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天堂课前5分钟

运动天堂课前5分钟

一、课前5分钟体育乐园(论文文献综述)

朱会会[1](2021)在《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在各阶段的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但目前而言,由于基层学校基本信息技术化教学资源不足,对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力度不够,致使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缺乏创新意识,过于偏向以讲解为主,课堂氛围比较僵硬;在体育教学方法个性的发展特征上,教学实践中只注重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和态度等的引导;在教学设计的定位上,对目前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理念认识不够全面,其教学素养亟需提升。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针对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和传统课堂教学法对单县莱河镇中心校的两个一年级进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当前基层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一般。由于教师信息化素养欠缺,在教学理念上创新性不足,在教学设计上定位不准确,不能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导致学生在国家体质测试时身体素质的合格率较低。(2)两班学生的运动负荷均维持在中等强度,但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的运动强度高于传统课堂教学法,并且其课堂有效度优于传统课堂,更能够创建富有成效的课堂氛围。(3)在基本身体活动能力(50米跑、立定跳远、投沙包)及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集体自尊上,实验班的程度均优于对照班,这说明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基本身体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集体自尊的也有着更佳地促进效果。(4)在坐位体前屈、平衡木两项基本身体活动上,两种教学法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可能是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样本量少或实验时间稍短所致,亦或是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亟需解决。

徐晓慧[2](2021)在《嘻哈舞训练对5-6岁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编制适合幼儿练习的嘻哈舞套路,探究嘻哈舞练习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对沈阳市区9所幼儿园16名患有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嘻哈舞训练,其中男女童各8名。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完成本论文。研究结果:1.实验前期、中期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存在显着性差异(t=-2.551,P<0.05),视觉空间形态感觉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2.499,P<0.05),耐挫能力、自信心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2.905,P<0.05)。2.实验中期、后期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存在显着性差异(t=-2.546,P<0.05),触觉防御过多及反应不足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723,P<0.01),发育期运用障碍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3.038,P<0.05)。实验中期、后期被试视觉空间形态感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9.929,P<0.01),本体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668,P<0.01),耐挫能力、自信心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0.273,P<0.05)。3.实验前期、后期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存在显着性差异(t=-2.785,P<0.05),触觉防御过多及反应不足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724,P<0.01),发育期运用障碍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3.038,P<0.05),视觉空间形态感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9.929,P<0.01),本体觉得分存在极显着性差异(t=-5.668,P<0.01),自控能力、情绪发展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2.087,P<0.05),耐挫能力、自信心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t=-0.273,P<0.05)。4.男童、女童在实验前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得分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嘻哈舞训练干预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前庭平衡和大脑双侧分化、触觉防御过多及反应不足、发育期运用障碍、视觉空间形态感觉、本体感觉、自控能力、情绪发展、耐挫能力、自信心有明显改善作用。2.嘻哈舞训练干预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脑神经抑制困难没有明显改善作用。3.嘻哈舞训练干预对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训练效果不存在性别差异。

赵瑞雪[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乘客乘坐游乐设施风险等级的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乘坐游乐设施的乘客的基础性指标、生理指标以及主观感受问卷结果进行结构化处理并完成数据挖掘,计算不同游乐项目心率、呼吸率的回归模型,构建乘坐安全强度等级预测模型,在乘客乘坐游乐设施前预测刺激强度,为乘客第一次选择适合自己的游乐项目提供较为科学的指导。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将采集到的人体年龄、身高、体重、基础生理值(心率、血压、呼吸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找到相关指标的具体变化趋势,建立不同游乐项目心率最大值与呼吸率最大值回归模型和乘客乘坐游乐项目安全等级分类预测模型。研究结果:(1)过山车项目中受试者乘坐后心率略高于乘坐前心率,且乘坐前后受试者心率差异性显着(P<0.05);木过山车项目中,受试者乘坐前后呼吸率有显着升高,而铁过山车和暴风眼项目并未表现出显着上升;在木过山车和铁过山车项目中,受试者乘坐前后舒张压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一致。乘坐前后血压相对变化较大的项目为暴风眼。在大摆锤项目中,乘客乘坐前后心率显着增加(p=0.00<0.05),呼吸率具有显着性差异,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而乘坐后的舒张压显着低于乘坐前。在跳楼机项目中,乘客乘坐前后心率显着增加且不同年龄段受试者的乘坐中心率最大值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受试者不同阶段的呼吸率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乘客乘坐前与乘坐后的血压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2)最大心率预测公式,暴风眼:最大心率预测值=56.999+0.912*静息心率;木过山车:最大心率预测值=96.653-0.499*体重+0.588*静息心率+0.671*静息下呼吸率+0.210*乘坐前收缩压;铁过山车:最大心率预测值=109.972-0.437*体重+0.739*静息心率;大摆锤:最大心率预测值=81.030-0.217*体重+0.808*静息心率;跳楼机:最大心率预测值=73.383-0.122*体重-0.300*年龄+0.841*静息心率。(3)最大呼吸率预测公式,暴风眼:最大呼吸率预测值=17.956+0.372*静息下呼吸率;木过山车:最大呼吸率预测值=23.324+0.206*静息下呼吸率;铁过山车:呼吸率最大值=19.304-0.105*年龄+0.404*静息下呼吸率;大摆锤:最大呼吸率预测值=15.494+0.028*静息心率+0.392*静息下呼吸率;跳楼机:最大呼吸率预测值=19.099-0.071*年龄+0.411*静息下呼吸率。(4)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安全等级分类模型,暴风眼项目分类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为0.981,木过山车项目分类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为0.970,铁过山车项目分类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为0.955,大摆锤项目分类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为0.994,跳楼机项目分类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为0.998。结论:(1)在所有项目中,乘客在乘坐后短时间内心率、呼吸率仍无法恢复到原有状态,建议乘客在项目与项目之间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在刺激程度方面,木过山车项目刺激程度更大一些,暴风眼、铁过山车、大摆锤项目刺激程度较为适中,而跳楼机项目刺激程度相对偏小。(2)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以建立乘客心率最大值、呼吸率最大值的预测模型。(3)对比不同最大心率推算公式建立的分类模型,发现Celish公式建立的分类模型较好。

