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合成外文文献

阿司匹林的合成外文文献

问: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1. 答:阿司匹林经水杨酸乙酰化而得:在反应罐中加乙酐(加料量为水杨酸总量的0.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杨酸,搅拌升温,在81~82℃反应40~60min。降温至81~82℃保温反应2h。检查游离水杨酸合格后,降温至13℃,析出结晶,甩滤,水洗甩干,于65~70℃气流干燥,得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治疗监测的主要实验室方法有:血小板聚集检测、血小板指数、尿液11-脱氢-TXB2检测、流式细胞术等。
问:阿司匹林是怎么被发明的?
  1. 答:2300多年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学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
    1872年,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发现柳树含有一种叫水杨甙的物质。1853年,德国化学家杰尔赫首次合成水杨酸盐类的前身——纯水杨酸。它具有退热止痛作用,但毒性很大,对胃有强烈的刺激。
    1897年,另一位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为解父亲的风湿病之苦,将纯水杨酸制成乙酰水杨酸,这即是沿用至今的阿斯匹林。它保持了纯水杨酸的退热作用,毒性和副作用却大为降低。
    1899年,德国化学家拜尔创立了以工业方法制造阿斯匹林的工艺,大量生产阿斯匹林,畅销全球。
问:阿司匹林的制备
  1. 答:水杨酸分子量138,阿司匹林分子量180,理论产率为(2/138)X180=2.6克。
  2. 答:阿司匹林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等的合成。产生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3. 答:实验证明,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与水杨酸和乙酸酐的配比、反应温度、恒温反应时间、催化剂(浓硫酸)用量有关。以2g水杨酸为原料与乙酸酐反应,浓硫酸的量不宜大于0.2ml,否则会产生油状物,反应温度不宜超过90度,反应时间不宜大于16min或小于8min。水杨酸和乙酸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当将影响产品的产率和纯度,其他条件一定时水杨酸和乙酸酐的比例取1:3(物质的量之比)时,反应结果最稳定。
    所以理论产量(注意不是理论产率)我们根据水杨酸的量去计算就可以了,0.014mol*C9H8O4(阿司匹林分子量180)=2,52g。
    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根据你自己实验的实际产量带入公式计算就OK了
问: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设计有些什么样的参考文献
  1. 答:可以去学校的网上图书馆免费下载,或者是在文献期刊网是输入关键字(阿司匹林、合成等)搜索之后就会得到
阿司匹林的合成外文文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