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动素受体研究进展

胃动素受体研究进展

一、胃动素受体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宋轶,刘杰,路晓光,战丽彬,范治伟,路童,康新[1](2021)在《大黄附子汤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动力障碍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致肠道动力障碍大鼠血清胃动素、回肠Cajal间质细胞及胃动素受体的影响,探讨大黄附子汤改善肠道动力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8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SAP组及大黄附子汤治疗组(n=6)。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4%牛磺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对照组开腹后,找到胰腺轻微翻动数次后关腹;SAP组在造模后12、24 h分别给予2 mL生理盐水(37℃)灌肠;治疗组在造模后12、24 h分别给予2 mL大黄附子汤(37℃)灌肠。于造模48 h后,各组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内毒素及淀粉酶含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动素水平;取胰腺、回肠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回肠平滑肌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表达蛋白c-kit及胃动素受体(Motilin receptor, MTL-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大鼠血清内毒素、淀粉酶水平均显着增高[(504.98±88.81) pg/mL vs. (17.76±5.01) pg/mL; (532.28±66.53) U/L vs. (69.45±3.61) U/L,均P<0.05],而血清胃动素水平显着降低[(195.4±6.7) ng/L vs. (301±8.10) ng/L,P<0.05],ICC表达蛋白c-kit及MTL-R免疫组织化学评分降低(P<0.05);与SAP组相比,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大鼠血清内毒素、淀粉酶水平均显着降低[(189.9±38.23) pg/mL vs. (504.98±88.81) pg/mL; (294.23±25.66) U/L vs. (532.28±66.53) U/L,均P<0.05],而血清胃动素水平显着升高[(264.2±8.3) ng/L vs. (195.4±6.7) ng/L,P<0.05],同时c-kit及MTL-R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升高(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通过促进胃动素的分泌、提高ICC细胞的活性及MTL-R的表达而改善SAP大鼠肠道动力障碍。

阮婷婷[2](2020)在《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疏郁健脾汤对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及安全性,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8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在基础降糖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疏郁健脾汤,对照组选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30天。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胃排空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证候积分等基本资料在治疗前经数据比对分析,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即(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可比性。2.临床症状方面,经数据统计及检验分析得出,两组患者饮食减少及早饱、脘腹胀满、嗳气反酸、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善太息、便秘的症状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于上述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率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在改善胃排空率情况方面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经配对t检验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在改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情况方面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通过统计分析可得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治疗组为93.1%。通过对秩和检验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上,疏郁健脾汤的总体疗效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期间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说明两组药物均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饮食减少及早饱、脘腹胀满、嗳气反酸、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善太息、便秘等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可有效改善患者胃排空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BG)。

陈鲁曼,关真民,段旭艳[3](2017)在《限食对肥胖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瘦素、胃动素受体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限食对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区瘦素和胃动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组60只,模型组皮下注射谷氨酸钠建立肥胖模型。8周时把模型组随机平分为限食组和肥胖组,限食组30%能量限制。16周取材,测定肥胖相关指标;取下丘脑行免疫组化,观察下丘脑腹内侧核瘦素、胃动素受体的表达。应用SPSS16.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肥胖组与对照组Lee’s指数、各部脂肪含量、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胃动素的含量比较,P均<0.0005。限食组与对照组Lee’s指数、各部脂肪含量、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胃动素的含量比较,P均<0.0005。三组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瘦素、胃动素受体阳性细胞表达的比较,P均<0.0005。结论限食可以改善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指标,可能是与下丘脑腹内侧核区瘦素表达减少、胃动素的表达增强有关。

徐嘉蔚,陈斌,李玲,何琬,王国栋,刘璇[4](2015)在《肝病实脾法对肝硬化大鼠胃动素、胃动素受体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肝病实脾"法对肝硬化模型大鼠血清胃动素(MTL)、胃窦及空肠平滑肌细胞胃动素受体(MTL-R)、门静脉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肝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逍遥散)和对照组4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尾静脉注射8周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同时用中药逍遥散进行灌胃治疗,逍遥散去白术、茯苓、生姜、炙甘草后灌胃治疗进行对照。两个月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门静脉内毒素、血清MTL、胃窦及空肠平滑肌细胞MTL-R。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在ALT(P<0.01),AST(P<0.05),TP(P<0.01),门静脉内毒素(P<0.05),MTL(P<0.01),胃窦及空肠平滑肌细胞MTL-R(P<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Alb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ALT、AST、TP、门静脉内毒素、MTL、胃窦平滑肌细胞MTL-R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肠平滑肌细胞MTL-R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胃窦平滑肌细胞MTL-R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LT、AST、TP、Alb、门静脉内毒素、MTL、空肠平滑肌细胞MTL-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与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具有正相关,与MTL、胃窦及空肠平滑肌细胞MTL-R具有负相关;血清TP、Alb与MTL、胃窦及空肠平滑肌细胞MTL-R具有正相关。结论:逍遥散在改善肝功能,降低内毒素及增加MTL及MTL-R的表达,且在增加胃窦平滑肌细胞MTL-R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去掉健脾药物将下调逍遥散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说明"肝病实脾"法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意义,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直接增加MTL及MTL-R而改善肝功能及内毒素血症。