张娜[4](2020)在《斯洛文尼亚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以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的经贸联系不断加深,斯洛文尼亚人的汉语学习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孔院成立后极大地促进了该国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目前,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在中小学广泛采用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汉语教学。本文以合作教学理论为指导,调查了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中小学汉语合作教学实施情况,以及中斯教师采用的合作教学模式,结合调查结果和合作教学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影响中斯教师合作的因素、合作教学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论文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明确了合作教学概念,梳理了各国合作教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斯洛文尼亚汉语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通过调查展示了卢大孔院中小学汉语课堂的基本情况,对中斯教师的课堂合作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第三章借助案例展示并分析了中斯教师的汉语课堂合作情况,具体分析了各种合作模式出现的原因、以及各种合作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综合调查、访谈和教学案例,分析了影响卢大孔院中小学合作教学的因素,合作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中斯教师和孔子学院两方面提出了完善合作教学的建议:对中斯教师来说,要树立平等互信合作意识,学习合作教学理论,提高合作教学能力;还要提高各自语言水平,加强沟通,细致备课,而且要灵活选择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孔子学院方面来说,要尽可能地保证师资稳定,也要综合考虑、科学安排合作对象,还应该定期举办中斯教师合作教学交流活动,建立合作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李晓宁[5](2020)在《交流与认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小区居民关系的民俗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近郊兴建了大量的高层商品楼小区,众多居民从内城迁往城郊的商品楼住宅区。这些新兴城市社区是居民交流关系生成的重要文化空间,本文以北京的方庄小区为个案,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生动的个人叙事,主要从日常交流实践的视角探究社区居民的居住关系。地处南二环与南三环之间的方庄小区是北京市政府于1984年正式批准开发建设的高层集合住宅小区。1992年全部完工的方庄是当时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住宅区,也是北京市最早对个人和外籍人士销售商品房的住宅区。它所代表的是在各个城市周边开始发生的城市居民与郊区农民集聚于同一社区的新型居住关系。方庄小区是由原地的农民、个人置业者、带有企业和单位分配住房政策性质的集团购房者所共同组成,这种居住关系的生成,意味着全体居民将要经历一个社区认同与文化融合的公共文化实践的过程。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并不是像原来所在村落那样成为一种绝对的需要,不同的年龄群体或者性别群体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构成各自的日常交流方式。在社区公共生活秩序的建构中,不同的交往行为具有不同的意义。本文设置了几个基本问题来进行研究:家庭生活需求的满足中居民的日常交流实践,个人娱乐需求满足中居民的日常交流实践,服务性的社区公益活动的参与和社区认同,基于社区生活的文艺创作对于社区认同的作用。从家庭层面来看,家庭的日常生活虽然不依赖但也不能完全离开居住社区。从个人层面来看,拥有不同的业余爱好与修养背景的居民结成形式多样的趣缘群体。参与个人喜爱的兴趣团体成为个人融入社区的重要方式。此外,社区新型居住关系的建构离不开居民自觉自愿进入公共领域从事公益活动,做出各种实际的奉献。居民自发创作关于社区生活的文艺作品包含居民的真实感受与想象,这些文艺作品激发了人们关于社区的想象,从而增进了对社区的认同。城市社区居民进行着形式多样的日常交流实践,这些交流既满足着家庭生活的需求,也满足着个人娱乐休闲的需要。居民在社区公益活动参与中获得个人成就感与社区认同感,活动参与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社区生活催生人们的文艺创作,这些包含真实与想象的创作促进对社区共同体的想象,从而达成认同。不管个人生活还是家庭生活都无法脱离社区,基于不同需求的交流实践构成对社区共同体的认同。虽然方庄小区具有特殊性,居民构成关系呈现多元特征,因其成立时间较早,人们经历了比较充分的社区公共生活秩序以及文化建构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注意到家庭在社区日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也注意到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在未来城市社区的发展过程中,民俗学以城市居民小区为单元进行研究是可靠且具有操作性的一种方法。从文化交往的意义,关注居民如何积极建立互动合作和相互服务的关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传统的居住关系在蜕变为一种新型居住关系过程中,仍然保留了传统生活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如何通过交流实现认同是本文的核心问题,将个案置于整个中国城市发展中,民俗学应该关心人们的文化需求以及他们如何创造自己满意的生活,他们不断提出新需求从而建立了当前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与日常生活交流方式。

申琳[6](2020)在《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2014年文化部发布的《2013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泛娱乐”这个概念以后,“泛娱乐”这个词就迅速席卷互联网,并发展成为一大浪潮,而IP(Intellectual Property)在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大热,形成井喷现象。文化IP的商业化让更多的资本充实起来,内容产业得到了多维度、多层面的开发。同样,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新消费观念形成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儿童产业也出现新的发展机遇,儿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巨大,如果用IP将儿童文学、动漫、影视、游戏、教育等多内容形式串联起来,不仅能满足儿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产业打通整个儿童生态链。不过,在对优质内容的海量需求之下,优质儿童IP依旧屈指可数。其实,经过几千年文化传承,我国诞生了许多很好的儿童IP,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我国也具备了很好的讲故事、艺术创意及技术制作等能力,尤其是我国在5G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这些对儿童IP发展而言,都是非常好的优势。但是,一个成功的IP是由IP本身的内涵及其变现形式共同决定的,而我国很多经典的儿童IP由于诸多原因,更多情况是被一次性消费,尤其欠缺儿童IP周边的生产与运营能力,最终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慢慢淡出时代与市场。而有些儿童IP则因为价值本身没有那么高,且缺乏长久生命力,却硬生生地被大资金、大平台强势导流,以商业化的思路运营,甚至为了迎合市场而开始批量“生产”,彻底脱离了IP价值最本质的东西,虽能取得一时的成效,却也终究无法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与市场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儿童IP在泛娱乐时代的运营模式。