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口两个综采工作面同时安装技术

单井口两个综采工作面同时安装技术

一、单一井口两综采面同时安装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匡铁军[1](2021)在《特厚煤层覆岩结构及远近场顶板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大同矿区石炭系特厚煤层覆岩结构及其矿压作用机理与控制技术历经十余年的艰苦探索,在地表变形实测基础上,反演了高位覆岩的纵向断裂特征;基于特厚煤层大尺寸三维物理相似模拟,直观再现了覆岩“纵-横”断裂形态的转变;结合覆岩断裂的二维物理相似模拟,证实了特厚煤层覆岩具有层位结构;并且统一构建了覆岩结构力学模型,揭示了大空间采场矿压作用机理;提出了特厚煤层覆岩井上下协同控制思路,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覆岩远近场分类控制技术实施工艺。(1)特厚煤层顶板断裂形态具有方向性,由煤层近场覆岩的横向“O-X”断裂,向上发展成纵向“O-X”断裂形态,确定了顶板断裂转向临界层的存在,并从理论上给出了临界层判别指标,求得了覆岩分区断裂高度。(2)特厚煤层覆岩具备“低-中-高”层位结构。高位顶板结构对应覆岩纵向断裂区;“低-中”位结构分别对应着覆岩横向断裂区中的不规则和规则垮落带。层位顶板间运动不同步,层间离层显着,同层位移曲线呈现阶跃变化。(3)建立了特厚煤层采场覆岩结构力学模型,揭示了覆岩层位结构复杂矿压作用机理,得到了采场覆岩给定载荷及支护体受力表达式,找到了大空间采场矿压有效控制途径,提出了特厚煤层覆岩井上下协同控制思路。(4)研发了地面钻孔重复爆破技术,开展了地面钻孔水力压裂工程实践,丰富了特厚煤层覆岩远场控制方法;归类分析了覆岩近场控制技术及适用性,并结合具体工程环境进行应用实践,顶板超前预裂卸压效果显着。覆岩层位结构模型具有普适性,适用一般煤层厚度条件,丰富了采场矿压理论;基于煤矿许用型水胶液体炸药的研发,为覆岩地面钻孔重复爆破提供了条件,拓宽了覆岩控顶技术层面;链臂锯连续切割机充分实现了坚硬顶板的机械化切顶作业。该论文有图148幅,表24个,参考文献128篇。

颜绍军[2](2020)在《攀枝花煤矿-采区瓦斯涌出影响因素及抽采系统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煤炭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瓦斯的涌出,瓦斯抽采是治理瓦斯,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矿井瓦斯抽采,既能降低煤矿井下瓦斯浓度,保证回采安全高效,又可以将瓦斯统一整合并加以利用,进而保护环境。本文针对攀枝花煤矿瓦斯抽采过程中抽采难度大、抽采费用多等问题,对攀枝花煤矿瓦斯抽采系统进行优化,对攀枝花煤矿瓦斯抽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针对煤矿瓦斯抽采系统设计进行文献调研,总结国内外现有瓦斯抽采技术现状,提出现阶段瓦斯抽采存在的不足;同时对矿井瓦斯抽采相关理论整理,选用瓦斯消溶技术和精细化管理理论作为攀枝花煤矿瓦斯抽采系统优化具体技术措施。(2)介绍攀枝花煤矿概况及现有瓦斯抽采系统,运用分源预测法计算相关数据及瓦斯涌出量,制定降低瓦斯浓度措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钻场布置、钻孔参数和封孔工艺。(3)结合精细化管理理论对现有抽采系统进行优化。结合矿井现场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优化后抽采管路管径、管材、布置方式,同时,重新选定瓦斯抽采设备;(4)分析应用瓦斯消溶剂优缺点得出:采用瓦斯消溶技术效果较好,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下降速度快、防突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采掘进度;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降低瓦斯治理成本,综合效益得到提高,减少了攀枝花煤矿企业瓦斯治理的成本费用。

田茂霖[3](2020)在《深厚工作面软弱顶板与煤壁偏压失稳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煤炭赋存条件普遍比较复杂,深埋软弱顶板与厚煤层共同赋存现象极其广泛,该条件下在工作面非均匀支承压力作用下极易发生随采随冒,煤壁大面积片帮,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因此,很有必要对该类深部含软弱顶板厚煤层工作面(深厚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软弱顶板与煤壁偏压失稳机理与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赵庄煤矿深厚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统计分析了软弱顶板厚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了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分区演化规律,开展了等强度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与破坏模式试验,获得了支承压力分区偏压作用下工作面煤壁变形规律及片帮失稳模式,探讨了软弱顶板冒落与煤壁片帮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煤壁偏心受压柱失稳力学模型与煤壁偏心受压柱剪切破坏力学模型,揭示了煤壁片帮失稳机理,提出了深部含软弱顶板厚煤层工作面煤壁失稳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支承压力非均匀分布特点与软弱破碎顶板特性,引入了偏压系数与偏压变化率,细化支承压力区为偏压Ⅰ、Ⅱ、Ⅲ区,确定了软弱破碎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步距,此后,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与极限平衡理论,给出了煤壁弹性变形阶段与弹塑性变形阶段偏压区应力分布函数及分布范围,分析了因素的影响规律及敏感性,揭示了回采过程中支承压力偏压区应力及范围演化规律。