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信托控股博时基金获批

金信信托控股博时基金获批

一、金信信托控股博时基金获批(论文文献综述)

史兴权[1](2020)在《Y公募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8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到2019年为止,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已经走过21年的风雨历程。在21年的发展历程中,140家基金公司先后成立,Y基金公司作为后起之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突出重围,完成了对“老十家”基金公司的超越,连续五年排名公募基金行业第一位,成为了公募基金行业的标杆公司。当前,公募基金行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行业内部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构建符合本公司特点的产品线已成为众多基金公司所面对的重大问题。Y基金公司作为公募基金行业的现象级公司,是行业其他基金公司参考的榜样,总结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的成功经验,对行业其他基金公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从行业其他基金公司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对行业其他基金公司的启示。文章采取了案例分析的形式,运用了文献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详细介绍了Y基金公司的发展现状并回顾其发展历史,尤其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产品布局情况进行重点介绍。其次,对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的要素进行剖析,从规模变化、产品选择、投资业绩、基金经理、以及产品线管理制度五个方面入手,通过与行业内其他基金公司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通过研究得出,在产品方向选择方面,Y基金公司主要是把一些国外成熟的产品在国内逐步分阶段来实施,在金融创新方面相对保守,Y基金公司在大部分产品上采用跟随策略,通过对各类产品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利用后发优势和超强的执行能力实现某一类产品的快速发展壮大,完成对领先者的赶超。在投研团队建设方面,Y基金公司通过基金经理内部培养机制保持了投研团队的稳定性,通过考核机制的引导,建立起了长期投资、深度研究的投研文化,实现了优秀的长期业绩。在产品线管理制度方面,Y基金公司在产品线管理模式、员工激励机制等方面都确立了独特的优势,有力支撑了公司各类产品的快速发展。针对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的研究结果,结合公募基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文章提出同业其他基金公司在产品布局方面应该大力发展行业型股票基金、股票ETF基金、“固收+”偏债混合基金、QDII基金、养老FOF基金。同时,文章建议同业其他基金公司应建立长期投资、深度研究的投研文化,改革产品线管理模式和员工激励机制,持续提升产品投资业绩。其他基金公司只有准确把握产品发展方向,加上良好的投资业绩配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黄博超[2](2019)在《Z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资管行业的不断发展,公募基金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中极为重要的机构参与者。Z基金公司作为公募基金中的一员,成立初期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绩。但近年来受到自身管理水平欠缺以及对业务规划、战略定位不清晰等问题的影响,发展受阻。因此在面对当前新的环境、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如何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使其在日新月异的金融大环境中扭转颓势步入正轨,成为Z基金公司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立足于基金行业,以“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为理论核心,在对Z基金公司经营情况与发展困境进行缜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募基金行业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结合对公募基金行业竞争环境研究,探究影响Z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Z基金公司需要通过设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竞争战略和业务发展模式,通过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树立Z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强化Z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这将对推动Z基金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大量正处于战略转型的中小型基金公司,提供一个解决其当前发展所面临瓶颈的思路。公募基金行业注重的是产品与特色的竞争,Z基金公司未来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必将塑造自己的资源和品牌优势,走上特色化、专业化的道路。在当前严重同质化的基金行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支撑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很难脱颖而出。Z基金公司需要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与目标聚焦战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固收类产品已具备优势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综合管理体系的建设,同时利用资源平台优势加强与高净值客户之间的合作,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做好对聚焦客户的后期维护工作。从而以自身综合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为根本推动公司迈上新台阶,将Z基金公司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鲜明特色的基金管理公司。

蔡丽娜[3](2019)在《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有国内券商开始,经纪业务就一直是券商最大的经济来源。近年来,经纪业务竞争同质化、佣金费率持续走低是证券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市场集中度和盈利能力双下降的环境下,中信建投证券该如何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工具,结合文献研究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通过对行业内外部环境及公司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选择出适用于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的竞争战略,找出合适的方式来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最终对战略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本文研究表明,差异化竞争战略是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目前的最佳选择。公司应当调整业务结构,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将经纪业务向交易通道加财富管理的模式转变;打造高素质的投资顾问团队,构建营销网络,提升品牌认知度;创新产品种类,建立完善的产品库,提供一揽子理财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给客户,并且解决客户在财产管理上的难题,从而实现保值增值的一体化;提升服务深度,细分客户层次,完善客户分类分级管理,满足个性化需求;运用金融科技,将人工智能与投资顾问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体验。为确保战略的成功实施,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包括优化组织结构、培养专业人才、开发智能投顾、加强合规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加大市场营销等。最后,运用绩效考核表和平衡计分卡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纠偏,并对战略执行结果进行评价。

林智捷[4](2017)在《M基金公司营销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内基金行业从1998年出现之后,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金行业正从快速成长逐步迈向成熟阶段,但竞争的加剧和发展的瓶颈随之而来。基金产品严重同质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众多替代型产品、渠道成本高等问题,使基金管理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基金业是一个营销驱动的行业,基金营销工作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选举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M基金作为研究对象,该公司作为行业早期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其发展不太顺利,公司产品数量和规模一直落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状况不佳,渠道成本也较高,本文希望通过对M基金公司的营销诊断分析,试图找出对其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介绍关于M基金公司营销诊断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第二章阐述M基金公司营销现状,介绍其所处行业背景和自身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在营销存在的问题;第三章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工具结合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对M基金公司在营销战略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运用4P理论,分别在产品、渠道、定价、促销以及公司基金产品持有人结构上对公司营销策略进行分析;第五章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优化建议;最后是结论。本文遵循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方法,主要运用市场营销一般理论对M基金公司的市场营销进行分析和诊断,并根据其实际状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合适的营销优化及实施建议,据此,力求在实践层面能够为行业在营销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提供借鉴。

