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脑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像学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尧麒[1](2021)在《3.0T磁共振DTI技术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并通过DTI技术中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研究DTI技术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1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和21例脑转移瘤,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表现。磁共振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DTI扫描,分析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并选择感兴趣区域,包括肿瘤囊变区、肿瘤实质区、肿瘤边缘区、肿瘤周围水肿区及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通过测量DTI中的FA值与ADC值,比较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不同感兴趣区域的ADC值和FA值差异。结果:1.临床及病理特点:1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2例,间变性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21例脑转移瘤中,原发肿瘤包括14例肺癌,3例乳腺癌,2例结肠癌,1例食管癌,1例胃癌。两组病例在初诊年龄、病灶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构成比上,形状与部位上,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MRI特点:(1)高级别脑胶质瘤实质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肿瘤内囊变呈长T1、长T2信号,DWI序列呈低信号;肿瘤周围水肿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呈壁结节状、环状及花环状强化,其内囊变无强化。(2)脑转移瘤实质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其内囊变呈长T1、长T2信号,DWI序列呈低信号;肿瘤周围水肿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壁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其内囊变区无强化。3.同种肿瘤不同感兴趣区比较:感兴趣区的FA值及ADC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1)FA值: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内囊变区内FA值最低,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FA值最高。高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转移瘤实质区、囊变区、边缘区、周围水肿区的FA值相对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2)ADC值: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内囊变区的ADC值最高,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最低。高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转移瘤实质区、囊变区、边缘区、周围水肿区的ADC值相对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4.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在DTI上的鉴别诊断:(1)FA值: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在同一感兴趣区上比较,肿瘤实质区、肿瘤边缘区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囊变区、肿瘤周围水肿区、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C值: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在同一感兴趣区上比较,肿瘤内囊变区、肿瘤周围水肿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区、肿瘤边缘区及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级别脑胶质瘤病理类型以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最为多见,脑转移瘤原发瘤病理类型以肺癌最为多见。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转移瘤两组病例在初诊年龄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脑转移瘤患者年龄偏大。在病灶数目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多发脑转移瘤更为常见。2.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实质区、囊变区、边缘区、周围水肿区的FA值相对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降低,ADC值相对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区升高。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内囊变区的FA值最低,ADC值最高。3.两组肿瘤实质区、边缘区的FA值比较,肿瘤囊变区、周围水肿区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成为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为临床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

