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能乳制品的技术开发

浅谈低能乳制品的技术开发

一、论低能量乳制品的技术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香,张祉勤,陈正军[1](2021)在《后疫情时代乳制品结构的转变》文中认为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发展不平衡,液态奶产销量占比过重,大量干乳制品需要进口。本文基于2016—2020年乳制品的消费结构占比,分析了我国目前乳制品的发展阶段、各乳制品的进口量对比,并结合乳制品新产业政策及理化性质分析预测乳制品市场的新走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关于食物营养的评价模型,计算各乳制品得分以评估其营养素含量高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我国奶酪制品的市场需求前景大;目前,我国大部分奶酪制品依靠进口,但国外奶酪制品的口味不被我国大部分消费人群接受。因此,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口感好的干乳制品在中国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我国消费者正从"喝奶"向"吃奶"转变;对乳制品的现状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可指导适合我国消费者的新产品研发。

唐燕[2](2021)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乳制品中脂质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脂质作为能量载体,是所有生物过程中的核心分子,是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也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以及可作为细胞信号分子。据报道母乳和其它乳制品中的脂质是自然界中最复杂的成分,乳脂质的种类达数千种。母乳通常被认为是支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素的极好来源。作为母乳的替代品,商业婴幼儿配方奶粉一直将母乳作为生产的“黄金标准”。如何合理调配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脂质使其类似于母乳,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母乳含有3-5%(w/v)的脂质,脂质物理化学性质的巨大差异及结构的多样性,使得系统分析研究母乳中的脂质成分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但也是研究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重要前提。目前,对乳脂成分的确切分子组成的了解有限。此外,配方奶粉的生产过程涉及热处理、均质化、喷雾干燥等工艺,在这些工艺过程中乳脂的结构和组成是否发生变化,目前没有太多报道。为了改进模拟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设计,为了将来更好了解母乳脂质在婴幼儿生长中的作用,迫切需要对乳脂质(类别,亚类和个体分子种类)进行精确分析。本论文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联用及亲水作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母乳、动物乳、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乳脂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加工工艺过程中脂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1)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FCQTOF-MS)测定不同泌乳期母乳和不同动物乳中的复杂的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比较动物乳与母乳脂质的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母乳和动物乳之间的TAG谱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乳品存在不同的TAG分子。母乳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TAG,初乳中含有更多长链脂肪酸构成的TAG,而在过渡乳和成熟乳中,由中链脂肪酸构成的TAG相对含量要更高;骆驼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长链脂肪酸以及高分子质量的TAG(Mw≥790);由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构成的TAG在羊奶中占主导地位;牛奶和牦牛奶中高分子质量的TAG相对含量要低,富含由饱和脂肪酸组成的TAG;水牛奶中长链脂肪酸和高分子质量(Mw≥792)组成的TAG的相对含量高。PCA和HCA的结果表明,根据TAG组成可以区分不同动物乳,骆驼奶富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是所研究的动物乳中与母乳最为相似的;而山羊奶由于富含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的特点,虽然与母乳差异最大,但是可作为中链脂肪酸的来源以模拟泌乳后期中链脂肪酸增加的现象。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动物乳的脂质特点进行调配,用于生产更接近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2)利用亲水作用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ILIC-QTOF-MS)开发了磷脂(phospholipids,PL)的检测方法,在10 min内8种PL种类得到分离,并通过高分辨质谱确定了PL分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对母乳和动物乳中的PL精细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母乳和动物乳中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和鞘磷脂(SM)的含量相对较高,同时这三类PL种类最为丰富。母乳和动物乳之间的PL组成显着差异归纳如下:母乳中含量最高的PL分子分别是PE(18:1/18:1)、SM(d18:1/22:0)和PC(18:1/18:1);牛奶和水牛奶含量最高的PL分子分别是PE(18:1/18:1)、PC(16:0/18:1)和SM(d18:1/16:0);山羊奶中含量最高的PL分子分别是PE(18:1/18:1)、PC(16:0/18:1)和SM(d18:1/16:1)。对母乳和不同动物乳的PL分子组成深入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模拟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设计。(3)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通常包括热处理、均质化和喷雾干燥等几个关键加工阶段,这些加工工艺均涉及到升温过程,可能会改变脂质的结构和组成,尤其对热敏感的PL。利用开发的HILIC-QTOF-MS方法进一步探究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链中加工工艺对PL的影响,通过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链中的生乳、巴氏杀菌乳、均质乳和对应奶粉样品中的PL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不同工艺方法对PL组成影响不同,巴氏杀菌后PL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喷雾干燥后,PI、PC、PS、LPE和LPC发生显着改变。结合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巴氏杀菌和喷雾干燥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PL成分,而LPE(16:0)、LPE(18:2)等PL分子经过喷雾干燥过程含量显着增加。因此,在优化配方奶粉时,需要注意这些PL的补充,或是考虑对加工工艺做进一步的优化,以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4)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电喷雾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FC-ESI-QTOF-MS)的高效分离、高分辨率的特征,开发了高通量、精确测定全脂质成分的分析方法,实现同时对极性脂质和非极性脂质定性定量分析。在7 min内有效分离12类脂质(甘油三酯,TAG;脂肪酸,FA;甘油二酯,DAG;甘油单酯,MAG;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乙醇胺,PE;鞘磷脂,SM;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并探究了色谱条件对不同脂质保留行为的影响,研究总结不同脂质的质谱断裂规律,同时建立了12类脂质的定量分析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母乳、动物乳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分析,一共鉴定出来自12类脂质的250种脂质分子,不同类型的乳制品之间脂质组成差异大。该方法还用于分析不同配方奶粉与母乳之间脂质组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奶粉与母乳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应重视对配方奶粉进行脂质组学分析以开发更适合婴幼儿的配方奶粉。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3](2021)在《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文中研究指明近十几年来,全球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呈现快速蔓延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超重/肥胖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并且逐渐向年轻化发展,现阶段超重/肥胖已成为严重影响国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医学营养治疗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础,

