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治三叉神经痛四法

从脾胃论治三叉神经痛四法

一、从脾胃论治三叉神经痛四法(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丽,王秀娟[1](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研究说明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刘羽茜[2](2021)在《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期与总体疗效,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对比,以探求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本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所纳入的患者均为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就诊患者,计划纳入患者40例,实际纳入33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6例,对照组17例。研究过程中脱落3例,实际完成30例,试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取穴相同,均取肾俞(双侧)、大肠俞(双侧)、太溪(双侧)、委中(患侧);以下肢后侧疼痛为主,加承山、秩边;下肢外侧疼痛为主,加阳陵泉、环跳。试验组采用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针刺双侧肾俞、大肠俞,在患者呼气时向下斜刺进针,针刺得气后,提针到穴位天部,针尖指向病所(患者疼痛部位),手执针柄,维持针体不进不退,缓慢左右摇摆针柄,摆动的角度以450为标准,往返摆针如扶船舵之状,左右来回为1次,共行针9次,操作时行针频率慢,动作轻柔,使针刺感应缓缓向患处扩散,行针结束后留针,余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操作结束后留针,吸气出针,出针时迅速按闭针孔。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针刺得气后不做手法。两组均留针20分钟。受试者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共12次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评价指标:以JOA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简易McGill疼痛量表、ODI功能障碍指数为次要评价指标。JOA评分、简易McGill疼痛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评分,各量表均以治疗4周的评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通过对治疗前后评分进行对比,判断治疗效果。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1.JOA下腰痛评分: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JOA评分为26.07±2.15,对照组JOA评分为23.13±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JOA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简易McGill疼痛量表评分: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SF-M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SF-M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SF-MPQ评分为2.03±1.69,对照组SF-MPQ评分为5.00±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SF-MPQ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OD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OD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ODI指数为0.07±0.04,对照组ODI指数为0.1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ODI功能障碍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针刺与常规针刺法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种针刺方法均具有安全性。2.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针刺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且远期疗效更好。

陈少枪[3](2020)在《兰茂论治痰证特色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明代医药学家兰茂的着作:《滇南本草》《医门揽要》中痰证的辨析及治痰方药的归纳整理,总结分析兰茂论治痰证的组方思路及用药特点,以更好运用于临床。方法:运用文献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首先,研读兰茂《滇南本草》《医门揽要》中论治痰证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其次,对《滇南本草》《医门揽要》中治疗痰证的相关方剂和药物,录入Excel进行整理和统计,再将治疗痰证的相关方剂的初步统计结果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对治疗痰证的相关方药进行用药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等统计分析,进而总结兰茂论治痰证的用药特点。结果:1.兰茂从痰论治的相关疾病涉及内、外、妇、儿、男等科,其中常见的临床疾病有中风、癫狂、颤、惊症、疟疾、咳嗽、瘰疬、头痛、胃脘痛、遗精等痰证相关病证。2.通过对《医门揽要》中痰证相关方药的统计得出:(1)痰证方剂使用频次最多为酸矾饭糊丸为4次,出现频次为第二的方剂为十全大补汤、补中汤、香砂六君汤、四君汤四方均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出现频次第三的六味汤、金匮肾气汤、八仙长寿汤,则皆为补肾的要方。