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视角下高校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

营销视角下高校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

一、从市场学角度对学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洁琼[1](2019)在《钢琴智能化教学“智”在何方》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钢琴教育与网络的结合下智能钢琴系列产品的出现,使当下钢琴智能化教学日益成为各种钢琴教学的时髦潮流之一。那么钢琴智能化,究竟仅仅是为钢琴教学提供便利,还是促动了钢琴教学的改革?本文针对Find智慧钢琴、快陪练等十数种钢琴智能化的教学实践,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对其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各类钢琴智能化教学所带来的利与弊,及其潜在的规律。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以“互联网+”时代为分界点对“互联网+”时代之后出现的智能化钢琴产品分为两类,即软件类和硬件类。第二章将软件类智能化产品分为游戏类、模拟键盘类、曲谱类、视频教程类和陪练类五种类型。在分析其功能的同时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对这些产品在钢琴教学中应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第三章对硬件类产品中钢琴辅助工具和智能钢琴这两类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采用行动研究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智能钢琴集体课教室进行了教学实践。第四章对钢琴智能化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在教学中的利弊进行总结。文章最后对于钢琴智能化教学得出以下结论:钢琴智能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加大了琴童的学琴兴趣;线上陪练模式在提高学生作业质量的同时解决了线下陪练课耗时耗力的问题;智能钢琴的教学模式简化了传统教学的学习步骤,从而降低学习钢琴的门槛,推动了钢琴教育的普及。但是钢琴智能化教学有一定概率使琴童过分依赖智能化的指导,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游戏本身而忽略了游戏中的知识内容;线上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改进与优化。本文利用钢琴智能化产品中智能纠错、资源共享等优势与翻转课堂、钢琴集体课等课堂教学理论结合完成教学创新实践。希望通过撰写这篇文章让更多的钢琴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互联网+”时代让钢琴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转变,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感受钢琴智能化产品带来的教学便利,进而促进钢琴教育的良好发展。

刘花弟[2](2016)在《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平面设计教育经历了手工教育与工艺教育、图案教育孕育,从实用美术、商业美术发展而来,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从装潢美术、平面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等教育形态演绎,不断探索、发展与完善,现成为我国设计教育领域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成果最大的教育类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给新时期我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提供了宽广平台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转型挑战。本文旨在对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进行研究,重点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客观的梳理和分析,分别从专业名称的演变与平面设计学科的转型来论述平面设计的不同形态演绎,对装潢美术专业、平面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各个形态的相关情景进行了论述。其次通过对学科目录、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的解读,论述了平面设计学科的教学体制与教学改革发展的情景和状态;再者通过对平面设计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课题设计的探讨,进一步论述了平面设计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研究;对教学内容发展的描述探讨了课程设置的变异与结构的改写;对代表性院校与不同类型院校教学特质的分析、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模式与样态以及国外教学的引进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与论证。并基于“问题意识”对平面设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性归纳,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对现代中国平面设计教育的相关范畴的研究,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思路获得一种对现代平面设计教育较为宏观的把握,对丰富和完善现代中国设计教育体系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从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及其相关设计专业皆具有指导意义,丰富了专业教育内容并能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提供启示。

吴婧[3](2014)在《英语教育硕士项目的实效及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对百名教育硕士背景的英语教师之调查》文中研究说明自1997年以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并且在这十几年里得以迅速发展。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是全面增强英语教育行业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重要举措。在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获得了教育硕士学位,他们虽学有所得但仍不乏困惑。本文主要借鉴市场经济学顾客感知的方法,从感知角度研究英语教育硕士培养现状。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是顾客,虽然学生感知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但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所以学生感知不容忽视。研究生对培养过程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其受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真实反映,感知研究为研究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路径。通过调查发现,英语教育硕士生的收获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改善教师知识结构,综合提升专业素养;②理论知识系统化,教学研究科研化;③着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提升教师地位。英语教育硕士生在求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惑,归纳为以下六点:①课程设置方面,部分课程理论性较强而实用性不足,课程内容较陈旧,可选范围较有限;②教学实践方面,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学生实践锻炼机会偏少;③教学方法方面,部分教师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法相对传统单一;④导师队伍方面,部分导师对中小学一线教学了解不多,指导力度总体上略显不足;⑤就业指导方面,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辅导资源比较有限,未成系统,教育硕士就业目标存在偏差;⑥工学矛盾方面,大多数在职研究生未获政策有力支持,需兼顾学习、工作和家庭,精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质量。

