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研兴校的基本目标

中小学科研兴校的基本目标

一、中小学科研兴校的基本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张祥兰[1](2020)在《什么样的专家支持更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科研绩效——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借助外部专家力量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是目前中小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然而,专家支持能否提升中小学的科研绩效,以及专家支持对其科研绩效的影响机制等问题,都有待实证检验。相对于高校科研侧重理论创新与产出且多突出教师个体层面的绩效评价,中小学科研绩效更加突出学校组织层面,强调科研的实效性与实践应用。研究使用北京市中小学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北京市中小学普遍重视聘请专家提供相应的科研支持;与专家单次性进校指导相比,持续性专家跟踪支持的影响效果更加显着;与对学校发展层面的指导相比,专家对贴近课堂教学改革和科研方法的支持效果更加显着;专家指导的持续性与可转化性,对教师个体的文章发表与课题参与等绩效也有显着影响。因此,建议在中小学推行"科研工作坊"式校本研修模式,以便有效发挥专家的持续支持作用。

赵可煊[2](2020)在《教育科研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第四期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入选校长为例》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教育科研被认为是影响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把校长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取得教育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校长的重要指标;许多教育培训机构把指导校长如何开展科研作为校长培训的内容;积极争取科研课题、不断产出教育科研成果,成为许多校长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但从研究的角度看,校长开展教育科研与其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述。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10位入选校长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等方法收集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案例研究讨论校长如何参与教育科研,其过程又如何影响校长的专业成长。研究发现,校长在教育科研中的角色可以被描述为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研究者,校长通过实现上述角色功能参与学校教育科研,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改善办学绩效。教育科研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包括:内部作用,即校长通过扩展知识外沿、优化知识结构;搭建思维结构、转变思考方式;优化工作方法、提升管理能力;深化教育理解、优化教育思想四个维度,实现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四个方面的提升。外部作用,即校长参与教育科研所带来的内部素质结构的完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高水平的办学实践,通过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组织优化,产出学术成果及学术影响这四个方面的努力,最终转化为校长的工作实绩。在现实状态下,教育科研促进校长专业发展过程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整体、动态、复杂的过程。此外,本研究描述了校长开展教育科研的阶段性特征、解析了校长通过教育科研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基于上述发现,论文提出了正确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功能、教育科研的要求应匹配学校现实状态、为校长及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提供更多抓手等帮助校长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汪珣[3](2020)在《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探析 ——以辽宁省S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变革不断深入,中小学校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不及时解决会使学校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育科研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起到支撑、引领作用。新时代,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急需教育科研破解难题、引领创新。中小学校的发展也需借助教育科研,通过实践研究,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为题,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归纳概括辽宁省九年制S学校的教育科研发展历程,再深入分析该校在教育科研发展中起促进作用的积极因素以及阻碍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此为鉴,提出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提升路径,促使更多的中小学校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核心概念、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上组成论文的撰写基础。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中叙述了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基础部分,由基础理论和实践中的必要性、可行性组成。第三部分是第二章对S学校这一案例的教育科研发展历程进行解读,以萌芽期、起步期、缓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为阶段划分,每一个阶段具体阐述了背景环境、教育科研情况、教育科研的主要特点、教育科研取得的成绩和教育科研发展的制约因素等,这一章为论文后面章节的分析与对策提供实践依据。第四部分是分析S学校在教育科研发展中的成功因素及所遇困境,从萌芽期到成熟期进行整体概括。第五部分是基于基础理论和S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发展分析上,笔者尝试提出建议,从教育行政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归纳出中小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提升路径。

