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事新闻宣传的发展策略研究

加强军事新闻宣传的发展策略研究

一、加强军事新闻宣传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姜小玉[1](2021)在《延安《解放日报》“军事”副刊创办历史考察(1941-1945)》文中认为战争年代,军事斗争是核心工作,在战场上真枪实弹有时候并不能使人屈服,而往往一份报纸、一张传单就能让人意志衰退,不战自降,这也是宣传的特点所在。战争年代的军事和宣传都是制敌的手段,战场实战和舆论相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起到瓦解敌人的效果。“军事”副刊作为《解放日报》军事与宣传的结合体,不仅传达着军事方面的方针政策,更承担着动员、武装民众的重任。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版块,正文主要由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从动员、武装群众的重要性以及延安时期副刊的创办经验三方面探究“军事”副刊的创办背景。第二部分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整风之前的“军事”副刊,从组织机构、版面设置、语言风格等方面结合初创阶段的历史背景剖析初创阶段的成绩与不足。第三部分探究停刊阶段的“军事”副刊,在全党整风的背景之下主要从《解放日报》自身以及军队角度分析其停刊原因,同时分阶段论述整风对于“军事”副刊创办理念的影响。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复刊后的军事副刊,主要通过图表法、归纳法等总结、剖析有栏头和无栏头两个阶段的内容及特征,试图达到以小见大、以点见面的效果,力求展现经历了延安整风之后“军事”副刊全新的创办理念。第五部分在前四部分基础上得出“军事”副刊的历史作用及现实启示,为现今党报及军事新闻提供经验。全文以“军事”副刊的初创、停刊、复刊的三个阶段为骨架,结合时间线索从创办历史考察的角度为切入点意在还原一个立体、多维的“军事”副刊。

郭维[2](2020)在《抗战时期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研究(1939-194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昆明版《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中央直辖党报,在当时的云南新闻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报创刊于全面抗战时期,既是战时历史的重要叙述者,又是中央在昆的喉舌,其无论是人员构成还是新闻言论都带有浓厚的党办色彩,而相对次要的的广告和副刊版块则党性相对较弱,主要以提高报社收入和增进与读者间互动为办报目的。社论作为报纸的核心新闻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该报的立场。战时昆明版社论内容丰富,主要围绕着增强国民党影响力、加大抗战宣传力度和争取国际支持三方面展开讨论,充分体现了其政治性和民族性并存。昆明版社论立足于国民党中央方针政策的同时,其言论随着形势发展而发生微妙变化,党性愈加凸显,在抗战中后期发表了不少违背新闻原则的不实言论,但在民族存亡关头,该报社论不拘泥于为国民党宣传,亦积极进行抗战舆论引导,具有实际意义。此外,昆明版又是《中央日报》的地方分版,传达中央声音的同时,关注政策在云南地方之实施,体现了该报的党办色彩。本文运用图、表将战时昆明版社论概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理清其在不同时段的比重变化和走向。就昆明版与贵阳版的“七七”社论内容做详细对比,能大致了解两报战时意识形态的异同。

方华[3](2020)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全体人民精诚团结、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落脚点。党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充分肯定了以“文化建设促进人民精神团结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显着优势”,作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重要部署,并且强调:“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被提升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离不开既有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基础,离不开对党领导文化建设历史及经验的研究和总结。抗战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党领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党领导的文化建设,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抗战时期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总结其历史经验及当代价值,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引言部分,概括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依据、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问题。文章的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和考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条件,阐明抗战时期党领导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部分从理论探索和理论形成两方面对抗战时期党的文化建设理论进行研究。在理论探索方面,文章梳理了党对于科学化、大众化、民族化文化思想的理论探索,分析抗战时期党领导文化建设并最终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在理论形成方面,文章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提出及最终形成进行分析研究,阐明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在抗战时期党的文化建设事业中的指导作用。第三部分对抗战时期党的文化建设实践进行研究和梳理。分别从党在扩大文化队伍、开展抗战的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与学术研究、进行党内文化建设、加强党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文化工作等方面,对抗战时期党的文化建设具体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第四部分对抗战时期党的文化建设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阐明了抗战时期党的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抗战时期党的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阐明了这一时期党的文化建设经验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事业中的价值体现及重要启示。

柏晓斐[4](2020)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文中研究表明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并未提出“军队形象”的概念,但其对八路军的形象给予了足够重视,为塑造八路军良好形象进行了持久努力。本研究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党史学、历史学为基础,借鉴或运用传播学、形象学、宣传学、图像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致力于解决中共为何形塑八路军、如何形塑八路军、最终达到了何种效果、产生了何种影响的系列问题。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积极塑造八路军的良好形象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动因。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出征前线。同时,中共制定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其中发动广大的群众参加抗战则是最重要一环。但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华北民众对中共及其军队存在误解,这使刚出征的八路军在动员、组织群众以及作战、生活方面都面临不少困难。这不仅关乎全面抗战路线的践行效果,更直接影响着八路军的生存与发展。塑造八路军的良好形象,打破民众的既存认知,消除误解,就成为中共必须迫切开展的工作。而随着抗战的推进,出于对中共的戒备和敌视,国民党不断造谣八路军“游而不击”,并诬蔑八路军“袭击友军”“擅自行动”,“破坏抗战”。日伪也积极进行宣传战,诬称八路军不堪一击,欺压百姓,并附和国民党,造谣八路军不对日作战,袭击国民党军队。受国民党、日伪造谣和诬蔑的影响,民间舆论一度也质疑或批评八路军未尽力抗战,妨害抗战。这又要求中共形塑八路军的活动必须持久开展。军队形象的塑造,以军队形象的定位为前提。全面抗战初期,立足于全国对日抗战的要求,依据红军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敌强我弱之实际,中共中央尤其是毛泽东快速找准了八路军的形象定位。