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脂肪瘤30例

乳腺脂肪瘤30例

一、乳房脂肪瘤30例(论文文献综述)

寇德强,周明,白新平,陈萍,杨名[1](2020)在《自体脂肪移植在隆胸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脂肪移植实施隆胸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法进行隆胸手术的80例女性患者,观察术后6个月乳头水平最大吸气相胸围改善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与术前相比,80例患者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后6个月乳头水平最大吸气相胸围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共4例(5.00%)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包括脂肪液化坏死2例、脂肪瘤样结节2例(其中1例伴良性钙化)。问卷调查显示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2.50%。结论应用自体脂肪移植进行隆胸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好。

冯晓锐[2](2020)在《计算机断层扫描激光乳腺成像系统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肿瘤患者行计算机断层扫描激光乳腺成像系统(Computed Tomographic Laser Mammography,CTLM)检查,观察乳腺肿瘤异常血红蛋白生成情况,并以乳腺B超、乳腺X线、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检查为对照,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探讨CTLM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结合多项临床病理指标,探讨不同类型乳腺肿瘤异常血红蛋白生成的图像特征。材料与方法:1.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乳腺病变患者322例,均行CTLM检查,并收集乳腺X线(含常规乳腺X线钼靶或三维立体钼靶)、乳腺B超(常规B超或ABUS)、乳腺MRI等检查结果,分析乳腺肿瘤CTLM影像诊断效能。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入组3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以患者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并根据其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其中恶性110例,良性200例。按照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将行新辅助化疗患者单独成组研究。2.统计方法:采用SPSS 25软件来统计分析CTLM与乳腺B超、乳腺MRI、乳腺X线等影像检查对乳腺肿瘤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阳性然似比、阴性然似比等。结果的比较采用?2检验,矫正?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被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理结果与CTLM图像特征研究:1)CTLM对乳腺肿瘤总检出率为83.23%(258/310),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要高于乳腺良性肿瘤。CTLM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18%(97/110)、80%(114/200)、92.49%(160/173)、70.80%(97/137),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为4.409、0.148。其中纤维腺瘤、腺病、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的符合率分别为57.8%(74/128)、59.1%(26/44)、90.57%(48/53)、92.68%(38/41)。2)病理恶性组中CTLM检查病变区域为明亮区域(亮白色),边缘不规则,异常血管激光衰减信号强、3D结构为板状结构或憩室结构或环状结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病理良性组病变区域为高强度信号区(黄绿色),边缘规则,异常血管激光衰减信号中等,3D结构为倒圆锥结构或球形结构或圆柱状结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乳腺癌中ER表达与CTLM乳腺恶性肿瘤检出率相关,ER(+)组CTLM检出率要高于ER(-)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乳腺X线与CTLM诊断效能研究乳腺X线对乳腺肿瘤总检出率为75.5%(170/225),对乳腺恶性肿瘤检出率要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M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和特异度要高于乳腺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乳腺B超与CTLM诊断效能研究乳腺B超对乳腺肿瘤总检出率为97.74%(303/310),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B超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要高于CTL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CTLM和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CTLM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可能有一定应用价值。结论:1.CTLM可显示乳腺肿瘤的血红蛋白生成区,良恶性肿瘤之间影像特征不同,乳腺恶性肿瘤ER(+)组CTLM检出率高于ER(-)组,CTLM在乳腺癌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2.CTLM对乳腺肿瘤诊断符合率和特异度要高于乳腺X线;乳腺B超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要高于CTLM,乳腺B超对乳腺纤维腺瘤、腺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TLM。3.CTLM属于功能性成像,不能直接提供形态学表现,且图像特征尚无统一标准,仍需进一步优化评判标准,提高诊断效能。