龙薇薇[4](2020)在《校本教研何以有效开展 ——基于U-S合作背景下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带动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开展有效校本教研工作能够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学校教学提供有效途径。通常来说,所谓“有效校本教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校本教研的功能性,即其是否真实有效的发挥了作用,例如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要、促进教师发展、以及推动学校变革等。这一点在学术界已有广泛研究;二是指校本教研的开展过程。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尽管提出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方案,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因为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条件,导致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呈现随意化、零散化、碎片化。近几年来,我国高校(university)和中小学(school)开展合作模式(U-S合作模式),试图打破大学与中小学在教育上的隔阂,共享资源,达到二者均衡全面发展。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武汉市江夏区一所参与U-S合作的S小学为个案,对这所小学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动态过程进行记录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高校专家的力量与本校的力量相结合,推动了个案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当然,S小学在寻求合适的教研模式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高校的参与下,S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发生了从磨合、转变最终到融合的一个过程。本研究对整个动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记录事情发展的关键节点,探讨S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最终构成。本研究意在为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改革,改善湖北省U-S合作工作的实施效果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本论文从结构上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详细梳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分别是以时间轴展开叙述。其中,第三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个案学校,其次讲述高校专家开展教育理论知识培训,不同教师在培训中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双方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合作信息不对等。第四部分描述的是校本教研开展中期,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S小学调整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的主体从原来的“高校专家”转为“一线教师”。与此同时,校本教研注重教育科研,各方面应帮助及鼓励教师发表科研成果,以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是,H高校教师参与小学听评课并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第五部分讲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磨合,S小学在H高校的帮助下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校本教研模式,主要有:组建优先发展团队,以优带优;外聘一线教学专家助校指导课堂教学;建立联片教师发展平台。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反思。首先总结本研究第三、四、五部分S小学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五个关键因素,分别是:校长是校本教研的引领;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主要内容;保证教师的教研时间和精力投入;保证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其次,总结本研究的不足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曾天山,杨颖东[5](2018)在《新时代科研强校的使命、基本特征与推进策略——以北京市科研强校实践为例》文中指出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教育科研重要、紧迫而又复杂、困难。随着我国教育从以规模为主的外延发展向以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作用发挥经历了一个从配套、支撑到引领发展的过程,相应从"科研兴校"跨入"科研强校"时代。从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强校的实践经验来看,新时代的科研强校需要着力服务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使命,真正把教育科研摆在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注重目标精准、投入到位、凝练项目、组建团队和提升影响,开展校本真问题研究,注重完善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成果转化与推广。

陈进[6](2016)在《我国教师研究的形态比较》文中提出本文从教育形态学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实践进行一番梳理,对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教师行动研究、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等教师研究的具体形态,从研究主体、研究方式、研究组织、研究制度、研究价值、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抽象出我国教师研究的内在涵义。同时,运用教师研究应有之涵义透视当前教师研究各形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研究的实践提出改善性建议。第一章对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的方法等研究必备要素进行了交代;并通过对教师研究各形态中概念使用的梳理,明确本文主要分析对象。通过对教师研究主要形态的历史发展状况的探究及文献梳理,提出了我国教师研究各形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对教师研究在国外的发展历程的进行探寻,梳理教师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实践经验,为我国教师研究的探寻构筑一个国际化的视野;通过对国外教师研究发展经验的探寻为我国教师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的经验与参照。第三章对实践中教师研究各形态的研究主体的分析,提出教师研究的主体应该是中小学教师,应该是中小学教师中的“一线教师”。并指出我国传统的教师研究形态中主体错位的原因,对我国教师研究实践中“管理者、专家、教师”间的关系的处理,给予策略性建议。第四章对我国教师研究实践中的研究方法使用的历史进行分析,及我国教师研究方法使用中的问题分析,指出适合教师的研究方法的特征及其选择;并就教师研究规范的建立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提出教师建立自己的研究规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五章对教师研究的管理体制进行研究,通过对传统的教师形态中的“教研”形态、“科研”形态管理体制的建立,及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我国教师研究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师行动研究形态”的推进方式进行探索,指出“政府”在教师研究的制度化建设与推进中“适度”参与的重要性。第六章对教师研究评价问题进行讨论,主要探讨了教师研究成果表达形式选择,提出教师研究成果表达应包括行为的改善和文本的表述两个方面。通过对各教师研究形态中教师研究评价标准的分析,指出运用专业化教育研究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研究进行评价的危害,提出建立教师研究独立的评价系统的重要性,指出教师应成为教师研究的评价主体,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师研究评价标准。第七章就教师研究价值进行探索,通过对教师研究各形态中研究目标定位的分析,指出我国传统的教师研究形态目标定位中的问题。正是由于教师研究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导致教师研究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出现。第八章对“小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等新的教师研究形态的描述,揭示教师研究创新制度的诉求。并指出以“增量式”局部改革,已不足以解决教师研究中的问题。整体的制度设计及全面的教师研究制度改革已成为迫切需求。

