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中的教师素质

论素质教育中的教师素质

一、谈素质教育中的教师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杨刚[1](2020)在《浅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文中认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事业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不管哪一门学科都必须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引起高度重视,美术学科综合了心理及艺术,学习美术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个人素养也能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得到提升。下面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素质教育下如何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李远辉[2](2020)在《民国体育家金兆均体育思想研究与启示》文中提出金兆均作为我国近现代体育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金兆均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体育理论家,一生奋笔不息,编撰出版体育理论着作,在实际的教学与实践中他更是一位教育家和身体力行的实干派;在其从事体育事业生涯的60多年中,他兢兢业业对待教学工作,积极创办学校和体育理论期刊,身体力行的体育实践行为和言行举止获得了我国广大体育事业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和敬重。同时因为金兆均先生长期从事大学与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且有赴美留学的经历,高深的学术造诣,更是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理论着作和经验,虽时过境迁,然其思想中的精髓却意义深远、经久不衰,具有重要的体育史学价值与现代启示意义。本研究以金兆均体育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朋辈评议法、专家评价法等研究方法对金兆均体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对我国当代及未来体育发展的启示、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基于资料收集与文献研究,本研究提出了体育家金兆均体育思想五个方面的核心观点:(1)“体育救国”论;(2)“五育并重”观;(3)“学生发展中心”论;(4)“民众体育普及”观;(5)“体卫健康结合”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体育家金兆均体育思想的历史贡献:(1)促进了中西方体育的融合发展;(2)增进了国民体质的健康意识;(3)推动了我国近代体育的发展;(4)率先对我国体育管理进行了研究。根据金兆均体育思想的主要核心观点,结合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金兆均体育思想对当代体育发展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1)当代体育发展的启示:有助于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有助于推进“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战略计划;有助于构建国民体质健康教育体系。(2)当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有助于提高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有助于提升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助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实践。

周铭[3](2020)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关怀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和精神境遇的关注,旨在尊重人的合理诉求和人格尊严,通过温馨问候、温暖呵护与温情相助,实现对人类精神解放和自由发展的追求。民办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初心与使命。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民办高等教育必然要致力于对人的普遍关怀,肯定大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人格尊严,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民办高校形势向好、成绩显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特点。民办高校学生关怀不仅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更是培育大学精神、浓厚大学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增强大学生的归属认同、构建和谐校园以及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伦理思想历来以关怀道德价值为核心,儒家学派仁爱的关怀思想、墨家学派兼爱的关怀思想、道家学派天人合一的关怀思想、佛家慈悲为怀的关怀思想内涵丰富,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重视人的生存、发展及人的价值,关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人本思想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价值导向;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饱含浓厚的关怀情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现实基础。近些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缺失现象仍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爱和责任缺失、公平和正义缺乏、精力和资源投入不够、人格和尊严受损、自信和自由不足等。而问题的归因主要是民办高校办学目的功利、教师责任淡薄、政府关怀缺位、社会认可偏低、家长教育方式欠妥等。关怀民办高校大学生,意义深远、刻不容缓,应遵循真诚原则、公正原则、关爱原则、守信原则、义利原则等,并将之融入教育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本文就民办高校学生关怀的重要性、必要性、关怀内涵以及关怀路径进行可行性探究。分别从学校、政府、社会、家庭、学生五个层面,提出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措施。在学校关怀方面,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担负立德树人的责任,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营造爱生惠生的氛围;在政府关怀方面,要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在社会关怀方面,要加强舆论引导,拓宽资助渠道,强化企业责任;在家庭关怀方面,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重视沟通陪伴,重视对子女精神文化的培育;在自我关怀方面,大学生要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蔡银辉[4](2020)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以T市F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寓言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情节生动,具有丰富的哲理性与深刻的教育性。因文本特点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寓言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名师温儒敏在教育部举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讲话指出:要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特别强调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应当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重申了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为小学寓言教学指明了前进方向。论文认为寓言教学应依据课标要求,关注具体学段的教学目标,紧扣“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这一核心,发挥寓言文本自身优势,通过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培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寓言学习动机,鼓励学生试错等方式为寓言教学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字识读、讲述故事,改写寓言、探求寓意,德育教育、美育培养,古今传承、中西对照等具体举措,实现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教学目标。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及研究现状等。第一章探究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可行性。结合小学课内课外寓言选篇情况,对寓言选文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寓言文本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及学习特点等多个因素,佐证小学寓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性。第二章是对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综合考虑教师及小学生特点,调查过程中教师采用调查问卷,学生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并与课堂实录观察相结合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第三章论述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无论是在问题归纳还是原因分析上都离不开教师、学生两方面要素。