(2)采用水泥、石膏及石英砂等研制了煤、岩等强度材料,制作了不同岩煤高度比、预压岩样的等强度煤岩组合体,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预压压力条件下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组合体力学特性、变形特性及声发射演化规律,揭示了组合体的耦合破坏模式。(3)自主设计研发了工作面煤岩体开采卸荷试验系统,研究了分区偏压作用下工作面煤岩体与煤壁变形破坏演化规律,获得了煤壁片帮模式,对比分析了加载前后模型试样纵波波速演化规律,引入了试样完整性系数,反映了试样内部损伤状态,进而揭示了工作面煤岩体及煤壁动态变形过程及影响机制。(4)基于软弱顶板变形破坏特点,探讨了软弱顶板冒落-煤壁片帮相互作用规律,揭示了软弱顶板冒落与煤壁片帮相互作用机理;此后,基于煤壁前方分区偏压受力特点,构建了煤壁偏心受压柱模型,引入了“煤柱”长细比,建立了煤壁偏心受压柱失稳力学模型(失稳破坏型)与煤壁偏心受压柱剪切破坏力学模型(材料破坏型),给出了两种煤壁破坏模型的失稳破坏的判据,揭示了煤壁片帮失稳的机理;提出了煤壁片帮系数,结合数值方法,分析了因素敏感性,基于权重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了深厚工作面煤壁片帮失稳评价方法,评估了赵庄煤矿1307工作面煤壁片帮失稳风险等级,其综合评分为0.566,属于E级高风险,煤壁失稳,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论文有图118幅,表45个,参考文献206篇。

李龙国[4](2019)在《黄陵一号煤矿煤尘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黄陵一号煤矿随着开采范围扩大和开采强度、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较严重的煤尘超限问题,导致作业环境劣化,制约了矿井综合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工业试验等方法,对黄陵一号煤矿煤尘扬尘机理、成分与性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研发了相应抑尘剂和配套装备并进行井下业性试验,结果表明:(1)黄陵一号煤矿煤尘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O、Si、Al、Ca等;主要成灰成分为SiO2、A12O3、Fe2O3、TiO2、MgO、CaO等;煤尘的吸湿量随着Si-C的伸缩振动峰最高值的升高而增大,随着=C-H伸缩振动峰最高值的升高而减小;煤尘湿润性随SiO2和Al2O3的含量升高持续增大;NaCl、CaCl2、Na2SO4、Na2SiO3四种溶液对煤尘吸湿量提高程度依次为Na2SO4>CaCl2>Na2SiO3>NaCl,溶液浓度为0.3%左右效果最佳;短链醇溶液对煤尘样吸湿量影响为随短链醇浓度增大而增大,当短链醇溶液浓度增大到2%左右时获得最好效果。(2)基于煤岩与煤尘的特征,通过煤尘湿润性测定,发现了能够明显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变溶液表面性质的表面活性剂成分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ZFC)、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WJF)和烷基酸盐系列(WJY)。试验对比后选择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ZFC)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WJF)两类作为主体表面活性剂,由其与无机盐类、有机化合物、高聚物配置而成的LDC抑尘剂,各组分浓度为有机化合物2%、无机盐0.5%、高聚物1%时能够更有效的将煤尘润湿和团聚,且经毒性检测结果为无毒无腐蚀性。(3)抑尘剂添加系统(LDJY-200/SL)由药剂箱、压力平衡管、收缩管、连接管、喉管和扩散管组成,其结构简单,能将抑尘剂添加系统与现有的喷雾除尘系统组合形成联合抑尘装置,达到自动同工作面同步运转,操作简单的目的。井下工业性试验结果显示,综采工作面全尘降尘效率提高了 77.848%,呼吸性煤尘的降尘效率提高了 78.71%。运行三个月全尘降尘效率稳定在65.49%,呼吸性煤尘的降尘效率稳定在77.11%。综掘工作面全尘降尘效率提高了 66.7%,呼吸性煤尘的降尘效率提高了 41.5%,运行三个月全尘降尘效率稳定达76.5%,呼吸性煤尘的降尘效率稳定达36.6%。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技术经济效果突出,安全与社会效益良好。

彭斌[5](2019)在《老空区与外界气体交换规律及瓦斯爆炸防控理论与应用》文中指出我国煤矿以综采、综放等高强度开采方式为主,工作面推进速度快,大面积的封闭采空区(老空区)形成速度也快。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空区瓦斯储量将越来越大,由于受地应力和采掘作业的持续影响,老采空区的保护煤柱和密闭设施的密封性会有所降低。当采空区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密闭设施附近会产生“呼吸”现象,“呼吸”现象严重时将会影响井下的安全生产。因此,掌握矿区不同地面大气参数条件下老空区“呼吸”现象特征和产生机理,设计安全可行的防治技术方案,对于预防矿井封闭采空区密闭处的瓦斯异常涌出和瓦斯超限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工程价值。