何桢[3](2020)在《针刺治疗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的更优方案,为临床治疗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32例。两组皆予每天口服头孢地尼+电动吸奶器排乳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针刺四关穴、肩井(双)、梁丘(双)、足三里(双)、内庭(双),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两组均进行连续5天的治疗。检测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rophil,NE%)、体温、体征(肿块大小、皮红面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并在所有治疗结束后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所有数据均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1.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WBC、NE%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WBC、N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体温:治疗24h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体温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体温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体征(肿块大小、皮红面积):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中医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结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均能改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体温、体征(肿块大小、皮红面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且针刺结合常规治疗优于常规治疗。2.针刺结合常规治疗对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陶芬芬[4](2020)在《阳和汤方证与应用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阳和汤是王维德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创立的治疗阴疽的经典方剂,其临床运用十分广泛,涉及病种多样。近年来,有关本方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多,以个案报道为主,虽各有独特见解,但缺乏统一规范。本课题通过梳理理论文献和统计分析临床报道病案,旨在总结阳和汤方证运用规范及其临床加减用药规律。方法:本课题通过关键词“阳和汤”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近11年有关阳和汤运用的报道,按照所制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初步筛选符合要求的病案,录入每个病案的医案来源、性别、中医病名、西医病名、症状、脉象舌象、方药等信息,运用频数统计分析、黄金分割法、关键字词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讨论,进而总结得出结论。结果:阳和汤所治疗的病种有72种,平均每种疾病的频次为2.96次,超过平均次数的病种有27个,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按照疾病系统分类,皮肤外科疾病24.88%、经络疾病15.96%、肺系疾病14.55%、骨伤血管外科疾病12.68%,其频率之和为68.07%>61.8%。经统计分析后,归纳阳和汤涉及的症状有296个,1018个症次,平均每案为4.8个症状(舌脉除外),每种症状平均出现3.44次。畏寒、结块(可出现在身体各部位)的频率之和为63.85%>61.8%,为阳和汤的主要症状。经统计学计算,四肢冷、纳呆、腰酸、乏力、便溏、咳嗽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对舌象的统计数据中可知,舌质种类共有8种,其中舌淡频率最高为74.44%>61.8%,舌苔种类有25种,其中苔白、苔薄白、苔白腻的频率之和为74.76%>61.8%,因此将舌淡,苔白、苔薄白、苔白腻列为阳和汤辨证要点的主要舌象依据。在所涉及的51种脉象中,脉沉细、脉沉细弱、脉沉缓、脉沉迟的频率之和为64.33%>61.8%。运用关键字(词)统计法得出,沉、细脉的频率之和为64.88%>61.8%。病程上时间超过1年的频率为55%。疗程上,服用47剂内有效的频率为69.47%>61.8%。原方7味药物中按使用频数由大到小为:白芥子93.90%>熟地86.85%>鹿角胶79.34%>麻黄78.87%>肉桂71.36%>生甘草56.81%>炮姜43.66%。阳和汤使用的加味药物中,活血药、补气药、解表药、补阳药、清热药、化痰药,其频率之和味为63.44%>61.8%。发病性别及频率分别为男46.01%、女53.99,男女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30-70岁之间的频率为75.58%。结论:1.阳和汤的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阳虚,多为肾阳虚,兼有肾精亏虚;寒凝,可为阳虚生内寒而寒凝,也可为阳虚内寒基础上,兼感外来寒邪而凝滞气血津液,表里皆凝滞不通。2.阳和汤应用的一般性条件:女性略高于男性,差别不大;年龄多为30-70岁人群;主要用药时长为1.5个月左右;阳和汤方证的病程多在1年及以上,为慢性起病。3.阳和汤方证应用的疾病谱:主要疾病为皮肤外科疾病、经络疾病、肺系疾病、骨伤血管外科疾病。4.阳和汤方证的临床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畏寒、结块(可出现在身体各部位);次要症状为四肢冷、纳呆、腰酸、乏力、便溏、咳嗽;阳和汤方证的主要舌象为舌淡,苔白、苔薄白、苔白腻;主要脉象以沉、细为主,复合脉象变化的集中趋势为脉沉细、脉沉细弱、脉沉缓、脉沉迟。5.阳和汤的用药规律:原方的药味使用频次依次为:白芥子>熟地>鹿角胶>麻黄>肉桂>生甘草>炮姜。主要的加味药物为当归、桂枝、炙甘草;主要加味药物种类为活血药、补气药、解表药、补阳药、清热药、化痰药。6.阳和汤的用药特点为:大量使用熟地与鹿角胶、肉桂配伍以阴中求阳,补气血、助肾阳散寒、化气、利痰湿,托毒排脓;麻黄振奋阳气、宣通气机、平喘,在本方中治疗阳虚所致里寒凝结于体内,亦可治疗外寒侵袭于皮毛、肺卫的病证。7.阳和汤加减应用:兼瘀血时加红花、川芎、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甚至破血的药物如莪术;阳虚较明显时加补阳药,制附子尤为常用;兼气虚时加补气药物,多用党参、黄芪;夹痰时加化痰散结药,多用皂角刺、法半夏、贝母等。其灵活的加减用药体现了阳和汤应用的广泛性。

