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42例

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42例

一、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42例(论文文献综述)

卢天娇[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调中健脾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盘启敏[2](2021)在《摩腹为主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摩腹为主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以期将这种穴位定位简单易取、操作手法易学易掌握的推拿方法向患儿家庭推广,达到居家应用与居家治疗的目的。方法:将2019年01月~2020年6月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及儿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厌食症常规推拿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摩腹为主配合捏脊的推拿方法,两组每周均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小儿厌食症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上述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30例中,痊愈3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4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2)两组内治疗后主症(食欲、食量)与次症(面色、神疲、腹胀、多饮、烦急、溲黄、呕吐)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在主症与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3)观察组不同证型间的厌食症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摩腹为主配合捏脊的推拿方法能缓解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症状,且对不同证型的小儿厌食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以向患儿家庭推广和居家应用。

王金山[3](2021)在《蓝芸助食汤联合推拿治疗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厌食症为儿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及就诊率高,而中医对诊治此病的方法众多,优势明显。因此,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蓝芸助食汤联合推拿能否改善脾虚夹滞型厌食症患儿的生活质量,为中医治疗此病提供防治方案。方法:本课题将筛选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72例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的患儿,将入选的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不少于30例),实验组予口服蓝芸助食汤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江中牌健胃消食片联合推拿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5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后行第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儿症候积分变化情况,然后进行疗效评定,通过统计软件分析,评价蓝芸助食汤联合推拿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实验组有效率为78.79%,对照组有效率为53.13%,治疗2疗程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两个疗程分别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无论是治疗5天,或者是12天,实验组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2、两组证候对比:治疗后两组组间积分比较,在改善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主要症候、总体症候方面(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而在改善次要证候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无可比性;3、两组内症候对比:治疗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本组内积分比较,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对治疗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总体证候、主要证候、次要证候方面均有明显的疗效。4、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单项积分比较,经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在改善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脘腹胀满、面色萎黄方面,P<0.05,说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嗳腐酸馊、神疲体倦、大便酸臭、完谷不化方面,P>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5、复发率: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实验组患儿病例复发率为15.2%,对照组患儿病例复发率是37.5%,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6、安全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蓝芸助食汤联合推拿能明显改善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的症状,疗效确切。2、蓝芸助食汤联合推拿治疗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对食欲不振、厌恶进食、脘腹胀满、面色萎黄方面疗效显着。3、蓝芸助食汤结合小儿推拿治疗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复发率低。

程冉[4](2021)在《培土助运和中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培土助运和中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小儿推拿法进行对比,总结本优化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优势所在,为临床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推拿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为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以脾胃气虚型厌食为表现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推拿门诊的60例患儿,按照相关标准(诊断、纳入、排除),将符合条件的患儿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和推拿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培土助运和中推拿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儿推拿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20-25分钟;治疗次数:每天1次;5次为一疗程,需持续4个疗程。选用主症分级量化评分表和次症分级量化评分表采集数据,根据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的变化,进行症状疗效评价;根据总积分即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之和,使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疾病疗效指数,进行疾病疗效评价。结果:1.病例完成情况: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儿:推拿治疗组30例,1例脱落;推拿对照组30例,2例脱落;两组有效病例共计57例。2.基线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治疗前两组组间的各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3.总体疗效: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分析得出,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推拿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高出对照组7.4%,且两组有效率结果P<0.05,表明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有着显着差异。4.症状疗效: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经组内比较,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均存在显着差异,提示两组均能改善厌食患儿的各项症状积分。两组治疗后各症状(食欲、食量、面色、精神、大便、腹胀、形体、汗出)积分对比,治疗组在改善患儿食欲不振、食量减少、面色少华、肢倦乏力、大便溏薄、脘腹胀满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形体消瘦、汗出的症状改善上,两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1.两组疗法对于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均有一定疗效,相较常规小儿推拿法,培土助运和中推拿法总疗效更显着。2.培土助运和中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在改善主症积分及部分次症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培土助运和中推拿法遣方合理,主次分明,远近协调,取穴方便,可重复性强,患儿配合度高,易操作,较传统手法在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上有显着优势,因此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及普及应用。

