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化学控制栽培技术

蔬菜化学控制栽培技术

一、蔬菜的化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焦旭升[1](2021)在《化控叶面肥对党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为桔梗科草本药用植物,是我国常见的大宗中药材,近年来党参成药栽培过程中使用壮根类叶面肥壮根灵、膨大素等,能起到增产作用,但大多数含有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党参生长的调节效应、增产效应以及对党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成为当前党参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使用生产中常用的3种化控叶面肥作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其对党参生长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对党参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3种叶面肥均使党参植株显着矮化,株高平均降低20%以上,生长最旺盛期矮化效应最为显着,茎蔓长较对照缩短20%以上。喷施果然多后党参茎蔓迅速增粗,膨根宝和党参奇肥的增粗效应相对较弱,但三者都通过抑制叶片增长有效减小了叶面积,改变叶形,党参奇肥和膨根宝变化趋势更为显着。2.3种叶面肥均有效抑制党参生殖生长,减少营养物质自耗率。与对照相比较,3种叶面肥均使种子千粒重极显着降低10%以上,种子产量均减少70%以上,喷施膨根宝和党参奇肥后开花数分别减少50%以上,果然多减少20%以上。3.党参奇肥和膨根宝显着提高了党参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果然多显着提高CAT活性,对SOD和POD活性的影响较小。3种叶面肥均可显着提高党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膨根宝和党参奇肥显着增强了党参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了胞间CO2浓度,显着提高了净光合速率。4.与对照相比,不同叶面肥及不同施量均对党参根长、根粗及干根重有促进作用。宕昌县试验表明,喷施膨根宝和党参奇肥后药材根部显着增粗,侧根数增多,单根鲜重、干重均提高55%以上,果然多组的党参单根鲜重、干重都提高20%以上,说明3种叶面肥均具有促进根部生长的作用。安定区试验表明,膨根宝和党参奇肥各施量均使党参根显着增粗,其中膨根宝高施量(11.25 L·hm-2)较对照增粗达4.17 mm,果然多对党参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较小。党参产量随膨根宝施量的增加而升高,施量为7.5 L·hm-2和11.25 L·hm-2的分别较对照提高52.0%、72.7%,随党参奇肥和果然多施量增加党参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中施量7.5 L·hm-2党参奇肥较对照增产66.5%,1200 g·hm-2施量的果然多较对照增大38.3%,施量为11.25 L·hm-2的膨根宝对党参干、鲜产量提高最多,7.5 L·hm-2党参奇肥次之。5.3种叶面肥均使党参浸出物和党参炔苷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施用膨根宝和党参奇肥后党参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均升高,且随施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果然多施量的增加,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逐渐升高。6.膨根宝和党参奇肥处理的党参中未检测到多效唑、烯效唑及缩节胺,果然多处理的党参中发现缩节胺残留,且残留量随施量的增长呈升高的趋势。综上,3种化控叶面肥同时对党参地上地下表现出了抑促效应。促进光合效率、矮化植株、缩短茎蔓长度、抑制开花、降低产种量及其千粒重,最终提高党参根部产量。但浸出物及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导致党参质量下降,并且其对党参药材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在未明确此类叶面肥具体成分之前生产中不建议使用。

马银虎[2](2021)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缩节胺(DPC)的使用在新疆棉花“矮密早膜”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体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膜下滴灌技术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根系的生长,导致生产上出现了大面积晚熟、早衰、大小苗等现象。本研究应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施用方法,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控技术,包括筛选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配方、复配配方、调控时间和最适浓度,旨在增加棉花抗逆能力,促进棉花对水肥的吸收,促进棉花花芽分化,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动态平衡,促进苗壮、苗全、苗齐、苗匀,集中开花,集中吐絮,提高产量,以期为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2019年在塔里木大学园艺试验站开展室内试验,2021年在塔里木大学东区胡杨林(81°29′E,40°55′N)试验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根长、根系表面积、株高、茎粗、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产量品质以及保护酶变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叶面喷施缩节胺+复硝酚钠在中等浓度、缩节胺+萘乙酸钠在中浓度及高浓度下对棉花株高的促进作用最好;施药后30天缩节胺+复硝酚钠在中等浓度下株高达42.5cm,而清水对照为22.6cm,各处理对棉花茎粗促进作用明显,与清水对照有显着性差异;单设复硝酚钠和单设萘乙酸钠对棉花株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棉花茎秆较细;同时研究表明叶面喷施缩节胺对棉花株高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叶面喷施缩节胺+复硝酚钠和缩节胺+萘乙酸钠对棉花棉花生物量的积累有明显的影响,较清水对照(CK)有显着性差异,对棉花的叶鲜重、茎鲜重、根鲜重、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加强营养吸收,储存,为后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在施药后10 d有明显的提升,地下部在施药后20~30 d有明显的提升,说明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地下部生物量积累,但吸收、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研究表明叶面喷施缩节胺对棉花地下部生物量积累影响不明显。