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深刻、自身专业素养较低等导致寓言教学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出现教学模式固化、忽视学段差异等问题;学生寓言学习动机功利性强、寓言学习过度依赖教师等导致在寓言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出现寓言学习动机不端、寓言自主学习能力低等问题。第四章结合寓言教学问题及成因从优化外部环境、充实内部条件以及细化寓言教学方式三方面提出促进小学寓言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本文将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实践相结合,既符合现阶段语文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又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本研究能在补充小学寓言教学及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的同时,为教师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寓言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夯实小学阶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冯琳琳[5](2020)在《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研究 ——以Z基金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学校硬件设备、师资和家庭资本的不足,以及乡村教育者对儿童素养培育的忽视,乡村儿童的素养教育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近些年,基金会对教育的支持已不局限于资金,越来越多地开始促进教育变革。社会上涌现出一批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的素养教育援助,Z基金会就是其中一股社会力量。基于此背景,本研究围绕“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这个核心话题展开,主要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民间公益组织如何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第二,在参与过程中,民间公益组织遇到什么困境?困境的成因有哪些?第三,如何解决遇到的困境?第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和经验?本研究以Z基金会为个案,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路径、困境、对策及经验。在研究初期,本研究收集了400余页的Z基金会年度报告(2008年-2018年)、素养教育课程指南、课程纲要及教学方案等文本材料。接着对一位基金会工作人员进行两次半结构化访谈,并深度访谈了9位受援学校乡村教师以及3名乡村学生。通过对以上文本材料和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研究发现。首先,民间公益组织从以下两个方面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一是直接推动学校教学空间改革与课程建设;二是动员乡村教师、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一方面,Z基金通过在乡村学校建立“梦想中心”来传达素养教育理念。“梦想中心”的物理空间布局传达以下空间价值:消解“中心-边缘”空间结构,消除空间权威;赋予教师、学生空间人权,促进空间互动;拓展教室空间资源,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除了推动教学空间变革,Z基金会还以“核心素养”逻辑、跨学科逻辑、生活逻辑构建儿童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即“梦想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梦想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嵌入学校课程表,开展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合作探究学习,并发展了多主体、多层次的课程评价。另一方面,Z基金会动员多方力量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比如通过教师培训、教师激励、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等途径培养教师素养教育观念,提升素养教育能力。与当地政府部门按照1:1资金投入配比完成“梦想中心”建设,并激活政府部门参与到“梦想课程”的推广与落实中。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体现出对民众的动员,Z基金会还动员学术群体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评估。其次,研究发现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存在困境,如素养教育课程的开设频次无法得到保证,部分学校和教师表现出对素养教育课程的抵触;素养教育于乡村学生而言仅仅是“调味品”,素养教育空间异化为释放应试压力的场所,学生素养的迁移性不足。再次,本研究主要从课程内容、课程开发、教育观念以及空间建设四个方面对以上困境进行分析。比如部分素养教育课程知识性不足,导致学生学习活动肤浅化;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脱离;教育者观念上存在“教育短视”;“梦想教室”本身生产了素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隔、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的区隔。最后,研究从民间公益组织、政府部门、乡村学校三个层面提出应对困境的举措。从民间公益组织层面来说,应该提升素养教育课程质量;关注教师课程研发能力;将素养教育向学科课程渗透。从政府层面来看,应该通过教师激励政策推动素养教育课程的研发与落实,并整体规划与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地方课程体系。从乡村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评价机制,并引领多主体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另外,Z基金会的教育实践也给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方面,增强自身参与乡村素养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外部力量,搭建素养教育公益网络。

刘斌[6](2020)在《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自身前途与命运,更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重视高校本科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民族振兴的时代呼唤,更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建设、高校健康和谐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能够为本科生素质教育与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构建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此外,通过研究能够深入的了解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应用的情况,探索出军人综合素质中优秀因素融入本科生素质教育相应的有效路径,为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促进本科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以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方法对天津市五所院校进行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保障机制,即:加强学校中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建设,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探索全面育人的视角;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充分挖掘高校文化资源;加强部队特色组织建设,不断优化高校氛围设置;提升教育者的素质,优化教师团队结构;强化校园网络阵地,宣扬部队优秀文化;发挥退伍复学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建立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军人综合素质融入本科生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张洁[7](2020)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自长沙市望城区三所小学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认为:个体能力的增长不能仅仅依靠个体所接受的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依靠个体的劳动实践教育。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的教育体制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与劳育紧密结合起来,把这“五育”作为称量新中国人才的标准。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了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中小学生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劳动意识越来越淡薄;社会、家庭、学校忽略了劳动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2019年2月22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登载《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大大加强劳动教育就是其中一个工作要点,并明确规定了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不管是从全球教育大形势,还是从培养学生个体整体素质来说,都具有重要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阵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非常重要,为此要使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劳动教育,防止劳动教育边缘化现象的产生,转变旧观念,以新观念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从而提高小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引导、促进当地劳动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意见或法规,优化配置劳动教育资源,实施劳动教育效果最大化。