袁咏平[4](2021)在《营养型乳制品发展的六大趋势》文中指出营养型乳制品是新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应缺少的重要食品之一,其可以为人体提供诸如钙、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所需的营养成分,促进人们健康体质的发展。为了能够让营养型乳制品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营养型乳制品生产企业也应当着眼于未来,结合营养型乳制品自身的特点、人们对营养型乳制品的实际需求以及现阶段营养型乳制品生产制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适当地对现有的营养型乳制品进行优化创新,使其为人体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营养成分。基于此,本文对营养型乳制品及其六大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王琦[5](2021)在《透性化完整细菌细胞水解和异构化糖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有很大比例的人群有乳糖不耐症,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更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健康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对无糖乳制品的需求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无糖乳制品是由商业纯化的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得来,成本较高。使用透性化的含β-半乳糖苷酶的嗜热链球菌细胞替代商业纯化的β-半乳糖苷酶,具有诸多优势,如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和可重复使用。更重要的是,与广泛使用纯化的β-半乳糖苷酶相比,将细胞透性化进而作为全细胞催化剂水解乳糖是一种更自然和安全的去乳糖方法。本课题从一株筛选自酸奶的含β-半乳糖苷酶的嗜热链球菌出发,使用nisin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透性化细胞,并将其作为全细胞催化剂水解乳制品中的乳糖,获得无乳糖乳制品。同时将这种透性化方法应用到含有β-半乳糖苷酶、木糖异构酶、阿拉伯糖异构酶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和构建成功的含β-半乳糖苷酶和阿拉伯糖异构酶的乳酸乳球菌中,分别获得了含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塔格糖的糖浆(GGFT糖浆)和含葡萄糖、半乳糖、塔格糖的糖浆(GGT糖浆)。本课题还使用奶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Mother liquor(ML)作为碳和能量来源培养菌株。同时利用能够产nisin菌株的发酵液替代商业nisin透性化细胞以降低使用nisin的成本。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试验结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透性化嗜热链球菌作为全细胞催化剂水解乳糖。nisin和热处理法结合透性化嗜热链球菌效果最佳,在加入2.5μg/m L的nisin和50℃温度条件下透性化嗜热链球菌细胞,并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在50℃水解牛乳中的乳糖,4 h即可水解95%以上的乳糖。这种方法既符合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安全性的要求,又适合放大生产。其它方法如透性化试剂添加法和珠磨法,存在最终产品里透性化试剂残留、效率低、不利于工业化放大生产等缺点。同时我们还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实现了更加高效水解乳糖的目的,第一,从商业发酵剂中筛选出了高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嗜热链球菌,第二,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制备嗜热链球菌目的菌株,短时间获得了更高生物量。(2)透性化谷氨酸棒状杆菌作为全细胞催化剂水解和异构化糖制备含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塔格糖的糖浆。Nisin和热处理法相结合透性化JS156水解和异构化脱糖乳清渗透液(DWP)中的糖,得到了GGFT糖浆。GGFT的组成为26%葡萄糖,29%半乳糖,25%果糖和20%的塔格糖。同时也优化得到了以乳清渗透液残渣(RWP)为碳源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培养基,能够获得高生物量,培养基组成为:50%RWP,(NH4)2SO4,Mn SO4,Fe SO4,微量元素混合物。(3)构建乳酸乳球菌工程菌水解和异构化乳品中的糖。成功构建了包含β-半乳糖苷酶和阿拉伯糖异构酶编码基因的质粒表达载体p LC9,并导入到乳酸乳球菌中,鉴定得到编号CS2014-7的菌株。利用CS2014-7经细胞透性化后水解异构化牛乳(52 g/L乳糖)中的糖,60 h后获得一种无乳糖牛乳,它含有葡萄糖、半乳糖、塔格糖三种单糖,含量分别为27.9 g/L、18.6 g/L和9.1 g/L。细胞透性化技术应用在DWP上,水解和异构化得到了一种GGT糖浆,含50%葡萄糖,32%半乳糖,18%塔格糖。(4)利用生产奶酪后的废料ML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培养S.thermophilus ST057-1、C.glutamicum JS156和L.lactis CS2014-7。利用废料作为培养基的碳和能量来源成功培养了S.thermophilus ST057-1、C.glutamicum JS156和L.lactis CS2014-7,均生长良好。这极大节省了购买商业化培养基带来的高成本。另外,与DWP相比,ML的组分中含有更多的乳糖和氨基酸,可以将其应用到其它菌株的培养或培养基优化中。(5)利用可产nisin的L.lactis IO-1、L.lactis SL28和L.lactis SL242菌株的发酵液作为透性化试剂透性化S.thermophilus CS1980。产nisin的菌株L.lactis SL28的发酵液透性化的S.thermophilus CS1980细胞在2 h内完成了70%的牛乳乳糖水解量。而产nisin菌株的发酵液可以作为透性化细胞试剂替代商业化的nisin透性化细胞,节约大量成本。同时经过优化得到了20%ML作为碳源并加入0.5 g/L YE的培养基,三株产nisin菌株均能够在此培养基上良好生长。另外,产nisin菌株L.lactis SL28的发酵液作为透性化试剂可以重复利用,且细胞透性化效果在前几次重复使用时保持了较高水平。