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叶片保护酶含量的影响施药后10d,DCSN2处理与DSNA3处理棉花叶片MDA、SOD含量与单设缩节胺、清水对照均有显着性差异,明显降低了叶片MDA含量,增加了SOD含量;施药后20d,DCSN2处理与DSNA3处理棉花叶片CAT含量与清水对照有显着性差异,明显增加了CAT含量;施药后30d,DCSN2处理棉花叶片POD含量与清水对照有显着性差异,增加了POD含量,其他各理较清水对照不同程度上提高了SOD、POD、CAT含量,降低了棉花叶片MDA含量,但影响不明显。叶面喷施缩节胺+复硝酚钠和缩节胺+萘乙酸钠,提高了棉花叶片SOD、POD、CAT的含量,降低了MDA含量,有效清除了植物体内氧自由基,维持了正常生理代谢,增强了棉花抵抗逆境的能力。4.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各处理对棉花中部座铃影响不明显;处理DCSN2对下部座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处理DSNA3对棉花上部座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叶面喷施植物调节剂,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较清水对照(CK)均有所增加,但影响未达到显着水平。DCSN2、DCSN3、DSNA3三组较其他处理增产作用更加明显。DPC(缩节胺)处理棉花马克隆值最好,DCSN2处理棉花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较好。DCSN2、DSNA3处理棉花纤维伸长率提升。

刘瑶[3](2021)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玉米光温资源与水肥优化利用研究 ——以赵县为例》文中指出石家庄市赵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小麦-玉米周年两熟条件下降水和光热资源不足、土壤养分供应不均衡、生态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限制了该生态区作物生产的发展。因此,亟需挖掘作物节水丰产潜力,提高作物水、肥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该地区作物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河北省赵县宝丰源农场进行。共采用9个小麦品种,8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小麦、玉米品种筛选;设置两个施肥和两个灌水水平进行了小麦水肥优化配置试验;喷施吨田宝和保姆菌对小麦和玉米进行化学调控以及玉米宽窄行和等行距的种植效果比较等试验。系统研究了当地农业资源的优化利用和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该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作物高产高效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品种筛选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冬小麦的子粒产量变化在5.8t·hm-2~9.8t·hm-2之间,石新828的产量、光温生产效率和光能利用率最高,其次为衡S29和矮抗1号。不同品种夏玉米的产量在5.7t·hm-2~9.9t·hm-2之间,京农科729的产量和光温生产效率最高,且收获时的子粒含水率低于28%,可进行玉米子粒直收。(2)在不同水肥处理下,1水1肥处理下的小麦产量低于2水2肥和2水1肥处理,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69%和1.67%。由1肥到2肥施肥量增加25%,但产量仅提高8.43%;灌水量由春季2水减到1水,产量降低了 11.21%,但灌水量节省了 50%。因此,小麦春季灌溉1水,可以节约宝贵水资源,利于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小麦玉米化控试验表明,“吨田宝”处理可提高小麦成穗率、LAI、干物质积累量,可以使小麦平均增产27.53%。“保姆菌”处理的效果稍次于“吨田宝”,亦可以使小麦平均增产16.41%。抗倒型和抗逆型的“吨田宝”及其叠加剂型均可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子粒产量。喷施“吨田宝抗倒剂”的玉米比对照增产8.74%,喷施“吨田宝抗逆剂”的玉米比对照增产16.30%,喷施“吨田宝抗倒剂+抗逆剂”的玉米比对照增产28.52%。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化控剂可提高小麦、玉米的抗逆能力和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4)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比较表明,宽窄行种植比等行距种植增产10.24%~12.15%。宽窄行种植改善了玉米群体光分布和抗逆能力,优化了对光资源的利用。综上所述,赵县的小麦-玉米周年两熟种植仍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选择适宜的小麦、玉米品种并搭配合适的种植方式,优化水肥运筹和合理使用化学调控剂可以提高水肥和光能利用率,优化利用光温资源,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李如意[4](2020)在《水稻化控剂配方筛选与壮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后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然而,水稻旱育秧苗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弱秧和药害等常有发生,严重影响水稻栽插质量、分蘖及抗倒性,成为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而化控剂能在旱育秧田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通过调节植株体内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平衡,有效提高秧苗素质,促进秧苗移栽后的生长发育。因此,研制水稻化控剂对实现水稻壮秧、提高秧苗抗逆性、降低水稻倒伏指数、促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烯效唑、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三种化控剂进行复配,与育秧土混拌处理用于田间育苗,研究水稻化控剂对水稻幼苗秧苗素质、抗逆酶活性、秧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水稻移栽分蘖后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分蘖数、倒伏指数及产量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化控剂能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及抗逆酶活性施用化控剂后,水稻秧苗茎基部宽度及根系干重均显着提高,烯效唑能有效降低秧苗株高,复硝酚钠及α-萘乙酸钠可促进秧苗生长,三种药剂复配后能有效降低水稻苗期株高,防止秧苗徒长。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效果最佳,4叶期水稻株高显着降低7.04%,水稻茎基部宽度显着增加94.89%。水稻化控剂能显着提高水稻秧苗的SOD、POD活性及Pro含量,降低MDA含量。各处理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效果最佳。