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宫颈腺囊肿一例

巨大宫颈腺囊肿一例

一、巨大宫颈腺体囊肿1例(论文文献综述)

胡正俊,何跃东[1](2021)在《宫颈微偏腺癌五例误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宫颈微偏腺癌的漏诊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例漏诊及误诊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漏误诊率为26.3%。5例因腹痛、腹胀、盆腔包块、阴道排液、异常阴道出血等原因就诊。2例误诊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3例经2~4次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其中1例经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1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漏诊后经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病理确诊,1例宫颈LEEP术后病理检查漏诊,最终经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确诊。漏误诊时间3~60个月。3例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晚期未行手术者建议同步放化疗。结论宫颈微偏腺癌较为罕见,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宫颈细胞学及活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低,临床和病理误诊率及漏诊率都很高,需要临床和病理医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庞晓冉[2](2021)在《宫颈胃型腺癌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adenocarcinoma,GAS)相关病例进行研究,全面探讨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病理特征、治疗与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充分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及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以来到2020年11月,选取宫颈GAS相关的个案报告或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参照MINORS量表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个体病例数据(individual patient data,IPD)信息:年龄、病程、相关疾病史或家族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病理特征、FIGO临床分期、治疗方式、随访时间及患者结局。应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对无对照二分类计数资料进行比率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计算,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分析曲线,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分类变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CI。结果:依照文献检索策略进行检索,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来自80篇个案报道和45篇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报告的333例患者。1.宫颈GAS发病年龄在20-86岁,平均年龄45.57岁,中位年龄为46岁。2.宫颈GAS病程介于0.25-252个月,平均发病时间21.9个月,中位时间为8个月。3.在报道临床特征的病例中,阴道黏液样或水样分泌物增多最常见,约占60.86%(199/327),其95%CI为[54.99,66.73];阴道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约占50.76%(166/327),其95%CI为[44.92,56.61];下腹胀痛约占16.82%(55/327),其95%CI为[11.25,22.39];“尿失禁”症状约占1.53%(5/327),其95%CI为[0.11,2.94];发热约占1.22%(4/327),其95%CI为[0.00,2.45]。4.在报道临床体征的病例中,宫颈肥大约占47.74%(137/287),其95%CI为[33.63,61.84];宫颈质硬约占33.80%(97/287),其95%CI为[21.20,46.39];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约占33.45%(96/287),其95%CI为[22.49,42.41];宫颈光滑约占24.39%(70/287),其95%CI为[17.42,31.36];宫颈可见赘生物或肿物者约占22.65%(65/287),其95%CI为[14.04,31.26];宫颈管增粗约占20.21%(58/287),其95%CI为[3.54,36.88];累及宫旁组织约占14.29%(41/287),其95%CI为[5.57,23.00];侵犯阴道壁或阴道穹隆约占11.15%(32/287),其95%CI为[3.77,18.53];专科查体可触及子宫增大者约占10.45%(30/287),其95%CI为[5.51,15.40]。5.报道盆腔超声、MRI、CT影像学特征的分别有107例、45例、24例。其中41例超声为宫颈和/或子宫下段异常回声、宫颈占位性病变,24例MRI征象提示宫颈肥厚增大形成肿物者,10例CT显示宫腔或宫颈管扩张、宫颈占位性病变。6.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SCCA、CEA、CA125、CA199水平在I期(早期)与II、III、IV期(晚期)患者间均无显着差异,P值分别为0.31、1.00、0.64、0.63。7.HPV检测阳性率为5.36%(3/56),且均合并宫颈CIN;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14.87%(29/195),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检查。8.通过术前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GAS者约占报道病例的50.38%(132/262),其95%CI为[37.98,62.78];单次宫颈活检检出率为19.85%,多次宫颈活检(2-5次)或宫颈锥切术检出率为29.00%。免疫组化结果:ER阳性率3.75%(3/80),其95%CI为[0.00,9.36];PR阳性率3.28%(2/61),其95%CI为[0.00,7.98];P16阳性率31.11%(14/45),其95%CI为[17.35,44.87];Ki-67阳性率98.20%(109/111),其95%CI为[95.57,100];CK7阳性率94.74%(36/38),其95%CI为[87.00,100];CK20阳性率45.83%(11/24),其95%CI为[7.16,84.51];CDX2阳性率41.67%(5/12),其95%CI为[8.95,74.38];CEA阳性率95.63%(153/160),其95%CI为[92.23,99.02];P53阳性率86.72%(111/128),其95%CI为[78.09,95.34];PCNA阳性率76.19%(16/21),其95%CI为[51.58,100];HIK1083阳性率83.33%(5/6),其95%CI为[40.49,100];Vimentin阳性率61.54%(8/13),其95%CI为[30.94,92.14];MUC6、SMA、EMA、AB/PAS阳性率均为100%(21/21、27/27、10/10、39/39)。9.在纳入的333例患者中,7.81%伴有PJS(26/333),9.30%伴有卵巢浆液性、黏液性肿瘤或伴环状小管的性索-间质肿瘤(31/333),仅1例合并LS。10.宫颈GAS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196/213)。FIGO分期为I期的患者约占报道病例42.25%(90/213),II期约占38.50%(82/213),III期约占15.49%(33/213),IV期约占3.76%(8/213);I期患者预后优于II、III、IV期患者(P<0.01);I期5年生存率73.95%,II期为24.38%,III期10.91%,IV期为0%。结论:1.宫颈GAS最常见的症状为阴道黏液样/水样分泌物增多,常见体征为宫颈桶状肥大、质硬,宫颈癌筛查检出率低,MRI影像学特征比超声和CT更详细,术前可通过MRI对已确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术后可联合CA125、CA199检测用于疗效评估及病情监测。2.宫颈GAS确诊依靠子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多点多次深部宫颈活检(>8mm)、宫颈锥切或宫颈搔刮的早期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宫颈活检,多种免疫组化标记物(ER、PR、MUC6、AB/PAS、SMA、EMA、HIK1083、Ki-67、CK7、CK20、CDX2、CEA、Vimentin、P16、PCNA、P53)联合检测可有效协助明确诊断。3.宫颈GAS预后差,FIGO临床分期的期别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I期患者预后明显优于II、III、IV期患者。4.基因检测对宫颈GAS患者意义重大,既能及时发现基因突变患者可能存在的胃肠、生殖道其他部位黏液性病变,从而积极干预,延缓病情进展;又能确定相关的分子靶点,有利于靶向治疗,改善预后。