熊艳[2](2020)在《磁共振3D-ASL成像与脑胶质瘤Ki-67和GFA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神经上皮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3.3~58.6%。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磁共振是临床诊断脑胶质瘤和判断肿瘤分期的重要工具。磁共振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力高、无辐射、高重复性、高准确性、扫描序列多和重建方式多样等优点,在脑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和临床随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RI 3D-ASL序列不需要团注外源性示踪剂、以水质子为自身内源性示踪剂,构建三维动态自旋灌注加权成像。3D-ASL不仅无辐射、操作简单,重复性高,且适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重要的是:3D-ASL,在肿瘤性病变中能准确反映新生血管程度,可评估脑肿瘤血流动力学情况。此外,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恶性程度早期可通过检测肿瘤一些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这些分子表达常与肿瘤预后及临床治疗密切相关。Ki-67是反应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与肿瘤的增殖、分期及预后关系密切。Ki-67在正常脑组织与不同级别胶质瘤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与胶质瘤级别具有相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源性肿瘤的重要标志蛋白,选择性剪接以DUSP4依赖的方式调节胶质瘤细胞与ECM的相互作用,胶质瘤细胞表达中间丝蛋白其选择性剪接变异体GFAP-δ相对于典型剪接变异体GFAP-α的水平在Ⅳ级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高GFAP-δ/α比率诱导了局灶性粘连中的双特异性磷酸酶4(DUSP4)的表达,DUSP4上下游参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途径,高GFAP-δ/α比值使胶质瘤细胞能够更好地侵入大脑。GFAP-δ/α比值高的胶质瘤细胞是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的细胞,从而使GFAP选择性剪接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因此,本研究通过术前3D-ASL成像定量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脑血流量,经手术切除获得肿瘤组织并检测Ki-67和GFAP表达水平,分析影像学和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为脑胶质瘤的精准和靶向治疗以及治疗后随访提供参考依据。目的:通过术前3D-ASL成像定量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脑血流量,经手术切除获得肿瘤组织并检测Ki-67和GFAP表达水平,分析影像学和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为脑胶质瘤的精准和靶向治疗以及治疗后随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06月至2019年10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脑胶质瘤患者共62例,其中低级别(Ⅰ-Ⅱ)35例,高级别(Ⅲ~Ⅳ)27例;术前采用3D-ASL灌注成像获得肿瘤最大血流量(TBFmax),并计算与对侧半球灰质和白质血流量的比值(rCBF);采用免疫组织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Ki-67和GFAP的表达。结果:低级别组患者TBFmax、对侧半球-rCBF、灰质-rCBF和白质-rCBF值均明显小于高级别组患者[(1.23±0.34)比(1.89±0.56),t=5.006,P=0.004;(1.12±0.41)比(1.45±0.58),t=4.785,P=0.013;(1.26±0.48)比(1.58±0.69),t=4.659,P=0.016;(1.33±0.39)比(1.75±0.68),t=4.923,P=0.009]。两组患者的肿瘤组织Ki-67和GFAP表达水平也有显着差异,表现在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相比,Ki-67阳性表达百分比和定量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GFAP 阳性表达百分比和定量表达水平在低级别组显着比高级别组升高(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TBFmax、半球-rCBF、灰质-rCBF和白质-rCBF值分别与肿瘤组织Ki-67定量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与GFAP定量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比较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脑血流量和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术前3D-ASL成像定量检测脑血流量能够预测脑胶质瘤Ki-67和GFAP表达水平,对预测肿瘤预后、分子靶向治疗和治疗后的随访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付强,陈培培,李绍山,廖佐明,艾合买提·哈斯木,周庆九,刘波[3](2018)在《颅内多发占位病变误诊为脑胶质瘤四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提高疑似脑胶质瘤的颅内多发占位病变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误诊为脑胶质瘤并进行手术的颅内多发占位病变病人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4例颅内多发占位病变术前均被误诊为脑胶质瘤并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分别为脱髓鞘病变、炎性肉芽肿、颅内原发淋巴瘤和泡性脑包虫病。结论颅内多发占位病变临床多见,病因复杂多样,部分疑似胶质瘤样病变发病率低,症状及体征不具有典型性。综合分析病史和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孙永青,陈为军,许洋,张林医[4](2010)在《脑胶质细胞增生症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胶质细胞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良性病变,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酷似低级别的星形胶质细胞瘤,术前常被误诊。我院近期经手术证实1例,现报告如下。

王成,费小瑞,牛朝诗[5](2010)在《脑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脑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3例胶质细胞增生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灶位于额叶5例,颞叶5例,丘脑2例,顶叶1例。术前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行水抑成像(FLAIR)检查3例,波谱成像(MRS)分析3例,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1例。结果CT扫描病灶呈斑片状低密度影10例,混杂密度影伴钙化3例。MRI平扫病灶多呈片状或斑片状,边界不清,无明显水肿;增强后轻中度强化5例,无明显强化8例;3例行FLAIR检查均呈明显高信号;MRS分析示:胆碱(Cho)、肌酸(Cr)增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轻度下降。肿瘤全切除11例,立体定向活检2例。随访12例,时间6个月9年;术后5年演变为胶质瘤1例。结论脑胶质细胞增生症无特征性CT及MRI表现,临床极易被误诊,综合分析CT、MRI,特别是MRI特殊序列影像特点,能显着提高诊断正确率。

周盛年,陈炜,张明丽,程方敏[6](2007)在《难与脑胶质瘤病鉴别的脑胶质细胞增生症一例》文中认为 脑胶质细胞增生症是一种颅内良性病变,而脑胶质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病变,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极为相似,难以鉴别,只有经过病理诊断才可以确诊。我们诊断脑胶质细胞增生症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反复发作头痛10个月,视物模糊2个月"于2006年10月2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反复发作,以双侧额部及右颞部为主,呈搏动性,严重时全头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2个月前,头痛加重,发作次数增多,伴频繁呕吐,逐渐出现视物模糊,但不伴有复视。查

