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板级进模设计

连接板级进模设计

一、连接板级进模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郑晖,古栋,张岩松,史泽明[1](2022)在《航空内环缺口垫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文中认为为了提高钣金零件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和制件精度,采用模具进行批量生产。同时为了模具设计过程直观、快速、可靠,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在分析了航空内环缺口垫片数量、结构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零件采用级进模进行生产。设计了级进模排样图,并对冲裁工艺性进行了阐述。在排样中,包含冲孔、切废料、落料等5个工步。同时介绍了多工位级进模模具结构设计特点以CATIA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设计出航空内环缺口垫片级进模所需的模具零件,并对模具零部件进行装配,得到模具装配体的三维数模。分析证明,模具结构合理,符合生产要求。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大大提高了设计的可靠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武艳军,唐妍,许仁义,金坤鹏,杨恒[2](2020)在《基于PDW的连接板级进模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级进模设计主要包括冲压工艺、模具总体结构和模具零件设计,同时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条料和模具零件在模具工作过程中的干涉等问题,对设计人员要求较高。而PDW系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级进模设计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模架库、镶件库和标准件库,设计便捷,极大地提高了级进模的设计效率。本设计运用PDW对连接板进行级进模设计,采用3工位的排样设计,导正销精定距的步距控制方式,整体模具采用正装结构,弹性卸料、下出件方式,保证了连接板尺寸精度要求,结果表明,连接板级进模设计满足生产要求。

闫华军,陈宝杰,刘玉忠,马世博,张双杰,石小猛[3](2019)在《连接板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文中认为通过对连接板的结构、板厚、材料等因素进行工艺分析,确定采用级进模设计方案进行制件生产。考虑到载体形式及边距因素,设计了7个冲裁、2个向下弯曲、2个向上弯曲、2个空工位、1个切断共14个冲压工序的双侧载体级进模排样,材料利用率为42. 6%。进行了模具设计,冲裁凸模采用快换式结构,通过螺塞、顶柱固定,异形冲裁凸模采用局部搭肩定位,凹模采用镶块结构。设计了双排弹性浮料结构、双排导正销和内导柱导套等导料机构,确保了送料和导料精度。为了解决弯曲回弹问题,设计了30°向下弯曲、90°向下弯曲和30°向上弯曲、90°向上弯曲4种弯曲工艺,通过弹性推件机构进行压料和卸料,保证了弯曲精度。进行了模具加工和冲压实验,制件精度达到工艺要求。

郭国林,杨莉,于学勇,戴军[4](2014)在《压簧簧片工艺分析与级进模设计》文中认为分析了压簧簧片的成形工艺,确定了冲压工艺方案,设计了7个工位的级进模,采用弹压卸料板及压杆将条料稳定在各工位上,保证条料在各工位间传递的平稳性和可靠性,模具制造成本低,能满足稳定、高效生产的要求。

