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ne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损伤及病变25例

Aline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损伤及病变25例

一、Aline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伤病25例(论文文献综述)

马金铭[1](2020)在《显微镜下微型钩刀辅助颈椎前路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微型钩刀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探索使用显微钩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科行显微镜下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的颈椎病患者45例。所有病例均为脊髓型颈椎病或以脊髓型为主要症状的混合型颈椎病,归纳划分为常规组和钩刀组。常规组(A组)25例,术中常规使用枪式咬骨钳分离软组织致压物,其中C4/5有8例,C5/6有14例,C6/7有3例;钩刀组(B组)20例,术中使用微型钩刀分离软组织致压物,其中C4/5有5例,C5/6有11例,C6/7有4例。两组患者影像学资料及症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表现,其中7例伴后纵韧带骨化,15例存在颈椎不稳。两组术后处理均相同,术前、术后随访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颈部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及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受损指数调查问卷、Cobb角比较(度)、术中以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务人员进行,过程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无感染、螺钉松动等情况发生。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50±15.17ml),B组平均出血量为(10.83±5.27ml),B组较A组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90.64±15.27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60.58±10.16min),B组较A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的1、3、6、12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改善率、颈椎障碍功能指数(NDI)以及受损指数、Cobb角(度)相比术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随访的1、3、6、12个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显微镜下微型钩刀进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

唐仲海[2](2020)在《身痛逐瘀汤联合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subtot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到2019年11月由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收住的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已行ACCF术式的42例患者,根据入院就诊顺序进行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受试者都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甲钴胺胶囊,一次0.5mg,每日三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身痛逐瘀汤口服,每日一剂,早晚二餐后30分钟温服,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适当行颈部功能锻炼。此项研究总共进行3个疗程,一个疗程为2周,第一个疗程为住院期,第二、三个疗程为随访期。观察并记录在住院及随访期间所有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应疗程阶段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颈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收集和整理临床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前后不同疗程段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颈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经统计分析后获得如下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节段等一般数据行分析比较,结果P>0.05,无明显差异。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VAS评分,P=0.612(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2周后比较P=0.28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4周后比较P=0.008(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两组比较P=0.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3.颈椎JOA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P=0.149(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2周后比较P=0.35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4周后比较P=0.66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两组比较P=0.006(P<0.05),有统计学意义。4.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DI评分,P=0.487(P>0.05),无显着差异;两组治疗2周后比较P=0.1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4周后比较P=0.036(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比较P=0.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ACCF术式较单纯给予西药可以更好地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颈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等的变化情况;身痛逐瘀汤可以有效缓解CSM患者颈肩部酸困疼痛、活动受限,双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及能较好的提高本病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且疗效确切、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积极应用。

吴东荣,郭涛[3](2019)在《颈前路减压术后植骨融合方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颈椎退变性疾病及颈椎肿瘤等多种伤病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大多数颈椎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手术方式主要分为颈前路经间隙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两种,减压后需选择较为合适的椎间融合方式来重建椎间高度及稳定性,该文就近年来在颈椎前路术后植骨融合方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邵伟伟,龙亨国,王庆丰[4](2018)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伤病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铁网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舟山市中医院收治的颈椎伤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取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29例,采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0.12±5.13)min,手术出血量为(61. 45±3.75) mL,均显着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 956、2. 254,均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 9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4.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0,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为(88.95±10.41)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2.11±7.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96.55%(28/29),对照组93.10%(27/29),两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62,P=0.090)。结论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伤病的疗效较好,具有创伤小、骨性融合率高的优点。

姚关锋,王新家,罗滨,王伟东,曾机灿[5](2013)在《植入物与Halo-vest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文中指出背景:对于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选择何种治疗方式目前尚存争议。目的:评价植入物内固定与Halo-vest外固定联合应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后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的17例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1.6岁,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压砸伤3例,道路交通伤8例,伤后入院时间2h-5d,平均2.5d,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Halo-vest外固定,然后逐步撑开,在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通过Frankel分级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5.4个月,常规X射线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CT显示植骨融合,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kel分级,显效(降低2级)5例,有效(降低1级)10例,无效2例。植入物与Halo-vest内外固定联合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失稳固定的效果不仅安全可靠,并且能更好的恢复脊柱的矢状位对线。

代钦[6](2013)在《后前路减压、前路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后前路减压、前路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3月至2012年5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9-58岁,平均42岁。其中DFS3型24例,DFS4型13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先行后路手术减压复位,再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急性脊髓损伤研究组(NASCIS)和1990年国际截瘫学会(IMSOP)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定位标准,判断颈椎脊髓损伤的平面。以改良Frankel分级判断脊髓恢复。术后每个月摄X线片和CT观察复位及植骨融合,骨融合后每半年摄片一次,通过测量颈椎受累节段cobb角及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率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 CCI)来评价颈椎稳定性。对患者自身术前、术后1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cobb角及CCI指数进行前后对比。结果手术时间为4.5±0.5h,术中出血200m1-500m1(平均360m1),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术后声音嘶哑,2个月后恢复。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相邻节段固定为23例,跨节段固定13例,1例四节段固定。随访16~4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X线及CT显示植骨均在4-8个月内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和Frankel分级的下降,感觉恢复7-20个平面(平均12.7个平面),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级。通过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Cobb角和Ishihara法评价CCI,发现所有患者均可获得早期复位稳定,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结论后前路减压,前路钛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获得早期复位稳定,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方便术后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保留、恢复。