杨琳,田雪红,向梅[3](2020)在《巨大宫颈纳氏腺囊肿一例》文中研究指明宫颈纳氏腺囊肿为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多为分娩、炎症、人工流产等因素对宫颈的损伤所致。此病为直径在数毫米至4厘米的较小的宫颈囊肿,可为单发或多发,患者多无自觉症状,较大者罕见,性生活可有不适。临床对于宫颈巨大纳氏腺囊肿的术前识别至关重要,与宫颈恶性疾病相鉴别可避免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巨大宫颈纳氏腺囊肿与阴道苗勒管囊肿、宫颈恶性腺瘤术前易混淆,超声检查不具有绝对性诊断价值。巨大宫颈纳氏腺囊肿病因不清,报告1例合并完全性纵隔子宫且妊娠至足月分娩病例,巨大宫颈纳氏腺囊肿的发生与子宫先天性畸形之间是否有关仍有待研究。

戴祎[4](2020)在《早、中孕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孕妇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中孕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因妊娠合并宫颈息肉于早、中孕期接受宫颈息肉摘除术治疗的16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妊娠结局,将其分为自然流产组(自然流产时孕周<28周,n=17),早产组(分娩时孕周为28~36+6周,n=48)和足月产组(分娩时孕周≥37周,n=102)3组。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年龄、孕次、产次等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或者χ2检验对宫颈锥切术史者、妊娠期糖尿病者、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者、术前阴道流血者所占比例等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在上述单因素分析基础上,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进一步进行有序多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早、中孕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后可能影响孕妇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受试者本人及其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自然流产组、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孕妇的产次均为0,接受宫颈息肉摘除术时的孕周,分别为13周(12~14周)、15周(13~17周)和15周(13~18周);术后阴道流血发生率分别为35.3%(6/167)、50.0%(24/167)和48.0%(49/167);手术时孕周≤12周所占比例分别为23.5%(4/167)、10.4%(5/167)和5.9%(6/167),3组的上述4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63、7.535、9.198、4.364,P=0.025、0.023、0.002、0.037)。2.结合目前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与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对早、中孕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后,可能影响孕妇妊娠结局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孕妇接受息肉摘除术后无阴道流血,是足月产分娩的保护因素(OR=13.577,95%CI:1.300~141.743,P=0.029)。3.宫颈息肉和宫颈蜕膜息肉孕妇合并晚孕期自然流产史发生率分别为37.3%(56/150)和76.5%(13/17),合并息肉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7%(79/150)和0,二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6、16.991,P=0.002、<0.001)。结论:妊娠合并宫颈息肉孕妇接受宫颈息肉摘除术治疗,应避免于孕12周前进行,术中应采取最适合的止血措施。病理学类型为宫颈蜕膜息肉的孕妇,于孕期接受宫颈息肉摘除术不会增加自然流产风险。

孙建国,邱芳琳,郭亚花,刘俊宝[5](2019)在《宫颈中肾管囊肿1例报道》文中研究说明宫颈中肾管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胚胎来源的宫颈病变,目前临床报道少见,因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易误诊。我院收治1例发生于宫颈右后壁向盆腔凸出的中肾管囊肿患者,治疗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27岁,未婚有性生活,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天入院。5年前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术,平素规律口服优甲乐100单位/日,定期复查,维持良好。1天前于体检中心体检时行妇科彩超检查提示:盆腔包块、直径约6厘米,无腹胀、腹痛,月经

程美英,赵鑫,陆林[6](2018)在《高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高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价高场MRI在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刮宫或手术病理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45例MRI征象,比较其术前MRI诊断及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45例患者病理结果:Ⅰ期18例,Ⅱ期20例,Ⅲ期6例,Ⅳ期1例。术前判断分期与病理结果符合者41例,其总准确率为91.1%;磁共振结果1例判断过深,3例判断过浅。术后复发2例,淋巴囊肿3例。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侵犯范围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有很高的价值,是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分期及术后评估的可靠方法。

毛爱荣,袁晓雁[7](2017)在《巨大宫颈腺囊肿并破裂1例》文中研究指明1病例报告患者,50岁,因发现阴道脱出物3年,阴道脱出物破裂半小时于2014年12月30日入院。3年前发现阴道有一脱出物,劳累时明显,休息时消失,曾至当地门诊就诊,诊断为子宫脱垂(具体情况不详),未治疗。10+天前出现尿频、尿淋漓不尽症状,无尿痛;伴便秘,不伴腰痛、腰酸、下坠等症状。于入院当日15时左右排便时阴道脱出一约8 cm×6 cm×5 cm的包块,因不能自行还纳,患者坐硬凳拟将其挤入阴道,因压力过大,包块破裂,自诉挤出清亮、鼻涕样黏液数百毫升,伴出血,量中,无疼痛