目前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出现了很多令我们堪忧的现象,因此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帮助全国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此次课题研究的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以及相关理论概述等方面。第一章对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的几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劳动教育现状(功能定位、组织条件、实施内容、实施方式、评价管理和保障条件等进行了分析,调查过程中在这几所学校发放了问卷,对教师、学生、家长、校长进行了访谈。第二章根据前面章节中调查数据的研究结果,得知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教育存在着的种种问题,进而剖析原因,而形成这些的成因则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考评机制、家庭教育欠缺、学校教育忽视。第三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提出转变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政府要提高保障措施,促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在课堂中的开展情况;提升家庭劳动教育等。

黄平[8](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班干部培养研究 ——以重庆工程学院为例》文中指出学生干部制度是贯穿我国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整个学程的制度安排,对于学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班级既是学习组织,也是行政管理组织。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干部群体中某些成员表现出强烈的官僚作风、争权夺利、趋炎附势等问题,由此导致人们对该群体的合法性发生质疑。班干部是班级组织中的有权力者,他们较之普通班级成员对班风、学风的形成影响更大,因此如何培养班干部是摆在辅导员、班主任和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尝试从核心素养理论出发,以高校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之不足及原因为核心研究问题,对重庆工程学院展开个案分析,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搜集资料,集中探讨高校学生班干部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高校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原因何在等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将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核心素养教育理论,从国家、学校、学生和社会诸层面提出促进高校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发展的若干建议和对策。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除第一部分“导论”和第六部分“结论”之外,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简述本研究立足其上的基本理论,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核心素养教育理论,为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现状与问题”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本部分通过对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教师和班干部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获得如下结果:其一,高校班干部核心素养模型,该模型由四个一级指标和十六个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为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素养和心理素养。二级指标为对党忠诚、热爱国家、追求进步、关心时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服务精神、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自信心、抗压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兼顾工作与学习的能力。其二,就重庆工程学院学生班干部群体的核心素养整体状况而言,只有不到3成的受访教师认为其整体状况是令人满意的,而有将近6成的受访班干部表示满意。相应的,受访教师和班干部在多数具体指标上的评价也存在类似的差异。尽管如此,两类受访对象在班干部的追求进步、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四项指标上的评价都是偏低的,表明它们都一致同意班干部在上述四个方面的表现相对更差。第四部分为“学生班干部问题的影响和归因分析”也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本部分通过对两类受访群体都趋向于认为班干部缺乏崇高理想、丧失政治热情、责任心不强、较少奉献精神、不会推陈出新以及不善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而且有3成受访教师和班干部表示班干部群体中存在官僚主义和热衷名利的现象。研究表明,流行的利己主义价值观念的导致以上问题发生的主导原因。学校对班干部培养不重视、消费主义文化盛行和学生的独生子女身份对上述问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有超4成的受访学生认为班干部选拔方式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五部分是关于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提升对策的思考,在这里提出可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着手解决当前高校班干部群体核心素养之不足和严重问题,学校应从观念和制度设计两个维度进行班干部核心素养教育。教师应转变管理观念,将学生自治落到实处,并积尝试探索培养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的可行路径和方法。学生应转变自己的价值观念,以班级主人翁自居,积极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王江波[9](2020)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现实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联系在一起”,“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环节”,本选题正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而产生。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指的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带来的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促进的影响、效果及能力。该研究有利于丰富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研究和理论视野,对于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以下简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回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改进的需要、立德树人的高校之本守正创新的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具体来说,本研究聚焦于从研究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迫切需要到探究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与挖掘古今中外相关思想资源;再研究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两者的内在关系,进而剖析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及作用发挥机制,再结合现实对其现状进行考察,进而提出优化作用发挥的策略。归结起来,本研究集中于以下几大问题的探讨。第一,挖掘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理论基础与思想借鉴。从国家核心竞争力、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立德树人发挥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为切入点,寻找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与中外思想资源。“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基础”“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决定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文化价值因素、心理与精神因素、态度因素、民族性格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显性影响是重要的西方思想资源。第二,厘清了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两者的内在关系。在对立德树人、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核心概念的内涵、要素、地位的分析基础上,进而把握“时代新人”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实践主体。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两者的内在关系则表现为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筑于形成国家开放战略中相互渗透,共建于互为对方营造环境中相互协调,共构于实现人全面发展目标中相互支撑。