运用通风能量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论分析了“呼吸”现象的产生机理,结合达西定律得到了密闭内外压差与密闭外瓦斯浓度的关系表达式。结果表明,封闭采空区“呼吸”现象的产生是地面大气参数、井巷风流参数、井巷特征和采空区内气体状态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密闭内外压差的持续作用下,老空区会与外界产生气体交换。现场研究了老空区“呼吸”现象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当密闭内外压差分别为正值和负值时,采空区内气体压力分别呈逐渐降低和逐渐升高趋势;采空区内气压变化幅度很小,密闭内外压差产生正负交替的主导因素为密闭外空气静压的波动;当井巷特征和井巷风量稳定时,密闭外侧空气静压的变化趋势与地面大气压相似,与地面大气温度相反;在密闭渗透率和密闭外侧风量比较稳定的前提下,密闭内外压差为正值时,密闭外瓦斯浓度与密闭内外压差呈正相关关系,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基于自建的实验系统,重现了封闭采空区“呼吸”现象。研究了井口大气参数、巷道风阻、风机静压以及封闭区环境温度对封闭采空区密闭内外压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通风状态不改变的前提下,模型采空区密闭外侧空气静压与井口大气压是同步变化的,封闭区气体压力与其环境温度变化趋势相似。在密闭内侧气压较为稳定的时段,密闭内外侧压差与密闭外侧静压变化趋势相反;在密闭外侧静压较为稳定的时段,内外侧压差对密闭内侧静压比较敏感,两者变化趋势基本相似。(2)改变通风状态会引起密闭内外压差在短时间内发生突然变化。在一进一回系统中,减小主井筒风阻、增加回风井筒风阻、增加风机静压均会引起密闭外侧静压大幅增加,而封闭区内气压在短时间内基本稳定,导致密闭内外压差大幅减小;在两进一回系统中,减小副井筒风阻会引起密闭外侧静压突然减小,而封闭区内气压在短时间内基本稳定,导致密闭内外压差突然增大。(3)减少或增加模型封闭区内气体的量会引起封闭区内气压减小或增加,密闭内外压差则相应地减小或增加。应用封闭气体浓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当采空区分别处于“呼气”和“吸气”状态时,漏风量系数对采空区内甲烷和氧气的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呼气”状态下,当密闭漏风系数不变时,甲烷浓度是逐渐上升的,氧气浓度是逐渐下降的;在相同的正压差条件下,甲烷浓度的上升速度和氧气浓度的下降速度均随着密闭漏风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吸气”状态下,当密闭漏风系数不变时,甲烷浓度是逐渐下降的,氧气浓度是逐渐上升的;在相同的负压差条件下,甲烷浓度的下降速度和氧气浓度的上升速度均随着密闭漏风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基于现场老空区内气体组分分析结果,应用Coward法和爆炸危险系数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呼吸”现象过程中不同漏风量系数条件下采空区爆炸危险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状态点移动速度和爆炸危险性系数值变化速度随采空区漏风量系数的增加而加快,采空区爆炸危险性级别的转变受密闭内外压差、密闭漏风量系数以及状态点初始位置的共同制约。利用CFD技术建立了瓦斯释放区域的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风流流量及管道瓦斯流速条件下释放区瓦斯的扩散规律。结果显示,受巷道风流的影响,在巷道截面横向上瓦斯整体往采区回风巷左侧扩散,在巷道截面纵向上瓦斯整体往巷道顶板附近扩散。当管道瓦斯流速或巷道风量增大时,瓦斯扩散范围沿巷道风流方向逐渐扩大。从释放管口下风侧各横截面上瓦斯浓度分布来看,离释放管口越远,瓦斯浓度越小。现场观测了瓦斯释放时间段内管道内外压差和释放区域瓦斯浓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基于压差阈值和瓦斯浓度阈值的联合调控思路,提出了电动阀门开度的分级调控方案,研制了以电动阀门、微压差传感器、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箱为核心的封闭采空区瓦斯释放自动调控系统,并在瓦斯释放管路上设计了自动喷粉抑爆系统,保障了释放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张博,宁帅[6](2018)在《木城涧煤矿东四壁缓倾斜综采工作面快速搬家工程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升已有的木城涧煤矿综采工作面搬家管理方法、技术水平,介绍了一种同时满足旧工作面回收、新工作面安装,特别是如何使旧巷内采煤机、工作面输送机、液压支架"三机"同时适应新工作面安装条件的新技术方法,而且该方法还提出了避免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损坏,充分利用设备自身特性达到自移安装,在涉及重大安装隐患治理上提出了独到的安全处理方法。这种旧巷回收设备,同时新巷安装设备一式的技术方法,至少说明了综采工作面的搬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与矿安装队的回收、安装工艺有关,而且与掘进队巷道修理准备,机电科模型试验及设备地面合理装车,还有运输段按照切巷安装工艺和时间节点要求运输设备入工作面有关。

