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频率/电压转换器

智能频率/电压转换器

一、智能频率/电压转换仪(论文文献综述)

宗德媛,朱炯,李兵[1](2021)在《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工学是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电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在电工学教学中,将EWB虚拟仿真技术、传统实验技术及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仿真计算、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掌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EWB仿真软件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理论,同时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马扬[2](2021)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表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电表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相比传统的电表,智能电表在安全性以及便捷性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所以成为了市面上主流的电表系统。传统电表需要电工师傅挨家挨户地进行抄表,不仅过程繁琐,而且很容易在记录过程中出错,而智能电表则避免了这个问题。在智能电表中一般会设计相应的电能统计模块与远程通信模块,所以供电公司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便可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远程监控,极大地简化了繁琐的抄表过程。但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智能电表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无法进行数据存储;电池断电后数据易丢失;采用端到端通信,供电公司的服务器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压力较大。本文考虑到智能电表存在的这些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的智能电表系统,系统具有如下所示的创新点:1、采用光伏电源进行设计。考虑到智能电表电池更换比较麻烦,而电表安装之后一般不会进行拆解,所以采用光伏转换电路将外部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后,为电能表提供更加长久的续航能力。2、采用集中器来统计一栋楼的用户用电数据,在集中器中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来与供电公司的服务器进行通信。相比普通智能电表端到端的通信方式,本文采用的系统可以将一栋楼用户的用电数据批量发送给服务器,这样可以显着地节省服务器的网络资源,降低服务器的压力,并减少单个智能电表的制造成本。3、采用数字量来对电能数据进行计算与存储,检测方式更加方便,同时也便于与其他数字式设备进行交互,系统的可扩展性更高。本文提供的智能电表采用了微型CPU来对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这些分析后的用电数据首先被保存在本地存储芯片中,之后会通过RS485总线发送给本地集中器,由集中器将电能数据批量发送给供电公司的服务器,因此系统的成本得到了明显地降低,相比市面上流行的智能电表,本文提供的系统可以在实现相同性能的前提下,节省50%以上的成本,特别适合于大规模商用的场景。

姜月明[3](2021)在《DC-DC变换器软故障诊断及参数辨识研究》文中认为DC-DC变换器(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 converter)作为开关电源的核心部件,普遍地应用在国防、航空等重要领域,出现的故障情况将直接影响整个电源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DC-DC变换器的实际运行中,在多重环境应力的作用下,其内部元器件参数将逐渐偏离正常值而引起软故障。在运行初期,参数变化程度较小,软故障特征微弱。随着工作时间增加,参数变化程度逐渐加重,当参数超过失效阈值时将引起DC-DC变换器的严重故障,导致整个电源系统的功能异常甚至崩溃,使得整个装备陷入无法工作的瘫痪状态。因此,本文主要针对DC-DC变换器的元器件参数偏差至失效阈值前引起的软故障,进行及时有效地检测、诊断和参数辨识,为后续电源系统的视情维修和健康管理提供有力依据。本文针对DC-DC变换器的软故障检测、诊断和参数辨识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1)针对DC-DC变换器软故障检测中存在的故障阈值难以确定、以及由于故障特征不明显导致的故障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DC-DC变换器软故障检测方法。方法主要利用高斯过程回归合理地预估正常信号包络,该包络区间可根据输出信号的波动和包含的噪声状态自动调整;为减少信号中的局部干扰对软故障检测效果的影响,将正常输出包络区间表示为所包含的正常输出信号对应的统计特征极值的形式,并将获取的极值作为软故障检测的阈值。仿真实验和硬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地检测单个或多个元器件引起的软故障,尤其针对元器件参数微弱变化引起的软故障具有更强的检测能力,证明所确定的软故障检测阈值的合理性和实用性。(2)针对DC-DC变换器的软故障诊断效果不佳、诊断模型对故障样本依赖程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叠性度量的软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基于混叠性度量原则,对于由单个和多个元器件微弱变化引起的关键软故障类型优选敏感特征,从根本上增大正常样本和故障样本的类间距离,以提升由参数微弱变化引起的软故障的诊断效果;然后,为解决故障样本匮乏导致的故障诊断模型不准确的问题,采用单分类的支持向量数据描述方法构建每种关键软故障类型的诊断模型;最后,按照每种关键软故障类型发生概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执行各诊断模型,对于各类软故障都可达到较好的故障诊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优势在于有针对性地选取敏感特征,通过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结合获得较好的软故障诊断效果,方法对故障样本依赖性较低且故障诊断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3)针对已有方法对DC-DC变换器中微弱变化的元器件参数辨识结果不高、输入电压波动时参数辨识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树突网络的参数辨识方法。