贾立锋[4](2014)在《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现 ——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实现——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一文,主要以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变革为背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访谈、分析等方法,总结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原则、思路、步骤及实践应用,并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保障条件。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等教学下实现人才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蓝图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依据和基础性文件。随着社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新建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在也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的关注,加之高职高专的快速发展以及老牌本科院校的稳步发展对人才市场及新建本科高校的冲击加大,这就对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转型性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研究的现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一章介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概念、定位及特征。从特征入手,认清新建本科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工作的重要和独特。第二章探讨了新建本科高校在完成第一次升格转型后,在国家教育部门提出向应用型转型的指引下,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时遇到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适应、与高校发展环境的不适应、与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不适应三个方面。第三章阐述了面对三个方面的不适应,提出新建本科高校应该坚定不移的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并指明开发的指导思想、开发基本思路,并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进行例证。第四章主要围绕新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完成后,进入实现阶段,从课程的整合优化、企业的深度合作、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第二课堂、考核评价、质量监控体系六个方面进行详解。

陈利华[5](2013)在《论服装设计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 ——席勒“完整人性”美育思想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席勒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审美教育”试图从历史的高度去全面阐释审美教育问题,并从哲学美学的高度关照现实,将美学变成社会存在发展的现实的、批判的力量,这些对于美育及现世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从席勒开始,美育才真正逐渐确立了它的独立地位。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完整人性的自由人,什么是“完整人性”,为何要培养“完整的人”及如何培养,培养的效果如何?席勒正是基于这一系列问题展开其思想征程的。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来达到人性和谐的提升与完善,相信通过不懈的斗争,人类将创造一个崭新的和谐社会。或许席勒的这种美的自由王国的构建具有其乌托邦的色彩,但是其对人完整自由本质的肯定、对美育意义的肯定、对美与艺术价值等的肯定,对当前教育无疑是有重要启示价值的。以席勒“完整人性”美育思想来观照当前服装设计教育,不难发现: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盛行、旧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过度刚性化,已经使得当今服装设计教育中的人走向分裂。教育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育人本质,而这种危机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服装设计教育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教育育人本质偏离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在所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力差、社会崇高感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服装人才的需求,更无法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这些问题的突显使得服装设计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席勒用美育为人们构建了一条完善自由人性的光明大道,即通过审美教育使人获得自由,通过美和艺术的审美游戏回归完整的人性。而这也正好为服装设计教育改革指引了方向。本科服装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本质属性、服装设计本身的规律及现今非物质社会发展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决定了:美育对于服装设计教育起着重要的无法取代的作用。通过美育来回归服装设计教育“完整的人”育人的本质是可行的。根据席勒制定的立美育人的美育方针,根据人游戏的天性,用游戏冲动弥合感性和理性冲动,在美的艺术中实现人的自由和完整。服装设计教育作为美育,应该重视感性,在生命情感中育人;尊重天性,在快乐游戏中育人;注重体验,在美的艺术中育人;关注社会,在崇高精神中育人。也即是将情感教育、趣味教育、艺术教育、人格教育四位一体地结合起来培养“完整人性”。根据席勒的美育思想可以从服装设计教育的育人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其一,建构以培养“完整人性”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和制度文化。其二,提升美育在素养品德教育、知识技能教育中的地位。其三,启发式、游戏式、体验式教学与超越精神并重。包括感性情感的启发式教学、尊重天性自由的游戏式教学、尊重美与艺术的审美体验式教学及在超越与崇高精神中教学等。那么,根据席勒美育思想所制定的改革策略能解决服装设计教育美育现实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美育能最终达到人性的完整吗?但对于现实的服装设计教育或许未必能如此。但无论是否最终能实现,美育无疑是一条可行的路经,将席勒美育思想弓I入服装设计教育无疑将推动其美育的改革。