第三,剖析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及其作用发挥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发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智力支持、人才支撑、环境优化的保障作用等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以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方向机制,以教育具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为连接机制,以把方向、协调各方等为内容的党的领导为保证机制,以人的利益、使命、理想为导向的个人发展动力机制等则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发挥机制。第四,分析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的现状及优化路径。根据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排名和总结立德树人的表现,构建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指标体系。用显示性指标概括分析了两者常年的整体状况,用解释性指标详细分析了两者近年的具体状况,得出需要继续重视“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论。最后从加深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全方位认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等维度探讨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优化路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弥补了立德树人促进国家发展缺少实证研究的短板,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统计(共计21年),并与国际数据进行结合,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方艳花[10](2019)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民办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实践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职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门基础学科,为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国家对中职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行,语文核心素养随之提出,针对目前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民办中职学校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中职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和核心目标。但在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素质,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学校办学环境、条件等因素,造成了民办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课程安排不合理,教材利用度不足,教学方式传统且枯燥等问题,导致民办中职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缺失。本文由五个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梳理选题涉及的主要概念,通过梳理选题的相关文献,分析其研究现状,明确核心素养内涵。第二部分是民办中职学校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的依据,结合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以及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维度解析,明确了民办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民办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现状的调查分析。笔者以云南省杨林职教园区内的3所民办中职学校为例,以随机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得出目前民办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教学目标与内容融合度低、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深入、专业针对性不强,进一步针对学生和教师对民办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因。第四部分针对当前民办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下,改进民办中职语文教学的对策。最后为总结,总结了当前背景下提升民办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对本研究在理论层次,调查样本及数据的针对性的不足进行反思。

二、谈素质教育中的教师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素质教育中的教师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美术学科没有受到学校与学生的重视
    (二)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比较落后
二、素质教育下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来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将科学合理的多元化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构建出来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1. 利用多媒体教学
        2. 组织学生课外写生,提升学生的认知力
    (五)因材施教,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
结语

(2)民国体育家金兆均体育思想研究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民国时期
        2.体育家
        3.体育思想
    (二)金兆均的人生经历与学术成果
        1.金兆均的生平经历
        2.金兆均的学术成就
    (三)金兆均体育思想的前人研究综述
    (四)金兆均体育思想前人研究的评价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历史分析法
        3.文本分析法
        4.质性研究信效度检验方法
        (1)朋辈评议
        (2)专家评议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金兆均体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1.金兆均体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金兆均体育思想形成的教育背景
        3.金兆均体育思想形成的实践背景
        4.小结
    (二)金兆均体育思想的核心观点
        1.“体育救国”论
        (1)倡导体育,尚武救国
        (2)振兴体育,强民强国
        2.“五育并重”观
        (1)强调五育并重之重大意义
        (2)重视学校体育之重要地位
        3.“学生发展中心”论
        (1)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
        (2)重视青年体育的发展
        4.“民众体育普及”观
        (1)重视民众体育的普及
        (2)重视学校课余体育的普及
        5.“体卫健康结合”论
        (1)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
        (2)重视学校运动卫生和卫生防疫
    (三)金兆均体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1.促进了中西方体育的融合发展
        2.增进了国民体质的健康意识
        3.推动了我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4.率先对我国体育管理进行了研究
    (四)金兆均体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1.金兆均体育思想对未来体育的启示
        (1)有助于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2)有助于推进“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战略计划
        (3)有助于构建国民体质健康教育体系
        2.金兆均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启示
        (1)有助于提高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
        (2)有助于提升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3)有助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实践
五、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金兆均大事件年表
    附录 B:金兆均作品一览表
    附录 C:金兆均代表作《体育行政》
    附录 D:金兆均体育思想研究专家评议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 国内研究综述
        1.1.2 国外研究综述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内涵及意义
    2.1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内涵
        2.1.1 关怀的内涵
        2.1.2 大学生关怀的内涵
        2.1.3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内涵
    2.2 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意义
        2.2.1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
        2.2.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归属认同
        2.2.3 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2.2.4 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3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理论基础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怀思想