曾婷婷[5](2020)在《健康体检人群乳腺疾病筛查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2013年2017年健康体检女性人群乳腺疾病筛查结果分析,了解女性乳腺疾病患病现状,为乳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项目包括乳腺超声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用频数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患病率,年龄的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一致性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乳腺超声检查28100例,乳腺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102例。20132017年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79.31%、77.54%、81.40%、83.67%和91.03%,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疾病总检出率为80.60%(22645/28100),其中乳腺增生21762例(77.44%),乳腺囊性增生的355例(1.26%),乳腺囊肿3529例(12.56%),乳腺纤维瘤617例(2.20%),乳腺脂肪瘤29例(0.10%),乳腺纤维囊性变3例(0.01%),乳腺癌5例(0.02%),其他1069例(3.80%)。在检出的乳腺疾病中,检出率最高是乳腺增生为79.51%(21762/22645),其次是乳腺囊肿为12.89%(3529/22645)。28100例健康体检者年龄均值41.53±12.76岁,其中患病人群年龄均值40.77±10.82岁,非患病人群年龄均值44.67±18.45岁,采用独立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50岁年龄段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居高,各乳腺疾病的高发年龄段也不一样,其中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是4150岁。102例乳腺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中,平均年龄48.12±8.72岁,运用配对卡方检验对其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X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运用一致性检验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吻合度亦无统计学差异,一致性较差(Kappa=0.163,P>0.05)。结论:乳腺疾病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乳腺增生为主。乳腺疾病的高发年龄段是3150岁,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是4150岁。乳腺超声检查与乳腺钼靶X线检查两种检测结果间的一致性较差。应定期开展乳腺疾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赵晓慧[6](2019)在《乳腺占位病变临床影像综合评估和诊断流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乳腺恶性、良性疾病均很常见,尽管临床触诊、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和手术各种诊疗方法已相对成熟,国内外均推出不少指南,但限于不同医院设备条件、人员业务水平、患者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对各种影像诊断评价和诊疗流程仍有不少困惑。本文拟通过较大样本分三部分对我院经过活检和手术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临床、超声、乳腺MRI不同诊断方法的效能,并对诊断流程进行探讨。研究目的:(1)通过大数据分层统计,分析超声在诊断不同解剖部位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评价超声目前在乳腺占位性病变中整体的诊断效能,探讨将超声作为乳腺占位病变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对病变性质的诊断优、劣性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析乳腺MRI在诊断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诊断效能,MRI在诊断乳腺不同解剖位置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特点,探讨将乳腺MRI作为补充影像学检查的优、劣性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3)对比分析触诊阴性(患者自检+临床触诊)及超声检查发现乳腺疾病的比例,探讨超声作为临床乳腺疾病常规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分析目前乳腺占位病变影像诊断检查流程的特点及存在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乳腺超声与乳腺MRI的诊断特点,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影像检查流程提高乳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正确检出率。探索超声影像医生辅助外科医生合理申请影像检查诊断流程的可行性。方法:(1)分为两组。第一组手术组: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年已行手术治疗的4157例恶性乳腺占位病变、511例良性乳腺占位病变,共计4668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数据,统计乳腺术前超声诊断报告单中BI-RADS分类、特征性描述与术前超声诊断结果,对应病理结果分析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通过不同病理类型结果对照术前超声诊断进行分析,统计超声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效能。第二组活检穿刺组: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超声科行诊断性穿刺活检的2672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活检前与活检后的病例信息(良性:1679例;恶性:993例),根据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超声诊断特点,统计分析行诊断性穿刺活检病例组织学病理类型与诊断阳性率。(2)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月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检查包括乳腺MRI检查的2332例乳腺恶性占位病变,230例乳腺良性占位病变,统计分析术前乳腺MRI诊断BI-RADS分类,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计算乳腺MRI对乳腺占位性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比例及特点,根据ROC曲线下面积分析乳腺MRI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3)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乳腺占位病变手术患者病例的详细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就诊原因、诊断特点及具体影像诊断流程信息。计算触诊阴性(患者自检+临床触诊)占超声检查发现乳腺病例的比例。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对比超声、MRI不同病理类型诊断特点,探索辅助临床医生合理申请影像检查诊断流程的可行性。结果:(1)手术组超声总体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751,手术组病例中,漏诊病例比例为3.7%,主要为乳腺非浸润性导管癌;误诊病例比例为44%,主要为乳腺纤维腺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性穿刺活检阳性诊断率:31.8%,其中超声诊断BI-RADS以3类作为cutoff值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94.6%,40.4%。穿刺活检组超声总体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668。(2)MRI诊断本组恶性病例中有54例诊断为BI-RADS 3类,即漏诊病例,占总样本量的2.1%。主要漏诊病例为浸润性的导管癌。本组良性病例中正确诊断为BI-RADS 3类的165例,占总良性样本量的71.7%。其中诊断为BI-RADS 4类及以上的病例数为65例,占总良性样本量的28.3%;其中以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大汗腺化生、炎症、浆细胞乳腺炎误诊的比例数最高。乳腺MRI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854。(3)1cm以下的恶性乳腺病灶触诊阳性率29.2%;1-2cm之间病变医生触诊阳性率62.1%;2cm以上恶性病灶触诊阳性率94.3%。小于1cm恶性病灶淋巴结转移率为10.7%;1-2cm及>2cm的恶性病变中分别有31.6%和46.4%的淋巴结转移率。单因素分析显示:纵横比、血流信号、微钙化、是否导管内、后方回声衰减超声诊断指标,恶性肿瘤的比例高于良性肿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核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750和.847。在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及纤维腺瘤方面,MRI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超声检查(p<0.05),乳腺炎性病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较核磁准确。结论:超声具备较强发现乳腺病变的能力,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达94%,结合常规超声对囊性、实性良性病灶具有较好解释能力可作为乳腺占位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超声沿导管的放射状扫查是诊断最常见、最重要乳腺疾病的优势,推荐超声医师充分利用放射状扫查,便于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认识,做出合理诊断。乳腺MRI总体诊断效能优于超声,但限于炎性病灶假阳性率偏高、费用高、普及率偏低尚不能常规应用。对于超声难于鉴别性质的BI-RADS 4a类病灶按照0类处理,建议MRI检查;4c类及5类病灶超声与核磁检查结果相近,可直接建议穿刺活检;超声诊断为4b类病灶可以建议MRI检查或直接进入穿刺活检。对于有旋切治疗需求的超声诊断BI-RADS 3类患者,应紧密结合超声放射状扫查,对呈分叶状、部分边界不清的病例行MRI检查后仍诊断3类者,方可行旋切治疗。