杜立新[8](2016)在《多模态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腺体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在欧美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肠癌,高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仅次于宫颈癌,居第二位,其发生率亦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关系密切,肿瘤越进入晚期,疗效及预后越差,5年生存率Ⅰ期为81%-91%,Ⅱ期约67%-77%,Ⅲ期的5年生存率约为32%-60%,Ⅳ期仅为5%-20%。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更早期、更准确的发现子宫内膜癌并进行准确分期,而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分期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已有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中,尽管宫腔镜可以发现宫腔内的病灶,并通过活检确定子宫内膜癌的性质,但不能判断肿瘤对周围子宫壁肌层的浸润情况,以及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因而不能对病变进行分期。腹部超声,尤其是经阴道超声虽然在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对弥漫型病变、年龄大肌层薄的患者,对肿瘤肌层浸润的深度判断不够准确。因此,这就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检查手段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和分期、分级。由于MRI具有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及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可全面显示子宫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和信号特点。因此,MRI检查的意义不仅在于MRI对子宫内膜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而且能清晰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因而能准确分期,还在于更能了解肿瘤的浸润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是否相关的有力证据。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评估提供指导,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起着决定性作用。MRI检查的重要价值体现在早期(Ⅰ、Ⅱ期),而早期诊断和分期的难点在于局限于内膜小病灶的检出和浅肌层侵犯、宫颈侵犯、早期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按照FIGO最新分期标准,前期我们对单模态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综合国内外文献及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采用常规MRI扫描,刀锋伪影校正(Blade)T2WI脂肪抑制序列,有利于判断肿瘤是否突破结合带,但不能反映功能信息。MR动态增强(DCE-MRI)FLASH-3D-VIBE-FS技术能依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及半定量参数(BF、BV、MTT、PS)反映活体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联合DCE-MRI及T2WI诊断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可提高到92%。但是,在早期诊断和淋巴结的判断方面不尽人意。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主要价值在于能发现常规序列上不明显或容易遗漏的病灶,故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及淋巴结的检出。但ADC不能区分良恶性淋巴结。MRS是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运用1H-MRS成像,定量分析胆碱(3.2ppm)、不饱和脂肪酸(2.0ppm)、甘油三脂-CH2(1.3ppm)及-CH3(0.9ppm)的含量,从分子代谢水平揭示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病理生理改变的机制。但这些单一模态的研究,获取的信息有限,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肿瘤形态及某一功能异常的现象,不能完全体现子宫内膜癌生物复杂特异性。多模态MRI成像结合了解剖、功能和影像三方面的因素,成为当代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影像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容错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辅助医生了解病变组织或器官的综合信息,做出准确诊断,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取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为了获得子宫内膜癌病变的解剖和功能的全面信息,就必须克服不同单一模态的缺点,综合使用多模态成像。有关子宫内膜癌多模态MRI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相关报道。正因如此,我们提出了结构信息MRI融合功能信息MRI的多模态成像技术工作设想,以进一步探究肿瘤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其功能异常的本质,从而为子宫内膜癌多模态MRI研究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基于前期单一模态的研究基础,以子宫内膜癌多模态MRI为核心,主要内容有:在结构信息MRI成像基础上,创新性的运用刀锋伪影校正blade序列T2WI加脂肪抑制技术,联合应用DWI、1H-MRS、DCE-FLASH-3D-VIBE等多模态MRI成像技术,按照FIGO2009最新分期标准,探讨多模态MRI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肌层侵犯和宫颈浸润的可行性;评估FLASH-3D动态增强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多模态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为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预后评估提供先期指导。