在政治上,保证并声明八路军仍旧是党领导的军队;同时指出八路军依旧是人的军队,将为人民而战,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作风纪律上,强调要保持红军的优良作风,即官兵一致、民主团结,战斗勇敢、主动灵活,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等;同时仍旧要执行铁的纪律。在军事上,包含着两个互相依存并向前发展的方面:一是八路军将执行主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二是,基于前,在地位和责任上,八路军将逐渐从战略支队转变为起决定作用和直接打垮日军的力量。军队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源像和媒介传播,但源像是媒介传播的依据。这就要求八路军在日常中必须有能获得外界认可的表现。对此,中共依据对八路军形象的定位,领导八路军积极对日作战,并使之逐渐发展为全国抗战的主力;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作风纪律建设,巩固了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进一步严格了八路军的群众纪律,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进行了整军运动与有限度的正规化,提高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同时,面对国民党破坏团结的新情况,始终不放弃维护国共合作的立场。从而夯实了八路军坚决抗战、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乐于同国民党合作等形象的根本,为中共通过不同媒介和方法展示八路军奠定了坚实基础。夯实八路军形象根本的同时,中共借助多种媒介和方法对八路军的形象信息进行传播扩散。文字方面,主要借助报刊或标语口号宣传八路军的战绩、战斗英雄、与民众良好的关系以及坚持和维护国共合作的立场、对友军的帮助,并驳斥国民党的造谣等;语音方面,通过大量讲话、演讲等口头宣传,阐释八路军是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力量、力争并取得了军民团结、有着严格的纪律,并直接驳斥国民党诬蔑等,还利用广播电台宣传八路军的战绩等;文艺方面,积极利用歌、剧、图画、照片和电影等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八路军英勇作战、爱护民众并赢得了民众支持、艰苦奋斗等等。同时,抗战时期诸多中外记者和观察家曾进入中共根据地观察和考察,中共借机向他们大力展示八路军,通过接受采访,进行座谈,作报告,带领到访者参观部队、医院和作战前线等方式宣传了八路军以有效的战略战术坚决作战并取得了巨大成绩,有着优良的作风和纪律达到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还积极维护同国民党合作等。军队形象最终作为认知主体对军队的评价和言说而存在。在中共形塑八路军之“行”与“言”的影响下,不同认知主体对八路军都持有认可态度。根据地民众认为八路军能打、有办法、不怕死,而且纪律严明,与民一家。日伪在事实上承认八路军的游击战登峰造极,并认为八路军是最坚决的抵抗者,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且纪律极严,获得了民众支持。外国记者和观察家也认为八路军发展了有效的战斗模式,坚决抗战并乐于同国民党合作,还有着官兵一致、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在国统区民间舆论的真实言说中,八路军同样也是积极抗战、战绩优良,且纪律严明,重视民众并获得了民众支持。良好的军队形象具有重要感召力,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成功塑造产生了重要历史影响。首先使八路军获得了根据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八路军发展壮大和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原因。其次扩大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影响,成为中共和八路军在根据地之外获得支持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共战时抗战“中流砥柱”地位话语的构建,也与中共形塑八路军有密切关系。

徐杭燕[5](2020)在《从城市到农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1927-1934)》文中提出从大革命失败后到红军长征前,即从1927年至1934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经历了多次变更,党的中心任务也多番调整,城市和农村革命路线的张力逐渐形成,国内与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开始在革命根据地作为执政党制定和执行新闻政策。这一时期是考察中共新闻政策变迁的重要时间窗口之一。本研究以1927年8月至1934年10月间的中共新闻政策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运用列宁党报理论及政策科学的相关理论,着重分析了在中共革命力量从城市转向农村的过程中,新闻政策在制定和执行方面发生的变化,并进一步探究这些变化背后的复杂动因。研究发现,这一阶段的中共新闻政策是自大革命失败以来,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新闻统制的背景下,对党的新闻事业进行系统化的组织和规范。新闻政策制定的理念主要来源于苏联和共产国际。中共新闻政策的变迁具有连续性与突变性交织共存的特点。这一时期,新闻政策的历史特征是党性持续增强,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党报系统不断发展,全国发行网和通讯网走向健全。但随着党内“左”倾趋势的不断发展,中共在新闻政策上过度依赖共产国际的指令和苏联模式,开始变得僵化与教条,还未能与中共的革命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李杨[6](2020)在《《中央日报》对中央苏区的舆论宣传研究》文中指出《中央日报》是国民党中央的直属机关报,它不仅承担着“为政府辩护”的职责,同时还秉承“宣传亦革命”的理念,因此又被称为是“国民党的喉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日报》刊登了大量围攻中央苏区的报道,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报道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攻,运用诋毁、诬蔑等话语表达方式,发表了大量反共舆论,颠倒是非、歪曲事实,企图塑造中国共产党“妖魔化”的形象,妄想蒙蔽群众的双眼,对当时中共在中央苏区的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析《中央日报》对中央苏区的舆论宣传:第一章概述了《中央日报》的发展历程,作为国民党党报的龙头,无论是它的运行机制还是办报特色都有其特点,为接下来的分析打下了基础。第二章讲政治,主要分析《中央日报》中的政治类报道,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国民党的行政控制力。第三章讲军事,配合在中央苏区的“剿共”计划,制造舆论攻势。第四章讲经济,通过报道国民党在中央苏区实行的经济封锁,意图污名化苏区。第五章评析了国民党舆论宣传的效果以及共产党的应对策略,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我们党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央日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起到“为政府辩护”的作用,但在这种“弱势独裁”的体制下面对具有高度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凝聚力的中国共产党,其结局也就毋庸讳言了。此外,国民党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肆意践踏实事求是的新闻宣传准则,这种做法必然会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与此同时,在《中央日报》对中央苏区的报道中,更使我们深刻地了解到红军在革命历程中所遭受的严重挫折并在长征转移中表现出的“惊人智慧和毅力”,我们党在中央苏区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宣传动员,融合中央苏区民众的支持,最后汇聚成了革命的力量。这些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得以保存下来的力量,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极为宝贵的精髓,同时也为今后党的政治建设和新闻宣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任晓伟[7](2020)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领导开展了规模庞大、形式丰富多样的抗战宣传工作,抗战宣传成为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宣传工作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开展的。