李萍,王秀峰,岳桂贞,黄峻榕[6](2021)在《乳制品质量快速检测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乳制品是鲜奶以及所有以奶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的总称,乳制品的安全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为了对乳制品质量进行监控,目前已有的检测标准和方法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检测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周期较长,研究并开发灵敏、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近年来,一系列新的乳制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学、光谱学和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乳制品质量检测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展望了乳制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乳制品质量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料参考和思路。

胡日查[7](2021)在《自然发酵乳制品中瑞士乳杆菌群体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是自然发酵乳中的常见乳酸菌,也是重要发酵剂菌种之一,因其优良的蛋白水解活性,广泛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的生产。系统解析瑞士乳杆菌遗传多样性和潜在进化规律对开发利用瑞士乳杆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完成了139株分离自中国和蒙古国自然发酵乳制品的瑞士乳杆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NCBI已公布的41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群体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获得研究结果如下:(1)从基因组水平解析180株瑞士乳杆菌的遗传多样性,构建了由708个基因组成的核心基因组和含12138个基因的泛基因组。基于核心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180株瑞士乳杆菌划分为五个进化分支,其遗传进化具有分离地和分离源相关性,蒙古国酸牛奶和中国酸牦牛奶聚类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小、进化距离较近,中国新疆酸马奶聚类菌株与之距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2)共鉴定到49796个SNP位点,高频突变区域主要发生在功能基因编码区。鉴定到11个基因在不同分离源聚类菌株中均受到正向选择压力,主要涉及产乳酸、氨基酸转运、碳水化合物代谢、叶酸代谢、细胞壁合成、防御等相关生理功能,中国新疆酸马奶聚类菌株有更多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蛋白质翻译、核糖体结构及生物合成等生命基本过程相关基因受正向选择压力。(3)从180株瑞士乳杆菌基因组中注释到一种新的胞壁蛋白酶PrtH5,可能与PrtH4源自同一祖先基因;180株瑞士乳杆菌群体中,胞壁蛋白酶基因呈系统发育依赖型分布。(4)基因组与表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60株瑞士乳杆菌平均产酸速率和平均蛋白水解速率与菌株系统发育相关,不同进化分支的菌株表型存在显着差异;胞壁蛋白酶PrtH3的存在与菌株平均产酸速率和平均蛋白水解速率呈正相关。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水平探究瑞士乳杆菌遗传多样性,揭示瑞士乳杆菌蛋白水解系统相关基因的潜在遗传规律,通过关联菌株发酵表型,挖掘瑞士乳杆菌遗传进化与菌株发酵表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优良菌株的筛选奠定了遗传学基础。