通过对子宫内膜癌多模态MRI的多种成像技术、诊断方法的效能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实现更完整获取子宫内膜癌解剖结构、功能代谢、分子运动等多源影像信息融合,初步建立子宫内膜癌早期精确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体系,为建立一套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准确、有效的子宫内膜癌多模态MRI成像系统及信息平台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FLASH-3D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目的1.探讨FLASH-3D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2.评估FLASH-3D动态增强成像对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侵犯的准确性。3.探讨FLASH-3D动态增强成像对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估的指导作用。方法本文对2012年7月--2014年12月间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4例,为本组前瞻性研究对象,年龄35-73岁(平均45.2±8.3岁),64例中39例为绝经后病例,25例为绝经前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49例、异常阴道排液9例、分泌物增多有异味6例。术前以常规MRI平扫为基础,采用FLASH-3D-VIBE-FS序列,行FLASH-3D(DCE-MRI)功能成像,MRI检查后1-2周内行手术切除,并立即送病理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最终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采用双盲法,分析子宫内膜、结合带、肌层及肿瘤的DCE-MRI强化特点,根据FIGO最新分期标准,将FLASH-3D(DCE-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结果,与术后FIGO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探讨FLASH-3D动态增强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作用,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侵犯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探讨FLASH-3D动态增强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64例子宫内膜癌中,子宫内膜样腺癌46例,浆液性腺癌7例,粘液性腺癌4例,透明细胞癌5例,腺鳞癌2例。根据FIGO最新分期标准,本组64例子宫内膜癌术后病理组织学分期为:44例Ⅰ期中,28例为Ⅰa期,16例为Ⅰb,Ⅱ期有12例,Ⅲ期5例,Ⅳ期3例。FLASH-3D(DCE-MRI)功能成像术前分期相对应为Ⅰ期42例,Ⅱ期13例,Ⅲ期7例,Ⅳ期2例,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比较,分期的准确性为79.7%(51/64);对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85.9%(55/64);对肿瘤深肌层侵犯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1%、88.9%、85.9%;而FLASH-3D(DCE-MRI)评估肿瘤侵犯宫颈间质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0.4%和85.9%,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ASH-3D动态增强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侵犯的准确性较高,对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估具有指导作用;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是女性盆腔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第二部分多模态MRI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背景多模态MRI是指融合结构信息成像及功能信息成像的MRI检查新技术,属目前国外研究的前沿、热点,国内少有报道。它结合了解剖、功能和影像三方面的因素,能提供病变的局部解剖信息及生理、生化、病理信息,影像的可靠性、稳定性大大提高,从而辅助医生了解病变的综合信息,做出更加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取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它不仅能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而且为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预后评估提供指导,在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9新分期标准,通过对子宫内膜癌多模态MRI征象分析,探讨多模态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及其诊断价值,为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预后评估提供先期指导。方法于2011年6月至2015年8月间,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进行多模态MRI检查,具有完整临床及手术病理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4-76岁,平均47.3±9.4岁,绝经前34例,绝经后49例。MRI检查后1-2周行手术治疗,并对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期、分级。采用双盲法,依据FIGO2009分期标准,将多模态MRI影像学分期结果,与其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相对照,采用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选择Mc Nemar检验方法,评价多模态MRI对子宫内膜癌准确分期的作用。结果本组83例子宫内膜癌中,子宫内膜样腺癌56例,占67.5%,浆液性腺癌7例,粘液性腺癌5例,透明细胞癌7例,混合型腺癌4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癌2例。