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儿童IP开发的内涵。在理清相关重点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泛娱乐”背景下儿童IP与成人IP的关系,界定儿童IP与儿童文学的关联,并描述我国儿童IP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总结泛娱乐时代我国原创儿童IP的发展状况并重点分析其运营模式。在描述我国逐步形成完善的泛娱乐产业链的基础上,将我国儿童IP的发展纳入泛娱乐产业链进行考察,并特别强调了我国儿童IP意识在历史上的普遍缺失。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儿童IP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儿童IP三大领域——儿童动画IP、儿童漫画IP、儿童游戏IP——的运营模式逐一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国外优秀的儿童IP运营模式,具体考察了哈利波特、精灵宝可梦、小猪佩奇等全球顶尖的儿童IP,也对迪士尼全产业链运营进行了总结。国外儿童IP运营模式与儿童IP产业链相对而言较为成熟,对我国儿童IP运营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分析我国儿童IP面临的问题,总结我国儿童IP运营模式的三大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千熙庭[7](2020)在《新乡市人民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使用后评价是风景园林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以河南省新乡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访谈、行为观察、动线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调研公园建设情况、园林要素、游客分布、行为特征等内容,进一步运用语义差异量表、层次分析和四分图模型获取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游客活动受不同时段、日期类型、区域景点、行为类型、温度天气、空气质量等多种影响,其中,游客人数峰值在8:00-10:00和14:00-16:00两个时段;全年游客行为主要是休闲娱乐,春秋多为观赏和娱乐活动;老幼人群多在西门大道、大型玩具区、大本营岛和东门大草坪活动;节假日公园内青少年类人群增加明显;夏季高温和冬季雾霾游客数量显着减少。(2)动线分析显示公园主要游览路线为西门-觅香桥-大型玩具区-北门-东门大草坪-荷花湖-海洋馆-动物园-美术馆,涵括公园大部分精华区域,说明公园道路交通合理、景点可达性较高。(3)问卷数据表明游客性别比例基本相等;从红旗区到访公园的游客(41.98%)最多;15-34岁游客(40.33%)最多,且学生类型占比达36.21%;游客收入集中在3000-5000元(34.57%),以本、专科学历(50.21%)居多;游人来园距离多大于2000米(38.68%);来园方式以公交为主(24.28%),耗时15-30min(37.04%)为主,停留时间多为3-6小时(29.22%);节假日到访游客(31.69%),以陪伴家人(59.67%)同游为主;因景色优美(24.28%)前来的游客居多,常被园区环境宜人、设施齐全(各31.69%)所吸引;游客最喜欢的景点是动物园(34.16%)、快乐大本营(35.80%)和荷花湖(36.63%),认为还需增加座椅(43.62%)、活动广场(29.22%)等。(4)SD分析得出游客对公园整体满意度较好,以公园可达性(1.35)最为满意;对停车场布置(-0.18)最不满意;其他满意度较高的因子依次为园内景色>园内环境>游园感受>空间布局;满意度较差因子依次照明设施>设施维护>游乐设施收费>园林建筑。(5)层次分析法可知,准则层权重排序为整体品质(0.3765)>交通状况(0.2376)>服务设施(0.1339)>功能布局(0.1143)>公园管理(0.0764)>景观要素(0.0613)。指标层权重排名前5依次为园内安全性(0.2004)>出入口设置(0.1901)>游园感受(0.0961)>空间布局(0.0915)>园内环境(0.0548);最不重要5项指标依次为园林建筑(0.0057)>园内气候(0.0055)>娱乐设施(0.0037)>水体规模(0.0025)>雕塑小品(0.0024)。(6)四分图模型对29项因子分析显示6个因子位于A优势区,9个因子位于B维持区,6个因子位于C机会区,1个因子位于D修补区,现阶段需要注意加强对落于C、D区因子的完善提升。(7)最后提出了注重地域特色,打造豫北文化,完善功能布局,创新景点设计,做好设施维护,满足行为需求,提升照明管理,抓牢消防安保等公园优化策略。

汪琦琦[8](2020)在《教师的时间去哪儿了 ——罗盘理论的视角》文中提出“时间去哪了?”人们追问时间的下落,在日复一日中度过一天又一天。当将目光聚焦于教育现场中的教师时,因教师在校时间内同学生的相处时间较长,教师一日在校时间及其使用情况,反映学生在校的生活的同时,更是侧面反映教师自我生存状态。随着国家攻坚脱贫的深入开展,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M中学所在地区已脱贫,因而对教育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日益增长,因而选择M中学为例进行研究具有研究价值。本研究聚焦教师时间去哪儿了,以教育现场中的教师时间去向为导向,从学科教学时间、班级管理时间、其他事务时间、集体活动时间和个人支配时间五个方面进行,运用调查研究法,具体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更能全面、客观、直观展示教育一线教师时间管理现实。从M中学获取第一手教师时间管理资料,对M中学师生进行了为期两个学期的观察、访谈等,真实展现教师在校时间管理现状,并以案例的形式呈现教师时间去向的现实图像。教师去向主要从学校制度化时间、教师一日在校时间安排以及教师在校课外生活故事三个角度全面展现教师时间去向现状;制度化时间体现教师在校时间、教学时间和不同教师的教学时间;教师一日在校时间从个案角度、叙事角度分别进行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教师在校课外生活故事聚焦典型教师展现并分析教师时间去向。基于研究发现,本研究以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罗盘理论为教师时间时间去向的原因分析提供理论指导,从生命管理思想、真北原则、角色平衡和要事第一四个维度分析时间管理的影响因素。影响教师的时间管理因素错综复杂,教师的目标、一次选择、时间管理能力等对教师时间去向产生影响。从影响教师时间去向的因素出发,分别从规划生命,确定内心真北,明确教师职责和要事第一四个方面,增强教师时间管理能力,提升教师素养。

殷赛花[9](2020)在《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城市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社会呼声高涨,社会各界对保障城市儿童权益的相关实践也在予以积极推进,国内许多城市兴起建设城市儿童公园的呼应举措。2015年6月1日,广州1个市级和12个区级儿童公园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形成在规模和数量上居国内榜首的公益性儿童公园群落,为广州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系列专门性的市、区级户外儿童游憩景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发展从“生态城市”到“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进化表明,我国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更需扎实有序地推进。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重要构成的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生态效能也需提到更高的层面。笔者在对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在周末和节假日儿童公园内盛况空前的游憩景象,到工作日开放时段却是稀稀落落的另一番景象。在对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进一步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广州儿童公园游憩主体对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使用存在突出的时间和空间不均衡性,严重影响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体验品质和服务效能的提升,阻碍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游憩学、心理学和景观设计学等理论文献的综合研究,以广州多个不同类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设计师访谈法予以调研分析,最后在借鉴美国的“可持续场地倡议”和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基础上,针对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与影响游憩景观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其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维护管理的全寿命周期,提出“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体系和主要构建原则。从满足游憩主体需求的“儿童家庭友好”和促进城市生态健康的“城市生态友好”两个维度来促进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全生命周期内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实现。并从城市系统优化、景观效能提升和景观形态完善三个层面提出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优化的策略和举措。