针对不同元器件参数变化情况,提出基于变异系数评估方法优选关键特征,建立基于树突网络的多元器件参数辨识模型,提高元器件参数的辨识精度。考虑到输入电压波动对元器件参数辨识精度的影响,建立基于树突网络的输入电压辨识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元器件参数辨识网络模型结合,建立输入电压波动下的多元器件参数辨识网络,实现输入电压波动下的元器件参数辨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微弱变化的元器件参数和输入电压波动下的元器件参数都可达到较高的辨识精度。与现存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参数辨识方法比较,所提方法利用树突网络建立的参数辨识模型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和对数据隐含规律的分析能力,能有效提升参数辨识精度,充分证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4)为全面验证本文提出的面向DC-DC变换器软故障检测、诊断和参数辨识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有效性,面向某装备控制板电源电路进行工程验证。首先向DC-DC变换器注入各类软故障,将本文所提的软故障检测、诊断和参数辨识方法分别应用于控制板电源电路的DC-DC变换器,进行硬件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地辨识电源电路中DC-DC变换器出现的各类软故障,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张鹏[4](2021)在《一种智能离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微电网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其应用工况的不同,微电网分为离网和并网两种工作模式,而逆变器是微电网与有源负载或者无源负载转换的重要纽带,对系统输出性能和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主要分析和研究逆变器的其中一种应用工况(离网工作模式),分析比较了常见的控制策略,设计了智能控制策略。为了准确地控制离网逆变器,首先在几种常用的坐标系(ABC坐标系、α-β坐标系和d-q坐标系)下,详细分析和推导了离网逆变器数学建模,研究了目前比较常用的SVPWM调制方式。然后介绍了重复控制基本理论,同时从重复控制延时环节、重复控制补偿环节、最终重复控制稳定性以及影响系统稳定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对重复控制器进行了详细地设计。但是当模型失配差异比较大时,重复控制器无法实时调节其相关的参数,使得其最终的控制效果降低。基于上述重复控制存在的问题,综合免疫算法的优点,在设计的重复控制器中加入免疫算法,实现对重复控制器的实时控制。接下来详细分析了免疫系统的调节机理,设计了免疫算法的实现过程,将免疫算法与重复控制结合起来设计出了一种可以应用到离网逆变器中的智能控制器。最后,运用PSIM(电力电子领域以及电机控制领域的仿真应用包软件)和以TMS320F28335为控制芯片的离网逆变器分别对离网逆变器几种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主要对比验证其在不同工况下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控制器相比,重复控制逆变器在线性负载和非线性负载下有比较好的控制效果;与重复控制逆变器相比,智能控制在线性负载和非线性负载下均有比较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张彦平[5](2021)在《IPMSM低噪音全速域运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文中提出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无位置传感器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研究可听噪声低、控制精度高及调速范围宽的高性能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低噪音、全速域运行仍然存在如下核心技术难点:(1)零速、低速高频注入法利用IPMSM的凸极特性可以准确估计低速和零速的转子位置,然而,注入的高频电压会引起刺耳的可听噪声;(2)国内知名变频器品牌在中高速通常采用磁链观测器,其实现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然而,磁链观测器抑制直流偏置和高阶谐波的性能不佳;(3)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的中高速闭环速度与位置观测方法不依赖IPMSM的精确数学模型,然而,其具有低通滤波特性,不能准确估计快速变化的反电动势;(4)全速域运行过渡区低速估计方法和中高速估计方法相互影响且难以平滑切换。冲破这些核心技术壁垒,对拓宽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应用场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固定频率高频电压注入法注入固定频率的高频电压,激励的高频电流的功率谱密度在注入信号频率处产生较高尖峰,导致刺耳的可听噪声。针对传统高频电压注入法产生可听噪声的问题,基于Markov链随机过程,提出固定开关频率下基于Markov链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通过扩展高频电流功率谱密度降低高频电压注入法产生的可听噪声。首先,设计对应的高频电流解调策略,在降低可听噪声的前提下,保证基于Markov链的伪随机高频电压注入法转子位置观测精度。然后,研究四状态Markov链调度高频电压注入法的概率模型与功率谱密度,从理论上揭示基于Markov链的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的降噪机理。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基于Markov链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降低可听噪声的有效性。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激励的高频电流离散功率谱密度呈现在注入频率的最小公倍数处,不利于进一步降低高频电压注入法的可听噪声,并且高频电压注入法无位置传感器控制还没有扩展到随机开关频率运行条件下。为了进一步降低高频电压注入法的可听噪声,以及进一步扩展高频电压注入法的应用范围,提出基于随机开关频率的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首先,设计无需高频电压解调的高频电流解调策略,抑制高频电压与高频电流相位不匹配引起的位置观测误差。