冯菲菲[8](2020)在《液体阴极辉光放电装置的改进及其对金属元素的分析检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工业、制造业等的不断壮大,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有显着提高,伴随而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食品、土壤、水质等方面研究者关注的永恒话题,大量的重金属被排入土壤、河流等,严重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饮食安全和日常生活。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金属元素检测方法。目前,常见的检测金属元素的技术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等。然而,由于这些仪器需要载气、燃气等条件,且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功率较大,因而一般只用于室内分析,不能满足野外现场的实时在线检测。近年来,电解液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ELCAD)作为最具应用潜力的金属离子检测方法之一,因仪器体积小、操作简便、无需乙炔等气体支持、功率低、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改进后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LCGD-AES)技术检测乳制品、锌精矿和不同水质中的金属离子,探究了放电电压、溶液流速、电解液种类、电解液pH值、化学改进剂等对金属发射信号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ELCAD的发射机理以及国内外对ELCAD装置改进的研究进程,概括了该装置在元素探测方面的研究现状。(2)改进实验室已搭建的流动液体阴极辉光放电装置的进样系统,六通阀的引入实现连续进样,减少溶液损耗;缓冲瓶的加入可以提高等离子体的稳定性。(3)利用改进后的LCGD测定了乳制品中的金属元素,同时计算了不同放电电压下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Te)和电子密度(Ne)。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所测金属元素的检出限为0.003-0.255 mg L-1。使用标准物质(GBW(E)080397)验证了测试结果的分析性能,发现LCGD系统测量的准确性高,误差仅为0.82%。通过标准曲线法测定了乳制品中Ca、K、Na、Mg、Zn、Fe和Cu含量,测试结果与ICP-AES测得数值接近,但Mg的测量值与ICP的测量值相差较大。此外,三种乳制品中大多数元素的回收率在90.0-115.0%之间,说明测试结果准确可靠。(4)利用改进后的LCGD测定了锌精矿中的Cd。研究发现,无机离子的存在对Cd的检测无显着干扰。加入0.1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18%甲酸,可使Cd的净信号强度分别提高2.4倍和2.7倍,灵敏度分别提高2.6倍和4.5倍。添加18%的甲酸使Cd的检出限由空白的0.0130 mg L-1下降为0.0049 mg L-1。改进后的LCGD-AES测得的结果与标准物质的参考值以及ICP-AES的验证值一致,回收率在96.5-105.4%之间。(5)利用改进后的LCGD研究了添加化学改性剂对水中Hg信号强度的影响。发现添加4%甲醇和0.15%CTAB可使Hg的净强度分别提高约15.5倍和7.7倍,使Hg的灵敏度分别提高15.2倍和5.6倍,4%的甲醇可消除低浓度Cl-和较高浓度I-和Fe3+对Hg测量的干扰。检测限(LOD)从不添加化学改性剂的0.35 mg L-1分别降至0.03 mg L-1(4%甲醇)和0.05 mg L-1(0.15%CTAB),含高汞(10-20 mg L-1)和低汞(0.2-5 mg L-1)的水样可以分别通过不添加化学改性剂和添加4%甲醇的LCGD-AES测定,汞的回收率在95.7%-114.1%之间。

张妍妍[9](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QFD/TRIZ集成模型质量优化研究 ——以低温乳制品质量优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市场销售模式使众多企业得以转型升级,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思维模式与消费习惯,从而对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众多企业来说,紧追时代潮流,把握消费者需求,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才是取得长远发展的关键。面对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日益展现出来的高要求,各企业逐渐从短暂性吸引顾客的价格战模式过渡到具有长远利益的产品质量战比拼模式,产品质量的不断优化是各企业的重要生产战略之一。产品质量优化的具体解决方法,学术界有不同的方法模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企业也尝试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在众多选择中取最优。为获得更有效的产品质量优化方法,本文将质量功能展开理论(QFD)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相结合,同时创新性地获取消费者各项需求,形成双角度的综合性消费者需求,以弥补各自理论方法的局限性,形成一种全新的集成模型,为企业的产品质量优化提供一个新的指导方法。最后,以J公司为例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证明模型建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低温乳制品的产品质量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J公司综合消费者的需求包括7项,通过构建质量屋得到6对技术冲突矛盾,利用TRIZ理论矛盾矩阵表工具,选择6项主要原理解决矛盾冲突。6项原理的代号分别为:1、6、8、9、15、21。根据原理的具体内容得出了六项具体的解决方案。因此,该模型确实能够很好地指导产品质量优化,减少企业的各项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市场接纳度,对其他企业的产品质量优化具有很好地借鉴意义。

吕月[10](2019)在《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制品质量安全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传统检测技术尚存在设备昂贵、操作繁琐且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满足我国每年数以千万吨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筛查需求。因此,发展新型、高效的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迫在眉睫。在诸多新型检测技术中,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以其检测耗时短、多元素同时检测、操作简便等独特优势脱颖而出,在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LIBS光谱本身存在灵敏度较低、易受基质干扰等问题,其定量分析精度较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着重发展了LIBS技术检测乳制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并匹配性开发化学计量学方法,显着提升了乳品LIBS光谱检测灵敏度。论文工作主要分成以下两部分内容:论文针对牛奶中重金属危害因子,以常见的Cd、Cu、Pb元素为研究对象,尝试将LIBS技术应用于牛奶中重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论文创新性引入置换反应的样品前处理方式,将牛奶中重金属元素富集到镁合金表面上。为了有效克服基质干扰,论文采用随机蛙跳算法从复杂的LIBS光谱中准确提取重金属元素的本征信号,由此显着提升Cd、Cu、Pb的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Cd、Cu、Pb的检测限分别为0.173 ppm、0.216 ppm、0.234 ppm,其R2均达到0.97以上。其次,论文针对婴幼儿乳粉中乳铁蛋白等营养强化剂,开发基于LIBS光谱的定量分析新方法。该方法有机结合样品前处理技术和LIBS光谱技术,使用二价铁离子饱和乳铁蛋白,利用水溶性除去游离铁,并根据等电点的不同去除其它种类蛋白。在此基础上,论文采用LIBS检测样品中铁的含量,并由此建立定量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160 mg/g,加标回收率在89.3%~106.3%之间,有效满足市场上常见乳铁蛋白婴幼儿奶粉的检测。