段明伟[10](2020)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受重视,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当今高校教育也正在经历一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改革,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就受到了教育领域的热切关注。翻转课堂在其他教育学科领域早于深入研究,而在体育教育领域却才是新兴的教学模式,还需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本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相结合,探索该教学模式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即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羽毛球基本技术、体育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术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研究对象,以云南师范大学2018级(本科)公共体育羽毛球课的两个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对照班33人、实验班35人。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经过一学期(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32学时的教学实验,对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班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的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实验后实验班身体素质与对照班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不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即实验后实验班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与对照班的各项身体素质之间没有明显区别。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身体素质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2)实验后实验班羽毛球基本技术与对照班羽毛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相比为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且在后场定点直线击高远球项目差异性非常显着(P<0.01)。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基本技术的学习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3)实验后实验班体育合作学习能力与对照班体育合作学习能力测试结果为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即实验后实验班的体育合作学习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育合作学习方面的能力。(4)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测试结果之间P值小于0.05,差异性显着,即实验后实验班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三项成绩明显优于实验后对照班;学习环境项测试结果P值大于0.05,差异不显着,即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环境的成绩没有明显区别。从自主学习方面来看,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突出效果。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的学生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并不十分明显;(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羽毛球基本技术掌握具有显着性的提升且效果明显;(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体育合作学习能力产生有利影响;(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产生有利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综合以上4个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可以应用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的,甚至可以尝试其他项目的体育教学。然而,传统教学也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并不代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在二者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课前5分钟体育乐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课前5分钟体育乐园(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1.4 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1.5 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5.1 最近发展区理论
        1.5.2 动机激励理论
        1.5.3 游戏化学习理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教学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分析
        3.1.1 国家政策
        3.1.2 领导管理
        3.1.3 场地器材
        3.1.4 教师素养
        3.1.5 学生基本身体形态及生理机能
    3.2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项指标结果与分析
        3.2.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项指标结果与分析
        3.2.2 实验前与实验后各项指标变化的结果与分析
        3.2.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项指标结果与分析
    3.3 实验班与对照班课堂学习有效度的评价
        3.3.1 教师课堂有效度
        3.3.2 学生表现
    3.4 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4.1 教学原则
        3.4.2 教学内容
        3.4.3 教学过程
        3.4.4 教学管理
        3.4.5 教学评价
        3.4.6 注意事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附录A 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C 实验方案
附录D 体育教学实施内容
附录E
附录F 课堂教学的有效度计算方式和范例
附录G
附录H
附录I 基本身体活动测试评分标准
附录J
附录K
附录L 专家信息列表
8 个人简历

(2)嘻哈舞训练对5-6岁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路线
2.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嘻哈舞
        2.1.2 感觉统合
        2.1.3 感觉统合失调
        2.1.4 学龄前儿童
    2.2 研究现状
        2.2.1 幼儿嘻哈舞(Hip-Hop)发展现状
        2.2.2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
        2.2.3 感觉统合失调诱发因素
        2.2.4 感觉统合失调症状
        2.2.5 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2.2.6 感觉统合训练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被试的筛选
        3.1.2 被试基本情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
    4.1 不同性别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差异性分析
    4.2 实验前中期嘻哈舞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
    4.3 实验中后期嘻哈舞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