白逸仙[6](2011)在《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正迅速演进为一个后工业化的知识社会,以技术型创业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面对产业转型和升级,创业型工程人才成为本世纪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是工程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还大都在第二课堂进行,几乎未见在第一课堂专门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作为对理论与实践的回应,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亟待展开。本研究从实践知识的视角,用建构主义知识观搭建理论分析框架,再辅之以文献、访谈、比较研究等具体技术方法,在考察我国当前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成功案例的深入剖析和借鉴,设计出高校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方式。创业型工程人才,主要指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业者,他们所创的“业”,主要指产业。创业型工程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他们区别于一般工程人才之处在于“技术商业化”,即面向市场,把技术转化为产业或产业链。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专业技术是基础,经营管理等市场化活动是重点。创业是团队行为,技术型创业更强调团队合作,需要从事市场调研、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销售、财务管理等多方面人才合作,共同完成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本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对光电领域成功创业的部分企业家的访谈,结合产业界需求和学校实际,设计出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包括主导培养方向的一级目标、规范培养标准的二级目标、以及监控培养途径的三级目标,重点是从知识、能力和职业意识三个方面对二级目标进行研究。同时通过访谈,总结出成功的创业型工程人才普遍具有的个性品质:以创新精神、理性的冒险精神、机会敏感性为主的性格特征;以市场优先、资源整合、决策判断为主的行为特征。这些都为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案设计奠定了基础。工程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根据创业型工程人才的特质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知识的习得,更加强调学生在职业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践知识是创业型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它本质上是一种“转识成智”之后的实践力和实践智慧。然而,当前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是一味地以科学教育模式来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建立以实践知识为主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因而在培养方式中很少涉及到实践知识的习得,由此使得人才培养方式出现诸多缺陷,制约了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如何将实践知识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重点。为此,本研究选取了英国沃里克大学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作为案例学校,通过梳理两所学校独具特色的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方式,分析他们的学生实践知识形成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根据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分析框架总结出两所学校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方式的特点:学习主体必须通过做中学的主体参与才能建构知识的意义,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而其前提条件则是情境创设、团队学习以及学习主体的已有经验三者的相互融合。最后,结合国外案例经验,在以强化实践知识为主的建构主义知识观的理念指引下,设计出高校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方案。首先,结合工程创业的过程和企业价值链的内容,构建出基于创业(Entrepreneur)的CDIO模型——E-CDIO模型,以此为背景环境,提出由“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四个环节构成的一种强化实践知识、整体化的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方式——基于项目学习的全面工程创业训练。然后,设计出以项目训练为主要教学路径,集项目训练、课程学习、企业实习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体系。为了有效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提出实施策略:通过情境创设、团队学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做中学的主体参与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建构实践知识,获得一体化的学习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辅助和引导作用。最后,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改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刘芳[7](2010)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继续教育是21世纪60年代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它对于推动世界性教育运动的深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继续教育怎样才能适应由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如何准确把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焦点。针对继续教育发展现状,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基于此,将继续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起来,探讨中国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的双作用。第一部分,通过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组织模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的认识,以要素分析方法为基础,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取了影响继续教育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包括品牌要素、产品关系要素、人力资源要素和产品创新要素;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的成果和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其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二部分,结合继续教育的内涵、实质与特征,界定了继续教育,并分析了高校继续教育的产生、发展以及定位;以美欧和英国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组织发展模式,将中国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与国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以8个继续教育组织的效益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继续教育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