(2)水稻化控剂能调节苗床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秧苗养分含量水稻化控剂能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改善苗床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养分释放,对水稻秧苗健壮生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酶活性随化控剂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处理效果最佳。施用水稻化控剂后,水稻苗期叶片氮、磷、钾含量显着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显着降低,有效提高秧苗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促进秧苗健壮生长。以烯效唑3.125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三元复配作用效果显着高于各单剂处理。(3)水稻化控剂能改善水稻分蘖后植株生长,降低倒伏指数、增加产量水稻化控剂施用后,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均显着提高,表现为:烯效唑+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单剂处理>1(CK)。水稻化控剂能有效降低水稻成熟期的倒伏指数,有效解决水稻生产中的倒伏问题。倒伏指数表现为:1(CK)>α-萘乙酸钠单剂>复硝酚钠单剂>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烯效唑+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施用化控剂能有效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数,增加水稻每株平均穗数、每穗平均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以烯效唑3.125 mg a.i./kg+α-萘乙酸钠11.58 mg a.i./kg+复硝酚钠11.58 mg a.i./kg处理效果最佳,产量增长36.06%。

李东娜[5](2020)在《蓖麻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染色体2n=2X=20,是一种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蓖麻单产不高,经济效益较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蓖麻产量迫在眉睫。蓖麻遗传研究滞后,限制了育种进展,短期内要通过育种来实现产量突破较为困难。本试验在现有品种水平上,探索通过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缩小单株体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而实现华南地区蓖麻增产的途径。主要结果如下:1、淄蓖5号、云蓖4号、凯丰9号等目前推广的品种均不适宜在华南地区矮化密植栽培,存在早衰、产量因子低或感病等缺陷;泰国101分枝性好,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合在华南地区推广。2、合理密植能够提高蓖麻产量。在水肥充足条件下,淄蓖5号最佳种植密度为1500株/666.7m2,打顶和化控的条件下比对照增产31.19%;云蓖4号最佳种植密度为1800株/666.7m2,打顶和化控的条件下比对照增产29.36%。在干旱瘠薄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是凯丰9号和泰国101最为有效的增产措施。凯丰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2117株/666.7m2,比对照1482株/666.7m2增产46.32%;泰国101的最佳种植密度为2117株/666.7m2,比对照增产19.98%(不化控)和2.69%(化控)。3、高杆、生长势强的品种早打顶、早化控可有效降低株高,缩短节间和叶柄长度,可为增加密度创造条件。通过打顶和化控,淄蓖5号、云蓖4号和泰国101均能实现矮化栽培。矮杆品种凯丰9号无需打顶和化控,但在干旱瘠薄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仍然是高产的保证。4、打顶和化控的应用应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高杆品种打顶宜早不宜迟。高水肥条件下化控宜重,干旱瘠薄条件下化控宜轻。

刘笑鸣[6](2020)在《氮肥和化控对高密度下玉米抗倒伏、光热水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但高密度下玉米易发生倒伏,光热水的利用效率不高,造成产量降低。因此,研究高密度种植下,通过合理施用氮肥和化学调控对玉米倒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旨在为高密度下玉米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17-2018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进行,在大田高密度种植下(90000株·hm-2),以龙育36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氮肥水平,纯氮用量为100、200和300 kg·hm-2(N100、N200和N300),化控剂(玉黄金,30%胺鲜酯·乙利水剂)于七叶期喷施,研究氮肥和化控对高密度种植下玉米抗倒能力、冠层光合特性、籽粒灌浆、光热水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由于试验在两年重复性较好,本文以一年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和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先增加后降低,基部节间ABA含量降低,IAA、GA和ZR含量升高,茎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弯折强度和穿刺强度逐渐降低,倒伏率提高。化控显着降低了株高,缩短了基部节间长度,增加了茎粗,提高了基部节间ABA含量,降低了节间IAA、GA和ZR含量,提高了茎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弯折强度和穿刺强度,有效降低了倒伏率。2.在200 kg·hm-2施氮量下,入土气生根条数、气生根直径、气生根角度、根体积和根干重最高,根系伤流量、伤流液中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的流量最大。同时,化控显着改善了气生根形态性状,显着提高了根系伤流量、矿质元素和氨基酸流量。产量与根系伤流量、矿质元素和氨基酸流量显着正相关。200 kg·hm-2施氮量配合化控处理有利于改善气生根形态和根系伤流性状,对产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3.随施氮量的增加,冠层透光率逐渐降低,在200 kg·hm-2施氮量下,平均叶倾角、LAI、叶片SPAD值、Ru BP羧化酶、PEP羧化酶、NR和GS活性最高。同时,化控增加了平均叶倾角、冠层透光率和生育后期的LAI,显着提高了叶片SPAD值、Ru BP羧化酶、PEP羧化酶、NR和GS活性。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叶片SPAD值、光合关键酶和氮代谢酶活性显着正相关。200 kg·hm-2施氮量配合化控处理有利于改善冠层结构,提高光合和氮代谢能力,为产量的提高提供基础。4.在200 kg·hm-2施氮量下,籽粒IAA、GA、CTK、ABA含量、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同时化控提高了籽粒各激素含量,减少了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提高了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相关分析表明,籽粒IAA、CTK、GA和ABA含量与灌浆速率显着正相关,产量与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显着正相关。200 kg·hm-2施氮量配合化控处理有利于改善籽粒激素含量,从而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5.随施氮量的增加,光能利用效率、热量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同时化控显着提高了光、热、水利用效率。200 kg·hm-2施氮量配合化控处理处理下,玉米群体光、热、水利用效率最高。6.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秃尖长逐渐降低,同时化控显着增加玉米穗粗和行粒数,显着降低了秃尖长度。在200 kg·hm-2施氮量配合化控处理处理下,玉米秃尖长最小,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达到12646 kg·hm-2。