杨岚岚[5](2014)在《胃动素受体在狗胃肠动脉及其神经系统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胃动素(Motilin, MTL)由22个氨基酸组成,最早被J.C. Brown在猪十二指肠粘膜分离出来,是由小肠上段和空肠黏膜的Mo内分泌细胞合成的一种脑肠肽。胃动素主要通过与胃动素受体相结合发挥作用。米勒等认为,胃动素受体在神经及平滑肌表达不同的结合特性和药理功能,故胃动素受体可分为神经型(N)和肌肉型(M)两种亚型。但在血管上是否存在胃动素受体少有报道。我们课题组在前期试验中发现,在消化间期,狗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静止期(Ⅰ相)时,胃血流是稳定的,而在收缩期(Ⅱ和Ⅲ相),胃左动脉的血流水平提高到静止期水平的240%,持续可达30分钟。进入静止期30分钟以后,若在狗的静脉内持续性滴注胃动素,可在诱导出现与MMCIII期类似的胃及十二指肠运动的同时,也诱导了胃左动脉血流的增加,其类似于自然发生的周期性胃左动脉血流的变化。当停止输注胃动素时,胃左动脉血流的高度迅速恢复到静止期水平。而胃动素受体拮抗剂(GM-109)则能完全抑制胃动素诱导的和自然发生的周期性胃血流的增加和胃和十二指肠运动,且GM-109持续性输注停止以后,立即出现胃左动脉血流的升高和胃及十二指肠的运动。而在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均未发现上述类似变化。在此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对狗胃肠道动脉上胃动素受体表达的研究,从组织细胞层面澄清了胃动素诱发消化间期在体狗胃左动脉周期性舒张的靶受体在胃左动脉内皮细胞膜上,这为进一步研究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动脉血流量的调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胃动素通过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在消化间期周期性地释放并调节胃肠道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MMC是人和哺乳动物与生俱来的基本运动形式,在整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因此研究胃动素受体在整个胃肠道的分布、结构和功能对治疗胃肠动力性疾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1.研究胃动素受体在离体狗胃动脉上的表达,并与肠动脉的表达强度相比较;2.研究胃动素受体在离体狗的胃肠道管壁的分布并对表达强度进行比较。方法:1.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及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检测胃动素受体在狗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上的表达;2.用RT-PCR法检测胃动素受体mRNA在狗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上的表达;3.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胃动素受体蛋白在狗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上的表达。4.联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及RT-PCR法检测胃动素受体在狗整个胃肠道各部位的表达并对表达强度进行比较;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染色发现胃动素受体位于动脉内皮细胞上,且相对于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主要在胃左动脉上呈免疫组化强阳性表达,即动脉内皮细胞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P<0.01);2.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进一步确认胃动素受体位于动脉内皮细胞膜上,且胃左动脉的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高于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P<0.01);3.RT-PCR法检测到狗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上胃动素受体mRNA的表达,胃动素受体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与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相一致(P<0.01);4.Western blot法检测到胃动素受体蛋白在狗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上的表达,在狗胃左动脉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肠系膜上动脉,在肠系膜下动脉上最低,这与RT-PCR结果相吻合(P<0.01);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染色发现胃动素受体在狗胃窦、十二指肠、回肠、空肠、近端结肠、中端结肠的肌间神经纤维和肠肌间神经丛均呈免疫组化阳性表达,而远端结肠呈阴性表达,表达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近端结肠>胃窦>中端结肠>远端结肠(P<0.05);6.RT-PCR法检测到狗胃窦、十二指肠、回肠、空肠、近端结肠、中端结肠胃动素受体mRNA的表达,表达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近端结肠>胃窦>中端结肠>远端结肠(P<0.05)。结论:1.胃动素受体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2.在支配胃肠道的动脉系中,胃动素受体在胃左动脉上呈优势表达,肠系膜上动脉上呈弱阳性表达,肠系膜下动脉呈阴性表达;3.胃动素受体分布于除了远端结肠以外整个狗的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和神经纤维;4.胃动素受体在狗胃肠道的表达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近端结肠>胃窦>中端结肠>远端结肠。