丁永禄[7](2018)在《滕北煤田深部资源开采可行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东大煤矿原井田南部资源开采已步入后期阶段,浅部资源已不能满足煤矿年产75万t/a的需求,对深部煤炭资源进行开采利用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介绍滕北煤田深部煤炭资源自然条件及资源赋存情况,结合煤矿开采学及工程经济学相关理论方法,分别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评价滕北煤田深部资源开采价值,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东大煤矿及煤田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判断可知,滕北煤田具备建设现代化矿井必要资源条件。(2)设计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方案,包括井田开拓设计、采区划分、工作面布置、工作面回采方案及下区段工作面顺槽形成方式,从技术角度对滕北煤田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进行可行性评价。(3)对滕北煤田开采进行经济分析,包括煤矿建设投资、煤炭开采成本费用、财务静态及动态评价、煤矿投资项目盈亏平衡分析及敏感性分析,从经济角度对滕北煤田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进行可行性评价。(4)对滕北煤炭深部资源开采进行风险评价,从煤矿资源自然风险、煤矿经济风险及煤矿开采风险三个方面进行风险因素识别,采用组合权重方式进行二级指标权重计算,对滕北煤田深部资源开采项目进行风险等级判断,风险矩阵隶属度最大值为0.4,对应等级评价为轻度风险,最后提出相应风险应对措施。

薛卫宁,郭佐宁,韩华东,迪明,王济民,严洪涛,田力[8](2016)在《成本管控 降本增盈——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创建“6811”体系成本管控模式》文中指出"6811"体系成本管控模式的背景"6811"体系成本管控模式的内涵"6811"体系成本管控模式的做法"6811"体系成本管控模式的实施效果"6811"体系成本管控模式的体会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是由陕西煤化韩城矿业公司(原韩城矿务局)和神木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6.07亿元,其中韩城矿业公司出资比例为55%,神木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出资比例为45%。

张冬冬[9](2016)在《浅埋特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异常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东矿区煤层埋藏浅,厚度大,开采地质条件优越。近年来,部分矿井已经开采至深部的煤层,如大柳塔矿的5-2煤与上部煤层最大间距达到145m。与以往的浅部煤层开采相比,尽管工作面采高相同、支护强度相近,矿压显现剧烈程度却存在明显差异,这对于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和支架选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基于此,本论文通过现场实测、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了神东矿区浅埋煤层特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异常机理的研究。通过对上湾煤矿12106工作面和大柳塔煤矿52303工作面的现场实测,分析得出了7.0m特大采高综采面的周期来压特征,尤其是来压步距、来压持续长度、动载系数等强度指标,掌握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关键层结构类型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的影响。物理模拟结果表明,在神东矿区特大采高综采面条件下,随着埋深的增加,上位关键层对工作面矿压的影响也在变大,甚至占据主导作用。对52303工作面而言,来压期间上位关键层破断会导致下位关键层发生同步破断,埋深的增大又造成关键层控制的载荷变大,最终导致覆岩破坏的高度和支架承受的载荷都远大于12106工作面。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对影响工作面矿压的关键层临界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下位关键层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主关键层层位的不断提高,工作面支架阻力经历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平稳的过程。当上位关键层距煤层间距115m时支架阻力达到最大值,间距大于135m后支架阻力基本保持不变,据此认为在神东中心矿区能够对5-2煤工作面矿压显现产生影响的关键层距煤层最大间距H为135m。上述研究成果对神东矿区特大采高综采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力指导,丰富了特大采高综采面采场支架与围岩作用关系的理论体系。

易欣[10](2016)在《矿井季节性热害预测与降温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矿井热害是继顶板、瓦斯、火、水、粉尘五大灾害之后的第六大灾害,与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同列为煤矿四大职业危害因素,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加,地温增高,围岩温度增加,尤其是夏季地面气温高,导致井下工作地点温度增加,热害程度加剧,现有降温方法均难以满足要求。本文通过对山东巨野矿区热害矿井大量现场调研与测试,掌握一年地面气候变化对井下气候的影响规律,发现了矿井季节性热害形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了掌握矿井季节性热害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方法,论文开展季节性风温作用下围岩非稳态温度场数值分析、风温预测及其降温方法研究,取得如下主要创新成果:采用激光导热仪实验测试了8组煤、岩体和风筒在温度为1060℃的导热系数,为围岩温度场预测提供了基础参数。