重计算
        5.2.3 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
    5.3 绿色建筑陶瓷产品设计与生产对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陶瓷艺术在现代餐饮空间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选题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意义
        1.5.1 理论指导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6 研究的主要方法
        1.6.1 文献研究
        1.6.2 调查分析
        1.6.3 个案研究
        1.6.4 归纳总结
    1.7 小结
第二章 陶瓷艺术与现代餐饮空间的相关概述
    2.1 陶瓷艺术的阐述
        2.1.1 陶瓷的定义
        2.1.2 陶瓷的分类与区别
        2.1.3 陶瓷的原材料
    2.2 陶瓷艺术在建筑环境中的历史追溯
        2.2.1 陶瓷艺术的历史文化
        2.2.2 建筑陶瓷的历史文化
    2.3 关于现代餐饮空间的阐述
        2.3.1 现代餐饮空间的概念
        2.3.2 现代餐饮空间的主要类型
    2.4 餐饮空间室内界面设计的概述
        2.4.1 餐饮空间界面的概念
        2.4.2 界面设计的概念
    2.5 小结
第三章 陶瓷文化元素在餐饮空间界面中的作用
    3.1 陶瓷文化的概念
    3.2 陶瓷文化的特征
        3.2.1 陶瓷种类的文化特点
        3.2.2 陶瓷表面附着的文化特点
        3.2.3 陶瓷工艺产生的文化特点
    3.3 当今陶瓷文化元素运用于餐饮空间的问题所在
    3.4 消费者对餐饮空间感性与理性的认知
        3.4.1 感性认知
        3.4.2 理性认知
    3.5 陶瓷在餐饮空间界面中的文化传播
        3.5.1 “秦始皇兵马俑”的联想
        3.5.2 “食器”的联想
        3.5.3 “中国四大名陶”在餐饮空间界面中的再创新
    3.6 小结
第四章 陶瓷艺术对当今餐饮空间的影响
    4.1 陶瓷艺术在餐饮空间界面中的“表皮化”现象
        4.1.1 陶瓷艺术的“表皮化”
        4.1.2 餐饮空间界面的“表皮化”
    4.2 陶瓷艺术在餐饮界面中的特性种类
        4.2.1 突出主题型
        4.2.2 突出地域及民族特色型
        4.2.3 强调文化内涵型
        4.2.4 强调文化的创新——“陶器上墙”
        4.2.5 创新设计手段型
        4.2.6 以个性、独特的手段突出风格
        4.2.7 “绘画艺术”的重现
    4.3 陶瓷艺术在餐饮空间界面中的情感语言
        4.3.1 “形态”情感语言
        4.3.2 “色彩”情感语言
        4.3.3 “质感”情感语言
        4.3.4 “灯光”情感语言
    4.4 特殊陶瓷饰面材料给我们的启发
        4.4.1 功能特性
        4.4.2 文化特性
        4.4.3 艺术特性
        4.4.4 民族特性
        4.4.5 地域特性
        4.4.6 时代特性
    4.5 陶瓷纹样元素在餐饮空间中的运用
    4.6 小结
第五章 陶瓷艺术在现代餐饮空间界面设计中的可创新性
    5.1 陶瓷在餐饮空间界面中的造型设计及其可创新性
        5.1.1 形
        5.1.2 色
        5.1.3 质
    5.2 陶瓷在餐饮空间界面中的构造设计及其可创新性
        5.2.1 材料构造
        5.2.2 连接方式
        5.2.3 施工工艺
    5.3 陶瓷在餐饮空间界面中的工艺美及其可创新性
        5.3.1 成型的工艺美
        5.3.2 装饰的工艺美
        5.3.3 烧成的工艺美
        5.3.4 计算机辅助技术
        5.3.5 陶瓷的复制技术
    5.4 陶瓷在现代餐饮空间界面中“艺术美”的呈现
        5.4.1 陈设陶瓷“艺术美”的呈现
        5.4.2 建筑陶瓷“艺术美”的呈现
        5.4.3 陶瓷“艺术美”的可创新性
    5.5 小结
第六章 陶瓷艺术在未来餐饮空间界面设计中的指导思想
    6.1 陶瓷艺术在餐饮空间界面设计中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6.1.1 局限性
        6.1.2 优越性
    6.2 陶瓷艺术在未来餐饮空间界面设计中的实现方法
        6.2.1 面向消费者感受的设计及实现途径
        6.2.2 赋予新生命材料的设计及实现途径
        6.2.3 表达个性与创新的设计及实现途径
        6.2.4 注重主题性构想的设计及实现途径
        6.2.5 文化与设计的时代化追求及实现途径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成果及结论
    7.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情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设计获奖及时间情况

(4)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红外辐射的机理
3 红外辐射材料国内外发展现状
    3.1 过渡金属氧化物型红外辐射陶瓷材料
    3.2 过渡金属氧化物基红外辐射复合材料
    3.3 堇青石体系与其他化合物的复合
4 红外辐射专利趋势
5 红外辐射的应用领域
    5.1 红外干燥和加热
    5.2 抗菌材料
    5.3 医疗保健
    5.4 建筑材料
    5.5 燃料活化
6 未来发展趋势