董丽娃[5](2017)在《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按照GDP总量衡量,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人均GDP衡量,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的储蓄存款总额占GDP的比重超过70%。在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和现金占比达到75%,而证券、基金等理财产品占比还不到25%。大力发展财富管理行业既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的需要,也是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作为财富管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业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自从1997年底到1998年初中国基金业从老基金转变为新基金之后,基金业的发展速度是金融部门中最快的。基金的运作和管理通常采取"投资决策委员领导下的基金经理负责制",投资者在投资购买基金的时候通常也会考虑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的特征。那么,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的特征是否会影响基金绩效?哪些特征会影响基金绩效?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采用了历史分析法、逻辑归纳法和计量实证法等研究方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从股东性质、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三大方面描述基金管理公司的总体特征,从生理特征、学历特征、从业资质和从业经验四个方面描述基金经理总体特征,表明不同基金所属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特征存在差别;其次选择了中国140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作为样本,采用2004年7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的数据,计算了其绩效;再次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特征影响基金绩效的十个假说;然后,实证检验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特征影响基金绩效的假说;最后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与启示等。第一,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的特征各异,并且差别较大。从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性质、股权结构、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考察基金管理公司的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1)股东性质多元化,从原来只有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才能够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和主要股东,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都可以,并且外资、实业公司等都可以成为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2)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各异,并且不断变化,表现为绝对控股型为主,相对控股型其次,分散持股型占比很少,还不到10%;(3)内部治理结构多样化,基本框架基本相同,都拥有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督察长等,但是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人数及其占比等存在差别。从性别、年龄、学历及其毕业院校和从业经验等方面考察基金经理的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1)总体上男性基金经理多于女性,同时女性基金经理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2)基金经理相对都比较年轻;(3)基金经历的学历都相对比较高,而且名校毕业的占比绝大多数;(4)基金经理的从业时间普遍不长,特别是在职的基金经理。第二,基金管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性质、是否合资、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等特征会影响基金绩效。(1)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结构、独立董事占比和监事会规模对基金收益和绩效具有显着的影响,是否合资、董事会规模和总经理是否董事对基金收益和绩效的影响不显着;第一大股东性质、是否合资、监事会规模对基金风险的影响显着,股权结构、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总经理是否董事对基金风险的影响不显着;(2)第一大股东性质会影响基金收益、绩效和风险,相对于第一人股东不是证券公司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第一大股东是证券公司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低收益、低绩效、低风险;相对于第一大股东不是信托公司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第一大股东是信托公司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高收益、高绩效、高风险;相对于第一大股东不是商业银行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第一大股东是商业银行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低收益、低绩效、高风险;(3)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具有显着更高的总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4)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基金收益和绩效负相关,股权集中度越高,基金收益和基金绩效越低;(5)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的独立董事占比与基金收益正相关;(6)基金管理公司的监事会规模与基金收益、绩效和风险之间负相关。第三,基金经理性别、学历和从业经验等特征会影响基金绩效。(1)在单独考察基金经理特征的影响时,基金经理性别和从业经验对基金收益和绩效的影响不显着;基金经理的学历对基金收益和绩效的影响显着;基金经理的性别、学历和从业经验对基金风险有显着影响,但不是对总风险、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都有显着影响;在同时考察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特征的影响时,基金经理的性别对基金绩效的影响显着,男性基金经理具有更高的基金绩效;(2)男性基金经理相对于女性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具有更低的系统性风险;(3)具有博士学位的基金经理相对于硕士及以下学历的基金经理具有更低的收益、绩效和非系统性风险;(4)基金经理经验与基金风险负相关,表明基金经理的经验对控制基金风险有作用。通过对中国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特征及其与基金绩效影响关系的分析和实证检验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得出对基金业监管部门、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投资者的若干政策含义和启示。第一,对基金业监管部门的政策建议。一是必须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特别是对基金管理公司与股东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等进行监管;二是要逐渐放松对基金业发展的管制,特别是进入管制;三是进一步探索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相关、激励相容的基金运行模式,提高基金收益和绩效,可以探索基金管理公司员工——包括高管、董事、基金经理等——成为所管理基金的份额持有人模式,可以探索基金管理费的计提与单位基金份额净值直接相关而不是只与基金净值相关的模式。第二,对基金管理公司的启示。一是从收益、绩效和风险的角度看,基金管理公司未必要引进外资组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二是从收益和绩效的角度看,基金管理公司要降低股权集中度;三是从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看,提高独立董事占比,降低监事会规模;四是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经理的选择应该重视学历和从业经验,从控制风险的角度看选择更高学历者和更长工作经验者。第三,对基金投资者的启示。一是要重点考虑基金管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性质、是否合资、股权结构、独立董事占比和监事会规模等因素,董事会规模和总经理是否董事等因素不重要;第二,从收益和绩效的角度看应该主要考虑基金经理的性别和学历,不要太在乎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但是从风险的角度看,基金经理的三个方面的个人特征都应该考虑。本文的创新大体上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基金管理公司特征和基金经理特征放在一起共同考察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现有文献基本上都是分别研究基金管理公司特征和基金经理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很少有文献将二者放在一起共同考察对基金绩效的影响。