(2)通过对治痰相关的34首方剂,126味药物功效频次的统计,发现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的药物频次为30次,位居第一;生津养血药频次为28次,位居第二;健脾药25次,位居第三;燥湿化痰药使用频次24次,位居第四;而补脾益气药与祛痰止咳药均为21次,健脾益气、补脾益肺、大补元气均为19次。(3)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的统计结果为:药物四气以温热药为主,出现频次为209次,占总频次398次的52.5%;则药物五味以甘、辛、苦为主,甘为207次,辛味190次,苦味174次,分别占总频次656次的31.6%,28.96%,26.52%。按归经划分,论治痰证相关药物归经频次最多者为脾经,达248次;其次为归肺经184次;归心经出现频次为154次;归胃经132次;归肝经127次;归肾经为125次。3.通过对《滇南本草》治痰药物数据进行统计,在《滇南本草》506种药物中检索到具有治痰作用的药物有120种,占全书的23.72%。并归为12种类型,分别为治热痰药具有36种,治痰火药有25种,治风痰药有15种,治寒痰药有14种,治血痰药有8种,治老痰药有8种,治湿痰药有6种,治痰疟药有3种,虚痰有2种,还有治酒痰、酸痰、疳痰药均各有1种。其中按四气五味划分,治痰药物四气频次依次为,具有温性的治痰药物出现频次为35次;寒性药物32次;平性为23次;热性1次;凉性1次。治痰药物五味中,甘味出现频次最多,为47次;依次为苦味42次;辛味36次;酸味12次;咸和淡味出现频次均为3次。结论:1.兰茂在对于痰证的病因病机上,其认为脾虚、肾虚、气虚、气郁、饮食不节均可生痰,尤其重视脾肾亏虚,功能失常在痰生成过程中的影响。2.兰茂在痰证的治疗上并非见痰则化痰,而是通过整体把握疾病的本质,进行辨证,再给予处方用药。其注重正气,治气为先,强调“见痰休治痰,气盛痰自化。”重视脾肾,善用温补,但并非“蛮补”,根据病情需要,亦用清法、吐法等治法,对于病情复杂,虚实夹杂的痰证,其主张分阶段治疗,先吐后调。3.在用药上兰茂选用健脾化痰药较多,药性上偏于辛、甘、温,体现其温补脾肾的思想。并且善用食疗药,预防和治疗痰证。通过对兰茂论治痰证的经验及用药特点的总结,丰富兰茂学术思想特色,加深我们论治痰证的认识,并将其运用于临床辨证,提高临床疗效。

孔繁飞[4](2017)在《张铁忠教授防治老年病学术思想及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张铁忠,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研究通过访谈、文献分析、临床研究的方法,梳理张铁忠教授的学术脉络,挖掘、整理、凝炼张老师论治老年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张老师诊治老年病的学术经验,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共享和传承。本研究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学术渊源通过系统梳理张铁忠教授代表性论文与论着、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内容,并对照历代文献医家论述,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分析出张老师的学术观点。张铁忠教授的学术思想根源于四大经典及金元四大家的经典理论,融汇易水学派、丹溪学派之学,对李东垣、朱丹溪的着作,钻研尤勤。明清医家,推崇陈士铎及程钟龄之学。他深受东垣“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观点影响,重视脾胃,遣方用药处处顾护脾胃之气,同时,又不拘泥于东垣,在老年病的治疗中重视调补脾肾;对东垣“风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有所发挥,基于对“风药”特性的认识,将风药运用于驱邪外出、条畅气机、开郁散结、活血化瘀、燥湿化痰、引经报使等,广泛取效。张老师深受朱丹溪学术思想的影响,老年人补益当以护阴精为本,多选用滋而不腻之品;深研“气、血、痰、郁”四伤学说,从痰论治“顽症”、“怪病”及疑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认为老年多“郁”,善从“郁”入手诊治老年性疾病。张老师十分推崇陈士铎的创新精神,并深受其启发:受其痰邪思想的影响,认为老年人的疾病特点更与痰邪密切相关,注重病理产物的兼夹为患,从痰湿、痰热、风痰、痰瘀进行辨证施治。注重心肾相交理论在老年病调治中的作用,深刻认识生慧汤、桑螵蛸散、天麻钩藤饮的制方原理,认为其为交通心肾理论的运用;善用调补法治疗老年病。深研程钟龄《医学心悟》,发挥运用书中所载验方颇有疗效。如以止嗽散加减化裁治疗“风咳”;以贝母瓜蒌散治疗燥咳;认为神仙解语丹核心功效为“祛风痰,豁痰开窍”,扩大其使用范围,运用到一些顽疾怪病治疗;以程氏萆蔛分清饮治疗前列腺疾病,分析其取效的原因,认为老年患本病多为脬气虚寒,方能温阳化气,另外一方面,此类疾病的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石菖蒲与莲子心配伍有交通心肾之意;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安神定志丸治疗心虚胆怯,心神失养而致的不寐、心悸、郁证等疾患,效果良好。综上所述,张铁忠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又接受了系统的院校教育,中西医并举,推崇四大经典理论,对易水学派、丹溪学派研究较为深入,并深受陈士铎、程钟龄之学的影响,老师博采众长,在老年病中重视顾护脾胃,以“痰”“郁”治疗杂病,重视交通心肾理论的运用,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了治疗老年病重视痰、郁、虚的学术思想。第二部分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张铁忠教授潜心研究老年病的诊治数十年,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认为老年多“虚”,论治注重调补,尤重脾肾;身心同病是老年病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即老年多“郁”,论治时需身心兼顾;强调在治疗上要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衷中参西;老年病具有症状隐匿,病史缠绵,多病相兼,虚实夹杂的特点,在诊治时要善抓主证,以便找出核心病机;由于老年人五脏俱虚,水液代谢相关之脾肾尤甚,加之气机升降失常,存在痰邪致病的病理机制,因此痰邪为患,无处不在,祛邪首重化痰;在处方用药方面,老师善用成方,慎用自方,选方不拘经方、时方,深刻理解,圆机活用;老年人五脏皆虚,脾胃运化功能衰退,因此要顾护脾胃,知常达变。提出“大肠积滞”、“水瘀”、“老年多郁”等观点,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张铁忠教授辨证治疗老年杂病,在老年高血压病、中风、胸痹、不寐、胃脘痛、便秘等病证的治疗上具有独到的体会,本文详细总结了老师对以上病证的特色经验,并附典型医案。