    4.4 实验前后期嘻哈舞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
    4.5 嘻哈舞训练对不同性别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
    4.6 实验过程中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各项指标变化效果图
5.分析与讨论
    5.1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分析
    5.2 嘻哈舞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干预效果分析
    5.3 嘻哈舞对不同性别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感统发展核对表
附录三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乘客乘坐游乐设施风险等级的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相关指标说明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游乐设施安全的研究
    2.2 加速度对人体生理影响的研究
    2.3 乘坐游乐设施对人体大脑、心血管的影响
    2.4 乘坐游乐设施对人体视觉和前庭功能的影响
    2.5 乘坐游乐设施对人体肺部功能的影响
    2.6 乘坐游乐设施对人体腰椎、颈椎等关节的影响
    2.7 数据挖掘的相关研究
    2.8 乘客乘坐游乐设施安全等级划分依据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验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过山车系列
        4.1.1 过山车系列受试者心率变化分析
        4.1.2 过山车系列项目受试者呼吸率变化分析
        4.1.3 过山车系列项目受试者血压变化分析
        4.1.4 过山车系列项目受试者主观感受情况
        4.1.5 暴风眼项目相关与回归分析
        4.1.6 木过山车项目相关与回归分析
        4.1.7 铁过山车项目相关和回归分析
    4.2 大摆锤项目
        4.2.1 大摆锤项目受试者心率变化分析
        4.2.2 大摆锤项目受试者呼吸率变化分析
        4.2.3 大摆锤项目受试者血压变化分析
        4.2.4 大摆锤项目受试者主观感受情况分析
        4.2.5 大摆锤项目相关与回归分析
    4.3 跳楼机项目
        4.3.1 跳楼机项目受试者心率变化分析
        4.3.2 跳楼机项目受试者呼吸率变化分析
        4.3.3 跳楼机项目受试者血压变化分析
        4.3.4 跳楼机项目受试者主观感受分析
        4.3.5 跳楼机项目相关与回归分析
    4.4 安全等级的分类建模和预测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斯洛文尼亚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以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汉语合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1.3.3 斯洛文尼亚汉语教学研究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斯洛文尼亚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概况
    2.1 斯洛文尼亚汉语教学背景
        2.1.1 斯洛文尼亚教育体系及语言教育
        2.1.2 汉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2.1.3 汉语教学培训
    2.2 中斯方教师情况
        2.2.1 中方教师情况
        2.2.2 斯方教师情况
    2.3 学校课程安排情况
        2.3.1 学校数量及课程类型
        2.3.2 教师课程情况
        2.3.3 汉语教学目标
    2.4 合作教学情况分析
        2.4.1 对合作教学的认识
        2.4.2 合作教学备课情况统计
        2.4.3 合作课堂实施情况统计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3.1 合作教学模式运用情况统计与分析
    3.2 “一人主导,一人辅助”模式案例分析
        3.2.1 “中方主导,斯方辅助”案例分析
        3.2.2 “斯方主导,中方辅助”案例分析
    3.3 “一人主导,一人观察”模式案例分析
        3.3.1 “中方主导,斯方观察”案例分析
        3.3.2 “斯方主导,中方观察”案例分析
    3.4 “互补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3.5 “协同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3.6 “平行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第4章 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分析
    4.1 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效果分析
        4.1.1 学生基本情况
        4.1.2 学生对合作教学的反馈
    4.2 影响合作教学效果因素分析
        4.2.1 合作教学态度
        4.2.2 中斯教师性格
        4.2.3 教师的合作教学经验与能力
        4.2.4 合作备课程度
        4.2.5 中方教师的斯洛文尼亚语水平
        4.2.6 斯方教师的行政事务
    4.3 中斯教师合作教学优势
        4.3.1 丰富汉语课堂活动
        4.3.2 减轻教师教学压力
        4.3.3 拓宽文化教学内容
        4.3.4 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4.4 中斯教师合作教学不足
        4.4.1 教师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4.4.2 课堂教学分工不均
        4.4.3 合作备课力度不足
        4.4.4 中方教师在部分合作课堂中作用有限
        4.4.5 合作教学模式运用较为集中
第5章 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建议
    5.1 对中斯教师的建议
        5.1.1 树立平等互信合作意识
        5.1.2 学习合作教学理论
        5.1.3 中斯教师提高各自语言水平
        5.1.4 课堂内外积极沟通
        5.1.5 合作备课精细化
        5.1.6 合理进行教学分工
        5.1.7 灵活选择合作教学模式
    5.2 对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的建议
        5.2.1 保持师资稳定
        5.2.2 科学安排合作对象
        5.2.3 定期举办中斯教师合作教学交流活动
        5.2.4 建立合作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方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3 学生调查问卷(斯洛文尼亚语版)
    附录4 斯方教师的访谈提纲

(5)交流与认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小区居民关系的民俗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结构
    五、资料的来源
    六、创新点
第一章 北京城郊不同的居住关系
    第一节 北京内城居住关系
        一、北京城市空间格局
        二、胡同里的四合院和大杂院
        三、邻里之间的生活互助
        四、邻里之间的信仰结社
    第二节 近郊菜农村落
        一、近郊农村
        二、作为生产共同体的村落:蔬菜种植
        三、作为生活共同体的村落
    第三节 北京住宅:从平房到高楼
    小结
第二章 从蒲黄榆到方庄小区
    第一节 搬迁上楼:村落共同体的解体
    第二节 北京首个商品楼住宅区
        一、方庄地区的建立
        二、方庄地区的居民组成
        三、空间资本化与城市居住空间的高楼化
    小结
第三章 小区中家庭之间的交流
    第一节 以舞为媒:“越跳越熟,越跳越亲”
        一、舞队之中
        二、舞场之外
    第二节 共享养娃与家长社交:“快乐小陶子”公益绘本读书会
        一、扎根社区的亲子阅读
        二、社区之内的居民交流实践
        三、走出社区的儿童集体活动
    小结
第四章 休闲模式与社区认同
    第一节 方庄民间艺术馆
        一、从地下群租房到方庄民间艺术馆
        二、串珠手工艺术班
    第二节 美娘合唱团
    第三节 书画协会
        一、“这是我的另一个家”
        二、以书画结友
    第四节 围圈踢毽
        一、作为传统体育运动的踢毽
        二、结伴踢毽
    第五节 社区邻里节
    小结
第五章 作为公共服务的社区参与
    第一节 寻找地方历史、手绘方庄地图
        一、寻找“蒲黄榆”的由来
        二、手绘方庄地图
    第二节 “十姐妹”志愿环保服务队
    第三节 治安巡逻队
    第四节 八老议政团
    第五节 “掌上四合院”
        一、掌上四合院
        二、从网络社群到面对面交流
    小结