本文在分别研究基金管理公司特征和基金经理特征影响基金绩效的基础上,将二者共同作为解释变量,考察它们对基金绩效的影响。二是全面研究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大股东性质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在已有文献中,虽然也考察基金管理公司股东性质对基金绩效的影响,但是主要考察证券公司作为股东对基金绩效的影响,要么是采用虚拟变量要么是采用证券公司持有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比例作为解释变量。本文设定了四个模型分别考察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大股东为证券公司与非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与非信托公司、银行与非银行、其他类公司与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银行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并且以这四个模型为基准,逐渐增加基金管理公司是否合资、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等变量以全面考察基金管理公司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三是研究基金管理公司监事会规模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已有研究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影响基金绩效的文献主要是研究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总经理是否为董事等的影响,还没有文献研究基金管理公司监事会对基金绩效的影响。本文在内部治理结构变量中,采用监事会规模作为解释变量研究监事会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张晓燕[6](2016)在《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负外部性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宏观审慎监管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道理很简单,即使微观审慎监管做得再好,都无法解决金融机构之间由于复杂关联而导致的风险累积,而且系统性风险传播依赖于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大而不倒”逐渐成为金融监管领域的重点与难点,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由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下称SIFIs)引发系统性风险时所带来的负外部性问题,所造成的金融、经济、社会巨大的破坏力。为了防范系统重要性银行(下称SIBs)负外部性引发系统性风险,对SIBs进行有效的监管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纵观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SIBs监管的实践,有关SIBs监管立法主要集中在2010年后依据《巴塞尔协议III》及相关国际机构的规则,出台的《中国银行业新资本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商业银行杠杆率办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中。201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推行了MPA体系,基于中国金融新常态及利率深化改革的背景,从宏观审慎视角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尤其是SIBs监管。目前,中国SIBs资本充足率已提前达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存贷规模也持续上升。但是,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加上又经历了2013年资金面紧张和2015年股市震荡,区域性及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SIBs经受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特别是,SIBs风险管理的基础并不稳固,经营效率和资金配置效率还有待提升,SIBs负外部性监管也存在诸多难题,所以,中国金融监管及SIBs监管任重而道远。基于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本文运用经济学与法学相关研究方法,展开对SIBs负外部性监管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国际国内SIBs监管实践及趋势,寻求SIBs负外部性监管的有效对策。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从逻辑和内容来看,上篇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一章是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确定SIBs负外部性监管选题。第二章是对SIBs外部性进行的经济学与法学的解析,基于经济学的起点探究法学外部性的内涵及本质。第三章,对SIBs负外部性问题从经济学与法学理论两方面进行破解,为对SIBs负外部性进行监管提供理论依据,并基于法学对外部性问题解决方法的探讨,对法学负外部性的认识进行了总结与延伸。中篇是全文的核心研究部分,共三章。第四章对中国SIBs负外部性传导机制及表现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SIBs负外部性问题的认识。第五章从法学视角对当前SIBs负外部性监管立法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从经济学视角对中国SIBs主要监管指标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中国SIBs负外部性监管存在的问题。第六章通过考察SIFIs国际监管的实践,探索危机后金融监管的新趋势,总结国际SIBs监管中可借鉴的经验。下篇为全文的理论应用部分,共三章。第七章提出基于金融包容理念的SIBs监管,实证研究了2011年5月《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对中国SIBs监管的有效性问题,并检验了新监管标准的变化对非SIBs监管的公平性问题,提出了运用金融包容理念进行监管的主张。第八章基于法学的思路,赋予金融学的监管内涵,提出了构建中国SIBs负外部性监管框架的建议。第九章是全文的结论与展望。论文可能的创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运用金融包容理念对SIBs进行监管。金融包容理念是一个新的视角,是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新趋势,也是平衡金融目标“安全、效率、公平”的新介质。金融包容所崇尚公平的监管目标有助于金融机构不唯利益至上,不对利润无限疯狂的追求,是破解金融危机中道德风险的正向激励因素,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监管新导向,是当前实现金融监管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且,运用金融包容理念进行监管,是对加强SIBs监管的补充,是对非SIBs差异化监管诉求的体现。通过SIBs践行金融包容理念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对金融的可获得性,有助于加强全体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有助于在金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构筑隔离风险的防火墙。(2)根据经济学原理中的成本收益法,运用效用函数,构建SIBs负外部性治理征税理论模型,给出对SIBs负外部性征税表达式,为对SIBs通过征税管理其负外部性提供理论基础。(3)既采用法学的研究方法,也采用经济学研究方法,使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且更具有说服力。在分析运用金融包容理念进行监管时,除了法学规范性的分析方法以外,还采用了法经济学的方法,通过中国12家上市银行2006——2014年年度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回归分析法验证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2011年银监会颁布)对中国银行业安全、效率与公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标准的变化确实降低了SIBs的风险和吸收损失的能力,对提高SIBs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效果,但却降低了非SIBs的安全性,没有对所有银行产生公平的影响。(4)基于对SIBs负外部性基础理论的分析,采用了法学的思路,赋予了金融学的内涵,提出构建中国SIBs负外部性监管框架的对策:第一,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构建征税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对SIBs负外部性征税进行破解。第二,运用法学的方法建立事前和事后解决机制。事前重在界定侵害主体和受害人的权利义务,即课以SIBs义务,赋予非SIBs、国家、纳税人更多权利,纠正SIBs与其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益冲突,以提高对SIBs负外部性监管的效果;事后重在以存款保险制度为依托,完善SIBs危机的市场处置(退出)机制。第三,通过SIBs践行金融包容理念的社会责任来解决负外部性作为社会性的问题,弥补法学与经济学监管中的不足。第四,结合外部性理论发展前沿,提出完善股东及存款人权利救济机制,解决由于监管机构预期救助下的道德风险等问题,以及监管制度不合理带来的社会成本的加大。最后,结合SIBs自身特点,提出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机制。