(5)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红外辐射的机理
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过渡金属氧化物型红外辐射陶瓷材料
    2.2 过渡金属氧化物基红外辐射复合材料
    2.3 堇青石体系与其他化合物的复合
3 红外辐射专利趋势
4 红外辐射的应用领域
    4.1 红外干燥和加热
    4.2 抗菌材料
    4.3 医疗保健
    4.4 建筑材料
    4.5 燃料活化
5 未来发展趋势

(6)论功能型建筑陶瓷的作用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功能型建筑陶瓷的作用及应用
    2.1 自洁陶瓷
        2.1.1 光催化 (亲水) 陶瓷
        (1) 灭菌
        (2) 自清洁或易清洁性
        (3) 防雾
        (4) 清新空气
        2.1.2 疏水陶瓷
    2.2 抗菌陶瓷
        2.2.1 银系抗菌陶瓷
        2.2.2 光触媒钛系抗菌陶瓷
        2.2.3 稀土激活银系、光触媒系复合抗菌陶瓷
        2.2.4 远红外抗菌陶瓷
    2.3 太阳能陶瓷
        2.3.1 太阳能发电瓷砖
        2.3.2 吸收太阳能的黑色瓷砖
    2.4 红外辐射陶瓷
    2.5 防静电瓷砖
    2.6 发光陶瓷
    2.7 负离子瓷砖
    2.8 调湿陶瓷
    2.9 多孔功能性瓷砖
        2.9.1 隔热保温砖
        2.9.2 透水砖
        2.9.3 吸声砖
    2.1 0 其它功能性瓷砖
3 结语

(7)负离子材料在陶瓷中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负离子材料的作用及机理
3 负离子材料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4 负离子材料在陶瓷中应用现状
    4.1 相关文献资料
    4.2 专利介绍
    4.3 在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中的作用
    4.4 负离子陶瓷材料在市场上的应用情况
5 负离子检测及其评价方法
    5.1 国内外主要的负离子检测设备
    5.2 国内外负离子材料的评价方法
6 负离子材料的前景分析
    6.1 技术
    6.2 产品
    6.3 生产
    6.4 市场
7 结论

(8)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发展历程
3 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发展前景
    3.1 不同种类微晶相的微晶玻璃的研制
    3.2 传统艺术釉的移植
    3.3 采用现代的装饰技术手段
4 向绿色环保型产品进军

(9)新型复合抗菌陶瓷的研制与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菌陶瓷的研制过程
    1.1 抗菌剂的选择
    1.2 抗菌膨润土的制备
        ①膨润土的提纯:
        ②金属离子的加入:
        ③后处理:
    1.3 抗菌釉料的制备与施釉
        ①抗菌釉的制备:
        ②施釉方法:
    1.4 抗菌陶瓷的烧制
    1.5 复合抗菌陶瓷的制备
        ①TiO2溶胶的制备:
        ②TiO2光催化膜的制备:
2 抗菌陶瓷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2.1 实验准备
    2.2 实验方法
    2.3 抗菌性能评价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抗菌膨润土的制备最佳反应条件的测定
        ①反应时间的确立
        ②反应温度的确立
        ③固液比的确定
    3.2 TiO2光催化膜性能测试
    3.3 抗菌膨润土的性能测试
    3.4 抗菌陶瓷的性能测试
4 结论

(10)瞄准新目标、全面提升江西省陶瓷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陈设艺术陶瓷
    1.1 主攻方向应是以下三点
    1.2 为配合陈设艺术陶瓷科技含量和生产力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应攻克以下几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 日用陶瓷
    2.1 日用陶瓷的五个主攻方向
    2.2 日用陶瓷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3 建筑卫生陶瓷
    3.1 建筑卫生陶瓷的四个主攻方向
    3.2 建筑卫生陶瓷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4 高技术陶瓷
    4.1 高技术陶瓷四个主攻方向
    4.2 高技术陶瓷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4.3 高技术陶瓷重大科技需求及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突破

四、抗菌建筑陶瓷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度超薄建筑陶瓷板材的制备、增强和性能研究[D]. 汪庆刚.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8)
  • [2]我国绿色建材产品评价体系研究 ——以绿色建筑陶瓷为例[D]. 盛祺元. 东南大学, 2018(05)
  • [3]陶瓷艺术在现代餐饮空间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杨亚平.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4]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 戴永刚,罗凤钻,高张海. 佛山陶瓷, 2014(05)
  • [5]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J]. 戴永刚,罗凤钻,高张海. 山东陶瓷, 2014(02)
  • [6]论功能型建筑陶瓷的作用及其应用[J]. 税安泽,覃东,张勇林,朱雯莉,吴诚,方桂金. 佛山陶瓷, 2012(06)
  • [7]负离子材料在陶瓷中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 黄惠宁,张国涛,李家斌,戴永刚,孟庆娟,钟礼丰. 佛山陶瓷, 2012(03)
  • [8]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 戴长禄,杨勇,杨明. 佛山陶瓷, 2009(02)
  • [9]新型复合抗菌陶瓷的研制与性能评价[J]. 刘爽,金丽娜.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6(10)
  • [10]瞄准新目标、全面提升江西省陶瓷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力[J]. 胡海泉,汪亚群. 中国陶瓷, 2006(08)

标签:;  ;  ;  ;  ;  

抗菌建筑陶瓷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