梁士兵[5](2020)在《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小儿厌食症是儿童期的一种饮食障碍,发病率约为45%,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佝偻病、坏血病等,并延缓生长发育,影响患儿认知能力和免疫力。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治疗厌食症存在潜在优势。目前已经发表了很多关于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厌食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但其方法学质量和干预措施报告质量并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和专业评价,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临床参考价值也无法确定,这对临床医生在选择证据作为参考时造成很大困惑。因此,本研究对已公开发表的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RCT的方法学质量和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为今后小儿推拿RCT的临床设计和干预措施报告提供一些建议,同时系统评价了小儿推拿用于14岁以下厌食症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今后小儿推拿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证据。方法第一部分: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及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评价系统检索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日期均从建库截止到2019年12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纳入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的RCT。由2人分别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risk of bias)评估标准和基于STRICTA清单对纳入RCT的研究方法学质量及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第二部分: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根据研究二制定的文献纳入标准,对研究一所纳入的RCT再次进行筛选,纳入小儿推拿对比药物或安慰剂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的RCT。由2人分别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针对不同类型数据,采用不同效应量:二分类数据使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连续型数据使用均值差(MD)和95%CI表示。针对不同类型的对照组措施及不同治疗疗程进行亚组分析,依照纳入RCT中受试者、干预措施、结局指标和方法学差异等进行敏感性分析。将显效率(显效指食欲改善,食物摄入量恢复到正常摄入量的3/4及以上)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将食物摄入量、治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事件作为次要结局指标。使用在线GRADEpro工具(https://gradepro.org/),采用GRADE等级评价方法,对证据质量级别进行综合评价。本部分研究方案已经在系统评价的国际前瞻性注册平台PROSPERO上进行注册(https://www.crd.york.ac.uk/prospero/),注册ID号为CRD42018105819。结果第一部分: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及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评价共纳入73篇文献(73项RCTs)。根据偏倚风险评估的要素,随机序列生成、分配方法隐匿、盲法、不完整结局数据、基线资料可比的报告率分别为36.99%(27/73)、2.74%(2/73)、4.11%(3/73)、79.45%(58/73)、100%,所有文献均未提及选择性结局报告、样本量估算、研究方案注册相关信息。对方法学质量的评价表明,73项RCTs存在不同程度的方法学质量问题,总体上缺乏高质量(低偏倚风险)的研究。对干预措施小儿推拿疗法的报告质量评价发现,阐述小儿推拿疗法及对照设置合理性的报告率分别为63.01%(46/73)、24.66%(18/73),对小儿推拿师资历、治疗场所相关信息的报告率分别为16.44%(12/73)、4.11%(3/73),对小儿推拿疗法的个体化/非个体化选择、小儿推拿部位单/双侧、小儿推拿所引发机体的反应以及小儿推拿是否同期施加其它干预措施的报告率分别为34.25%(25/73)、41.10%(30/73)、5.48%(4/73)、43.84%(32/73)。第二部分: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共纳入29篇文献(报告了29项RCTs),涉及2688名厌食症患儿。所有纳入研究的对照组均为药物治疗,无安慰剂对照,共分为两种比较类型:小儿推拿与西药(如赖氨肌醇维B12、葡萄糖酸锌等)相比较,或小儿推拿与中药(如四君子汤、平胃散等)相比较。对于显效率,所有29项试验均报告了这一结局指标,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小儿推拿优于西药(RR 1.68,95%CI[1.35,2.08];12项RCTs),也优于中药(RR 1.36,95%CI[1.20,1.53];20项RCTs);对于食物摄入量,共有9项试验以积分量表(根据食物摄入量的减少程度进行评分,以1、2、4、6分表示,分数越高则代表食物摄入量减少程度越严重)评价了这一结局指标,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小儿推拿既优于西药(MD-0.88,95%CI[-1.27,-0.50];2项RCTs),也优于中药(MD-0.69,95%CI[-1.00,-0.38];8项RCTs)。共6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的相关信息,其均报告了小儿推拿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对纳入试验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多数研究在试验设计和质量上较差,存在较高或不清楚的偏倚风险,如实施偏倚、测量偏倚和报告偏倚等。GRADE评价结果显示,针对显效率和食物摄入量的证据级别为低或非常低。结论目前,缺乏严格设计的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的RCT,相关文献对干预措施的报告质量较低。低或非常低级别的证据表明,无论相比西药还是中药,小儿推拿在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上具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在提高临床显效率及增加小儿进食量方面,且相对比较安全。未来,应开展严格设计的大样本RCT,以充分证明目前对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所得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在开展小儿推拿相关临床RCT时,应严格按照Cochrane偏倚评估标准中的条目进行试验设计和报告,参考STRITCA清单并结合小儿推拿特点对干预措施进行报告。同时,应尽快制定针对推拿疗法报告的规范清单。