尹绍清[7](2011)在《从科研兴校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应然回归》文中认为科研兴校的本质内涵和本真价值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当前,中小学校长对科研兴校的认识及所采取的举措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全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行为。有鉴于此,学校校长应思考和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学校科研的核心课题,指导教职员工开展科研。科研兴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举全校教师之力,以有效教学为目标,开展学校的核心课题研究。

江新华,戴海青[8](2010)在《“科研兴校”的内涵、机制与条件》文中提出"科研兴校"问题近年来引起了中小学的广泛关注,但是,理论界对科研兴校的内涵、机制和条件等理论问题却少有研究,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李海燕[9](2009)在《“科研兴校”中校长角色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科研兴校”战略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新的环境与任务对校长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科研兴校”的内涵、特点与价值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个案研究法,对哈尔滨市第119中学仲亚娟校长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的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描述了仲亚娟校长实施“科研兴校”的真实事例与过程;并通过抽象归纳概括出校长在“科研兴校”中的角色。得出的结论是,在“科研兴校”中校长要充当科研的领导者、参与者、实践者、激励者等多元角色,只有如此,“教育科研”才能真正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杠杆。对这些角色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校长在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过程中,找好定位,明确任务,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那些对自己和学校更有价值的角色上,为科研兴校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为校长组织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提供启发和指导。本文的创新之处为,本文是第一篇关于仲亚娟校长实施“科研兴校”案例的研究,注重对掌握的一手资料作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并结合理论知识,对应在“科研兴校”背景下凸显的,却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校长角色进行研究,为丰富和发展“科研兴校”理论和校长如何更好的发挥“科研兴校”的角色作用做出了贡献。

王际海,舒长良,李宝胜,齐思良[10](2007)在《科研兴校视野下的当堂达标教学》文中指出本文从科研兴校战略视野来分析研究当堂达标教学课题研究,提出了“当堂达标教学课题是中小学科研兴校(教)的核心课题”、“当堂达标教学课题研究带动和促进了中小学科研兴校实践”等观点,对当堂达标教学课题带动下的科研兴校实践案例进行了理性剖析。

二、中小学科研兴校的基本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学科研兴校的基本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1)什么样的专家支持更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科研绩效——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调查工具
    (三)变量设计
    (四)分析方法
四、实证分析
    (一)专家指导中小学科研工作的现状
    (二)中小学校科研绩效的差异性检验
    (三)专家支持对中小学科研绩效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不足

(2)教育科研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第四期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入选校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学校教育科学研究
        (二) 校长专业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选择
    四、研究过程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 研究资料的收集
        (三)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四)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第二章 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
    一、研究综述
        (一) 校长专业发展
        (二)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科研
        (三) 学校教育科研与校长专业发展
        (四) 文献述评
    二、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 成人学习理论
    三、研究理论框架的提出
第三章 校长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的实践模式
    一、校长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的动因分析
        (一) 参与教育科研的动因种类
        (二) 参与教育科研的动因变化规律
    二、校长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的角色与功能
        (一) 作为教育者参与教育科研
        (二) 作为管理者参与教育科研
        (三) 作为领导者参与教育科研
        (四) 作为研究者参与教育科研
    三、校长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的关键行为
        (一) 引领学校教育科研的主题确立
        (二) 建构学校教育科研活动形式
        (三) 推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育科研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教育科研与校长专业发展的编码过程
        (一) 开放编码解读
        (二) 主轴编码解读
        (三) 选择编码解读
    二、内部作用:教育科研帮助校长完善内部素质结构
        (一) 完善专业知识
        (二) 改进专业思维
        (三) 提高专业能力
        (四) 深化专业精神
    三、外部作用:教育科研帮助校长提高外部实践表现
        (一) 促进学生发展
        (二) 实现教师队伍建设
        (三) 优化组织发展
        (四) 扩大学术影响
    四、学习过程:教育科研促进校长自主学习
        (一) 多因素构成的学习前提
        (二) 三圈层搭建的学习核心
        (三) 多维度提升的学习结果
        (四) 办学实践验证学习效果
    五、教育科研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
        (一) 校长和教师群体科研素质待提升
        (二) 主客观因素影响校长参与意愿
        (三) 外部科研力量支持力度不强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一) 校长参与教育科研的动因呈现阶段性变化
        (二) 校长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承担多重角色
        (三) 校长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推动学校科研活动开展
        (四) 校长通过教育科研进行自我学习
        (五) 校长通过教育科研实现专业发展
    二、研究建议
        (一) 校长应重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工具属性
        (二) 校长可利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进行自我学习
        (三) 校长培养单位应重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独特价值
        (四) 校长培养单位应正确认识学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功能
        (五) 校长培养单位对其科研工作的要求应匹配现实状态
        (六) 教科研单位需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提供更多抓手
    三、研究创新点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页一
附页二
致谢