二、论低能量乳制品的技术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低能量乳制品的技术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后疫情时代乳制品结构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的转变趋势
    1.1 国内外乳制品消费现状
    1.2 乳制品进口量对比
    1.3 乳制品新产业政策
    1.4 乳制品行业发展和需求
2 乳制品理化性质及感官分析
    2.1 蛋白质
    2.2 碳水化合物
    2.3 脂肪
    2.4 钙
    2.5 能量
    2.6 感官评鉴
3 各乳制品营养评价
    3.1 乳制品理化指标的预处理
    3.2 主成分分析
    3.3 基于主成分结果的营养评价
4 期望与愿景
5 结论

(2)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乳制品中脂质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乳品中脂质的重要性
        1.1.1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1.1.2 婴幼儿配方奶粉
    1.2 乳品中脂质的组成
        1.2.1 脂质的存在形式
        1.2.2 脂质的化学组成
        1.2.2.1 甘油三酯
        1.2.2.2 磷脂
        1.2.2.3 胆固醇
    1.3 脂质的分析方法
        1.3.1 薄层色谱法
        1.3.2 核磁共振分析法
        1.3.3 气相色谱法
        1.3.4 液相色谱法
        1.3.4.1 正相色谱法
        1.3.4.2 反相色谱法
        1.3.5 亲水作用色谱法
        1.3.6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4 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工艺及对脂质的影响
    1.5 化学计量学在乳脂质分析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母乳和不同动物乳中甘油三酯成分的分析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设备以及仪器
        2.1.2 实验样品和试剂
        2.1.3 样品前处理条件
        2.1.4 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的分析条件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乳制品中甘油三酯的分离和识别
        2.2.2 不同泌乳期母乳中甘油三酯
        2.2.3 不同动物乳中甘油三酯
        2.2.4 化学计量学分析母乳和动物乳中甘油三酯的异同
    2.3 小结
第三章 母乳和不同动物乳中磷脂成分的分析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设备以及仪器
        3.1.2 实验样品和试剂
        3.1.3 脂质标准品的配制和样品前处理条件
        3.1.4 亲水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的分析条件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3.2.2 PL分子的鉴定
        3.2.3 母乳和动物乳中PL组成
    3.3 小结
第四章 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链中磷脂成分的变化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设备以及仪器
        4.1.2 实验样品和试剂
        4.1.3 脂质标准品的配制和样品前处理条件
        4.1.4 牛奶样品中PL的分离
        4.1.5 牛奶样品中PL的鉴定和定量
        4.1.6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生乳、巴氏杀菌乳、均质乳和奶粉样品中PL的定性定量分析
        4.2.2 加工工艺对牛奶PL的影响
        4.2.3 多元变量数据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全面分析乳制品中脂质组成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设备以及仪器
        5.1.2 实验样品和试剂
        5.1.3 脂质标准品的配制和样品前处理条件
        5.1.4 超临界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的分析条件
        5.1.5 方法学考察
        5.1.6 脂质的定性定量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5.2.1.1 色谱柱的筛选
        5.2.1.2 改性剂和添加剂的优化
        5.2.1.3 柱温和背压的影响
        5.2.1.4 补偿泵的影响
        5.2.2 脂质分子的鉴定
        5.2.3 方法学考察
        5.2.4 母乳、牛奶、水牛奶、羊奶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脂质组成分析
        5.2.5 不同配方奶粉的脂质组学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3)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论文提纲范文)

1 肥胖的流行与危害
2 医学减重干预方法
    2.1 限能量膳食
    2.2 高蛋白膳食
    2.3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2.4间歇性能量限制
    2.5 低血糖指数饮食
    2.6 多种饮食模式
        2.6.1 终止高血压饮食
        2.6.2 地中海饮食
    2.7 代餐食品减重
    2.8 生物节律与减重
    2.9 微量营养素
    2.1 0 肠道微生态
    2.11医学营养减重与教育营养教育
    2.12医学营养减重与行为辅导
    2.13医学营养减重与药物治疗
    2.14减重与代谢手术相关的营养问题
    2.15医学减重后的体重维持
    2.16精准营养与医学减重
    2.17运动与医学营养减重
    2.18心理治疗与医学营养减重
    2.19医学营养减重与保健成分
        2.19.1鱼油
        2.19.2 MCT
        2.19.3左旋肉碱
        2.19.4 RS
    2.20医学营养减重与饮料
        2.20.1咖啡与医学营养减重
        2.20.2甜味剂与医学营养减重
3 特殊人群部分
    3.1 重度肥胖者的医学营养减重
    3.2 围孕期管理与医学营养减重
    3.3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者与医学营养减重
    3.4 老年肥胖者与医学营养减重
    3.5 PCOS与医学营养减重
    3.6 糖尿病与医学营养减重
    3.7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医学营养减重
    3.8 痛风与医学营养减重