近代以来山东饱受外敌侵略,人民心中存有深厚的反帝爱国情绪,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加深了人民群众的憎恶情绪,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发展及推行的各项政策为山东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都为党在山东开展抗战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宣传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为了最大程度的进行抗战宣传,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以宣传抗战为中心工作,通过散发抗战宣传品、发行抗战报纸、抗战期刊、出版革命书籍等新闻宣传,戏剧、歌咏、文学、曲艺等文艺宣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干部教育等教育宣传方式,进行政治宣传、经济宣传、文化宣传、军事宣传,注重运用典型宣传,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及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宣传风格等宣传策略,揭发日本帝国主义的欺骗宣传和奴化教育,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阴谋,宣传减租减息和动员参加大生产运动,对敌开展政治攻势,促进了山东党组织的壮大与发展,推动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唤醒了民众参与抗战、服务抗战的民族意识,回击了日伪的欺骗宣传和奴化教育,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宣传工作为当今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坚持党对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宣传工作要服务于现实需要,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宣传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又为我们当下的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重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些经验和启示为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孟娇娇[8](2020)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研究》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尖锐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新中国需要以崭新的面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为了树立党和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对外广播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国家层面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制定对外广播宣传的基本方针、建设对外广播宣传的机构,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以及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政策主张,对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成就也进行了大力宣传。不仅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进下,对外广播宣传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为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本文主要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开展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外广播宣传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意义和经验进行了全面探讨。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机制和内容,深入总结其中蕴含的对外广播宣传的经验启示,不仅有利于促进对外宣传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还可以为当前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论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开展的背景、基础,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机制、内容以及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意义和经验。论文共分六章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予以研究。第一章:绪论。这一章主要围绕论文选题的背景,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以及关于该问题研究的相关状况进行阐述。同时,对于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论文的创新之处也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二章:新中国开展对外广播宣传的历史背景。本章主要从新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以及扞卫新中国意识形态安全这两个方面强调中国共产党开展对外广播宣传工作是迫切且必要的。第三章: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章主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毛泽东早期关于宣传工作的一系列思想成为新中国初期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导。而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广播宣传的探索和创办则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实践指导。第四章: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原则和工作机制。这一章将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管理机制、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工作机制等内容加以详细论述,诠释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方针原则和工作机制。第五章: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主要内容。这一章主要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基本语种、节目设置以及广播的具体内容,围绕党的方针政策、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成就、国家参与的重大事件以及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对党的外广播宣传工作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第六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意义和经验。本章主要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开展的意义以及给我们党之后进一步完善对外宣传工作带来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广播宣传工作方面的积极探索塑造了新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基础,配合了新中国党的对外宣传工作。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广播宣传工作又给我们进一步推进对外宣传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即:重视对外广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对外广播人才队伍建设,学习国外先进的广播经验。