汪芹芹[7](2016)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实现路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权转让纠纷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点,其中涉及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纠纷,法律关系复杂,牵扯三方当事人,涉及利益范围广。我国《公司法》第71条的规定简略、概括,司法实务中审判标准各异,成为困扰司法实务工作者的疑难问题。制度的适用困境引发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关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学术文章数不胜数;2015年《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已是第二个征求意见的版本,其中第五部分涉及了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相关内容,但许多关键性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本文欲结合学术理论、法律规定与审判案例,从权利产生、行使、救济方面展开,尝试对股东优先购买权进行深入探讨,寻求更好解决纠纷的办法,为股东优先购买权构建一条实现路径。本文由导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其中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前置程序。此部分包括两大方面:通知义务及同意权制度。在收集的109个案例中,有11个因通知义务发生了纠纷,且实践中当事人与法官对于通知义务的内容以及履行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文章结合裁判观点,在坚持效率原则的前提下,参考博弈论相关基础理论,建议通知可以转让意图为内容,以书面或其他可证明的方式行使,让权利人提前介入谈判,不必消极等待非股东第三人的出现,从而减少社会总缔约成本。另外,《公司法》第71条规定的同意权,是其他股东享有的单独同意权,未经其他股东同意,股权变动不发生法律效力。第二章明确了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要件。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主体要件、实质要件及时间要件。行使要件是权利的骨髓,支撑着整个制度,但法律对此规定的更加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文章认为,过半数同意情形下的不同意股东是权利主体;而同等条件是通过博弈产生的一个动态条件,主要包括价格、付款方式与时间、标的数量;普通买卖中以绝对标准为条件,特殊情形下按相对条件作参考,一般不允许人身关系作为考虑因素。同时提出在具体审判中法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权利期限,主要探讨了权利产生于享有股东身份之日,从转让股东通知之日起开始行使。第三章针对特殊情形下的权利行使进行了探讨。其一,强制执行程序。《公司法》第72条仍规定的太过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本文从理论上支持在强制执行程序中,法院拍卖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其他股东可以主张股东优先购买权。同时,明确了法院通知其他股东的内容仅为告知股权拍卖的具体程序性事项,股东以拍卖日到场为行权方式,拍卖过程分阶段适用询价法与跟价法,按出资比例解决多个股东主张权利时的冲突问题。其二,公司章程可对权利进行限制,造成损害的可以请求可变更、可撤销。其三,赠与、夫妻分割共有财产、股权互易等情形下均可适用股东优先购买权,唯独继承时原则上不可主张权利。第四章综合全文论述,提出救济措施。无救济,则无权利,具体救济措施的出台是完善立法的首要目标。此部分结合相关学说,主要探讨了权利性质,认为股东优先购买权为请求权,不具有可侵性。通过分析案例,发现实务中以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为由进行抗辩或起诉的情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本文对此作了区分;又因股东优先购买权涉及三方利益主体,均会对权利的实现产生影响,所以针对不同的主体,提供了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救济方法。另外,此章节重点分析了是否应赋予转让股东反悔权、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究竟如何等问题。一方面确保权利人合理、顺利地行使权利,实现有限公司人合性目的;另一方面考虑到有限责任公司的资合性特征,又兼顾转让股东与第三人利益,尊重商事理念,维护交易秩序。