老年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以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心神不宁为多。治疗当柔肝滋肾,育阴潜阳,清心安神。张老师认为,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力专,但补肝益肾之力略显不足,故当加强滋补下元、益肝柔肝之力,老师在天麻钩藤饮基础上酌加生地、熟地、山萸肉、旱莲草、女贞子等填补真阴之品,并参考近贤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之意,酌加元参、天冬、麦冬、杭白芍等滋阴清热、壮水涵木之品,及龟板、生龙骨、生牡蛎等益阴潜阳、镇肝熄风之品,使组方更为全面,以平肝潜阳,滋补肝肾,清心安神之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张铁忠教授在治疗胸痹时,除了重视痰、瘀、虚、气滞,尤其重视“痰瘀交阻”和“郁”在本病的发病、治疗中的作用,针对痰瘀交阻的病机,总结出治气为先,重视温阳,治痰治瘀分清主次,祛邪不忘扶正四点注意事项;此外,重视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共病的中医理论基础,认为老年心血管病多为“双心疾病”,因此治疗时予“双心同调”之法。中风后失语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症状,张老师认为本病的病机为风痰瘀血阻于舌络,治疗上需祛风涤痰活血通络开窍,制方时要着重于化瘀祛痰开窍,痰瘀同治,老师多以“祛风痰,豁痰开窍”之神仙解语丹配伍活血通络之品加减治疗。不寐一证在老年属阴虚证者亦多常见,阴虚火旺也是老年不寐证的常见病机之一,老年人因年老体虚,中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又因年老肾阴耗损,更加导致阴血亏损,因此临床上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作用的“天王补心丹”在老年不寐证中有很好的实用价值。老年人之胃脘痛虚证远多于实证,常见虚实夹杂,单纯实证甚少,以脾胃虚寒和寒热错杂多见,久病者气阴两虚。张老师特别强调:胃脘痛一证,要重视胃阴不足之处理,若舌红少津,多为胃阴已伤,当酌加具有润养胃阴之品,如石斛、百合、玉竹之类,常获良效。张铁忠教授提出“从积滞论治便秘”。以补肾健脾,消积导滞为治疗大法,温肾益精治其本,消积导滞、润肠通便治其标。在治疗上润下为主,缓下为宜,慎用攻下之品。张老师以《景岳全书》济川煎方为基础,配合健脾、升降、温润药物的使用,加减变化,拟定加减济川煎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神经病变所致的便秘临床效果颇佳。第三部分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的临床研究失眠的发病率非常高,各类原因中心理因素占主导作用,其中很多失眠患者伴随焦虑抑郁心境。因此,精神障碍与失眠共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西药治疗本病多采用安眠药或具有催眠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然而每种西药治疗方案都有无法避免的弊端,比如需要长期服药、副反应、药物依赖等。松弛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疗法等其它疗法适合轻症和辅助治疗,然而其应用又受到专业人员缺乏的限制。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对人体具有全身调节的作用,尤其对功能性疾病的疗效肯定,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治疗伴随焦虑抑郁心境的失眠,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张铁忠教授重视情志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发挥了“郁”病理论,从朱丹溪提出的“六郁”入手,解释由情志因素导致的失眠的病因病机。根据“不寐”和“六郁”的密切关系,及情志疾病导致的失眠在临床表现上具有的“六郁”的表现,受“主明则下安”理论提示,结合病变脏腑的特性。张铁忠教授确立了从“六郁”调治忧郁伤神型不寐的思路。以越鞠丸合安神定志丸为基础化裁出“越鞠安神汤”,调畅气机、安神定志,治疗中医属于忧郁伤神证型不寐效果颇佳。为此,开展本研究观察纯中药治疗由情志因素导致的,属于忧郁伤神型不寐的疗效,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一步与西药比较,旨在揭示其对患者失眠、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阐明中医治疗情志因素导致失眠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目的:评价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忧郁伤神型不寐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越鞠安神汤,对照组口服唑吡坦片,连续用药4周,采用PSQI对患者睡眠障碍程度进行评估,比较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6个分项评分和总分;采用忧郁伤神型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对中医证候进行评估,观察失眠、多梦易惊、情志抑郁,头晕神疲,不欲饮食等证候,比较各项目的评分和总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AMD-17对患者抑郁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尼莫地平法,以PSQI的减分率判定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②PSQI分项及总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睡眠效率因子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654>0.05,对照组P=0.081>0.05,其它各因子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0<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各睡眠因子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睡眠效率因子治疗前后变化比较有差异,P=0.026<0.05,其它各因子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0<0.01。