(3)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探析 ——以辽宁省S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使命
        (二)中小学校的现实处境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
        (一)教育科研
        (二)中小学校教育科研
        (三)教育科研发展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已有研究的评述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基础分析
    一、基础理论
        (一)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
        (二)管理理论
    二、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一)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中小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自我价值的途径
    三、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可行性
        (一)教师基础素质有所提高
        (二)实践经验相对丰富
        (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逐步完善
第二章 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历史分期解读
    一、选择S学校的原由
    二、S学校基本简介
        (一)现况介绍
        (二)教育科研发展概况
    三、关于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历程介绍
        (一)教育科研发展的萌芽期(1957-1977年)
        (二)教育科研发展的起步期(1978-1998年)
        (三)教育科研发展的缓慢期(1999-2006年)
        (四)教育科研发展的成长期(2007-2017年)
        (五)教育科研发展的成熟期(2018年至今)
第三章 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中的成功因素及所遇困境分析
    一、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中的成功因素
        (一)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二、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中的困境
        (一)教学任务重,教育科研时间有限
        (二)教育科研资源匮乏
        (三)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低
        (四)专门教育科研培训不足
第四章 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提升路径
    一、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一)政策激励
        (二)培训到位
        (三)发挥上级协调作用,开展校际合作
    二、学校层面
        (一)创建优良的教育科研环境
        (二)协调教师教学与教育科研的时间冲突
        (三)提高教育科研管理水平
    三、教师层面
        (一)更新教育与教育科研的观念
        (二)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三)教育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推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校本教研何以有效开展 ——基于U-S合作背景下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 校本教研需要有效开展
        (三) U-S合作模式下的新路径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 研究现实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 校本教研
        (二) 有效校本教研
        (三) U-S合作模式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个案研究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校本教研的研究
    二、国外校本教研的研究
    三、U-S合作研究综述
    四、文献述评
第三章 合作初期的校本教研
    一、S小学基本情况
    二、开展教育理论培训
    三、问题: F校长的困惑
第四章 不断磨合的校本教研
    一、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高校科研引领
    三、问题:高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
第五章 不断优化校本教研
    一、重点培养,以点带面的发展
    二、以优带优,外聘专家参与校本教研
    三、构建联片教师发展平台
        (一) 开展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二) 建立教师专家听评课制度
        (三) 实施师徒结对培养计划
        (四) 开展“教研沙龙”活动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一、小学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一) 校长是校本教研引领
        (二) 教师是教研主体
        (三) 课堂教学是教研主要内容
        (四) 保证教师的教研时间和精力投入
        (五) 保证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高校在参与小学校本教研中的角色作用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 研究不足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论文类
附录
致谢