孟浈浈[9](2020)在《中俄战略伙伴语境下媒体合作基础、障碍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俄媒体合作与国际舆论话语权构建研究》(17ZDA289)其中的内容之一。旨在探讨与分析中俄战略伙伴背景下两国媒介开展合作的基础、障碍与解决对策。论文由四个核心内容组成,甄别相关概念,探讨中俄媒体合作基础与合作依据,分析两国媒体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第一部分借助跨学科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国际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知识,对中俄媒体合作基础及障碍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两国媒体的合作背景、目的与意义,政治、经济与社会基础,以及可借助的区域性组织平台。此外,还运用系统分析法,深刻剖析了中俄媒体合作与国际传媒格局、两国政治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交流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第三部分重点梳理中俄媒体合作发展历程,两国政府、业界及学界之间已建立起的媒体合作交流机制,并对两国媒体合作的现状进行系统总结。第四部分使用比较研究法,分析中俄在媒介体制、媒介政策、媒介技术及受众语言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对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俄媒体开展合作具有比较稳固的基础与广阔的空间,但是,两国媒体开展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合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障碍,这就需要两国政府及其他合作实体不断采取创新性、建设性的解决办法。

朱凤强[10](2019)在《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京局研究》文中提出1946年5月成立的中共中央南京局,是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派驻在南京的代表机关,也是中共领导国统区部分省市及香港地区开展工作的指挥中心。南京局在解放战争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本文以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京局这一重要的历史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它的成立原因、历史作用等进行全面梳理。本文按照研究内容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中共中央南京局成立的相关问题。一是考察其成立时面对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美苏对华政策,国民党在战后的政策及中共的应策。二是对其组织及其职能进行梳理,主要分析其组织分工、机构设置等。第二章主要介绍南京局的谈判工作。面对着严峻的内战危险,南京局遵循中央“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方针,立即开展和平谈判。一是中原调停,缓解了中原局势,为中原军队突围赢得了时间;二是东北调停,主动让出长春,争得了六月休战的宝贵时间,实现短暂的和平,为军事上扭转局面赢得时间;三是谈判黄河归故,粉碎了国民党“以水代兵”的阴谋;四是支持第三方面为和平而斡旋,虽然斡旋失败,但却加强和改善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沟通与合作。第三章主要介绍南京局的统战工作。随着各民主党派的纷纷成立,他们在历史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期间,中共一方面竭力关照进步民主人士,并通过民主人士,对国民党部分军官做策反工作,成效显着。同时,中共团结各进步党派,谴责国民党的暴行,共同抵制非法“国大”的召开,拒不承认非法宪法,拒不参加改组政府,开创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良好互动模式。第四章主要介绍南京局在第二条战线开辟过程的作用。南京局为第二条战线的酝酿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了“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如“六二三”运动、反美抗暴运动等;二是发动工人进行经济与政治斗争,并支援学生爱国运动;三是领导农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各地根据不同情况,隐蔽精干,等待时机;有组织地开展反“清剿”运动和反“三征”斗争;随着局势的发展,有规模地发动斗争,牵制国民党军队,配合第一条战线。第五章主要介绍南京局的宣传工作。南京局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在国统区大力宣传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主张,为此,南京局高度重视,一是形成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如召开新闻发布会、创办报纸、建立新华社分社等;二是坚持正确的宣传政策,一方面大力宣传中共求和平反内战的政策,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事实反击国民党的诋毁,同时,注重宣传队伍建设,提高宣传水平;三是加强舆论宣传,扩大影响。在加强国内宣传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接见国外朋友和记者,联系国际团体及国际会议,主动阐述中共的政策,争取国际民主进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持。结语部分主要分析南京局的历史意义以及经验与特点。根据前五章的研究,分析南京局的历史意义,总结其经验及特点,阐释美苏调整对华政策,南京局对和平的最后努力及南京局使命的结束。

二、加强军事新闻宣传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军事新闻宣传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解放日报》“军事”副刊创办历史考察(1941-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之处
一、延安《解放日报》“军事”副刊创办的历史背景
    (一)游击战组织、动员群众的需要
    (二)边区教育、武装群众的重要性
    (三)延安时期党报副刊的繁荣为“军事”提供契机
二、延安《解放日报》“军事”副刊的创建、成绩与不足(1941.10.29-1942.3.20)
    (一)初创过程及组织机构
    (二)初创阶段取得的成绩
    (三)初创阶段的不足之处
        1.题材单一,写法刻板
        2.知识性强,互动性差
        3.报道涣散,注重国际
三、延安《解放日报》“军事”副刊的停刊与重新定位(1942.3.21-1943.3.31)
    (一)停刊原因分析
        1.全党进入普遍整风阶段
        2.初创阶段“军事”副刊的缺点
        3.全军工作重心的转移
    (二)停刊阶段复刊的“再酝酿”
        1.《解放日报》改版副刊重新的定位阶段
        2.“军事”副刊的正式提出
四、延安《解放日报》“军事”副刊的复刊与特征(1943.4.1-1945.12.31)
    (一)复刊的历史背景
        1.更加重视利用报纸指导工作
        2.整风进入“以工作为主”的新阶段
        3.为抗击反共高潮做军事的准备
    (二)复刊后两个阶段的特征
        1.有栏头阶段(1943.4.1-1943.12.2)
        2.无栏头阶段(综合性副刊)(1943.12.3.-1945.12.31)
五、延安《解放日报》“军事”副刊的历史作用及现实启示
    (一)历史作用
        1.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新闻理论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2.极大程度地动员、武装群众壮大了边区军事力量
    (二)现实启示
        1.为党报大众化的探索提供理论源泉
        2.军事宣传应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抗战时期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研究(1939-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昆明版《中央日报》的创刊及发展
    第一节 抗战前《中央日报》历史沿革
    第二节 昆明版《中央日报》创刊
    第三节 昆明版《中央日报》经营概况
        一、广告与发行
        二、副刊与专刊
        三、报纸更正
第二章 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总览
    第一节 社论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社论形式的统计
    第三节 社论题材类型的演变
    第四节 社论题材的分类概述
第三章 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中的国民政府政策宣传
    第一节 宣扬国民党党义
    第二节 宣传文化统一性
    第三节 加强国家总动员
    第四节 关注云南限价政策之实施
第四章 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中的抗战宣传
    第一节 揭露日寇暴行
    第二节 声讨汪精卫集团
    第三节 宣传日本国内危机
    第四节 争取经济战之胜利
第五章 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中的国际宣传
    第一节 剖析苏日、美日关系
    第二节 关注太平洋战局发展
    第三节 宣扬中国与友邦的友谊
    第四节 争取国际支持
第六章 昆明版与贵阳版社论之比较
    第一节 宣传内容的整体分析
    第二节 “七七”社论的文本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条件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背景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二)国民党政府的文化专制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现实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二)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三)苏区的文化建设及其经验借鉴