李昌[8](2015)在《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绩效研究 ——以伊利股份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在证券市场上深受投资者追捧。在定向增发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定向增发实施之后的绩效问题。如果定向增发绩效问题得以明晰,将有助于上市公司做出更为有利的融资决策,选出更适合公司的融资方式,从而得以巩固并提升公司价值。本文选取伊利股份定向增发作为典型案例,分别采取对比分析、事件研究、财务指标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定向增发实施之后的绩效问题。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各专家学者在定向增发绩效方面的研究工作,其次介绍了我国定向增发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发行程序等内容。在案例介绍部分,本文对伊利股份的基本情况、定向增发方案设计和定向增发实施之后的情况等内容作了介绍。案例分析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先是对比分析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渠道,认为伊利股份定向增发融资具备可行性和合理性;然后采取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分别考察定向增发的市场绩效和经营绩效问题,分析认为其市场绩效和经营绩效均较为显着;接着本文又对增发绩效显着做了更进一步的原因分析。最后在总结案例的基础上,为拟通过定向增发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提出了对策建议。

唐涵颖[9](2013)在《浅析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中受益人的保护》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拓宽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范畴,允许基金管理公司设立专门的子公司从事其中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该类业务横跨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三大领域,与基金管理公司从事的传统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完全不同。因此,抓住受益人保护这条主线,探讨建立针对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保护的机制,对于推动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有序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着眼于这个出发点,本文以探索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权益保护有效途径为目的,对我国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受益人保护的措施、建议。前二章侧重于理论上的比较研究,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总体背景。第一章对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简单剖析,说明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基本概念、要素、分类以及可从事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对象,并着重分析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性质、法律关系。第二章在第一章对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此类业务的受益人保护进行了理论分析,论述了对受益人权益进行保护的必要性以及正当性,为后续讨论建立可行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保护措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主要结合我国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现时状况,对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类信托业务,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开展此项业务的时间也尚不足一年,因此本文主要从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内部治理结构、资产管理人、资产托管人等多种角度分析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权益保护现时所存在的问题。此外,还通过对外部监管环境、监管体系的分析,指出健全的外部监管体系对于规范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以及保障受益人权益的重要意义。第四章则针对第三章所指出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保护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论述了完善受益人保护的对策,从规制与资产管理人有关的利益输送行为、强化资产托管人监督制衡能力以及加强针对受益人的事前、事中、事后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同时,对于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外部监管不力的现状,从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发挥行业自律管理的角度,为弥补法律体系的欠缺,建议推进立法工作,以完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体系,增强保护受益人权益的法律保障。

曲双石[10](2011)在《四.人民币国际化》文中研究说明多部委推动,12月QFII骤然加速扩容在相关部委的联动作用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资格和额度审批正在加快。这有望向A股市场注入一股新鲜血液。12月以来,证监会加快QFII审批进度,单月获批QFII资格的机构数量达10家左右。而11月获批QFII数量仅2家,今年前10个月获批QFII总数不过13家。

二、金信信托控股博时基金获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信信托控股博时基金获批(论文提纲范文)

(1)Y公募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介绍
    第一节 产品布局的概念与范畴
    第二节 Y基金公司发展介绍
        一 Y基金公司简介
        二 Y基金公司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 Y基金公司各类产品发展历程
        一 主动权益产品发展历程
        二 固定收益产品发展历程
        三 混合资产投资产品发展历程
        四 指数投资产品发展历程
        五 量化投资产品发展历程
        六 多资产投资产品发展历程
        七 海外投资产品发展历程
    第四节 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现状
        一 主动权益业务
        二 固定收益业务
        三 混合资产投资业务
        四 指数投资业务
        五 量化投资业务
        六 多资产投资业务
        七 海外投资业务
第三章 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要素分析
    第一节 Y基金公司各类产品管理规模分析
        一 公募基金行业各类产品管理规模分析
        二 Y基金公司各类产品管理规模现状分析
        三 Y基金公司各类产品管理规模变化分析
    第二节 Y基金公司产品发展方向选择分析
        一 大类产品发展选择上顺应资本市场牛市机遇
        二 细分类型产品选择上实施跟随竞争策略
    第三节 Y基金公司投研团队投资业绩分析
        一 股票基金投资业绩行业顶尖
        二 混合基金投资业绩行业一流
        三 债券基金投资业绩行业顶尖
        四 货币基金投资业绩中等偏上
        五 QDII基金投资业绩表现较差
        六 FOF基金投资业绩表现一般
    第四节 Y基金公司投研团队基金经理分析
        一 偏股类基金经理以价值投资为主
        二 偏债类基金经理风格比较激进
        三 指数类基金经理超额收益较高
        四 货币类基金经理流动性管理较好
        五 QDII类基金经理个股选择能力较强
    第五节 Y基金公司产品线管理制度分析
        一 独特的产品线管理模式
        二 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第四章 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的成功经验
        一 产品发展方向选择的成功经验
        二 投研团队建设的成功经验
        三 产品线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
    第二节 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的不足之处
        一 产品发展方向选择的不足之处
        二 投研团队建设的不足之处
        三 产品线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公募基金行业各类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一 公募基金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分析
        二 各类基金产品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Y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经验对同业的启示
        一 对产品发展方向选择的启示
        二 对投研团队建设的启示
        三 对产品线管理制度的启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Z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比较研究法
        1.4.2 案例研究法
2 我国基金业务理论概述
    2.1 基金产品分类
    2.2 基金公司分类
    2.3 公募基金公司及其特征
3 Z基金公司经营情况与发展困境分析
    3.1 Z基金公司发展历程
    3.2 Z基金公司核心业务
    3.3 Z基金公司发展困境
        3.3.1 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缓慢
        3.3.2 效益持续增长难以保证
        3.3.3 客户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3.3.4 人力资源能力需要提升
        3.3.5 集中运营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3.3.6 合规风控水平待提高
    3.4 Z基金公司发展战略难题
4 公募基金行业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
    4.1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2 公募基金行业特征及存在问题
    4.3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3.1 资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3.2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公募基金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5.1 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5.1.1 与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
        5.1.2 与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
        5.1.3 准进入者威胁较大
        5.1.4 行业内部竞争较为激烈
        5.1.5 替代品竞争压力较大
    5.2 主要竞争对手对比分析
        5.2.1 与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对比分析
        5.2.2 与同期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对比分析
        5.2.3 与其他基金公司专户业务对比分析
    5.3 公募基金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5.4 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路径
    5.5 本章小结
6 Z基金公司发展战略设计
    6.1 Z基金公司资源与能力分析
        6.1.1 组织优势
        6.1.2 平台优势
        6.1.3 管理优势
    6.2 Z基金公司总体战略定位及目标
        6.2.1 Z基金公司战略定位
        6.2.2 Z基金公司战略目标
    6.3 Z基金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6.3.1 采取差异化战略,突出企业经营特色
        6.3.2 实施目标聚焦战略,专注“高净值”市场
    6.4 Z基金公司业务组合规划
    6.5 本章小结
7 Z基金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与建议
    7.1 细分目标客户群体,推动精准服务和营销有效开展
        7.1.1 聚焦大客户精准营销
        7.1.2 营销渠道开发与选择
        7.1.3 进行品牌定位,提高行业知名度
    7.2 优化基金产品线,推动客户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7.2.1 发行契合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7.2.2 增强基金经理投资水平,引进明星基金经理
        7.2.3 精准配置资产,合理把控投资风险
    7.3 注重运营效率,推动运营体系集中完善
        7.3.1 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7.3.2 开拓运营外包业务,实现中后台创收
        7.3.3 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7.4 加大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激发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7.4.1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目标
        7.4.2 人力资源管理思路与措施
8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校内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致谢

