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与消极自动思维的关系研究

抑郁症与消极自动思维的关系研究

一、抑郁与负性自动思维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西良,刘明矾,武瑞芬,丁刚强[1](2022)在《儿童期虐待经历对男服刑人员抑郁的影响: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男服刑人员抑郁、儿童期虐待经历及负性自动思维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50名男服刑人员为被试,采用儿童期虐待史问卷(CAQ)、负性自动思维量表(NATS)及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测试。结果:男服刑人员CAQ得分、NATS得分及SD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r=0.161,0.222,0.502;P<0.01);男服刑人员CAQ得分对SDS得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β=0.151,P<0.001);男服刑人员CAQ得分通过NATS得分对SDS得分的间接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在儿童期虐待经历对男服刑人员抑郁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刘宇[2](2021)在《行为网络和脑功能视角下大学生自动思维与抑郁症状关系研究》文中提出

谢咏璠[3](2021)在《四川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特点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监狱服刑人员是个特殊的群体,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版)2018年刑事罪犯人数为1,428,772人,2019年为1,659,550人,近年来数量居高不下。监狱服刑人员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抑郁和焦虑情绪问题在监狱男性服刑人员中普遍存在。这些心理问题既影响服刑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对监狱的监管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稳定。因此,关注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研究其心理健康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策略,不仅能维护监狱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还对监狱的监管安全稳定提供保障。本研究以某男性监狱的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教育矫正模式,为监狱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心理干预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于2017年7月随机抽取四川某监狱3个监区共1000名男性服刑人员作为测试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自动思维问卷(The Automatic Thoughts Questionnaire,ATQ)和A型行为类型问卷(Type A Behavior Pattern Scale,TABP)作为测评工具,对被试的抑郁、焦虑情绪、负性自动思维和A型人格进行测评,分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抑郁、焦虑情绪、负性自动思维与A型人格的特点及抑郁、焦虑、负性自动思维和A型人格的关系,有效回收903份问卷,有效率为90.30%。结果1.监狱男性服刑人员抑郁情绪特点(1)总体特点:抑郁阳性检出率为68.77%,其中重度抑郁6.31%,SDS得分显着高于常模。(2)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抑郁情绪表现出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职业、家庭收入、刑期、处遇等级和从事工种差异。2.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特点(1)总体特点:状态焦虑阳性检出率为86.93%,其中重度为19.27%,特质焦虑阳性检出率为83.06%,其中重度为16.95%。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得分显着高于男性常模。(2)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焦虑情绪表现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入狱次数差异。3.监狱男性服刑人员负性自动思维特点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负性自动思维表现出年龄、婚姻状况、已服刑时间和入狱次数差异。4.监狱男性服刑人员A型人格特点:(1)总体特点:监狱男性服刑人员A型人格比例为44.93%。监狱男性服刑人员CH得分低于常模。(2)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A型人格表现出婚姻状况、入狱次数和从事工种差异。5.监狱男性服刑人员抑郁、焦虑情绪、A型人格与负性自动思维的关系监狱男性服刑人员ATQ得分与SDS、SAI、TAI、A型人格得分呈显着正相关,ATQ得分随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A型人格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负性自动思维、特质焦虑和A型人格能预测抑郁和状态焦虑。负性自动思维和特质焦虑在A型人格对抑郁的中介效应显着。结论1.监狱男性服刑人员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阳性率为68.77%,状态焦虑阳性率为86.93%,特质焦虑阳性率为83.06%,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抑郁、焦虑、负性自动思维表现出明显的人群差异。2.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抑郁、焦虑情绪受负性自动思维和A型人格的影响,心理教育矫正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朱海玲,熊娟[4](2021)在《负性自动思维在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反应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性自动思维在照顾反应和抑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9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动思维问卷、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自动思维得分为(50.33±8.45)分,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得分为(74.23±8.21)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42.43±6.31)分,其中,存在抑郁症状者占42.86%。负性自动思维得分与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得分和抑郁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负性自动思维在照顾反应和抑郁关系中呈部分中介效应,其效应值占总效应的49.37%。结论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存在抑郁症状,改善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性自动思维、减轻其照顾压力,有利于改善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抑郁情况。