第二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
    一、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科学化的探索
        (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文化问题
        (二)对中国新文化建设道路的思考
        (三)以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一切学问的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大众化的探索
        (一)“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二)“左联”对文艺大众化发展的推动
        (三)由文艺大众化向文化大众化的转变
    三、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民族化的探索
        (一)唤醒全民族的民族化文化意识
        (二)提出文化民族化问题
        (三)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四、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任务的提出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正式形成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第三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壮大革命文化队伍
        (一)党对革命文化队伍的关怀与领导
        (二)陕甘宁边区文化团体的蓬勃发展
        (三)文化团体的历史贡献
    二、大力开展抗战的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
        (一)开展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
        (二)进行道德建设,引领根据地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指导文艺工作,明确文艺发展方向
        (四)重视新闻宣传,营造抗日救国舆论氛围
    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与学术研究
        (一)深化马列主义理论研究
        (二)加强哲学研究
        (三)重视史学研究
        (四)全面推进其它各领域社会科学研究
    四、进行党内文化建设
        (一)提高全党马列主义理论水平
        (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与增强党性修养
        (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五、加强党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文化工作
        (一)党在国统区开展的文化工作
        (二)党在沦陷区开展的文化工作
第四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
        (一)宣传与学习相结合
        (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史贡献
        (一)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三)创生出民族文化的新样态
    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理论创新
        (二)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文化建设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价值取向
        (四)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四、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当代启示
        (一)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相统一
        (二)将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先进文化的现实发展相统一
        (三)将先进文化的制度体系与文化效能相统一
        (四)将繁荣先进文化的实践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相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4)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缘由
        0.1.2 研究意义
    0.2 学术史回顾
        0.2.1 军队形象塑造研究
        0.2.2 八路军形象塑造及与八路军形象塑造问题相关的研究
        0.2.3 已有研究评价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3.1 主要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创新与不足之处
        0.4.1 创新之处
        0.4.2 不足
    0.5 概念界定
第1章 中共形塑八路军的缘起与动因
    1.1 践行全面抗战路线与八路军立足、发展的必然要求
        1.1.1 中国走向全面抗战与红军改编出征
        1.1.2 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中共与八路军的抗战路线
        1.1.3 华北民众对中共军队的既存认知及其影响
    1.2 应对多方对八路军诋毁、造谣或质疑的客观要求
        1.2.1 国民党的舆论诋毁与造谣
        1.2.2 日伪的舆论攻击与造谣
        1.2.3 民间舆论的误解与质疑
第2章 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定位
    2.1 政治形象定位
        2.1.1 党领导的军队
        2.1.2 人民的军队
    2.2 作风纪律形象定位
        2.2.1 作风优良
        2.2.2 纪律严明
    2.3 军事形象定位
        2.3.1 敌我军事实力的审度
        2.3.2 游击战争:灵活的战略战术与从战略支队到起决定作用
第3章 夯实形象根本:积极作战、加强军队建设与维护国共合作
    3.1 领导八路军积极对日作战
        3.1.1 配合友军作战与展开战略部署
        3.1.2 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与创建根据地
        3.1.3 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
        3.1.4 在严重困难中坚持敌后抗战
        3.1.5 反攻与夺取抗战胜利
    3.2 加强军队建设
        3.2.1 八路军的思想政治建设
        3.2.2 八路军的作风纪律建设
        3.2.3 开展整军运动与八路军的正规化建设
    3.3 积极维护国共合作
        3.3.1 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与中共对国共合作的维护
        3.3.2 国民党计划闪击延安与中共对国共合作的再次维护
第4章 多样“发声”与“展示”:积极宣传八路军
    4.1 文字宣传
        4.1.1 党报党刊的出版、发行
        4.1.2 标语口号的运用
    4.2 语音宣传
        4.2.1 讲与说:讲话、演讲等口头宣传
        4.2.2 广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与军事宣传
    4.3 形象宣传
        4.3.1 歌、剧的创作及其表演
        4.3.2 图画:年画、壁画等宣传画的运用
        4.3.3 图像:电影、照片的拍摄与传播
第5章 人际宣传的典范运用:“他者”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1 1937-1939 年外国记者和观察家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2 1940年陈嘉庚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3 1944年中外记者参观团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4 美军延安观察组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5 国民党将领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第6章 来自“他者”的肯定:八路军形象的成功塑造
    6.1 根据地民众言说中的八路军
        6.1.1 军事形象:能打、有办法、不怕死