王宝西,田姣[6](2014)在《促胃肠动力药物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胃肠动力是消化系统发挥生理功能的基本要素,胃肠动力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如胃食管返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及假性肠梗阻(IPO)等是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疾病。促进和恢复胃肠动力的正常运行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基本方案,因此促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

殷积彬,张文华,高善玲,潘丽丽,刘超,刘冰熔,胡丽红,褚艳杰[7](2014)在《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及胃动素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障碍与胃动素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测定大鼠胃肠运动及十二指肠肌收缩力,测定胃肠道胃动素受体的表达。结果肝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在体胃肠排空时间明显延长(P<0.05),离体十二指肠肌条平均收缩力明显减小(P<0.05);肝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胃动素受体染色浅,分布较少(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障碍与胃动素受体表达具有相关性。

王成燕[8](2013)在《狗胃动素受体在胃肠道表达的比较》文中提出Q实验背景:胃动素受体(motilin receptor,MTL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R),并且已经明确为GPR38。胃动素在消化间期释放入血,与MTLR结合可以引起胃肠移行性复合肌电运动(migrating motorcomplex,MMC)Ⅲ相的发生,促进消化间期肠内容物的推进;目前,MTLR已被用于临床药物的作用靶点,因此研究MTLR的分布、结构和功能对于治疗胃肠动力疾病(比如肠梗阻、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实验目的:研究狗MTLR在胃肠道的分布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比较。实验方法:1.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LR在狗整个胃肠道各部位的表达;2.用RT-PCR方法检测MTLR mRNA在狗整个胃肠道各部位的表达。实验结果:1.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狗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近端结肠、中端结肠的肌间神经纤维和肠肌间神经丛发现MTLR的阳性表达,细胞膜出现棕黄色或者棕褐色颗粒,远端结肠的肌间神经纤维和肌间神经丛未发现MTLR的表达,整个胃肠道的环形肌和纵形肌均未发现MTLR的阳性表达,各部位MTLR的染色强度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近端结肠→胃窦→中端结肠→远端结肠;2.RT-PCR检测到狗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近端结肠和中端结肠MTLR mRNA的表达,远端结肠未检测到其表达,MTLR 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近端结肠→胃窦→中端结肠→远端结肠,这与我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一致。实验结论:1.免疫组化方法证实:狗MTLR只分布于除远端结肠以外整个胃肠道的肌间神经纤维和肠肌间神经丛;2.免疫组化和PCR方法均证实:狗MTLR在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近端结肠、中端结肠表达,表达强度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近端结肠→胃窦→中端结肠→远端结肠3.上述实验提示:MTLR在不同物种胃肠道的分布具有特异性。