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对照组在睡眠质量改善方面优于治疗组,P=0.030<0.05,两组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项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4周后,各因子变化情况比较无差别。③主要中医证候比较。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各主要中医证候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情志抑郁和不欲饮食证候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多梦易惊、头晕神疲证候及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0<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各主要中医证候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0<0.01。对照组不欲饮食证候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410>0.05;失眠、多梦易惊、情志抑郁、头晕神疲证候及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0<0.01。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失眠和多梦易惊中医证候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不欲饮食中医证候指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各项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情志抑郁和不欲饮食两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情志抑郁指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0.01,不欲饮食指标比较有差异,P=0.015<0.05。其它各项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④HAMD-17总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2周及治疗4周以后,两组HAMD-17总分均降低,两组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2周以后,两组总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有显着性差异;治疗4周以后,两组HAMD-17总分进一步降低,两组总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有显着性差异。⑤采用尼莫地平法,以PSQI的减分率判定疗效,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50例,治愈0例,显效2例,有效3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对照组52例,治愈0例,显效2例,有效2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57.69%;经x2分析,P=0.098>0.05,无统计学意义。⑥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失眠和主要中医证候,同时改善抑郁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讨论:情志因素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情志内伤是忧郁伤神型不寐的发病因素,心神不安、神不归舍是其病理基础。临床上,由情志因素导致的失眠大多病程日久,情志因素的影响起初在“气”,逐渐由气郁而衍生血、火、痰、湿、食诸郁,常常形成虚实夹杂,气血阴阳失调之证。本病病位在心、肝,与脾、肾密切相关,病因为情志所伤所致“郁”,病机为“六郁”导致心神失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血阴阳失调。根据不寐的发病与情志内伤相关,及忧郁伤神型不寐在临床表现上具有“六郁”的表现,受“主明则下安”理论提示,结合病变脏腑的特性,张铁忠教授确立了从“六郁”治疗忧郁伤神型不寐的思路。治以解郁安神定志。老师以《丹溪心法》越鞠丸合《医学心悟》安神定志丸为基础,拟定越鞠安神汤,本方由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党参、茯苓、茯神、生龙骨、石菖蒲、远志、合欢花、炒枣仁等13味中药组成,通过形神相合的方法治疗忧郁伤神型不寐,效果颇佳。方以越鞠丸中苍术、川芎、香附、栀子、神曲解六郁。《景岳全书·寐》说:“盖寐本乎,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故张老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合入安神定志丸。党参、茯苓、茯神补心气、安心神,远志、石菖蒲化痰安神,龙骨镇心安神。合入合欢花解郁安神。炒枣仁养心安神。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补心宁神、安神定志之功。综观全方,性味辛苦甘平,归心、脾、肝经,通补相兼,组方立意切合忧郁伤神型不寐心神失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的基本病机。经过临床试验:PSQI评分比较,说明本方可改善睡眠,疗效与唑吡坦相当;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表明本方除了改善睡眠,在改善情志抑郁和不欲饮食等日间功能方面效果更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HAMD-17评分比较,说明本方在治疗失眠的同时,可协同改善抑郁症状,且效果显着,起效更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证实中药越鞠安神汤同西药对照组有相当的疗效。本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创新观点:“从六郁论治失眠”丰富了失眠的治疗思路。本研究首次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观察越鞠安神汤对忧郁伤神型不寐患者失眠、抑郁的影响,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受老师启发,本人将六郁病机运用于身心疾病的辨治,提纲挈领,执简驭繁。