根据矿井风流温度与围岩温度场存在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建立了非稳态风温作用下井巷温度场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调热圈温度场,并编制了相应分析软件,模拟计算季节性风温作用下井巷围岩调热圈温度场。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测试了围岩温度场,实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基于季节性风温变化下调热圈温度场变化规律,揭示出矿井季节性热害形成机理,为在地面井口对入井风量实施降温除湿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准确掌握季节性气候下井下风流的温度、湿度,预测矿井热害分布状况,基于对多种热源作用下风温预测模型分析,提出了以矿井全风网解算为基础的风流温、湿度预测方法。针对单一井巷风温预测模型中风量已知,而矿井风网中由于温差形成自然风压影响风量分配的问题,建立了风温与风量之间的耦合作用模型。研发了基于ObjectARX的井下巷道风流温度、湿度计算分析软件,对赵楼煤矿通风网络模拟计算。实测1307采面、3303采面2条通风路线温度与湿度,结果与预测数据基本吻合。通过矿井风流温度、湿度预测,为矿井季节性热害程度分析和降温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根据矿井季节性热害形成特点,将夏季高温进风风流热、湿留在地面井口,消除夏季矿井高温热害,提出了矿井全风量井口降温新方法。针对矿井总进风量大(20000m3/min),设计了以矿井主要通风机为动力的大风量空气换热系统工艺,换热器风阻2445Pa,平均漏风率89%。针对入风井口为运输通道难以封闭问题,采用自动门闭锁的井口房封闭方法,形成主、副井口降温气室,实现了入井风流的降温。在巨野矿区赵楼煤矿应用研究表明,系统将主、副井全部入井风温降低1015℃,在进风路线上温度降低45℃,相对湿度降幅15%,井下工作面进风26℃以下,显着改善了劳动生产环境,解决了深井开采季节性高温热害问题。论文研究为高温矿井降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其它类型高温矿井热害治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单一井口两综采面同时安装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一井口两综采面同时安装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特厚煤层覆岩结构及远近场顶板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路线
2 特厚煤层开采覆岩断裂演化实测分析
    2.1 特厚煤层实测工作面地质概况
    2.2 特厚煤层实测工作面地表下沉
    2.3 特厚煤层覆岩断裂演化特征
    2.4 特厚煤层覆岩层位结构分析
    2.5 小结
3 特厚煤层开采覆岩结构相似模拟分析
    3.1 覆岩结构模拟基础力学参数测试
    3.2 高位岩层水平断裂形态相似模拟
    3.3 开采扰动下的覆岩运动相似模拟
    3.4 煤层推进方向上的顶板断裂特征
    3.5 小结
4 特厚煤层开采层位顶板结构力学分析
    4.1 特厚煤层顶板断裂分区特征
    4.2 特厚煤层顶板断裂分区计算
    4.3 特厚煤层顶板结构力学模型
    4.4 覆岩层位结构厚度计算实例
    4.5 小结
5 远场覆岩矿压作用机理与控制技术
    5.1 远场覆岩结构矿压作用机理
    5.2 远场覆岩地面压裂工艺设计
    5.3 远场地面水力压裂工艺实施
    5.4 远场覆岩地面水力压裂效果
    5.5 小结
6 近场覆岩控顶技术分类及应用
    6.1 近场覆岩控顶技术分类
    6.2 液体炸药深孔爆破技术
    6.3 近场水力压裂控顶技术
    6.4 链臂锯机械化切割控顶
    6.5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攀枝花煤矿-采区瓦斯涌出影响因素及抽采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瓦斯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瓦斯抽采技术研究现状
        1.2.2 瓦斯抽采效果优化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攀枝花煤矿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水文地质
        2.2.1 井田水系
        2.2.2 井田构造
    2.3 煤层特点
        2.3.1 煤层含量
        2.3.2 煤质
    2.4 回采工艺
        2.4.1 采区划分
        2.4.2 开采顺序
        2.4.3 回采工艺
    2.5 本章小结
3 攀枝花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煤层基础参数测定
        3.1.1 煤样工业分析
        3.1.2 吸附常数a、b值测定
        3.1.3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
        3.1.4 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
    3.2 攀枝花煤矿现有瓦斯抽采系统
        3.2.1 攀枝花煤矿瓦斯抽采方案
        3.2.2 矿井瓦斯抽排量的定性定量分析
        3.2.3 攀枝花煤矿瓦斯抽采系统
        3.2.4 攀枝花煤矿瓦斯抽采系统现存问题分析
    3.3 攀枝花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