张文华,殷积彬,潘丽丽,刘冰熔,胡丽红,褚艳杰,高善玲[9](2012)在《肝硬化与胃肠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肝硬化是以肝脏组织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患者常伴有嗳气、早饱、腹胀、恶心甚至呕吐等胃肠运动障碍的症状,严重影响着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硬化患者胃肠运动异常可能与消化道胃肠激素及神经调节密切相关。虽然近年来对此研究有了一定进步,但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赵一方[10](2010)在《胃动素对大鼠弓状核胃扩张反应神经元放电活动和胃运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胃动素对大鼠弓状核胃扩张反应神经元放电活动和胃运动的影响,探讨弓状核参与调控胃运动的机制。方法:1.电生理实验方法:应用四管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麻醉大鼠弓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用水囊充盈胃鉴别胃扩张敏感神经元,以压力注射仪经玻璃微电极,对核团内单个神经元分别微量注射给予:(1)胃动素、生理盐水(对照组)(2)胃动素、GM-109(胃动素受体拮抗剂)观察药物对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2.应用核团微量注射法,记录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胃运动,观察向大鼠弓状核内分别微量注射胃动素和胃动素受体拮抗剂GM-109后,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胃运动的变化。3.应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胃动素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在弓状核的表达。结果:(1)电生理实验结果:在35只大鼠中,记录到110个的神经元为胃扩张敏感性神经元,其中55.6%呈GD兴奋反应,为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GD-E);44.4%呈GD抑制反应,为GD抑制性神经元(GD-I)。胃扩张后,GD-E神经元放电频率由3.18±1.01Hz增至5.62±1.22Hz(P<0.01),而且GD-I神经元放电频率由3.21±0.68Hz降至1.24±0.31Hz(P<0.01)。弓状核内压力注射胃动素后,70%的GD-E神经元表现为兴奋作用,17.5%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放电频率由3.46±1.59Hz增至8.83±2.25Hz(P<0.05);而注射胃动素后,65.6%的GD-I神经元表现为兴奋作用,放电频率由3.34±0.63Hz增至6.17±0.97Hz(P<0.05)。而这种由胃动素诱导的兴奋作用被胃动素受体拮抗剂GM-109阻断。(2)胃运动实验:弓状核内微量注射胃动素可增强清醒大鼠胃运动,其反应与注入的胃动素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弓状核内先单独注入胃动素受体拮抗剂(GM-109)可阻断由胃动素诱导的对胃运动的增强作用。(3)荧光免疫组化实验:经过胃扩张后,弓状核内胃动素免疫反应性神经元数量增多,由10.92±0.48 cells/mm2增至43.68±0.44 cells/mm2(P<0.05).结论:下丘脑弓状核内存在对来自胃机械感受传入信号产生反应的胃扩张反应性神经元;胃动素可增强大鼠弓状核内胃扩张反应性神经元的电活动,且胃动素诱导的这一兴奋作用可被胃动素受体拮抗剂GM-109所阻断;中枢给予胃动素后,可引起大鼠胃运动活动增强,且这一增强作用可被GM-109阻断。通过胃扩张这一机械感受刺激后,弓状核内胃动素免疫反应性神经元数量增多。研究证实了弓状核胃动素神经元接收来自胃感受器的外周躯体感觉传入神经的冲动,并通过某些下级核团通路发挥胃运动的调节作用。该结果为弓状核在胃动素调控胃肠运动中的作用开阔了前景。

二、胃动素受体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动素受体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2)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疗效分析
    3.安全性分析
讨论
    1.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3.导师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4.疏郁健脾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肝郁脾虚型的机理研究
    5.疗效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附表1
    附表2
致谢
个人简介