林悦鸿[5](2011)在《《伤寒论》调治脾胃的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伤寒论》是一部很重要的中医经典着作,为中医学开创了一个理法方药、辨证施治的规范,而其中调治脾胃的思想始终贯穿整部着作,并对后世医学有极大且深远的影响。本研究试图系统整理和总结《伤寒论》中调治脾胃的学说,归纳脾胃理论在辨证论治体系的作用与规律,及整理分析论中其他脾胃相关内容。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整理方法,通过对《伤寒论》中脾胃相关条文的整理,归纳仲景对于脾胃病证的正治法和权变法,并探讨其理论体系,强调调治脾胃思想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结果:1、《伤寒论》中涉及脾胃内容之条文约二百条之多,总结认为脾胃病主要病因有因感受外邪而影响了脾胃,或因误治、失治与药物损伤脾胃,或病邪直中及它经相传,或患者素体本脾虚,或病邪内生,或因大病后脾胃损伤,或因饮食不节等因素。2、在正治法中,通过仲景详细地归纳了各种脾胃病证的临床证候,制定了脾胃病的治则治法,以及制定了许多沿用至今治疗各种脾胃病证候的经典《伤寒论》处方,并归纳这些治法与方剂在现今临床上常用的病证。在权变法中,治疗它病的同时,亦以顾护脾胃的思想贯穿始终,在条文中一再叮嘱,以免过度治疗损伤脾胃之气。论中载方113首,有96首与入脾胃大肠经的药相伍,共用药80余味,有48味药入脾胃大肠经,其中仲景尤善于用甘味药养护脾胃,并在众多经方中佐以甘药。充分体现了仲景在方药的配伍和运用上,念念不忘顾护脾胃后天之本的学术思想。3、仲景认为胃气的存亡强弱,主宰疾病的预后,总结提出了以胃气的存亡判断“除中”等危证。提示后世医家们注重观察疾病的预后。而仲景通过调理脾胃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当今“治未病”思想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结论:《伤寒论》调治脾胃的学说对中医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承前启后作用,运用此学说可以合理解释《伤寒论》有关的学术问题;仲景处方用药十分注重脾胃;整理仲景对脾胃病证的辨证论治思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林文建[6](2005)在《天灸对肾阳虚型阳痿模型鼠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阳痿是指青壮年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的一种病症,为临床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作为病名虽沿用已久,但其涵义模糊而广泛,且病名隐含贬意,病人易于产生沉重心理压力,不利于治疗。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阳痿正名为“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简称ED),ED明确指出病变部位在阴茎,将ED定义为: “阴茎持续不能勃起和(或)不能维持勃起,以达到满意性生活”。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了精确的概念。据统计,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男性的生活质量及家庭幸福。 时至今日,治疗阳痿(ED)虽已有特定的治疗药物,但仍不足以满足日益增多患者个体所需。从近数年来许多的医学临床报告中显示,针灸治疗阳痿具有其独特疗效,相关实验暨报导亦证实针灸有调节人体神经及其内能的功效作用。针灸能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进而调整脑内各类神经递质、受体的状态功能,而达到治疗阳痿的目的。因此,于临床上运用中医针灸治疗阳痿已是一个医学科研的新趋势。 天灸疗法是以辛热刺激性药物贴敷于穴位,使局部充血红赤,甚至发泡如同艾火灸燎效应的一种方法,具有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双重作用,与穴位药物贴敷法和现代医学经皮给药法十分相似。其局部刺激起温经通络、温阳散寒、行气活血的效果,通过经络调衡作用,达到补虚泻实、平衡阴阳、祛病保健的作用;其药物渗透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理作用,并可借经络的传导功能,使药物直达病所。因此,天灸具有疗效显着、使用方便等优点,深受历代医家所推崇,随着现代医学透皮吸收和经皮给药的开发和应用,天灸这一古老方法的开发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以氢化可地松与腺嘌呤所致肾阳虚证的阳痿模型,运用督脉经所属穴位及肾俞穴进行天灸操作,藉由动物行为与性激素等内分泌检测来观察天灸治疗对动物模型的影响。由自主行为学检测所示,天灸加药物治疗对模型小鼠的自主行为能力表现较好,证实天灸疗法确有其“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临床运用功效,且相关的实验观察中,亦观察到天灸可提高个体的机能与性行为能力。交配实验结果显示,天灸可提高肾阳虚阳痿模型小鼠的交配率,天灸加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天灸加药物组其疗效均优于模型组(P<0.01),可见天灸对肾阳虚证阳痿模型小鼠可提升其交配率及血清中睾酮含量,使该组小鼠整体表现趋近于正常空白组,且天灸于改善小鼠耐寒及附壁游泳能力结果亦显示天灸疗法的治疗效果;于性激素检测上,天灸可提升腺嘌呤所致肾阳虚小鼠血清睾酮、T3、T4、ACTH,降低雌二醇(E2)的效用,说明天灸确有其温阳益肾的治疗作用。

李冠甲,李敬兰,秦发义[7](2001)在《从脾胃论治三叉神经痛四法》文中提出

杜鹃[8](2012)在《针刺调神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照观察针刺调神方、常规针刺处方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的疗效特点和差异,并探讨调神针刺方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针刺调神方为治疗组,以常规针刺处方为对照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取穴:四神聪、神庭、印堂、内关双、三阴交双、天枢双、中脘、关元。对照组取穴:印堂、四神聪、安眠双、神门双、照海双、申脉双,随证配穴:肝火扰心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加丰隆、内庭;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治疗前后均采用SPIEGEL量表、Athens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疗效比较。成果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有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各项目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各项目中,在总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和睡眠障碍的功能评定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但治疗组的愈显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调神方与常规针刺处方对失眠症均具有治疗作用,二者总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愈显率方面针刺调神方组高于常规针刺处方组;两组临床睡眠质量总体评价无明显差异,针刺调神方组在改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睡眠障碍上要优于常规针刺处方组。