        6.1.2 政治、作风纪律形象:纪律严明、军民一家亲
    6.2 日伪言说中的八路军
        6.2.1 军事形象:登峰造极的游击战
        6.2.2 政治形象:最坚决的抵抗者、政治信仰坚定
        6.2.3 作风纪律形象:纪律极严、军民协力
    6.3 外国记者和观察者言说中的八路军
        6.3.1 军事形象:发展了有效的战斗模式
        6.3.2 政治形象:坚定的抗战者、真诚的合作者
        6.3.3 作风纪律形象:纪律严明、军民团结、艰苦奋斗
    6.4 国统区舆论对八路军的真实言说
        6.4.1 政治、军事形象:积极抗战、乐于同国民党合作
        6.4.2 作风纪律形象:官兵一致、纪律严明、军民关系融洽
第7章 中共形塑八路军的历史影响
    7.1 获得根据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7.1.1 参军
        7.1.2 支前、拥军、劳军
        7.1.3 掩护、救护八路军
        7.1.4 收集、传递情报,掩护物资
    7.2 扩大影响与获得国内外社会各界支持
        7.2.1 中外记者和观察家对中共、八路军的宣传与支持
        7.2.2 少数国民党将领对中共和八路军的协助
    7.3 回击质疑与抗战“中流砥柱”地位话语之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从城市到农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1927-1934)(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历史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新闻政策相关研究
        二、中共新闻政策相关研究
        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新闻事业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列宁党报理论
        二、政策科学相关理论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
第二章 1927-1931 年中共新闻政策的制定与更迭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新闻事业的危机
        一、“白色恐怖”下的组织破坏
        二、国民党的新闻统制与新闻检查
    第二节 从公开到地下:中共新闻政策的重建
        一、八七会议确立新的路线方针
        二、重新制定中共新闻政策
        三、瞿秋白与新闻宣传活动的秘密恢复
    第三节 完善党报系统:中共新闻政策的发展
        一、中共六大确立“争取群众”的总路线
        二、新闻统制背景下党报系统的发展
        三、扩展新闻政策客体
        四、农村工作获得关注
        五、党报系统下“立三路线”的传播
    第四节 “集体的领导者”:中共新闻政策的强化
        一、六届四中全会与“国际派”的出场
        二、强化党报的领导作用
        三、完善全国发行网
第三章 1931-1933 年中共新闻政策的两条战线
    第一节 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新闻宣传工作
    第二节 中央苏区的新闻宣传工作
        一、中央苏区的形成
        二、红军内部的新闻宣传工作
        三、苏区党部与苏维埃政权下的新闻宣传工作
    第三节 过渡时期中共新闻政策的执行差异
        一、中共中央向苏区转移的过渡阶段
        二、上海地区与中央苏区新闻政策执行的差异
第四章 1933-1934 年中共新闻政策完成转移
    第一节 中共临时中央迁入苏区
    第二节 中共新闻政策在苏区的发展
        一、进一步借鉴列宁的党报理论
        二、强化苏区新闻宣传的组织建设
        三、建立新闻人才培养办法
        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第三节 新闻政策在中央苏区的执行效果
        一、改革苏区报刊
        二、增强党报的组织能力
        三、为苏区建设营造舆论
    第四节 中央苏区新闻事业的短暂辉煌
第五章 1927-1934 中共新闻政策变迁的历史特征
    第一节 中共新闻政策的党性增强
    第二节 中共新闻政策走向系统化
    第三节 中央苏区环境下的一次政策实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央日报》对中央苏区的舆论宣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一)史料价值
        (二)学术价值
        (三)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大历史观下的新闻史研究
        (二)关于国民党史的研究
        (三)涉及中央苏区新闻传播的研究
        (四)小结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四、概念与时段的划分
第一章 《中央日报》的发展概述
    第一节 《中央日报》的概况
        一、《中央日报》的创刊
        二、《中央日报》的办报宗旨
        三、《中央日报》的改组与经营
    第二节 《中央日报》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日报》的作者群体
        二、《中央日报》的版面布局
        三、《中央日报》的舆论宣传态势
    第三节 《中央日报》的办报面貌
        一、资金充沛,政府重视
        二、监管严密,以火去蛾
        三、弱化政治,强化改革
第二章 《中央日报》对中央苏区政治部署的舆论报道
    第一节 国民党的政治战略
        一、转变“剿匪”策略,为清党正名
        二、重视党务,训练保甲
        三、散布舆论,制造攻势
    第二节 对中央苏区的政治“围剿”宣传
        一、诋毁谩骂,煽动舆论
        二、歪曲事实,黑白颠倒
    第三节 政治“围剿”下的苏区社会
        一、政权建设宣传
        二、土地革命宣传
第三章 《中央日报》对中央苏区军事部署的舆论报道
    第一节 国民党的军事战略
        一、集中兵力,改进编制
        二、转变战术,操练军官
    第二节 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宣传
        一、策动舆论,虚张声势
        二、大张“声讨”,推波助澜
    第三节 军事“围剿”下的苏区社会
        一、开展“扩红”运动
        二、组织群众支援
第四章 《中央日报》对中央苏区经济部署的舆论报道
    第一节 国民党的经济战略
        一、阻碍“增粮”,管控交通
        二、复苏经济,平息民愤
        三、封锁苏区,断绝物资
    第二节 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围剿”宣传
        一、以偏概全,煽动民意
        二、公开谴责,博取同情
    第三节 经济“围剿”下的苏区社会
        一、增加税收,重视农业
        二、发行公债,开源节流
第五章 国民党舆论宣传的效果评析与中央苏区的积极应对
    第一节 国民党舆论“围剿”的困境
        一、弱势独裁缺陷日益显露
        二、地方党部边缘化发展
        三、党义宣传走向扭曲
    第二节 中央苏区的积极应对措施
        一、理论科学,精准施策
        二、准备充分,成效卓着
    第三节 中央苏区应对工作的历史启示
        一、坚定革命导向与群众立场
        二、坚持实事求是与问题意识
        三、坚持党性原则与人民路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一)历史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背景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战宣传工作的历史背景
        (一)近代以来山东饱受外敌侵略
        (二)山东人民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传统
        (三)重视宣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历史传统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战宣传工作的现实背景
        (一)中共山东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二)全面抗战爆发前山东人民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三)日军对山东的大肆侵略,人民群众生活困苦
        (四)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与国民政府工作人员无能
第二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发展历程
    一、中共山东党组织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的抗战宣传(1937年7月—1938年10月)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初步发展时期的抗战宣传(1938年10 月—1940年底)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时期的抗战宣传(1941 年初—1943 年底)