(4)营养型乳制品发展的六大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营养型乳制品的概述
2 营养型乳制品发展的六大趋势分析
    2.1 强调原生态
    2.2 营养更加全面
    2.3 各种糖分含量逐渐降低
    2.4 更加贴合孕妇以及婴儿需求
    2.5 注重膳食纤维
    2.6 加强宣传
3 结语

(5)透性化完整细菌细胞水解和异构化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全细胞催化技术和细胞透性化技术
        1.1.1 全细胞催化技术
        1.1.2 细胞透性化技术
    1.2 β-半乳糖苷酶
        1.2.1 β-半乳糖苷酶概述
        1.2.2 β-半乳糖苷酶的产生
        1.2.3 β-半乳糖苷酶的分离纯化
        1.2.4 β-半乳糖苷酶的表征
        1.2.5 β-半乳糖苷酶在工业上的应用
        1.2.6 β-半乳糖苷酶在医学和兽医方面的应用
    1.3 乳酸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
        1.3.1 乳酸菌
        1.3.2 谷氨酸棒状杆菌
    1.4 全球无乳糖乳制品的发展
        1.4.1 无乳糖乳制品的市场发展
        1.4.2 无乳糖乳制品的生产
        1.4.3 无乳糖乳制品与营养健康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 透性化嗜热链球菌催化水解乳制品中的乳糖
        1.6.2 透性化谷氨酸棒状杆菌水解异构化无蛋白乳清中的糖
        1.6.3 含β-半乳糖苷酶和阿拉伯糖异构酶的乳酸乳球菌构建
        1.6.4 利用Mother Liquor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培养菌株
        1.6.5 利用可产nisin的菌株的发酵液透性化嗜热链球菌细胞
第二章 透性化完整嗜热链球菌细胞催化水解乳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多种透性化方法的比较及优化
        2.2.2 透性化细胞存活率试验结果
        2.2.3 透性化细胞稳定性试验结果
        2.2.4 S.thermophilus CS1980自溶性的研究结果
        2.2.5 从发酵剂中筛选高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菌株鉴定
        2.2.6 不同培养基培养嗜热链球菌的生长结果
        2.2.7 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制备培养菌株
        2.2.8 利用多种诱变剂处理S.thermophilus ST057-1筛选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突变体
    2.3 讨论
        2.3.1 多种透性化方法透性化S.thermophilus CS1980比较
        2.3.2 透性化细胞存活率分析
        2.3.3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比较
        2.3.4 透性化细胞贮存稳定性分析
        2.3.5 S.thermophilus CS1980自溶性
        2.3.6 从发酵剂中筛选高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菌株鉴定
        2.3.7 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制备培养菌株
        2.3.8 多种诱变剂处理S.thermophilusST057-1筛选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突变体比较
    2.4 小结
第三章 透性化谷氨酸棒状杆菌催化水解和异构化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谷氨酸棒状杆菌培养基的选择与优化结果
        3.2.2 乳糖的水解和葡萄糖、半乳糖的异构化
        3.2.3 β-半乳糖苷酶、木糖异构酶、阿拉伯糖异构酶在60℃热稳定性
        3.2.4 HPLC测定糖水解和异构化产物试验结果
        3.2.5 相对甜度和血糖指数试验结果
        3.2.6 利用活性炭吸附制备无色糖浆试验结果
    3.3 讨论
        3.3.1 谷氨酸棒状杆菌培养基的选择与优化
        3.3.2 透性化谷氨酸棒状杆菌并水解和异构化乳糖
        3.3.3 β-半乳糖苷酶、葡萄糖异构酶、阿拉伯糖异构酶热稳定性比较
        3.3.4 HPLC测定糖水解和异构化产物方法比较分析
        3.3.5 三种DWP中相对甜度和血糖指数比较
        3.3.6 利用活性炭吸附制备无色糖浆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构建乳酸乳球菌水解异构化工程菌并测定糖的水解产物和异构化产物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主要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构建的含β-半乳糖苷酶和阿拉伯糖异构酶的乳酸乳球菌鉴定
        4.2.2 透性化乳酸乳球菌CS2014-7水解和异构化牛乳中糖的试验结果
        4.2.3 透性化乳酸乳球菌CS2014-7水解和异构化DWP中的糖并制备GGT糖浆的试验结果
        4.2.4 从实验室菌株筛选高产阿拉伯糖异构酶菌株的试验结果
    4.3 讨论
        4.3.1 构建的含β-半乳糖苷酶和阿拉伯糖异构酶的乳酸乳球菌鉴定
        4.3.2 透性化乳酸乳球菌CS2014-7水解和异构化牛乳中糖
        4.3.3 透性化乳酸乳球菌CS2014-7水解和异构化DWP中的糖并制备GGT糖浆
        4.3.4 实验室菌种库中筛选高产阿拉伯糖异构酶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利用生产奶酪后的废料Mother Liquor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培养目标菌株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主要仪器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ML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JS156的生长结果
        5.2.2 ML培养嗜热链球菌ST057-1的生长结果
        5.2.3 ML培养乳酸乳球菌CS2014-7的生长结果
        5.2.4 优化ML培养C.glutamicum JS156培养基中(NH_4)_2SO_4的加入量
    5.3 讨论
        5.3.1 ML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JS156的生长情况
        5.3.2 ML培养嗜热链球菌ST057-1的生长情况研究
        5.3.3 ML培养乳酸乳球菌CS2014-7的生长情况研究
        5.3.4 ML培养C.glutamicum JS156配方中(NH_4)_2SO_4加入量优化
    5.4 小结
第六章 利用可产nisin的菌株的发酵液作为透性化试剂对细胞进行透性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主要仪器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利用产nisin菌株的发酵液作为透性化试剂的结果分析
        6.2.2 以Mother Liquor作为培养基碳源培养产nisin菌株的条件优化结果
        6.2.3 产nisin的 SL28发酵液的重复利用结果
    6.3 讨论
        6.3.1 利用产nisin菌株的发酵液作为透性化试剂
        6.3.2 利用Mother liquor培养产nisin菌株的条件优化
        6.3.3 产nisin的 SL28发酵液的重复利用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乳制品质量快速检测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电子学检测原理与技术
    1.1 电子舌和电子鼻产品
    1.2 介电参数组件
    1.3 传感器原理与技术
2 光谱学检测原理及技术
    2.1 纸基色谱法
    2.2 气相色谱法
    2.3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2.4 红外光谱法
    2.5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2.6 核磁共振光谱法
    2.7 荧光光谱法
3 生物学原理与技术
    3.1 ELISA技术
    3.2 PCR技术
    3.3 胶体金技术
4 结论与展望