        3.1.1 儒家的“仁爱”思想
        3.1.2 墨家的“兼爱”思想
        3.1.3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3.1.4 佛家的“慈悲为怀”思想
    3.2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3.2.1 关怀人的需求
        3.2.2 尊重人的人格尊严
        3.2.3 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3 中国共产党人的关怀思想
        3.3.1 毛泽东关怀思想
        3.3.2 邓小平关怀思想
        3.3.3 江泽民关怀思想
        3.3.4 胡锦涛关怀思想
        3.3.5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4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存在的问题
        4.1.1 爱和责任缺失
        4.1.2 公平和正义缺乏
        4.1.3 精力和资源不够
        4.1.4 人格和尊严受损
        4.1.5 自信和自由不足
    4.2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办学目的功利
        4.2.2 教师责任淡薄
        4.2.3 政府关怀缺位
        4.2.4 社会认可偏低
        4.2.5 家长教育欠妥
第5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伦理原则
    5.1 真诚原则
    5.2 公正原则
    5.3 关爱原则
    5.4 守信原则
    5.5 义利原则
第6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路径探析
    6.1 学校关怀
        6.1.1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6.1.2 担负立德树人的责任
        6.1.3 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
        6.1.4 营造爱生惠生的氛围
    6.2 政府关怀
        6.2.1 健全机制
        6.2.2 完善政策
        6.2.3 加大支持
    6.3 社会关怀
        6.3.1 加强舆论引导
        6.3.2 拓宽资助渠道
        6.3.3 强化企业责任
    6.4 家庭关怀
        6.4.1 父母言传身教
        6.4.2 重视沟通陪伴
        6.4.3 培养精神文化
    6.5 自我关怀
        6.5.1 自尊
        6.5.2 自信
        6.5.3 自立
        6.5.4 自强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以T市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可行性
    第一节 小学语文寓言选文梳理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选文情况
        二、小学课外阅读寓言选篇情况
    第二节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可行性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小学寓言教学的要求
        二、寓言文本自身的特点
        三、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
第二章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寓言教学情况调研及实施过程
        一、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
        二、调查样本选择
    第二节 教师调查问卷情况及分析
        一、教师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二、调查问卷内容统计分析
    第三节 学生访谈情况及分析
    第四节 课堂实录观察分析
第三章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寓言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二、学生寓言学习问题成因分析
第四章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第一节 优化寓言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
        一、转变教师观念创设积极的寓言教学环境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寓言教学素养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寓言学习动机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寓言课外阅读能力
        五、鼓励学生试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节 改善寓言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一、生字识读讲述故事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
        二、改写寓言探求寓意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德育教育美育培养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
        四、古今传承中西对照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研究 ——以Z基金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乡村儿童素养教育实施的现实困境
        二、基金会参与教育方式的现实嬗变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民间公益组织的相关研究
        二、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教育的相关研究
        三、儿童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
        四、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
        五、反思与启示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间公益组织
        二、素养教育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二章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行动路径
    第一节 推动教学空间变革
        一、“梦想教室”的物理空间布局
        二、“梦想教室”的素养教育理念渗透
    第二节 构建素养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
        一、“梦想课程”内容设计分析
        二、“梦想课程”实施过程分析
    第三节 搭建教育公益网络:动员多方力量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
        一、动员乡村教师,架起素养教育推广支点
        二、激活政府力量,深化区域素养教育发展
        三、动员社会大众力量,扩大素养教育影响力
        四、民间公益组织的社会动员机制总结
第三章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困境及其成因
    第一节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困境
        一、素养教育课程开设频次无法得到保证
        二、素养教育于学生而言仅仅是“调味品”
    第二节 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素养教育课程知识性不足
        二、素养教育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脱离
        三、教育者看重应试教育带来的短期利益
        四、“梦想中心”生产了空间的双重区隔
第四章 对策与经验
    第一节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困境的应对措施
        一、民间公益组织层面
        二、政府部门层面
        三、乡村学校层面
    第二节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的经验总结
        一、加强素养教育理念建设,重视品牌效应
        二、加强筹资的多元化、专业化
        三、加强自身运营的透明化、高效化
        四、激活政府力量,搭建素养教育公益网络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期刊文献
        (二)着作文献
        (三)学位论文
        (四)政策文本
    二、英文文献
        (一)期刊文献
        (二)网页文献
附录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基金会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后记

(6)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军人综合素质的相关研究
        1.3.3 本科生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个案研究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
        3.1.1 天津市部分高校本科生素质教育中军人综合素质的运用情况
        3.1.2 天津市部分本科生对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态度
        3.1.3 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路径调查
        3.1.4 学校对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调查分析
        3.1.5 学校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调查分析
    3.2 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2.1 学生方面的问题
        3.2.2 应用途径方面的问题
        3.2.3 学校方面的问题
    3.3 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对策
        3.3.1 针对学生方面问题的对策