(5)新时代科研强校的使命、基本特征与推进策略——以北京市科研强校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科研强校的发展使命
    (一) 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的根基
    (二) 在更高水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新时代科研强校的主要特征
    (一) 科研强校的目标定位精准
    (二) 科研强校的投入充足到位
    (三) 科研强校的项目主题聚焦
    (四) 科研强校的团队稳定多元
    (五) 科研强校的影响广泛深远
三、新时代科研强校的推进策略
    (一) 引导学校持续深入地开展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并重的真研究
    (二) 加大学校教育科研的激励与打假力度
    (三) 重视对教育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 加强对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

(6)我国教师研究的形态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标
    三、研究的内容
    四、研究的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梳理
    六、文献综述
    七、我国教师研究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邻居们怎么做的?”——教师研究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教师研究的国际发展历程
        一、教师研究前阶段
        二、教师行动研究阶段
        三、教师课程研究阶段
        四、教师主体研究阶段
    第二节 教师研究的国际经验
        一、教师主体的回归
        二、教师研究方法的探索
        三、教师研究与环境制度的关系
    第三节 教师研究国际经验的借鉴
        一、教师研究是否需要规范
        二、教师能否自建规范
第三章 “谁的研究?”——我国教师研究的主体
    第一节 教师研究的主体状况比较
        一、“教研”的主体
        二、“科研”的主体
        三、“行动研究”的主体
    第二节 教师研究主体问题分析
        一、教师研究的主体性
        二、教师研究主体特征
        三、教师研究主体问题分析
    第三节 教师研究主体问题的解决
        一、根本性的解决之策——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权宜之计——合作研究
        三、我国教师研究主体中的特殊问题
第四章 “怎样去研究?”——我国教师研究的方法
    第一节 我国教师研究方法使用的历史
        一、实证主义及实验研究法
        二、行动研究及成果表达形式
        三、质性研究及叙事法
    第二节 教师研究方法问题的比较
        一、“教研”的方法及问题
        二、“科研”的方法及问题
        三、“行动研究”的方法及问题
    第三节 教师研究适宜方法的探寻
        一、教师研究方法的问寻
        二、教师研究方法的特征
        三、教师研究方法的选择
        四、专家建议的利弊分析
第五章 “如何推进?”——我国教师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教师研究管理体制的比较
        一、“教研”的管理体制
        二、“科研”的管理体制
        三、“行动研究”的推动
    第二节 教师研究管理的问题
        一、教师研究科层化管理的表现
        二、教师研究科层化管理的矛盾
        三、科层化管理的内在驱动
        四、管理的制度化与制度化管理
    第三节 教师研究管理的建议
        一、政府行政的支持
        二、专业研究的支持
        三、学校内部的支持
        四、教师自身的研究定位
第六章 “研究得怎样?”——我国教师研究的评价制度
    第一节 教师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的比较
        一、“教研”成果的呈现方式
        二、“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
        三、“行动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四、教师研究成果表达的困惑
        五、教师研究成果表达的选择
    第二节 教师研究的评价
        一、教师研究的评价主体
        二、教师研究评价标准的比较
        三、教师研究评价标准的建议
第七章 “为什么研究?”——我国教师研究的价值探讨
    第一节 教师研究目标定位的比较
        一、“教研”的目标定位
        二、“科研”的目标定位
        三、“行动研究”的目标定位
    第二节 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的问题分析
        一、工具化目标定位影响深刻
        二、高目标定位成为思维定势
        三、回避对终极价值的思考
    第三节 教师研究深层价值的探寻
        一、挑战——多种教师研究形态的碰撞
        二、借鉴——教师行动研究对工具理性的反抗
        三、反思与重建——我国教师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八章 “走向何方?”——我国教师研究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教师研究的“创新形态”及创新诉求
        一、教师研究的“创新形态”
        二、教师研究的创新诉求
    第二节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实践——以“上海市普陀区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制度的实践与经验为例”
        一、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基本情况
        二、教师个人课题管理经验
        三、教师个人课题制度建设的意义
    第三节 我国教师研究制度的变迁
        一、我国教师研究制度变迁的特点
        二、我国教师研究制度变迁趋势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7)从科研兴校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应然回归(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小学兴校科研的应有内涵及本真价值
    (一) 中小学兴校科研的内涵
    (二) 中小学兴校科研的本真价值及指标
二、对当前中小学兴校科研与无效科研的对比分析
    (一) 兴校科研的目标、功能定位
    (二) 兴校科研的组织和实施方式
三、中小学开展兴校科研的应然方法及其运作模式
    (一) 确立兴校科研观
    (二) 善于发现和引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 掌握开展兴校科研的运作模式
        1.校长引领, 教师全员参与
        2.以有效教学为目标, 开展核心的课题研究