邓五许,陈仁华[7](2016)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钯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文中提出乳腺良恶性肿块的X线鉴别诊断,主要从4个方面加以分析,即肿块的边缘,肿块的形态,肿块的密度,肿块的钙化。一般而言,良性肿块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成圆形或卵圆形。由于肿块周围脂肪的衬托,可显示细窄的透亮影环绕肿块,称晕轮征。当良性肿块与乳腺组织密度差异不显着时,肿块往往不能明确显示,如青春期致密型乳腺。有时良性肿块在X线片上肿块边缘或部分边缘并非光滑锐利,此时测量肿块大小与临床测量的结果相比较,有助于良恶性鉴别。良性

李洪凤[8](2016)在《自制乳贴外用治疗乳痛症—肝郁痰凝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自制乳贴外用治疗乳痛症-肝郁痰凝证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乳痛症的机制,探索治疗乳痛症更有价值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将60例乳痛症-肝郁痰凝证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外用自制乳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乳房疼痛(分级、性质、乳房肿块、治疗前后大小变化及与月经的关系)、月经情况、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乳房疼痛及疼痛性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均显着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房疼痛改善(显效+有效)病例数为26例,改善率为86.7%,对照组乳房疼痛改善病例数为22例,改善率为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性质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房肿块及质地比较:治疗组肿块疗效改善(显效+有效)病例数为28例,改善率为93.3%,对照组改善病例数为18例,改善率为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块的质地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乳房疼痛与月经关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乳房疼痛与月经的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月经情况比较:月经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血块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颜色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显着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显着改善有11例,改善率为36.7%,对照组中医证候显着改善有3例,改善率为10.0%,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在胸胁胀痛、情绪烦躁易怒、情绪低落抑郁、善太息、反酸、口苦、嗳气、食欲不振、大便情况治疗后均有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膝酸软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胁胀痛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乳贴联合中药口服治疗乳痛症在乳房疼痛、乳房肿块、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比单用中药口服具有优势。