从评价方法优势、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模型和运算步骤等方面介绍了继续教育组织可持续发展模式效益评估所采用的方法:建立了评价继续教育组织可持续发展效益投入产出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夏艳萍[8](2010)在《甘肃省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迅猛,基本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体系科学、具有相当规模的艺术教育体系,高等艺术教育为国家艺术事业的繁荣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连续几年的全国高校扩招,艺术院校不断扩大专业方向,文理科院校相继增设艺术专业,形成了高等艺术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但是,由于扩招增幅大于教育投入增幅,所以艺术类专业稳定的发展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毕业生就业等问题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甘肃省艺术设计教育虽然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内其它省份,专业设置比较单一,教育规模也相对较小,但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依然暴露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甘肃省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力图揭示甘肃省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就课程体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不明确、课程的类型结构模糊不清、课程纵向和横向结构不紧密、课程缺乏“创造性”、对理论课程缺乏重视、实践课程明显不足这些方面。这些问题造成甘肃省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远离、甚至背离培养目标,出现课程教学目的不明、课程定位模糊、课程编制混乱的现象。文章进一步对形成甘肃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设置的主要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历史、现实和地域三方面的原因所致。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甘肃省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解决的问题。甘肃省艺术设计教育需要重申培养目标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学年课程结构设置、对理论课、实践课程的加强这些途径优化课程体系;结合地区、院校优势,注重特色办学;加强管理机制中的教学评价环节。通过这些措施使课程体系得到更合理的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彭玲[9](2010)在《重庆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且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明显,备受各界人士关注。但是由于历史、社会经济、制度、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普遍出现了失衡现象,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这也将对我国的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构成威胁,并且还将加剧我国部分地区高层次人才流失。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如何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更好地协调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相辅相成的互助关系。首先是从经济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公共服务业,具有规模收益的递增性。另外,通过新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和知识经济理论等分析了高等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有机结合角度出发,得出: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为高等教育提供物质保证,将带动高等教育的再发展,并对高等教育结构的演变产生深刻影响。第二,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为依据,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导致高等教育供给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均衡;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不相协调;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与区域劳动市场结构失衡等等,并且指出引起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制度因素、高校功能定位不合理和高教多元化发展趋势等等。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导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区域高等教育供需不均衡。第三,以重庆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从高等教育供需角度入手,分析了重庆市现有高等教育供需情况。高等教育需求方面,主要分析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及个人(家庭)三个需求主体分布对高等教育生产的“产品”提出的需求情况;教育供给方面,本文主要从高等教育投资规模和人才供给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重庆市当前高等教育供给量是否能满足社会大众对其的需求量。通过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笔者最后明确提出重庆市高等教育存在供给不均衡问题,既存在着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增加与高等教育需求的过快增长而引起的高等教育服务供给不足的数量矛盾,也有高等学校培养的各类人才毕业即失业与重庆市新兴产业技术人才的严重空缺的结构矛盾。这就为如何进一步发展重庆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的前景方向。最后,在基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和高等教育供需均衡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了重庆应坚持走高等教育供需均衡的发展方向,坚持高教服务于社会、经济,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办学,坚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此,本文分别从高校、政府、企业三个社会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实现重庆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期对重庆市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乐传永,孙立新[10](2009)在《200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统计分析及其理论研究关注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200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所转载论文进行的统计分析,回顾了一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呈现的一些特点。