蒋俊[9](2009)在《失眠的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顽固性失眠会诱发一些身心疾病。为治疗失眠,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容易使患者出现药物依赖而诱发医源性疾病。中医药治疗失眠因为更加注重整体调节,故疗效持久且多无药物依赖之弊,已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本文从历代有关失眠的文献研究入手,对上至《黄帝内经》、下至当代医者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发掘,从中找出中医学关于失眠的证治规律,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际,以中医学藏象理论为指导,对五脏病失眠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法则、代表方药以及其他的一些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地阐述,构建起“失眠证治理论体系”并对文献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治疗失眠的常用方药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从脾胃论治三叉神经痛四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脾胃论治三叉神经痛四法(论文提纲范文)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1.1经脉络属
    1.2生理配合
    1.3病理相关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2.1补肺通肠
    2.2降肺通肠
    2.3宣肺通肠
3 方药
    3.1补肺通肠汤
    3.2降肺通肠汤
    3.3宣肺通肠汤
4 典型病案

(2)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 病名与症状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思路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 流行病学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及发病机制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综述三 青龙摆尾针法的研究进展
        1 青龙摆尾针法的源流
        2 青龙摆尾针法的作用机理
        3 青龙摆尾针法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研究方法
        2 病例来源
        3 样本量估算
        4 诊断标准
        5 病例选择
        6 随机分组
        7 治疗方案
        8 评价指标
        9 不良事件处理
        10 安全性评价
        11 统计方法
        12 技术路线图
        13 研究结果
        14 结论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选穴依据
        3 针刺手法依据
        4 评价指标的选择
        5 研究结果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2 简易McGill疼痛量表
附录3 JOA评分量表
附录4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致谢
个人简历

(3)兰茂论治痰证特色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兰茂生平及医药学着作介绍
    1 兰茂生平简介
    2 主要着作介绍
第二部分 兰茂论治痰证学术思想研究
    1 痰证的病因病机
        1.1 脾虚生痰
        1.2 饮食不节生痰
        1.3 气不运津,津聚成痰
        1.4 肾虚生痰
    2 痰证治则治法
        2.1 注重正气,治气为先
        2.2 重视先后天之本,调理脾肾
        2.3 分步治疗,先吐后调
第三部分 《医门揽要》痰证及相关方药研究
    1 以痰证统病论治
        1.1 中风
        1.2 癫狂
        1.3 颤、惊证
        1.4 疟疾
        1.5 咳嗽
        1.6 瘰疬
        1.7 头痛
        1.8 胃脘痛
        1.9 遗精
    2 痰证的相关方药研究
        2.1 方剂来源
        2.2 研究方法
    3 图表统计分析
        3.1 痰证相关疾病方剂分析
        3.2 痰证相关疾病方剂药物分析
    4 痰证代表方剂分析
        4.1 酸矾饭糊丸
        4.2 十全大补汤
        4.3 补中汤
        4.4 香砂六君子汤
        4.5 枳桔二陈汤
        4.6 八仙长寿汤
        4.7 如意丹
        4.8 归芍六君汤
    5 具体药味分析
        5.1 茯苓
        5.2 人参
        5.3 白术
        5.4 当归
        5.5 半夏
        5.6 陈皮
        5.7 肉桂
        5.8 柴胡
        5.9 熟地黄
        5.10 白芍
        5.11 黄芪
    6 用药模式分析
第四部分 《滇南本草》治痰药归类研究
    1 药物来源与研究方法
    2 统计结果分析
    3 药物归类研究
        3.1 治热痰药
        3.2 治痰火药