林中鹂,林贤浩[5](2020)在《医科院校学生完美主义和自动思维与抑郁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索医科院校学生完美主义、自动思维和抑郁之间的关系, 为改善学生负性情绪提供建议。方法使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自动思维量表及贝克抑郁量表对某医科院校的335名本科生展开调查并分析。结果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自动思维、抑郁均正相关(r=0.42~0.47, P<0.01), 自动思维与抑郁正相关(r=0.69, P<0.01)。自动思维在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64.9%。自动思维在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不起中介作用。结论自动思维在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提示可以从认知方面改善学生的抑郁情绪。

刘圣男[6](2020)在《正念改善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研究 ——基于去自动化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

万昌良[7](2020)在《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首先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负性自动思维、抑郁及生活满意度三种心理特征的现状及相互关系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编制《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团体辅导方案》,根据此方案对贫困大学生的负性自动思维进行干预研究工作。通过实证研究以期为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拓展思路,为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及操作指导。本研究分为三阶段,阶段一使用《负性自动思维问卷》《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9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的负性自动思维、抑郁及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并结合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探讨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抑郁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影响因素;阶段二通过文献法、及专家的评审建议,编制出《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团体辅导方案》;阶段三采用准实验设计法,以40名贫困大学生(实验组20名,对照组20名)为研究对象,使用阶段二所编制的团辅方案为指导工具开展团体辅导干预,最后评估团辅方案的效果。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在性别、生源地、独生情况、家庭氛围、个人健康状况不同的群体间存在显着差异;贫困大学生抑郁水平在家庭氛围及个人健康状况不同的群体间存在显着差异;贫困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在性别、生源地、独生情况、家庭氛围、个人健康状况不同群体间存在显着差异;贫困大学生的负性自动思维与抑郁呈显着正相关;贫困大学生的负性自动思维与生活满意度呈显着负相关;贫困大学生的抑郁与生活满意度呈显着负相关。(2)《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团体辅导方案》的干预要素包括自我概念、自信、人际关系、归因方式、应对方式、心理适应、焦虑、自尊、情绪调节和社会支持十个方面的内容。(3)应用《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团体辅导方案》对贫困大学生实施干预能有效降低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与抑郁水平,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4)《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团体辅导方案》的目标设计与实际目标的达成具有较好的匹配度,对于负性自动思维的干预具有较好针对性和有效性。

丁光申[8](2020)在《大学生压力与抑郁情绪 ——自动思维的中介与反刍的调节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在学校生活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由此诱发不同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者们注意到这一现象,对大学生的压力和诱发的抑郁情绪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从抑郁的认知理论出发,去探索认知内容和认知形式对抑郁情绪影响的研究较少。另外,前人研究大多基于问卷测量,无法克服社会赞许性等效应,可能造成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本文采用问卷测量与访谈研究两种研究方法,考察压力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中自动思维与反刍的作用。论文包括两个研究,研究一考查了压力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中,自动思维和反刍思维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收集了396名上海地区大学生的数据,使用Hayes等人编制的MATRIX宏进行统计。结果发现:1.生活事件作为压力源,能够显着预测自动思维和抑郁情绪;2.自动思维能够预测被试的抑郁情绪,在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3.反刍思维能够调节自动思维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无论在冥思的条件下还是在反思的条件下,自动思维都能够正向预测被试的抑郁情绪,但是在冥思条件下,自动思维对抑郁情绪的预测力更高。研究二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7名大学生在半结构访谈中呈现的事件与情绪,使用类属分析来对汇总的资料深入探索。结果为:1.不同类型的事件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变动会使被试体验到更多的负面情绪;2.回想往事时的思考内容对负性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3.冥思和反思的风格,被试唤起的情绪不同,冥思水平更高的人会有着更强的抑郁情绪和症状,反思风格会减弱被试的负面情绪。本研究表明了,自动思维与反刍思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质性结果也验证了反刍思维激活了原有的负性认知内容,沉浸在反反复复思考已发生事件中,加深了个体的负面情绪体验。