二、从市场学角度对学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市场学角度对学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论文提纲范文)

(1)钢琴智能化教学“智”在何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钢琴智能化教学概述与调研设计
    第一节 钢琴智能化教学概念界定
    第二节 智能化钢琴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时代前的钢琴教学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后的钢琴教学发展
    第三节 钢琴教育相关的智能化产品分类
    第四节 钢琴智能化产品的调查与调研设计
        一、软件类钢琴智能化产品的调查设计
        二、硬件类钢琴智能化产品的调研设计
第二章 软件类钢琴智能化产品的教学调研与实践
    第一节 钢琴游戏类APP的功能应用与评价
        一、钢琴游戏类APP的功能
        二、钢琴游戏类APP“智”在何方
    第二节 模拟键盘的功能应用与评价
        一、模拟键盘APP的功能
        二、模拟键盘类APP的应用
        三、模拟键盘类APP“智”在何方
    第三节 曲谱类APP的功能应用与评价
        一、乐谱类曲谱软件的功能与特点
        二、乐谱类APP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三、曲谱类APP“智”在何方
    第四节 陪练类app的功能应用与评价
        一、“批改式”陪练APP的功能与应用
        二、在线陪练类APP的教学应用
        三、陪练类APP的调查数据
        四、对陪练类APP“智”在何方
    第五节 钢琴教程类APP的功能应用与评价
        一、钢琴教程类APP的功能介绍
        二、钢琴教程类APP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三、钢琴教程类APP“智”在何方
    第六节 软件类钢琴智能化产品的调查数据与总结
        一、关于琴童家长的调查数据
        二、关于钢琴教师的调查数据
        三、调查总结
第三章 硬件类钢琴智能化产品的教学调研与实践
    第一节 钢琴智能陪练工具的功能与教学应用
        一、钢琴陪练学习机功能介绍与教学应用
        二、智能腕带的功能与教学应用
        三、钢琴伴奏机的功能与教学应用
        四、钢琴智能陪练工具“智”在何方
    第二节 智能钢琴的功能与教学应用
        一、智能钢琴的分类与介绍
        二、智能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实践
        三、传统钢琴课与智能钢琴课的比较
        四、智能钢琴“智”在何方
第四章 中国钢琴智能化教育的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对中国钢琴智能化钢琴教学软件类产品的评价与总结
        一、中国钢琴智能化教学中软件类产品“智”在何方
        二、中国钢琴智能化教学中软件类产品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三、对中国钢琴智能化教学中软件类产品的总结与预判
    第二节 对中国钢琴智能化钢琴教学硬件类产品的评价与总结
        一、对中国钢琴智能化教学中硬件类产品“智”在何方
        二、中国钢琴智能化教学中硬件类产品存在的不足
        二、对中国钢琴智能化教学中硬件类产品的总结与预判
    第三节 传统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与钢琴智能化教学的对比
        一、钢琴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二、课后练琴时存在的问题
        三、对钢琴智能化教学与传统钢琴教学的对比
    第四节 对中国钢琴智能化教学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致谢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2)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方法及目标
第一章 从装潢美术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名称的演变与平面设计学科的转型
    第一节 装潢美术专业
        一、沿革:从图案教育、实用美术而来
        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三、设计情景与专业业态
        四、装潢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
    第二节 平面设计专业
        一、对“GRAPHIC DESIGN”的概念解读
        二、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
        三、国外平面设计教学的引进
        四、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
    第三节 视觉传达设计
        一、关于“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的解释
        二、参照与比较:从造型艺术到视觉艺术
        三、关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名称的思考
        四、图像时代与视觉文化的要求
        五、信息社会的挑战与数字化技术普及
        六、平面设计教学的放大与课程延伸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平面设计学科的教学体制与教学改革发展——对学科目录、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的解读
    第一节 发展与变化:教育部学科目录的编制调整
    第二节 渐变与转换:对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的分析
    第三节 反思与争辩:几次全国性教学研讨会对教学改革的推动
        一、1982年“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
        二、1995年广州全国艺术设计教育研讨会
        三、2002-2012年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
    第四节 嬗变与超越:多样的专业形态与课程教学
        一、书籍设计专业的独立与回归
        二、包装装潢与书籍装帧:两大系统的并存
        三、专业课程称谓含义的发展演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面设计课程的结构、设置与课题设计——对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多样化
        一、学年制: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史论课程
        二、学分制: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
        三、工作室制:基础课程+导师工作室课程
        四、3+1 制:中外合作办学/国内课程+国外课程
        五、主题性教学:以若干主题整合课程教学
    第二节 课程设置的不同路径
        一、以设计类型作为课程设置的线索——标志、包装、书籍、招贴
        二、以设计要素作为课程设置的线索——字体、编排、图形、色彩
        三、以形式结构作为课程设置的线索——形态、类型、风格、系统、信息
    第三节 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多种方式
        一、课题的资源、主题与内容的广泛性
        二、课题设计借鉴与启示的多样化
        三、课题设计及解题方式切入点的独特性
        四、作业编排的技巧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课程设置的变异与结构的改写——对教学内容发展的描述
    第一节 国外平面设计教学及课程的引入
        一、平面构成教学的引入
        二、字体设计课程
        三、版式设计课程
        四、书籍设计课程
    第二节 图形设计课程的建构与教学
        一、广义的图形与狭义的图形
        二、“创意”概念的提出
        三、冈特·兰堡、福田繁雄、靳埭强的影响
        四、“同构”图形的教学
        五、多元化的图形设计教育