(8)“科研兴校”的内涵、机制与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研兴校”的内涵
二、“科研兴校”的机制
    (一) 科研活动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 科研活动通过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 科研活动通过营造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科研兴校”的条件
    (一) 科研能否“兴校”受制于研究的类别
    (二) 科研能否“兴校”受制于科研的主体
    (三) 科研能否“兴校”受制于科研的目的

(9)“科研兴校”中校长角色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为什么关注科研兴校战略
        (二) 为什么要重新发现和认识校长的角色
        (三) 为什么聚焦于一位(基础)薄弱学校的校长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个人目的及意义
        (二) 实用目的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外部分
        (二) 国内部分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 科研兴校
        (二) 校长角色
        (三) 质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设计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过程
第二章 “科研兴校”的内涵、特点与价值
    一、“科研兴校”的内涵
        (一) “科研兴校”的主力军是教师
        (二) “科研兴校”的基础是开展教育科研
        (三) “科研兴校”的策略是以校为本
        (四) “科研兴校”的根本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五) 科研兴校是教育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二、“科研兴校”的特点
        (一) 功能上的综合性
        (二) 过程上的群众性和实践性
        (三) 方式、方法上的合作性
        (四) 时间上的长期性
    三、“科研兴校”的价值
        (一)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 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
        (三) 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第三章 仲亚娟校长成功实施“科研兴校”的历程
    一、走近仲亚娟校长
        (一) 心中有梦
        (二) 为了梦想,弃政从教
    二、哈尔滨市第119 中学的过去与现在
        (一) 印象:初到119 中
        (二) 从薄弱学校到科研强校
    三、科研兴校:仲亚娟校长在119 中学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 “科研兴校”的意识之源:一个讲座
        (二) 运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以三个班为试点,取得成效
        (三) 全面开展创新教育给学校带来的勃勃生机
        (四) 实行“吃、住、学、活”一体,打造全市第一品牌
第四章 思考与发现:校长在“科研兴校”中的角色
    一、科研兴校战略的领导者
        (一) 教育思想的领导
        (二) 自我领导
    二、科研兴校战略的组织者、参与者
        (一) 健全“科研兴校”的保障机制
        (二) 亲自参与,调动科研积极性
    三、科研兴校战略的实践者、研究者
    四、科研的激励者
        (一) 目标激励
        (二) 需要激励
        (三) 关怀激励
        (四) 公平激励
        (五) 榜样激励
    五、科研战略规划者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中小学科研兴校的基本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 [1]什么样的专家支持更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科研绩效——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J]. 张祥兰. 教育学术月刊, 2020(08)
  • [2]教育科研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第四期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入选校长为例[D]. 赵可煊.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3]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探析 ——以辽宁省S学校为例[D]. 汪珣.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4]校本教研何以有效开展 ——基于U-S合作背景下的个案研究[D]. 龙薇薇.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5]新时代科研强校的使命、基本特征与推进策略——以北京市科研强校实践为例[J]. 曾天山,杨颖东.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22)
  • [6]我国教师研究的形态比较[D]. 陈进.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5)
  • [7]从科研兴校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应然回归[J]. 尹绍清. 昆明学院学报, 2011(02)
  • [8]“科研兴校”的内涵、机制与条件[J]. 江新华,戴海青.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9]“科研兴校”中校长角色的案例研究[D]. 李海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9(S2)
  • [10]科研兴校视野下的当堂达标教学[J]. 王际海,舒长良,李宝胜,齐思良. 科学大众, 2007(01)

标签:;  ;  ;  ;  ;  

中小学科研兴校的基本目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