第六章 社区的想象与建构
    第一节 作为心理认同的集体想象
    第二节 “想象的共同体”:社区生成的重要方式
        一、社区小报《方庄生活》
        二、网络互动
        三、参与和旁观:个人叙事的社区活动
    第三节 社区的真实与想象:围绕社区生活的文艺创作
        一、文字书写:现代社区的重要认同方式
        二、观看与记录:方庄的光影记录
        三、歌唱“我们的社区”
        四、画中“方庄”
    小结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对本文相关范畴的基本解释
        1.1.1 泛娱乐与IP
        1.1.2 社交媒体
        1.1.3 粉丝和粉丝经济
        1.1.4 社群
        1.1.5 二次元
        1.1.6 Z世代和新生代父母
    1.2 选题背景
    1.3 选题意义
    1.4 国外关于文化产业与IP问题的研究现状
        1.4.1 文化产业的范畴
        1.4.2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
        1.4.3 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5 国内关于IP问题的研究
        1.5.1 IP现象早已存在,但IP问题研究是新问题
        1.5.2 我国关于IP问题的专着
        1.5.3 我国关于IP问题的其他文献
        1.5.4 我国关于儿童文学的研究现状
        1.5.5 我国针对儿童IP运营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学方法
        1.6.2 数据分析法
        1.6.3 跨学科研究方法
    1.7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7.1 研究创新点
        1.7.2 研究难点
    1.8 研究框架
第2章 儿童IP开发运营的内涵
    2.1 IP的内涵和特点
        2.1.1 IP的内涵
        2.1.2 从吉祥物IP运营透视IP内涵
        2.1.3 优秀IP的特质
    2.2 儿童IP
    2.3 儿童IP与成人IP的关系
        2.3.1 成人IP的儿童化
        2.3.2 儿童IP的全年龄层化
        2.3.3 介于儿童IP和成人IP之间的“儿童IP成人化”IP
    2.4 儿童文学及其与儿童IP的关系
        2.4.1 发展中的中国儿童文学
        2.4.2 泛娱乐时代儿童文学出版的大发展与新突破
        2.4.3 儿童文学是儿童IP内容运营源头之一,但不等于就是儿童IP
第3章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概观
    3.1 泛娱乐时代我国的泛娱乐产业链
        3.1.1 腾讯: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娱乐新生态
        3.1.2 阿里巴巴:打造阿里大文娱
        3.1.3 百度: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泛娱乐
    3.2 泛娱乐产业链上的儿童IP发展状况
第4章 我国儿童IP运营的历史与现实
    4.1 动画IP:儿童IP最主要的IP形式
        4.1.1 中国动画第一个黄金期(1957-1967年)
        4.1.2 中国动画第二个黄金期(1979-1989年)
        4.1.3 中国动画缓慢发展期(1990-2010年)
        4.1.4 动画IP萌芽期(2011-2015)
        4.1.5 动画IP成长期(2015-至今)
    4.2 动画电影IP
        4.2.1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经典IP与国人的“大圣情怀”
        4.2.2 《大鱼海棠》:成功的衍生品周边运营
        4.2.3 《大护法》:暴力美学与内容硬伤的悲歌
        4.2.4 《风语咒》:构建“中国超级武侠世界观”IP群的试水运营
        4.2.5 《白蛇:缘起》:传统IP的创新价值的实现
        4.2.6 《哪吒·魔童降世》:颠覆经典,衍生新的儿童IP
    4.3 网络漫画IP:二次元文化成主流
        4.3.1 《狐妖小红娘》:动画热播赋能原着漫画
        4.3.2 《一人之下》:传统文化灵魂下的消费者认同
    4.4 游戏IP:机遇和挑战并重
        4.4.1 《王者荣耀》:现象级游戏IP的荣耀
        4.4.2 《阴阳师》:“以玩家为本”的衍生开发
第5章 国外优秀儿童IP的运营分析
    5.1 哈利波特:从畅销小说到IP多元化商业开发模式
        5.1.1 “哈利波特”IP开发的核心:系列小说与系列电影
        5.1.2 “哈利波特”IP的游戏开发
        5.1.3 “哈利波特”IP的主题公园建设
        5.1.4 “哈利波特”IP周边衍生品链建设
    5.2 精灵宝可梦:从反应平平的游戏到全球第一大儿童IP
        5.2.1 漫画游戏联动,“精灵宝可梦”IP价值显现
        5.2.2 技术+社交的产品模式激发IP的独特价值
        5.2.3 IP大电影: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的价值进化
        5.2.4 联名营销:IP商业价值的充分释放
    5.3 小猪佩奇:中国社交媒体捧红的儿童IP
        5.3.1 《小猪佩奇》的成名史:从儿童IP到全民IP
        5.3.2 《小猪佩奇》IP的核心价值:家庭教育价值观的挖掘
    5.4 迪士尼全业产业链运营
        5.4.1 迪士尼媒体网络
        5.4.2 迪士尼主题公园
        5.4.3 迪士尼影视娱乐
        5.4.4 迪士尼消费品
第6章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的问题与对策
    6.1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面临的问题
        6.1.1 儿童IP产业链不够健全
        6.1.2 儿童IP全年龄段的开发意识不足
    6.2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的对策
        6.2.1 孵化阶段:打造优质儿童IP内容
        6.2.2 放大阶段:善用社交媒体宣传
        6.2.3 变现阶段:跨界运营,进行商业化运作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新乡市人民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综合性公园
        2.1.1.1 综合性公园的概念
        2.1.1.2 综合性公园的分类
        2.1.1.3 综合性公园的功能
        2.1.2 使用后评价
        2.1.2.1 使用后评价的概念
        2.1.2.2 使用后评价的程序
    2.2 文献研究综述
        2.2.1 综合公园研究综述
        2.2.1.1 综合公园发展历程
        2.2.1.2 综合公园研究方向
        2.2.2 使用后评价研究综述
        2.2.2.1 国外POE研究综述
        2.2.2.2 国内POE研究综述
        2.2.3 新乡市人民公园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乡市人民公园调查方法与内容
    3.1 公园概况
        3.1.1 自然环境
        3.1.2 区位布局
        3.1.3 周边环境
    3.2 调查方法
        3.2.1 公园前期勘察方法
        3.2.2 使用后评价研究调查方法
        3.2.3 调查数据分析方法
        3.2.4 综合评价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乡市人民公园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构成要素分析
        4.1.1 地形水体分析
        4.1.2 道路交通分析
        4.1.3 功能分区分析
        4.1.4 建筑及设施分析
        4.1.5 植物景观分析
        4.1.6 人文景观分析
        4.1.7 标识系统分析
        4.1.8 照明系统分析
    4.2 时空特征分析
        4.2.1 行为特征分析
        4.2.2 区域景点分析
        4.2.3 时段特征分析
        4.2.4 四季对比分析
        4.2.5 使用群体分析
        4.2.6 游客动线分析
        4.2.7 温度对行为活动影响分析
        4.2.8 PM2.5对行为活动影响分析
    4.3 访谈与行为痕迹分析
        4.3.1 现场访谈分析
        4.3.2 行为痕迹分析
    4.4 调查问卷分析
        4.4.1 游园者基本情况
        4.4.2 公园使用情况
    4.5 综合评价分析
        4.5.1 SD量表满意度分析
        4.5.2 评价指标重要性分析
        4.5.3 四分图综合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乡市人民公园提升策略
    5.1 构成要素
        5.1.1 功能布局
        5.1.2 道路交通
        5.1.3 区域景点
        5.1.4 建筑设施
        5.1.5 人文绿化
        5.1.6 照明消防
    5.2 时空特征
        5.2.1 空间维度
        5.2.2 时间维度
    5.3 使用者诉求
    5.4 公园管理
        5.4.1 安保管理