然后,分析随机开关频率下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的功率谱密度,从理论上揭示随机开关频率下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的降噪机理。其次,分析了高频电压注入法由电感交叉耦合和A/D转换器量化误差引起的转子位置观测误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基于随机开关频率的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降低可听噪声的有效性。针对电机参数失配、电机磁场空间谐波、检测误差、逆变器非线性、采样噪声等非理想因素导致传统磁链观测器估计的转子磁链不准确的问题。在建立考虑电流谐波和反电动势谐波的IPMSM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五阶磁链观测器的IPMSM转子位置观测方法。首先,分析五阶磁链观测器估计速度与位置的原理,并设计五阶磁链观测器的参数。然后,分析和验证了五阶磁链观测器抗直流偏置和高阶谐波的有效性。其次,构建了离散的五阶磁链观测器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五阶磁链观测器抑制直流偏置和高阶谐波的有效性,进而抑制位置误差脉动,提高转子位置观测精度。传统的ESO具有低通滤波特性,不能估计快速变化的反电动势。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积分ESO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广义积分ESO观测器,在ESO的未知干扰估计环路中加入快速变化正弦干扰估计器估计快速变化的反电动势,快速变化正弦干扰估计器的频率随电机的运行频率自适应变化,广义积分ESO干扰环路由纯积分和快速变化正弦干扰估计器组成。然后,分析广义积分ESO观测反电动势的性能表明:广义积分ESO在相对较低的带宽下可以准确估计快速变化的反电动势,从而解决了 ESO在带宽和高频噪声滤波之间折衷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广义积分ESO观测快速变化反动势的有效性。针对在过渡区低速估计方法和中高速估计方法相互影响且难以平滑切换的问题。首先,分析了考虑定子电阻和扩展反电动势时,高频电压注入法估计的转子位置误差,为复合无位置传感器全速控制确定过渡区间提供理论依据。然后,分析过渡区注入的高频电压信号对五阶磁链观测器观测性能的影响,五阶磁链观测器对高频电流具有强壮的抑制能力,不需要在五阶磁链观测器的输入端添加任何的滤波环节。分析过渡区由高频电流引起的广义积分ESO位置观测误差,提出过渡区自适应复系数滤波器-广义积分ESO转子位置观测方法,提高广义积分ESO在过渡区的位置观测精度。最后,研究过渡区统一锁相环复合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实现过渡区平滑过渡。

王琛琛[6](2021)在《电缆偏心在线检测装置研究》文中认为电缆偏心度检测是衡量电缆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电缆偏心会使电缆绝缘层的有效厚度及电缆性能大大降低,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因此电缆偏心检测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涡流与激光传感阵列的电缆偏心在线检测装置。该装置可通过单一传感阵列检测电缆周向多点位偏心度,并通过上位机将电缆偏心情况以图形的方式加以显示,能够更加全面的观测到电缆偏心情况,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了 一种全新的电缆偏心检测装置,将滑环结构应用于传感器供电及信号引出,由电涡流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阵列通过滑环结构可以在被测单芯电缆周向进行全方位偏心检测,弥补了传统四个方向偏心检测覆盖率不足的缺点。(2)为了实现高精度电涡流传感器的设计,构建了三维电缆导体线芯与涡流传感器线圈磁场有限元模型,用ANSYS仿真分析了线圈内径、绕制层数、绕制匝数、激励频率等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得到较优电涡流传感器探头设计参数。(3)为了降低温度对于传感器稳定性的影响,在传感器阵列中加入温度传感器进行了环境温度采集,将温度信息与电涡流传感器信息进行了信息融合,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回归模型,并将正余弦算法应用于回归模型的参数优化,从而降低了环境温度对于电涡流传感器的不利影响。(4)构建了单芯电缆偏心检测实验平台,下位机采用ARM系统对传感器阵列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及处理并通过串口将处理结果传给上位机,上位机可通过图形化界面实时显示被测单芯电缆周向各点偏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高精度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精度可达到0.05mm,通过数据融合之后,系统温度灵敏度系数由校正前的6.61×10-4/℃降低至8.73×10-6/℃,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方案可行,可以实现单芯电缆偏心度的实时在线检测与计算,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

骆寅,韩岳江,董健[7](2021)在《灌溉泵智能运行监测系统的研发》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实时获取农业灌溉泵的性能参数信息以及农业灌溉用水水质信息,以达到优化灌溉泵运行,降低灌溉泵能耗,减少灌溉泵安全隐患,保证灌溉用水水质,防止农作物污染的目的,研发了一种基于STM32F103ZET6单片机设计的灌溉泵智能运行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MCU核心控制模块、水质监测模块、驱动电动机电压电流信号采集模块、GPRS通讯模块、监测信息显示模块以及供电模块共6个功能模块.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实现了对灌溉泵多项运行参数信息的实时监测与多信息平台显示.同时,为了验证灌溉泵智能运行监测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制作了灌溉泵智能运行监测系统样机并进行了样机实测验证,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监测信息的刷新频率能够稳定保持在2 000 Hz,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监测参数的精准计算,对各监测参数的监测误差能够控制在0.5%以内.