彭小峰[7](2018)在《喷施缩节胺对中长绒陆地棉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缩节胺化学调控是棉花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棉花种植全程化调技术已经成熟,但对于中长绒专属棉鲜有研究,为此本文以渝棉1号、新陆中47号、3D08C9三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第三师农科所试验田进行中长绒陆地棉化学调控试验。试验设计以下四个处理:S1:[3.8 g·hm-2+12 g·hm-2+15 g·hm-2+45 g·hm-2+90 g·hm-2];S2:[12 g·hm-2+15 g·hm-2+45 g·hm-2+90 g·hm-2];S3:[15 g·hm-2+45 g·hm-2+90 g·hm-2];S4:[45 g·hm-2+90 g·hm-2],通过对中长绒陆地棉不同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方面研究,旨在为第三师中长绒陆地棉化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喷施缩节胺对中长绒陆地棉生育进程影响不显着,对棉株高度抑制作用显着,3D08C9是S1处理株高比S4处理低33.7%;对不同品种主茎叶片数和果枝数抑制强度存在差异。(2)随着缩节胺施用量和次数的增加,棉花最长果枝着生点从主茎顶部向下移动,每台果枝和每台果枝的第一果节长度都在降低,上部果枝长度和第一果节长度降低最为显着,果枝长度最大能减少到原先的35.61%,第一果节长度也降低37.50%。(3)持续使用缩节胺有助于提高或保持叶片的氮含量,延长叶片功能期,但一定程度抑制茎和叶干物质的积累。在营养生长累积量达到较高值施用缩节胺,可促进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4)喷施缩节胺对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影响不显着,对部分品种的断裂比强度和长度整齐度影响较大。新陆中47号S2处理长度整齐度比S1处理高3.5%,渝棉1号的S1处理断裂比强度比S3处理高 3.1 cN·tex-1。(5)缩节胺处理对不同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不完全相同,S3处理和S4处理增加了新陆中47号1~3果枝外围铃、7~9果枝内围铃数以及三个试验材料的顶部结铃,使得S3、S4处理单株结铃高于S1、S2处理。渝棉1号的S1处理增加了 1~3果枝外围铃数,使得渝棉1号S1处理单株结铃只比S4处理减少了 0.6个。由此可见,在棉花整个生育期使用2~3次缩节胺,有助于单株结铃。(6)缩节胺处理后,3D08C9和渝棉1号的S4处理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6058.6 kg·hm-2和5258.2 kg·hm-2,新陆中47号S4处理比S2处理少施用了两次缩节胺,其产量为7237.0 kg·hm-2,比S2处理产量降低了 389.0 kg·hm-2。总体来说,中长绒陆地棉在南疆小海子垦区缩节胺喷施应以2次(S4处理)为宜,且在花铃期喷施,采取前轻后重(第一次剂量小,第二次剂量较大)的方式。

蔺元增[8](2013)在《几种蔬菜的化控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表明科学的进行蔬菜种植不仅要做到绿色无公害更要做到高产优质和健康。就要应用化控技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瓜类蔬菜采用化控栽培技术不仅能增加蔬菜的产量而且可以调节蔬菜市场的花色品种。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化控技术在黄瓜、番茄和茄子中的应用。

李海英,彭光浩[9](2007)在《液培条件下氮素形态和化控技术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文中认为以生菜和青菜作为供试材料,在液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形态N素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同时观测了叶面喷施两种低硝酸化剂的化控技术对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素形态对生菜的生长和硝酸盐的积累影响显着,而对青菜的影响不显着;相同形态N素供应时,青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显着高于生菜中的含量,硝酸盐的积累取决于不同蔬菜品种的遗传特性。青菜和生菜叶面喷施两种低硝酸化剂对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作用不显着。

王小兰[10](2006)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文中指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全程中均能起到调控的作用。根据需求,既能促进植株生长,也能控苗矮化株形,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提高抗逆性的作用。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作物生产中已广泛使用,而且在园艺植物种子离体保存等其它方面也在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

二、蔬菜的化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的化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化控叶面肥对党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党参概述
        1.1.1 党参的资源分布及现状
        1.1.2 党参的生长特性
        1.1.3 党参的有效成分
    1.2 叶面肥的概念及其种类特点
        1.2.1 叶面肥的种类
        1.2.2 叶面肥的特点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栽培中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生长促进剂
        1.3.2 植物生长延缓剂
        1.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种植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叶面肥对党参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成药期党参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2.1.4 党参种子产量的测定