蔡洁[6](2020)在《滋水涵木推拿法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滋水涵木推拿法配合常规推拿法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并与采用常规推拿法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旨在阐明滋水涵木推拿法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的优越性。方法:收集符合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病例72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至试验组和对照组,按剔除标准、脱落标准等筛除,最后收集病例为试验组35人,对照组34人。试验组采用滋水涵木推拿法配合常规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研究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后的体重及中医症状积分。最后运用SPSS 23.0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重、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72例病例中,共出现3例病例脱失。试验组实际完成35例,对照组实际完成34例。2.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在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体重、中医症状积分、各症状项目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3.临床疗效比较:(1)体重:两组患儿的体重均较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两组的体重及治疗前后体重差值进行比较,试验组体重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中医各症状项目积分:两组的中医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在食量、烦躁易怒、兴奋躁动、嗳气、夜寐难安这五个症状项目积分方面,试验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在食欲、大便失调这两个症状项目积分方面,两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状积分: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试验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4)总有效率:本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均有疗效。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4%。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水涵木推拿法配合常规推拿法与单纯采用常规推拿法对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均有疗效。其中,滋水涵木推拿法配合常规推拿法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疗效显着,滋水涵木推拿法在改善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的食量、烦躁易怒、兴奋躁动、嗳气、夜寐难安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单纯采用常规推拿法。