焦谢佳[7](2010)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报告我科19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FDLCS)并脊髓损伤的病例,评价对其采取的手术方法对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加深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收入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25例中病例资料较完整的19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本组病例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临床分析。术前患者均诊断为下颈椎并脊髓损伤,适合并要求行手术治疗,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正侧位X线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及MRI扫描颈椎。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其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22.4月。临床效果以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附表一)及改良JOA评分标准(附表二)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4到32月,平均22.4月。颈椎摄片复查提示所有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获得复位,颈椎椎体序列及生理曲度基本得到恢复;术后6个月内植骨融合;无钛板和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颈部疼痛和上下肢症状消失或基本缓解。脊髓损伤按Frankel功能分级有不同程度恢复,只有1例A级患者及1例B级患者Frankel功能分级无明显改善,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改良JOA评分术前平均(7.68±2.56)分,随访时平均(10.89±3.53)分,术前和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1)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脊髓前后方均受到压迫时,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能达到充分减压、稳定脊柱、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郭群峰[8](2008)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治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以及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全部病例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固定。按照手术时间分为72小时内和72小时后两组,通过两组术后疗效的比较,分析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完全复位27例,复位90%以上5例。平均随访14.6875±3.2273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24例脊髓不完全损伤及4例完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获改善。术后疗效显着,两组之间术后疗效无显着性差异。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延期手术与早期手术疗效无显着性差异。

刘国强[9](2007)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三面皮质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手术方法,同时对自体骨和异体骨融合率进行比较。[方法]对35例2005年3月~2006年12月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的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5~67岁,平均50.3岁。病程3个月~12个月。其中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24例,神经根型11例,最高节段C3、4,最低节段C6、7。其中使用自体髂骨植骨17例,同种异体三面皮质骨18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统计学分析两组术后6个月的融合率。[结果]35例获随访患者在3~6个月中33例获得牢固融合,均无内植物并发症发生,神经压迫症状恢复或好转。2例术后6个月未获骨性融合,自体骨组和异体骨组各一例,自体骨组融合率为94.1%,同种异体骨组融合率为94.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路减压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自体骨和异体骨融合均能获得较高的融合率,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

苏再发[10](2007)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有限元法探讨不同直径钛网及有、无垫片钛网植骨对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人C4~C7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正常人有限元模型基础上,模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大、小直径钛网和有、无垫片钛网植骨手术,比较大、小直径钛网、有、无垫片钛网植骨终板-钛网界面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大直径钛网-终板界面的应力小于小直径钛网-终板界面相应部位的应力;(2)有垫片钛网-终板界面的应力小于无垫片钛网-终板界面相应部位的应力。结论:大直径、有垫片钛网植骨钛网-终板界面应力小,可以降低钛网下沉的发生率。

二、Aline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伤病2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line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伤病25例(论文提纲范文)

(1)显微镜下微型钩刀辅助颈椎前路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身痛逐瘀汤联合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4.不良事件处理
    5.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一般资料
    2.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3.安全性观察与随访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 中医学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认识及治疗
    2 西医学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认识及治疗
    3 身痛逐瘀汤的方解与药理研究
    4 身痛逐瘀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5 ACCF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作用
    6 身痛逐瘀汤联合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第四章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脊髓型颈椎病ACCF术后症状性ASD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情况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3)颈前路减压术后植骨融合方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骨块椎间融合
    1.1 自体植骨块椎间融合
    1.2 植骨块椎间融合联合前路钛板
2 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前路钢板
    2.1 椎间融合器的分类
    2.2临床应用
3 钛网椎间植骨融合联合前路钢板内固定
    3.1 概念
    3.2 临床应用
4 展望

(5)植入物与Halo-vest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材料
    1.3 治疗方法
        1.3.1 内固定植入物
        1.3.2 外固定Halo-vest支架
    1.4 治疗结果
2 与单纯应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进行比较
    2.1 相关研究资料的获取
    2.2 入选标准
    2.3 质量评估
    2.4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2.4.1 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式的选择
        2.4.2 下颈椎骨折脱位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变化
        2.4.3 下颈椎骨折脱位后单纯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
    2.5 Halo-vest外固定架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3 讨论
    3.1 植入物内固定与Halo-vest外固定联合应用的生物力学特点
    3.2 植入物内固定与Halo-vest外固定联合应用的不足

(6)后前路减压、前路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7)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正文
    一、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二) 影像学检查
        (三) 手术方法
        (四) 随访
        (五)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讨论
    一、下颈椎的解剖特点及损伤机制
    二、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
    三、急救与早期处理
    四、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
    五、手术时机
    六、手术途径的选择
    七、关于植骨和内固定的问题
    八、前路手术注意事项
    九、前路手术并发症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9)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部分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前言
    临床资料
    疗效评定及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正常人第4~7 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验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直径钛网对钛网-终板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使用垫片与否对钛网-终板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一
综述二
附录
致谢

四、Aline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伤病2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显微镜下微型钩刀辅助颈椎前路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D]. 马金铭.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2]身痛逐瘀汤联合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 唐仲海.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3]颈前路减压术后植骨融合方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吴东荣,郭涛. 安徽医药, 2019(09)
  • [4]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伤病的临床观察[J]. 邵伟伟,龙亨国,王庆丰. 中国基层医药, 2018(21)
  • [5]植入物与Halo-vest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J]. 姚关锋,王新家,罗滨,王伟东,曾机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35)
  • [6]后前路减压、前路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D]. 代钦.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7]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分析[D]. 焦谢佳. 山东大学, 2010(09)
  • [8]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治疗研究[D]. 郭群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1)
  • [9]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D]. 刘国强. 郑州大学, 2007(04)
  • [10]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 苏再发.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Aline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损伤及病变2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