        3.3 治风痰药
        3.4 治寒痰药
        3.5 治血痰药
        3.6 治老痰药
        3.7 治湿痰药
        3.8 治痰疟药
        3.9 治酒痰药
        3.10 治酸痰药
        3.11 治疳痰药
        3.12 治虚痰药
    4 治痰食疗药的运用特点
    5 《滇南本草》中易生痰的药物
第五部分 讨论
    1 注重正气,治气为先
    2 重视先后天之本,调理脾肾
    3 分步治疗,先吐后调
    4 善用食疗,预防为先
    5 善用温补,辛甘为要
    6 兰茂《滇南本草》《医门揽要》论治痰证的异同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张铁忠教授防治老年病学术思想及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张铁忠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1 张铁忠教授简介
    2 家学渊源,系统学习
    3 取法经典,运用发挥
        3.1 承东垣之学,重视顾护后天
        3.2 尊丹溪之法,用药倡养阴,杂病崇四伤
        3.3 效法陈士铎,勇于创新
        3.4 研《医学心悟》,辨证施治
    4 师从名师,学验渐丰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张铁忠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1 张铁忠教授治疗老年病学术思想概述
        1.1 老年多虚,重在调补脾肾
        1.2 老年多郁,论治身心兼顾
        1.3 老年多痰,祛邪首重化痰
        1.4 善抓主证,切中核心病机
        1.5 顾护脾胃,未病先防
        1.6 善用成方,慎用自方
        1.7 衷中参西,重视实效
        参考文献
    2 张铁忠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2.1 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清心安神治疗老年高血压病
        2.2 治疗胸痹重视“痰瘀”和“双心”
        2.3 从痰瘀论治中风后失语
        2.4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疗老年阴虚型失眠
        2.5 老年胃痛治疗经验
        2.6 从积滞论治老年便秘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的临床研究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失眠的现代研究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不寐的现状
        综述三 朱丹溪“六郁”理论应用概述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疗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样本量估算
        2.3 简单随机分组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定标准
        2.7 统计分析方法
        2.8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纳入脱落情况及原因
        3.2 基线比较结果
        3.3 疗效评价结果
        3.4 安全性评价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参考文献
创新性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5)《伤寒论》调治脾胃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回顾《内经》中对于脾胃的认识
    1、回顾《内经》中对于脾胃生理功能的认识
        1.1、对脾生理功能的认识
        1.2、对胃生理功能的认识
        1.3、脾与胃之间的关系
    2、《内经》中对于脾胃的病理阐述
        2.1、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2、脾病则不能布散精微
        2.3、脾气实与脾气虚
        2.4、脾胃寒热虚实
第二部分 《伤寒论》调治脾胃的理论
    1、《伤寒论》中调治脾胃的正治法
        1.1、脾虚气滞腹满的证治
        1.2、脾阳失运,水气内停的证治
        1.3、脾胃虚寒,寒湿内停的证治
        1.4、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证治
        1.5、胃强脾弱,脾阴不足的证治
        1.6、脾络不和,腹满时痛的证治
        1.7、中焦脾胃,寒热错杂的证治
        1.8、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的证治
        1.9、寒格食入即吐的证治
        1.10、肝脾不和的证治
        1.11、阳明热盛之证治
        1.12、胃热气阴两伤之证治
        1.13、痰热互结心下之证治
        1.14、胃气亏损,痰阻气逆的证治
        1.15、寒滞肝脉,肝寒犯胃的证治
        1.16、上热下寒的胃肠证候之证治
        1.17、胃肠燥热之证治
        1.18、胃热热痞之证治
        1.19、肠热腹泻之证治
        1.20、热毒下注大肠疫毒痢之证治
        1.21、少阳邪热,下注大肠热利之证治
        1.22、大肠滑脱不禁之证治
        1.23、霍乱病证治
    2、《伤寒论》调理脾胃的权变法
        2.1、发汗解表,亦需调理脾胃,且以资汗源
        2.2、脾阳虚兼表者,更需温脾解表
        2.3、和解少阳,调理脾胃,托邪外出
        2.4、少阳与阳明合病,和解少阳与清下阳明并举
        2.5、峻药攻邪,顾护脾胃,确保攻邪不伤正
        2.6、寒凉清热,顾护脾胃,避免寒凉伤脾胃
        2.7、治寒湿水气诸证,不离温脾健脾
        2.8、善后调理,重视后天,病瘥防复,更需调养脾胃
        2.9、观察胃气存亡,判断疾病预后
小结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天灸对肾阳虚型阳痿模型鼠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阳痿的研究与认识
    2 中医治疗阳痿槪述
        2.1 中医药治疗阳痿