        5.4.2 维修养护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构成要素结论
        6.1.2 时空特征结论
        6.1.3 问卷调查结论
        6.1.4 综合评价结论
        6.1.5 总结论
    6.2 讨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教师的时间去哪儿了 ——罗盘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
        1.一天要是有25个小时就好了
        2.由接触产生的好奇
        3.在教育现场寻找答案
    (二)研究意义
        1.丰富教师时间管理理论
        2.为教师有效时间管理提供借鉴
        3.为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三)文献综述
        1.时间管理的研究
        2.教师时间管理的研究
        3.罗盘理论在教师时间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4.已有研究评析
    (四)概念界定
        1.时间管理
        2.教师时间
        3.罗盘理论
    (五)研究设计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对象
        4.研究思路
一、现实样貌——教师的时间去哪儿了
    (一)制度化的的教师时间
        1.作息时间表:在校时间的缩影
        2.课程表:课时的轮廓
    (二)教师的一日生活
        1.卢老师的十二时辰
        2.应接不暇的一天
    (三)教师的课外生活故事
        1.被手机支配的恐惧
        2.政教处就是老师的办公室
        3.办公室独幕剧
        4.做个完美教育的追求者
        5.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二、理性诠释——基于罗盘理论的分析
    (一)心中之火的点燃
        1.发展需求的修正
        2.人生方向的偏移
    (二)时钟还是罗盘的选择
        1.围绕时钟的混乱
        2.让罗盘指引方向
    (三)在不同的角色中寻求平衡
        1.在角色中迷失
        2.做好该做的事
    (四)在时间的象限里游走
        1.新教师的难言之隐
        2.带着感动再出发
三、解决方略——基于罗盘理论的建议
    (一)规划生命:点燃心中之火
    (二)时钟到罗盘:确定内心真北
    (三)角色平衡:明确教师职责
    (四)要事第一:区分轻重缓急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国外儿童公园发展动态
        1.2.2 国内儿童公园发展动态
        1.2.3 国外游憩理论研究
        1.2.5 国内游憩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意义与方法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公园绿地与儿童公园
        2.1.2 游憩、游憩系统
        2.1.3 游憩景观
        2.1.4 游憩需求与游憩体验
        2.1.5 全生命周期
        2.1.6 儿童权力公约
        2.1.7 可持续的公园绿地雨水管理系统
    2.2 理论基础
        2.2.1 游憩学理论
        2.2.2 心理学理论
        2.2.3 景观设计学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及相关理论
        2.2.5 人对环境的需求层次理论
        2.2.6 景观生态学及生态城市理论
    2.3 儿童公园功能及其游憩景观解析
        2.3.1 儿童公园的功能及分类
        2.3.2 儿童公园游憩主体
        2.3.3 儿童游乐景观类型
        2.3.4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
    2.4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2.4.1 儿童公园生态系统健康
        2.4.2 儿童公园游憩主体需求
        2.4.3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成本
    2.5 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
        2.5.1 罗里.迈尔斯儿童探险园
        2.5.2 成都麓湖红石公园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广州的儿童公园游憩景观调研分析
    3.1 调研对象解析
        3.1.1 广州城市概况
        3.1.2 广州城市生态现状
        3.1.3 广州儿童公园发展历程
        3.1.4 游憩景观调研对象选取
    3.2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现状调研
        3.2.1 广州市级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现状
        3.2.2 广州市儿童公园游憩主体时空分布
        3.2.3 广州区级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现状
    3.3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需求问卷调研
        3.3.1 问卷基本情况
        3.3.2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主体构成及空间分布
        3.3.3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时间特性
        3.3.4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环境及活动需求
        3.3.5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体验需求
        3.3.6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收获需求
        3.3.7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满意度需求
    3.4 广州市儿童公园设计人员访谈
    3.5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调研综合分析
        3.5.1 广州儿童公园景观游憩主体需求
        3.5.2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社会功能
        3.5.3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生态及其他功能
        3.5.4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可达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体系构建
    4.1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常见问题分析
        4.1.1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与游憩主体需求的错位
        4.1.2 儿童公园部分游憩景观功能效率偏低
        4.1.3 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维护管理难度大
    4.2 构建“友好型”游憩景观优化体系
        4.2.1 “友好型”游憩景观理念的提出
        4.2.2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的含义
        4.2.3 “城市生态友好”是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的基础
        4.2.4 “儿童家庭友好”是优化儿童公园游憩景观活力的保障
        4.2.5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构成
    4.3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全生命周期
        4.3.1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规划设计
        4.3.2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施工建造
        4.3.3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维护管理
    4.4 友好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构建原则
        4.4.1 系统化原则
        4.4.2 安全互动原则
        4.4.3 复合高效原则
        4.4.4 动态维护原则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策略
    5.1 广州儿童公园与城市关系优化策略
        5.1.1 构建合宜的城市儿童户外游憩体系
        5.1.2 完善各区级儿童公园的到达交通体系
        5.1.3 加大社区儿童户外游憩景观的建设力度
        5.1.4 提升儿童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功能