赵娇娜[7](2020)在《桂枝汤治疗小儿营虚卫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通过观察董幼祺教授运用桂枝汤治疗小儿营虚卫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明确该型厌食症的病因病机,总结其临床经验,拓展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治疗思路。方法 收集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宁波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营虚卫弱型厌食症儿童病例100例,对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给予桂枝汤进行治疗,日1剂,分2-3次服用,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每周随诊1次,疗程结束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主次症候积分变化及临床实验指标数据,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在停药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远期疗效。结果 一.通过统计分析桂枝汤治疗患儿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治疗后的患儿体重、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均较前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在微量元素锌、铁水平方面,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治疗期间,100例患儿均未出现安全性检查指标的异常,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厌食症存在营虚卫弱的病理机制,小儿的脾胃不和与营虚卫弱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而致病;桂枝汤治疗小儿营虚卫弱型厌食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厌食症状及体征;桂枝汤能提高小儿体内微量元素锌、铁的水平。桂枝汤剂服用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且经济、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王玉娇[8](2020)在《平肝运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平肝运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为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思路,从而更好的治疗小儿厌食症。方法:本课题将符合中医肝旺脾虚证诊断标准的厌食患病儿童90例,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自身症状积分变化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予中药自拟方口服,以2周为1疗程(14天),共4周2疗程(28天),记录纳入试验的患病儿童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体重指标,通过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及体重变化情况以评价其有效性。结果:1.本课题总病例纳入数共计为90例,纳入病例无剔除,病例脱落数共计为10例,病例实际完成数共计为80例。2.在治疗前以中度病例所占比例最多,共51例(64%),轻度病例共27例(34%),重度病例共2例(2%)。治疗2周后,无症状为0例(0%);病情轻度为35例(44%);病情中度为44(55%);病情重度为1(1%)。治疗4周后,无症状为44例(55%);轻度为33例(41%);中度为3例(4%);重度为0例(0%)。说明经过治疗后,病情分度明显降低。3.疾病疗效评价方面:本次试验收集的80例患儿,治疗4周后临床控制2例(2.5%);显效30例(37.5%);有效42例(52.5%);无效6例(7.5%);总有效74例,总有效率达92.5%。4.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P=0.000<0.01,可认为前后差异较大,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中医证候在治疗前后有显着变化。5.治疗前后主症总积分比较P=0.000<0.01,可认为前后差异较大,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中医主症积分的比较,中医主症在治疗前后有显着变化。6.治疗前后次症总积分比较P=0.000<0.01,可认为前后差异较大,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中医次症积分的比较,中医次症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7.本研究共收集病例90例,其中脱落病例共计10例,在脱落病例中病情轻度为8例(80%);病情中度为2例(20%);病情重度为0例(0%)。脱落病例中有3例因患儿试验过程受凉感冒,有7例因治疗过程中服用其他与治疗本病相关的药物而影响了疗效评价。8.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受试患儿未出现恶心呕吐、器官脏腑功能受损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平肝运脾法对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患儿各项主证、次证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平肝运脾法在治疗该病时安全有效,治疗期间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朱晨[9](2019)在《耳穴压豆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并为中医运用耳穴压豆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资料。方法:将60例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耳穴压豆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第1、2、3周及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客观评价其中医证候疗效与疾病疗效,为临床应用耳穴压豆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性提供依据。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持平,说明两者在疾病疗效方面疗效相当。(3)在主症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治疗3周、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时疗效优于治疗组。(4)次症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在面色少华、唇白色淡、少气懒言、自汗等脾胃气虚证症状改善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食后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脾胃消化系统症状改善方面的疗效优于治疗组。结论:应用耳穴压豆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在长期治疗以及改善脾胃气虚证症状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为临床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张鸿彬[10](2019)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的下丘脑代谢组学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探析厌食症(Infantile anorexia,IA)模型大鼠下丘脑代谢物变化特征,从代谢组学角度解析IA的生物学本质,观察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IA模型大鼠下丘脑代谢物的调节情况,探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IA的治疗机制。方法:120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造模组100只。以特制高脂饲料喂养制备IA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20只,分别为模型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简称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及健胃消食片组;药物干预15天后处死,取其下丘脑,制备检测样本。利用液质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下丘脑样本进行检测,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检测出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值,阈值>1)和t检验的P值(P<0.05)寻找下丘脑中的差异性代谢物,解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1.模型组大鼠从第28天开始日进食量低于空白组4060%,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5);各药物干预组进食量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且以合剂高剂量组最显着。模型组大鼠体重从第7天开始比空白组低1015%,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5);各药物干预组体重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尤以合剂高剂量组最显着。2.从总PCA得分图可以看出6组样本间明显分开,各组聚类明显,各药物干预组向空白组回归,且以合剂高剂量组最为明显。3.通过对IA模型大鼠下丘脑产生的代谢物鉴定分析,得到泛酸、LysoPC(14:0)、LysoPC(14:1(9Z))、鸟苷酸、次黄嘌呤、肌苷、黄嘌呤、鸟苷、鞘氨醇、植物鞘氨醇、焦谷氨酸、GSH、GSSG等30种差异性代谢物。4.差异性代谢物共涉及28条代谢通路,其中影响值大于0.1的前五位代谢通路分别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结论:1.IA模型大鼠经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后,体重、摄食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代谢物图谱较模型组更接近于空白组,证实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IA具有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食量和体重,调节紊乱的代谢途径。2.发现了组氨酸、GSH、GSSG、鸟氨酸、LysoPC(16:1(9Z))、瓜氨酸、鞘氨醇、LysoPC(14:1(9Z))、LysoPC(18:2(9Z,12Z))、肌苷、鸟苷、L-亮氨酸、棕榈酸等IA潜在生物标志物,揭示了IA的发生与下丘脑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等能量代谢的紊乱有关。3.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够调节紊乱的相关代谢途径,这可能是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IA的作用机制之一。

二、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4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42例(论文提纲范文)