余文婷[9](2020)在《简化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痛苦、压力知觉干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痛苦、压力知觉的特点;评价简化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后心理痛苦及压力知觉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横断面调查和临床对照实验两部分。第一部分,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山西省某医院招募166例抑郁障碍患者和17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压力知觉量表进行评估与分析。第二部分,招募80例抑郁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药物+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干预组(药物+SCBT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干预组进行为期8周的简化认知行为治疗,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心理痛苦、压力知觉、抑郁性认知程度和负性自动思维情况。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T检验、非参数检验等。结果1.调查研究:(1)共回收有效问卷336份,有效回收率97.4%,包括166份抑郁障碍患者和170例健康人。两组在人口学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障碍组心理痛苦得分、压力知觉敏感度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痛苦的得分为3-10分,均值为(5.94±1.62)分,心理痛苦检出率(DT≧4分)95.78%,抑郁障碍患者普遍体验到中度程度的心理痛苦;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受患者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的影响(p<0.05)。(3)抑郁障碍患者压力知觉的得分为22-48分,均值为(34.44±6.21)分,抑郁障碍患者的压力知觉水平整体处于压力较大状态;抑郁障碍患者的压力知觉水平受患者年龄、婚姻状况的影响(p<0.05)。(4)相关分析发现,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痛苦和压力知觉与HAMD评分成显着正相关(p<0.05);压力知觉与心理痛苦程度成显着正相关(p<0.05)。2.干预研究:(1)干预研究最终入组65例抑郁障碍患者,其中对照组33例,干预组32例,两组在人口学资料、抑郁程度、心理痛苦、压力知觉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干预前后显示:对照组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心理痛苦、压力知觉、负性自动思维量表、抑郁性认知量表的前后得分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心理痛苦、压力知觉、负性自动思维量表、抑郁性认知量表的前后得分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显示: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心理痛苦、压力知觉、负性自动思维量表、抑郁性认知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心理痛苦、压力知觉、抑郁性认知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5);负性自动思维量表两组的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1)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较高、压力知觉敏感度高,在进行心理干预的时候应提高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痛苦和压力知觉敏感度。(2)简化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3)简化认知行为疗法加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降低其压力知觉敏感度,且疗效优于药物+支持性心理治疗。

汪飞[10](2019)在《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抑郁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在破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在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损坏其社会功能,抑郁的高自杀率同时也增大了高校的运营风险。虽然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手段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社会心理因素中的个体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情绪三者的相关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对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的现状做了调查。为控制调查数据质量,在保证信效度基础上对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简化。探讨了负性自动思维和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的影响。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负性自动思维形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了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负性自动思维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研究。被试为昆明十所大专院校,并运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建模等统计手段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整体上说,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出现的频率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与父亲文化程度有显着相关,负性自动思维在年级、父母文化程度上有显着交互作用。(3)父母教养方式上,父亲情感温暖得分较高,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得分较高。(4)大学生抑郁检出率是43.6%,轻度占29.2%,中度占11.3%,重度占3.1%。(5)大学生抑郁在人口学变量上没有显着差异,抑郁在年级、父母文化程度上有显着交互作用。(6)抑郁高低分组在父母教养方式上除父母偏爱外,均有显着性差异,其中抑郁高分组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上显着低于低分组,抑郁高分组在其他7个维度上显着高于低分组。(7)负性自动思维与抑郁呈显着性正相关。(8)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与负性自动思维、抑郁呈显着负相关,其他维度与负性自动思维、抑郁呈显着正相关。(9)EMBU量表为3因素模型,分别为负性教养方式(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父母情感温暖和父母偏爱。(10)在父母负性教养方式对抑郁的影响中,自动思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父母情感温暖对抑郁的影响中,自动思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父母偏爱对抑郁没有显着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两个方面讨论了对抑郁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高校开展抑郁大学生心理咨询及干预中有针对性的了解负性自动思维和父母教养方式的作用,为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二、抑郁与负性自动思维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抑郁与负性自动思维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期虐待经历对男服刑人员抑郁的影响: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儿童期虐待经历问卷
        1.2.2 负性自动思维量表
        1.2.3 自评抑郁量表
    1.3 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2.2 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2.3 负性自动思维在儿童期虐待经历对男服刑人员抑郁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3 讨 论