        2.2 针刺治疗阳痿
        2.3 灸法论治肾阳虚阳痿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天灸的理论研究
    2 天灸的研究现况
    3 天灸的临床运用现状
    4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行为学测试实验观察
    实验二交配实验观察
    实验三耐寒实验观察
    实验四附壁游泳实验观察
    实验五天灸对腺嘌呤造模之肾阳虚模型大鼠影响实验观察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8)针刺调神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一、失眠症的历史沿革
        二、失眠症的病因病机
        三、《内经》中关于失眠病机的论述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一、睡眠-觉醒的基本机制
        二、失眠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第三节 针灸疗法在失眠症中的应用
        一、针灸治疗失眠症方法多样化
        二、针刺治疗失眠症之处方特点
    第四节 调神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概述
        一、针灸大家之调神经验概况
        二、调神法的临床针刺应用
第二章 临床观察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一般资料及两组治疗前量表评分比较
        二、资料数据正态分布情况
        三、两组各量表治疗前后评分情况
        四、两组PSQI量表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
        五、两组PSQI量表治疗后各项评分组间比较
        六、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第三节 讨论
        一、调神法治疗失眠症的中医理论基础
        二、针刺治疗失眠症的西医机制
        三、针刺调神治疗失眠的机制探讨
        四、针灸治疗失眠处方之临床思路探讨
        五、本文的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评分量表
    附录2:招募通知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失眠的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有关失眠的文献研究
    1.《黄帝内经》关于失眠的论述
        1.1 睡眠发生的机理
        1.1.1 阴阳盛衰
        1.1.2 营卫运行
        1.2 失眠的病因病机
        1.2.1 阴阳不交
        1.2.2 营卫运行失常
        1.2.3 胃气不和
        1.2.4 气血不足
        1.2.5 脏腑功能失调
        1.3 失眠的治疗方法
        1.3.1 方药
        1.3.2 针灸
    2.后世医家对失眠证治理论的发挥
    3.当代医家对失眠证治理论的研究
    4.现代医学关于失眠的认识
第二部分 失眠的证治理论体系研究
    1.心(心包)病失眠
        1.1 心火上炎证治
        1.2 心血不足证治
        1.3 心阴不足证治
        1.4 痰火扰心证治
        1.5 心脾气阴两虚证治
        1.6 心血瘀阻证治
        1.7 其他治疗方法
    2. 肝病失眠
        2.1 肝郁气滞证治
        2.2 肝火炽盛证治
        2.3 气滞血瘀证治
        2.4 痰浊上扰证治
        2.5 阳不交阴证治
        2.6 肝血不足证治
        2.7 阴虚燥热证治
        2.8 气阳不足证治
        2.9 其他治疗方法
    3.脾(胃)病失眠
        3.1 心脾气血两虚证治
        3.2 宿食停滞证治
        3.3 痰热内扰证治
        3.4 肝脾不和证治
        3.5 其他治疗方法
    4、肺病失眠
        4.1 肺阴不足证治
        4.2 其他治疗方法
    5.肾病失眠
        5.1 肾阴不足证治
        5.2 阴虚火旺证治
        5.3 心肾不交证治
        5.4 其他治疗方法
第三部分 治疗失眠方药统计
    1、常用方剂统计分析
        1.1 常用方剂及主治
        1.2 常用方剂的统计分析
        1.2.1 常用方剂对应脏腑统计分析
        1.2.2 常用方剂功效统计
    2、常用药物的统计分析
        2.1 常用药物使用次数统计
        2.2 常用药物归经统计
    3.治疗失眠常用药物的现代研究
第四部分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文献综述
    2、统计方剂、药物的来源
    3、个人简历

四、从脾胃论治三叉神经痛四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D]. 刘羽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兰茂论治痰证特色的初步研究[D]. 陈少枪.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张铁忠教授防治老年病学术思想及从“六郁”论治忧郁伤神型不寐临床研究[D]. 孔繁飞.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12)
  • [5]《伤寒论》调治脾胃的理论研究[D]. 林悦鸿.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1(04)
  • [6]天灸对肾阳虚型阳痿模型鼠影响的实验研究[D]. 林文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7]从脾胃论治三叉神经痛四法[J]. 李冠甲,李敬兰,秦发义. 河南中医, 2001(06)
  • [8]针刺调神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D]. 杜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9]失眠的证治规律研究[D]. 蒋俊.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从脾胃论治三叉神经痛四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