梁新玉[8](2021)在《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对石油需求量的与日俱增,进一步提高原油的开采效率,已成为当前油田开发和建设的重要工作。河南油田大多属于疏松砂岩油藏,长期受到高含沙、低渗透等地质条件的制约,在采油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供液能力和泵抽汲能力的不匹配会造成油井动液面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射流泵采油的效率和能耗,研究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通过对河南油田射流泵采油排砂工艺及其设备和油井动液面变化对射流泵采油过程影响的分析与研究,确定了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的需求,并结合射流泵采油控制原理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策略的油井动液面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使射流泵采油排砂作业始终在合理的油井动液面范围内进行。系统主要由油井动液面监测仪、变频器、智能采油控制器和上位机监控平台等构成。硬件上,智能采油控制器采用STM32F103RET6为主控制芯片,设计了供电电路、外部存储电路、启停控制电路、RS485通讯电路和4G无线网络传输电路等,并对主要硬件设备和上位机监控平台进行了选型。软件上,利用Keil u Vision5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各功能模块程序的编写,其中包括主程序、数据读取程序、动液面控制程序和启停控制程序等。利用Qt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和My SQL数据库完成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上位软件的开发,能够对油井实时生产数据进行计算、存储和动态显示以及控制指令的下发,最终实现了对射流泵采油过程的智能控制。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在河南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系统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实现了对油井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无线网络传输、计算和存储以及远程监控和油井动液面控制等功能,降低了原油开采的成本。油井动液面的控制对提高射流泵采油排砂的效率和油井的产液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满足了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的需求,在对疏松砂岩油藏的开发中具有典型应用价值。

姚景超[9](2021)在《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是影响其能耗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抽油机配重不匹配及悬点载荷变化对平衡度影响,很容易导致其失衡,而游梁式抽油机在各大油田采油生产设备中占有较大比例,随着智能化、智慧化逐步到来,对游梁式抽油机的控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研究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课题针对杏子川采油厂采油一大队游梁式抽油机,研究游梁式抽油机特点,确定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及控制策略,提出了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架构,设计了数字化智能抽油机控制柜,实现了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及冲次实时自动调节控制。控制策略采用模糊控制,平衡度模糊控制算法结合电动摆臂式平衡臂,使抽油机平衡度始终稳定在设定范围内。硬件上,对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硬件进行了选型及分析,并基于STM32F103进行了井场智能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主控芯片电路及外围电路、供电电路、载荷及角位移信号采集电路、RS485通讯电路、三相电参数据读取电路及无线通讯电路等,上位监控平台由数据服务器及监控主机组成。油井现场数字化智能抽油机控制柜与上位监控平台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传输等。软件上,智能控制器以u C/OS-Ⅲ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通过4G无线通讯网络与监控平台进行数据通讯,将数据上传至上位监控平台分析计算,并存储到服务器的My Sql数据库中,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及控制信号下发至井场智能控制器,最终实现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平衡度及冲次实时调节。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在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井场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平衡度均稳定在85%-115%内,日节电率达17%左右,降低了采油生产开发成本,实现了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及冲次实时、稳定的自动调节控制,满足了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对油田开发具有典型应用价值。

李伯涵[10](2021)在《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宽速域无传感器复合控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伴随着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和利用,永磁同步电机凭借其功率密度大、调速范围宽、转动惯量小,被广泛地运用在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性能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为实现正常运行,一般需要通过机械式传感器来获取精确的转子位置信息,但机械传感器的引入不仅会增大系统的重量和尺寸,还会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使其无法在恶劣的工况下正常运转。因此,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宽速域下的无传感器复合控制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其估计精度、响应速度的提升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适用于中高速域的滑模观测器法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易受高频抖振影响,存在观测精度低、相位延迟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自适应滑模观测器,并由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判断了改进观测器的稳定性。通过使用分段函数代替开关函数,构建反电动势自适应观测器,有效抑制了高频抖振对系统的影响,减小了相位延迟的产生。同时,结合锁相环技术提取转速及转子位置信息,提升了观测精度。由仿真对比,验证了改进效果。其次,针对适用于低速域的传统脉振高频注入法存在载波信号分离困难、转子位置估算滞后、观测误差偏大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改进脉振高频方波注入法。该方法采用方波信号注入代替原有的正弦波信号注入,并由数学运算法解调高频电流响应,避免了信号分离过程中滤波器环节的使用,提升了系统响应速度。同时,利用龙伯格观测器提取转速及转子位置信息,进一步提高了估计精度。经仿真证明了改进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针对上述两种改进无传感器控制方法只适用于特定速度范围的缺点,研究了一种复合控制策略。利用平均加权切换方法,将自适应滑模观测器法与脉振高频方波注入法相结合,避免了切换过程中出现转速脉动过大的问题。通过仿真证明了复合控制策略能够实现永磁同步电机在宽速域下的无传感器控制。最后,以TMS320F28335 DSP为控制核心,完成了软、硬件的设计与调试。搭建出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的实验平台,并使用一台功率为750W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对所研究的无传感器复合控制策略进行了实物测试。通过实验波形对比,验证了本文所论述内容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二、智能频率/电压转换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频率/电压转换仪(论文提纲范文)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计算