周美蓉,吕孟春[5](2013)在《汽车连接板级进模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汽车连接板的工艺分析以及方案论证,设计了一条简洁高效的汽车连接板级进模,这对相似类型的模具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魏光明[6](2012)在《多工位级进冲压工艺分析及成形全工序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零部件提供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其中95%以上都需要模具来制造。目前国内汽车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无法很好地去应对这个市场。而采用标志着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可使生产效率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采用高强度钢时汽车零部件的厚度可减薄,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虚拟试模,可以减少物理试模,缩短模具开发周期。本论文的研究课题来源于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项目编号:x2jqN9101140)“高强度钢板汽车结构件多工位级进模精确设计技术研究”、广东省部产学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B090400094)“高强度钢板件多工位级进模虚拟制造技术及产业应用”。本文针对成形难度较大的某汽车高强度钢板安装座零件,借助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其级进冲压工艺,完成级进冲压成形中所涉及的正拉深、反拉深、弯曲、整形等的全工序数值模拟,预测冲压过程中出现的拉裂、起皱等各种缺陷,获得有利于级进冲压的工艺参数,并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最后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生产,冲制出合格的安装座零件。本文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一步逆成形分析法对该零件成形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Dynaform中毛坯尺寸工程模块相结合对单件毛坯形状进行了反求,根据关键成形工位模拟结果对毛坯形状进行优化修正可以使最后冲制出的零件达到较高的尺寸精度。(2)零件的加强筋部位由于变形程度较大,采用正、反两次拉深。正拉深起预成形储料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拉薄现象,提高成形质量。反拉深后进行切边,之间设空工位避免干涉。对于制件不同平面上的冲孔和弯曲,通过改变制件与载体的夹角来实现,据此安排了两次弯曲与冲孔。(3)通过工艺分析,设计了13工位的排样方案,并对单排、单侧载体和双排、中间载体两种排样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双排、中间载体方式可以提高零件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有利于进行大批量生产。(4)在UG中建模,利用HyperMesh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可以消除导入Dynaform中的条料局部失真现象。采用多工位多工序方法,对多工位级进冲压成形过程进行全工序数值模拟。特别对成形关键所在的第三、四工位的正、反拉深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凸包形状进行修正及毛坯优化后重新建模获得了理想的模拟结果。解决了多工位多工序级进冲压数值模拟中的工序间历史信息传递、有限元建模问题和模具干涉等关键技术问题。(5)对该零件进行了级进冲压试验,通过对成形后的工序条料中的正、反拉深工位的板料厚度进行测量,并与相应的数值模拟得到的板料厚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模拟与试验结果比较一致,最大相对误差为8.4%,验证了采用多工位多工序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蒋贤志,王大中,严志云,关安南[7](2011)在《利用PA的结晶原理解决塑件常见成型缺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尼龙基材(PA)的结晶速度、顶出部位的强度进行了应用分析,依据材料的性能进行改模或调整工艺,解决了因材料的结晶速度不同,导致成型过程中同一副模具换不同品种的PA时,用同一周期生产,却产生顶穿、发白、起皮、熔接痕强度不够等问题。

金龙建[8](2011)在《连接板级进模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连接板级进模的冲压工艺,进行了零件预冲孔计算,介绍了零件排样、模具结构及模具关键零部件设计。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可靠,生产效率高,对板类零件的级进模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贺平,陶丽君,刘占军,王哲峰[9](2010)在《连接板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文中提出分析了连接板件的工艺性,介绍了其特殊级进模总体设计结构和排样方案。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详细、清晰、可靠,并能保证产品质量,对此类零件的级进模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吴央芳[10](2003)在《基于SolidWorks的精密级进模具CAD系统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在研究和分析级进模设计方法、引线框架级进模特点以及三维CAD支撑软件SolidWorks二次开发方法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并开发了用于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精密级进模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PPDCS)。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 结合制造业和CAD技术的发展趋势,综述了级进模CAD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级进模CAD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介绍了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最后给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根据级进模的定义和特点,详细总结了包括毛坯展开、压力与压力中心计算、毛坯排样、工序排样、模具结构设计、模具零件设计与模具图纸绘制等级进模设计内容的一般设计方法。 第三章 详细地分析了PPDCS系统所需实现的功能,运用IDEF0建模方法,建立了整个级进模CAD系统的功能模型。从总体上概述PPDCS系统的结构及运行流程,研究了系统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 第四章 级进模工艺设计是冲模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工艺设计结果直接影响模具的结构和生产的产品质量。本章根据系统的工艺设计流程图,研究了PPDCS系统产品模型建立、毛坯排样、工艺性分析、刃口设计、工序排样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 第五章 论述了级进模结构设计在整个级进模CAD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其效率与适应性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在研究PPDCS系统结构设计模块实现的关键技术和级进模“自顶向下”设计流程实现方法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级进模结构设计模块。 第六章 结合支撑软件SolidWorks的相关功能,提出了一种简捷、实用和形象化的建立级进模三维标准件库的思想。研究了该标准件库的参数化建立过程和使用方法。并给出了该标准件库在作者开发的级进模CAD系统PPDCS中的成功应用实例。 第七章 以一个具体的产品——IC引线框架为例,阐述PPDCS系统中模具的整个设计过程。论证系统的实用性与开放性。 第八章 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方向。

二、连接板级进模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连接板级进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航空内环缺口垫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零件的工艺分析与工艺方案的确定
    1.1 工艺性分析
    1.2 制件材料分析
2 排样设计
3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4 结论

(2)基于PDW的连接板级进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连接板冲压工艺性分析
2 排样设计
3 模具结构设计
4 模具工作过程
5 结论