(7)自然发酵乳制品中瑞士乳杆菌群体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自然发酵乳制品概述
    1.2 乳酸菌简介
    1.3 瑞士乳杆菌概述
        1.3.1 瑞士乳杆菌基因组研究现状
        1.3.2 瑞士乳杆菌蛋白水解系统
    1.4 群体遗传学及其应用
    1.5 功能基因组学
    1.6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6.1 立题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菌株来源
        2.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活化
        2.2.2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3 全基因组测序及组装
        2.2.4 功能基因预测及注释
        2.2.5 群体遗传学分析
        2.2.6 发酵试验
        2.2.7 功能基因组学分析
    2.3 统计学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瑞士乳杆菌基因组特征
        3.1.1 基因组的拼接与组装
        3.1.2 编码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
    3.2 泛-核心基因组的构建
    3.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3.1 不同进化分支遗传多样性分析
        3.3.2 不同分离源聚类菌株遗传差异分析
    3.4 平均核苷酸一致性
    3.5 基因组变异分析
    3.6 核苷酸多样性的计算
    3.7 菌株间SNP距离
    3.8 重组分析
    3.9 选择压力分析
    3.10 发酵指标测定
    3.11 功能基因组学分析
        3.11.1 产酸相关基因
        3.11.2 蛋白水解系统相关基因
        3.11.3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3.1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 讨论
5 结论、主要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液体阴极辉光放电装置的改进及其对金属元素的分析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解液阴极辉光放电系统
        1.2.1 电解液阴极辉光放电技术的概述
        1.2.2 电解液阴极辉光放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1.3 国内外对电解液阴极辉光放电系统的研究概述
        1.3.1 国外放电装置的研究概述
        1.3.2 国内放电装置的研究概述
        1.3.3 提高分析性能概述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的改进
        2.1.2 实验试剂
    2.2 样品的前处理
        2.2.1 乳制样品的前处理
        2.2.2 矿石样品的前处理
        2.2.3 水样的前处理
第三章 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测定乳制品中的微量金属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LCGD-AES的光谱特性
        3.2.2 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测量
        3.2.3 测试条件优化
        3.2.4 分析性能
        3.2.5 实际样品分析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利用化学改进剂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测定锌精矿中的痕量镉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LCGD的发射光谱
        4.2.2 运行参数的优化
        4.2.3 阴离子和阳离子效应
        4.2.4 化学改进剂对镉信号增强的影响
        4.2.5 分析性能
        4.2.6 实际样品分析
    4.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利用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高灵敏检测水中的汞
    5.1 引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LCGD-AES的光谱特征
        5.2.2 运行参数的优化
        5.2.3 共存离子的影响
        5.2.4 化学改性剂对Hg测定的影响
        5.2.5 使用甲醇消除干扰
        5.2.6 分析性能
        5.2.7 分析实际样品
    5.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9)互联网背景下QFD/TRIZ集成模型质量优化研究 ——以低温乳制品质量优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质量功能展开(QFD)理论概述及文献综述
        2.1.1 QFD的起源与发展
        2.1.2 质量屋(HOQ)技术概述
        2.1.3 质量功能展开理论(QFD)国内外研究现状
        2.1.4 质量功能展开理论(QFD)文献评述
    2.2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概述及文献综述
        2.2.1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起源与发展
        2.2.2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国内外研究现状
        2.2.3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文献评述
    2.3 QFD和 TRIZ的集成研究
        2.3.1 集成研究现状分析
        2.3.2 QFD与 TRIZ集成研究文献评述
    2.4 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概述
    2.5 在线评论相关研究概述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QFD/TRIZ集成模型的构建
    3.1 QFD/TRIZ集成模型体系
        3.1.1 基于双角度的消费者需求获取子模型
        3.1.2 综合消费者需求重要度确定子模型
        3.1.3 问题冲突解决子模型
    3.2 QFD/TRIZ集成模型构建可行性
        3.2.1 基于消费者角度的用户需求获取
        3.2.2 基于企业技术角度的产品需求设想