        3.3.1 矿井瓦斯来源分析
        3.3.2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
        3.3.3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
    3.4 攀枝花煤矿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3.4.1 瓦斯涌出量与时间的关系
        3.4.2 瓦斯涌出量与日进尺的关系
        3.4.3 瓦斯涌出量与日产量的关系
        3.4.4 瓦斯涌出量与煤层埋深的关系
        3.4.5 瓦斯涌出量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4.6 瓦斯涌出量与围岩岩性的关系
    3.5 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3.5.1 灰色理论简介
        3.5.2 影响因素选取
        3.5.3 影响因素关联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瓦斯消溶剂在攀枝花煤矿瓦斯抽采中应用及优化
    4.1 瓦斯抽采方法优化
        4.1.1 瓦斯消溶技术
        4.1.2 瓦斯消溶剂
        4.1.3 应用地点概况
        4.1.4 瓦斯消溶技术注液钻孔布置
        4.1.5 注液钻孔堵漏方案
    4.2 瓦斯抽采系统优化
        4.2.1 瓦斯抽采管路优化
        4.2.2 瓦斯抽采设备优化
    4.3 瓦斯治理成本优化
        4.3.1 精细化管理理论
        4.3.2 瓦斯抽采站布置优化
    4.4 本章小结
5 攀枝花煤矿瓦斯抽采系统优化效果评价
    5.1 瓦斯消溶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5.1.1 瓦斯消溶剂应用效果
        5.1.2 瓦斯消溶剂使用的优缺点
        5.1.3 利用瓦斯消溶剂对瓦斯抽采的补充探讨
    5.2 瓦斯抽采系统优化效果评价
        5.2.1 优化前后瓦斯抽采浓度变化
        5.2.2 瓦斯抽采的优势
        5.2.3 瓦斯抽采的劣势
    5.3 经济效益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深厚工作面软弱顶板与煤壁偏压失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深厚工作面矿压显现及支承压力演化特征
    2.1 赵庄煤矿概况
    2.2 深厚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观测及分析
    2.3 深厚工作面支承压力偏压分区理论研究
    2.4 工作面支承压力偏压分布规律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等强度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及耦合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3.1 煤、岩等强度材料研制
    3.2 等强度煤岩组合体试验概况
    3.3 等强度煤岩组合体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工作面煤岩体及煤壁动态变形破坏过程与影响机制
    4.1 模型试验相似原理及相似材料选定
    4.2 模型试验研究规划
    4.3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深厚工作面煤壁偏压失稳机理及失稳评价方法研究
    5.1 深厚工作面软弱顶板冒落与煤壁片帮机理分析
    5.2 煤壁片帮数值模拟研究
    5.3 深厚工作面煤壁失稳评价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黄陵一号煤矿煤尘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黄陵一号煤矿煤岩与煤尘特征分析
    2.1 煤岩特征
    2.2 煤尘产生及扬尘机理
    2.3 煤尘成分与性质
        2.3.1 煤尘成分
        2.3.2 煤尘的润湿性质
    2.4 本章小结
3 黄陵一号煤矿煤尘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3.1 抑尘剂的开发与实验
        3.1.1 抑尘剂选取
        3.1.2 抑尘剂性能实验
    3.2 抑制剂添加系统开发
        3.2.1 抑制剂添加系统基本构成
        3.2.2 井下抑尘装置研制
    3.3 本章小结
4 井下除尘工业性试验
    4.1 试验工作面概况
    4.2 试验过程与主要技术措施
    4.3 试验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老空区与外界气体交换规律及瓦斯爆炸防控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面大气参数对井下大气和瓦斯涌出的影响研究
        1.2.2 采空区呼吸现象及防控技术研究
        1.2.3 采空区瓦斯爆炸防治研究
        1.2.4 巷道瓦斯扩散规律研究
        1.2.5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老空区“呼吸”现象特征研究
    2.1 老空区“呼吸”现象产生机理
        2.1.1 影响因素分析
        2.1.2 产生机制
        2.1.3 老空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2 现场测试
        2.2.1 现场概况