    第三节 课程裂变与多样化发展
        一、CI及视觉形象课程
        二、信息设计与图表设计课程
        三、插画设计课程
    第四节 课程的整体转型与质的升级
        一、从装饰手法转向创意思维训练
        二、从技能训练转向设计手法学习
        三、从表面模仿转向形式语言研究
        四、从职业能力转向综合素质培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模式与样态——对代表性院校与不同类型院校教学特质的分析
    第一节 不同类型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
        一、职业技术学院的平面设计教学
        二、师范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
        三、综合性大学的平面设计教学
        四美术学院的平面设计教学
    第二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平面设计教学
        一、发展历程与专业演化
        二、体系构建与教学风格
        三、书籍设计教学:从张光宇到吕敬人
        四、新的起点:并入清华大学的探索
    第三节 中央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
        一、纯艺术背景与当代艺术介入的取向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前卫色彩
        三、海归教师及同国外教学理念的接轨
        四、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独特性
        五、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个性化课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教学理念方法的引进与影响——对国外教学方法的开放式学习及实践
    第一节 国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日本设计及设计教学的影响
        二、德国设计及设计教学的影响
        三、美国设计及设计教学的影响
    第二节 外籍教师工作坊课程教学
        一、开放的思维路径与试验态度
        二、原创性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
        三、表现的综合性与媒介的不限定性
        四、平行课题与联合教学
    第三节 国外概念设计教学的引进
        一、课题资源与切入点
        二、文化分析与批判意识
        三、方法与过程的深入步骤
        四、纯粹形式语言的游戏性训练
    第四节 国外影响的多样化因素与方式
        一、海归教师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影响
        二、国外教材的结构特点与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图景与语境——改革开放以来平面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第一节“问题意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反思
        问题一:“西化”下的教学困惑与中国特色教学相对缺失
        问题二:“同质化”教学现象严重与原创性教学丢失
        问题三:“数量化”膨胀背后教学质量的薄弱
        问题四:“学院化”探索下的市场分歧与离合
    第二节 语境: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的话语展现
        一、课程——中国“平面设计教育”的改革发展核心内需
        二、传承——“中国文化”与平面设计教育的链接与融合
        三、实验——“平面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另一种维度尝试
        四、整合——多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确定后的发展图景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英语教育硕士项目的实效及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对百名教育硕士背景的英语教师之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第三节 英语教育硕士感知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先行研究小结和问题提出
第三章 实证:设计与统计
    第一节 调查方式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攻读英语教育硕士学位实效分析
    第一节 攻读英语教育硕士学位的收获
    第二节 攻读英语教育硕士学位的困惑
第五章 英语教育硕士生培养对策
    第一节 课程设置
    第二节 教学实践
    第三节 教学方式
    第四节 导师队伍建设
    第五节 就业指导
    第六节 工学协调
第六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附录一:问卷调查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三:访谈转写语料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现 ——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研究方法
    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概述
    (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概念界定
        1.新建本科高校
        2.人才培养方案
        3.应用型人才
        4.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二)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
        1.新建本科高校的定位
        2.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定位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征
        1.是教育类型化的探索
        2.以为地方服务为特色
        3.以“知识输出”导向为主
二、 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主要问题
    (一) 新建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
        1.地方产业结构布局与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的不适应
        2.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与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流程不适应
        3.产业类型和产业性质与传统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不适应
    (二) 新建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与高校发展环境不适应
        1.地方政府与新建本科高校办学环境的不适应
        2.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新建本科高校投资环境不适应
        3.管理体制与新建本科高校运行环境不适应
        4.社会舆论与新建本科高校发展前景不适应
    (三) 新建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不适应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行为特点与人才培养方法的不适应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情感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认知特点与人才培养环境因素不适应
三、 新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