(3)四川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既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四川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调查方法
    2.5 统计分析
    2.6 研究结果
    2.7 讨论
第三章 研究总结
    3.1 本研究的意义
    3.2 监狱男性服刑人员抑郁、焦虑情绪、负性自动思维和A型人格特点
    3.3 监狱男性服刑人员抑郁、焦虑情绪、A型人格与自动思维的关系
    3.4 监狱男性服刑人员心理教育矫正模式探讨
    3.5 本研究的创新性
    3.6 本研究不足之处
    3.7 总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监狱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4)负性自动思维在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反应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 1 一般资料调查表
        1.2.1. 2 自动思维问卷
        1.2.1. 3 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
        1.2.1. 4 抑郁自评量表
        1.2.2 调查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2 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自动思维、照顾者反应和抑郁得分情况
    2.3 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自动思维、照顾者反应和抑郁的相关分析
    2.4 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自动思维、照顾者反应和抑郁的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反应、负性自动思维及抑郁现状
    3.2 负性自动思维在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反应与抑郁中起中介作用
4 小结

(7)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贫困大学生研究现状
        1.1.1 贫困大学生的概念界定
        1.1.2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2 负性自动思维研究现状
        1.2.1 负性自动思维概述
        1.2.2 负性自动思维的测量
    1.3 抑郁的研究现状
        1.3.1 抑郁的概述
        1.3.2 抑郁的测量
        1.3.3 抑郁的相关理论
    1.4 生活满意度研究现状
        1.4.1 生活满意度的概述
        1.4.2 生活满意度的测量
第2章 问题的提出
    2.1 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2.2 干预负性自动思维的迫切性
    2.3 调节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的可行性
    2.4 本研究拟考察问题
第3章 研究总体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问卷调查法
        3.2.2 内容分析法
        3.2.3 实验法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技术路线
    3.5 研究意义
        3.5.1 理论意义
        3.5.2 实践意义
第4章 贫困大学负性自动思维、抑郁、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关系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3 研究结果
        4.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3.2 负性自动思维、抑郁、生活满意度总体描述
        4.3.3 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比较
        4.3.4 负性自动思维、抑郁、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4.4 讨论
    4.5 结论
第5章 《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团体辅导方案》的编制
    5.1 前言
    5.2 团体辅导方案编制的理论基础
        5.2.1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5.2.2 辅导效果评估
        5.2.3 团体辅导方案的修订
        5.2.4 团体辅导活动注意事项
    5.3 团体辅导方案的初步编制
        5.3.1 团辅方案结构的形成
        5.3.2 团辅方案干预要素的形成
        5.3.3 团体辅导规模及时长的确定
        5.3.4 团体辅导单元主题的形成
    5.4 讨论
    5.5 结论
第6章 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干预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研究对象
        6.2.2 研究工具
        6.2.3 研究设计
        6.2.4 研究程序
    6.3 研究结果
        6.3.1 辅导前实验组、对照组的差异比较
        6.3.2 辅导前后各组的差异比较
        6.3.3 对团体辅导方案的评估分析
    6.4 讨论
    6.5 结论
第7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
    7.1 总讨论
        7.1.1 抑郁的成因
        7.1.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干预建议
    7.2 总结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对象取样范围的局限
        7.3.2 负性自动思维干预要素的局限
        7.3.3 团体辅导方案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大学生压力与抑郁情绪 ——自动思维的中介与反刍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压力
        2.1.2 抑郁情绪
        2.1.3 自动思维
        2.1.4 反刍思维
        2.1.5 自动思维与反刍思维
    2.2 抑郁情绪的理论模型
        2.2.1 Beck的抑郁认知理论
        2.2.2 Ciesla的认知催化模型
    2.3 压力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
    2.4 自动思维与压力和抑郁情绪的关系
        2.4.1 压力与自动思维的关系研究
        2.4.2 自动思维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
    2.5 反刍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研究
        2.5.1 反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2.5.2 反刍和负性认知的交互作用
    2.6 质性研究方法
        2.6.1 质性研究特点
        2.6.2 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结合
        2.6.3 质性研究在反刍思维领域的应用
第三章 问题提出与总体设计
    3.1 已有研究的不足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假设
    3.4 章节安排
    3.5 研究意义
        3.5.1 对抑郁研究的深化
        3.5.2 对抑郁模型的深入探索
        3.5.3 对反刍思维的质性研究
第四章 压力与抑郁情绪:自动思维中介和反刍的调节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工具
        4.2.1 压力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4.2.2 自动思维问卷:自动思维量表中文修订版
        4.2.3 反刍思维问卷:反刍思维量表中文21 项版
        4.2.4 抑郁情绪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
        4.4.1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4.4.2 大学生压力和抑郁情绪水平
        4.4.3 各变量间相关分析
        4.4.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4.5 讨论
        4.5.1 大学生压力和抑郁情绪的特征分析