(2)摩腹为主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1.1 小儿厌食症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2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2.1 小儿厌食症病名的历史沿革
        2.2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药内服治疗小儿厌食症
        2.4 中医外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及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分组
        2.2 盲法设计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间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4 不良反应比较
        3.5 试验结果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选题思路
    2 小儿推拿疗法的概述
        2.1 小儿推拿疗法的历史追溯
        2.2 小儿推拿疗法的特点
        2.3 小儿推拿疗法的作用原理
    3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古代文献记载
    4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现状简单回顾
    5 摩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原理
        5.1 摩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医学原理
        5.2 摩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现代医学原理
    6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原理
        6.1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医学原理
        6.2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现代医学原理
    7 结果分析
    8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9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综述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蓝芸助食汤联合推拿治疗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观察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疗程
        (四)记录方法
        (五)疗效评定
        (六)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四、数据处理
    五、一般资料
        (一)两组患儿入选情况
        (二)观察指标
        (三)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四)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六、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二)治疗后两组患儿总积分、主积分、次积分比较
        (三)实验组治疗前后组内症状积分比较
        (四)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症状积分比较
        (五)治疗后两组主症单项积分比较
        (六)治疗后两组次症单项积分比较
        (七)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
    七、随访结果总结
讨论
    一、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认识
        (一)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
        (二)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的辨证依据
    二、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的现代医学认识
    三、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的治法分析
        (一)中药治则分析
        (二)推拿治法分析
    四、蓝芸助食汤方义分析及药理研究
        (一)组方分析
        (二)单味中药溯源及现代药理研究
    五、推拿手法分析及作用机理
        (一)补脾经
        (二)清胃经
        (三)运内八卦
        (四)掐揉四横纹
        (五)捏脊
        (六)摩腹
        (七)点按足三里
    六、蓝芸助食汤联合推拿可能的作用机理
        (一)促进胃肠运动
        (二)增强胃肠道消化能力
        (三)增强机体免疫
    七、蓝芸助食汤治疗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的特色和优势
        (一)地域特色
        (二)治法治则特色
        (三)临床疗效优势
    八、结论
    九、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培土助运和中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法
        2.2 治疗方法
        2.3 操作时间与疗程
        2.4 疗效评价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7 统计分析评价
    3.研究结果
        3.1 完成情况
        3.2 临床一般资料
        3.3 病情特征
        3.4 疗效评价
    4 安全性评价
    5 小结
第二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和研究
        1.1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2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和研究
        2.1 小儿厌食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2.2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3 培土助运和中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之特色
        3.1 推拿手法的作用
        3.2 推拿手法的选择
        3.3 穴位遴选之因
        3.4 培土助运和中推拿法之“理法方推”
    4 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以推拿为主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和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评价
    1 背景和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文献排除标准
        2.3 资料收集
        2.4 质量评价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与筛选情况
        3.2 偏倚风险评价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3.3 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评价
    4 讨论
        4.1 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RCT的方法学问题
        4.2 RCT在小儿推拿作为干预措施报告的质量问题
        4.3 建议
        4.4 优势和局限性
    5 结论
    研究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背景和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文献排除标准
        2.3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2.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2.5 偏倚风险评价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与筛选情况
        3.2 纳入研究特征
        3.3 偏倚风险评价
        3.4 结局指标评价
        3.5 倒漏斗图分析
        3.6 GRADE证据级别评价
    4 讨论
        4.1 主要发现
        4.2 本研究结果对于临床实践的意义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4 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启示
    5 结论
    研究二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滋水涵木推拿法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小儿厌食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1 诊断标准
        1.1.2 病因
        1.1.3 治疗方法
    1.2 小儿厌食的中医研究进展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辨证分型
        1.2.4 治疗方法
    1.3 滋水涵木法的研究进展
        1.3.1 滋水涵木法的机理
        1.3.2 滋水涵木法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选择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分组方法
        2.2.3 对照方法
        2.2.4 盲法
    2.3 治疗方案
        2.3.1 导入期
        2.3.2 治疗期
    2.4 不良事件及处理
    2.5 观察指标与方法
        2.5.1 一般观察资料
        2.5.2 疗效量化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定标准
        2.6.1 体重评定
        2.6.2 中医症状评定标准
        2.6.3 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完成情况
    3.2 基线数据可比性分析
        3.2.1 两组性别比较
        3.2.2 两组病程比较
        3.2.3 其他一般资料比较
        3.2.4 两组治疗前各症状项目积分比较
    3.3 疗效分析
        3.3.1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差异比较
        3.3.2 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项目积分比较
        3.3.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3.3.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 安全性观察
第四章 讨论
    4.1 选择病例分析
    4.2 选择观测指标分析
    4.3 选择穴位分析
    4.4 研究结果分析
        4.4.1 体重
        4.4.2 中医各症状项目积分
        4.4.3 中医症状积分
        4.4.4 临床疗效
    4.5 实用性分析
    4.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桂枝汤治疗小儿营虚卫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理论探讨
    (一) 现代医学关于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近况
    (二) 祖国医学关于小儿厌食症的研究概述
        1. 中医病名
        2. 中医病因病机探究
        3. 中医的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方法
    (三) 董氏儿科对小儿厌食症的诊疗思路
        1. 病因病机
        2. 基本治法及方剂
二、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内容
    (四) 疗效评定
    (五) 安全性观察
    (六)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病例收集结果
    (二) 一般情况
    (三) 疗效分析
    (四) 安全性评价
四、分析与讨论
    (一) 营虚卫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病机探讨
    (二) 关于桂枝汤治疗脾胃病的探讨
    (三) 桂枝汤组方及药物分析
    (五)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六)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知情同意书
致谢
文献综述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平肝运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对象标准
        3.1 中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3 西医诊断标准
        3.4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3.5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药物制备
        4.2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5.1 疗效观察指标
    6 判定标准
        6.1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6.2 疗效评价标准
    7 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一般资料情况
    2 研究结果
        2.1 治疗后总疗效对比
        2.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3 脱落及剔除病例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平肝运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立题依据
    2 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
    3 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治法分析
    4 平肝运脾法的方义及药理分析
        4.1 方义分析
        4.2 单味中药解析
        4.3 现代药理研究
        4.4 方药的药物机理
    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5.1 一般情况分析
        5.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5.3 疗效分析
        5.4 安全性评价
    6 本课题的特色与优势
    7 不足与展望
    8 结语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致谢