        3.3.2 针对应用途径方面问题的对策
        3.3.3 针对学校方面问题的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研究生个人简历

(7)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自长沙市望城区三所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劳动教育问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劳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实践中的困境
        (三)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教育的开展困境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文件的解读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三)劳动教育的内容
        (四)劳动教育的功能
        (五)建国后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教育现状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工具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工具
    第二节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成功经验
        (二)存在问题
        (三)潜在优势
第二章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功能异化
        (二)劳动教育内容不全面
        (三)劳动教育教学过程要素不完善
        (四)劳动教育教学评价不合理
        (五)没有发挥农村劳动教育基地的优势
    第二节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一)学生认知能力低下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忽视
        (四)家庭教育欠缺
        (五)缺乏考评机制
第三章 正确开展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劳动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转变劳动教育的观念
        (一)转变教师的劳动教育观念
        (二)转变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
        (三)转变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
    第二节 政府要提高保障措施,促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一)确保师资力量
        (二)建设综合实践活动活基地
        (三)给予安全保障
    第三节 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
        (一)注重劳动教育时间分配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系统涉及劳动教育内容
        (三)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五)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六)探索完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第四节 提升家庭劳动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劳动价值观念
        (一)教师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
        (二)家长严格监督家庭作业的完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8)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班干部培养研究 ——以重庆工程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研究缘起与研究方法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1.全面发展教育
        2.素质教育
        3.核心素养教育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调查工具
        3.调查对象
二、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
    (一)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
        1.辅导员对班干部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2.班干部对自身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二)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的现状描述
        1.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的整体状况
        2.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的内部分析
三、学生班干部素养之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学生班干部存在的素养问题
        1.辅导员的反映:缺乏奉献精神、远大理想、参与热情、盲目行动
        2.学生的反映:缺乏正确心态、远大理想、奉献精神、创新能力
    (二)学生班干部素养问题的成因分析
        1.社会层面:价值观念偏差的影响
        2.学校层面:制度建设缺陷的影响
        3.学生层面:干部个人素养的欠缺
四、提升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分析
        1.提高学生班干部的文化基础素养
        2.培育学生班干部的自主发展素养
        3.培养学生班干部的社会参与素养
    (二)落实发展学生班干部核心素养的策略
        1.学校人才培养:实施核心素养教育
        2.教师工作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3.学生自我努力:提升个人核心素养
结语:研究结论与存在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9)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难点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溯源
    2.1 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的相关论述
        2.1.1 关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论断
        2.1.2 关于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关系的重要论断
        2.1.3 关于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重要论断
    2.2 守正传承:中国传统社会的相关论述
        2.2.1 关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思想
        2.2.2 关于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关系的思想
        2.2.3 关于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思想
    2.3 思想借鉴:西方社会的相关论述
        2.3.1 关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观点
        2.3.2 关于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观点
        2.3.3 关于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观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1 立德树人的解析
        3.1.1 立德树人的内容、特征、原则、任务
        3.1.2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
        3.1.3 立德贯穿于树人全过程
    3.2 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
        3.2.1 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3.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科技、创新是构成要素
        3.2.3 四个要素形成合力
    3.3 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3.1 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主体是“时代新人”
        3.3.2 统一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相互合作
        3.3.3 共筑在形成国家开放的战略中相互渗透
        3.3.4 共建在互为对方营造的环境中相互协调
        3.3.5 共构在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目标中相互支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4.1 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引领作用
        4.1.2 发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的精神动力作用
        4.1.3 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环境优化的保障作用
    4.2 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4.2.1 以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方向机制
        4.2.2 以教育具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为连接机制
        4.2.3 以把方向、协调各方等为内容的党的领导为保证机制
        4.2.4 以人的利益、使命、理想为导向的个人发展动力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的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方法
    5.1 指标体系构成与框架