2 EWB仿真计算
3 实验验证
4 理论、实验、仿真对比分析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能表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本章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结构
第2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智能电表电能计算
    2.3 物联网系统架构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1 系统设计
        2.4.2 功能模块选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STM32F103电路设计
        3.1.1 主电路设计
        3.1.2 时钟和复位电路设计
        3.1.3 光伏电源电路设计
        3.1.4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1.5 显示电路设计
    3.2 信号采集与传输电路设计
        3.2.1 电能采集电路设计
        3.2.2 RS485通信电路设计
        3.2.3 WIFI电路设计
        3.2.4 按键电路设计
    3.3 保护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系统主程序设计
    4.2 系统定时器软件设计
    4.3 按键扫描软件设计
    4.4 数据发送软件设计
        4.4.1 数据格式定义
        4.4.2 RS485通信协议分析
        4.4.3 客户端数据发送软件设计
    4.5 数据存储软件设计
        4.5.1 IIC通信协议分析
        4.5.2 数据存储软件设计
    4.6 电能统计软件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仿真与测试
    5.1 系统硬件调试
    5.2 软件调试
    5.3 实验测试
        5.3.1 系统功能测试
        5.3.2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3)DC-DC变换器软故障诊断及参数辨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DC-DC变换器与软故障来源分析
        1.2.1 DC-DC变换器的分类
        1.2.2 DC-DC变换器软故障来源分析
    1.3 DC-DC变换器故障诊断与辨识研究现状
        1.3.1 DC-DC变换器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方法
        1.3.2 DC-DC变换器的参数辨识方法
    1.4 研究现状分析与总结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DC-DC变换器软故障检测
    2.1 引言
    2.2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正常输出区间预估
        2.2.1 高斯过程回归基本理论
        2.2.2 协方差函数选择及仿真分析比较
        2.2.3 基于GPR的正常输出区间预估建模过程
    2.3 时域输出的统计特征计算
        2.3.1 统计特征基本含义
        2.3.2 统计特征表征软故障的效果验证
    2.4 基于遗传算法的统计特征极值计算优化
        2.4.1 统计特征极值计算的基本原理
        2.4.2 基于遗传算法的极值优化计算
    2.5 算法实现流程与实验验证
        2.5.1 软故障检测方法实现流程
        2.5.2 仿真实验
        2.5.3 硬件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混叠性度量的DC-DC变换器软故障诊断
    3.1 引言
    3.2 频域特征计算
        3.2.1 小波包分解基本原理
        3.2.2 小波包局部能量计算
        3.2.3 局部能量特征表征软故障的效果验证
    3.3 基于混叠性度量的敏感故障特征提取
        3.3.1 混叠性度量原理
        3.3.2 软故障敏感特征提取
    3.4 基于SVDD的软故障诊断流程
    3.5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3.5.1 仿真实验
        3.5.2 硬件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树突网络的DC-DC变换器参数辨识
    4.1 引言
    4.2 基于变异系数评估的关键特征提取
    4.3 基于树突网络的参数辨识方法
        4.3.1 树突网络基本原理
        4.3.2 多并行元器件参数辨识网络建模
        4.3.3 输入电压波动下的参数辨识网络建模
    4.4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4.4.1 仿真实验
        4.4.2 硬件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某装备控制板电源电路的软故障诊断及参数辨识
    5.1 引言
    5.2 某装备控制板电源电路的基本原理及结构
        5.2.1 PWM信号发生模块
        5.2.2 DC-DC变换器模块
    5.3 面向某装备控制板电源电路的方法验证
        5.3.1 软故障注入
        5.3.2 软故障检测实验
        5.3.3 软故障诊断实验
        5.3.4 参数辨识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一种智能离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离网逆变器常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1.3 离网逆变器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出发点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规划
2 离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和调制技术
    2.1 拓扑和数学模型
    2.2 PWM调制技术
        2.2.1 SVPWM原理
        2.2.2 SVPWM法则推导
    2.3 本章小结
3 智能离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3.1 重复控制策略
        3.1.1 重复控制理论
        3.1.2 重复控制器设计
        3.1.3 重复控制稳定性分析
    3.2 免疫优化算法
        3.2.1 免疫理论
        3.2.2 免疫系统算法和实现
    3.3 免疫优化法在离网逆变器中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智能离网逆变器仿真分析
    4.1 仿真模型
    4.2 仿真结果和分析
        4.2.1 电压闭环PI离网逆变器仿真
        4.2.2 重复控制离网逆变器仿真
        4.2.3 智能离网逆变器对比仿真
    4.3 本章小结
5 智能离网逆变器实验验证与分析
    5.1 系统方案设计
    5.2 硬件设计
        5.2.1 LC滤波器
        5.2.2 电路采样和调理
        5.2.3 保护电路
    5.3 软件设计
        5.3.1 主程序
        5.3.2 中断程序
    5.4 实验验证
        5.4.1 启动实验
        5.4.2 稳态实验
        5.4.3 动态实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IPMSM低噪音全速域运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零速、低速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现状
        1.2.1 初始位置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2.2 PWM载波激励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现状
        1.2.3 高频信号注入法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现状
    1.3 中高速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现状