其中,29例为病理组织学一级G1,21例为二级(G2),33例为三级(G3)。根据FIGO新分期标准,本组83例子宫内膜癌病理组织学分期结果分别为:67.5%(56/83)为Ⅰ期,其中Ⅰa期41.0%(34/83),Ⅰb期26.5%(22/83),Ⅱ期20.5%(17/83),Ⅲ期8.4%(7/83),Ⅳ期3.6%(3/83)。多模态MRI对Ⅰ-Ⅳ期的分期准确性分别为91.6%(76/83),91.6%(76/83),92.8%(77/83),97.6%(81/83),其中多模态MRI判断Ⅰ期的敏感性为91.1%(51/56),Ⅰa期、Ⅰb期的准确性分别为91.6%(76/83)、90.4%(75/83),与病理组织学分期结果对照,呈现高度一致性(P>0.05)。83例中,多模态MRI准确判断分期68例,占82%(68/83),低估9例,高估6例,总的分期敏感性为91.9%(68/74)、准确性81.9%(68/83)。结论1.FIGO2009新分期标准对指导临床实践更加简明、合理、实用。2.依据新分期标准,多模态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明显提高。3.多模态MRI是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李莉[9](2011)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胃癌、肝癌、卵巢癌血清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胃癌、肝癌、卵巢癌三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差异蛋白表达,探寻具有潜在诊断意义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利于胃癌、肝癌、卵巢癌的诊断和防治。方法:1)收集胃癌患者20例和肝癌患者10例以及健康人20例血清样本,采用ClinProt磁珠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um, MALDI-TOF-MS)分析及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差异蛋白表达;2)收集卵巢癌患者、卵巢良性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以及健康人各10例血清样本,采用shotgun蛋白组学研究方法,进行基于标记定量iTRAQ技术和2D nano HPLC-ESI-OrbiTrap MS/MS(纳升级两维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OrbiTrap质谱)分离检测技术研究卵巢癌血清差异蛋白表达,建立生物标记物地图,筛选重要的差异蛋白。3)在原有的第二部分研究30例血清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卵巢癌患者血清1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6例,健康人血清10例,共计56例临床血清标本(卵巢癌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6例,健康人20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将蛋白质组学筛选出的重要差异蛋白进行逐例血清样本的蛋白验证。结果:1)质荷比为2863Da和4965Da的蛋白峰能较好地鉴别胃癌和正常人组。质荷比为1618Da和4965Da的蛋白峰能较好地鉴别肝癌和正常人组。同正常人相比较,胃癌和肝癌存在共同的差异蛋白峰为4965Da。2)iTRAQ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对卵巢癌血清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数据经搜索蛋白质数据库及数据处理后,共鉴定出iTRAQ标记定量信息的蛋白326个。相比于正常组在卵巢癌组中上调在1.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有9个,下调在1.5倍以上的差异蛋白有75个。相比于正常组在卵巢良性囊肿组中上调在1.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有32个,下调在1.5倍以上的差异蛋白有103个。依据卵巢癌组与正常组的差异蛋白和卵巢良性囊肿与正常组的差异蛋白进行对比,得到卵巢癌组对比良性囊肿组上调在1.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有77个,下调在1.5倍以上的差异蛋白有43个。其中重点筛选出了8个重要的差异蛋白,它们在蛋白谱水平上明显区分了卵巢癌组、良性卵巢囊肿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这8个重要的差异蛋白包括,蛋白PARD3,SRP1-alpha,LAMA4,LRP16,IgSF2,NRAMP1,NF-E2-related factor 1和APOA4。3)将其中发现的三个重要差异蛋白:APOA4蛋白、PARD3蛋白、NRAMP1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技术进行逐例血清样本的蛋白验证筛查。结果APOA4蛋白逐例验证了血清56例(卵巢癌组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6例,健康对照20例)。在卵巢癌组表达量最低(0.7),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最高(1.2),健康对照组(1)介于其中。PARD3蛋白Western Blot结果不好,有杂带,放弃用该蛋白做临床血清逐例筛选。NRAMP1蛋白逐例验证了血清21例(卵巢癌组9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例,健康对照6例)。在卵巢癌组中表达量最高(1.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表达量最低(0.7),健康对照组(1)介于其中。结论:1)利用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从血清中筛选出胃癌、肝癌的潜在的标志蛋白,此技术对于发现和筛选血清中的胃癌、肝癌标志蛋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2)利用iTRAQ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初步筛选了卵巢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正常人的血清差异蛋白,形成了可能的卵巢癌生物标记物地图。重点筛选出了8个重要的差异蛋白,可能是潜在的肿瘤标记物。其中三个差异蛋白经过临床患者血清的验证,NRAMP1蛋白在卵巢癌、良性卵巢炎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在各血清样本中波动较大,所以判断该蛋白对于区分卵巢癌组与健康对照组实际应用意义会较低。APOA4蛋白在逐例血清验证中表现稳定,在CA125升高的患者群中,APOA4蛋白有可能成为区分恶性与良性卵巢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尽早筛查出部分卵巢癌患者。