        5.1.1 指标选取依据、原则与框架
        5.1.2 数据来源及其发布单位
        5.1.3 分析方法为单变量频数分析、双变量相关系数、分类与制表
    5.2 立德树人、国家核心竞争力21年整体状况及特征
        5.2.1 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21年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
        5.2.2 高校学生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保持健康向上并逐步提升
        5.2.3 教师尊重与关爱学生表现突出,学术道德等稳定上升
        5.2.4 积极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肯定学校立德树人各项工作
        5.2.5 党和政府工作表现突出,综合国力趋势乐观
    5.3 显示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5.3.1 立德树人对整体竞争力的相关性表现
        5.3.2 立德树人对人才的相关性表现
        5.3.3 立德树人对科技的相关性表现
        5.3.4 立德树人对创新的相关性表现
    5.4 解释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5.4.1 国家核心竞争力随着对党的领导的不断坚定等而提升
        5.4.2 不断加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上升趋势保持同步
        5.4.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上升状态互相契合
    5.5 对策与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加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中作用的路径思考
    6.1 形成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透视视角
        6.1.1 全方位地把握国家核心竞争力
        6.1.2 充分肯定我国制度优势
        6.1.3 自主设计国家核心竞争力指标
        6.1.4 以实现人民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6.2 构建立德树人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6.2.1 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
        6.2.2 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设计学科、教学、教材和管理体系
        6.2.3 立德树人要注重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方面上下功夫
        6.2.4 建设新时代立德树人教师队伍,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
    6.3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6.3.1 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
        6.3.2 要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6.3.3 要扩大高等教育开放水平
    6.4 加强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全面领导
        6.4.1 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6.4.2 培养和组织精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队伍
        6.4.3 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领导责任
    6.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0)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民办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实践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概念界定
        (一)核心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
        (三)民办中职学校
        (四)中职语文教学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核心素养
        (二)关于语文核心素养
        (三)关于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实践
    四、内容和对象
        (一)内容
        (二)对象
    五、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民办中职学校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的依据
    第一节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三、终生教育理论
    第二节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政策依据
        一、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第三节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维度
        一、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意蕴
        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
    第四节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必要
        一、民办中职学生的特点
        二、民办中职语文的特性
        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民办中职学生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 民办中职学校教学实践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二、调查方法与实施
    第二节 调查问卷及其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三节 问卷调查情况小结
        一、学生方面
        二、教师方面
第三章 民办中职学校教学实践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学校办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渗透不足
        二、建构课程的能力不足
        三、语文教学目标过于广泛
        四、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学生缺乏有效迁移的能力
    第三节 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一、过于看重任务型教学
        二、教学方法陈旧
        三、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第四章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民办中职学校教学实践存在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第二节 优化语文教学的内容
        一、强化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
        二、摒弃传统的文本教学
        三、明确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标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五、根据实际情况调控教学内容
        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 改进教学方法
        一、重视知识建构与创新
        二、合理运用新型教学方法
        三、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民办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民办中职语文教学教师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谈素质教育中的教师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 杨刚. 科幻画报, 2020(11)
  • [2]民国体育家金兆均体育思想研究与启示[D]. 李远辉.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3]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研究[D]. 周铭. 南华大学, 2020(12)
  • [4]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以T市F小学为例[D]. 蔡银辉. 喀什大学, 2020(07)
  • [5]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研究 ——以Z基金会为例[D]. 冯琳琳.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6]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D]. 刘斌.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7]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自长沙市望城区三所小学的调查[D]. 张洁.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班干部培养研究 ——以重庆工程学院为例[D]. 黄平. 西南大学, 2020(12)
  • [9]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D]. 王江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0(12)
  • [10]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民办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实践问题研究[D]. 方艳花.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论素质教育中的教师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