        1.3.1 速度与位置开环观测方法研究现状
        1.3.2 速度与位置闭环观测方法研究现状
    1.4 过渡区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固定开关频率的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降噪策略
    2.1 引言
    2.2 固定频率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
        2.2.1 固定频率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原理
        2.2.2 固定频率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PSD分析
    2.3 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
        2.3.1 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原理
        2.3.2 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PSD分析
    2.4 基于Markov链的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
        2.4.1 基于Markov链的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原理
        2.4.2 高频电流信号解调和位置观测
        2.4.3 基于Markov链的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PSD分析
    2.5 实验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随机开关频率的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降噪策略
    3.1 引言
    3.2 基于随机开关频率的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
        3.2.1 随机开关频率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原理
        3.2.2 高频电流解调策略
    3.3 基于随机开关频率的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抑制可听噪声机理分析
    3.4 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3.4.1 电感交叉耦合效应引起的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3.4.2 电流采样量化误差引起的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3.5 实验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五阶磁链观测器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4.1 引言
    4.2 基于二阶磁链观测器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4.2.1 二阶磁链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原理
        4.2.2 二阶磁链观测器位置观测性能分析
    4.3 基于五阶磁链观测器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4.3.1 五阶磁链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原理
        4.3.2 五阶磁链观测器位置观测性能分析
        4.3.3 五阶磁链观测器离散化
    4.4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广义积分扩张状态观测器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5.1 引言
    5.2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IPMSM速度与位置观测
        5.2.1 扩张状态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原理
        5.2.2 扩张状态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性能分析
    5.3 基于广义积分扩张状态观测器的IPMSM速度与位置观测
        5.3.1 基于广义积分的扩张状态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原理
        5.3.2 广义积分扩张状态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性能分析
    5.4 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IPMSM低噪音全速域运行过渡区控制
    6.1 引言
    6.2 过渡区区间研究
        6.2.1 反电动势引起的高频电压注入法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6.2.2 高频电流响应引起的五阶磁链观测器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6.2.3 高频电流响应引起的广义积分扩张状态观测器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6.3 过渡区转速与位置复合方法
        6.3.1 过渡区速度和位置加权复合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6.3.2 过渡区位置误差加权复合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6.3.3 过渡区统一PLL复合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6.3.4 高频电压切换方法
    6.4 实验验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电缆偏心在线检测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检测方法
        1.2.1 电缆偏心检测方法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电缆偏心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结构设计
        2.1.1 电缆偏心检测硬件总体方案
        2.1.2 周向检测装置机械结构设计
        2.1.3 传感器阵列设计
    2.3 高精度电涡流传感器设计
        2.3.1 基于ANSYS有限元的电涡流传感器探头设计
        2.3.2 电涡流检测原理和物理模型建立
        2.3.3 电涡流传感器变换器硬件电路设计
    2.4 ARM主控核心板硬件设计
        2.4.1 ARM主控制器
        2.4.2 AD采集电路设计
        2.4.3 通讯电路设计
        2.4.4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2.4.5 主控板电源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电缆偏心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3.1 下位机软件设计
        3.1.1 数据采集
        3.1.2 数据处理
        3.1.3 串口通信
    3.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温度补偿算法
        3.2.1 温度补偿模型
        3.2.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
        3.2.3 PSO-LSSVM温度补偿算法
        3.2.4 SCA-LSSVM温度补偿算法
        3.2.5 SCA和PSO优化结果对比
    3.3 上位机软件设计
        3.3.1 软件开发环境
        3.3.2 软件功能设计
        3.3.3 软件用户界面
    3.4 本章小结
4 电缆偏心检测系统软硬件调试
    4.1 系统硬件测试
    4.2 电涡流传感器模型校正
    4.3 系统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7)灌溉泵智能运行监测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灌溉泵运行参数监测方案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1 系统总体嵌入式设计
    2.2 驱动电动机电压电流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2.3 水质监测模块设计