任凤丽[9](2012)在《负压抽吸联合手术切除在整形外科病例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负压抽吸技术自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做为一种最常用的形体塑形技术广泛被整形外科医生所应用。局部肿胀麻醉的应用增加了负压抽吸术的安全性,手术中出血少,手术视野较清晰。负压抽吸除了在传统的脂肪抽吸减肥塑形方面广泛开展之外,在多种疾病中亦得到探索性联合应用。根据已有的报道和回顾几年来完成的负压抽吸联合手术切除在整形外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对这种联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总结,增加负压抽吸技术的应用范围,用以指导临床工作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和最少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09年至2012年在我院整形外科就诊施行负压抽吸联合手术切除的68例患者,男性乳房发育23例,脂肪瘤20例,女性副乳15例,腹壁畸形10例。在肿胀麻醉基础上,采用负压抽吸技术联合手术切除进行治疗,对手术方法和技巧、并发症和术后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经负压抽吸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后形态恢复满意,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未出现血肿、积液,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各抽吸部位仅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皮下瘀斑,皮肤感觉减退、麻木感等,未作特殊处理,前者术后1-3周自然消退,后者多在术后3个月自行恢复。局部麻醉病人注射肿胀液体时诉疼痛,多数能耐受,均未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①脂肪瘤患者因切口隐蔽且小,术后无明显手术痕迹,治疗效果满意,随访1-3年无复发;②男性乳房发育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乳头感觉迟钝、感觉丧失,未作特殊处理,术后1-3月恢复,胸壁形态良好;③副乳患者术后局部隆起消失、平整无凹陷、切口小且隐蔽、手术痕迹不明显;④负压抽吸联合腹壁整形术后,腹壁松垂明显改善,形态良好。[结论]①负压抽吸联合手术切除在治疗脂肪瘤、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副乳及腹壁畸形等方面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有较多的优点,手术中出血少、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小、术后感觉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切口痕迹隐蔽且小、塑形效果好,这种联合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②肿胀麻醉的应用可使多数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因此减少了全麻手术的风险。

付晓燕,闫瑞玲,付藏红[10](2011)在《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脂肪瘤30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浅表脂肪瘤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确诊的浅表脂肪瘤的超声特征。结果 30例脂肪瘤超声诊断26例,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86.7%。声像图表现:边界清晰的脂肪瘤声像图表现为均匀回声型、细光带间隔型、不均匀回声型;边界不清的声像图表现为类似脂肪回声。结论浅表脂肪瘤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高频超声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二、乳房脂肪瘤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房脂肪瘤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自体脂肪移植在隆胸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乳头水平最大吸气相胸围分析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2.3 治疗满意度分析
3 讨论