    (一)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1.参考性文件
        2.指导思想
    (二)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三阶段式开发思路
        1.科学的设置学科专业
        2.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3.深入开展模块化课程改革
    (三) 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为例
        1.信息调研阶段
        2.框架构思阶段
        3.具体开发阶段
四、 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
    (一) 课程整合优化
    (二) 企业深度合作
    (三) 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四) 第二课堂
    (五) 考核评价
    (六) 质量监控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论服装设计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 ——席勒“完整人性”美育思想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席勒‘完整人性’美育思想及其启示”的研究
        1.3.2 关于“服装设计教育”的研究
        1.3.3 关于“美育与服装设计教育”的研究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2 以“完整人性”为核心的席勒美育思想
    2.1 “完整人性”作为席勒美育的目标
        2.1.1 超越康德哲学思想
        2.1.2 反思现实人性的分裂
        2.1.3 对照希腊寻找完整人性
    2.2 以美育作为回归“人性完整”的途径
        2.2.1 高尚的艺术超越时代局限
        2.2.2 高尚的艺术是自由的源泉
        2.2.3 美能通达完整的人性
    2.3 审美游戏回归“完整人性”美育理想
        2.3.1 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生成游戏冲动
        2.3.2 美与审美游戏给予人性自由
        2.3.3 崇高感升华“完整人性”
    2.4 本章小结
3 从席勒“完整人性”美育思想看服装设计教育
    3.1 服装设计教育回归“完整人性”育人本质的必要性
        3.1.1 由服装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
        3.1.2 由服装设计教育的教育属性决定
        3.1.3 由服装艺术设计自身设计规律决定
        3.1.4 由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要求决定
    3.2 假道美育以回归服装设计教育的育人本质
        3.2.1 美育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3.2.2 美育本质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还原
        3.2.3 美育对服装设计教育的促进作用
    3.3 回归“完整人性”育人本质的服装设计教育
        3.3.1 重视感性,在生命情感中育人
        3.3.2 尊重天性,在审美游戏中育人
        3.3.3 注重体验,在美的艺术中育人
        3.3.4 超越时俗,在崇高精神中育人
    3.4 本章小结
4 服装设计教育美育的现实偏差及改革策略
    4.1 现实中服装设计教育的育人危机
        4.1.1 “完整的人”作为育人目标的迷失
        4.1.2 教育过程中审美教育被忽略
        4.1.3 美的感知、创造力与崇高感不足
    4.2 服装设计教育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4.2.1 功利主义时代带来的教育目标的偏离
        4.2.2 工业生产教育模式导致美育被忽略
        4.2.3 教育过程刚性化致使学生发展不完整
    4.3 彰显席勒“完整人性”美育思想的美育改革策略
        4.3.1 建构“完整人性”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和制度文化
        4.3.2 提升美育在知识技能、素养品德教育中的地位
        4.3.3 启发、游戏、体验式教学与崇高精神并重
    4.4 本章小结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高等服装设计教育美育状况问卷
    附录Ⅱ 高等服装设计教育美育访谈提纲
    附录Ⅲ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6)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辨析与界定
    1.4 研究现状述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
2 理论基础与研究视角
    2.1 实践知识:审视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角度
    2.2 建构主义知识观:变革工程人才培养方式的新思路
3 创业型工程人才特质与培养目标
    3.1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定位与内涵
    3.2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特质
    3.3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规格
    3.4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实践知识
4 国外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方式的案例研究
    4.1 沃里克大学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
    4.2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
    4.3 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方式的建构主义分析
5 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5.1 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现实样态及原因分析
    5.2 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的E-CDIO模型
    5.3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
    5.4 主体化教学方式的设计
    5.5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设计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 光电器件专业E-CDIO本科培养计划课程表
附录3 创业企业家访谈提纲

(7)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对继续教育的研究
        1.2.2 对成人教育的研究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组织模式
    2.1 基本概念
        2.1.1 继续教育
        2.1.2 可持续发展
    2.2 可持续继续教育组织模式的要素
        2.2.1 品牌要素
        2.2.2 产权要素
        2.2.3 人力资源要素
        2.2.4 产品创新要素
    2.3 中国继续教育组织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内涵和终生学习模式
        2.3.1 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内涵
        2.3.2 终身学习阶梯型模式
第3章 国内外继续教育组织发展模式分析
    3.1 国外继续教育发展模式
        3.1.1 美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社区式
        3.1.2 英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开放式
    3.2 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