        2.1.5 叶片生理指标测定
        2.1.6 党参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2.1.7 光合参数测定
        2.1.8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叶面肥对党参地上部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2.2.2 不同叶面肥对党参叶片形态的影响
        2.2.3 不同叶面肥对党参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2.4 不同叶面肥对党参种子产量构成的影响
        2.2.5 不同叶面对党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6 空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
        2.2.7 喷施不同叶面肥对党参净光合速率和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化控叶面肥可抑制党参地上部营养生长
        2.3.2 喷施化控叶面肥可有效抑制党参有性繁殖力
        2.3.3 喷施化控叶面肥可有效改善党参叶片生理和光合特性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叶面肥对党参产量、质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种苗移栽试验
        3.1.3 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3.1.4 药典指标的测定
        3.1.5 党参炔苷测定
        3.1.6 生长调节剂残留测定
        3.1.7 试验用试剂与仪器
        3.1.8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对党参药材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党参药材产量的影响
        3.2.3 不同叶面肥对党参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3.2.4 宕昌党参综合因子分析
        3.2.5 不同叶面肥对党参品质的影响
        3.2.6 不同叶面肥对党参炔苷含量的影响
        3.2.7 三种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检测
    3.3 讨论
        3.3.1 化控叶面肥促进根部生长、提高产量
        3.3.2 喷施叶面肥导致党参药材质量降低
        3.3.3 喷施叶面肥党参中有生长调节剂残留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种类不同施用量叶面肥对党参产量质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4.1.4 药典指标测定
        4.1.5 党参炔苷测定
        4.1.6 生长调节剂残留测定
        4.1.7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处理对党参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2.2 不同处理对党参产量的影响
        4.2.3 不同处理党参药材性状与药材产量的综合因子分析
        4.2.4 不同处理对党参水分和浸出物的影响
        4.2.5 不同处理对党参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影响
        4.2.6 不同处理对党参炔苷含量的影响
        4.2.7 各处理党参中3 种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
    4.3 讨论
        4.3.1 不同种类不同施用量促进党参根部生长、增加产量
        4.3.2 不同种类不同施用量化控叶面肥可降低党参药材质量
        4.3.3 生长调节剂残留情况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
        1.2.1 棉花栽培技术
        1.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现状
        1.2.3 缩节胺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1.2.4 复硝酚钠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1.2.5 萘乙酸钠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1.2.6 膜下滴灌对棉花根系的影响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培养土配比
        2.1.3 试验设计
        2.1.4 试验仪器
        2.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6 数据处理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苗期株高的影响
        2.2.2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苗期茎粗的影响
        2.2.3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苗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2.4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根系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概况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5 仪器和用品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天气状况分析
        3.2.2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3.2.3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物量积累量的影响
        3.2.4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根系的影响
        3.2.5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2.6 叶面喷施植物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4.1.2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4.1.3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叶片保护酶含量的影响
        4.1.4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2 研究主要创新点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玉米光温资源与水肥优化利用研究 ——以赵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
        1.2.1 品种对气象资源的优化利用
        1.2.2 小麦水肥优化配置