    四、山东抗日根据地后期的抗战宣传(1943 年底—1945 年)
第三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形式
    一、新闻宣传
        (一)简单明了的抗战宣传品
        (二)通俗易懂的宣传报纸
        (三)丰富多样的宣传期刊
        (四)种类丰富的宣传书籍
    二、文艺宣传
        (一)形象生动的戏剧宣传
        (二)鼓动人心的歌咏宣传
        (三)催人奋进的文学宣传
        (四)喜闻乐见的曲艺宣传
    三、教育宣传
        (一)学校教育
        (二)社会教育
        (三)干部教育
第四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内容
    一、政治宣传
        (一)宣传党的理论,指导抗战开展
        (二)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民族团结
        (三)揭发日伪的欺骗宣传,坚定民众抗战信心
    二、经济宣传
        (一)推行党的经济统一政策的宣传
        (二)开展减租减息的宣传
        (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宣传
    三、文化宣传
        (一)注重革命文化的宣传教育
        (二)注重传统文化的改造与弘扬
    四、军事宣传
        (一)宣传抗战局势
        (二)弘扬抗战英雄
        (三)动员民众参军
第五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评价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策略
        (一)运用典型宣传,发挥先锋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运用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宣传形式
        (三)运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宣传风格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成效
        (一)促进了山东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
        (二)推动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三)唤醒了民众参与抗战、服务抗战的思想意识
        (四)回击了日伪的欺骗宣传和奴化教育
第六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抗战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宣传工作要服务于现实需要,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四)宣传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的现实启示
        (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要重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文献资料类
    (二)着作类
    (三)学位论文类
    (四)学术论文类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8)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新中国开展对外广播宣传的历史背景
    2.1 新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
        2.1.1 两大阵营的舆论较量
        2.1.2 西方对华广播宣传渗透
        2.1.3 抵制西方反华宣传
    2.2 扞卫新中国意识形态安全
        2.2.1 塑造新中国国家形象
        2.2.2 宣传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2.2.3 团结社会主义阵营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1 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宣传工作的思想
        3.1.2 列宁关于宣传工作的思想
        3.1.3 毛泽东关于宣传工作的思想
    3.2 实践基础
        3.2.1 土地革命时期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办
        3.2.2 抗日战争时期日语广播的开办
        3.2.3 解放战争时期对外广播工作的初创
第4章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原则和工作机制
    4.1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原则
        4.1.1 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
        4.1.2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
        4.1.3 坚持内外有别外外有别的原则
    4.2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管理机制
        4.2.1 中央广播事业局统一领导
        4.2.2 国际广播编辑部具体负责
    4.3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工作机制
        4.3.1 对外广播稿件的搜集整理
        4.3.2 对外广播稿件的编辑审定
        4.3.3 国际广播电台的播音规则
第5章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主要内容
    5.1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基本语种
        5.1.1 外语广播
        5.1.2 对华人华侨广播
    5.2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节目设置
        5.2.1 国内新闻节目
        5.2.2 国际新闻节目
        5.2.3 固定专题节目
    5.3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基本内容
        5.3.1 阐释党的大政方针政策
        5.3.2 展示新中国的各项发展成就
        5.3.3 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
第6章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意义和经验
    6.1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意义
        6.1.1 塑造了新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6.1.2 奠定了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的基础
        6.1.3 配合了新中国党的对外宣传工作
    6.2 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的经验
        6.2.1 高度重视对外广播的地位和作用
        6.2.2 完善对外广播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6.2.3 加强同国外先进广播的合作与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中俄战略伙伴语境下媒体合作基础、障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概念
        一、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二、战略伙伴关系价值
        三、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特征
        (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
        (二)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特征
    第二节 中俄媒体合作基础概念
        一、合作基础内涵
        二、中俄媒体合作基础界定
        三、中俄媒体合作基础特征
    第三节 中俄媒体合作障碍概念
        一、合作障碍内涵
        二、中俄媒体合作障碍界定
        三、中俄媒体合作障碍特征
第二章 中俄媒体合作基础
    第一节 两国媒体合作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合作背景
        (一)不平衡的国际传播格局
        (二)相似的国际舆论环境
        (三)合作维度拓宽,合作程度深化
        二、合作目的
        (一)促进文化互鉴,深化民心相通
        (二)提供信息支持,促进经贸发展
        (三)提升国际话语权,创造立体声效应
        三、合作意义
        (一)增强政治互信,保持两国关系友好态势