    2.4 MCU核心控制模块设计
    2.5 GPRS通讯模块设计
    2.6 监测信息显示模块设计
    2.7 供电模块设计
3 系统试验验证
    3.1 试验台及试验方案设计
    3.2 试验结果
4 结论

(8)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1 射流泵采油工艺简介
        2.1.1 射流泵采油工艺设备构成
        2.1.2 射流泵采油工艺过程
        2.1.3 射流泵采油工艺特点
    2.2 油井动液面变化对采油的影响
    2.3 油井动液面的测量
    2.4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4.1 系统控制需求分析
        2.4.2 系统控制需求
        2.4.3 数据测量需求
        2.4.4 数据传输需求
        2.4.5 系统功能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设计
    3.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设计准则
    3.2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原理
    3.3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3.1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构成
        3.3.2 智能采油控制柜设计
        3.3.3 智能采油控制器设计
    3.4 智能采油控制器与仪表及上位机间的通信方式
        3.4.1 智能采油控制器与仪表通信方式
        3.4.2 智能采油控制器与上位机通信方式
    3.5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3.5.1 油井动液面模糊控制策略的确立
        3.5.2 模糊控制原理
        3.5.3 油井动液面模糊控制器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4.2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设备选型
    4.3 智能采油控制器硬件设计
        4.3.1 智能采油控制器硬件组成
        4.3.2 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4.3.3 供电电路设计
        4.3.4 触摸屏接口电路设计
        4.3.5 外部存储电路设计
        4.3.6 启停控制电路设计
        4.3.7 RS485 通讯电路设计
        4.3.8 4G无线通信电路设计
    4.4 上位机监控平台硬件选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5.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功能
        5.1.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功能组成
        5.1.2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功能概述
    5.2 软件开发环境
        5.2.1 Keil uVision5 集成开发环境
        5.2.2 Qt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
        5.2.3 MySQL开发环境
    5.3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架构
    5.4 智能采油控制器程序设计
        5.4.1 主程序设计
        5.4.2 数据读取子程序设计
        5.4.3 4G无线网络通信子程序设计
        5.4.4 动液面控制子程序设计
        5.4.5 触摸屏读写子程序设计
        5.4.6 启停控制子程序设计
    5.5 上位机软件设计
        5.5.1 与下位机通信子程序设计
        5.5.2 动液面模糊控制算法子程序设计
        5.5.3 数据存储与管理子程序设计
        5.5.4 网页查询与显示子程序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应用与效果分析
    6.1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测试
        6.1.1 系统硬件测试
        6.1.2 系统软件测试
    6.2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6.2.1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现场安装与调试
        6.2.2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运行效果展示
        6.2.3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9)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抽油机平衡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调节原理
        2.1.1 平衡度调节机构
        2.1.2 平衡度调节原理
    2.2 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计算方法
    2.3 模糊控制
        2.3.1 模糊控制概念
        2.3.2 模糊控制器
    2.4 通信技术
        2.4.1 Modbus协议
        2.4.2 RS485 通讯技术
        2.4.3 TCP/IP协议
    2.5 uC/OS-Ⅲ实时操作系统
        2.5.1 操作系统的简介
        2.5.2 操作系统内核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3.1 游梁式抽油机介绍
        3.1.1 游梁式抽油机基本结构
        3.1.2 游梁式抽油机工作原理
    3.2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自平衡调节
        3.2.1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臂
        3.2.2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臂工作原理
    3.3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自平衡调节控制原理
    3.4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自平衡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3.4.1 智能控制系统需求
        3.4.2 主要控制技术指标
        3.4.3 测量数据需求
        3.4.4 系统控制需求
        3.4.5 数据传输需求
        3.4.6 系统功能需求
    3.5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5.1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构成
        3.5.2 数字化智能抽油机控制柜设计
        3.5.3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设计
    3.6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平衡控制策略
        3.6.1 平衡度模糊控制方法的确立
        3.6.2 平衡度模糊控制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4.2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设备选型
        4.2.1 控制面板及显示模块
        4.2.2 变频器
        4.2.3 传感器
        4.2.4 三相电参模块
        4.2.5 无线通讯模块
        4.2.6 智能控制器主芯片选型
    4.3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4.3.1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硬件组成
        4.3.2 主控芯片及外围电路设计
        4.3.3 供电电路设计
        4.3.4 载荷及角位移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4.3.5 RS485 通讯电路设计
        4.3.6 自平衡抽油机平衡控制电路设计
    4.4 无线通讯电路设计