        1.2.3 化学调控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4 种植方式对玉米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田基本状况
    2.2 试验设计
        2.2.1 小麦玉米品种筛选与光热资源优化利用
        2.2.2 小麦水肥一体化优化配置
        2.2.3 小麦、玉米化学调控技术
        2.2.4 玉米优化种植形式比较研究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3.1 冬小麦测定指标
        2.3.2 夏玉米测定指标
        2.3.3 植株含氮量、氮肥利用效率的测定
        2.3.4 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测定
        2.3.5 光、温生产效率的测定
        2.3.6 光能利用率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
        3.1.1 不同品种冬小麦群体茎蘖数消长情况
        3.1.2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LAI)变化动态
        3.1.3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株高变化动态
        3.1.4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动态
        3.1.5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情况
        3.1.6 不同品种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效率和光能利用率
    3.2 不同水肥处理对冬小麦群体的影响
        3.2.1 不同水肥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3.2.2 不同水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3 不同水肥处理对冬小麦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对冬小麦群体的影响
        3.3.1 PGRs对冬小麦群体茎蘖数消长的影响
        3.3.2 PGRs对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动态的影响
        3.3.3 PGRs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3.3.4 PGRs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4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
        3.4.1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变化动态
        3.4.2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LAI)变化动态
        3.4.3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
        3.4.4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茎秆特征
        3.4.5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穗部性状与产量构成
        3.4.6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效率和光能利用率
        3.4.7 不同品种夏玉米的子粒含水率
    3.5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5.1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影响
        3.5.2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动态的影响
        3.5.3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光截获的影响
        3.5.4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特性的影响
        3.5.5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3.5.6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3.5.7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子粒含水率的影响
    3.6 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6.1 PGRs对夏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影响
        3.6.2 PGRs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3.6.3 PGRs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3.6.4 PGRs对夏玉米抗倒伏力的影响
        3.6.5 PGRs对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3.6.6 PGRs对夏玉米子粒含水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品种对气象资源的优化利用
    4.2 不同水肥处理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4.3 化学调控对小麦、玉米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4.4 种植方式对玉米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综述 河北省赵县夏玉米生产概况及增产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4)水稻化控剂配方筛选与壮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黑龙江水稻生产概述及旱育秧苗现状
        1.1.1 黑龙江水稻生产概述
        1.1.2 黑龙江水稻旱育秧苗现状及潜在问题
        1.1.3 水稻旱育秧苗的重要环节
    1.2 化控剂概述
        1.2.1 化控剂的概念与作用机理
        1.2.2 化控剂的研究进展
    1.3 水稻化控剂概述
    1.4 本研究中应用的调节剂
        1.4.1 烯效唑
        1.4.2 复硝酚钠
        1.4.3 α-萘乙酸钠
        1.4.4 壮秧剂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品种
        2.1.2 供试药剂
    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3.1 试验设计
        2.3.2 生长指标的测定
        2.3.3 抗逆酶活性的测定
        2.3.4 植株养分测定
        2.3.5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2.3.6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2.3.7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8 倒伏指数的测定