    5.2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服务功能效率优化策略
        5.2.1 改善游憩景观的地域适应性
        5.2.2 提升游乐景观的复合多元性
        5.2.3 增强游乐景观的互动参与性
        5.2.4 兼顾各类型游憩群体需求
        5.2.5 强化公园生态效益的提升
        5.2.6 构建智慧型儿童公园游憩景观监管平台
    5.3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形态优化举措
        5.3.1 游乐设施场地
        5.3.2 主题游憩景观
        5.3.3 沙池
        5.3.4 水景
        5.3.5 雨水花园
        5.3.6 湿地
        5.3.7 草地
        5.3.8 林地
        5.3.9 科普景观
        5.3.10 运动场地
        5.3.11 服务设施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广州儿童公园基本信息(一)
    附录2 广州儿童公园基本信息(二)
    附录3 广州儿童公园游憩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4 可持续场地倡议SITES2.0版评估系统内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
        1.1.2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1.1.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1.1.4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1.1.5 翻转课堂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热点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3.1 研究的重点
        1.3.2 研究的难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翻转课堂”的概念
        2.1.2 模式
        2.1.3 教学模式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翻转课堂起源
        2.2.2 国外翻转课堂的发展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展脉络
        2.3.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研究
        2.3.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3.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3.5 国内翻转课堂在体育领域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翻转课堂教学特点、要素
    4.1 翻转课堂教学特点
        4.1.1 颠倒传统教学流程
        4.1.2 教师角色的转变
        4.1.3 传授方式的创新
        4.1.4 课堂时间的分配
    4.2 翻转课堂教学要素
        4.2.1 翻转课堂的学习资源
        4.2.2 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
        4.2.3 翻转课堂的支撑环境
第5章 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结果分析
        5.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5.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5.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合作学习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5.1.4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5.2 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测试结果分析
        5.2.1 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5.2.2 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5.2.3 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合作学习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5.2.4 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5.3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测试结果分析
        5.3.1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5.3.2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5.3.3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合作学习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5.3.4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5.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结果分析
        5.4.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5.4.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5.4.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合作学习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5.4.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1.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的提高不明显
        6.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羽毛球基本技术
        6.1.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育合作学习能力
        6.1.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习体育自主学习能力
    6.2 建议
        6.2.1 将翻转课堂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进行推广
        6.2.2 加大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负荷
        6.2.3 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监控与培养
        6.2.4 培养和提升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课前5分钟体育乐园(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朱会会.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嘻哈舞训练对5-6岁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的影响[D]. 徐晓慧.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乘客乘坐游乐设施风险等级的预测研究[D]. 赵瑞雪. 中北大学, 2021(09)
  • [4]斯洛文尼亚中小学汉语课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以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张娜.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3)
  • [5]交流与认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小区居民关系的民俗学研究[D]. 李晓宁. 山东大学, 2020(07)
  • [6]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D]. 申琳. 吉林大学, 2020(01)
  • [7]新乡市人民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D]. 千熙庭. 广西大学, 2020(02)
  • [8]教师的时间去哪儿了 ——罗盘理论的视角[D]. 汪琦琦.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9]广州儿童公园游憩景观优化研究[D]. 殷赛花.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段明伟.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运动天堂课前5分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