    4.5 上位监控平台硬件选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5.1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功能
        5.1.1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功能组成
        5.1.2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功能概述
    5.2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架构
    5.3 嵌入式uC/OS-Ⅲ实时操作系统移植
    5.4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程序设计
        5.4.1 主程序设计
        5.4.2 载荷及位移信号采集子程序设计
        5.4.3 三相电参数据读取子程序设计
        5.4.4 自平衡抽油机平衡调节控制子程序设计
        5.4.5 抽油机冲次调节子程序设计
        5.4.6 下位无线通讯子程序设计
    5.5 智能控制系统监控平台软件程序设计
        5.5.1 平衡度模糊控制算法子程序设计
        5.5.2 上位无线通讯子程序设计
        5.5.3 数据存储及管理子程序设计
        5.5.4 网页显示与查询子程序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效果与分析
    6.1 系统硬件功能测试
        6.1.1 智能控制器硬件功能测试
        6.1.2 监控平台硬件功能测试
    6.2 系统软件功能测试
    6.3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6.3.1 现场安装与调试
        6.3.2 应用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10)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宽速域无传感器复合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缩略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
        1.2.1 永磁同步电机本体的发展
        1.2.2 永磁同步电机相关控制技术的发展
    1.3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适用于中高速域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方法
        1.3.2 适用于低速域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方法
        1.3.3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复合控制策略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及其矢量控制
    2.1 引言
    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2.2.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及其分类
        2.2.2 永磁同步电机在不同坐标轴系下的数学模型
        2.2.3 不同坐标轴系间的数学变换
    2.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2.3.1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
        2.3.2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2.3.3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及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自适应滑模观测器的中高速无传感器控制策略
    3.1 引言
    3.2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3.3 传统滑模观测器的构建
    3.4 改进自适应滑模观测器的设计
        3.4.1 切换函数的改进
        3.4.2 自适应反电动势观测器设计
        3.4.3 改进自适应滑模观测器的稳定性证明
        3.4.4 转子位置和转速信息提取
    3.5 仿真结果及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脉振高频方波注入的低速无传感器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传统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
        4.2.1 高频注入法工作原理
        4.2.2 高频激励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4.2.3 传统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实现
    4.3 改进脉振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
        4.3.1 载波信号的选择与分离
        4.3.2 转子位置误差的提取
        4.3.3 转子位置及转速估计
    4.4 仿真结果及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永磁同步电机宽速域复合控制策略
    5.1 引言
    5.2 状态过渡策略分析
    5.3 复合观测器设计
    5.4 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设计及实验验证
    6.1 引言
    6.2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6.2.1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6.2.2 控制部分相关电路设计
        6.2.3 驱动部分相关电路设计
        6.2.4 PCB电路板设计
    6.3 基于CCS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6.3.1 主程序设计
        6.3.2 主中断程序设计
        6.3.3 其它子程序设计
    6.4 实验结果及分析
        6.4.1 实验平台的搭建
        6.4.2 低速运行实验分析
        6.4.3 中高速运行实验分析
        6.4.4 宽速域运行实验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智能频率/电压转换仪(论文参考文献)

  •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J]. 宗德媛,朱炯,李兵. 电子世界, 2021(22)
  •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表系统设计[D]. 马扬. 广西大学, 2021(12)
  • [3]DC-DC变换器软故障诊断及参数辨识研究[D]. 姜月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4]一种智能离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 张鹏.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5]IPMSM低噪音全速域运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D]. 张彦平.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6]电缆偏心在线检测装置研究[D]. 王琛琛.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7]灌溉泵智能运行监测系统的研发[J]. 骆寅,韩岳江,董健.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21(07)
  • [8]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D]. 梁新玉.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9]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D]. 姚景超.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10]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宽速域无传感器复合控制研究[D]. 李伯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智能频率/电压转换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