        2.3.9 分蘖及产量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3.1.1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3.1.2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3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3.2 化控剂的壮秧机理
        3.2.1 化控剂对水稻秧苗抗逆酶活性的影响
        3.2.2 化控剂对水稻苗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3 化控剂对水稻苗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3 化控剂对移栽后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3.1 化控剂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3.3.2 化控剂对水稻分蘖数的影响
        3.3.3 化控剂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4 化控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5 化控剂对水稻成熟期倒伏指数的影响
        3.3.6 化控剂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4 讨论
    4.1 化控剂的壮苗机理
    4.2 化控剂对水稻分蘖后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3 化控剂应用现存问题及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蓖麻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蓖麻概述
    1.2 蓖麻密植技术研究
    1.3 蓖麻矮化及打顶技术研究
    1.4 化学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1.4.1 植物生长延缓剂研究进展
        1.4.2 蓖麻化学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1.5 蓖麻产量性状研究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剂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打顶试验
        2.2.2 2018年品种、密度试验
        2.2.3 2019年品种、密度试验
    2.3 性状调查方法
    2.4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2.4.1 溶液的配制
        2.4.2 可溶性糖的测定
        2.4.3 可溶性蛋白测定
        2.4.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测定
        2.4.5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2.4.6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2.4.7 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打顶试验
        3.1.1 淄蓖5号
        3.1.2 云蓖4号
        3.1.3 泰国101
    3.2 淄蓖5号和云蓖4号的密度试验
    3.3 凯丰9号密度试验
    3.4 泰国101密度和化控试验
        3.4.1 密度和化控的方差分析
        3.4.2 两种条件下不同密度间的性状差异
        3.4.3 化控效果分析
4 讨论
    4.1 打顶
    4.2 密植
    4.3 化控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6)氮肥和化控对高密度下玉米抗倒伏、光热水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氮肥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化控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1 茎秆相关指标的测定
        2.2.2 根系相关指标的测定
        2.2.3 冠层及叶片指标的测定
        2.2.4 籽粒相关指标的测定
        2.2.5 光热水利用效率
        2.2.6 产量的测定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氮肥和化控对玉米茎秆的影响
        3.1.1 茎秆形态特征
        3.1.2 茎秆激素含量
        3.1.3 茎秆力学特征
        3.1.4 茎秆理化特性
        3.1.5 倒伏率
        3.1.6 倒伏率与茎秆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2 氮肥和化控对根系的影响
        3.2.1 根系形态性状
        3.2.2 根系伤流量
        3.2.3 伤流中矿质元素流量
        3.2.4 伤流中氨基酸流量
    3.3 氮肥和化控对冠层光合特性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3.3.1 平均叶倾角
        3.3.2 冠层透光率
        3.3.3 叶面积指数
        3.3.4 叶片SPAD值
        3.3.5 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
        3.3.6 叶片PEP羧化酶活性
        3.3.7 叶片NR活性
        3.3.8 叶片GS活性
    3.4 氮肥和化控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5 氮肥和化控对籽粒的影响
        3.5.1 籽粒激素含量
        3.5.2 粒重和灌浆速率
        3.5.3 籽粒灌浆参数
        3.5.4 籽粒灌浆速率与激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6 氮肥和化控对光热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3.7 氮肥和化控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7.1 产量
        3.7.2 穗部性状
    3.8 产量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3.8.1 产量与叶片光合指标、氮代谢酶的相关性分析
        3.8.2 产量与根系伤流的相关性分析
        3.8.3 产量与籽粒灌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8.4 产量与光热水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氮肥和化控对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4.2 氮肥和化控对气生根形态和伤流的影响
    4.3 氮肥和化控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4.4 氮肥和化控对籽粒灌浆的影响