(3)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
    2.2 证券经纪业务概述
第三章 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3 竞争对手分析
    3.4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第四章 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4.1 中信建投证券公司简介
    4.2 中信建投证券资源分析
    4.3 中信建投证券能力分析
    4.4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第五章 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竞争战略制定
    5.1 竞争战略备选方案分析
    5.2 竞争战略选择
    5.3 竞争战略主要内容
第六章 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竞争战略实施
    6.1 实施保障
    6.2 实施措施
    6.3 实施评价与控制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M基金公司营销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架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架构
第二章 M基金公司营销现状
    2.1 行业背景介绍
    2.2 公司概况
        2.2.1 公司发展情况
        2.2.2 公司组织机构
        2.2.3 公司制度介绍
        2.2.4 业务状况
    2.3 公司销售面临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基金公司营销战略分析
    3.1 营销环境分析
        3.1.1 代销渠道分析
        3.1.2 基金投资者分析
        3.1.3 行业竞争者分析
        3.1.4 代替品分析
        3.1.5 潜在进入者分析
        3.1.6 供应商分析
    3.2 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3.2.1 股权结构分析
        3.2.2 经营团队分析
    3.3 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3.5 M基金公司多元战略组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基金公司营销组合分析
    4.1 产品分析
    4.2 渠道分析
    4.3 定价分析
    4.4 促销分析
    4.5 持有人结构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基金公司营销优化建议
    5.1 稳定股权结构,强化高管层
    5.2 完善产品线
    5.3 差异化调整产品策略
    5.4 渠道多元化、提高代销渠道有效性
    5.5 设置更加灵活费率
    5.6 建立品牌营销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主要概念界定
        1.2.1 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
        1.2.2 基金与基金管理公司
        1.2.3 基金收益、基金绩效与基金管理公司的收益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5 本文的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对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的研究
        2.1.1 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2.1.2 对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实证研究
    2.2 对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影响基金绩效的研究
        2.2.1 基金管理公司特征对基金绩效影响的研究
        2.2.2 基金经理特征对基金绩效影响的研究
        2.2.3 基金特征对基金绩效影响的研究
    2.3 简要评述与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基金管理公司特征的总体描述
    3.1 中国基金管理公司特征的总体描述
        3.1.1 基金管理公司总体特征的描述
        3.1.2 基金管理公司的个体特征:以"老十家"为例
    3.2 中国基金经理特征的总体描述
        3.2.1 中国基金经理总体特征的描述
        3.2.2 中国基金经理的特征:以"老十家"为例
    3.3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第四章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指标选择、样本选择与实证
    4.1 基金绩效衡量的指标与模型选择
        4.1.1 基金绩效评价的指标
        4.1.2 基金绩效的评价模型
        4.1.3 对基金绩效评价指标和模型的选择
    4.2 中国基金绩效衡量的样本选择和区间选择
        4.2.1 样本的选取
        4.2.2 样本区间的设定
    4.3 基金绩效的计算:以景顺长城优选基金为例
        4.3.1 变量的选取与计算
        4.3.2 指标的计算:一个半年度的计算过程
        4.3.3 全部区间绩效计算结果的汇报:景顺长城优选基金为例
        4.3.4 全部样本基金一期绩效的计算结果:以2015年下半年为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机理和假说
    5.1 基金管理公司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机理和假说
        5.1.1 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大股东性质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5.1.2 基金管理公司是否合资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5.1.3 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5.1.4 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5.2 基金经理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机理和假说
        5.2.1 基金经理性别与基金绩效
        5.2.2 基金经理学历与基金绩效
        5.2.3 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与基金绩效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金管理公司特征对基金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6.1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6.1.1 数据来源
        6.1.2 被解释变量选取及处理
        6.1.3 控制变量选取及处理
        6.1.4 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6.2 基金管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性质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6.2.1 解释变量的选取、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6.2.2 实证模型与估计方法
        6.2.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2.4 基金管理公司是否合资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6.3 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6.3.1 解释变量的选取、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6.3.2 模型和估计方法
        6.3.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金经理特征对基金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7.1 基金经理特征对基金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7.1.1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及其处理和描述性统计
        7.1.2 模型与估计方法
        7.1.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7.2 基金经理特征对基金风险影响的实证检验
        7.2.1 模型与估计方法
        7.2.2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7.3 稳健性检验