        (二)展现全面立体信息,矫正片面国家形象
        (三)扭转马太效应,构建国际信息与传播新秩序
    第二节 两国媒体合作基础类型
        一、政治基础
        (一)政治互信程度加深
        (二)政策趋向一致
        (三)媒体合作政策支持
        二、经济基础
        (一)宏观经济态势良好
        (二)后续资金支持良好
        三、社会基础
        (一)民意基础扎实
        (二)互相吸引力提升
        (三)互联网发展规模扩大
    第三节 两国媒体合作平台
        一、上海合作组织
        (一)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概况
        (二)“大舞台”唱响中俄媒体合作“大戏”
        二、“金砖五国”组织
        (一)“金砖五国”组织发展概况
        (二)“金砖五国”框架下的中俄媒体合作机制
        三、“一带一盟”
        (一)“一带一盟”创立历程
        (二)“一带一盟”战略对接中的媒体使命
第三章 中俄媒体合作现状
    第一节 中俄媒体交往与合作
        一、两国媒体交往大事记
        (一)中俄媒体接触期
        (二)中俄媒体合作规范期
        (三)中俄媒体合作扩展期
        (四)中俄媒体合作繁荣期
        二、两国媒体交流平台
        (一)中俄媒体合作论坛
        (二)中俄电视合作论坛
        (三)东北地区与远东地区媒体定期交流活动
        (四)中俄网络媒体论坛
        三、两国媒体合作现状
        (一)合作内容丰富,但领域失衡
        (二)交流平台不断发展,但仍有待完善
        (三)垂直性、立体化与健全化的合作模式尚未完全建立
    第二节 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
        一、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概述
        二、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性质
        (一)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的副总理级官方组织
        (二)一个能够自我完善、不断升级的灵活性组织
        (三)致力于促进中俄人文各领域合作机制性组织
        三、中俄媒体合作分委会的责任与使命
        (一)为中俄媒体合作引领方向
        (二)为中俄媒体合作提供平台
    第三节 中俄大众传媒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一、设立背景
        二、运行机制与责任
        三、发展历程与成效
第四章 中俄媒体合作障碍与对策
    第一节 中俄媒体合作障碍分析
        一、两国媒介体制不同
        (一)媒介体制含义
        (二)两国媒介体制存在差异
        二、两国媒介政策不同
        (一)媒介政策概念
        (二)两国媒介政策存在差异
        三、两国媒介技术不同
        (一)媒介技术内涵
        (二)两国媒介技术存在不同
        四、两国受众语言不同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中俄语言存在差异
    第二节 中俄媒体合作障碍消解对策
        一、两国媒介体制上求同存异
        二、两国媒介政策上互学互鉴
        三、两国媒介技术上创新求同
        四、两国联合培养多语种新闻传播人才
        五、两国联手应对国际网络犯罪与舆论安全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辞

(10)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京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中共中央南京局的成立
    第一节 南京局成立的历史背景
        一、战后苏联对华政策
        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三、国民党的对共政策
        四、中共的应因之策
    第二节 中共中央南京局的组织系统
        一、中共中央南京局的组织机构
        二、中共中央南京局下属各级党组织
第二章 中共中央南京局与南京谈判
    第一节 中原解围:“应先解决中原问题”
        一、中原内战“一触即发”
        二、视察宣化店
        三、缓解中原危局
        四、营救转移突围人员
    第二节 东北停战谈判
        一、东北内战问题之由来
        二、让出长春换和平
        三、力促六月休战谈判
        四、再次作出重大让步
    第三节 谈判黄河归故
        一、历史复杂的黄河归故
        二、“先修故道再堵决口”
        三、谈判善后救济
    第四节 支持第三方面奔走和谈
        一、从五人直接会谈到五人小组会谈
        二、为了教育人民
        三、愤责折衷方案
第三章 中共中央南京局与统战工作
    第一节 “千百颗子弹打在一个标的上”
        一、各民主党派的建立
        二、“对进步朋友应多加关注”
        三、“为奔走和平之举”
    第二节 “至诚至勇反内战”
        一、下关:“你们的血不会是白流的”
        二、昆明:“暗杀枪声已洞穿一切政治欺骗”
        三、成都:“为民主必须反特务”
    第三节 “再接再厉争民主”
        一、共同抵制伪“国大”
        二、拒不承认伪“宪法”
        三、“绝不参加一党独裁之政府”
    第四节 “造成最广泛的阵容”
        一、“在军队中进行有力的系统工作”
        二、争取国民党上层民主人士
第四章 中共中央南京局与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第一节 “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
        一、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学生的政策
        二、领导上海学生游行
        三、抗议美军暴行
    第二节 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
        一、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工人的状况
        二、领导工人经济斗争
        三、领导工人政治斗争
    第三节 蓬勃发展的民变运动
        一、蓄势:“保存力量,隐蔽待机”
        二、反抗:反“清剿”反“三征”
        三、角力:“实行小搞,准备大搞”
第五章 中共中央南京局的宣传工作
    第一节 “活泼多样的宣传形式”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办报就是打政治仗”
        三、建立新华社南京分社
    第二节 贯彻党的宣传方针
        一、宣传要赢得人心
        二、以真实批驳谣言
        三、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第三节 宣传“也要讲究统战政策”
        一、争取中立报纸
        二、统战记者工作
        三、海外沟通与宣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加强军事新闻宣传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解放日报》“军事”副刊创办历史考察(1941-1945)[D]. 姜小玉. 延安大学, 2021(12)
  • [2]抗战时期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研究(1939-1945)[D]. 郭维.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研究[D]. 方华.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D]. 柏晓斐. 湘潭大学, 2020(12)
  • [5]从城市到农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1927-1934)[D]. 徐杭燕.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6]《中央日报》对中央苏区的舆论宣传研究[D]. 李杨.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7]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宣传研究[D]. 任晓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8]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研究[D]. 孟娇娇. 吉林大学, 2020(08)
  • [9]中俄战略伙伴语境下媒体合作基础、障碍与对策研究[D]. 孟浈浈. 郑州大学, 2020(03)
  • [10]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京局研究[D]. 朱凤强.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标签:;  ;  ;  ;  ;  

加强军事新闻宣传的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