(3)连接板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冲压工艺分析
2 级进模排样方案确定
3 模具结构和关键部件设计
    3.1 冲裁工序模具设计方法
    3.2 弯曲工序模具设计方法
    3.3 辅助机构设计
4 实验条料
5 结论

(4)压簧簧片工艺分析与级进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零件工艺分析
3 模具设计
    3.1 排样设计
    3.2 压力中心确定
    3.3 压力机的选择
    3.4 凸、凹模设计
        3.4.1 冲孔凸、凹模设计
        3.4.2 弯曲凸、凹模设计
    3.5 模具结构及工作过程
4 结束语

(5)汽车连接板级进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性分析
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3 排样设计
4 模具的总体设计
5 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5.1 工艺孔凸凹模的结构设计
    5.2 弯曲凸凹模的结构设计
    5.3 切外形凸模
    5.4 定位零件的设计
    5.5 卸料与推件零件设计
    5.6 凸模固定板与垫板
6 结语

(6)多工位级进冲压工艺分析及成形全工序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多工位级进模概述
    1.3 多工位级进冲压的研究现状
        1.3.1 汽车零部件多工位级进冲压工艺的研究现状
        1.3.2 多工位级进冲压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汽车安装座零件冲压工艺设计
    2.1 引言
    2.2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步骤
    2.3 零件工艺与一步逆成形分析
        2.3.1 零件工艺分析
        2.3.2 一步逆成形分析与坯料反求
    2.4 冲压工艺方案拟定与排样设计
        2.4.1 冲模类型的确定
        2.4.2 载体设计
        2.4.3 毛坯排样
        2.4.4 工序排样设计
    2.5 模具整体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级进冲压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
    3.1 引言
    3.2 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法的本构关系
        3.2.1 有限变形条件下的弹塑性本构方程
        3.2.2 Hill厚向异性屈服准则的应用
        3.2.3 Barlat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应用
    3.3 单元类型、接触和摩擦
        3.3.1 单元类型
        3.3.2 接触问题
        3.3.3 摩擦处理
    3.4 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的选取及介绍
        3.4.1 Dynaform软件简介
        3.4.2 HyperMesh软件简介
    3.5 级进冲压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
        3.5.1 有限元网格划分
        3.5.2 工序间历史信息传递
        3.5.3 模具干涉问题
        3.5.4 提高模拟效率的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车安装座零件多工位级进冲压全工序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级进冲压有限元模拟的步骤
    4.3 级进冲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UG、HyperMesh和Dynaform的综合运用
        4.3.2 材料模型
        4.3.3 建立有限元模型
    4.4 级进冲压数值模拟及工艺改进
    4.5 模拟结果及讨论
        4.5.1 成形关键正反拉深模拟结果
        4.5.2 后续冲压成形模拟结果
        4.5.3 级进冲压模拟中出错中断及解决办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多工位级进冲压试验条件
    5.3 试验结果及与数值模拟对比
        5.3.1 试模过程及结果
        5.3.2 试模与模拟结果对比
    5.4 正、反拉深后实际与模拟板厚对比验证
        5.4.1 正拉深后板厚分布对比
        5.4.2 反拉深后板厚分布对比
    5.5 其它弯曲工位实际与模拟结果对比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件

(7)利用PA的结晶原理解决塑件常见成型缺陷(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换料过程中的问题
3 换料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解决图1顶出问题的办法
    3.2 解决图2顶出问题的办法
    3.3 解决起皮问题的办法
    3.4 解决熔接痕处强度不够问题的办法
4 结束语

(8)连接板级进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分析及计算
    1.1 冲压工艺分析
    1.2 预冲孔计算
2 排样设计
3 模具设计
    3.1 模具结构设计
    3.2 关键零部件设计
4 结束语

(9)连接板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连接板件级进模排样方案设计
    2.1 排样方案设计
    2.2 工步设计
3 连接板件级进模总体结构设计
4 自动送料机构设计
5 弯曲回弹的控制
6 结束语