(9)耳穴压豆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病例收集
        (一)病例收集
        (二)诊断标准
        (三)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病例分组
        (二)耳穴选穴及材料来源
        (三)治疗方法
        (四)观察项目及指标
        (五)疗效判定标准
        (六)统计方法
结果
    一、一般统计学资料
        (一)性别
        (二)年龄
        (三)病程
        (四)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
    二、治疗前积分比较
        (一)各主症积分比较
        (二)各次症积分比较
    三、疗效分析
        (一)主症积分比较
        (二)次症积分比较
        (三)疗效比较
讨论
    一、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一)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病名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治则治法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一)小儿厌食症的病因
        (二)现代医学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三、立法依据
        (一)治疗法则依据
        (二)治疗方法依据
    四、耳穴压豆选穴分析
        (一)脾穴
        (二)胃穴
        (三)心穴
        (四)肝穴
        (五)肾穴
        (六)三焦穴
        (七)小肠穴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一般统计学资料
        (二)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10)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的下丘脑代谢组学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与药物
    1.3 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模型制备
    2.3 给药方法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2.5 样本采集与处理
    2.6 LC/MS分析
3 数据处理
    3.1 统计学处理
    3.2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造模期间大鼠食量的变化
    4.2 造模期间大鼠体重的变化
    4.3 经药物干预后大鼠食量、体重的变化
    4.4 代谢组学数据结果
    4.5 IA模型大鼠下丘脑的代谢组学特征
    4.6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IA模型大鼠下丘脑代谢的影响
5 讨论
    5.1 运脾法
    5.2 代谢组学方法与中医药研究的契合及应用
    5.3 动物模型评价及对照组药物的选取
    5.4 大鼠食量、体重的变化
    5.5 IA模型大鼠下丘脑代谢物谱潜在生物标志物
    5.6 各组代谢物对比分析
    5.7 各药物干预组间疗效的比较
    5.8 代谢通路分析
6 结语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四、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4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调中健脾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型)的临床研究[D]. 卢天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摩腹为主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盘启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蓝芸助食汤联合推拿治疗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金山.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4]培土助运和中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程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分析与评价[D]. 梁士兵.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滋水涵木推拿法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的疗效观察[D]. 蔡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桂枝汤治疗小儿营虚卫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娇娜.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平肝运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玉娇.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耳穴压豆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D]. 朱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的下丘脑代谢组学影响[D]. 张鸿彬.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4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