        2.2.2 现场测试方案
        2.2.3 现场测试结果与分析
    2.3 相似模拟实验
        2.3.1 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案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老空区气体浓度变化及爆炸危险性分析
    3.1 封闭气体浓度变化分析
        3.1.1 数学模型
        3.1.2 模型的应用与分析
    3.2 老空区气体爆炸危险性分析
        3.2.1 爆炸性危险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3.2.2 “呼气”状态下老空区气体爆炸危险性分析
        3.2.3 “吸气”状态下老空区气体爆炸危险性分析
    3.3 老空区瓦斯释放管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老空区“呼吸”现象防治原理
    4.1 释放区域瓦斯扩散范围分析
        4.1.1 数学模型
        4.1.2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4.1.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2 瓦斯释放调控思路与准则
        4.2.1 调控参数与调控思路
        4.2.2 调控准则
    4.3 本章小结
5 调控系统研制及现场应用
    5.1 自动调控系统设计原理
    5.2 自动调控系统的设备研究
        5.2.1 控制信号传感器选型
        5.2.2 电动阀门控制设备
        5.2.3 PLC电路控制系统
        5.2.4 人机界面组态程序设计
        5.2.5 释放管道瓦斯监测及抑爆系统
    5.3 现场应用与调控效果分析
        5.3.1 自动控制系统运行效果考察
        5.3.2 瓦斯释放对邻近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木城涧煤矿东四壁缓倾斜综采工作面快速搬家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搬家工艺
    2.1 工序安排
    2.2 工艺要求
3 搬家难点
4 结论

(7)滕北煤田深部资源开采可行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滕北煤田资源条件概况
    2.1 矿井基本情况介绍
    2.2 矿井地质条件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滕北煤田深部资源开采技术分析
    3.1 矿井储量及服务年限
    3.2 滕北煤田深部区井田开拓设计
    3.3 滕北煤田深部区井下开采部署
4 滕北煤炭开采经济可行性分析
    4.1 矿井项目建设工期
    4.2 煤矿建设投资及成本费用估算
    4.3 滕北煤田开采综合经济评价
    4.4 滕北煤田开采经济不确定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滕北煤田深部资源开采安全风险分析
    5.1 煤矿开采安全风险分析相关理论及方法
    5.2 滕北煤田深部资源开采项目风险因素选择
    5.3 滕北煤田深部资源开采项目风险因素指标权重计算
    5.4 滕北煤田深部资源开采项目风险等级评价
    5.5 滕北煤田风险应对策略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研究成果

(9)浅埋特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异常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浅埋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
    2.1 上湾矿12106工作面矿压实测
    2.2 大柳塔矿52303工作面矿压实测
    2.3 矿压实测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关键层结构对工作面矿压影响的物理模拟研究
    3.1 模型的建立
    3.2 两层关键层模型实验
    3.3 三层关键层模型实验
    3.4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关键层层位对工作面矿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4.2 模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矿井季节性热害预测与降温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高温热害矿井现状
        1.1.2 热害的成因
        1.1.3 矿井季节性高温热害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成果现状
        1.2.2 国内研究成果现状
    1.3 发展趋势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2 矿井季节性热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2.1 矿井季节性热害的特征
        2.1.1 矿井季节性热害的定义
        2.1.2 矿井季节性热害的特征
    2.2 矿井季节性热害影响因素
        2.2.1 地面气候变化
        2.2.2 空气的自压缩升温
        2.2.3 原始岩温
        2.2.4 机电设备散热
        2.2.5 矿内热水
    2.3 矿井地面气候对井下气候的影响分析
        2.3.1 观测方法
        2.3.2 观测路线