(10)基于SolidWorks的精密级进模具CAD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制造业和CAD技术发展现状
        1.1.1 制造业发展现状
        1.1.2 CAD技术发展现状
    1.2 级进模CAD技术概况
        1.2.1 级进模CAD的优点
        1.2.2 级进模CAD发展概况
    1.3 级进模CAD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1 级进模CAD存在问题
        1.3.2 级进模CAD发展趋势
    1.4 PPDCS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介绍
        1.4.1 基于特征的设计
        1.4.2 并行工程技术
        1.4.3 组件对象技术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
    1.6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6.1 选题背景
        1.6.2 本论文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级进模设计过程和方法
    2.1 级进模特点
    2.2 多工位级进模的分类
    2.3 级进模设计内容
        2.3.1 级进模工艺设计
        2.3.2 排样设计
        2.3.3 级进模结构设计
        2.3.4 模具零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PDCS系统总体设计
    3.1 PPDCS系统的功能模型
        3.1.1 PPDCS系统的功能需求
        3.1.2 系统的功能模型
    3.2 PPDCS软件结构
    3.3 PPDCS系统运行流程
    3.4 PPDCS系统数据结构
        3.4.1 PPDCS系统数据流
        3.4.2 PPDCS系统中的数据分类和管理
    3.5 PPDCS系统实现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PDCS系统工艺设计方法
    4.1 产品模型建立
        4.1.1 产品建模方法概述
        4.1.2 PPDCS系统产品零件的特征
        4.1.3 SolidWorks的特征造型功能
        4.1.4 特征建模技术在PPDCS系统中的实现
    4.2 毛坯排样
    4.3 工艺性分析
        4.3.1 级进模CAD系统工艺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4.3.2 工艺性分析在PPDCS系统中的实现
    4.4 刃口设计
        4.4.1 自动分解刃口设计
        4.4.2 交互分解刃口设计
    4.5 工序排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PDCS系统模具结构与零件设计
    5.1 级进模结构设计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5.1.1 级进模结构设计的特点
        5.1.2 级进模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5.2 PPDCS系统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5.2.1 面向功能的装配设计
        5.2.2 “自顶向下”设计方法
    5.3 PPDCS系统中“自顶向下”设计流程的实现
        5.3.1 级进模具零件分布特点
        5.3.2 级进模“自顶向下”设计的基本框架
        5.3.3 级进模“自顶向下”设计流程的实现方法
    5.4 工作区零件的快速设计
    5.5 工程图生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PDCS标准件库管理系统的研究
    6.1 引言
    6.2 级进模零件分类
    6.3 级进模标准件库的总体设计
        6.3.1 标准件库框架体系
        6.3.2 建立标准件库的方案设计
        6.3.3 标准件库的管理
        6.3.4 标准件库安全权限管理
    6.4 标准件库的建立
        6.4.1 SolidWorks相关功能
        6.4.2 建立标准件库的关键技术
        6.4.3 建库实例
    6.5 级进模标准件库的应用
        6.5.1 PPDCS中标准件库使用的关键技术
        6.5.2 PPDCS中标准件库的使用方法
        6.5.3 标准件库子系统的适用范围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PPDCS系统的应用实例
    7.1 级进模设计实例
    7.2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连接板级进模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航空内环缺口垫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J]. 郑晖,古栋,张岩松,史泽明.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2(01)
  • [2]基于PDW的连接板级进模设计[J]. 武艳军,唐妍,许仁义,金坤鹏,杨恒.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0(04)
  • [3]连接板多工位级进模设计[J]. 闫华军,陈宝杰,刘玉忠,马世博,张双杰,石小猛. 锻压技术, 2019(07)
  • [4]压簧簧片工艺分析与级进模设计[J]. 郭国林,杨莉,于学勇,戴军. 模具工业, 2014(09)
  • [5]汽车连接板级进模设计[J]. 周美蓉,吕孟春. 热加工工艺, 2013(11)
  • [6]多工位级进冲压工艺分析及成形全工序数值模拟[D]. 魏光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7]利用PA的结晶原理解决塑件常见成型缺陷[J]. 蒋贤志,王大中,严志云,关安南. 模具工业, 2011(12)
  • [8]连接板级进模设计[J]. 金龙建. 模具工业, 2011(06)
  • [9]连接板多工位级进模设计[J]. 贺平,陶丽君,刘占军,王哲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0(08)
  • [10]基于SolidWorks的精密级进模具CAD系统的研制[D]. 吴央芳. 浙江大学, 2003(01)

标签:;  ;  ;  ;  ;  

连接板级进模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