(2)计算机断层扫描激光乳腺成像系统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乳腺癌绪论
        1.1 乳腺癌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
        1.2 乳腺影像学检查
        1.2.1 乳腺X线摄影
        1.2.2 乳腺B超
        1.2.3 乳腺MRI
        1.2.4 纤维乳管镜
    2 光学成像技术
        2.1 光学成像技术概述
        2.2 CTLM
        2.2.1 CTLM成像基本原理
        2.2.2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微环境
        2.2.3 CTLM应用优势
        2.2.4 CTLM检查方法
3 材料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入组及排除标准
        3.2.1 入组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2.3 CTLM排除标准
    3.3 研究方法
    3.4 乳腺检查仪器设备
    3.5 影像检查及病理结果判定
        3.5.1 乳腺X线、乳腺B超和乳腺MRI图像判定标准
        3.5.2 CTLM图像判定标准
        3.5.3 病理结果判定标准
    3.6 结果判定
    3.7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病理结果
    4.2 病理结果与CTLM图像特征研究
        4.2.1 CTLM的图像特征
        4.2.2 CTLM诊断结果分析
        4.2.3 乳腺良恶性与CTLM图像特征分析
        4.2.4 乳腺恶性肿瘤临床病理指标与CTLM图像特征分析
    4.3 乳腺X线与CTLM诊断效能研究
        4.3.1 乳腺X线诊断效能评价
        4.3.2 乳腺X线与CTLM诊断效能分析
    4.4 乳腺B超与CTLM诊断效能研究
        4.4.1 乳腺B超诊断效能评价
        4.4.2 乳腺B超与CTLM诊断效能分析
    4.5 乳腺MRI与 CTLM诊断效能研究
    4.6 CTLM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5 讨论
    5.1 CTLM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5.1.1 CTLM诊断效能
        5.1.2 生物学指标与CTLM诊断研究
    5.2 乳腺X线与CTLM诊断效能分析
    5.3 乳腺B超与CTLM诊断效能分析
    5.4 乳腺MRI与 CTLM诊断效能分析
    5.5 CTLM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5.6 CTLM检查假阳性、假阴性分析
6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3)针刺治疗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方案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终止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样本估算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资料收集
        2.3 器械及药品
        2.4 治疗方案
        2.5 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人口学资料
        3.2 疗效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3.5 统计学分析方法
        3.6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试验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分析
    3 两组WBC、NE%比较
    4 两组体温比较
    5 两组体征比较
    6 两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8 不良事件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于外吹乳痈的认识
        1.1 概念及分型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治疗方法
    2 传统医学对于外吹乳痈的认识
        2.1 外吹乳痈的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治疗方法
    3 常规治疗的制定、选择依据
        3.1 头孢地尼(全泽复)选择依据
        3.2 选择电动吸奶器依据
    4 研究选取证型、针刺疗法及穴位的依据探讨
        4.1 证型选择依据
        4.2 针刺疗法选择依据
        4.3 穴位选择依据
    5 观察指标选择依据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基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分析
        6.2 基于体温分析
        6.3 基于VAS评分分析
        6.4 基于体征、中医症状评分分析
        6.5 基于临床疗效分析
        6.6 基于临床不良事件分析
    7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阳和汤方证与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中医学对方证和阳和汤的相关研究
        1.1 中医学对方证的理论概述
        1.2 中医学对阳和汤的文献记载
    2 现代医学对阳和汤的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病案资料筛选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资料整理方法
    4 统计方法
        4.1 频次频率计算
        4.2 黄金分割法
        4.3 关键字(词)统计法
    5 资料检索与分析流程图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诊断
    2 症状与体征
    3 病程与疗程
    4 药物统计
    5 性别
    6 年龄
第四部分 讨论
    1 阳和汤方证探讨
    2 阳和汤方解
    3 阳和汤临床应用规律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健康体检人群乳腺疾病筛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乳腺占位病变临床影像综合评估和诊断流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超声在不同病理类型中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前言
    1.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1 患者临床资料一般情况及病例收集
        1.1.2 设备与仪器
        1.1.3 研究路线及评价指标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病理结果
        1.2.2 超声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乳腺MRI在不同病理类型中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前言
    2.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2.1.1 患者临床资料一般情况及病例收集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研究方法及观察评价指标
        2.1.4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病理结果
        2.2.2 两种诊断方式不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对比
        2.2.3 乳腺超声与乳腺MRI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效能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探讨优化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流程可行性
    前言
    3.1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3.1.1 临床资料
        3.1.2 设备与仪器
        3.1.3 研究方法及观察评价指标
        3.1.4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临床医生触诊阳性病历检出率
        3.2.2 乳腺癌病灶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3.2.3 乳腺癌超声影像特征性描述与病理良、恶性相关性研究
    3.3 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钯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自制乳贴外用治疗乳痛症—肝郁痰凝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乳腺增生病
        1 乳腺增生病的命名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影响因素
        4 检查方法
        5 病理分型
        6 治疗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1 病因病机研究
        2 治法治则研究
        3 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研究进展
        4 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治法研究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标准
        3 治疗方案及疗程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基本情况
        2 疗效评价
    讨论
        1 对乳痛症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2 自制乳贴的功效及药理研究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负压抽吸联合手术切除在整形外科病例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脂肪瘤3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
    1.3 方法
2 结 果
    2.1 脂肪瘤的超声诊断
    2.2 脂肪瘤的一般情况
    2.3 脂肪瘤的二维超声表现
    2.4 CDF1表现
    2.5 病理诊断
3 讨 论

四、乳房脂肪瘤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体脂肪移植在隆胸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寇德强,周明,白新平,陈萍,杨名. 中国医刊, 2020(08)
  • [2]计算机断层扫描激光乳腺成像系统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冯晓锐.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3]针刺治疗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何桢.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阳和汤方证与应用规律研究[D]. 陶芬芬.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5]健康体检人群乳腺疾病筛查结果分析[D]. 曾婷婷.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6]乳腺占位病变临床影像综合评估和诊断流程研究[D]. 赵晓慧.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7]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钯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J]. 邓五许,陈仁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03)
  • [8]自制乳贴外用治疗乳痛症—肝郁痰凝证的临床观察[D]. 李洪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9]负压抽吸联合手术切除在整形外科病例中的应用分析[D]. 任凤丽. 山东大学, 2012(02)
  • [10]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脂肪瘤30例分析[J]. 付晓燕,闫瑞玲,付藏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34)

标签:;  ;  ;  ;  ;  

乳腺脂肪瘤3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