    4.5 氮肥和化控对光热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4.6 氮肥和化控对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喷施缩节胺对中长绒陆地棉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棉花纤维类型划分
        1.1.2 中长绒棉研究现状
        1.1.3 缩节胺应用技术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生育进程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试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生育进程的影响
        2.2.2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植株生长的影响
        2.2.3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果枝长度的影响
        2.2.4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果枝第一果节长度的影响
    2.3 讨论与小结
第3章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叶片含氮量的影响
        3.2.2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光截获率的影响
        3.2.3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4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生殖器官干重占比及经济系数的影响
    3.3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棉铃分布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的测定方法
        4.1.4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棉铃垂直分布的影响
        4.2.2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棉铃水平分布的影响
        4.2.3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4.2.4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4.3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生育进程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5.2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5.3 缩节胺喷施对中长绒陆地棉棉铃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几种蔬菜的化控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黄瓜化控栽培技术要点
    1. 培育壮苗
    2. 栽植后, 防花打顶
    3. 瓜形整理
二、番茄化控栽培技术要点
    1. 壮苗栽培
    2. 营养生长旺盛期抑制营养生长, 促进生殖生长
    3. 防落花落果
    4. 催熟
三、茄子化控栽培技术要点

(9)液培条件下氮素形态和化控技术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营养液配方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形态N素对生菜、青菜生长和硝酸盐积累的
        2.1.1 不同形态N素对生菜生长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2.1.2 不同形态N素对青菜生长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2.1.3 同种营养液栽培时, 两种蔬菜叶片中硝酸盐积累量的比较
    2.2 叶面喷施低硝酸化剂对蔬菜硝酸盐含量和Vc含量的影响
3 结论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研究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常规栽培技术的影响
    2.1利用化控栽培技术影响植物生长性状
    2.2 控制性别分化
    2.3 提高抗逆性
    2.4 形成无籽果实
3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中值得注意的方面
    3.1 不能代替常规的栽培技术和肥水管理
    3.2 浓度试验至关重要
    3.3 处理时期和方法要恰当
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及应用
    4.1 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4.2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化控栽培技术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四、蔬菜的化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化控叶面肥对党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 焦旭升.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马银虎.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玉米光温资源与水肥优化利用研究 ——以赵县为例[D]. 刘瑶.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4]水稻化控剂配方筛选与壮秧机理研究[D]. 李如意.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5]蓖麻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 李东娜.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6]氮肥和化控对高密度下玉米抗倒伏、光热水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D]. 刘笑鸣.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7]喷施缩节胺对中长绒陆地棉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D]. 彭小峰.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8]几种蔬菜的化控技术要点[J]. 蔺元增. 农民致富之友, 2013(16)
  • [9]液培条件下氮素形态和化控技术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J]. 李海英,彭光浩. 土壤, 2007(06)
  •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J]. 王小兰.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3)

标签:;  ;  ;  ;  ;  

蔬菜化学控制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