(3)限食对肥胖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瘦素、胃动素受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Lee’s指数、各部脂肪含量、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胃动素的含量比较见表1。
    2.2 三组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瘦素、胃动素受体阳性细胞表达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4)肝病实脾法对肝硬化大鼠胃动素、胃动素受体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胃动素受体在狗胃肠动脉及其神经系统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综述 胃动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1.1 胃动素的结构及生理作用
        1.1.1 胃动素的发现
        1.1.2 胃动素的分子结构
        1.1.3 胃动素分布
        1.1.4 胃动素的生理作用
        1.1.4.1 胃动素与胃粘膜血流的关系
        1.1.4.2 胃动素与血管活性肠肽(VIP)
        1.1.4.3 胃动素与血管反应调节
        1.1.4.4 胃动素与Ghrelin
        1.1.5 胃动素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1.1.5.1 胃动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
        1.1.5.2 胃动素与消化性溃疡
        1.1.5.3 胃动素与消化系统肿瘤
        1.1.5.4 胃动素对胆道运动的调节
        1.1.5.5 胃动素与术后胃肠功能
        1.1.5.6 胃动素与肝硬化
        1.1.5.7 胃动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1.2 胃动素受体的一般特性及作用机制
        1.2.1 胃动素受体的分布及分型
        1.2.2 胃动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
        1.2.3 红霉素与胃动素受体激动剂
    1.3 存在问题及展望
第2章 胃动素受体在狗胃左动脉的优势表达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1.1 主要仪器
        2.2.1.2 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2.2.1 实验动物及标本取材
        2.2.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
        2.2.2.3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2.2.2.4 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2.2.2.5 Western blot
        2.2.2.6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
        2.3.1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TLR在支配胃肠道动脉系血管内皮上的表达
        2.3.2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检测MTLR在支配胃肠道动脉系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表达
        2.3.3 RT-PCR法检测各组织上MTLR mRNA的表达
        2.3.4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织上胃动素受体蛋白的表达
    2.4 讨论
        2.4.1 胃动素受体的表达部位
        2.4.2 胃动素受体在胃左动脉优势表达
        2.4.3 胃动素受体在肠系膜上动脉呈弱阳性表达
        2.4.4 胃动素受体的亚型
        2.4.5 胃动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
        2.4.6 我们此项研究的生理学意义
        2.4.7 本文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5 小结
第3章 胃动素受体在狗胃肠神经系统的差异性分布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1.1 主要仪器
        3.2.1.2 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2.1 实验动物及标本取材
        3.2.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
        3.2.2.3 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3.2.2.4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
        3.3.1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TLR在胃肠道的分布及表达强度的比较
        3.3.1.1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TLR在胃肠道的分布
        3.3.1.2 胃肠道不同部位上MTLR表达强度的比较
        3.3.2 RT-PCR检测MTLRmRNA在狗胃肠道各部位的表达及表达强度的比较
        3.3.2.1 RT-PCR检测MTLR mRNA在狗胃肠道各部位的表达
        3.3.2.2 MTLR mRNA在狗胃肠道不同部位表达的比较
    3.4 讨论
        3.4.1 胃动素受体的表达部位
        3.4.2 胃动素受体表达强度的比较
        3.4.3 胃动素与MMC
        3.4.4 展望
    3.5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及胃动素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狗胃动素受体在胃肠道表达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胃动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2.1.1 胃动素
        2.1.2 胃动素受体
        2.1.3 胃动素受体信号转导
    2.2 作用于血管壁 G 蛋白偶联受体的血管反应调节剂的研究新进展
        2.2.1 A 类 GPCRs
        2.2.2 B 类 GPCRs
        2.2.3 C 类 GPCRs
        2.2.4 D 类 GPCRs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仪器设备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试剂配制
        3.1.4 组织材料的取材
    3.2 实验方法
        3.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
        3.2.2 RT-RCR
        3.2.3 结果判定
第4章 结果
    4.1 免疫组化结果(S-P 法)
        4.1.1 MTLR 在胃肠道肌间神经纤维和肠肌间神经丛的表达
        4.1.2 胃肠道不同部位 MTLR 表达强度的比较
    4.2 RT-PCR 结果
        4.2.1 MTLR mRNA 在狗胃肠道各部位的表达
        4.2.2 MTLR mRNA 在狗胃肠道不同部位表达的比较
        4.2.3 两种方法检测 MTLR 在胃肠道表达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肝硬化与胃肠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肝硬化患者胃肠运动障碍的表现
    1.1 食管运动障碍
    1.2 胃运动障碍
    1.3 小肠运动障碍
2 肝硬化与胃肠激素
    2.1 肝硬化与胃动素及其受体
    2.2 肝硬化与胆囊收缩素
    2.3 肝硬化与血管活性肠肽
3 肝硬化与胃肠道神经调节

(10)胃动素对大鼠弓状核胃扩张反应神经元放电活动和胃运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胃动素对大鼠弓状核胃扩张反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及观察项目
        1.3 统计学分析
    第2章 结果
        2.1 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特征
        2.2 胃扩张刺激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2.3 胃动素和胃动素受体拮抗剂GM-109对弓状核G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第3章 讨论
第二部分 下丘脑弓状核胃动素对大鼠胃运动的调节作用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及观察项目
        1.3 统计学分析
    第2章 结果
        2.1 下丘脑弓状核不同剂量胃动素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
        2.2 胃牵张对下丘脑弓状核胃动素表达的影响
    第3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胃动素受体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黄附子汤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动力障碍的机制研究[J]. 宋轶,刘杰,路晓光,战丽彬,范治伟,路童,康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08)
  • [2]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D]. 阮婷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限食对肥胖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瘦素、胃动素受体的影响[J]. 陈鲁曼,关真民,段旭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7(04)
  • [4]肝病实脾法对肝硬化大鼠胃动素、胃动素受体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J]. 徐嘉蔚,陈斌,李玲,何琬,王国栋,刘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5(02)
  • [5]胃动素受体在狗胃肠动脉及其神经系统的表达[D]. 杨岚岚. 吉林大学, 2014(09)
  • [6]促胃肠动力药物研究现状及展望[A]. 王宝西,田姣. 第十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4
  • [7]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及胃动素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J]. 殷积彬,张文华,高善玲,潘丽丽,刘超,刘冰熔,胡丽红,褚艳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02)
  • [8]狗胃动素受体在胃肠道表达的比较[D]. 王成燕. 吉林大学, 2013(09)
  • [9]肝硬化与胃肠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 张文华,殷积彬,潘丽丽,刘冰熔,胡丽红,褚艳杰,高善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12)
  • [10]胃动素对大鼠弓状核胃扩张反应神经元放电活动和胃运动的影响[D]. 赵一方. 青岛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胃动素受体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