        4.5.2 压力对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
        4.5.3 自动思维的中介效应检验
        4.5.4 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检验
        4.5.5 小结
    4.6 结论
第五章 反刍思维的质性研究
    5.1 研究过程
    5.2 研究工具
        5.2.1 访谈提纲
        5.2.2 录音和笔记
        5.2.3 访谈反馈函
    5.3 资料分析
    5.4 结果
        5.4.1 类属分析
        5.4.2 主题分析
        5.4.3 主题呈现
    5.5 讨论
        5.5.1 不同事件对情绪的影响
        5.5.2 思维内容的异同
        5.5.3 冥思和反思对情绪的影响
        5.5.4 情绪感受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5.5.5 探索被试间不同的反刍水平
    5.6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总讨论
    6.2 总结论
    6.3 研究创新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半结构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简化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痛苦、压力知觉干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痛苦、压力知觉现状调查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研究程序
    2.5 研究结果
    2.6 讨论
3 简化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效果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干预方案
    3.5 统计分析
    3.6 研究结果
    3.7 讨论
4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对策(建议)
    4.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负性自动思维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负性自动思维的概念
        2.1.2 国外对负性自动思维的研究
        2.1.3 国内对负性自动思维的研究
        2.1.4 负性自动思维的相关因素研究
    2.2 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界定
        2.2.2 国外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研究
        2.2.3 国外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2.2.4 国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2.2.5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
        2.2.6 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
    2.3 抑郁的相关研究综述
        2.3.1 抑郁的概念界定
        2.3.2 国外对抑郁的理论研究
        2.3.3 国外对抑郁的相关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案
4 研究一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材料
        4.2.3 研究程序
        4.2.4 数据统计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对整体调查问卷题目分布的统计
        4.3.2 简化前父亲EMBU问卷分析
        4.3.3 简化后父亲EMBU问卷分析
        4.3.4 简化前母亲EMBU问卷分析
        4.3.5 修订简化后母亲 EMBU 问卷分析
    4.4 讨论
5 研究二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材料
        5.2.3 研究程序
        5.2.4 数据统计方法:
    5.3 研究结果
        5.3.1 人口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2 大学生负性自动化思维的研究
        5.3.3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现状的研究
        5.3.4 大学生抑郁现状的研究
        5.3.5 抑郁高低分组的差异性分析
        5.3.6 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的相关分析
        5.3.7 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的回归分析
        5.3.8 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的结构方程模型
    5.4 讨论
        5.4.1 负性自动思维的总体情况
        5.4.2 负性自动思维的多因素差异分析
        5.4.3 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情况
        5.4.4 抑郁的总体情况
        5.4.5 抑郁高低分组的差异性分析
        5.4.6 负性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的相关分析
        5.4.7 负性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6 研究三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研究对象
        6.2.2 访谈对象诊断
        6.2.3 研究程序
    6.3 访谈结果
        6.3.1 受访者A某访谈情况
        6.3.2 受访者B某访谈情况
    6.4 讨论
7 总讨论
    7.1 父母教养方式
    7.2 负性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影响
    7.3 大学生抑郁干预
    7.4 本研究的不足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抑郁与负性自动思维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期虐待经历对男服刑人员抑郁的影响: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J]. 徐西良,刘明矾,武瑞芬,丁刚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
  • [2]行为网络和脑功能视角下大学生自动思维与抑郁症状关系研究[D]. 刘宇. 西南大学, 2021
  • [3]四川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特点研究[D]. 谢咏璠.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4]负性自动思维在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反应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 朱海玲,熊娟. 上海护理, 2021(03)
  • [5]医科院校学生完美主义和自动思维与抑郁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J]. 林中鹂,林贤浩.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11)
  • [6]正念改善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研究 ——基于去自动化的视角[D]. 刘圣男. 东南大学, 2020
  • [7]贫困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万昌良.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8]大学生压力与抑郁情绪 ——自动思维的中介与反刍的调节作用[D]. 丁光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简化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痛苦、压力知觉干预应用研究[D]. 余文婷.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10]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影响研究[D]. 汪飞. 西南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抑郁症与消极自动思维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