        3.2.1 中国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3.2.2 香港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市场化
第4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组织模式构建
    4.1 案例介绍和分析
        4.1.1 案例介绍
        4.1.2 案例分析
    4.2 管理体制
        4.2.1 改变旧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培植市场主体
        4.2.2 理顺关系,调整继续教育的结构
        4.2.3 面向市场,建立全新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4.3 运行原则
        4.3.1 调整继续教育的结构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4.3.2 适应社会需要,实现继续教育类型的多样化,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8)甘肃省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
2. 甘肃省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
    2.1 专业设置现状调查
    2.2 培养目标现状的调查研究
    2.3 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3. 甘肃省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现存问题分析
    3.1 培养目标的不明确
    3.2 课程纵向和横向结构不紧密
    3.3 课程的类型结构模糊不清
        3.3.1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划分不明、比例失调
        3.3.2 对隐性课程重视不够
    3.4 课程缺乏创造性
    3.5 对理论课缺乏重视
    3.6 实践课程明显不足
4. 原因探析
    4.1 历史原因
        4.1.1 传统手工艺的经验式教育
        4.1.2 沿用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育模式
        4.1.3 混合移植国内外设计教育模式
    4.2 现实原因
        4.2.1 专业发展过热与教学应对策略的缺位
        4.2.2 片面追求市场化所造成的技能型为主的培养模式
    4.3 地域差异
5.甘肃省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5.1 重申培养目标的重要性
    5.2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5.2.1 建立合理的学年课程结构
        5.2.2 重视与加强对设计理论的建设与教学
        5.2.3 加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
    5.3 注重特色办学
    5.4 重视教学管理机制中的教学评价环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重庆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提出问题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特色
第2章 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基本理论
    2.1 高等教育的经济属性
    2.2 高等教育经济职能分析
    2.3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
第3章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分析
    3.1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的表现
    3.2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成因
第4章 重庆市高等教育供需均衡分析
    4.1 重庆市高等教育现状
    4.2 高等教育供需模型分析
    4.3 重庆市高等教育需求分析
    4.4 重庆高等教育供给分析
第5章 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及政策措施
    5.1 重庆高等教育改革方向
    5.2 重庆高等教育供给均衡战略
    5.3 重庆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
第6章 结论及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10)200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统计分析及其理论研究关注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栏目设置与转载论文的概况
    (一)栏目的设置
    (二)源杂志转载量
    (三)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
    (四)源杂志所在栏目分布
二、所关注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领域和基本观点
    (一)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二)转载论文关注主要研究领域和基本观点
        1.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2.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3.职业教育的管理研究
        4.职业技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四、从市场学角度对学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琴智能化教学“智”在何方[D]. 李洁琼. 中国音乐学院, 2019(09)
  • [2]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D]. 刘花弟.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 [3]英语教育硕士项目的实效及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对百名教育硕士背景的英语教师之调查[D]. 吴婧.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4]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现 ——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D]. 贾立锋.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4)
  • [5]论服装设计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 ——席勒“完整人性”美育思想的启示[D]. 陈利华. 武汉纺织大学, 2013(09)
  • [6]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 白逸仙.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7]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 刘芳. 湘潭大学, 2010(05)
  • [8]甘肃省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 夏艳萍. 西北师范大学, 2010(03)
  • [9]重庆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研究[D]. 彭玲. 西南大学, 2010(08)
  • [10]200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统计分析及其理论研究关注视角[J]. 乐传永,孙立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7)

标签:;  ;  ;  ;  ;  

营销视角下高校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