        7.3.1 模型与估计方法
        7.3.2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与启示
        8.2.1 对基金业监管部门的政策建议
        8.2.2 对基金管理公司的启示
        8.2.3 对基金投资者的启示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样本基金名称及所属公司
附录2: 样本基金管理公司中样本基金的数量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成果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负外部性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SIBs外部性问题的研究
        1.2.2 关于金融机构负外部性解决方法的研究
        1.2.3 关于SIBs负外部性监管问题的研究
        1.2.4 关于次贷危机以来金融监管目标及理念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基本结构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
        1.5.2 论文不足
第2章 系统重要性银行外部性的经济学与法学解析
    2.1 SIBs外部性的经济学内涵
        2.1.1 外部性理论及其发展
        2.1.2 SIBs外部性的经济学含义
    2.2 外部性法学的历史进阶
        2.2.1 外部性的法学逻辑起点
        2.2.2 外部性的法学思想起源
    2.3 外部性的法学内涵
        2.3.1 外部性行为的本质——权益冲突
        2.3.2 外部性行为的实施主体——无交易关联的经济行为人
        2.3.3 SIBs外部性的法学概念界定
        2.3.4 SIBs外部性的表现——正、负效应
    2.4 小结
第3章 系统重要性银行负外部性问题的理论探析与破解
    3.1 SIBs负外部性治理的征税理论模型构建
    3.2 科斯定理与SIBs负外部性问题探析
        3.2.1 协商与合并对解决SIBs负外部性问题的不适用性
        3.2.2 对科斯定理的延伸思考——成本收益法
    3.3 SIBs外部性问题的法学探析
        3.3.1 财产法是解决SIBs外部性问题的核心
        3.3.2 合同法是解决SIBs外部性问题的思路
        3.3.3 侵权法是解决SIBs外部性问题的基础
        3.3.4 公法是解决SIBs外部性问题的保障
    3.4 解决SIBs负外部性问题的法学途径
        3.4.1 建立解决SIBs负外部性问题的事前机制
        3.4.2 建立解决SIBs负外部性问题的事后机制
    3.5 解决SIBs负外部性问题的道德、良心因素
    3.6 小结
第4章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负外部性
    4.1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4.1.1 中国金融体系概况及发展趋势
        4.1.2 中国银行业经营状况
        4.1.3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4.2 中国的SIBs
        4.2.1 “大而不倒”
        4.2.2 中国的SIBs
    4.3 中国SIBs负外部性的传导机制
        4.3.1 通过SIBs传导系统性风险的特点
        4.3.2 基于金融市场复杂结构的传导
        4.3.3 基于信贷紧缩的传导
        4.3.4 基于跨国贸易的传导
    4.4 中国SIBs负外部性的表现
        4.4.1 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社会成本
        4.4.2 亲周期行为引致的通货紧缩
        4.4.3 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4.4.4 救助后引发的道德风险及不公平
    4.5 小结
第5章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负外部性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5.1 中国银行业监管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5.2 中国SIBs负外部性监管立法现状
        5.2.1 SIBs负外部性监管的起步----腕骨(CARPALs)监管体系
        5.2.2 SIBs负外部性监管框架的设计——《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
        5.2.3 杠杆率监管标准的建立——《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
        5.2.4 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强化——《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5.2.5 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5.2.6 监管方式的改进与完善——《中国银监会现场检查暂行办法》
        5.2.7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的出台
    5.3 现阶段中国SIBs主要监管指标分析
        5.3.1 中国SIBs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大
        5.3.2 中国SIBs存贷款规模持续上升
        5.3.3 中国SIBs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
        5.3.4 中国SIBs资产质量持续承压
        5.3.5 中国SIBs盈利能力微弱增长
        5.3.6 中国SIBs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加
    5.4 中国SIBs负外部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5.4.1 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缺乏
        5.4.2 SIBs预警机制不完善
        5.4.3 SIBs防范机制不足
        5.4.4 SIBs处置机制不明确
    5.5 中国银监会颁布相关办法的SWOT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及趋势分析
    6.1 国际组织对SIFIs监管的推进
        6.1.1 国际机构有关SIFIs监管的实践
        6.1.2 欧盟SIFIs监管实践
    6.2 美、英、日SIFIs监管实践
        6.2.1 美国SIFIs监管实践
        6.2.2 英国SIFIs监管实践
        6.2.3 日本SIFIs监管实践
    6.3 SIFIs监管的新趋势——以巴塞尔协议为例
    6.4 小结
第7章 基于金融包容理念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探究
    7.1 金融包容与金融监管
        7.1.1 从金融排斥到金融包容的监管
        7.1.2 金融包容——平衡金融安全、公平、效率之间的介质
        7.1.3 金融包容与普惠金融
    7.2 《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影响的实证分析
        7.2.1 变量选取
        7.2.2 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7.2.3 稳健性检验
    7.3 金融包容与加强SIBs监管
        7.3.1 金融包容与金融稳定存在正相关性
        7.3.2 金融包容与加强SIBs监管并不矛盾
    7.4 小结
第8章 构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负外部性监管框架的建议
    8.1 建立基于金融包容理念的金融监管体系
    8.2 构建纠正SIBs与利益相关主体权益冲突的处置机制
        8.2.1 SIBs与非SIBs权利义务界定与处置
        8.2.2 SIBs与消费者权利义务界定与处置
        8.2.3 SIBs与SIBs管理层权利义务界定与处置
        8.2.4 SIBs与SIBs股东及其债权人权利义务界定与处置
    8.3 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机制
        8.3.1 建立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
        8.3.2 提升中央银行处置独立性地位
    8.4 完善SIBs危机处置机制
        8.4.1 构建有效处置框架
        8.4.2 明确SIBs市场退出机制
    8.5 践行金融包容理念下的SIBs社会责任
    8.6 完善股东及存款人权利救济制度
    8.7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7)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实现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股东优先购买权纠纷概述