王军,陈建武,余文华,翁晓海,吕金纯,蒋晓彬,王金林[7](2007)在《脑胶质增生的CT和MRI诊断7例分析》文中认为脑胶质增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有关脑内胶质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国内鲜有报道,在临床上表现酷似颅内肿瘤,很容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收集的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增生的CT和MRI表现报告如下:

王军,王旭荣,黄田业,余文华,翁晓海[8](2005)在《脑胶质增生的MRI诊断》文中研究表明有关脑内胶质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国内鲜有报道,脑胶质增生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在临床上酷似颅内肿瘤,往往引起误诊。现将我院收集的6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脑胶质增生的MRI 表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资料临床资料:本组共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43岁。临床症状:头痛6例,伴呕吐1例,伴局灶性癫痫1例,伴运动性失语1例过去史:呈有脑挫裂伤经保守治疗1例,脑内血肿术后治疗1例,病毒性脑炎1例,脑血管畸

薛静莉,王勇[9](2004)在《脑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像学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不同相关疾病脑胶质细胞增生的CT、MRI表现,总结其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脑胶质细胞增生表现的CT、MRI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8-55岁之间,好发于额颞部。CT表现为多呈低密度区,少数其中有高密度结节灶,多无增强效应。MR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上呈明显的高信号。结论脑胶质细胞增生的CT表现多样,无明显的特异性,但结合患者病史常能得出较明确的诊断。MRI较CT的诊断正确率较高,MR常能综合多序列影像的特点,从而得出较明确的诊断结果。

张辉[10](2002)在《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对预后的评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肿瘤学的研究,从影像学诊断角度,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基因水平。将影像医学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有助于解释肿瘤影像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为临床术前评价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综述了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二、脑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像学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像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3.0T磁共振DTI技术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磁共振DTI技术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磁共振3D-ASL成像与脑胶质瘤Ki-67和GFA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脑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
    1.2 脑胶质瘤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1.3 脑胶质瘤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
    1.4 脑胶质瘤的生化指标
    1.5 脑胶质瘤的Ki-67表达
    1.6 脑胶质瘤的GFAP表达
    1.7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第2章 研究报告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材料
    2.4 统计学方法
    2.5 结果
第3章 讨论
    3.1 脑胶质瘤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特征
    3.2 ASL的成像原理
    3.3 ASL在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
    3.4 本研究胶质瘤患者3D-ASL表现特点
    3.5 本研究胶质瘤患者Ki-67和GFAP指标表达特点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胶质瘤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颅内多发占位病变误诊为脑胶质瘤四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讨论

(4)脑胶质细胞增生症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5)脑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图1)
    2.2 病理观察 (图2)
    2.3 随访结果
3 讨论

(7)脑胶质增生的CT和MRI诊断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CT表现及MRI表现
    1.4 病理
2 讨论
    2.1 脑胶质增生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2.2 脑胶质增生的MRI表现及影像分析
    2.3 鉴别诊断
        2.3.1 星形胶质细胞瘤
        2.3.2 转移瘤
        2.3.3 急性脑炎
        2.3.4 软化灶

四、脑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像学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3.0T磁共振DTI技术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D]. 尧麒.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磁共振3D-ASL成像与脑胶质瘤Ki-67和GFA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熊艳. 长江大学, 2020(04)
  • [3]颅内多发占位病变误诊为脑胶质瘤四例分析[J]. 付强,陈培培,李绍山,廖佐明,艾合买提·哈斯木,周庆九,刘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18(07)
  • [4]脑胶质细胞增生症一例[J]. 孙永青,陈为军,许洋,张林医. 华北国防医药, 2010(S1)
  • [5]脑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特征分析[J]. 王成,费小瑞,牛朝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02)
  • [6]难与脑胶质瘤病鉴别的脑胶质细胞增生症一例[J]. 周盛年,陈炜,张明丽,程方敏.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04)
  • [7]脑胶质增生的CT和MRI诊断7例分析[J]. 王军,陈建武,余文华,翁晓海,吕金纯,蒋晓彬,王金林. 中国乡村医药, 2007(04)
  • [8]脑胶质增生的MRI诊断[A]. 王军,王旭荣,黄田业,余文华,翁晓海. 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5
  • [9]脑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像学表现[J]. 薛静莉,王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4(S1)
  • [10]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对预后的评估[J]. 张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2(03)

标签:;  ;  ;  ;  ;  

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