王雅琴,杨菁,谢青贞,解迪[10](2010)在《宫腔镜电凝术在高位宫颈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初探》文中提出宫颈囊肿是临床常见的宫颈慢性炎性疾病,又称那勃氏囊肿。临床对于表浅宫颈囊肿多采用物理治疗,对于高位、体积较大(直径>3 cm)伴有明显症状的宫颈囊肿,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本中心从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3例高位宫颈囊肿破裂形成憩室伴月经紊乱的患者,采用B超监视下宫腔镜宫颈囊肿囊壁电凝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二、巨大宫颈腺体囊肿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巨大宫颈腺体囊肿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宫颈微偏腺癌五例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
    1.3 误诊及漏诊情况
    1.4 确诊、治疗及预后
2 讨论
    2.1 疾病概述
    2.2 诊断
        2.2.1 临床表现:
        2.2.2 影像学检查:
        2.2.3 宫颈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2.2.4 免疫组织化学:
    2.3 鉴别诊断
    2.4 漏误诊原因分析
    2.5 防范漏误诊措施

(2)宫颈胃型腺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宫颈胃型腺性病变谱
        1.2.1.1 良性病变
        1.2.1.2 癌前病变
        1.2.1.3 恶性病变
        1.2.2 与宫颈胃型腺性病变相关的其他疾病
        1.2.2.1 Peutz-Jegher综合征
        1.2.2.2 Lynch综合征
        1.2.2.3 女性生殖道同期发生的黏液上皮化生及肿瘤
        1.2.3 宫颈胃型腺性病变的临床管理
        1.2.4 总结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2.4 资料数据提取
    2.5 资料分组及效应量选择
        2.5.1 资料分组
        2.5.2 效应量选择
    2.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流程与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临床表现
        3.3.2 诊断方法
        3.3.2.1 影像学检查
        3.3.2.2 血清学检查
        3.3.2.3 HPV与宫颈细胞学检查
        3.3.2.4 术前病理学检查
        3.3.2.5 病理特点
        3.3.3 其他相关疾病史
        3.3.4 治疗与预后
第4章 讨论
    4.1 宫颈胃型腺癌的临床表现
    4.2 宫颈胃型腺癌的诊断方法
    4.3 宫颈胃型腺癌的病理特点
    4.4 宫颈胃型腺癌的治疗及预后
    4.5 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和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巨大宫颈纳氏腺囊肿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论