        3.2.3 质量屋(HOQ)屋顶与TRIZ工具的合理集成
第4章 QFD/TRIZ集成模型质量优化的技术方法
    4.1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需求获取方法
    4.2 基于企业技术角度的产品需求获取方法
    4.3 双角度消费需求子模型理想解的分析
    4.4 消费者需求权重确定方法
    4.5 质量屋(HOQ)的构建
    4.6 质量屋(HOQ)屋顶与TRIZ理论矛盾矩阵的集合
第5章 QFD/TRIZ集成模型下低温乳制品质量优化的实证研究
    5.1 低温乳制品发展情况概述
    5.2 J公司发展情况概述
    5.3 J公司的基于网络评论的消费者需求获取
        5.3.1 消费者网络评论内容挖掘
        5.3.2 利用ROSTCM6 软件处理消费者网络评论数据
    5.4 基于TRIZ理论的J公司低温乳制品产品需求设想
        5.4.1 利用产品技术进化理论确定J公司目前所处位置
        5.4.2 利用产品技术进化理论确定J公司低温乳制品产品走向
        5.4.3 增加理想化水平
        5.4.4 需求设想技术可行度分析
        5.4.5 综合消费者需求重要度分析
        5.4.6 J公司质量屋模型的构建
        5.4.7 J公司低温乳制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5.4.8 利用TRIZ理论解决J公司低温乳制品技术冲突
    5.5 J公司低温乳制品质量优化解决方案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进化路线列表
附录 B TRIZ理论技术矛盾矩阵48 项技术参数
附录 C TRIZ理论技术矛盾矩阵40 项发明原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乳制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1.2.1 乳制品中危害因子检测技术
        1.2.2 乳制品营养强化剂检测技术
    1.3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简介及应用进展
        1.3.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简介
        1.3.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应用进展
    1.4 LIBS在乳制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LIBS理论基础
    2.1 等离子体的产生
    2.2 等离子体的性质
        2.2.1 光谱强度
        2.2.2 等离子体温度
        2.2.3 等离子体密度
    2.3 LIBS分析系统
    2.4 LIBS的优点和缺点
        2.4.1 LIBS的优点
        2.4.2 LIBS的缺点
第3章 LIBS数据分析方法概述
    3.1 光谱定性分析
    3.2 光谱定量分析模型
        3.2.1 标准定标法
        3.2.2 内标法
        3.2.3 自由定标法
    3.3 化学计量学在LIBS分析中的应用
        3.3.1 光谱预处理方法
        3.3.2 变量筛选方法
        3.3.3 主成分分析法
        3.3.4 偏最小二乘回归
第4章 基于LIBS的牛奶中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
    4.1 引言
    4.2 置换反应
    4.3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4.3.1 实验试剂与材料
        4.3.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置换反应参数优化
        4.4.2 仪器实验参数优化
        4.4.3 镁合金的LIBS光谱图
        4.4.4 牛奶样品的LIBS光谱
        4.4.5 光谱数据预处理
        4.4.6 牛奶定量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LIBS的奶粉中乳铁蛋白间接定量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5.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基底的选择
        5.3.2 乳铁蛋白标准样品的 LIBS 光谱
        5.3.3 乳铁蛋白的定量分析
        5.3.4 方法实用性评估
        5.3.5 加标回收率评价
        5.3.6 方法可重复性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论低能量乳制品的技术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后疫情时代乳制品结构的转变[J]. 张春香,张祉勤,陈正军. 中国乳业, 2021(12)
  • [2]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乳制品中脂质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 唐燕.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
  • [3]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J].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11)
  • [4]营养型乳制品发展的六大趋势[J]. 袁咏平. 食品安全导刊, 2021(32)
  • [5]透性化完整细菌细胞水解和异构化糖的研究[D]. 王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6]乳制品质量快速检测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J]. 李萍,王秀峰,岳桂贞,黄峻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18)
  • [7]自然发酵乳制品中瑞士乳杆菌群体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D]. 胡日查.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8]液体阴极辉光放电装置的改进及其对金属元素的分析检测[D]. 冯菲菲.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互联网背景下QFD/TRIZ集成模型质量优化研究 ——以低温乳制品质量优化为例[D]. 张妍妍.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方法研究[D]. 吕月. 天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浅谈低能乳制品的技术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