    二、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思路
    三、类型化案例研究法的运用
    四、若干重要概念之界定
第一章 股东优先购买权之前置程序
    一、通知义务之内涵
        (一)何谓股权转让事项
        (二)如何看待书面形式
        (三)是否规定履行期限
    二、同意权的价值
        (一)违反同意权,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无效
        (二)违反同意权,股权转让行为是否无效
第二章 股东优先购买权之行使
    一、主体要件——享有股东身份
    二、实质要件——达成同等条件
        (一)不同情形不同标准
        (二)不以“第三人签订协议”确定同等条件之形成
        (三)同等条件之具体内容
    三、时间要件——遵循权利期限
        (一)权利何时产生
        (二)权利期限的起点
        (三)权利行使期限
第三章 特殊情形下的股东优先购买权
    一、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有关规定
        (一)允许或禁止权利行使
        (二)如何设计具体程序
    二、公司章程的特别约定
        (一)理论争议——可否限制或排除
        (二)具体程序——一致同意或多数决原则
        (三)救济途径——可变更、可撤销
    三、特殊转让方式中的具体情况
        (一)“转让”的含义
        (二)赠与
        (三)继承
        (四)夫妻共有财产分割
        (五)股权互易
第四章 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救济
    一、对权利人的救济
        (一)权利的可侵性问题
        (二)司法实践中的误解
        (三)具体救济措施的建构
    二、对转让股东的救济
        (一)保留合同解除权
        (二)违约加失权后果
        (三)其他股东财产担保制度
        (四)反悔权的赋予
    三、对非股东受让人的救济
        (一)肯定股权转让合同效力
        (二)主张违约责任或缔约过失责任
        (三)请求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绩效研究 ——以伊利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案例选择与概念界定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结构
    1.4 本文创新和不足
2 定向增发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定向增发的基本情况介绍
    3.1 定向增发的发展情况介绍
    3.2 定向增发分类
    3.3 定向增发的条件和程序
    3.4 定向增发优劣势分析
4 案例介绍
    4.1 伊利股份基本情况
    4.2 定向增发方案设计
    4.3 定向增发后的情况介绍
5 案例分析
    5.1 伊利股份定向增发原因分析
    5.2 伊利股份定向增发绩效分析
    5.3 定增绩效显着的原因分析
6 案例总结及对策建议
    6.1 案例总结
    6.2 对策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9)浅析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中受益人的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概况
    第一节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概念、分类
        一、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概述及要素
        二、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种类
    第二节 与相关法律概念的比较分析
        一、 与信托业务的比较分析
        二、 与证券投资基金的比较分析
第二章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保护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关系分析
        一、 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定位
        二、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法律关系的定位
        三、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法律地位
    第三节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受益权
        一、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的资格
        二、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权的内容
        三、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权的性质
        四、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权益保护的正当性
第三章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保护的现状
    第一节 内部制约机制存有缺陷
        一、 资产委托人对资产管理人的制约存有不足
        二、 资产托管人对资产管理人的监督欠缺实效
    第二节 管理人履职的异化
        一、 资产管理人核心职责的弱化
        二、 资产管理人的道德风险
    第三节 外部制约机制存在不足
第四章 完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益人保护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资产管理人内部治理结构的制约
        一、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二、 建立独立监事制度
        三、 建立首席风控官制度
    第二节 提高资产管理人内在风险控制水平
    第三节 增强资产托管人对资产管理人的制约作用
        一、 明确共同受托人的法律身份
        二、 加强对事中监管的法律指导
        三、 合理保证资产托管人的独立性
        四、 赋予资产托管人独立的检查权
    第四节 强化资产委托人对资产管理人的制约
        一、 设立委托人的代表机制
        二、 强化委托人的知情权
    第五节 完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法律体系
        一、 完善外部监管体系
        二、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四.人民币国际化(论文提纲范文)

多部委推动, 12月QFII骤然加速扩容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专访
周小川称今年要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
外管局批准10家机构107亿RQFII额度
2011人民币叩开6.2大门, 2012汇率或将续演平稳

四、金信信托控股博时基金获批(论文参考文献)

  • [1]Y公募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研究[D]. 史兴权. 郑州大学, 2020(02)
  • [2]Z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黄博超.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3]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蔡丽娜. 兰州大学, 2019(08)
  • [4]M基金公司营销诊断研究[D]. 林智捷.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5]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D]. 董丽娃. 山东大学, 2017(08)
  • [6]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负外部性监管研究[D]. 张晓燕. 山西财经大学, 2016(08)
  • [7]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实现路径分析[D]. 汪芹芹. 中国政法大学, 2016(04)
  • [8]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绩效研究 ——以伊利股份为例[D]. 李昌. 暨南大学, 2015(12)
  • [9]浅析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中受益人的保护[D]. 唐涵颖. 华东政法大学, 2013(05)
  • [10]四.人民币国际化[A]. 曲双石. 2011年国际金融大事简报, 2011

标签:;  ;  ;  ;  ;  

金信信托控股博时基金获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