(4)早、中孕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孕妇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方法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3 孕龄的确定
        2.2.4 宫颈息肉摘除术方法
        2.2.5 病史采集、观察指标及术后阴道流血的判断标准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3组不同妊娠结局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
    3.2 宫颈息肉摘除术对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的有序多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3 妊娠合并不同病理学类型宫颈息肉孕妇的临床特征比较
4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宫颈中肾管囊肿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7)巨大宫颈腺囊肿并破裂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论

(8)多模态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FLASH-3D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多模态MRI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基于互信息的子宫内膜癌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胃癌、肝癌、卵巢癌血清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应用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系统研究胃癌、肝癌血清差异蛋白表达
    1. 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iTRAQ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对卵巢癌血清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
    1. 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和步骤
        1.3 材料和仪器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卵巢癌血清差异蛋白的验证
    1. 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试剂和材料
        1.3 研究方法与步骤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巨大宫颈腺体囊肿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宫颈微偏腺癌五例误诊原因分析[J]. 胡正俊,何跃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21(08)
  • [2]宫颈胃型腺癌Meta分析[D]. 庞晓冉. 吉林大学, 2021(01)
  • [3]巨大宫颈纳氏腺囊肿一例[J]. 杨琳,田雪红,向梅.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0(02)
  • [4]早、中孕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孕妇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戴祎.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5]宫颈中肾管囊肿1例报道[J]. 孙建国,邱芳琳,郭亚花,刘俊宝.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04)
  • [6]高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程美英,赵鑫,陆林. 中国实用医刊, 2018(11)
  • [7]巨大宫颈腺囊肿并破裂1例[J]. 毛爱荣,袁晓雁.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01)
  • [8]多模态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杜立新. 安徽医科大学, 2016(01)
  • [9]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胃癌、肝癌、卵巢癌血清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D]. 李莉. 新疆医科大学, 2011(12)
  • [10]宫腔镜电凝术在高位宫颈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初探[J]. 王雅琴,杨菁,谢青贞,解迪. 生殖医学杂志, 2010(04)

标签:;  ;  ;  ;  ;  

巨大宫颈腺囊肿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