        2.3.3 观测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季节性风温下围岩非稳态温度场数值模拟
    3.1 煤岩导热系数实验测试
        3.1.1 测试方法
        3.1.2 试验材料的采集与制备
        3.1.3 测试结果
    3.2 井巷围岩非稳态温度场数学模型
        3.2.1 巷道围岩的热传导
        3.2.2 巷道壁面与风流间的对流传热
        3.2.3 巷道壁面与风流间的对流传质
        3.2.4 受风流冷却时间长的围岩非稳态温度场
    3.3 井巷围岩调热圈温度场数值模拟
        3.3.1 围岩调热圈温度场数值解算
        3.3.2 围岩调热圈温度场求解流程
        3.3.3 非稳态风温下围岩调热圈温度场数值模拟
    3.4 巷道围岩调热圈温度场监测及对比分析
        3.4.1 监测系统装置
        3.4.2 监测位置及测点
        3.4.3 监测结果及分析
        3.4.4 模拟结果与实测对比
    3.5 井口风温对井下风温影响的数值模拟
        3.5.1 季节性风温对井下风温的影响模拟
        3.5.2 井口集中制冷后井巷调热圈模拟
    3.6 本章小结
4 矿井风温计算模型及预测
    4.1 矿井单一井巷风温计算模型
        4.1.1 井下热源分析
        4.1.2 井巷、采煤工作面风温预测
        4.1.3 掘进工作面风温的计算模型
    4.2 矿井全风网温度预测方法
        4.2.1 矿井全风网解算的数学模型
        4.2.2 基于斯考特-恒斯雷法的风网解算
        4.2.3 矿井风量风温预测方法
        4.2.4 基于ObjectARX的矿井风温预测
    4.3 矿井全风网风温湿度预测及验证
        4.3.1 矿井全风网风温湿度预测
        4.3.2 预测及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矿井季节性高温热害降温方法
    5.1 制冷降温方式对比分析
        5.1.1 地面集中式制冷降温方式
        5.1.2 井下集中式制冷降温方式
        5.1.3 井上、下联合的制冷系统
        5.1.4 井下分散式局部制冷系统
    5.2 地面全风量制冷降温系统
        5.2.1 热电冷联产地面集中式降温系统
        5.2.2 离心式水源热泵机组地面集中降温系统
    5.3 井口大风量无动力空气换热器
        5.3.1 换热器热工计算及校验
        5.3.2 井口大风量无动力换热系统设计
        5.3.3 空气换热器热工性能的影响分析
        5.3.4 漏风情况下副井通风状态参数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矿井季节性高温热害治理工程实践
    6.1 赵楼煤矿季节性热害概况
    6.2 矿井全风量制冷降温系统
        6.2.1 矿井冷负荷的预测
        6.2.2 矿井全风量降温系统选择
        6.2.3 矿井全风量降温系统工艺
    6.3 降温系统运行分析
        6.3.1 机组运行情况
        6.3.2 漏风量分析
        6.3.3 负荷分析
        6.3.4 效果分析
    6.4 系统制冷效果分析
        6.4.1 测试方法
        6.4.2 测试数据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主要创造性工作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附录

四、单一井口两综采面同时安装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特厚煤层覆岩结构及远近场顶板控制技术研究[D]. 匡铁军.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攀枝花煤矿-采区瓦斯涌出影响因素及抽采系统优化研究[D]. 颜绍军.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深厚工作面软弱顶板与煤壁偏压失稳机理研究[D]. 田茂霖.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黄陵一号煤矿煤尘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李龙国.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老空区与外界气体交换规律及瓦斯爆炸防控理论与应用[D]. 彭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10)
  • [6]木城涧煤矿东四壁缓倾斜综采工作面快速搬家工程实践[J]. 张博,宁帅. 能源与环保, 2018(12)
  • [7]滕北煤田深部资源开采可行性评价[D]. 丁永禄.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8]成本管控 降本增盈——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创建“6811”体系成本管控模式[A]. 薛卫宁,郭佐宁,韩华东,迪明,王济民,严洪涛,田力. 现代大型煤炭企业经典管理案例(财务管理篇), 2016
  • [9]浅埋特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异常机理研究[D]. 张冬冬.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10]矿井季节性热害预测与降温方法研究[D]. 易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单井口两个综采工作面同时安装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